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的介绍

合集下载

医中之王道——补土派大师李杲

医中之王道——补土派大师李杲

论普及 、 学术群落的繁衍等等 ,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 , 产生了以刘完素 ( 河间) 张从正 ( 、 子和)李杲 、 ( 东垣 )朱震亨( 、 丹溪) 为代表的金元 四大家。他们
都是笃重实践的上工 , 又是理论巨擘 , 他们技术全面
又各有专长。刘完素治病多用寒凉 , 举火热之大旗 , 被称 为 主火派 ; 张从 正 以攻 邪 为先 , 称 为攻 邪 派 ; 被 李杲重视脾 胃, 被称为补土派 ; 朱震亨强调滋阴降火 的重要性 , 被称为滋阴派 。四大家在 当世时就已负 盛名。其中之一的李杲创脾胃论 的卓越成就彰明于 后世, 他继承张仲景 、 乃师张元素和历代名家的学术
关■词 : 李果 ; 土派 补
中圈分类号 : 4 .6 R 29 4
文献标识码 : A
在中医学学术史上 , 李杲( 东垣) 医人皆知 , 他的
( 公元 18 10年 )金 亡 时 , 5 , 年 5岁 , 人元 1 乃 终 , 7年
名方补中益气汤等也无 人不晓, 几乎每个 医生都使
精华 , 在实践中光大医德传统。他 自称东垣老人 , 出
于对 他 的尊敬 , 人称 他 为东 垣 或 东 垣 先生 。在 明 后
代万历年间, 北京三皇庙改为先医庙 , 在主殿供奉伏 羲、 神农 、 黄帝的神像两庑分列历代 2 位名医的塑 8 像, 李东垣居东庑第 1 4位, 在这里他和其他名医每
晚号东垣老人。生 于金代世宗 大定 二十年庚子 年

5 ・
维普资讯
的方剂录为一编 , 集验方》 名《 。李杲孝敬长辈 , 据 《 医学发 明 ・ 记载 , 2 序》 他 0岁时 :值母 王氏寝 疾。 “ 公待 , 色不满容 , 夜不解衣, 遂厚礼求。青少年时期 ”

中国历史故事:妙手仁心的名医李杲

中国历史故事:妙手仁心的名医李杲

142019.02名医坐堂蒙古人很奇怪,他们看不起读书人,但是特别重视医术,这也与他们长期游牧草原,医疗条件落后。

寿命普遍偏短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元朝政府无论中央与地方都设有医科专门学校,医学水平普遍发达,其中不乏杏林高手,李杲与朱震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杲是元朝初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李果家为名门望族,当地方圆数百里都是李家的产业,家大业大,富甲一方。

李杲作为家中长孙,受尽家中长辈的宠爱,再加上他自幼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全家上下恨不能把天上的星星月亮摘下来让他玩。

李杲这孩子与众不同,既不要星星。

也不要月亮。

他要读书。

他小小年纪,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书。

这个好办,李家藏书丰富,四书五经,应有尽有,由此李杲便如鱼得水,得以博览群书。

令人奇怪的是。

他偏偏对医学书籍情有独钟。

医学书看多了,李呆也成了半个大夫。

有时,家里人生病,他准会滔滔不绝地讲出一套医理,甚至还会开方子。

家里人只当李杲是闹着玩,对他不加理会,等到请了大夫来,发现大夫的诊断与所开的药方。

竟然与李杲不谋而合,李果的父母亲真是大吃一惊,这才知道中国历史故事:妙手仁心的名医李杲■ 杜 莎自己的儿子真有两下子。

李杲钟情于医学,做父母的当然大力支持。

于是,李家上上下下都发动起来,忙着为李杲搜集各类医书,只要听说哪一本书不错。

必然想方设法弄回来。

医学毕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虽然李杲非常用功。

自己也读了不少的医学典籍,但是他只是一个人闷着头研究,既无老师请益,又无同学切磋,遇到疑难问题时,只好对着天花板发愣,一筹莫展。

这时的李杲想到了拜师,如果能得一位名师指点。

自己的医术定能突飞猛进。

于是,他不止一次央求父母:“我真需要一个好老师。

”可怜天下父母心,李家父母为了栽培这个宝贝儿子,也是倾尽心力。

既然李杲要拜师,就要拜一位名师,否则于事无补,反倒会害了李杲。

李家二老四处托人,多方打听,终于物色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名医张元素,在百般央求后得到了他的首肯,答应收李呆为徒。

李杲的介绍

李杲的介绍
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从脾胃之生理病理到脾胃内伤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提出了个人的一系列看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胃内伤学说李杲亦被称之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又称其为补土派的代表
李杲
李杲的生平
• • • • • • 姓名:李杲 别名:东垣老人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正定县 简介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 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 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 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 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 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兰室秘藏
• 东垣对妇人病的独特 见解和丰富经验,载 于《兰室秘藏》一书。 其在妇科学的重要成 就,主要为建立了以 脾虚气陷、阴火乘土、 湿热下注为病机的妇 科病证治模式。
兰室秘藏对妇科的见解
• 1. 主要病机为气虚有火 脾胃气虚则脾胃运化功能 不足,影响脏腑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运化 失职,影响水谷精微不能充分传输至五脏六腑, 致脏腑的生化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不同病 因的妇科病证。 • 2.妇人月经病及分娩半产亡血,东垣认为多与脾 胃虚及阴火有关。治疗大抵以补气升提或补血泻 火为主
见解2
• 1。东垣治妇人崩漏证以补益气血、升阳举 陷、泻火除湿为主要治则,随证加减 • 2.妇人带下病,亦多与脾胃气虚及阴火有关, 临床以湿热下注的方式呈现带下久治不愈
谢谢大家的欣赏
生平巨著
• 李氏在其启示下,对《内经》、《难经》等中医 经典著作研究颇深,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 了一定的经验,更促使李氏在学术上取得成就。 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从脾胃之 生理、病理,到脾胃内伤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提出了个人的一系列看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 胃内伤学说,李杲亦被称之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又称其为补土派的代表。著有《脾胃论》、《内 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 《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

温补派医学大师李杲

温补派医学大师李杲

温补派医学大师李杲作者:赵明信来源:《当代人》2009年第10期在北宋政治腐败之时,女真族的金南下攻宋。

虽有宋朝军民英勇抗击,统一的局面终被剪为南北两块,真定一带从1127年——1225年被金统治百年。

金朝统治者注重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为治理国家做了努力,出现了金世宗的“大定之治”,真定一带的经济得到发展。

与北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定一带在政治上为金施展才能的人才几乎没有,蔡松年、蔡珪、王若虚等展示的是他们的文学才华。

金代最了不起的,是出了名医李杲。

他是温补派的著名代表,其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为中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生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卒于蒙古宪宗元年(1251)。

金代真定东垣(今长安区东古城)人,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我国中医史上补土派(或称温补派)的著名代表。

李杲出生的李氏家族是真定实力最强的大地主。

李杲忠信笃敬,慎交游,和人交往无戏言。

大街上众人聚集在闹市,李杲从来不去。

同辈的人在一起秘密商议搞恶作剧,让妓女去戏弄他。

妓女牵扯他的衣服,他勃然大怒,叫骂着脱下衣服烧毁。

府尹听说青春年少的李杲很有操守,便让妓女强灌他酒,没有灌醉,人走之后,他便大吐而出。

其洁身自爱,远近闻名。

年轻时期,李杲曾跟翰林王从之学习《论语》《孟子》,跟翰林冯叔献学习《春秋》。

他在家里建起书院,接待儒士,供他们读书学习,有的儒士生活拮据,李杲便给他们以帮助。

泰和年间发生灾荒,人们纷纷逃亡,李杲全力赈灾,救活了许多人。

李杲20岁时,其母病重,他请来许多医生诊治,温凉寒热,各个医生说得都不相同。

百药尝遍,最后不知为何便死去了。

李杲非常悲痛,认为是自己不懂医学而失去了母亲,从此他发愤学医,发下宏愿:“如遇良医,一定努力学习,补救自己的过失。

”听到易水有一位洁古老人张元素,医术名闻天下,他便带上千金,去跟张元素学医。

不出几年,尽得张元素真传。

特别善于诊治痈疽和眼病,被人称为神医。

后来,他在济源县当了个主管税收的官。

中国历史故事:妙手仁心的名医李杲

中国历史故事:妙手仁心的名医李杲

152019.09名医坐堂亨小的时候,十分热心读书。

他读书必须知道书中所讲的意思,并且将它理解吸收。

在他年轻的时候读经书 渴望能够入仕途做官,但是后来他考了两次科举都没有过。

在朱震亨母亲染上疾病后 他开始走上学医之路,四处求学,在全国各地拜访名医热衷于医学。

朱震亨非常的谦虚,每次求学时都带着自己的真心求学。

他在杭州拜访当地的一位名医罗知悌时候,前前后后一共十次去求见罗知悌,却都遭到了拒绝。

但是朱震亨并没有放弃,仍然每天都拱着手毕恭毕敬的站在罗知悌的家门口,就连刮大风下大雨也没有过丝毫的松懈。

罗知悌被朱震亨的诚心求学所打动了,便收朱震亨为自己的门徒,把自己从医多年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朱震亨。

从朱震亨的求学经历中 我们不难看出来他的意志坚定,心怀诚意。

我们也钦佩他这种诚心求学的精神。

心怀百姓,常常为百姓做贡献朱震亨走上医生的道路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朱震亨的母亲沾染上了疾病,朱震亨想要通过学医来治好母亲的病;而另一个方面便是朱震亨有一颗为百姓服务,惠民乡里的心。

朱震亨常常为百姓着想,为百姓挺身而出。

在朱震亨居住的乡里,有一个灌溉农田的水塘。

可是因为塘的堤岸坏了,常常引发旱灾,导致百姓们的农田旱死而没有收成。

朱震亨便去积极的组织乡里的人,去兴修水利,来修理这个水塘。

大家在朱震亨的组织带领下,把水塘的堤岸进行了加固,并且又开凿了三条水渠,让农田得到了灌溉。

这样的做法使百姓们都得到了好处,所以百姓们都非常爱戴朱震亨。

朱震亨在平时给百姓治病时候,也尽心尽力,总是心中怀着一颗医者之心,竭力为百姓服务,为百姓着想。

为后世人留下著作在朱震亨晚年的时候,开始对自己多年的行医心得经验开始进行整理,并且制作著作留传给后人。

在朱震亨晚年即将逝去的时候,并没有留下什么遗嘱,只是将自己的侄子喊到自己身边,并且叮嘱侄子医学难以懂,要谨慎行医。

然后就端坐好,就逝去了。

朱震亨形成了自己的新说法,自己新成一家,并且朱震亨通过了自己多年以来行医临床治疗的经验,创立了“相火论”的学说。

金元四大家李杲(重新作)

金元四大家李杲(重新作)
其四:为了纠正医界时弊:
〓 时医因循守旧,执着河间泻火说而不悟其
理,内伤热中证皆用寒凉泻火之法,必重 损元气,误治致死的为数不少。
〓 李杲面对当时寒凉泻火的医界时弊,力倡
补中益气、甘温除热,因而被誉为“补土派 ”
“医之王道”。
著述
〓《内外伤辨惑论》
(1247年)全书共3卷、26论。主要是辨 内伤与外感的区别。
临证治疗经验
4、内伤热中证的治疗
①治疗思想: 〓 “内伤不足之病,荀误认作外感有余之 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 〓《难经》云: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 余。如此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 ? 〓 曰:惟当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 寒以泻其火则愈。 〓《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 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其胃土 耳”。
李东垣学术门径
二、研究脾胃学说
其一:受《内经》“土生万物”的影响:
〓 “人以水谷为本”《素问·平人气象论》
〓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
也”
《素问·玉机真藏论》
〓 李杲曾言“《内经》之旨,皎如日星。”
《脾胃论》所引的《素问》内容竟占《素问》 全文的三分之一。
李东垣学术门径
其二:受元素、诸家之影响: 对于张仲景、孙思邈、刘河间等医家的学说
升麻、人参、泽泻、炒曲、橘皮、白术、麦门冬、 当归身、炙甘草、青皮、黄柏、葛根、五味子)
〓 湿热较盛伤及脾胃——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柴胡、升麻、人参、黄芪、炙草、苍术、羌活、黄 连、黄芩、石膏)
临证治疗经验
② 脾胃气虚导致其他脏腑病变——求其本而治之 ⑴ 肺之脾胃虚: 少气懒言,动则气短,自汗无力,脉虚舌淡 ——肺气虚 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喉干便结,脉数舌燥 ——肺不清肃 疲乏无力,四肢懒动,怠惰嗜卧,口不知味, 食不消化 ——脾胃虚 升阳益胃汤:黄芪、半夏、人参、白术、

“全科医生”李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全科医生”李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本刊记者/孙学达采访专家/高建忠 山西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医家李杲出生于河北正定的名门望族。

从小家境富庶,教育环境优越,再加上他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长大后成了当地很有名的儒生。

在性格方面,李杲受儒家影响比较深,属于思想传统、做事严谨、比较讲究礼节的儒学之士。

如果把历史的镜头切换到李杲的时空,会看到一位彬彬有礼的白面书生,和人聊天的时候都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开玩笑这种事对他来说,简直难于上天摘星。

这样一个李杲,本来是要走仕途的,这是家族的期待,也是众望所归。

然而,在人生重要的节点上,人往往意识不到命运正在悄然转弯。

山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副院长高建忠介绍,李杲走上中医之路,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的现实经历比故事更精彩。

从医非我所料 拜师诚意十足李杲20岁时,母亲王氏患重病,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全科医生”李杲遍寻当地名医,也未能挽回母亲的生命。

这件事对李杲造成了莫大的冲击,他下定决心学医。

除了自学外,李杲还想拜高师求指点。

几番打听,他得知河北易水有位叫张元素的医家,医术水平很高,便要拜其为师。

当他找到张元素时,发现张元素当时是拒收弟子的。

虽然问题横在眼前,并没有难住李杲。

他为师“捐千金”以示诚意,表明只要能拜师学医,身外之物皆不足为道;其次,他软磨硬泡,用坚持打动了张元素。

最终张元素答应收他为徒,将多年临证法宝倾囊相授。

李杲跟师学习数年,尽得真传。

创立内伤学说 影响一众医家李杲生前亲自完成的著作只有一本,叫做《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论》和《兰室秘藏》是李杲去世后,由他的弟子罗天益整理成书的。

这三本著作是李杲主要的学术成就。

虽然后世署名李杲的书籍还有很多,但有待进一步考证真伪。

从其著作中可以看出,李杲其实擅长治疗内科、妇科、五官科、外科等多科疾病,在如今看来是位全科医生。

高建忠认为,后世一直强调李杲创立了中医“脾胃学说”,是“补土派”的开山鼻祖,这远远低估了李杲的学术成就,也在无形中缩小了其理论建树的范畴。

李杲(本)

李杲(本)

万氏家抄方》 《万氏家抄方》: 黄芪 人参 白术 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主治:中气不足,挟感寒暑,致患疟疾。 主治:中气不足,挟感寒暑,致患疟疾。 《医便》: 医便》 黄芪 人参 白术 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半夏 贝母 茯神 酸枣仁 杞子 黄柏 主治:劳力伤神,饥饱失时,症类疟疾/复感风寒。 主治:劳力伤神,饥饱失时,症类疟疾/复感风寒。
(二) 对内伤病因病机的认识
病因(脾胃内伤三因论) 1 病因(脾胃内伤三因论) 夫饮食不节则胃病” (1)饮食不节 “夫饮食不节则胃病” 饮食不节→胃病→ 饮食不节→胃病→脾病 形体劳役则脾病” (2)劳役过度 “形体劳役则脾病” 劳役过度→脾病→ 劳役过度→脾病→胃病 (3)七情所伤 七情刺激→心火→ 七情刺激→心火→元气受损 火乘土位
主要著作: 二 主要著作:
内外伤辨惑论》1247年 1 《内外伤辨惑论》1247年 3卷 主要讨论内伤/ 主要讨论内伤/外感 脾胃论》1249年 2 《脾胃论》1249年 3卷 是其脾胃学说的代表作 全书列方60 60余首 全书列方60余首 兰室秘藏》1276年 3 《兰室秘藏》1276年 3卷 分述内, 分述内,外,妇,儿临床各科 有不少李杲的自制方 4 罗天益还整理出版李杲《医学发明》、 活法机要》 东垣先生试效方》 《活法机要》、《东垣先生试效方》。
元气充足
脏腑正常 水谷之气下流 生机消沉
阴火下潜
脾气不升
元气亏乏
脏腑失调
阴火上升
在升发的同时, * 在升发的同时,注重潜降阴火 胃气升发——主要的,基本的; 主要的, 胃气升发 主要的 基本的;
相反 相成
阴火潜降——次要的,权宜的; 次要的,权宜的; 阴火潜降 次要的 脾胃受损, 脾胃受损,升降浮 沉运动就发生障碍 久降而不能升 久升而不能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杲
李杲的生平
• • • • • • 姓名:李杲 别名:东垣老人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正定县 简介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 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 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 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 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 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脾胃论
• 1.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是:“脾胃内伤,百 病由生。 • 2.对于内伤疾病,他认为以脾胃内伤最为常 见,其原因有三: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 逸过度;三为精神刺激 • 治法:是提倡按四时的规律,对实性的病 邪采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还十分 强调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强调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不可犯虚虚实实的错误
兰室秘藏
• 东垣对妇人病的独特 见解和丰富经验,载 于《兰室秘藏》一书。 其在妇科学的重要成 就,主要为建立了以 脾虚气陷、阴火乘土、 湿热要病机为气虚有火 脾胃气虚则脾胃运化功能 不足,影响脏腑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运化 失职,影响水谷精微不能充分传输至五脏六腑, 致脏腑的生化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不同病 因的妇科病证。 • 2.妇人月经病及分娩半产亡血,东垣认为多与脾 胃虚及阴火有关。治疗大抵以补气升提或补血泻 火为主
见解2
• 1。东垣治妇人崩漏证以补益气血、升阳举 陷、泻火除湿为主要治则,随证加减 • 2.妇人带下病,亦多与脾胃气虚及阴火有关, 临床以湿热下注的方式呈现带下久治不愈
谢谢大家的欣赏
生平巨著
• 李氏在其启示下,对《内经》、《难经》等中医 经典著作研究颇深,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 了一定的经验,更促使李氏在学术上取得成就。 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从脾胃之 生理、病理,到脾胃内伤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提出了个人的一系列看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 胃内伤学说,李杲亦被称之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又称其为补土派的代表。著有《脾胃论》、《内 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 《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