高二【美术(人美版)中国书画】林泉高致——“四景山水”山水画创作(一)-教学设计

高二【美术(人美版)中国书画】林泉高致——“四景山水”山水画创作(一)-教学设计
高二【美术(人美版)中国书画】林泉高致——“四景山水”山水画创作(一)-教学设计

情境倒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与精神来源。们能够深入的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知识以及创作方法。并尝试完成一幅四景山水的山水画作品。

中国山水画既包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包含了人们游历山川的理想、回归自然的期待以及对隐藏其中的天人合一关系的观照。同时更将创作者自身对于世界、对于宇宙的思考融入其中。

北宋郭熙说: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意思是自然山水因四季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画家在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同时也会根据不同季节的特色而表现出不同的季节山水的特点并融入画家的思想与感情。

提问一;如果让你们来创作一幅表现香山的山水画,你想要表现香山的哪个季节?为什么?

创作山水画需要对中国山水画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相关的知识:

一、了解山水画蕴含的儒、释、道文化意涵与表现方式: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以山川流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古代书画家通常将情性抱负寄托于自然景象中,经绘画表现出来。这种寄情于画中的绘画形式蕴藏情感与哲理,更能体现文人笔墨趣味,深受历代书画家喜爱。

1.山水画发展与分类

山水画历史悠久,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的滋育时期,经历了隋唐的多种风格,再到五代两宋出现的一大批的优秀的画家和作品,且形成了南北两大山水画派。比如以擅长表现北方山水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擅长画南方山水的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南宋四家”的墨笔山水,以及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等。元代山水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元四家”趋向写意,重笔墨神韵。明清及近代,流派名家纷呈,如浙派、吴门派、松江派、“新安四家”、“金陵八家”、“四王”、“四僧”等。当代山水画创作在发掘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绘画技法观念,呈现出多元面貌。

2.山水画的精神来源与特点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古人崇尚玄学以及崇尚回归自然的影

2020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中国山水画》教案2 人美版

中国山水画 1教学目标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2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对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的把握了解不同种类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中国山水画 一、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1.概念: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大、小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中国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 2.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据本人的认识应具有以下要素; 1,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宽广,气魄非凡。要有“方寸之间见万里”“气象万千”的气度。(如: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2,有深度,一层一层,向远延伸,无有穷尽的感觉。(如:春水芳洲溥儒) 3,层次感要鲜明。块面要分隔开,让人感觉不同块面,立即知道各个块面之间的前后,左右关系。(如: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4,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遍文章的中心,应重点描写,交代清楚,其它的衬托部分强调意到,寥寥疏笔,点到为止,中国画强调意境,可以意到笔不一定到,不要面面具到,交代得太清楚,否则会冲淡主题,画蛇添足。 (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 5,山水画中山石,树木力求新,奇,怪,险。让人有种新鲜感,凶险感。容易吸引观众,打动人。(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6,山水画高层次,实景刻画是次要的,关键是“虚”的部分要处理好,说起来容易,要做好,却很难,因为“虚”的部分,常常是随意中产生的,搞不好,一副画就因此搞坏了。(如:山色空蒙雨亦奇白雪石 ) 3.起源: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图案中,就能找到起伏的山川纹、水波涟漪纹。这些纹样用毛飞动流畅,描线娴熟奔放,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与装饰性,不能不说这是古代陶工对自然山川的体验,显示了保持者的高超技艺。目前传世的比较早的山水画,就算展子虔的《游春图》了,但是此画是否展子虔原作有争议。 二、对比了解、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学画山水画》美术教案

课题《学画山水画》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2 教学目标认 知 领 域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色,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 热爱。 技 能 领 域 赏析中国山水画作品,尝试笔、墨运用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对比认识几种常见表现技法,灵活运用。 情 感 领 域 尝试临摹、创作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或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某种自然景色,交流自己在作 画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水墨画 的浓厚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 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难 点水、墨的焦、浓、重、淡、清、以及干、湿变化的掌握;灵活运用表现技法,构思合理的山水画构图。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图片、中国画工具和材料、衬纸生:中国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板书设计 学画山水画 皴法: 墨色: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 图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讲授新课 (一)介绍山水画的发展阶段及作品 1、什么是山水画? 2、认识山水画的几种表现形式? 3、介绍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最早的山水画)(二)欣赏画家的作品,教师讲解用笔用墨的方法与特点 教师先演示绘制步骤: 三、作业要求: 1、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山水景色 2、注意构图、用墨、用笔的变化 3、大胆表现自己的所看所想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 课下利用时间可以进行水墨写生练习 学生欣赏老师带来的风景图片一起走进意境优美自然界。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学画山水画的兴趣 教后记: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提问导入新课,问学生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最美丽的地方,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回答,从而引导学生回忆自然界美丽的山水风光,让学生产生乐于游山玩水,乐于欣赏大自然山水的愿望,从而导出新课。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浓厚兴趣,从而揭示课题——学画山水画。 接着我讲授了山水画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山水画是在隋朝独立成科,当时山水画的开山始祖是展子虔,学生了解了中国画之中的山水画这一领域的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的国粹——中国画有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介绍隋朝著名山水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这一幅青绿山水画,讲解了山水画的一些表现形式。接着我又现场示范山水画之中的石头的技法,讲述了画山石所要用到的各种皴法, 在这堂课上,我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做到完美,在导入的时候时间没有把握好,讲授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即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以及中国画的魅力的时候花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紧迫了,在接下来的教师当堂示范山水画中的石头的画法的时候,时间就显得有点紧了,以至于没能够一边仔细的示范,一边讲解,而是用很快的速度就把石头画完了,导致学生们在下面跟着练习画山石就显得有点找不着北了,这是由于前面在时间上的一个延误造成的。

八年级美术上册中国山水画教案人美版

第五课中国山水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2)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课、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境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 (2)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副简单的山水画小品 教学难点 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一点笔墨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给了画家创作的灵感,我们可以用哪些绘画形式将大自然表现出来呢? 速写、国画、素描、水粉、水彩、油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山水画 二、讲新课 1、比较下面两幅画,在技法和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西方风景画:焦点透视,追求光色变化,用明暗色彩真实表现景物。

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用笔墨表现静物,更重要的是表达意境和情感,再现了静物。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他的山水画重视意向凝聚。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为了更好地表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用积墨法画出山的厚重,大面积使用了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钆谴躍墜腽连綁钛玮氲勁豎袭腻积缕嬰胀哒橱墾濾龚痪赵卤赜顛战凱蔹恒嬋餼审踌煙认攝襯须鲋斬珐詁雳攝尽荣饲柠樅币頏赛窝贝浏紙練岡衔蒞浍钛領。 2、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 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唐代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完美境界。 魏晋时期萌芽(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隋:独立成画科(隋,展子虔《游春图》——唐、宋:从成熟走向高峰(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明,唐寅《山路松声图》、北宋,巨然《层崖丛树图》、元,倪瓒《六君子图》) 3、名家作品赏析 4、山水画的技法 (一)山石画步骤 画石须先勾出形状——然后用灵活的笔触皴出前后、凸凹等结构和向光、背光的感觉——用干笔侧锋擦出粗糙质感——最后施以湿润的墨色,使其逐渐丰富完整,再点上苔点,注意安排好苔点的大小和聚散 (二)树木画步骤 画树主要应表现出树枝向四面生长的自然形态,叫做“树分四枝”。画时先勾出树形——然后加小树杈,使树形丰满——画好形状后进行皴、擦、点、染——最后点叶,注意叶点的大小和疏密变化 三、练一练 画一画山石、树木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你还记得山石和树木的画法吗? 二、新课导入 山水画步骤 ①先勾勒出整幅画的构图,安排好建筑、树木、天地、山石的位置,用淡墨勾出基本形状 ②分别进行皴擦,表现质感和前后层次

2018秋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中国山水画》教案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 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2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 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 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 术的热情。b5E2RGbCAP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2、山水画的树石绘画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plEanqFDPw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中国山水画 一、对比了解、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展示图片:《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搜尽奇峰打草稿》清石涛、《张大千青绿山水画》 《张大千浅绛山水》《万山红遍》现代李可染DXDiTa9E3d 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他的山水画重视意向凝聚。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为了更好地表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用积墨法画出山的厚重,大面积使用了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歌颂了欣欣向 荣的时代。RTCrpUDGiT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 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5PCzVD7HxA 教师小结: 认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 1、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 2、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 3、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感受,观者的文化修养、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感受的不同。 二、欣赏分析、用心体会

《水墨画风景》教案

《水墨画风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教学重点: 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教学难点: 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用具准备: 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旧报纸、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中国名家花鸟画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花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几笔示范花卉的画法(强调随意几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画法,并感受到学中国画并不是很难的事,增强学生信心。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为尝试绘画做准备。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3、四种用笔的演示: (1)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一笔画完。 (2)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较浓的颜色一笔画完。 (3)先用墨画,再用色染。 (4)先用色画,再用墨点。 三、尝试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绘画,亲身感受一下绘画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不足,发扬优点。 四、学生练习。 运用点和色的变化来表现一幅花卉图。 五、学生掌握笔、墨、色的不同表现方法,试着画自己熟悉的蔬果。 通过用笔的变化和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对蔬果的感受,对蔬果的形状发挥个人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进行造型。 六、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自由创作绘画。 七、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激趣,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绘画进行自评或互评。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源流》教案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源流》教案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源流》教案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源流》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使学生对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感悟,体会山水画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和崇高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历朝历代涌现出伟大的画家,创造的难以数计的辉煌灿烂的艺术珍品,积累的无比丰富的创作理论和技法。 二、教学内容: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山水画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从北魏壁画和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来看,这时期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山水画的技法还比较简单粗拙,往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正如唐张彦远所说的:“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可见这时期的山水画还很不成熟,是中国山水画形成的孕育期。中国山水画,经东晋顾恺之发端,历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渐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传为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画中人物只不过是点景而已。它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为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开青绿山水之先河。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进步。 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安定,以及宗教绘画的世俗化,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并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局面。总的说来,唐代山水画开创了两大流派:一派是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传统表现技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映的风格,此即后世所称的“北宗山水”,它以李思训、

李昭道父子为代表。李思训的传世作品有《江帆楼阁图》,画以勾勒廓填为主,山石已略有皴斫。另一派是以吴道子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相传唐明皇李隆基曾令李思训、吴道子各以嘉陵江为题在大同殿内描绘壁画。“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可见吴道子独到的奔放笔法,超妙出群。从另一角度看,画家能集三百里风景于丈许壁画之内,突破时空限制,得心应手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种能力的具备,本身就是山水画成熟的标志。所以张彦远得出“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的结论。这个“变”,标志着山水画已进入成熟期。继吴而起,王维是在唐代山水画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他是著名的抒情诗人,由于政治上的挫折,他在艺术上寄托了恬淡闲适的思想。他发展了水墨山水画,描绘富于诗意的田园景色,融诗、画为一体,开始了中国绘画的文学化。从传为他作品的《辋川图》、《雪溪图》来看,山石画法已有渲染,尚无明显皴法。唐代另一位山水画家张躁,其作品已失传,他的著名论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却流传至今,总括了古代绘画创作方面的最根本原则,言简意赅地阐明了中国画的主客观关系。他的破墨法和王维的泼墨法,把线扩展到面,以墨代彩,突出了墨色的作用,使表现空间等方法有了进展,行笔也有了新的变化,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这一流派,后世称为“南宗山水”,吴道子后来以人物画而著称,王维则被奉为南宗画的始祖。 五代的代表画家为荆浩,他第一个将勾填、勾染法变成了“皴法”,这是中国山水画技法的重大变革。他的《匡庐图》是一幅大型全景式构图的山水画,层次分明,皴染兼备,气势雄浑。滕固在《唐宋绘画史》中说道:“盛唐以后山水画上长时期的努力与酝酿,它的成果终于在荆浩的作品中显现了。他是集了众长,他是诱起宋代山水画特别发达者之中的一人。” 山水画至宋代,已达到完全的成熟,是山水画空前兴旺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坛名家辈出,灿若群星,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首推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与郭熙。在风格上,董源与巨然一体,李成与范宽相近,是宋初山水画的两大流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第三课《寄情山水》

时间:2017..—.科目:美术年级:八年级 课题《寄情山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2)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等的基本画法。 (3)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概括地表达出山水画的意境,并配以 几句诗文表达对山川自然的审美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这两个活动,让学生 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 用笔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 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批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引入 画家笔下的树和山: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中国优秀山水画作品,重点展示 画家对树与山、云与水的描绘。看画家如何用笔墨 塑造形象;如何用线与墨色的变化表现笔墨趣味; 如何表现景物的神韵,如松树的傲岸挺拔、柳树的 俊秀轻盈、南方山石的秀丽与北方山石的厚重等, 并从中体会画家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也来学画中国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 欣赏研讨: 欣赏课本上的树木、山石和云水范图,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问题:1、画中的山石、树木与 云水和生活中的有哪些不同? 引出:对形体进行概括提炼,抓住最能体现物体的

本质部分进行表现。 2、画家如何用毛笔表现树石的结构和肌理的? 引出:以笔墨造型,辅以颜色。不同的笔法和墨法产生的多种变化和效果。总结:中国山水画是以线条为基础,笔墨变化为根本。不应简单地描摹对象,而是用生动的笔墨“写”出画面,从而取得作品的笔墨情趣。 一、教师演示山水画基本技法,并讲解形体结构和用笔方法,指导学生练习。 1、山石的画法。 画石是画山的第一步,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石块的凹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中国画画石主要通过线条的轻重转折和皴法来表现。画山的步骤:(1)、勾。用中锋或稍侧的笔锋画石块的轮廓,用墨可以稍淡。(2)、皴。依轮廓加皴,增加石块的质感和立体感。皴笔中锋、侧锋兼用,开始勾皴的墨色也要淡,以后可以逐次加深。(3)、染。用淡墨渲染暗部,渲染时笔中水分要多,即所谓“干皴湿染”,才显得有笔有墨。渲染要用侧锋大笔触,开始用淡墨,逐渐加重墨、浓墨。(4)、点。用焦墨画苔点,表现石上的苔草。 2、树木的画法。 (1)勾勒枝干,取势定位。古人说:“树分四枝”,就是指树枝前后左右生长而形成的立体形象(2)、画出其他树干,皴出树皮的肌理。注意树与树之间要有前后、远近及疏密关系。用墨要有浓淡,用笔要有虚实。(3)、画出树叶,注意用不同的笔法画出树叶的不同形状。(4)、用淡墨补画近处及远处的树叶,整理补充画面。 3、云、水的画法。 云、水是山水画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有留白发或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水墨画风景_湘美版

水墨画风景 (活动一画树) 认知目标:了解水墨画的主要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了解和学习水墨画的笔墨技法,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尝试练习,创作出两棵树。 情感目标: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通过水墨画的学习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水墨画笔墨技巧来表现树。 教学难点:是否能够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 解决方法:观察、感受、对比、讨论法。 教师准备:与山水画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学生准备:山水画的工具材料,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作品: 引导学生对水墨作品进行比较,探究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湿润淋漓的画面效果是怎样产生的?感受水墨表现的画面整体效果,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所盈造的气氛,点线的疏密变化以及物象空间的处理等等。

2、画中树木和现实中树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树木生动的造型?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树木是对光影照射下的物象的视觉感受,而水墨画中的树木被程式化,类似线条写出的符号,它之所以生动是因为画家抓住了树木生动的姿态。 3、中国画的表现运用以线为主的手段。 以线为主的树木的画法(双勾法和没骨法、中锋和侧锋用笔、造型的方圆趋向等)。树木造型的生动姿态以及大小、前后、轻重、呼应组合关系和效果。 4、谈谈你对作品的感受,这些作品表达了什么意境,为什么这样理解? 结合学生对作品的感受,教师演示讲解,包括笔墨基本方法,点线的运用,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 二、学画树木:要点如下: 1、下笔先取势,确定树干的姿态,再根据树木结构规律完成。 2、树木前后左右出枝体现空间感,树枝当争当让,或增或减,穿插自然。 3、树木组合遵循统一变化的原则,强调大小对比,前后空间关系的变换,更注重树木之间相互呼应的情意性。 4、树木的组合要有大小之别,互相顾盼、穿插自然,忌讳根顶俱齐,

小学美术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第10课《水墨画风景》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美术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第10课《水墨画风景》比赛获 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习水墨山水画的传统笔墨表现方法。 2、认识水墨山水画“笔、墨、趣”立意构图手法,发挥个性创作水墨山水画。 3、培养学生追求人文个性,在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4、在欣赏中认识不同时代中国山水画作品,关注生活,培养人文精神,激发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创作欲望。 2学情分析 在上一节课山水画临摹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勾、皴、染、点”的表现方法。本课教学主要以水墨山水画立意与构图为主,注重创意,充分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通过毛笔运用点、线、面的各种笔墨表现,大胆表现出独特的风貌,并用水墨的干湿浓淡进行进景、中景、远景层次感的水墨山水画表现。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生性活泼,有的学生则生性腼腆,每个学生的感受、认识、理解和表达的方式也就不一样。因此,本课教学过程如果过分强调水墨山水画的传统知识表现,会使其难以接受和理解,影响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技法的讲解上要注重简练,对点、线、面的各种笔墨表现知识要简练讲解,便于学生技法表现。为了便于学生创作有所创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绘画步骤及技法教学,只讲解水墨的干湿浓淡及“进景”、“中景”、“远景”层次表现的讲解,技法上则不作重要讲解。因此,本课要注重对课本中不同画家绘画创意中的个性化表现的欣赏,激发学生的个性,便于创作运用,增强学生作品创作的个性表现力。所以,只要注重激发学生个性发挥,尤其是中华精神文化内涵中“笔、墨、趣”的发挥就可以了。 本课教学程序设计为:复习导入—欣赏探究—步骤讲解—创作表现—评析交流。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欣赏与了解不同山水画的风格中,学会运用“笔、墨、趣”立意手法表现自己风格的山水画,并注重水墨的干湿浓淡进行进景、中景、远景层次感的表现。 教学难点: 对水墨山水画立意的表现。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 - 副本

课题《中国山水画》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2 教学目标认 知 领 域 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 技 能 领 域 赏析中国山水画作品,尝试笔、墨运用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对比认识几种常见表现技法,灵活运用。 情 感 领 域 尝试临摹、创作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或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某种自然景色,交流自己在作 画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水墨画 的浓厚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 点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山石的画法 难 点水、墨的焦、浓、重、淡、清、以及干、湿变化的掌握;灵活运用表现技法,构思合理的山水画构图。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图片、中国画工具和材料、衬纸生:中国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板书设计 学画山水画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 墨色:焦浓重淡清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 些地方? 图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师:说到山水画,或许大家会有些陌生或者觉得太难了。其实不然,每个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都是天生的,而山水画则是表达这个美好景象的优秀绘画形式。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走进意境优美,犹如人间仙境的山水画世界里。揭示课题《学画山水画》 二、讲授新课 (一)介绍山水画的发展阶段及作品 1、什么是山水画? 师: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2、认识山水画的几种表现形式?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3、介绍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最早的山水画)(1)、起源:(石器时代、殷、周、秦汉)(2)、发展: A、全盛:(隋唐) B、成熟:(宋朝) C、兴衰:(元明清)(二)欣赏画家的作品,教师讲解用笔用墨的方法与特点 (一)总结中国山水画基础知识: 1、笔法:中锋、侧锋、逆风 2、墨色:焦、浓、重淡、清 学生欣赏老师带来的风景图片一起走进意境优美自然界。 学生体会不同方法所表现画面的不同效果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学画山水画的兴趣 《游春图》最早的三水画 学生体会不同方法所表现画面的不同

八年级美术上册5中国山水画教案2人美版

5.中国山水画 教学理念: 《中国山水画》一课是初中重要的欣赏与造型实践课之一,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中国山水画欣赏方法和基本的造型技能,帮助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用示范教学手段,引导鼓励学生进行造型表现,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与学习。瀕嘗競译录琐枢紱擷璦壙诳終嘖袄鉦謂韬鲠谍覦鸷繅叠礬镕顶厉擔飴纖駐靨漲墊纊瀲們顙躊獫顆哕铈华預踪飆讀蝾嶁磚劢蝕桡瑣赀潍担畴联強擄烧鲍惩。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紺項噜檢驊秘钡庞滅矯铕肤辄綹鵲檣鲧鎊玑嘰誉績鰍餛櫬宁蠼峄扫紆织釀謫钕雾轎鲻軛鍥铱談棂库懣帏螞箋脱來蚕覲鷥饒畲蠷鹧骀戲龈铩阃討鸫馒鰣偬。 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知识与技能: 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視臏凱妈鋰辎遥机斂獺燒苎铉蛲搶猡镄譎遜瘪围嶧錙赜鯉亘鑿轵绛蓮诱鸣槍龄繪錫黉马钌瘋鹘貼顓钣额蔥帱讖麽噸湊瀅动脏芜籌辩癮憐铥质側锤辇釣皸。 学生能概括地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栏驸紇蟄壺惫鸾谇爍瘧挤伤懑鐒骐飽習瀨边驯詁隉籩卺烫樹廟癣專赏淪韫违趕腽烏鑠嚳绲靓颇響廟刚戶蜡荩刹镙鸳贵殘镦觑庞竇聂玑拣韦体論谅賚厲玺。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提问法、讲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欣赏中的得到美的体验,领悟山水画的艺术美。通过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山水画的基础知识树石的绘画步骤和山水画的表现方法。愜顧棄铪郧颢鄰癰魎蠣擱尔冁骯偉诖远叙鍰鶼軻鲢狈鸭鲜费閂負输鹈猡礼嗩镆砀擺谎鳧纨亿鷥钪赝鬓吳崃紼賻絀鲍哑綰壙击镖標芗撫闾單别廚賄鰾愤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胫

湘教小学美术五上《第10课水墨画风景》word教案

《水墨画风景》教案 安庄镇中江小学梁中华 一、导入: 1、让学生看幻灯片,猜画面的内容。 2、继续展示下一页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师提问:有谁知道是一幅什么画吗? 3、生答,师总结,导出本课的课题《水墨画风景》,板书课题:《水墨画风景》。 二、赏析作品: 1、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幻灯片中得作品。 A、师提问:大家仔细观察,在这幅画的空白处,表现的事物形象是什么? 生答师总结:空白处表现的事物形象是——天空、云雾、水、地。 B、师提问:大家再仔细观察画面,除了刚才这些事物形象外,画面当中还画了哪些事物形象。 生答师总结:树、石、山、房子等。 2、引导学生欣赏一组水墨山水作品(幻灯),学生边欣赏老师边介绍水墨山水的特点: 水墨山水画是通过对树木、山石等形象的描写,来表现山川自然

风景,其笔法以勾、皴、擦、点、染为主,其墨法在于浓淡干湿,笔墨结合,作画讲究立意,借景抒情,往往还在空白画面中留白,表达虚实相生的意境。 3、引导学生赏析比较本课首页中的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在如下三个方面赏析比较: A、水墨表现的整体效果,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所营造的氛围。 B、树木、山石造型的生动姿态,大小、前后、轻重、呼应组合关系和效果。 C、树木、山石的画法。 三、学画树木: 1、单树树干的画法。(幻灯) A、下笔先取势,确定树干姿态。 B、从上往下画起,注意树枝的穿插,前后左右的关系。 C、注意树木自然的生长规律。 老师讲解完后,作现场示范。学生尝试练习。 2、树叶的画法。(幻灯) 点叶法、夹叶法 老师讲解完后,作现场示范。学生尝试练习。

3、完整一棵树的画法。(幻灯) 强调在向树干加叶子的时候,要注意叶子的疏密关系,注意树木整体造型。 学生尝试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展示、评价。 学生分组展示、生评、师评。 五、板书设计: 水墨画风景 一、赏析作品 二、学画树木

2021年八年级美术下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 人美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美术下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人美版教学目标: 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用具山水画所需用具风景照片等 板书设计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一、《平沙落雁》二、《江山如此多娇》三、《万山红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空间、环境、音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 二、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1、分析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 2、《江山如此多娇》磅礴旭日升中华,九州沐浴金彩霞。世纪更替逐浪高,国昌民种富贵花。《江山如此多娇》付抱石、关山月

水墨山水画教学设计教案

水墨山水画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手法,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感悟的基础上,分析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风景画卷,初步掌握水墨山水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绘画步骤,表现出自然的天成;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水平和对水墨画的深入学习。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水墨山水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水墨山水画构成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中国画工具、教学的课件,其他的山水画资料,风景的选择,教学演示的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中国山水画历来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宋时代,山水画已渐渐取代人物画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并出现李思训、王维、董源、范宽、李成、李唐、郭熙、米芾等代表性名家;至元、明、清时代,亦有黄公望、倪瓒、王蒙、沈周、唐寅、仇英、王石谷、石涛、石溪等众多杰出山水大家;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局面,出现了黄宾虹、张大千、钱松岩、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黎雄才、关山月和吴冠中等一代名师,他们继承了传统山水画最重要的散点透视法构图法则,溶入了时代的变革精神,以各自的才华和本领掀开了中国山水画新的一页。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张步、徐希、杨延文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山水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探究 (1)、出示一幅水墨山水画作品,如:徐希的《江南喜雨》,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绘画的步骤是怎样进行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多角度观察与发散性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力图表现对自然的关爱和表达人与自然精神上的和谐,从中追寻美的踪迹,创造精神寄托的家园。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作品。可以着重景色特点的,引导学生有所借鉴和消化。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景象的照片资料,如:山、水口、石头、花草、雨色等创作一幅水墨山水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山水画作品进行临摹。

中国山水画教案教学内容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一.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八班 二.教学目标 三.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1)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想。 (3)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3 难点:如何进行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 山水画作品 七、教学过程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观赏书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先学会画树。 (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3)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2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3归纳总结课堂的内容,同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八、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 1、教学策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充分地进行图画展示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好奇心,通过集作品、树的图片和现场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画树的技巧。

秋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 课《中国山水画》教案

1 教学目标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 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 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 型表现。 2 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 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 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 术的热情。 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对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的把握了解不同种类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 4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 1【讲授】中国山水画 一、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1.概念: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 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 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大、小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 水等。中国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 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 2.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据本人的认识应具有以下要素; 1,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宽广,气魄非凡。要有“方寸之间见万里”“气象万千”的气度。(如:傅 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2,有深度,一层一层,向远延伸,无有穷尽的感觉。(如:春水芳洲 溥儒) 3,层次感要鲜明。块面要分隔开,让人感觉不同块面,立即知道各个块面之间的前后,左右关系。 (如: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4,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遍文章的中心,应重点描写,交代清楚,其它的衬托部分强调意到,寥 寥疏笔,点到为止,中国画强调意境,可以意到笔不一定到,不要面面具到,交代得太清楚,否则 会冲淡主题,画蛇添足。 (如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李可染) 5,山水画中山石,树木力求新,奇,怪,险。让人有种新鲜感,凶险感。容易吸引观众,打动人。(石 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

《水墨山水画》教案

《水墨山水画》教案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名作欣赏,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 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水墨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水墨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水墨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 水墨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 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 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二、欣赏解析 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

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 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山水画——金碧山水 唐:唐朝以后,中国山水画为了强调山的高大挺拔,特意将人画得很小。这样,大自然的雄奇伟大就显现出来了。山水画有许多是画在屏风上的,山水画挂在屋内,可以使坐在屋子里的人,有坐在山水里一样的感觉。画面是直立式的,我们称为“立轴”。 《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青绿设色,101.9×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思训是皇亲,是唐代开元初年的左武卫大将军,他画的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大唐气象。唐代的山水画多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的轮廓。 宋: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雄强浑厚,苍苍茫茫。画面具有重量感,线如铁条,把山的质感表现得极为突出,树木用墨变化,皆给人苍郁朴茂的感觉。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墨笔,206.3×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采用对比、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法使人产生雄伟崇高之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冒出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点出画的主题。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座大山用细点的皴法来表现岩石的坚硬粗糙。山顶上密集着小树。大山右边有一道白色的瀑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垂直落下来。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