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名词解释免疫学

淋巴细胞再循环名词解释免疫学1. 了解淋巴细胞1.1 淋巴细胞是什么?哎,说到淋巴细胞,很多人可能觉得它就是个复杂的医学名词,听起来像是某个外星生物。
不过,实际上,淋巴细胞就是你身体里的一种小小英雄,它们负责保护咱们的身体免受各种病菌的侵扰。
这些小家伙就像是身体里的特种部队,随时待命,准备对付各种“敌人”。
1.2 淋巴细胞的种类淋巴细胞主要有三种: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T细胞就像是训练有素的侦察兵,能够识别并攻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细胞则负责制造抗体,就像是开枪的士兵,专门瞄准入侵的病菌;而自然杀伤细胞就是那些超强的特种部队,专门对付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它们三人一组,各司其职,默契配合,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2. 淋巴细胞再循环2.1 再循环的意义那么,淋巴细胞再循环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小英雄在你身体里游荡,随时准备出击。
它们不仅在血液中穿梭,还会通过淋巴系统返回到淋巴结。
这就像是在玩一场“捉迷藏”的游戏,它们不断寻找新的目标,确保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潜在的“敌人”。
一旦发现入侵者,它们就会立刻集合,展开反击。
2.2 再循环的过程再循环的过程其实挺复杂的,但我尽量给你简单明了地说。
淋巴细胞会从骨髓产生,之后经过血液流动到各个器官,像是在进行一场巡逻。
等到它们发现了病原体,便会激活,并开始不断分裂,形成更多的淋巴细胞。
而这些新生的细胞,又会通过淋巴管回到淋巴结,继续他们的“使命”。
就这样,它们不断循环,永不停歇,真是个持之以恒的小家伙啊!3. 生活中的例子3.1 运动和淋巴细胞说到淋巴细胞再循环,我们不妨来聊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比如,运动的时候,你的血液流动加快,淋巴细胞也跟着“起舞”。
就好比是你在开派对,越热闹越开心,淋巴细胞们就越活跃,打击病菌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因此,运动不只是强身健体,还能提高你的免疫力,简直是好处多多!3.2 心情与免疫再有,心情也和免疫系统息息相关哦。
以下对于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以下对于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啊,这可是咱们身体里一个特别奇妙的事儿呢。
就好比啊,淋巴细胞是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在身体这个大花园里到处飞来飞去,一刻不停歇。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可大了去了。
咱先说它对免疫监视的意义吧。
你想啊,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王国,细胞就是这个王国里的臣民。
那淋巴细胞呢,就像是王国里的巡逻兵。
它们通过再循环,能在身体的各个角落溜达。
如果有一些像坏分子一样的病原体偷偷溜进来了,淋巴细胞就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它们。
这就好比巡逻兵到处巡逻,不管是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偏远的小山村,只要有坏人出现,就能被逮个正着。
要是没有淋巴细胞再循环,那就好比巡逻兵只在一个地方站岗,其他地方就成了盲区,那些坏家伙不就能为所欲为了吗?这多可怕呀。
再说说淋巴细胞再循环对免疫细胞之间的协作有啥帮助吧。
这就像是一场大合唱,每个歌手都有自己的角色。
淋巴细胞们分布在身体的不同地方,通过再循环,它们就能够互相交流,就像歌手们互相递个眼神、打个手势一样。
不同的淋巴细胞可能有着不同的专长,有的擅长识别这种病原体,有的擅长对付那种病原体。
当它们通过再循环碰面的时候,就能把各自的信息共享一下。
这就好比一个擅长高音的歌手和一个擅长低音的歌手,凑在一起商量一下怎么把这首歌儿唱得更好听。
要是淋巴细胞不能再循环,那它们就只能各自为政,面对强大的病原体,这合唱可就乱套了,还怎么能保护好身体这个大舞台呢?还有啊,淋巴细胞再循环对淋巴细胞自身的成熟和功能维持也很重要呢。
这就像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得不断地学习和历练。
淋巴细胞在身体里到处跑,它们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就像一个年轻人到处闯荡,能见识到不同的人和事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淋巴细胞能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功能,就像人在闯荡中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如果淋巴细胞一直待在一个地方,那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在面对病原体的时候,可能就没有那么强的战斗力了。
再循环还能让淋巴细胞在身体里均匀分布。
名词解释淋巴细胞再循环

名词解释淋巴细胞再循环1. 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首先,咱们得搞清楚“淋巴细胞”是啥。
简单来说,淋巴细胞是你体内的一种超级英雄,专门负责打击各种坏蛋,比如病毒和细菌。
这些小家伙就像是免疫系统里的警察,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而“再循环”呢,就是让这些小警察不断在体内巡逻,确保你身体的安全。
1.1. 再循环的过程好啦,咱们来聊聊这些小警察的工作流程。
想象一下淋巴细胞就像是你家附近的巡警,他们在身体内的淋巴系统中来回穿梭。
这个过程其实就像你每天上班下班一样,不断重复。
淋巴细胞再循环,就是这些细胞在淋巴系统和血液之间不断往返的过程。
首先,它们从淋巴结(这个地方可以看作是免疫系统的“指挥中心”)离开,进入血液中,然后又通过血液到达身体的不同部位。
之后,它们再通过某些特定的通道返回到淋巴系统继续它们的巡逻任务。
1.2. 为什么要再循环?那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淋巴细胞要这样反复折腾呢?这就好比你为什么要每天上班而不是一次干一辈子。
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首先,通过不断再循环,淋巴细胞能在全身范围内发现潜在的“坏家伙”,无论是入侵的细菌还是潜在的癌细胞。
其次,这种机制还帮助它们不断地更新自己,保持最佳的战斗状态。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有不断出入各种地点,你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淋巴细胞也是如此,它们需要不断移动,才能把最新的信息带回指挥中心,以便对潜在威胁做出及时反应。
2. 再循环的“交通工具”在淋巴细胞的世界里,“交通工具”也很重要。
主要有两个“通道”:淋巴管和血管。
淋巴管就像是体内的小高速公路,专门为淋巴细胞提供畅通的通行线路。
而血管则是它们的“地铁系统”,在这里,淋巴细胞能快速到达身体的各个角落。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你在城市里开车和坐地铁的区别,前者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后者则适合长途旅行。
2.1. 淋巴系统的角色淋巴系统在这里扮演了一个超级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公路”,还是一个主要的检查站,确保所有的“乘客”都合规合法。
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各种免疫器官中的淋巴细胞并不是定居不动的群体,而是通过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进行有规律的迁移,这种规律性的迁移为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
通过再循环,可以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的机会,更有效地激发免疫应答;并不断更新和补充循环池的淋巴细胞。
1.再循环的细胞淋巴干细胞从骨髓迁移至胸腺和腔上囊或其功能器官,分化成熟后进入血液循环的定向移动过程不属于再循环范围。
再循环是成熟淋巴细胞通过循环途径实现淋细胞不断重新分布的过程。
再循环中的细胞多是静止期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80%以上是T细胞。
这些细胞最初来源于胸腺和骨髓;成年以后,再循环池手细胞主要靠外周免疫器官进行补充。
受抗原刺激而活化的淋巴细胞很快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不再参加再循环。
2.再循环的途径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在流经外周免疫器官(以淋巴结为例)时,在副皮质区与皮质区的连接处穿过高内皮毛细血管后静脉(HEV)进入淋巴结;T细胞定位于副皮质,B细胞主要定位于皮质区;以后均通过淋巴结髓窦迁移至输出淋巴管,进入高一级淋巴结;经过类似的路径,所有外周免疫器官输出的细胞最后都汇集于淋巴导管;身体下部和左上部的汇集到胸导管,从左锁骨下静脉角返回血循环;右侧上部的汇集到右淋巴管,从右锁骨下静脉返回血循环(图4-4)。
再循环一周约需24~48小时。
图4-4体内淋巴细胞迁移路线示意图3.细胞定居选择淋巴细胞从血循环进入淋巴组织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是因为淋巴细胞上具有特殊的受体分子,称为归巢受体(homin greceptor)。
现已发现的归巢受体包括CD44、LFA-1、VLA-4和Mel-14 /LAM-1等;其中Mel-14/LAM-1是定居淋巴结的受体,识别淋巴结内的高内皮细胞;VLA-4的α亚单位是定居MALT的受体,识别粘膜表面的配体。
免疫学名词解释及答题

免疫思考题4、淋巴细胞归巢:是指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的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淋巴细胞表面不同的粘附分子与特定组织HEV表面的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决定该细胞的去向。
5、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在于:①分布更加合理,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②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有利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产生③使机体所以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肿瘤或其他抗原性异物所在的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因此,淋巴细胞再循环是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应答并发挥免疫功能的必要条件。
6、固有分子模式概念及其特点:是启动和诱导固有免疫应答的物质(具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在感染早期,位于机体皮肤粘膜表面的固有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对IMP (固有分子模式)进行泛特异性识别,介导以炎症效应为主的固有免疫及吞噬杀菌效应。
或者清除衰老损伤细胞以维持生理平衡。
包括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
特征:①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②为微生物生存和致病性所必须③可被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所识别。
7、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①异物性②化学属性③分子量④分子结构⑤分子构象⑥易接近性⑦物理性状二、宿主的特性:①遗传因素②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皮内注射和皮下免疫途径荣誉诱导免疫应答,肌内注射次之,静脉注射效果较差,口服免疫则易诱导耐受。
8、比较不同的免疫刺激剂的区别:一、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总T细胞库中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再循环名词解释

淋巴细胞再循环名词解释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在淋巴系统中循环的过程。
淋巴细胞是一类主要存在于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中的白细胞,主要起到免疫应答的作用。
淋巴细胞再循环包括淋巴细胞的产生、分化、定居和迁移等一系列过程。
首先,在骨髓和胸腺等淋巴器官中,干细胞经过造血和淋巴造血过程逐渐发育成为成熟的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这些成熟的淋巴细胞会被释放到淋巴系统中。
然后,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全身各处。
在这些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和抗原接触,启动并参与免疫应答。
这些淋巴器官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免疫监视网络,确保及时识别和应对外来病原体。
在特定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一部分免疫细胞会被激活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更多的效应淋巴细胞。
同时,一些淋巴细胞会定向迁移到感染点或其他淋巴组织,通过血液和淋巴液来回循环。
这些迁移的淋巴细胞将免疫信息传递到全身并维持免疫应答的持续性。
当免疫应答完成或感染得到控制后,大部分淋巴细胞会进入休眠状态,停止活跃的迁移。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过程中,淋巴细胞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在不同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间进行迁移和交流,保持免疫系统的高效
运作。
淋巴细胞再循环对于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它在免疫应答、抗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的清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淋巴细胞再循环名词解释免疫学

淋巴细胞再循环名词解释免疫学淋巴细胞再循环,这可是免疫学里的一个神秘又重要的过程。
想象一下,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是个超级英雄团队,而淋巴细胞再循环就是他们的超级装备升级!这玩意儿就像是免疫系统的“维修工”,专门负责把旧的、坏掉的淋巴细胞给“修修补补”,让免疫系统保持最佳状态。
淋巴细胞再循环可不简单,它得经过几个步骤:这些淋巴细胞会跑到淋巴器官里“充充电”。
然后,它们就像参加马拉松一样,开始长途跋涉,去到全身各个角落“巡逻”和“战斗”。
当遇到敌人时,淋巴细胞们就会变身成为“战士”,释放出抗体来对抗入侵者。
淋巴细胞再循环就像是免疫系统的“再生工厂”,不断制造新的淋巴细胞来对抗疾病。
要是这个工厂出了点小问题,比如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原材料不够了,那免疫系统就可能会“罢工”,导致疾病找上门来。
所以啊,淋巴细胞再循环可是免疫系统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保护好它,才能让身体健健康康!淋巴细胞再循环可不是闹着玩的,它需要精确控制和平衡。
如果淋巴细胞的数量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导致免疫系统出现问题。
比如,淋巴细胞太多的话,免疫系统就会变得过于活跃,容易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太少的话,免疫系统就会变得弱不禁风,容易被病毒和细菌打败。
淋巴细胞再循环还得靠我们的身体调节。
当我们生病或者受伤时,淋巴细胞数量会增加,帮助我们抵抗疾病;当我们身体强壮、免疫力强的时候,淋巴细胞数量就会减少,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淋巴细胞再循环就像是免疫系统的“私人定制”,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些人天生就有强大的免疫功能,淋巴细胞再循环也特别顺畅;有些人可能就需要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免疫系统,通过饮食、锻炼等方式来提高免疫力。
总之啊,淋巴细胞再循环在免疫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是免疫系统的“心脏”,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
只有保持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健康状态,我们的身体才能像钢铁一样坚不可摧,面对各种疾病都能从容应对!。
淋巴细胞再循环名词解释免疫学

淋巴细胞再循环名词解释免疫学淋巴细胞再循环,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身体里的小马达”在悄悄工作?没错!淋巴细胞再循环,这可是个超级英雄般的过程,它就像是免疫系统的超级英雄——白细胞的“超级变身术”。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是一个大舞台,而淋巴细胞就是那些穿着白大褂的小演员。
他们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场场紧张刺激的戏码:从血液里跳出来,到别处去表演,然后再跳回来,准备下一次的演出。
这就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故事。
让我们来聊聊淋巴细胞是什么。
淋巴细胞可是人体里的超级战士,它们负责保卫我们免受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攻击。
就像超人一样,它们能够穿越身体的每个角落,找到敌人,然后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与敌人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
那么,淋巴细胞是如何进行再循环的呢?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彩的马拉松,需要淋巴细胞们跑得快,跳得远,还要有超强的记忆能力。
当身体需要的时候,这些勇敢的战士们就会从一个地方出发,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流,然后一路向前,直到找到下一个需要它们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淋巴细胞们会经历一系列的“变身”。
有的会变成巨噬细胞,帮助清除体内的垃圾;有的会变成树突状细胞,吸引其他免疫细胞过来帮忙;还有的会变成T 细胞,直接和敌人面对面地战斗。
每一次变身都是一次挑战,但淋巴细胞们总是能够勇敢地面对,用智慧和勇气保护我们的身体。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过程可不简单,它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
比如,当淋巴细胞从一个地方出发时,它们需要穿过毛细血管,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血管壁的阻碍、血液流动的速度等等。
但淋巴细胞们从不放弃,它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除了要跑得快、跳得远,淋巴细胞还需要有超强的记忆能力。
因为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过程中,它们需要记住自己上一次出现的位置,以便下次能够准确地找到那个地方。
这就需要淋巴细胞们具备一种神奇的能力——记忆。
这种能力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复杂。
淋巴细胞们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行动轨迹,这样它们就能够准确地找到下一个需要它们出现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细胞再循环
中文名称:淋巴细胞再循环
英文名称: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定义:淋巴细胞周而复始地从血液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再通过淋巴管道回到血液中的过
程。
应用学科: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又通过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后经内皮小静脉返回到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再循环有利于识别抗原和迅速传递信息,使分散各处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使功能相关的T,B,APC淋巴细胞共同进行免疫应答作用,产生效应淋巴细胞,再定向迁移于炎症部位,发挥免疫作用。
人体主要的大淋巴节分布于:
下巴左右两侧的扁桃体、右腋下、右腿根部。
最细的淋巴管叫毛细淋巴管,人体除脑、软骨、角膜、晶状体、内耳、胎盘外,都有毛细淋巴管分布,数目与毛细血管相近。
小肠区的毛细淋巴管叫乳糜管。
毛细淋巴管集合成淋巴管网,再汇合成淋巴管。
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深、浅淋巴管:浅淋巴管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液(简称淋巴);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收集肌肉、内脏等处的淋巴。
全部淋巴管汇合成全身最大的两条淋巴导管,即左侧的胸导管和右侧的右淋巴导管,分别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
胸导管是全身最粗、最长的淋巴管,由左、右腰淋巴干和肠区淋巴干汇成。
下段有膨大的乳糜池。
胸导管还收集左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3/4。
右淋巴导管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和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汇成,收集右上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1/4。
淋巴循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向流动而不形成真正的循环。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
淋巴液的每天生成约2~4L,淋巴液的成分大致与组织液相近。
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系统而形成淋巴循环。
1. 淋巴循环及其影响因素毛细淋巴管是一端封闭的盲端管道,管壁由单层扁平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之间不是相互直接连接,而是相互覆盖,形成开口于管内的单向活瓣,组织液只能流入,但不能倒流。
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之间的压力差是促进组织液进入淋巴管的动力。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漏出的红细胞、侵入的细菌以及经消化吸收的小脂肪滴都很容易经细胞间隙进入毛细淋巴管。
淋巴液在毛细淋巴管形成后流入集合淋巴管,全身集合淋巴管最后汇合成两条大干,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它们分别在两侧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汇合处进入血液循环。
因此,淋巴系统是组织液向血液循环回流的一个重要辅助系统。
2.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1)回收蛋白质:每天组织液中约有75-200g蛋白质由淋巴液回收到血液中,保持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在较低水平,有利于毛细血管对组织液的重吸收。
(2)运输脂肪:由小肠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
(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每天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的液体总量约24L,其中约3L经淋巴循环回到血液中去。
即一天中回流的淋巴液的量大约相当于全身的血浆总量。
(4)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及其它微粒:这一机体防卫和屏障作用主要与淋巴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和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