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2014

合集下载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坚持立德树人,以内涵式发展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学生具备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构建完善的农村区域发展领域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发展问题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会计、统计、农村调查、测量、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计算机等专业技能训练;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能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教学研究机构等从事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推广咨询、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村区域发展和当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农村发展调查分析、规划设计、实施、监控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农村区域社区发展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一流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农村区域发展与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农村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3.掌握发展战略和规划、发展项目管理、农业普及和推广、农村区域分析、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等基本技能;4.熟悉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了解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5.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具备自主获取和更新所需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区域发展规划、农业推广学、农学概论。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农村区域发展-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农村区域发展-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农业推广硕士(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沈阳农业大学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班,分别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和农学院。

区别于农学院农学学科专业,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根据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科特色加以培养,在课程的选修、论文选题上加以侧重,突出特色。

为此,本培养方案特为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而定。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应具有坚实和系统的农林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从事农林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解决农业推广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业推广技术和农业推广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身体素质要求:身体健康,符合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设置五个研究方向:(一)农村发展与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合理利用、农业与农村发展问题等,重在研究探讨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区域经济发展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分析探讨部门经济发展问题、农业资源利用和生产要素配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及对策措施。

(三)农业现代化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道路、措施和对策的研究。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过程 中 大家 统一行 动 . 共 同探讨 、 交 流实践 内容 . 彼 此 互 相 帮
“ 农 村 区域 发 展 ” 专 业 是 培 养 以 大农 学 为 基 础 。 具有社会学 、
助 …… 这 些 都 会 增 进 学 生 之 间 的 相 互 了解 .增 加 彼 此 交 流 的 机 学 生 具 有 相 应 的理 论 知 识 . 更 为注 重 学 生 实践 能力 的培 养 会。 这 一 切 对 班级 凝 聚力 的 提 升 大有 裨 益 “ 农 村 区域 发 展 ” 专 业 开 展 实 践 教学 的必 要 性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2 “ 农 村 区域 发 展 ” 专 业 实 践 应 注意 的 问题 下 3个 方 面 。 2 . 1 实 践 主题 的 确定 1 . 1 对 专 业 理论 知识 的深 化 “ 农 村 区 域发 展 ” 专业 实 践 的 目的 是 要 锻 炼 该 专 业 学 生 的 综 “ 农 村 区域 发 展 ” 专 业 的培 养 方 案为 该 专 业 的学 生 设 置 了大 合 能 力 . 即不 仅 要 与 学 生 所 学 专 业 知 识 相结 合 . 同 时要 能 够 使 学 量 的农 村 区域 发 展 方 面 的 基 础 理 论 和专 业 知 识 课 程 .然 而 学 生 生 将 所 学 理论 知识 与具 体 的 实 际 相 联 系 .增 强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 对 这 些 知 识 的 了解 仅 仅 局 限 于 课 堂 上 老 师 的讲 授 .虽 然 老 师 的 题 的 能力 。因 此 . 专 业 实 践 主题 的确 定 至 关 重 要 在 确 定 实 践 主 讲 解 很 全面 、 很 系统 . 但 由于 理 论 性 过 强 以及 教 师 对学 生 理 解 能 题 的 过 程 中 . 不 仅 要 考 虑 学 生 所 学 的专 业 知 识 . 同时 也 要 考 虑 在 力 把 握 的程 度 不 同 . 学 生 也很 难 对 这 些 知 识 有 全 面深 入 的理 解 专 业 实 践 中 如 何使 这些 专 业 知 识 能 够 得 到 运 用 . 只有 这样 才 能 实 践 教 学 则 恰 恰 弥 补 了课 堂 教 学 的上 述 不 足 .学 生 可 以 在 专 业 使 学 生 对 所学 习 的专 业 知识 有更 为 深 刻 的认 识 . 同 时 也 可 以 提 实践过 程中对所学过 的理论知识进 行“ 温故” . 而后 通 过 将 理 论 高 学 生 理 论联 系实 际 的 能力 由 于 “ 农 村 区域 发 展 ” 专 业 的 内 容

农业推广学科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

农业推广学科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

论文选题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技术难度,体现作者综合运用草业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论文类型
(1) 草业技术推广或项目设计,推广项目为省部级以上或50万元以上的其他项目,开始时间不早于入学时间,学生为主持人或导师是主持人、学生为第1参加人。

(2) 研究论文,含农牧区和草业调研分析报告。

(3) 草业技术研制,有实物和专利证书,专利申请时间不早于入学时间,学生为第1完成人或导师为第1完成人、学生为第2完成人。

(4) 国家、省区咨询报告,完成时间不早于入学时间,学生为主笔或导师主笔、学生为第2主笔。

3 评审与答辩
(1)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草业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牧业技术推广、农牧业和农牧区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理论水平、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2)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其中至少有1名专家来自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4) 答辩委员会由5位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专家来自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任。

学生获得答辩委员会2/3以上专家同意,通过答辩。

没有通过答辩者,可再次答辩,。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硕士)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硕士)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最长年限不超过3年。

其中课程学习实践为1年,参加专业实践时间为1年。

三、培养方式(一)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

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科研在实习单位或校外实践基地完成。

(二)故里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实行学位论文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研究项目、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本领域的专家、学着和时间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为30—32学分(含专业实践),所有课程应全部在一年内修完。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学位课程为必修课,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方能获得学分,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不合格的课程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重修。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年第10卷第6期[收稿日期]2012-11-05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史俊宏(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建设层次的重要途径。

基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本文从课程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参与式学习与研究、实践平台构建以及课外专业讲解模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44(2012)06-0037-03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农村发展建设的需要于1998年教育部设立的本科专业,并且在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仍然保留此专业。

在2010年,为了适应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需要,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批准设立了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招生规模维持在35人左右。

作为一个本科新专业,尽管学校及学院拥有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但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建设方面没有更多的专业建设经验,包括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一直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而在该专业建设中,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本专业建设层次,强化学生对专业专研以及未来就业层次提高的重要教学内容,尤其在财经类院校开设的该专业需要更加注重本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基本要求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与具体应用。

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两大类,即公共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其中,公共实践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能力,如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还有劳动能力和基本军事技能等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而专业实践能力是与具体的专业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内蒙古财经大学设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农村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农村区域发展研究、决策、组织与管理以及农村区域(社区)分析、规划、设计、实施、监测和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全国高等院校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建设的主要经验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建设的主要经验研究

(col f o oeavs iga gi h rl nvrt,Qndo hn og2 6 0 ,C i ) Sho o — prte ,Q ndoA r u ua U i sy i a ,S ad n 6 19 hn C i c ei g a
A s a t U ie s y c u ltd b t c : n v ri a c muae mo e r t r man e p r n e n o s u t n u a r a e e o me t p oe s n i x e e c i c n t ci r r l a e s d v lp n r fs i .T e e i r o o h s
全 国高等院校农村 区域发展本 科专业建设 的主 要经 验研 究
王 勇
( 岛农 业 大 学 合 作 社 学 院 ,山东 青 岛 青 26 0 ) 6 19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 :因地制宜设定了本专
业人才培养的 目标 ,优化课程体 系 ,以核心教材 和区域性特 色教材开发 为突破 口,积极 加强 教材 建设 ,推行参
战略 意义 。
0 引 言
19 年 以 来 , 农 村 区 域 发 展 专 业 从 无 到 有 、 99
1 依 据 区域发 展实 际
养 目标
因地 制宜 设定该 专 业人 才培
由 少 到 多 、 由 弱 小 走 向 稍 有 实 力 。 根 据 教 育 部 统 计 ,截 止 到 2 0年 底 ,全 国 共 有 4 01 8所 高 等 院 校 开
与式教学方法 ,制定了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 关键词 :农村 区域发展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城乡统筹发展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2006级起)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农村区域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农业推广管理部门、农业企业等从事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村区域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农业推广、农村发展调查分析与规划、农业产业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产业化开发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农业科技推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区域农业发展分析与规划等技能;
3.具备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技术知识;
4.熟悉国家相关农业政策法规;
5.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作物学。

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业推广项目管理、区域农业发展、农村发展规划、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总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推广学和农村发展研究方法。

五、学制:四年。

六、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总体安排表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单位:周
备注:第6学期和第7学期实习有部分在暑假中进行。

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理论课教学安排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理论课教学安排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2014)
培养目标: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既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又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发展学、社会学等农村与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国际视野;系统接受现代农村发展技能的基本训练,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立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涉农企业,从事农村发展规划、项目设计与管理、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懂技术、会管理、能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农业、经济学、管理学、发展学、社会学等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学、园艺、发展规划、项目管理、推广沟通、调查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农村区域发展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推广咨询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