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合集下载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贾宝雷;李虎城;顼倩茹【期刊名称】《肝胆胰外科杂志》【年(卷),期】2014(026)004【总页数】2页(P350-351)【关键词】肝脏;肌纤维母细胞瘤【作者】贾宝雷;李虎城;顼倩茹【作者单位】解放军307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71;解放军307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71;解放军307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病例患者,女,42岁,因“间断性发热伴头痛2周”收入我院呼吸科,初诊为“感染性发热”,给予抗感染、清热解毒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仍有间断性发热。

查头颅核磁:左侧额顶叶少许脑缺血灶;左侧筛窦良性改变,排除头部疾病。

腹部超声:肝内异常回声(肝右叶3.7 cm×4.0 cm低回声肿物),肝实性结节(血管瘤?),余未见异常。

遂转至普外科继续诊治。

查体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

腹部CT增强扫描提示:肝右叶占位(直径约为4.5 cm),考虑肝癌可能性大;其前缘小圆形病灶,考虑为血管瘤或子灶?双肾片状低强化灶(图1)。

B超造影显示:肝右前叶动脉富血供结节并坏死,造影符合恶性病变。

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肝脏肿瘤切除术。

术中观察到肝脏色红,边缘锐利,无硬化表现,右前叶下段体积增大,脏面见肿物突出肝脏表面生长,颜色黄白,大小约6 cm×5 cm,与周围组织稍粘连。

胆囊大小约7 cm×4 cm×3 cm,无充血及水肿表现,胆总管无增粗,胃、脾、结肠及小肠等其他脏器未见异常。

沿肿瘤边界1 cm行不规则肝切除,完整切除肿瘤。

解剖标本见肿瘤直径约6 cm,剖面呈黄白色鱼肉状。

术中冰冻切片提示:(肝)未见癌细胞,可见淋巴细胞增生及散在大细胞,待石蜡切片检查除外淋巴瘤及间叶来源的肿瘤。

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肝脏肿瘤大小为4.5 cm×4.3 cm×3.5 cm,多见增生的胶原纤维,致密的炎细胞浸润,以T淋巴细胞为主,其中散在较多神经节样细胞(图2)。

肝脏原发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报告 王守乾

肝脏原发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报告 王守乾
602
35 卷 3期 2019 年 3月 ㊀ J Clin Hepatol, Vol. 35 No. 3, Mar. 脏原发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1 例报告
王 守 乾 ,阿 不 都 热 依 木 · 吐 尔 洪 ,王 树 鹏 ,唐 朝 辉 ,王 英 超
130000 ) (吉 林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肝 胆 胰 外 二 科 ,长 春
树突细胞, 滤泡; 肉瘤; 肝肿瘤; 病例报告 关 键 词 : R735. 7㊀ ㊀ ㊀ 文 B㊀ ㊀ ㊀ 文 1001 - 5256 ( 2019 ) 03 - 0602 - 03 中 图 分 类 号 : 献 标 志 码 : 章 编 号 :
Secondary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The First , , ( , , ) Key words: dendritic cells,follicular;sarcoma;liver neoplasms;case reports 1㊀ 病 例 资 料 46 岁 2月 患 者 男 性 , , 因 “ 间 断 性 发 热 余 ”入 本 院 。既 往 : 乙 18 年 型 肝 炎 后 肝 硬 化 病 史 , 未 系 统 治 疗 。查 体 : 剑 突 下 可 触 及 一 CT 平 质 硬 肿 物 , 伴 压 痛 。入 院 后 完 善 相 关 检 查 , 肝 胆 脾 胰 多 排 +三 15. 3 cm ˑ 期 增 强 提 示 : 肝 左 叶 见 团 块 状 低 密 度 影 , 大 小 约 扫 11. 6 cm, 动 脉 期 不 均 匀 强 化 , 门 静 脉 期 及 平 衡 期 强 化 程 度 减 低 , 病 变 内 可 见 较 大 范 围 无 强 化 区 , 考 虑 原 发 性 肝 癌 或 混 合 性 肝 癌 可 能 1) GGT 297. 4 U / L, ALP 246. 0 U / L, 。肝 功 能 : 胆 碱 酯 酶 性 大 ( 图 量 : 贝 常 1510 U / L, Alb 27. 6 g / L。HBV 定 6 32 ˑ 10 拷 / ml。血 WBC 11. 24 ˑ 10 / L, 0. 89 , 规 : 中 性 粒 细 胞 百 分 比 中 性 粒 细 胞 绝 9. 95 ˑ 10 / L, Hb 87 g / L; CA125 296. 90 U / ml, 肿 瘤 标 志 物 : 对 值 NSE )126. 03 神 经 元 特 异 性 烯 醇 化 酶 (neuron - specific enolase, AFP 2 15 ng / ml。临 ng / ml, 床 诊 断 肝 占 位 , 行 手 术 治 疗 。术 后 病 理 回 报 为 肝 脏 滤 泡 树 突 细 胞 肉 瘤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1㊀ 肝 CT 平 +三 ㊀ a: 动 脉 期 不 均 匀 强 胆 脾 胰 多 排 扫 期 增 强 FDCS) 2) 2个 ( 图 。术 后 随 访 月 无 复 发 , 后 期 继 续 密 切图 sarcoma, b, c: 化 ; 门 静 脉 期 及 平 衡 期 强 化 程 度 降 低 , 病 变 内 可 见 较 大 范 随 访 。 d: 围 无 强 化 区 ; 平 扫 期 , 可 见 肝 左 叶 一 巨 大 占 位 性 病 变 , 病 变 内 可 见 团 块 状 低 密 度 影 2㊀ 讨 论 滤 泡 树 突 细 胞 是 位 于 淋 巴 结 生 发 中 心 的 一 种 支 持 细 胞 , 其 B淋 IL - 6 、 B 功 能 是 向 巴 细 胞 呈 递 免 疫 复 合 物 , 产 生 细 胞 因 子 淋 巴 细 胞 活 化 因 子 和 趋 化 因 子 并 产 生 吸 引 巴 细 胞 的 因 13 , B淋 子 血 管 细 胞 黏 附 分 子 起 源 于 该 细 胞 的 一 种 罕 见 1 [ ]。FDCS 是 [ ] []率 于 由 先 报 道 。大 约 有 恶 性 肿 瘤, 1986 年 Monda 等 2/3 []。 1/3 的 的 病 例 发 生 于 淋 巴 结 , 病 例 发 生 于 淋 巴 结 以 外 部 位 [ ] 首 次 报 道 了 发 生 于 淋 巴 结 以 外 的 Chan 等 于 1994 年 FDCS。 [ ] [ FDCS 好 淋 巴 结 内 型 发 于 颈 部, 其 次 为 腋 窝 和 纵 膈 等]。淋 FDCS 可 巴 结 外 型 发 生 于 扁 桃 腺 、 口 腔 、 胃 肠 道 、 肝 、 胰 腺 、 皮 肤 、 [ ] 而 原 发 于 肝 脏 的 常 罕 见 , 自 肝 门 区 等 。 FDCS ( HFDCS )非 WANG Shouqian Abudureyimu Tuerhong WANG Shupeng et al.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中位年龄 4 7岁。 临床表现主要有: 上腹 许多甚至大量 的炎性细胞 。 在这些炎性 前 为止 , 临床 上 所 有 病 例基 本 上 在 术 前
部饱 胀 伴 纳 差 不适 感 3 例, 疼痛 1 例, 合 细 胞 中 , 主 要 是 以淋 巴细 胞 、 浆 细胞 、 单 多 没有 能够 得 到 明确 诊 断 。 本 组 资料 中
脏 炎性 肌 纤 维母 细 胞 瘤 患者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果 量增 生 , 伴 有 淋 巴细胞 、 浆细胞浸润。 结论
5 例 均 误 诊 。在病 理 组 织 学上 , 主 要 表 现 为肌 纤 维 母 细胞 大
本 瘤 属交 界 性 肿瘤 , 术 前 明确 诊 断 困难 , 术 中 有 必要 做 冰 冻切 片 , 有 利
的调查 与分析 [ J ] . 护理管理杂志, 2 0 1 0 ,
1 O ( 6 ) : 4 0 5 — 4 0 7 .




 ̄ , 2 0 的 0 文 编 辑 姜 晓
肝脏炎性肌 纤维母细胞瘤 的临床病 理分析
毛 晓曦, 骆 利康 , 张同义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化学的方法对 5 例肝
【 文章编号】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3 ) 0 7 . 0 7 8 4 . 0 2
炎性 肌 纤维 母 细胞 瘤( I MT ) , 是近 年 内 占位 性 病变 , 其 中有 2 例 考 虑 胆 管癌 。 织 中有 大量 炎性 细 胞 浸 润 , 过 去称 之 为 来 被 逐 渐认 识到 的一 类 软 组 织肿 瘤 。目 实验 室检查未见有明显异常改变 。 手术 炎性假瘤。I MT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 前 世界 卫 生组 织( WH O) 将 其 正式 定 义 为 所 见 : 肿块 位 于 肝 右 叶 者 3 例, 左 叶者 2 中位年龄 9岁, 常见部位是肺、 膀胱 、 肠 由分化 的肌 纤维 母 细胞 性 梭 形细 胞 组成 例 , 其中 1 例伴 有 结 石 。 肿 块 界 限 不清 , 系膜及后腹膜 。 鼻窦 、 膀胱、 咽旁等均有

腹膜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超声表现一例

腹膜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超声表现一例
DOI:10.3877/cma.j.issn.1672fo448.2010.05.007 作 者 单 位 :31 1800 浙 江省 诸 暨市 人 民医 院 超 声科
胞瘤 ,左肾囊 肿伴 出血 。随访 半年 后 ,肿 瘤复 发 ,并再 次 手 术 。
讨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又名炎性假瘤 。WHO定 义 为“由分化 的肌纤维母 细胞性梭 形细胞 组成 ,常伴 大量浆 细 胞和 (或 )淋巴细胞 的一 种间 叶性 肿瘤 ”。本 瘤病 因不 明 ,最 常见于肺部 ,亦可见 于肝脏 、胃肠道 、脾脏 、肾脏 、腹腔 、盆腔 、 腹膜后 、甲状 腺 、躯 干、四肢 、中枢神 经 系统 ,甚 至皮 肤 等部 位 ,发生于肠系膜 、腹膜后 、鼻旁窦等部位 的部 分炎 性肌纤维 母 细胞瘤局部易病 发 ,甚至 远处转移 ,直 至患者死 亡。临床 发病隐匿 ,表现 为发热 、乏力 、贫 血 、体 重减轻 、疼 痛和肿 块 , 以及肿块挤 压周 围脏 器而 出现相应 的症状 和体征 。治疗 以 手术 为主 ,临床症状和 体征往 往 随着 病变 的切除 而消失 ,化 疗 和放疗对本病 均无 明显疗效 。本例术 后患者 症状和 体征 消失 ,但随访半年后 ,发现手术 区肿瘤 又复发 ,预后 不 良。本 例 同时合并 。肾囊肿 伴 出血 ,图像 比较 复杂 ,需二元 论解 释超 声表现 ,更少见。超声表 现结合 临床 资料对术前诊断本病有 较大价值 。
腹膜 后炎 性肌 纤维母 细胞 瘤超 声 表 现 一例
. 病 例 报 告 .
许旭 东 徐 晓 飞 蒋伟 杨 守和
患者男 ,63岁。因左腰背 酸痛伴左 下肢活 动受 限 10余 天就诊。患者体温 37% ,左腰 背部持续性钝痛 ,活动时加剧 , 同时有左 下肢上抬 活动受 限疼痛。行常规肝 、胆 、脾 、胰 、肾 、 腹膜后超声检查 ,超声显示 :左肾下方约 2 cm处可见一不均 质低 回声 团,边 界清 楚 ,形 态 稍欠 规 则 ,大 小 5.7 cm ×5.2 cm×5.3 cm,CDFI示 团块 边缘 部簇 状 血流 信号 (图 1右 )。 左 肾 中极 见 一 2.1 cm ×1.6 cm ×1.7 cm 大 小 的 无 回声 区 (图 2左 ),左肾中下极边缘 部见一 向外突 出的高 回声 团 ,大 小 3.4 cm x2.6 cm×1.6 cm,CDFI示 内部均未见 血流信 号 (图 1左 ,图2右)。超声 提示 :(1)左 肾下方腹膜后低 回声 占 位 ;(2)左 肾中下极高 回声 团 :囊肿 伴 出血 ?占位? (3)左 肾 囊 肿 。血 常 规 检 查 :白 细 胞 计 数 25.5×10 /L,中 性 粒 细 胞 0.895,红细胞计数 3.77×10 /L,血红蛋 白 ll9 g/L。红细胞 沉 降 率 56 mm/1 h。 手术 所 见 :左 肾 下 极 下 方 见 5 cm ×5 cm 大 小 肿块 ,与 左 肾 下 极 肾 周 脂 肪 、腰 大 肌及 腹 膜 粘 连 明 显 ,左 肾 中极 见 3.0 cm ×2.5 cm 大 小 囊 性 肿 块 ,去 顶 后 见 少 许 血 液 ,囊壁光整。术后病理 诊断 :左侧 腹膜后 炎性 肌纤维母 细

三基培训考试病理科学软组织肿瘤

三基培训考试病理科学软组织肿瘤

三基培训考试病理科学软组织肿瘤(总分:110.00,做题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0,分数:100.00)1.下列各项病理特征中,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无关的是:()(分数:1.00)A.病变位于真皮和皮下B.梭形的肿瘤细胞呈明显席纹状排列C.瘤组织周边浸润性生长,呈条索状向周围脂肪组织伸展D.瘤细胞高度异型性,多量病理性核分裂√解析:2.发生于腹壁,纤维细胞分化良好,呈浸润性生长,易复发,不转移的是:()(分数:1.00)A.增生性筋膜炎B.增生性肌炎C.结节性筋膜炎D.韧带样瘤√解析:3.病变位于肌肉,病变组织出现嗜碱性巨细胞,肌肉呈棋盘状的是:()(分数:1.00)A.增生性筋膜炎B.增生性肌炎C.结节性筋膜炎√D.韧带样瘤解析:4.皮肤结节,梭形细胞席纹状排列,少量杜顿巨细胞,瘤周无明显浸润的是:()(分数:1.00)A.增生性筋膜炎B.增生性肌炎√C.结节性筋膜炎D.韧带样瘤解析:5.皮肤肿块,梭形细胞呈明显席纹状排列,瘤周高度浸润性生长的是:()(分数:1.00)A.增生性筋膜炎B.增生性肌炎C.结节性筋膜炎D.韧带样瘤√解析:6.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变特点中,不包括:()(分数:1.00)A.病变呈漩涡状排列B.常见杜顿巨细胞C.病变多位于真皮和皮下D.瘤周呈高度浸润性生长,呈长条索状向周围脂肪伸展√解析:7.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特点是:()(分数:1.00)A.病变位于膀胱,组织学似结节性筋膜炎√B.病变位于皮下,出现神经节细胞样嗜碱性巨细胞C.瘤细胞核有明显异型性和多量病理性核分裂D.病变位于皮下,形态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解析:8.增生性肌炎的特点是:()(分数:1.00)A.病变位于膀胱,组织学似结节性筋膜炎B.病变位于皮下,出现神经节细胞样嗜碱性巨细胞√C.瘤细胞核有明显异型性和多量病理性核分裂D.病变位于皮下,形态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解析:9.纤维肉瘤的特点是:()(分数:1.00)A.病变位于膀胱,组织学似结节性筋膜炎B.病变位于皮下,出现神经节细胞样嗜碱性巨细胞C.瘤细胞核有明显异型性和多量病理性核分裂√D.病变位于皮下,形态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解析:10.结节性筋膜炎的特点是:()(分数:1.00)A.病变位于膀胱,组织学似结节性筋膜炎B.病变位于皮下,出现神经节细胞样嗜碱性巨细胞C.瘤细胞核有明显异型性和多量病理性核分裂D.病变位于皮下,形态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解析:11.下列临床病理特征中,与幼年性毛细血管瘤无关的一项是:()(分数:1.00)A.肿瘤富于细胞B.血管腔小甚至完全闭塞C.常见实性区形成D.瘤体主要由大量蜂窝状血管所组成√解析:12.下列选项中,不是肉芽组织型血管瘤的特点的是:()(分数:1.00)A.是发生于皮肤和黏膜的一种息肉状毛细血管瘤B.血管腔相互连接,相互吻合,构成分支成网的血管脉络√C.底部与正常组织形成衣领状改变D.表面常有溃病形成,且继发感染解析:13.血管肉瘤免疫组化染色时,对于该病变最有诊断参考价值的是:()(分数:1.00)A.CD34 √B.DesminC.EMAD.Vimentin解析:14.如果是高分化型血管肉瘤,其诊断取决于:()(分数:1.00)B.发病部位C.肿瘤血管相互连接吻合,构成分支成网的脉络√D.肿瘤大小解析:15.肉芽组织型血管瘤的特点是:()(分数:1.00)A.颈部巨大囊状肿瘤,镜下多个大囊腔,内衬内皮,囊内清亮液体B.海绵状管腔,内为清亮液体C.均匀一致分布的鹿角型血管D.血管呈分叶状聚集,表面溃疡形成,伴感染√解析:16.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是:()(分数:1.00)A.颈部巨大囊状肿瘤,镜下多个大囊腔,内衬内皮,囊内清亮液体B.海绵状管腔,内为清亮液体√C.均匀一致分布的鹿角型血管D.血管呈分叶状聚集,表面溃疡形成,伴感染解析:17.囊状淋巴管瘤的特点是:()(分数:1.00)A.颈部巨大囊状肿瘤,镜下多个大囊腔,内衬内皮,囊内清亮液体√B.海绵状管腔,内为清亮液体C.均匀一致分布的鹿角型血管D.血管呈分叶状聚集,表面溃疡形成,伴感染解析:18.血管外皮瘤的特点是:()(分数:1.00)A.颈部巨大囊状肿瘤,镜下多个大囊腔,内衬内皮,囊内清亮液体B.海绵状管腔,内为清亮液体C.均匀一致分布的鹿角型血管√D.血管呈分叶状聚集,表面溃疡形成,伴感染解析:19.见于皮肤和黏膜,小血管呈分叶状聚集,表面溃疡形成,伴感染的是:()(分数:1.00)A.血管球瘤B.血管外皮瘤C.上皮样血管内皮瘤D.肉芽组织型血管瘤√解析:20.见于甲床,直径1 cm的紫蓝色结节是:()(分数:1.00)A.血管球瘤√B.血管外皮瘤C.上皮样血管内皮瘤D.肉芽组织型血管瘤解析:21.瘤组织各处均见鹿角形血管的是:()(分数:1.00)B.血管外皮瘤√C.上皮样血管内皮瘤D.肉芽组织型血管瘤解析:22.瘤细胞上皮样,细胞内原始微血管腔,似印戒细胞癌的是:()(分数:1.00)A.血管球瘤B.血管外皮瘤C.上皮样血管内皮瘤√D.肉芽组织型血管瘤解析:23.下列临床—病理特征中,与肌内黏液瘤无关的是:()(分数:1.00)A.瘤体位于肌内B.肉眼多为胶冻样C.瘤组织含大量黏液样物质D.肿瘤极易复发√解析:24.下列选项中,不是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特征的是:()(分数:1.00)A.好发于女性盆腔B.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C.瘤细胞核分裂很多见√D.瘤组织富含黏液,散在梭形、星形的间叶细胞解析:25.下列选项中,不是滑膜肉瘤的特征的是:()(分数:1.00)A.并非真正滑膜起源B.多位于大关节附近C.可有双相分化D.很少位于四肢√解析:26.透明细胞肉瘤的织起源是:()(分数:1.00)A.滑膜B.神经外胚叶√C.纤维组织D.横纹肌解析:27. 上皮样肉瘤的组织起源是:()(分数:1.00)A.上皮组织B.滑膜C.间皮D.起源未定√解析:28.透明细胞肉瘤病变特点中,不包括:()(分数:1.00)A.又称为软组织恶性恶黑色素瘤B.多见于青年人C.瘤细胞梭形为主,巢状D.瘤细胞双相分化√解析:29.透明细胞肉瘤免疫组化示:()(分数:1.00)A.角蛋白(+)B.S-100蛋白质(+)√C.EMA(+)D.Desmin(+)解析:30.透明细胞肉瘤好发部位为:()(分数:1.00)A.内脏B.深部软组织C.四肢远端√D.头颈解析:31.恶性间叶肿瘤是:()(分数:1.00)A.女性外阴肿瘤,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且与血管关系密切B.大腿肿瘤,腺泡状结构,窦隙样血管丰富C.软组织黏液样肿瘤,软骨母细胞排列呈花边样排列D.由横纹肌和软骨两种肉瘤所组成的肿瘤√解析:32.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分数:1.00)A.女性外阴肿瘤,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且与血管关系密切√B.大腿肿瘤,腺泡状结构,窦隙样血管丰富C.软组织黏液样肿瘤,软骨母细胞排列呈花边样排列D.由横纹肌和软骨两种肉瘤所组成的肿瘤解析:33.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分数:1.00)A.女性外阴肿瘤,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且与血管关系密切B.大腿肿瘤,腺泡状结构,窦隙样血管丰富√C.软组织黏液样肿瘤,软骨母细胞排列呈花边样排列D.由横纹肌和软骨两种肉瘤所组成的肿瘤解析:34.软组织黏液性软骨肉瘤是:()(分数:1.00)A.女性外阴肿瘤,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且与血管关系密切B.大腿肿瘤,腺泡状结构,窦隙样血管丰富C.软组织黏液样肿瘤,软骨母细胞排列呈花边样排列√D.由横纹肌和软骨两种肉瘤所组成的肿瘤解析:35.膝关节旁肿块,双向分化的是:()(分数:1.00)A.颗粒细胞瘤B.腺泡状软组织肉瘤C.上皮样肉瘤D.滑膜肉瘤√解析:36. 前臂肿瘤,肉芽肿样结构,地图状坏死的是:()(分数:1.00)A.颗粒细胞瘤B.腺泡状软组织肉瘤C.上皮样肉瘤√D.滑膜肉瘤解析:37.舌底部肿瘤,胞浆富含嗜酸性颗粒的是:()(分数:1.00)A.颗粒细胞瘤√B.腺泡状软组织肉瘤C.上皮样肉瘤D.滑膜肉瘤解析:38.大腿肿瘤,腺泡状结构,富含窦隙样血管的是:()(分数:1.00)A.颗粒细胞瘤B.腺泡状软组织肉瘤√C.上皮样肉瘤D.滑膜肉瘤解析:39.脂肪瘤最常见于:()(分数:1.00)A.皮下√B.腹膜后C.肠系膜D.网膜解析:40.脂肪瘤不易切除干净而容易复发的是:()(分数:1.00)A.梭形细胞脂肪瘤B.多形性脂肪瘤C.肌内脂肪瘤√D.髓性脂肪瘤解析:41.最易与脂肪肉瘤混淆的良性脂肪瘤是:()(分数:1.00)A.良性脂肪母细胞瘤B.梭形性脂肪瘤C.髓性脂肪瘤D.多形性脂肪瘤√解析:42. 好发于婴幼儿的脂肪组织肿瘤是:()(分数:1.00)A.髓性脂肪瘤B.黏液样脂肪肉瘤C.梭形细胞脂肪瘤D.良性脂肪母细胞瘤√解析:43.下列是脂肪肉瘤病理诊断决定性依据的是:()(分数:1.00)A.瘤细胞的多形性B.病理性核分裂相C.丰富的黏液样基质D.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母细胞√解析:4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脂肪肉瘤特点的是:()(分数:1.00)A.多见于青少年√B.瘤体大,呈结节分叶状C.肿瘤切面胶冻样,鱼肉状D.油红O染色阳性解析:45.下述选项中,不符合粘液样脂肪肉瘤的特点的是:()(分数:1.00)A.以幼稚型脂肪母细胞为主√B.丰富的黏液样基质C.纤细的从状毛细血管网D.异型性不显著解析:46.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脂肪肉瘤的特征的是:()(分数:1.00)A.好发年龄为中老年B.多见部位为下肢C.主要经血道转移D.见异型的脂肪母细胞√解析:47.脂肪瘤和脂肪肉瘤的根本区分在于:()(分数:1.00)A.肿瘤的大小B.肿瘤的巨检特征C.见异型的脂肪母细胞√D.瘤细胞的多形性解析:48. 下列选项中,对黏液样脂肪肉瘤的描述不够确切的是:()(分数:1.00)A.瘤组织似胎儿脂肪组织B.以幼稚型脂肪母细胞为主C.瘤内富含黏液样基质D.组织学图像与未分化肉瘤相似√解析:49.下列关于髓性脂肪瘤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肿瘤由脂肪组织和骨髓造血组织所构成B.常见于肾上腺C.常无明显临床症状D.常伴肝脾的髓外造血√解析:50.男,58岁,右臀部肿块,直径8 cm,与深部固定,大体肿物为不规则结节状,质软,无明显包膜,切面灰黄-灰白色,鱼肉状。

胃、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胃、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蛋 白7 g L 大 便 潜 血 阳性 。 4/ 。 甲胎 蛋 白及 癌 胚 抗 原检 测 正 常 。 0 1 2 1 年 1 1 T 扫 ( 1示 : 左 叶 增 大 , 度 普 遍减 低 ; 叶缩 小 , 月 日C 平 图 ) 肝 密 右 可见 大小 约 6 0m X .c 肿 块 影 , 内 可见 类 圆形 更 低 密 度 区 , .c 0m 5 其 并 见钙 化 影 ; 量 腹 水 。 2 1 年 1 1 少 于 0 1 月 日急 诊 行 胃大 部 分 切 除 手 术 。 术所见 : 手 腹腔 少量 淡 黄 色 液 体 , 胃小 弯 有 一 个 1 8 m大 小 溃 .c 疡 , 开 胃前 壁 见 溃 疡 深 入 肌 层 , 切 有活 动 性 出血 , 胃底 贲 门周 围未
见怒张或增粗血管 , 牌肿大 , 重度脂肪肝 , 肝右叶外下段可触及一
个 直 径 约 6m大 小 的 包 块 , 面 尚 光 滑 。 c 表
蜘 蛛 痣 。 肺未 发 现 异常 。 肋 下3m , 中 , 动性 浊 音 阴性 。 验 心 肝 c 质 移 实
室 检 查 : 功 能 总胆 红 素 116 mo/ , 肝 0 .u tL 直接 胆 红 素4 .u tL, 3 6 mo/
前减少 。 强扫描 : 增 动脉 期 除 见 肝 动 脉 显影 外 , 灶 无 强 化 , 病 静脉 期 类 圆 形 更 低 密 度 区 无 强 化 , 旁 病 变 组 织 强 化 明显 , 度 略 高 其 密
于正常肝左叶组 织。
2 1 年2 0 月底 该病 人 在 外 院行 肝 肿 瘤 切 除术 , 理 报 告肝 炎性 1 病
白2 .g L 球 蛋 白 1 .g L, 丙 转 氨 酶 1 6U/ , 草 转 氨 酶 05 / , 35/ 谷 1I L 谷

FNH、肝囊肿、肝IMT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FNH、肝囊肿、肝IMT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CT表现
平扫通常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肿块。CT 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表现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 化程度逐渐下降,最终呈等或低密度。中央的星状 纤维瘢痕组织,临床上也称为瘤巢,动脉期不强化, 但随着增强时间的延长,瘤巢的低密度逐渐强化而 呈等或高密度,为FNH的CT特征性表现。
CT表现
平扫可见等或稍低密度 肿块,中间隐约可见星 状瘢痕
本病病因与肺IMT类似,可能与个人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常见与中年 男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少数出现低热、腹痛、胆管堵塞,以及与闭塞 性静脉炎相关的门静脉高压等。AFP、HBsAg检测阴性,肝功能多正常。
肿块直径一般在3cm以下,呈圆形、类圆形,其中可有凝固性坏死,切面 光滑,多呈黄色。组织学上表现多种多样,可见具有平滑肌细胞核成纤维细 胞特征的梭形肿瘤细胞,伴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泡沫样组织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基质增生。
MRI表现
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T1WI呈低信号, T2WI呈均匀高信号的圆形病灶,对比增强扫描病 灶无强化,边界更清楚。
a. CT平扫,肝右叶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 b. 平扫T1WI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信号影; c. T2WI病变呈明显高信号; d. 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
鉴别诊断
a. 平扫可见肝内类圆形低密度 区; b. 增强扫描动脉期见肿块中 部强化,中心斑片不强化 (凝固性坏死区),外围呈 带状低密度影,周边正常肝 组织明显强化; c. 门静脉期肿块延迟强化。
d. 平扫T2WI病灶表现为不均匀 高信号,其内流空血管丰富; e. 对比增强动脉期肿块较明显结 节状强化; f. 静脉期肿块延迟均匀强化,中 心坏死灶不强化,周围血管受 压移位。
解剖

【推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表现PPT文档

【推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表现PPT文档
性生长肿瘤,发生营养不良性坏死的机率更低。
的IMC血T可T供上发及生解IM在剖任T结何瘤构年特内龄征人的;群囊的任性何水部位样,低易被密误度诊和灶漏多诊。呈不均匀延迟强化,实质上为病灶的粘液胶原化组 波炎C织血D形或34蛋 激成管、白素C分外(治KV、i疗m。的C可enD有大使—ll7病量医均灶阴纤生缩性小维认表甚达间为至。消隔这失阻是,手挡由术、于切除蓄对仍积比为临,剂床从通首选而过最使I佳M干病T预瘤灶手体段整,内体术不后呈一成延熟迟的强新化生持肿续瘤上血升管型渗。入IM间T质多,为被惰 大性体观生:长肿物肿均瘤与周,围发结构生粘营连,养形不态不良规性则,坏切死的机率更低。延迟强化模式及低坏死率的特征可与以大 炎 为片性主肌的坏纤 问死维 叶母 源囊细 性变胞 肿瘤 瘤为。(in主flam、m进ato展ry m迅yof速ibro的—b恶las性tic 肿tum瘤or,相IM鉴T)是别一。种生物学谱系广泛、慢性炎症细胞为背景的、以梭形细胞增生
IMT常为单发病变,少数位于腹腔者可呈多灶性生长。 内的炎性渗出、浸润密切相关,可作为IMT的特征性征象之一,与边界清楚的良性肿瘤或 轴面CT增强静脉期示对比剂持续填充,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
• 增强扫描后肺部肿瘤CT值可由35 HU增至70 HU。腹盆腔 肿瘤动脉期瘤体表面呈花环样强化,内部囊实区不强化或 轻度片絮状、团块样强化;静脉期强化范围、程度明显扩 大、提高,接近同层同期主动脉腔内密度。胃窦及胆囊壁 IMT在动脉期即呈现出明显不均匀强化。所有MR图像上 亦表现为不均性、渐进性、持续强化的特点
免疫组化检查:所有肿瘤Ki一67均阳性表达,但细 胞比例低于10%;ALK及平滑肌机动蛋白(SMA)染 色阳性率分别为87.5%、93.8%;波形蛋白(Vimen— tin)、Desmin、Calponin、S一100部分阳性;Dog一1、 CD34、CK、CDll7均阴性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月前无明显诱因体温升高,最高达39.3°,无畏寒, 伴恶心无呕吐,口服“感冒胶囊,板蓝根”后无明显缓 解,于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就诊,予抗炎、补液等治疗 后体温恢复正常
超声示:肝右叶一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外形不规则,内 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CDFI免疫组化考虑炎性肌纤维 母细胞瘤。
T1WI上与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类似,T2WI上多为高信号。典型病例 可见“靶形征”或“牛眼征”。MRI动脉增强扫描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瘤有中心强化和纤维分隔延迟强化。
胆管细胞癌
一般为较大单发病灶,向周边浸润生长,好发于左叶
1.CT: 平扫:病变边缘可以清晰或模糊,较低密度,病变内部可能发现水泡样更低密度区,有时肝 内胆管可以找到结石。病变缺少血液供应,增强CT病变边缘以缓慢增强的轻、中度强化多见, 并且可能持续到延迟期,表现为“慢进慢出”,可以出现病变边缘分叶、胆管包绕或病变周
(2)增强:增强扫描强化形式与CT动态增强相似
5
图A T1WI,病灶呈均匀低信号 图B T2 WI,病灶呈低信号 图C 门脉期,病灶内见 分隔状强化 图D 延迟期,病灶持续强化,呈全瘤强化,中心见少许低信号不强 化区
病例二

患者於XX,女性,68岁,住院号385264 因“反复发热一月余”入院
小结
以下几点有助于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
(1)多病程较长,症状较轻,全身情况一般较好; (2)多无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HBsAg阴性,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 氨酶(ALT)水平正常; (3)不明原因发热及发现肝脏肿块,多为肝脏右叶单发肿块,短期内肿块可缩小; (4)中年男性多见; (5)可有肝区不适和体重减轻、疲乏等症状;
化形式。
不同CT增强表现对应的病理分析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动态变化的炎症病理过程导致其增强CT表现多样 和不同强化形式
• 1.无明显强化:病理上这类病灶呈大片凝固性坏死,故增强后无强化
• 2.周边强化:其周边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并有较多纤维组织和毛细血 管形成,故可出现薄环状强化带;周围肝实质由于炎性充血,亦可出现 高密度强化带
增强:“快进快出”为特点。中央一般出现不规则坏死,四周厚而不均的环状 强化,有时在门静脉可以发现癌栓。 对于个别的少血供肝癌,增强CT各期始终无强化或者轻度强化,与肝脏炎性 肌纤维母细胞瘤鉴别较难,注意病变内有无纤维间隔,门脉期和延迟期是否 出现强化,结合有无乙肝、肝硬化病史及甲胎蛋白测定,有助于诊断。
厚德精业 敦行至善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以前习惯上称炎性假瘤

2002年WHO定义为“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常伴 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一种间叶性肿瘤”
IMT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任何部位,发生的最常见的部位是在肺 部,但它也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唾液腺、胰腺、脾脏、淋 巴结、皮肤、膀胱和肝脏中,在东方人中发生率较高,以中年居 多,男性多于女性。 IMT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且不典型的肝脏良性病变,以 局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结节样增生为主 要病理改变。 IMT可能由于炎症或创伤后人体对炎症的一种异常或过度反应,最 终激活具有增殖潜能的肌纤维母细胞显著增生或失控生长形成肿 瘤学病变。已有文献报道IMT可能与感染有关,在某些组织发生的 IMT中检测到了EB病毒。
围胆管扩张等改变,则更具鉴别价值。CA19-9及癌胚抗原(CEA)可升高。
2.MRI: 边界不清,同时病变内或四周常见到扩张的胆管,T1WI上多为混杂低信号,T2WI上多为混杂 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有周边逐渐向中心缓慢强化的特点,强化时间向后推延明显。
肝脓肿
大多数有体温及白细胞升高史,抗生素治疗效果多明显。穿刺抽到脓液, 镜下见炎性细胞和坏死物,细菌培养可能发现细菌。



影像学表现
CT: (1)平扫:肝实质内低密度影,少数为等密度,边界欠清,形态多不规则,呈 圆形或椭圆形、葫芦状等,病变边缘有时可见小棘样突起。 (2)动脉期:主要是门静脉供血,无肝动脉供血,动脉期通常无明显强化,仍 为低密度肿块,相对于平扫,边界更清楚。 (3)门脉期及延迟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①周边强化:病变内部为低密度, 四周为厚薄不均环状强化带,病变边界动脉期扫描可能出现轻度强化,强化区与 不强化区相互错杂,随时间推移,四周强化区的强化不断减退,延迟期强化区密 度逐渐接近周边肝脏组织②中间强化:病变内部形成连续或者不连续的间隔强化; ③无明显强化;④整体强化;⑤门脉期可见病变内部可有门静脉分支穿过。 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动态变化的炎症病理过程导致其增强CT表现多样,有不同强 3

免疫组化结果:SMA(+),calponin(+),ALK1(-),CD21(-),CD23(-),CD68(++),S100(-),CD1a(+),p53(-),Ki67(-)。
鉴别诊断
• 一.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 二.转移性肝癌
• 三.胆管细胞癌
• 四.肝脓肿
9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1.CT:
2.MRI:
TIWI上与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类似,T2WI上多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有 “快进快出”的特征性表现。
10
转移性肝癌
多为多发病灶,体积不等,多有原发肿瘤病史。
1.CT:
转移性肝癌一般为肝内多处病变,典型病变多为近似圆形,呈“牛眼” 样特征影像,一般病变内无纤维分隔及中心结节状强化。
2.MRI:
• 3.结节状强化:这类病灶多为炎性肉芽肿,由于肉芽肿内有较多血供, 导致病灶呈结节状强化;肉芽肿中心可有小凝固性坏死组织,故中心区 可出现小点状无强化区
• 4.分隔状强化:这类病灶为多数性炎性肉芽肿或凝固性坏死区与纤维组 织相互交错,高密度分隔为增生纤维母细胞, 低密度区为浸润的慢性炎 细胞, 包括组织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 • 5.延迟期强化:延迟期时对比剂由血管内渗透到血管外间隙并聚集在肿 块的纤维组织部分中
MRI平扫示肝右叶前上段内有一椭圆形病灶,边界清楚,轮 廓光滑,在T2WI(A、B)、T1WI(C、D)呈略低信号;
肝右前叶脓肿 增强扫描(G-L)示病灶周边呈明显环形强化,环壁完整,较规则,病灶 内部可见分隔状强化,中间液化坏死区无强化
(a)T2WI肝右叶后段高信号病 变伴周围水肿的稍高信号 (b, c)增强T1WI动脉期(b)和 晚期(c)显示间隔和壁的明显 强化。脓肿的内缘锐利,与邻 近的肝实质比较,周围水肿区 域在动脉期可见强化(b箭头)
影像学表现
MRI: (1)平扫:T1WI和T2WI上病变多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内部信号可 不均匀。T2WI上有时表现为稍高信号。
• MR信号的改变与病变的病理过程相关。 • 若病变处于进展期,以炎性浸润为主而纤维成分较少,此时病变组织含水较多,因而常呈长T1、 长T2信号。如病变内有小灶性坏死液化区,T2WI可见小点片状更高信号。 • 当病变处于静止期,炎性组织凝固坏死或大部分被纤维组织所取代,此期纤维成分及凝固坏死组 织缺乏运动质子而使病变在T1WI、T2WI中均呈低信号。 • 当病变过程处于两者之间时,炎性反应与纤维化持衡在某一水平,表现为等信号。
(6)血常规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浆C反应蛋白升高;
(7)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多正常; (8)B超发现低回声肿块,CT、MRI多平扫显示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早期多无增 强,后期可出现不同程度增强。
谢谢!
1.CT:
病变四周可以出现一到三层不等环状强化,一般周围存在水肿,中心液化坏死范围大,有 时有气体。慢性肝脓肿多数形成完整包膜,中心液化坏死,CT增强后四周呈圈状增强的低 密度水肿环。 2.MRI: 典型脓肿壁一般多“双轨”或“三轨”环形强化,内部可出现多层状改变可伴气体分布。 不规则形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与部分慢性肝脓肿不易鉴别,但慢性肝脓肿外有较厚完 整包膜,中央以液化坏死表现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