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研究生选课表

合集下载

农村与区域发展课程安排表(全日制专业学位)

农村与区域发展课程安排表(全日制专业学位)
2-13周
教师:韦明
地点:社科楼B319
5-6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连三节)
教师:杨福孙
地点:-203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连三节)
教师:方再光
地点:3-204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连三节)
教师:韩晓莉
地点:3-206
7-8
晚上
政治
2-13周(连三节)
教师:导师组
地点:4-112
上课时间:上午7:40下午2:40;晚上:7:30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安排表(全日制专硕)
学院:园艺、农业机械化和农村与区域发展
年级:12级
节次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1-2
3-4
英语
2-16周
教师:黄容波
地点:2-205
英语
2-16周
教师:黄容波
地点:3-204
农村社会结构与变迁
3-14周
教师:韦明
地点:社科楼B319
农村社会结构与变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型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型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

覆盖专业简介 及研究方向
覆盖专
业简介
研究方向名称
农业与区域发展 (095110)
农 业 与 区 域 发 展 专 业 开 设 于 2011 年,该专业依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林 经济管理学科(原专业为农业经济), 该 学 科 创 建 于 1953 年 , 是全国普通高校 最 早 设 立 的 农 业 经 济 学 科 点 之 一 , 1978 年农业经济专业恢复本科招生,首批获 经 济 学 学 士 学 位 授 予 权 ,1981 年 获 经 济 学 硕 士 学 位 授 予 权 ,2003 年 农 业 经 济 学 专业获准招收博士研究生(自主设置专 业 ), 2005 年 获 农 林 经 济 管 理 一 级 学 科 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 年 、 2008 年 、 2013 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被评定为湖北省高 等 学 校 重 点 学 科 ,2010 年 农 林 经 济 管 理 本科专业被评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课程设置
21011001 21011002 21103144 21103113 21103115 21103116 21103117
专业课
21103118 21103119 21103120 21103121 21103122 21103114 21103051
学分总计
周 学 时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开 课 学 期 1 1 2 1 1 1 1 1 1 2 2 2 2 1 2 2 2
备注
21081003
公共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经济学原理(农推)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农村发展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研究方法与论文设计 农村公共管理 农村社会结构与变迁 区域发展规划 案例研讨 农 业 科 技 与 “三 农 ”政 策 农业投资与创业管理 农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硕) 现代农业企业管理 32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选填)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级专用)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牢固的法纪观念,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所要求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政治思想能够仔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

.业务素质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外语掌握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根据国家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特点,本领域设置个方向:.农村社会学与农业推广主要研究农村社会的涵义、特点、结构、运动规律及农村社会问题;农业推广的原理、推广的方式方法、推广技能及农业推广在促进农村社会变革中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

.农业科技产业与农业推广主要研究内容农业科技产业运作模式和运行规律、农业科技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农村社区发展与农业推广主要研究农村社区发展与农业技术推广。

开展农业技术科学、农村社会学与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揭示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产生各种发展效应的外因及内因,研究技术管理设计、规划和研究、实验、推广、示范等整个发展过程的有效干预和管理。

.农村发展与管理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和管理、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控、农村劳动力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与农村发展资金问题等。

三、基本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年。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硕士)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硕士)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最长年限不超过3年。

其中课程学习实践为1年,参加专业实践时间为1年。

三、培养方式(一)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

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科研在实习单位或校外实践基地完成。

(二)故里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实行学位论文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研究项目、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本领域的专家、学着和时间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为30—32学分(含专业实践),所有课程应全部在一年内修完。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学位课程为必修课,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方能获得学分,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不合格的课程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重修。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有哪些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有哪些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有哪些
主⼲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学、农村发展规划、spss统计分析、⾃然资源与环境管理、农村发展研究⽅法、农业概论。

本科课程
《农村发展规划》(朱朝枝,福建农业⼤学);《发展项⽬管理》(汤锦如,扬州⼤学);《农村发展研究⽅法》(侯⽴⽩,沈阳农业⼤学;李新然,云南农业⼤学);《普通发展学》(李⼩云,中国农业⼤学);《参与式发展规划》(叶敬忠,中国农业⼤学);《传播与沟通》(王德海,中国农业⼤学);《国际发展援助概论》(李⼩云,中国农业⼤学)。

就业⽅向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毕业后可在现代农业企业、农业推⼴管理部门、⾦融机构、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作。

就业岗位:科研⼈员、业务发展经理、销售代表、senior economist(⾼级经济规划师)等。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代码:095110)为规范全日制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一)本领域主要培养农村与区域发展及相关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毕业后能够胜任农村与区域发展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农(林)业资源利用、农(林)业教育、农(林)业技术推广、农(林)业生产资料生产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二)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集体主义观念,热爱祖国,热爱农(林)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立足“三农”和生态建设,积极为我国农(林)业现代化和农村(林区)经济发展服务。

(三)掌握农村与区域发展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经济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掌握解决农(林)业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村(林区)与区域发展管理工作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备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建立适合农村(林区)与区域发展领域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二)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正导师由校内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生导师担任;聘任校外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本领域专家做为副导师联合指导。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一)课程设置本领域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领域特点设置。

宁波大学947农村与区域发展技术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宁波大学947农村与区域发展技术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947农村与区域发展技术综合
1、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农村发展概论。

(四)试卷题型结构
1.简单题
2.案例分析
3.论述题
二、考查目标
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运用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原理解释和分析农业部门的重大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中国农村产业、农村文化教育、农村人力资源、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农村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创新、农村社区组织建设与农村发展的相关关系的掌握。

3、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农业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农业的生产要素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
农业土地
农业劳动力。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word版本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word版本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95110)为规范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拥有解决农业问题的先进理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村与区域发展管理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乡村旅游经营与管理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学习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

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具体见附件。

总学分应不少于37学分。

五、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论文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本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论文选题应有一定难度、理论联系实际、先进性和足够的工作量。

能体现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农村与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

2、论文的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

3、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村与区域发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1
1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
4(次)
2
2
所有方向
实践研究
6
3、4
所有方向
补修课程
经济学
36
1
农业经营管理(管理学原理)
36
1
注:要求所修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公共课12学分,领域主干课8学分,领域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学位课成绩70分以上获得学分,选修课成绩60分以上获得学分),前沿讲座2学分,实践研究6学分。选课由导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以及研究生原有基础、特长共同商定。补修课程成绩不计入总学分。未修满规定学分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研究生选课表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开课
学期
适用
研究方向选课√备注学位公


政治理论课
36
2
1
所有方向
研究生部
统一安排
基础外语
90
5
1
所有方向
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54
3
1
所有方向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36
2
2
所有方向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36
2
2
所有方向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36
2
1
所有方向
农村社会发展专题
36
2
1
所有方向
农村区域发展规划
36
2
1
农村公共管理
36
2
2
农村金融与保险专题
36
2
2






农业资源与区域发展
18
1
1
所有方向
涉农产业组织与管理
36
2
2
经济可持续发展专题
18
1
2
案例研究
18
1
2
农产品市场营销与贸易
36
2
1
生态经济学专题
18
1
1
制度经济学
18
1
2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