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修辞手法全方位讲解及举例(2)

8种修辞手法全方位讲解及举例(2)
8种修辞手法全方位讲解及举例(2)

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拟人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

(一)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四、夸张

(一)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三)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四)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五、设问

(一)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三)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四)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六、反问

(一)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三)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四)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七、对偶

(一)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二)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三)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四)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八、借代

(一)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二)判断要点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三)典型句子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一修辞手法详解: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二年级修辞手法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说明、描写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一般都有“比喻词”,如一二年级课本里我们见到的“像”、“好像”、“犹如”这样的词语。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常见的比喻词有“好像”、“像”、“仿佛”等。 比喻的特点: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使句子生动,形象。 A、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如:叶子(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好像,犹如等) 句中的“叶子”是本体,“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此比喻句取它们外形上的形似。 B、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的、如、如同、宛如,宛若,犹如、是、成了等…… 如: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C、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例1 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本体是“立交桥”,喻体是“彩虹”,比喻词是“犹如”。 例2 祖国像一位巨人一样屹立在东方。本体是“祖国”,喻体是“巨人”,比喻词是“像”。比喻按、喻体、三部分隐现的情况,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三种基本类型。 明喻:例: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暗喻(又叫隐喻):那甜甜的秸杆啊,立刻变成锐利的刀枪!那密密的长叶啊,立刻织成强大的网!比喻的辨析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A、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B、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完整word版)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讲解(二年级)

二年级修辞手法综合练习 一、在比喻句后边的括号里打“√”并仿写两个比喻句。 1.小华长得像他爸爸。() 2.杨桃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3.我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的那样。() 4.阳光下,山茶花好像千万颗红星似的在闪耀。() 5、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6、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7、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写比喻句: 1.像…… 2.像……似的…… 二、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老师像(妈妈)一样,关怀着我们成长。 2、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块绿色的()。 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 4、流淌的小河,好似一条()。 三、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1、知了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好像在商量什么秘密。() 4、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7、骆驼是沙漠之舟。() 8、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4、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5、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16、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17、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8、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二年级学生写作之常用的六大修辞手法

小学二年级学生写作之常用的六大修辞手 法 导读:本文小学二年级学生写作之常用的六大修辞手法,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比喻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 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 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 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 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小学二年级学生写作之常用的六大修辞手法

小学二年级学生写作之常用的六大修辞手法 比喻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 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 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 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 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 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 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很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 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 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排比

修辞手法的讲解

小升初修辞手法 ★小学阶段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对偶、引用、双关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成了宛如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如:共产党像太阳。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如:弟弟成了泥了。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拟人有两种类型:一是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描写。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二是人直接同事物说话。如: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讲解(二年级)

修辞手法介绍: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 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描写。拟人的作用就是把事物人物化,使事物具有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具体讲解: 一、比喻——修辞例句: 描写秋景的抒情文字: 每当秋天匆匆地赶来,河边、路旁的枫树叶都变得火一样红。 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秋天特有的红叶美。 回忆上学期学过的一句比喻句: 二、拟人——修辞例句: 描写秋天丰收景象的文字,如下: 庄稼地里长满了金灿灿的玉米,像一个个金娃娃露出灿烂的笑容;红通通的高粱涨红了脸。 短短的一段文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玉米和高粱,更突出了他们的色彩美。 回忆上学期学过的一句拟人句: 诗歌欣赏: 秋景 金黄色的阳光, 洒满了田野。 树叶黄了, 蝈蝈在田野上轻唱: 秋天来了。 练习: (一)在比喻句后边的括号里打“√”并仿写两个比喻句。 1.小华长得像他爸爸。() 2.杨桃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3.我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的那样。() 4.阳光下,山茶花好像千万颗红星似的在闪耀。() 5.我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6.江上的轮船像一叶扁舟,随着波浪起伏。() 写比喻句: 1.像…… 2.像……似的……(二)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老师像(妈妈)一样,关怀着我们成长。 2、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块绿色的()。 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 4、流淌的小河,好似一条()。 (三)辨析练习: 1、比喻句与非比喻句 A、石拱桥的桥洞像虹。()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的详解 修辞方法不只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 不能忽视。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 1、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 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拟人: 1、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4、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细讲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细讲解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 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 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 作。 nyp内环式高粘度泵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 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NYP转子泵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 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 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高粘度齿轮泵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 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 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还有一些古诗句也运用了对偶的写法。)例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LC型罗茨泵

二年级修辞手法比喻

二年级课文句子 1.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2.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 3.村子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4.春天,书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5.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6.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 7.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丰满,就勇敢的向着高空飞翔。 8.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9.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10.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 11.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12.荷叶像一把大伞。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说明、描写抽象、难理解 的事物。比喻句一般都有“比喻词”,如一二年级课本里我们见到的“像”、“好 像”、“犹如”这样的词语。 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连接本 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常见的比喻词有“好像”、“像”、“仿佛” 等。 1.比喻的特点 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使句子生动, 形象。 A 、 比喻的结构: 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如:叶子(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好像,犹 如等) 句中的“叶子”是本体,“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此比喻句取它们外形 上的形似。 B 、常见的比喻词有: 像、好像、仿佛、似的、如、如同、宛如,宛若,犹如、是、成了等…… 又如: 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C 、构成比喻的关键: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例1 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本体是“立交桥”,喻体是“彩虹”,比喻词是“犹如”。 例2 祖国像一位巨人一样屹立在东方。 本体是“祖国”,喻体是“巨人”,比喻词是“像”。

准备给二年级小学生的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准备给二年级小学生的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 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4、来到瀑布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 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知识讲解

常用的12种修辞手 法

七年级语文试题(三) 一、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排比,引用、夸张 顶针、双关、互文。 1、比喻: 2、一个比喻句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3、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各种修辞手法详解

一比喻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细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细讲解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nyp内环式高粘度泵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NYP转子泵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高粘度齿轮泵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还有一些古诗句也运用了对偶的写法。) 例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LC型罗茨泵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牛刀小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NYP高粘度泵安装尺寸

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及练习

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及练习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热点专题小学二年级语文修辞例句整理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小学二年级语文修辞例句整理例: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万能答题公式】 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年级 1、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2、春天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3、笋芽儿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 4、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 5、叮咚,叮咚,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 6、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7、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8、小柳树在微风里得意的跳起舞来。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9、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的笑了。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似、

似的、是、成了、变成、仿佛……例: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万能答题公式】的修辞手法,用(事物)比喻(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里运用了……的情感。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事物)…………二年级● ——好像在说”字,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1 勤劳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仙桃石”2、就说“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3、4、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的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5 6、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7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8 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9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10 1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要是下起濛濛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12 童话中的仙境。、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茂密的枝叶像13 凉棚似的,遮住了阳光。、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散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二年级修辞手法

二年级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1.比喻的特点 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A、比喻的结构: 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B、常见的比喻词有: 像、好像、仿佛、似的、如、如同、犹如、是、成了…… C、构成比喻的关键: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例1 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例2 祖国像一位巨人一样屹立在东方。 本体是“祖国”,喻体是“巨人”,比喻词是“像”。 2. 比喻的辨析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A、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B、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C、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D、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 示列举) 二、拟人 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们有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1:鸟儿在树上唱歌。 例2: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 三、排比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 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如:他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写写字,一会儿听听歌。 四、夸张 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强烈的感情,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故意对事物的某些方面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给人以异乎寻 常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 如:他的呼噜声把房子都震动了。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王汶迪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草地上一动也不动。( 2、看纪嘉慧高兴的样子,好象捡到钱似的。( ) 3、蚊子在汶迪头上飞来飞去,她就像没看见似的。( ) 4、像纪嘉慧那么可爱的孩子没几个啦。 ( ) 5、学校是我们学习的乐园。( ) 6、我们写字要像王汶迪那样一笔一划地写。( ) 7、春天,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8、纪嘉慧长得很像王汶迪。( )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棉花似的白云轻轻地飘过。( ) 10、这个地方王汶迪好像来过。(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2、纪嘉慧的性格很像她爸爸。( ) 13、望着这片西红柿地,我仿佛闻到了西红柿蛋汤的香味。( ) 14、船两头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又仿佛田沟里 的水蛇。( ) 15、山洪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 1、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拟人: 1、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3、拟人的作用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4、典型例句

小学语文必考常见的6大种修辞手法讲解

小学语文必考常见的6大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小学二年级语文关于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关于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关于修辞手法练习题篇一 一、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知了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好像在商量什么秘密。() 4、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7、骆驼是沙漠之舟。() 8、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4、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5、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16、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17、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8、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小学二年级语文关于修辞手法练习题篇二 一、在比喻句后边的括号里打“√”并仿写两个比喻句。 1、小华长得像他爸爸。() 2、杨桃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3、我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的那样。() 4、阳光下,山茶花好像千万颗红星似的在闪耀。() 5、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6、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7、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二、写比喻句: 1、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