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杨柳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湛江经济开发区觉民小学杨柳静

【内容提要】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但当前的教学却严重缺乏“思维因子”,尤其是缺乏“批判性思维因子”!本文从自身的经历说起,提出了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真正缺少的是一种质疑的精神,即批判精神!进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学会倾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三方面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

二年级的语文月考卷有这么一道题:选择“上车”和“坡上”的“上”字的义项。本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前者是动词,后者是方位名词。但是由于“参考答案”的出错,改卷的老师唯“参考答案”是从,竟然没有一个老师怀疑;评讲试卷时,老师也照讲不误;听“讲”的学生呢,当然也就唯师是从了。整个年级竟然没有一个学生、一位老师怀疑“答案”!我办公室的陈老师的儿子就读于该年级,于是在试卷签名时发现了这个问题。陈老师问及我这个问题时,我感慨万分: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究竟缺少的是什么?

由此,我又想起了我曾经听过的一节公开课——《记一次科技活动》。在“课堂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出了一道填空题(其实是课中的最后一句话):“我()下一次科技活动快点到来”。学生填写的答案是“我(盼望着)下一次科技活动快点到来。”由于学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相差一个“着”字,教师就给个“错”。当时,我很震惊,更遗憾。其实,多一个“着”字,更能表现出那种盼望的状态,比原文还好。可老师的“唯书论”容不下这个“着”字,把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中了。

以上的例子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最缺乏的是什么?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又是什么?是一种敢于质疑的精神!是一种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归根到底就是缺少一种批判性思维。

前人早就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像这种“唯书

本是从”、“唯答案是从”的教学,想教出出类拔萃的学生是非常困难的!原因很简单,这种教学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群不会思考的、没有思维能力的、没有主见的“人”!而现代社会最需要的却是思维活跃、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的一代新人!而批判性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核心思维,不仅反映人的创新意识的强弱,也决定着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所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理应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下面我简单地介绍我的一些做法。

一、学会倾听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倾听是要求学生开动思维器官,集中注意力倾听说者传输的信息,迅速地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并迅速做出判断。学生对接受到的信息做出判断的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开始。因此,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端正听话态度,明确听话目的,养成良好的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在听之前,我们教师应给予学生明确的言语指令,如“指名朗读”,教师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读者”的朗读做出判断,“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错的地方”等等,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倾听并敢于批判的习惯。

二、勤于思考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学生能否批判性地接受事物,做到有接纳,有否定,关键在于他对事物是否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思考所得大胆地表达出来。尽管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只要有可取的地方,我们就应当给予肯定,甚至大力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激励,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会形成。如果像本文开头所提到的“为答案是从”,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然受到压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以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如我教《跳水》一文时,教完课文后,我设计了拓展题:跳水是救孩子的唯一方法吗?

你有更好的方法救孩子吗?以此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尔后,学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到了的好几种救人方法。这是,我再次引导: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佳?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发表看法,互相质疑,大胆批判。最终找出了最佳的救人方法。

三、善于辩论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保证

辩论的过程就是在学生充分暴露认识矛盾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明辨是非。这样一来,学生在认真倾听、捕捉信息的基础上,再加以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教师再恰当适时地引发学生展开辩论,可以使他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

1、创设氛围,让学生敢辩

长期以来形成的“唯书论”、“唯师论”,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只会人云亦云,或者是“敢想不敢说”,因此,我们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给他们一个感觉安全的地方,去避免他们肤浅的怀疑和发问被人讥笑,鼓励他们向教材、向教师、向同学发问,表明自己的不同的观点,用心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评论、批判的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从而使学生敢辩。这也是黄全愈先生的“给猴子一棵树”的理论吧。(给猴子一棵树,你就会看到一只欢快、健康、调皮、捣蛋的“孙猴王”;把猴子绑起来,你就只能看到一只可怜兮兮、病态百出的红屁股猴子。)

2、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辩

当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敢辩”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一些“辩”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从那些内容去辩。其次,指导学生从那些形式上辩。如可以采用纠正、争论形式去辩。再次,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辩”的技巧:正辩、反辩。最后,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辩”的艺术。如语言的组织、表达、引用名言典故等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虽然很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我们的教学,多引导学生批判我们的学

习、批判我们的生活,并让他们养成批判的习惯,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批判的光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