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PPT

合集下载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PPT课件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PPT课件
侯马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病例2 病理号:9136
2016-7-1
简要病史
• 患者陈XX,女,53岁,下腹部隐痛不适伴 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排便疼痛、大 便不成形)6个月。
• 肠镜:直肠粘膜下隆起性质待查。 • 超声内镜:瘤体起源于肠壁固有肌层,考
虑间质瘤可能。
• 大体检查:大肠粘膜下见一灰白色肿物, 大小为4x4x3cm,切面灰白色,质较硬, 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
• 5.位于肠系膜、大网膜或腹膜后的胃肠道间 质瘤瘤细胞表达CD34和CD117。
SUCCESS
THANK YOU

病理诊断:
直肠粘膜下结节型炎性肌纤维母 细胞瘤(潜在恶性)
• 病理讨论:
鉴别诊断:
• 1.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发于成年 人,好发于腹膜后。由畸形的多形性细胞 组成,有时瘤细胞可被大量的黄色瘤细胞 和炎症细胞所掩盖。
• 2.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体积较小,且多 位于粘膜浅表,或呈息肉状,或为溃疡性 病变。背景常呈粘液样,含有较多增生的 血管,炎性细胞成分较杂,以嗜酸性粒细 胞多见。
• 3.硬化性肠系膜炎/后腹膜盆腔炎:多见于 老年人。病变周围不清,附近常带有正常 组织。主要由增生的纤维组织组成,间质 硬化比较明显,可见多少不等的慢性炎症 细胞浸润。
• 4.平滑肌肉瘤:瘤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 核常呈雪茄样,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 理性核分裂。瘤细胞常呈长的束状排列, 间质内一般不含大量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 浸润灶。

CK(部分+)
CK(部分+)
CK20(-)
SUCCESS
THANK YOU

CDX-2(- )
Villin(- )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值 得注 意 的是 , 并 不是 所有 I MT都 表 达 AL K,
亦有 阴性 表达 。查 阅相 关 文献 , 有将 近 5 0 的 I MT
选 的治疗 方案 , 且 术后 预后 多 良好 , 即使 有不 手术 而 使用 激 素治疗 有效 的报 道[ 1 。Ka p u s t a 等 曾对 发生
对于 肾脏 I MT 的 诊 断 , 根据 患者 的病 史 、 体 征 及相关 的辅 助 检查 结 果 , 术 前 难 以确 诊 。其 影 像 学 表 现缺 乏特 异性 , 尤其 难 与 肾细 胞癌 鉴别 , 容 易被误 诊 。B e k t a s a等 2 0 0 7年 曾经报道 一例 被误 诊 为 肾细
参考献 :
[ 1 ] F l e t c h e r C D M, Un n i KK, Me r t e n s F . Wo r l d He a l t h Or g a n i z a t i o n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t u mo u r s P a t h o l o g y a n d g e n e t i c s o f t u mo ur s o f s o f t
融 合现 象 , 当 AL K基 因与 其 配偶 体 基 因融 合 后 , 其
表 达 的 AL K 融合 蛋 白类 似 于 配偶 体 的表达 产 物 直 接 与该 酪氨 酸激 酶 的胞 内催化 域结 合 , 从 而使 AL K 受体 的活性 持续 存 在 , 持 续 发 挥其 抑 制 细 胞 凋 亡 的
例属 于 C o f f i n描述 的第 二种 类 型( 如图 1 ) 。
2 . 3 临 床 诊 断
肾脏 I MT 的病 因及 发 病 机 制 目前 尚不 是 很 清 楚, 随着 相关研 究 的不 断深入 , AI K 基 因 融 合 在 I MT 的发生 发展 过 程 中扮 演 着 重要 角 色 。AL K 基 因位 于 2 p 2 3 , 编码 一 种 大 小 为 2 0 0 k D a的酪 氨 酸 激

【医学PPT课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PPT

【医学PPT课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PPT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诊 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主要由分 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常伴有大量 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少见肿瘤
WHO将其归类为典型的、罕见的、中间型的、具 有生物学潜能的纤维母细胞瘤
少细胞纤维型:细胞稀少,由致密成片的胶原纤维,可类 似瘢痕或硬化性纤维瘤,少部分可见钙化灶
影像表现
大小不一 形态不规则,可分叶 多为单发 边界清或不清
病变较小时密度多均匀,病 变增大后密度欠均匀,CT上 呈等或稍低密度
病灶可为囊实性或囊性肿瘤 ,是由于肿瘤增大后坏死出 血囊变所致,其内成分是大 量纤维黏液变性
平滑肌肉瘤
女性,48岁
主诉:发现下腹部肿块3月余
男,55岁 侵袭性纤维瘤术后
发现腹腔肿物2周余 51y,女 淋巴瘤
上腹疼痛1周
男,67y
福建省人民医院2014-08-212行超示:左上腹低回声团 块(MT?)
2014-8-23ct
手术记录
T2WI序列上信号强度与肿 瘤所含胶原纤维有关,富含 胶原纤维越多,信号越低
IMT瘤体中心部胶原化类似 瘢痕的表现,故表现为低密 度/信号
强化特点
渐进性强剂在瘤体内纤维组织 血管外积聚
明显强化,血供丰富:对照病理肿瘤有大量毛细 血管增生,间质内大量炎细胞弥漫浸润,导致肿 块内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肿块富含血管及炎 性肉芽肿,多为显著强化
病因
病因不明 可能与EB病毒、HPV病毒和IL-6感染有关 部分病例发生于手术、创伤或炎症以后
流行病学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肺,肺外

炎性假瘤鉴别诊断医学课件

炎性假瘤鉴别诊断医学课件
隔和支气管血管旁间质中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8. 平直征表现为一侧边缘平直如刀切样改变或基于胸膜的方形
征,是病变以小叶间隔、肺叶或肺段为界呈直线状,有鉴别 诊断意义。
平直征
晕征 12
临床表现及治疗
? 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血小板增多、血沉加快及多克隆高丙 球蛋白血症。
? 治疗:首选手术治疗,单纯肿物切除疗效不确定,在病情允许 的情况下可扩大手术范围甚至行根治性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 以改善预后。肿物切除后症状消失,症状再次出现提示肿瘤复 发。
病例讨论
1
病例特点
1.患者,男, 56岁。 2.主诉:咳嗽、咳痰、发热 1月余。 3.近半年诉有盗汗,体重下降约 8斤。 4.血白细胞、 CRP无明显增高, ESR77mm/h 。 5.肿瘤标记物、气管镜脱落细胞及病原学检查均阴性。 6.PET-CT 提示左肺团块影, SUV值12.9,延迟后 13.4。 7.增强CT扫描提示左肺叶间裂附近类圆形团块影,边缘光整, 1个
恶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异型梭形细胞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A)。
可见神经节样细胞,核分裂多见(B)。灶性出血、坏死(C)。
18
病理诊断及鉴别
? 病理鉴别:
1. 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又称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罕见,是否可作为独 立类型尚有争议。与IMT形态学难区别,诊断必须具备:肯定的梭形 细胞肉瘤形态、免疫组化肌源性标记弥漫强阳性。
DES,SMA灶性+
CK+
ALK-
6
诊断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假瘤)
7
命名:从炎性假瘤到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193性肿瘤
炎症后肿瘤
“炎性假瘤”
炎症后的增生
非肿瘤性病变。

骨的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骨的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l C曲 n CM , W 甜 e嘞 n J,
JR, d .
Exaxapuhuonm3 inflamm ̄ory m们£ h c
mⅡl衄 f inflammatrJ ̄y i: ̄eudotumor ): a
c。p 0lo c and 】mmm 眦h c
下 行左 锁骨切开 活检 术 .活 检组织 送 病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可引起多发 骨破
组织肿块 ,行 穿刺 括检 未能 确诊 。局 部 维母细胞 病理诊 断为骨 的炎症性 肌纤 处 转移的特征 :还有报 道发现发生在
放疗后 ,症状缓 解 ,基 本恢 复 正常 生活 。 维母 细胞瘤 : 以后 ,此病理 切 片曾请 全 软组织 的肌纤 维母 细胞瘤 可进 一步发生 半年前 ,出现头部及左 锁骨疼痛 ,X光 片 国一 些 大 医 院 以及 美 国 著 名 Memorial 肉瘤转 化【 。Sciot等【 】报 道的病例经细
浓聚 区(图 1),X光片示肺部正 常 ,额骨 、 1995年 Cot ̄n等 I1分析了 84例肺 外炎性 为主 ,伴有炎症改变时 ,应想 到本病 的可
右顶 枕骨局 限性 骨破坏 ,左锁骨胸 骨端 、 假瘤的 患 者 ,认 为 人 体 多种 器 官 如脑 、 能 。
左 1、3前肋尖 端骨破坏 ,TlI、L4骨破坏 , 眼 、鼻咽部 、肝 脏 、膀胱 和子 宫等 均可 发
及 cT检查示 骨破 坏 .放疗后 ,疼痛消失 ; Noah-ketterJngC ̄qllCef Center会 诊.支持 骨 胞遗 传学 研究,发现具有染色雄的 改变,
但随之又出 现左肩 部 ,双胁 部 及腰 骶部 的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的诊断 。该 患 支持炎症性肌纤维母 细胞瘤是一个肿瘤

乳腺肿瘤病理PPT课件

乳腺肿瘤病理PPT课件

颗粒细胞瘤 乳腺GCT即使肉眼观察边界清楚的肿瘤 ,也可呈浸润性生长。 Cytokeratin表达阴性可排除乳腺癌的诊断 。 乳腺GCT在完全切除后通常呈良性表 现,有学者报道发现少数病例可发生淋 巴结转移。

血管肉瘤 目前原发性乳腺血管肉瘤的发病率保持 不变约0.05% ,而各种继发性血管肉瘤 的发病率有了改变。近几年来关于保守 的手术治疗和辅助性放疗后继发的乳腺 血管肉瘤病例逐渐增多。

光镜 乳头状瘤形态多样,细胞丰富,常 呈交织的树枝状。诊断良性的依据是乳 头的间质成分发育好、上皮有两型细胞 、核卵圆、异染色质少、核分裂少见、 可有大汗腺化生、无筛状及小梁状结构 、无坏死。
乳腺血管瘤 男女均可发病,年龄在18个月至82岁之 间。极少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大小在 0.5-2cm之间,呈红褐色海绵状。 表现症状的血管瘤可分为海绵型、毛细 血管型和静脉型。


对文献中数据进行平均分析得出局部复发的总发生率 为21%,转移总发生率10% 。 良性、交界性和恶性PT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25% 和27%; 良性、交界性和恶性PT转移发生率分别为0%、4%和 22%。手术后复发主要与切除范围大小有关。




乳腺错构瘤 一种境界清楚的通常有包膜的肿块, 包含乳腺组织中所有的组成成分。 错构瘤主要发生于绝经期年龄的妇女 ,只能通过乳腺X线摄影检测,检出率为 0.16%。巨大肿瘤可使乳房变形。由于肿 瘤边界清楚,因此手术容易完全切除。
乳腺肿瘤病理
1、上皮性肿瘤 乳腺癌 腺瘤 乳头状瘤 2、间叶组织肿瘤 血管瘤,血管肉瘤,神经纤维瘤,血管脂肪瘤 ,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平滑肌瘤 肉瘤,淋巴瘤结节性筋膜炎,肌纤维母细胞瘤 ,韧带样纤维瘤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3、纤维上皮性肿瘤: 纤维腺瘤 叶状肿瘤 错构瘤

胃间质瘤PPT课件

胃间质瘤PPT课件
第7页/共26页
CT表现
• 脾胃间隙内见一大小约83X61mm肿块,成分叶状,邻近脏器推移变形,间隙存在,增强后成不均匀强化, 动脉期病灶内见多发迂曲供应血管影,实性成份在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测得CT值分别为34HU、 60HU、72HU、66HU,病灶内见片絮状无强化坏死灶。
第8页/共26页
• 腹膜间皮瘤 均为恶性,肿瘤沿腹膜表面生长,系膜增厚卷曲成块状而形成的“网膜糕饼征”及肠系膜血 管僵硬呈“星芒状”为其特征性的CT表现。
第24页/共26页
鉴别诊断
• 恶性淋巴瘤 肠系膜淋巴瘤是多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表现为多个软组织密度肿块融 合成边缘不整的肿块,环绕肠系膜上动脉构成所谓的“夹心饼”样改变,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临床资料
• 患者,男性,56岁 • 无意中发现下腹部一肿物2月余,开始未作理会,后觉肿物逐渐增大,无尿频、
尿急、尿痛,无脓尿、血尿,无腹痛、腹泻 • 风湿性心脏病病史,已治愈。
第1页/共26页
查体
• 查体:耻骨上区、左下腹扪及一肿物,边界欠清,质实,无压痛; •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凝血、肝肾功能、电解质、内分泌均未见明显异
第12页/共26页
男,68岁,直肠内外生长型
第13页/共26页
男,66岁,小肠外生型
第14页/共26页
男,45岁,胃壁外生型
第15页/共26页
男,62岁,胃壁腔内外生长型
第16页/共26页
男,55岁,胃壁内生型
第17页/共26页
女,61,胃壁腔内外生长型
第18页/共26页
男,59岁,胃壁外生型
第23页/共26页
鉴别诊断
• 异位嗜铬细胞瘤 20~40岁多见,也称“10%肿瘤”,即10%位于肾上腺外、10%为多发、10%为恶性。 肿瘤多较大超过3cm,可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以 分化的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伴有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为 主要病理特征的软组织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过去曾有多种名称,如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纤维黄色肉芽 肿、肌纤维母细胞瘤、黏液样错构瘤、假肉瘤、炎症性纤维肉瘤、 组织细胞瘤、浆细胞瘤等,2002年WHO将其定义为间叶组织肿瘤, 是一种真性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该病可以发生于多种部位,如肺、腹部、周围神经、软组织等, 以肺部最为常见,其次为腹部,发生于肺部者称为肺炎性肌纤维 母细胞瘤。
【临床与病理】
• 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下多见,男性居多。较常见的症状为咳嗽,而 痰中带血较少见,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呼吸道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部 分患者有肺梗死病史或肺部放疗史。
胸片正位示,左下肺可见软组织团块影, 边缘毛糙,边界尚清楚,胸膜侧可见尖 角样粘连带。
【影像学表现】
• (2) CT: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影肺窗与纵隔窗所显示的形 态大小较为一致。
• 其密度较均匀,少数可见不规则钙化、小空洞或“空气支气管征”。 多数边缘清楚光滑,少数可毛糙或毛刺样改变。
【影像学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病灶多数轮廓 光滑,周围血管纹理受压移位,肿块胸膜缘可见尖角状粘连带,增 强检查肿块有强化。
• 需与结核球、周围型肺癌及球形肺炎等鉴别。
【影像学表现】
• (1) X线:可发生在两肺的任何部位。以周围肺实质及胸膜下常见, 其形态可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可表现为分叶状;病 灶直径多为3~6cm一般呈中等密度,密度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浆细胞性肉芽肿(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2002年被 WHO定义为“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 常伴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一种间叶性肿瘤” 。包 括浆细胞肉芽肿、组织细胞瘤、纤维黄色瘤、炎性肌纤维 组织细胞增生、黏液样错构瘤、假性淋巴瘤、炎性纤维肉 瘤和炎性假瘤等,尤以后者常见。
• 鉴别诊断:

脊膜瘤:宽基底,与硬膜粘连紧密,常有“脊膜尾征”。

神经鞘瘤:常不均匀,伴囊变。

确诊:术后病理+免疫组化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3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浆细胞性肉芽肿(PCG)
• 浆细胞性肉芽肿PCG:一般发生在肺部,椎管发生少见,症状较重, 最终可发展双下肢瘫痪。
• 临床表现:同其他椎管病变大致相似,腰痛伴(或)腿痛。麻木,肌力 下降。呈多节段髓外T1WI等信号,T2WI等或低信号,信号均匀,境 界清或不清,强化明显,脊髓受压,不同于肿瘤,是一种反应性、炎 症疾病。早期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增强,后期为少细胞多纤维。在不同 阶段具有不同的组织特征和影像表现,易误诊。
浆细胞性肉芽肿(PCG)
• 浆细胞性肉芽肿是炎症性肉芽肿性病变,一般为由慢性炎 症所致的局限性肿块或病灶,病因不明,可见于身体的任 何部位,常见于呼吸道、肺、肝、胃、小肠等,也可见于 眼球后、腹腔、腹膜后、肠系膜、膀胱、子宫及软组织处。 文献报道,脊椎少见,颈椎1例,术前诊断肿瘤。
浆细胞性肉芽肿
• 病理表现:浆细胞浸润的肉芽肿性病变, • 镜下结构为肉芽肿,在纤维肉芽组织的基础上,有弥漫性成熟浆细胞
浸润,浸润的细胞中以成熟的浆细胞为主,胞浆嗜碱性,核偏位,染 色质排列成轮辐状,核周可见透明晕散在的因浆细胞退化而形成的鲁 塞尔(Russell)小体,,偶见个别浆母细胞,没有异常分裂象。肉芽 肿内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着。病变晚期可见纤维组织增生,透明变性或 粘液变性。 • 免疫组化:浆细胞性肉芽肿内的浆细胞为多克隆性,IgG、LgA、IgM、 kappa和lamda轻链均可显示阴性反应。
鞘瘤。 2、腰4-骶1椎体内斑片状及腰5/骶1椎间盘点状T1增
强信号,多考虑肿瘤所累。
手术记录 :
• 肿瘤位于椎管腹侧面,呈长柱状,附着于 脊神经、硬脊膜,与硬膜粘连紧密。
病理
光镜下:纤维脂肪组织间大量慢性炎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可见 钙化灶,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
病理诊断:
(腰4-骶1)淋巴组织增生显著, 免疫组化提示增生为混 合性,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 1、浆细胞性肉芽肿(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2、建议做基因重排(IgⅡ,TCR)确定是否有克 隆增生,以排除淋巴造血肿瘤可能性;(病历无记录) 3、请密切观察及复查。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Biblioteka ,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PPT
病例4
• 男,39岁。 • 患者2月前休息时出现腰痛,针刺样,曾以
腰椎间盘突出牵引及口服药物治疗,有所 缓解,10天前加重。
+C
+C
MRI示
• 腰4-骶1椎体水平椎管内见囊性T1增强高信号,其内见低信 号。病灶沿骶孔及椎间孔伸展。
• 腰4-骶1椎体内见T1增强斑片状高信号。 • 腰5/骶1椎间盘见点状T1增强高信号。 • 诊断:1、腰4-骶1椎体水平椎管内囊实性占位,多考虑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