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人看特斯拉开放专利V1

合集下载

特斯拉开放专利:“馅饼”还是“陷阱”?

特斯拉开放专利:“馅饼”还是“陷阱”?

特斯拉开放专利:“馅饼”还是“陷阱”?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4年第8期原诗萌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近日宣布,本着“开放源代码运动的精神”,该公司已决定允许其他公司使用其专利,以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

一时间,各种评论纷至沓来,有人赞赏特斯拉的开放精神,也有人怀疑它的动机,认为特斯拉是为了将来掌控行业标准而落子布局。

相关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在技术上的确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不过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因此,中国电动车企业一方面要学习特斯拉,另一方面也须慎防“陷阱”。

开放专利目的何在富有传奇色彩的创始人,超酷的产品设计,在一潭死水的新能源汽车中开辟新路……这一切让特斯拉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6月12日,伊隆·马斯克发表名为《我们所有的专利属于你》的博文,宣布开放特斯拉专利,再次引发讨论热潮。

特斯拉为何要开放专利?根据伊隆·马斯克在博文中的表述,特斯拉开放专利,是为了团结更多的力量,向传统的燃油汽车“宣战”。

不过在相关专家看来,特斯拉开放专利还有更多的商业考量。

作为行业颠覆者的特斯拉,通过电池集成和超级充电站等技术创新,解决了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电池续航能力和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然而,特斯拉虽然被称为汽车领域的“苹果”,但并没有像苹果那样,强大到足以颠覆和重构一个产业。

于是,随着特斯拉汽车销量的增加,充电标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开放专利,被认为是特斯拉为谋求充电标准话语权而不得不为之的举措。

在特斯拉宣布开放专利后,日产和宝马表示,有意与特斯拉进行谈判,合作建设充电网络。

一位匿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日产、宝马和特斯拉三家公司占全球电池电动车销量的80%。

因此,如果三家联手,将对充电标准产生重要影响。

另外,虽然放开了专利,但并不代表特斯拉放弃了自身技术优势。

“特斯拉之所以敢在此时宣布开放专利,很可能已经在下一代车的技术方面做好了准备。

看过那么多特斯拉“开源专利”,小鹏该怎么造好一辆汽车?

看过那么多特斯拉“开源专利”,小鹏该怎么造好一辆汽车?

看过那么多特斯拉“开源专利”,⼩鹏该怎么造好⼀辆汽车?✎征稿邮箱:liujing@相⽐以前需要⼏⼗亿元的技术研发投⼊,还不⼀定研发得出来,现在能花⼏亿元造出辆(还不错的)电动车,门槛有所降低。

⽂▍威猛先⽣特斯拉家的专利不好学踩中特斯拉“开源专利”的时间节点,2014年年中,在UC创始⼈何⼩鹏、YY创始⼈李学凌的领投之下,⼩鹏汽车(⼴州)应运⽽⽣。

所谓特斯拉“开源专利”,⽤⼩鹏CEO夏珩的话讲,有点类似给了你⼀张电视机说明书,经过集齐各种所需零部件和后期组装,再把电动车给造出来。

“不过,要把电视机做起来不容易。

况且,汽车⽐电视机复杂太多了,不仅需要资⾦密集,还要技术密集。

”夏珩说道。

资⾦⽅⾯,除了采购各式各样的零部件外,改造代⼯车企的整条⽣产线也是⼀⽐不⼩的开⽀;技术⽅⾯,例如单纯⼀个电池包就需要⼏百样零部件进⾏组装,⽽且这些专利技术就像散落的拼图⼀样,⾮专业⼈⼠是很难拼接得起来的。

“当然,相⽐以前需要⼏⼗亿元的技术研发投⼊,还不⼀定研发得出来。

现在能花⼏亿元造出辆(还不错的)电动车,门槛还是有所降低。

”夏珩补充道。

给专利加点料既然门槛有所降低,也就不难理解这两年来造车企业如⾬后春笋般冒出了。

已知公开使⽤特斯拉“开源专利”的就有⼩鹏汽车、游侠等,未知是否借鉴了特斯拉“开源专利”技术的还有乐视、蔚来汽车、智车优⾏等。

那么,关于如何保证⼩鹏汽车在这些造车企业中的独特性。

夏珩表⽰,主要是在硬件升级和粉丝参与上下功夫。

与特斯拉主要只能靠软件升级不同,⼩鹏汽车还能在汽车硬件上进⾏升级。

打个粗俗的⽐⽅,特斯拉各个零部都是⽤铁定钉起来起来的,⽽⼩鹏汽车有部分零部件则可以轻松拆解更换,有点类似中国古代⽊匠都不⽤钉⼦,⽽是通过模块化的拼接⼯艺。

⼩鹏汽车还希望借助粉丝的⼒量,⽣产出⼀款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特别是适合互联⽹年轻⼀代的车型。

例如1⽉9⽇,⼩鹏汽车2进1造型评审活动上海站,就接受了包括电动车发烧友、⾏业专家、核⼼供应商等⼈⼠的赏鉴。

特斯拉汽车与其专利技术探析

特斯拉汽车与其专利技术探析

特斯拉汽车与其专利技术探析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以下简称特斯拉)是电动车中的明星,被誉为“汽车界的苹果”。

在2014年6月,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宣布开放了特斯拉的所有专利。

到目前为止,国内几乎没有文献报道有关特斯拉专利技术的分析。

1 特斯拉汽车与其专利技术的对比分析据称,特斯拉汽车上应用上特斯拉的200多项专利,事实上是这样的吗?本文通过将特斯拉汽车内部构造图片与其专利申请中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来了解特斯拉的专利技术和其汽车实际采用的技术之间的关系。

1.1 整车结构布置图1(a)是特斯拉Model S整车结构布置图。

由该图可知,电动汽车主要由车身、底盘和电池包构成,其中电动车的动力电池组位于车辆的底盘,与轮距基本同宽,长度略短于轴,电动机位于两后轮之间。

图1(b)是特斯拉专利申请US2012160583A1中出现的整车结构布置图,两者具有完全相同的布置方式。

在特斯拉的很多其他专利申请中均采用了这种结构布置图,例如US2012161429A1、US2012160088A1、US2013088044A1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斯拉专利申请的实用价值,另外也说明了特斯拉专利申请外延的范围较小,基本上都是为了实际应用所进行的针对性的技术改进,这也是特斯拉专利申请总量不大的原因之一。

(a)特斯拉整车结构布置(b)US2012160583A1中的附图1.2 电池包图2(a)是特斯拉Model S电动车内电池包的结构图。

由图可知,该电池包一共有16个电池模块。

图2(b)是特斯拉专利申请US2012160583A1中出现的电池包的结构图,其具有与特斯拉Model S电动车内电池包的拆解结构图基本相同的结构布置,根据该专利中记载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包也由16个电池模块组成,每一个电池模块由多节18650单体电池串并联形成,且在整个电池包的外部还具有壳体进行保护。

特斯拉Model S电动车内电池包的结构图与该专利申请文件中的电池包的差别在于,Model S采用的电池包中,每两个并列放置的电池模块之间还具有一个分隔件,将两个电池模块之间分开,从而形成主体部分具有14个分隔空间和端部突出的一个分隔空间的电池包框体。

马斯克:人类意义的超级钢铁侠

马斯克:人类意义的超级钢铁侠

火星移民计划的实施
马斯克成立的高科技公司,其 目标是为了未来能够移民到火 星做准备,这是他对未来社会 资源利用的一种深思熟虑的规 划。
马斯克对全人类合作的期望
1 马斯克的科技共享理念
马斯克公开特斯拉、Cybertruck等技术专利,推
马斯克对药物研发的期望 2 动科技进步和全球资源共享。
马斯克主张药物研发应全人类合作,富人出钱研
特斯拉的专利技术公 开
马斯克公开特斯拉的专利技术 ,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Cybertruck的技术专 利公开
马斯克公开Cybertruck的技术 专利,引领未来交通工具的创 新。
Space X的专利技术公 开
马斯克公开Space X的专利技 术,为太空探索和殖民提供支 持。
马斯克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
马斯克通过公开技术专利和成立高科技公司,为 人类的未来移民火星做准备,推动人类社会巨大
发展。 3 马斯克对专利保护的看法
马斯克认为专利保护除了对公司有利外,对全球 资源是一种浪费,应该进行全人类合作的药物研 发,公开专利,让所有人免费获得药物。
马斯克对永生和星际物种的理解
马斯克的星际物种 理念
马斯克认为人类的意义在于 成为星际物种,能够逃离地 球和太阳系,移民到其他星 系生存。
究,公开专利,其他人免费获得药物。 3 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
马斯克成立高科技公司,为未来可能的火星移民 做准备,展现了他对全人类的关怀和期望。
谢谢大家
马斯克认为药物研发驱动应为全人类合作,富人出钱研究,公开专利,其他人免费获得药 物。
2 资本家的说辞与现实
马斯克批评了资本家以鼓励药物研发为名进行高价出售的行为,认为这是对全球资源的浪 费。

特斯拉公司开放电动汽车专利深度分析概要

特斯拉公司开放电动汽车专利深度分析概要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4年/6月/25日/第006版专题特斯拉公司开放电动汽车专利深度分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编者按2014年6月12日,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伦·马斯克发布的一篇名为《我们的专利现在属于你们了(AllOurPatentAreBelongToYou》的博文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为了分析特斯拉公司实行这一专利开放策略的深层次原因,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的审查员利用业余时间,对特斯拉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申请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剖析特斯拉公司专利开放策略对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产生的影响。

本报在此特别刊出,希望带给读者思考和启发。

在全球提倡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新热点。

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下称特斯拉公司自2003年起投入纯电动汽车的研制,以豪华、智能和环保作为卖点,从2008年交付第一款纯电动跑车Roadster开始,就在全世界刮起一阵高端纯电动汽车的旋风。

然而,就在业界普遍认为特斯拉公司领跑全球电动汽车技术、逐渐形成产业优势时,2014年6月12日,特斯拉公司CEO埃伦·马斯克宣布,为了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特斯拉公司将开放其所有专利技术,任何人出于善意想要使用这些专利技术,特斯拉公司将不会对其发起专利侵权诉讼。

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其开放纯电动汽车专利策略的大讨论。

特斯拉公司开放的专利具体涉及哪些领域?该如何善意利用这些专利?特斯拉公司开放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什么?本文将对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

特斯拉提交了多少专利申请?笔者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以申请人、发明人、关键词及IPC(国际分类号为入口在中英文专利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

检索结果表明,截至2014年6月21日,特斯拉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公开了相关专利申请271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63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8项。

专利案例分析成功保护创新的法律分析

专利案例分析成功保护创新的法律分析

专利案例分析成功保护创新的法律分析专利案例分析:成功保护创新的法律分析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创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优势。

为了保护创新的成果,专利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法律保护手段。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专利案例,探讨成功保护创新的法律策略和问题。

案例一:苹果诉三星专利侵权案这是一起备受关注的专利侵权案件。

苹果公司指控三星公司侵犯其在设计和功能上的专利权。

在这个案例中,苹果公司成功地保护了其在iPhone和iPad上的创新设计和功能。

这件案件揭示了专利保护的重要性,并展示了专利侵权行为的负面后果。

专利保护的成功法律策略之一是确保专利申请的充分和有效性。

在这个案例中,苹果公司针对其创新设计和功能提交了详细和清晰的专利申请,以确保其专利能够充分保护其技术和创新成果。

此外,苹果公司还积极保护其专利权,及时发现并采取法律行动来维护其权益。

然而,专利保护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专利审查过程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创新成果在等待专利授予期间面临侵权的风险。

其次,专利诉讼成本高昂,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此外,不同国家间的专利保护法律体系和实施方式也存在差异,给跨国企业的专利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案例二: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专利开放特斯拉公司在创新和推动电动汽车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他们的专利策略同样备受关注。

特斯拉公司于2014年宣布,他们将开放其电动汽车相关的专利,并承诺不会起诉那些使用其专利来推动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企业。

这一举措被认为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

特斯拉公司的专利开放举措展示了一种与传统专利保护截然不同的发展策略。

通过将专利开放,特斯拉公司表明他们更关注行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而不仅仅是自身利益。

这种开放的专利策略使得其他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特斯拉的创新成果,从而促进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然而,专利开放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

首先,特斯拉的专利开放策略并不意味着其他企业可以随意使用他们的专利。

特斯拉Model Y热泵空调技术专利解读

特斯拉Model Y热泵空调技术专利解读

特斯拉Model Y 热泵空调技术专利解读从8向换向阀到12种⼯作模式的⾃动控制,Model Y 实现硬件结构集成创新并配以硬件软化,以及产⽣的引领效应,可能加速热泵空调在电动汽⻋上的应⽤。

本⽂是对Model Y 热泵空调系统专利的解读。

专利⽂档获取⽅式:进⼊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回复“专利”,可以⾃动获取PDF ⽂件的百度⽹盘链接。

07:151、Model Y 整⻋热管理系统架构2、Model Y 整⻋热泵空调系统原理框图Model Y 整⻋热泵空调原理框图。

今天汽⻋热管理之家从视频中也可以看到Model Y机舱有电动压缩机,液冷冷凝器,AC-Chiller,膨胀⽔壶,HVAC总成进⻛⼝,冷却模块等。

3、Model Y整⻋热泵空调系统控制框图Model Y热泵空调系统控制框图分为⾏驶状态及远程控制状态,下⾯分别进⾏说明。

3.1 ⾏驶状态的控制框图3.2 远程控制状态的控制框图4、Model Y整⻋热泵空调系统不同模式的介绍4.1 Model Y热泵空调系统模式选择相⽐于现在已经应⽤热泵系统的⻋型,特斯拉在热泵与整⻋的集成上做得更进⼀步。

特斯拉热泵集成应⽤的策略可以通过下⾯这张图来说明,在满⾜乘员舱乘客舒适性需求的前提下,来采⽤COP较⾼的模式运⾏,减少能源消耗,提⾼续航⾥程。

即根据环境温度与电池温度的关系,从COP的划分,来规划热泵系统参与加热的程度,以及启动不同级别的加热模式。

4.2 各模式运⾏框图及应⽤场景介绍(1)乘员舱制热场景⼀热泵系统202通过AC-Chiller从电池系统204吸取热量。

给乘员舱进⾏加热,此时COP>>1;当电机循环系统中部件温度( DCDC,电机控制器,电机等)⾼于电池系统106的温度时,此时电池循环系统204和电机循环系统206通过阀系统208来实现串联,这对于提⾼效率有所帮助。

场景⼆热泵系统202通过吸收环境空⽓中的热量,同时不对电池循环系统204造成不利的影响。

特斯拉专利解析报告

特斯拉专利解析报告
2.1.2
图216为温度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1],其中能量存储系统ESS在本文中指动力电池包。为将ESS(605)产生的热量及时疏散,特斯拉设计了两级冷却系统:右侧为电池冷却子系统(601),通过冷却泵驱动冷却液对ESS进行液体冷却;左侧为制冷子系统(603),通过热交换器(605),对右侧高温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加强冷却效果。若ESS温度处于第一温度范围内(较低温度范围,但需要冷却),则开启液体冷却(617)和散热片(623)进行散热;若动力电池放电电流较大,发热量较高,使得ESS温度达到第二温度范围内,则在上述基础上增加风扇强制对流散热;若动力电池发热量进一步加大、或出现热失控,使得ESS温度高于第二温度范围,则在上述基础上开启制冷子系统,即双冷却系统,对冷却剂进行降温。
图19重点专利所有权
图110锂离子电池部分专利所有权
由图19和图110中可知,重点分析的75项专利中,有绝大部分专利做了抵押,其中特斯拉核心专利—锂离子电池部分,也绝大部分都做了抵押。经咨询,多数专家认为,特斯拉此举在战略上是整合社会资源的一部分。
2
2.1
当前,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的主体,其充放电性能、使用寿命等均受到温度的影响,如图21~图23[]。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要放出一定的热量,动力电池箱在狭小的空间中集中大量的锂离子电池(特斯拉汽车使用了近8000块电池单体),快速有效的散热冷却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3)
在初步筛选后的360项专利中,各部分专利的数目和在总体内所占的比例如图14所示。
图14总体分类的分布
可以看出锂离子电池系统方面的专利占总体专利的50%以上(184项),是特斯拉公司专利战略的重点,也是该公司历年来研究工作的重点。特斯拉公司在宣传中多次提及自身独特的动力电池系统技术,在专利保护战略中可以看出与宣传是一致的。同时,特斯拉汽车独特的18650小容量电池成组技术虽在电动汽车业界存在不同的声音,但现阶段看,在商业应用上是成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一刻,我马斯克灵魂附体
----专利人看特斯拉开放专利
当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其公司官方博客上声称开放该公司拥有的所有专利时,舆论哗然,赞誉、支持之声如大河咆哮般从美国传到中国,将声如溪流的质疑、反对之音淹没其中。

恍惚间,我看到马斯克正微笑着向其千万拥趸们轻挥手臂,沉浸在台下山呼万岁的声浪之中,体验着金庸小说中只有丁春秋才能享受得到的精神愉悦。

但其不忘偶尔转过头,向后台特斯拉的股东们使个诡异的眼色,又换来掌声一片。

特斯拉是一个公司,是一个上市公司,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这一点是马斯克作出任何决定都不应也不能忽略的基础,纵使其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诸君试想,能进斯坦福的人不会是傻瓜吧!马斯克肯定不会因一时头脑发热就以拯救地球为出发点来宣布开放专利的,那他是如何说服了向特斯拉投入了真金白银的股东的呢?
我哪知道,我又不是马斯克!但作为专利人,我很乐意试从专利的视角来帮大家分析一下这个有关专利的事情。

恍惚间,我突然感到马斯克灵魂附体,四面八方都传来特斯拉股东们对我的质问和谩骂:“你疯了吗,你这个白痴!”;“我们美帝不就指望着知识产权吗?”;“技术对我们有多重要啊,丢掉专利我们还有什么?”;“我投入的绿纸真的快会变成纸了!”;“你以为你比苹果还NB啊,你其实就一SB土豆”;“不要便宜了中国人啊!”。

作为一个在斯坦福辍过学的人,我的精神很强大,迎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我向四面八方做了一个肃静的手势,嘈杂声渐小,空气中回荡起我的声音。

特斯拉的股东们,感谢你们对特斯拉的支持和信任,首先,我们美利坚拥有着悠久的法治传统和十分宝贵的契约精神,这一点充斥在我的每个毛孔中,我不会用你们的一分钱来谋取任何个人私利,也不会将你们的一分钱浪费在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事情上,请相信我,我不是在梦游。

其次,为了推广品牌的需要,我们需要制造一些社会关注热点,这一切也都必须以不损害我们的利益为前提,但又不能让社会公众感觉到我们太功利,这样有损于我们对特斯拉品牌的定位和打造。

专利是个很重要但又很小众的概念,大多数人对其不解其详,包括你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才用它来做忽悠素材。

最后,明确告诉你们,我真的不是傻帽!
嘈杂声渐息,我的声音格外响亮了。

第一,虽然我在官方博客上说开放所有专利,但并不等于说我们放弃了所有专利,开放和放弃有着本质的不同。

开放专利就是将专利公开供大家自由使用,其实,专利法规定专利必须公开,不是我们愿不愿意的问题,然而,很多人还为此对我们感激涕零,大唱赞歌呢。

大家使用这些专利,并在这些专利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但我们仍保持拥有这些专利权,在法律上讲,只要专利权还存在,我们想什么时候用就能什么时候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而放弃专利就是彻底的丧失专利权,在法律效果上,这才是真正地将专利技术转为公用,任何人可以任何方式自由使用,不用担心什么时候被起诉。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没有承诺放弃专利,相反,我们还在花费不菲地继续申请新的专利并维持授权专利的有效性。

如果我们真的那么大公无私,我们完全可以将研发出的新技术以论文的形式发
表,供所有人自由使用,这样不但不用花费专利申请费、维持费等费用,还可以赚取稿费,为什么我们没有这样做呢?你应懂得。

第二,虽然我承诺别人可以使用我们的专利,但这不等于无条件的使用,我的原话是“特斯拉不会对任何怀有善意使用我们技术的企业发起专利诉讼(Tesla will not initiate patent lawsuits against anyone who, in good faith, wants to use our technology)”,其中是否“怀有善意使用”的解释权在我,因为是我说的话吗,谁还能比我自己更知道我当时说这句话时的真实意思呢!如果有哪个不识趣的使用了我们的专利技术,而禁止我们使用它们基于该技术的后续开发成果,或者禁止我们使用他们的专利技术的话,那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他们是怀有恶意的使用了我们的专利技术,那就不要怪我起诉你了!再说,我又没说让你们自由使用多长时间。

第三,知识产权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我比谁都清楚,开放所有专利不等于开放所有知识产权,一个企业不会因为获得了我们所有专利技术就能制造出跟我们一样质量的电动车,尤其是汽车行业,拼的是一整套的工业系统的几乎所有方面,专利技术虽重要,可能还不算主要。

我们还有很多的技术秘密,工业版权,商标以及整个品牌培育战略等无形资产,这是同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所远不及的。

我们是行业老大,我们手里好牌多,送出几张好牌,赢得个好名声,又给品牌增值,何乐而不为!
第四,我们虽是行业领头羊,但整个电动车产业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还不足1%,形势很清楚,我们最强大的敌人不是行业内的弟兄,而是庞大且强大的燃油汽车产业。

中国近代史证明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选择是错误的,那我们也不想重蹈覆辙,干脆就来个“安内需先攘外”,联合行业内的弟兄们,让他们也快速的发展起来,强大起来,建立起统一战线,一致对外。

除了战略选择上的考虑,汽车产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也不适合我们独自前行,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行业是一家企业独自开创出来的。

对于电动车行业,在整个产业链上更有着极强烈的创新需求,像锂电池集成技术,新型变速器技术,供电或配电电路装置或系统技术,快速充电技术,电能存储技术,电动控制技术以及售后服务中充电站的建立和布局等,如果这一切都依赖一个企业去完成,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再NB,也还远没到那么NB的程度。

此外,消费者对新生事物都有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接受,从接受到流行的一个过程,如果只靠一个企业去做产品宣传和推广,那这个行业市场的发展势必缓慢,也有可能会胎死腹中,反而不利于我们的发展和壮大。

如果能号召或扶持行业内的兄弟企业也发展壮大起来,那我们一起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就会快很多,顺很多,这对我们的事业有利无害。

这一点是我考虑将我们所有专利开放的最核心的原因。

第五,我具有理工科的背景,深知技术对我们是多么重要,所以一旦研发出新技术,我们会不遗余力的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即使在声明开放所有专利的情况下,也不放弃任何专利权。

但是,专利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技术标准。

我开放我们所有专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就是希望所有跟随者都使用我们的专利技术,都习惯于我们的标准,等到这个行业发展到需要制定各种相应标准时,我们的企业标准就是不二之选,要知道,得标准者得天下。

若你不相信,建议研究一下高通公司吧。

第六,特斯拉产品的客户群体定位就是那些热爱附庸风雅的土豪,这就决定了中国是其十分重要且主要的市场。

我们对中国做过研究,虽然也在SIPO申请了
些专利(至今授权的不过13件),但是数量上远没在美国和欧洲的多。

不要怪我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少,因为这实在是跟国情有关系,维权费用高过赔偿数额的现实使中国专利的真正估值低的令人难以置信,我至今还不明白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为什么总是连续世界第一,是什么在促使中国人在申请几乎无价值或低价值的专利?不管怎么说,开放所有中国专利是我作出的最轻松的决定。

不知何时,周围已变得鸦雀无声,突然间,又是掌声雷动。

恍惚间,我意识逐渐清醒,发现身边的几个同事正在聊着马斯克的伟大决定,憧憬着特斯拉拯救地球。

刘兴彬于广州
2014年06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