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造影支架术后护理

心脏造影支架术后护理
心脏造影支架术后护理

心脏造影支架术后护理

心脏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器官,心脏有问题的话严重的是需要进行手术,比如有些患者就需要进行心脏造影支架术。在完成了心脏造影支架术之后身体还在慢慢的恢复中,在手术后的护理非常关键,心脏造影支架术后护理怎么做?

心脏造影支架术后护理

1、有可能再次慢性狭窄,但这不会造成致命影响,最多是患者胸疼,大不了再放支架,或做个搭桥。

2、对于使用药物支架的病人,大约百分之一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血栓,从而导致心肌梗塞,所以我们要在一年之内把血栓的概率降到最低,需要服用药物。

3、除支架本身以外,需要预防冠脉其它部位的狭窄出新问题,所以支架术后一定要注意长期预防。预防的措施包括长期服用降血脂的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其他斑块的进展。

4、要控制好血糖,多吃蔬菜水果,包括西红柿、橘子、黄瓜等无糖水果,少吃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糖尿病自然就好了。

5、要控制高血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要坚持吃药;不良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改变,如戒烟,酒尽量少喝一点,饭量要减,饮食要清淡,肉类越少越好,鸡蛋黄最好别吃,多吃淡水鱼,喝点牛奶。

心脏造影手术一定要做吗

医生检查说心脏有阴影、建议做心脏造影手术,必要时考虑先做64排CT检查,排除筛选一下,如果有问题的话,在考虑做冠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明确病变范围、程度,为选择治疗的方法(手术、介入、药物)提供依据并评估风险,操作简单,相对安全,时间短,一般十余分钟可完成,但是为有创检查。目前检查结果成熟,危险性较小。

做心脏造影支架术的人要能够注重护理工作,但具体护理工作怎么样做,一般在手术之后医生会告诉患者,患者也可以主动的询问医生自己该怎么做。还有做心脏造影支架术是比较重大的手术,只有选择正规医院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CABG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大血管外科ICU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冠心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冠状动脉官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冠状动脉血流不同程度的减少,心肌血氧供应与需求失去平衡而导致的心脏病。外科治疗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评估】: 1、按体外循环术后评估 2、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吸烟史。 3、心绞痛类型及规律:评估心功能、EF值。 4、心电图:有ST段及T波改变。 5、辅助检查: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胸片等。 【常见护理问题】: 1、围术期心梗与动脉痉挛、血运重建不完全有关。 2、低心排血量与术前心功能差及心脏手术有关 3、心律失常与心肌灌注及血容量不足有关 4、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下肢大隐静脉取出有关。 【护理措施】: 1、按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 2、围术期心梗的护理措施 (1)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ST~T弓背上抬、T波改变和心肌缺血情况,连续3天定时做床旁心电图检查,每天复查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 (2)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3)术后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有效应用抗凝、抗聚类药物,确保血管桥的通畅,并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如出血、胃肠道不适等。 (4)保证氧供,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减少心肌的耗氧。 3、循环维护 (1)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监测心指数、心排血量体循环阻力和肺循环阻力,尽早发现低心排看,及时处理。 (2)遵医嘱应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以增强心肌

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与末梢循环。术后早期及时补充血容量,增加心输 出量,保持液体平衡。 (3)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充分镇静以提高氧分压,减少组织氧耗,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4)记录每小时出入量,监测尿量,观察有无肝脏肿大及胸腹腔积液。及时查血气,监测电解质及酸碱,保持内环境紊乱。 (5)观察体温及四肢末梢的情况,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6)经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大者,循环仍无改善时,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 4、心律失常 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 (1)室性早搏注意补钾,维持血钾在4-4.5mmol/L,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2)窦性心动过速原因为,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或患者应激状态所致,给予 充分镇静,给予强心药物治疗。 5、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 (1)观察下肢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或感染迹象。 (2)术后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并观察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3)抬高患肢15~30°,利于下肢静脉回流,预防组织水肿;间断活动患肢,防止血栓形成。 (4)术后24小时拆除弹力绷带。 6、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监测血糖,必要时给胰岛素,开始进食后,给予糖尿病饮食,并尽可能使用术前口服的降糖药及剂量。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愉快,切忌情绪波动,注意休息,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服用药物,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3、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护理评价】: 1、无围术期心梗发生,或围术期心梗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2、病人能安全的度过术后危险期,无出血、酸碱紊乱等并发症发生。

心脏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1.循环系统的护理 1)血液动力学的维护 病人术毕回ICU,首先接好有创动脉压及心电监护,监测PAP、PWP、CVP、CO及血氧饱与度作为调整有效循环量及使用血 管活性药物的依据。术后早期15-30min记录生命体征一次,稳定后改为30-60min一次。各种测压管在病情稳定后,尽早拔除。注意对循环状态的临床观察,如神志、皮肤黏膜颜色、湿度、末梢循环状态等。注意保持动脉血压90-120/60-80mmhg左右,不宜过高,以免吻合口出血,补充血容量,以白蛋白、红细胞为主,尽量少输血浆,及时给于止血剂,减少失血量。 2)观察心率、心律 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变化,术中常规置起搏导线安装起搏器,术后第一周警惕夜间出现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应连接起搏器辅助,同时可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 3)维护心功能 因为供心有过完全性缺血损害,加之患者术前由于心衰,各个脏器均已受累,术后应加强强心利尿治疗。常使用多巴酚丁 胺、米力农等静脉输入,术后早期应用速尿,平稳后可以改为口服利尿片。 2.呼吸系统护理

1)保证氧供 术后入ICU即给于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容量控制或压力控制 方式,给于PEEP,定时查血气,保持PaO2 100mmhg左右,PaCO2 30-35mmHg。定期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每2-4小时抽血查动 脉血气分析,根据结果适当调节呼吸机参数。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并发症。因患者术前常年心衰,肺部长期淤血,造成术后肺部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因此需要加强体疗。拔除气管插管后,鼓励患者咳痰。给于面罩湿化吸氧,4-6L/min。定期做痰培养,及时发现有无感染。 3.泌尿系统的护理 体外循环以及术后心功能不全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均可造 成肾功能损害。应用精密集尿袋,每小时准确记录尿量,尿量维持在2ml/kg/h以上,尿量多时,注意监测血钾浓度及CVP,及时补充血钾及血容量。尿管给于妥善固定,防止脱出。会阴及尿管消毒2次/日,尿管尽早拔除。一旦发现尿少或无尿等机 型肾衰竭表现,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4.引流管的护理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给于低负压(15-20cmH2O),每小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如引流量突然增多,或有心包填塞的表现,及时通知医师给于开胸探查。 5.消化系统的护理 术后常规留置胃管,用于必要时给于胃肠减压,及时观察有无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了解病人心脏及循环情况、既往治疗过程、用药及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等。 2、协助自理能力较差的病人完成心肺功能、心电图、心导管、超声心动、磁共振、胸部影像及生化等检查。 3、减轻心脏负荷适度安排病人的活动与休息,对不能独立完成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协助。保证充足的睡眠。 (1)对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发绀的病人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2)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鼓励病人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常。 (4)避免激动,保持良好心态。 4、长期应用利尿剂的病人,鼓励多食动物蛋白及含钾高的食物。 5、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6、水肿明显者,遵医嘱给予低盐饮食。 7、服用洋地黄及利尿剂者,注意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8、指导并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及腹式呼吸的方法。 9、指导病人缓慢深吸气后缩唇吸气,可将气管内的分泌物由下往上推,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上移而咳出,利于肺扩张,预防肺不张。 10、术后由于留置各种管道,活动受限,为预防并发症,向病人讲解翻身及肢体活动的重要性。 【术后护理】 1、入住监护病房,按全身麻醉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心电图及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室性心

动过速等症状,术后常规做全导联心电图。 4、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观察病人是否存在与呼吸机对抗,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等。拔除气管插管后血气值应保持在正常范围。 5、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定时吸痰,拔管后每1~2小时协助深呼吸及咳嗽1次,定时给予雾化吸入;无法自行咳痰者,协助咳痰并观察痰液的颜色。 6、定时观察尿量的变化,是否存在因循环血量不足而造成的少尿或无尿,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7、在心电监护下指导病人进行活动,术后第一天,协助病人床上坐起;第二天可在床旁椅上坐数分钟;第三天协助病人床边走动,一旦出现疲乏、气急、脉率过快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心脏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x章心脏外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心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护理常规 第三节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护理常规 第四节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护理常规 第五节法洛氏四联症矫正术护理常规 第六节瓣膜置换术护理常规 第七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常规 第八节主动脉夹层手术护理常规 第九节心脏移植手术护理常规 第十节心包、纵膈引流的护理 第十一节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 第一节心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 见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讲解各种治疗护理的目的、意义及 方法、手术方式、麻醉相关知识;说明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说明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减轻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增加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手术。 3. 饮食护理一般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宜少食多餐;控制液体摄入量;术前8? 12h禁食,禁饮6~8小时。 4. 心功能维护改善心功能,持续或Bid氧气吸入2?4L/min,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强心 利尿等治疗。有合并并发症者,积极治疗。 5. 呼吸道准备预防或控制上呼吸道感染,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1?2天训练有效咳嗽和深 呼吸,术前两周戒烟酒。 6.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术前1天肠道准备、配血、药物过敏试验、沐浴、洗头、剪 指(趾)甲,更换清洁衣裤、进行手术部位标记等。 7. 术日晨准备 (1)测量T、P、R、BP。 (2)皮肤准备:清除手术区域毛发和充分清洁手术野皮肤。皮肤准备范围: ①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②右进胸切口:右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右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 ③介入切口:下腹部及会阴部包括脐孔。 (3)其他:患者准备好生活用品交至监护室护士,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等; 准备手术需要的物品,将病历、胸片、胸引瓶、术中特殊用药等一并清点,交给手术室 接送人员。 二、术后护理 1. 见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文件名称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文件编号QJZXYY/ZW-XW-01 持有部门胸心外科 制定部门胸心外科审核刘迎春批准庞海玲 制定日期2010-12-28 修订日期2013-3-11 生效日期2013-9-12 页数1/2 版本/版次B/1 适用对象全院护理人员 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了解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与出、凝血时间以及心、肝肾功能,还包括手术部位,皮肤有无化脓性病灶,各种化验报告,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日期及患者的情绪等等。 3、皮肤准备术前1日患者应沐浴、理发、剃须、剪指甲、更衣、不能自理者由护士协助。术晨按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工作。 (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 (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3)食管三切口:左颈部、右胸部(同后外切口),腹部(包括脐孔、会阴部)。 (4)胸腹联合切口:左胸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 4、遵照医嘱查血型、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5、肠道准备按医嘱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8小时禁水。 6、准备术前用物特殊药品、胸片、CT、病历牌。 7、术前指导患者做床上大小便的练习,床上翻身练习以及深呼吸有效咳嗽练习,指导肺功能训练,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8、手术日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取下假牙、眼镜、发夹、饰品、手表、及贵重物品交家属,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9、心理护理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本次手术的重要性、手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10、患者送手术室后,备好监护仪器及常规抢救物品,整理床单位,包括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文件名称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文件编号QJZXYY/ZW-XW-01 持有部门胸心外科 - 1 -

【实用】-心脏移植术护理常规

心脏移植术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物品准备: 1.取供器官组织准备 1.1器械①常规器械:常规取器官器械。②特殊器械:胸骨锯、熊撑、主动脉阻断钳、血管阻断钳数把、无损伤镊、夹头持针器、心包剪、主动脉灌注针头。 1.2敷料常规取器官敷料 1.3一次性物品:1-0丝线、7*17荷包线、5*14荷包线、4-0血管吻合线、吸引器管、50ml注射器、无菌器官保存袋数个、器官灌注管。 1.4药品器官保存液、氯化钾、肝素、无菌盐水冰屑。 1.5仪器电动吸引器 2.受着手术组物品准备 2.1器械①体外循环常规器械。②主动脉阻断钳2把,静脉穿刺包、胸骨锯、大胸撑各1个。③修心包:心包剪、组织剪各1把,纹钳6把,无损伤捏2把,尖头针持1把及刀柄、盆1个。 2.2敷料衣服8~10件,大胸包1个,基础辅料包1个,中单10块,小纱布40块,纱布、棉垫若干。 2.3一次性物品 3-0、2-0、1-0号丝线数根,3-0或4-0血管吻合线数根,7*17、5*14荷包线数根,起搏导线2~4根,骨蜡2块,切口膜2张,钢丝2根,引流管2根,胸瓶2个,导尿包1个,输血器10~20个,50ml注射器20~30个,电刀、氩气刀刀头。 2.4药物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血液制剂、器官保存液、强心药、扩管药、利尿药、止血药。 2.5仪器电刀,氩气刀,除颤器,变温毯,加温鼓风机,输液加温器,起搏器,体温监测仪。 手术体位:平卧位:肩下垫一软枕,以抬高胸廓,充分暴露手术野。 手术步骤: 1.供心摘除与修整

1.1.供心摘除:供着取仰卧位,垫高胸腔,碘伏消毒皮肤、铺巾。正中劈开胸骨并撑开,剪开心包,右心耳注射肝素200mg,7*17荷包线在主动脉根部缝双重荷包线,从中心插入停跳液灌注针,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开始灌注40CHTK溶液。剪开下腔静脉及右上肺静脉,心脏周围无菌冰屑,一次剪断下腔静脉,四根肺静脉、左房后壁及升主动脉分支处与肺动脉交叉。取出供心立即浸入40C无菌生理盐水内,继续灌注保存液,总量2000mL,然后加盖逐层装入三个无菌塑料袋内,袋间用少量无菌冰屑间隔,分别风口后装入保温桶内,在袋周围置满冰块封盖后即送手术室。 1.2.供心修整:手术室备干燥清洁手术台及修心包和可升降输液架、输血器、血管缝合钱及大量的无菌冰屑。供心到达后根据术式进行迅速准确地灌注修整。以标准法为例,自下腔静脉口向右心耳剪开右心房壁全长的1/3~2/3,余下部分在吻合时根据具体情况再做延长;探查有无暖圆孔未闭,如有将其闭合;分离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的结缔组织,此处防止损伤冠状动脉,分离足够长度后,剪齐血管断端;4根肺静脉可按交叉方向剪开,也可将同侧肺上、下静脉纵行剪开后,横行剪开左心房后壁。修剪过程中,供心一直浸泡在冷保存液中。 2.受着心脏移植 2.1、术野贴手术贴膜 递手术薄膜、干纱垫1张协助贴膜 2.2、切皮 递干纱布2张、22号刀、有齿镊、电刀逐层切皮 2.3、正中开胸 递胸骨锯、纱布2张、骨蜡及甲状腺拉钩 2.4、切开及悬吊心包 递无损伤镊、心包剪、递1/2弧7*17mm带针荷包线数根 2.5、建立体外循环 2.5.1游离主动脉、肺动脉递小肾蒂钳、纱布球 2.5.2缝主动脉荷包递7*17mm带针荷包线2根或4-0血管线17mm2根 2.5.3分别缝上、下腔静脉荷包递1/2弧5*14带针荷包线或17mm1/2弧4-0血管线2根

心脏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1. 循环系统的护理 1)血液动力学的维护 病人术毕回ICU,首先接好有创动脉压及心电监护,监测PAP PWP、CVP、CO及血氧饱和度作为调整有效循环量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依据。术后早期15-30min 记录生命体征一次,稳定后改为30-60min 一次。各种测压管在病情稳定后,尽早拔除。注意对循环状态的临床观察,如神志、皮肤黏膜颜色、湿度、末梢循环状态等。注意保持动脉血压90-120/60-80mmhg 左右,不宜过高,以免吻合口出血,补充血容量,以白蛋白、红细胞为主,尽量少输血浆,及时给于止血剂,减少失血量。 2)观察心率、心律 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变化,术中常规置起搏导线安装起搏器,术后第一周警惕夜间出现心动过缓。心率<60 次/分,应连接起搏器辅助,同时可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 3)维护心功能因为供心有过完全性缺血损害,加之患者术前由于心衰,各个脏器均已受累,术后应加强强心利尿治疗。常使用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静脉输入,术后早期应用速尿,平稳后可以改为口服利尿片。

2. 呼吸系统护理 1) 保证氧供 术后入ICU即给于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容量控制或压力控制方式,给于PEER定时查血气,保持PaO2 lOOmmhg左右,PaCO2 30-35mmHg。定期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每2-4小时抽血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结果适当调节呼吸机参数。 2)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并发症。因患者术前常年心衰,肺部长期淤血,造成术后肺部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因此需要加强体疗。拔除气管插管后,鼓励患者咳痰。给于面罩湿化吸氧,4-6L/min。定期做痰培养,及时发现有无感染。 3. 泌尿系统的护理 体外循环以及术后心功能不全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均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应用精密集尿袋,每小时准确记录尿量,尿量维持在 2ml/kg/h以上,尿量多时,注意监测血钾浓度及CVP,及时补充血钾及血容量。尿管给于妥善固定,防止脱出。会阴及尿管消毒2次/日,尿管尽早拔除。一旦发现尿少或无尿等机型肾衰竭表现,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4. 引流管的护理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给于低负压 (15- 20cmH2O),每小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如引流量突然增多,或有心包填塞的表现,及时通知医师给 于开胸探查。

中国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诊疗规范(2019版)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9年2月第13卷第1期一ChinJTransplant(ElectronicEdition)?February2019?Vol.13?No.1 21 一 一一DOI:10.3877/cma.j.issn.1674 ̄3903.2019.01.005 一一通信作者:陈良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Email:chenliangwan@tom.com) 诊疗规范 中国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诊疗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摘要?一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出血二低心排综合征二急性右心衰竭二心律失常二消化道并发症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二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术后感染?所有并发症均可严重影响心脏移植受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为了进一步规范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心脏移植专家?总结相关国内外最新进展?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从术前对供二受者进行准确评估二围术期进行针对性预防二积极治疗并发症病因以及保护心功能等方面?制订中国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诊疗规范(2019版)? 一一?关键词?一心脏移植?并发症?围手术期?感染 1 围手术期并发症 1.1一术后出血[1] 术后出血是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术后早期死亡的?多与外科操作有关?术中注意检查各吻合口是预防术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术后应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补充鱼精蛋白?必要时给予新鲜血浆?如发现下列情况则应再次开胸探查及止血:(1)凝血机制指标正常?胸腔引流量连续6~8h大于200mL/h?且无减少倾向?(2)术后突然出现大量血性引流液?引流管手感温暖?一般为有较大出血点?应立即开胸止血?(3)术后8~24h内?床旁胸部X线片示纵隔影逐渐增宽?提示有纵隔积血?或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大量心包积液?应尽快手术?取出前纵隔及心包腔内的凝血块?(4)术后胸腔引流液突然减少?要密切观察有无急性心脏压塞的征象?必要时再次开胸探查? 1.2一低心排量综合征 低心排量综合征也是心脏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与供心心肌保护欠佳或边缘供心有关?注意保护供心及尽量减少心肌缺血时间非常重要?心肌保护和转运时间一般不宜超过4~6h?若供心心肌缺血时间过长?术中开放循环后适当延长体外循环辅助时间?必要时使用心室辅助装置?(1)诊断一发生低心排量综合征时可出现心率增快二血压下降二脉压变小二脉搏细弱二四肢湿冷二面色苍白二尿量减少二意识障碍二心律失常二肺水肿和中心静脉压升高等征象?如果受者已放置Swan ̄Ganz管?可检测心排血量二心脏排血指数?也可通过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心排量? (2)处理一首先要查明原因?怀疑为急性排斥反应所致?可考虑行紧急心内膜心肌活检?若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如果是获取供心过程中心肌发生严重损害?需加大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必要时配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左心辅助循环?以短期支持心功能? 1.3一急性右心衰竭 急性右心衰竭是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主要与受者术前长期肺动脉高压有关?也与右心对心肌缺血时间及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较低有关?还可能因术中右冠状动脉进入气栓所致?术前认真评估肺血管阻力很重要?肺血管阻力>6Wood单位一般为心脏移植手术禁忌证? (1)诊断一心脏移植术后如出现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升高二右心室扩大和颈静脉怒张二肝脏增大以及下肢浮肿时?应考虑右心衰竭的可能?(2)处理一①如在手术室发生右心衰竭?应首先检查肺动脉吻合情况?确认有无转位二扭曲或冠状动脉气栓?及时处理?②纠正缺氧二酸中毒?防止肺血管收缩?测定受者肺动脉阻力?如果肺动脉阻力>2 5Wood单位?则给予药物治疗?③静脉给予多巴胺二多巴酚丁胺二前列腺素E和硝酸甘油等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二减少前负荷及降低肺动脉压?④加

心脏外科疾病护理常规-新版.pdf

第 x 章心脏外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心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护理常规 第三节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护理常规 第四节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护理常规 第五节法洛氏四联症矫正术护理常规 第六节瓣膜置换术护理常规 第七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常规 第八节主动脉夹层手术护理常规 第九节心脏移植手术护理常规 第十节心包、纵膈引流的护理 第十一节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 第一节心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见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讲解各种治疗护理的目的、 意义及方法、手术方式、麻醉相关知识;说明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 说明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减轻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增加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手术。 3.饮食护理一般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宜少食多餐;控制液体摄入量;术前8~ 12h禁食,禁饮6~8小时。 4.心功能维护改善心功能,持续或Bid氧气吸入2~4L/min,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 予强心利尿等治疗。有合并并发症者,积极治疗。 5.呼吸道准备预防或控制上呼吸道感染,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1~2天训练有效咳嗽和深 呼吸,术前两周戒烟酒。 6.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术前1天肠道准备、配血、药物过敏试验、沐浴、洗头、剪 指(趾)甲,更换清洁衣裤、进行手术部位标记等。 7.术日晨准备 (1)测量T、P、R、BP。 (2)皮肤准备:清除手术区域毛发和充分清洁手术野皮肤。皮肤准备范围: ①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②右进胸切口:右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右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 ③介入切口:下腹部及会阴部包括脐孔。 (3)其他:患者准备好生活用品交至监护室护士,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等; 准备手术需要的物品,将病历、胸片、胸引瓶、术中特殊用药等一并清点,交给手术 室接送人员。 二、术后护理 1. 见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心理护理患者清醒仍带气管插管者注意语言及非语言沟通及指导,用肢体语言安抚患者,

心脏移植术后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心脏移植术后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心脏移植心理护理康复指导 心脏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手术的唯一有效手段。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成功施行心脏移植手术2例。(我院也是四川省首例)均于手术后两个月顺利康复出院,现生存状态良好。现将两例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及康复知识教育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患者男性,57岁,因反复心累气促一年多,加重4月入院。心脏彩超示:全心增大,主动脉瓣返流,二、三尖瓣返流,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明显减低,EF∶29%,扩张性心肌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房右室肥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住院诊断: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心脏扩大;窦性心律,频发室早伴短阵室速;Ⅳ级心功。于2005年6月28日在体外循环(CPB)下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两月康复出院,现生存良好,心功能Ⅱ级。 1.2 病例2 患者男性,46岁,因反复心累气促伴下肢水肿1年入院。心脏彩超示:全心增大,二、三尖瓣返流,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EF∶25%,肺动脉收缩压25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

室肥大伴劳损,左前分支阻滞。住院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于2007年1月19日在体外循环(CPB)下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毕供心自动复跳。术后28天痊愈出院,现生存良好,心功能Ⅱ级。 2 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2.1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心脏移植病人术前长期患病,体质虚弱,有的对治疗缺乏信心,对移植有恐惧感。术后隔离时间较长,环境单一,加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病人的负担往往很重,容易产生孤独感、抑郁和焦虑,甚至可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康复。因此,不可忽视心理护理,对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及时有效地对症处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鼓励病人充分表达自己的顾虑和想法,进行各项检查治疗时应向病人说明目的、步骤,并告知怎样配合,以消除焦虑和恐惧。协助病人进行锻炼,并对其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在出院前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教育,使他们知道如何保护所植入的心脏;了解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危险性及如何早期发现和进行预防;认识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并告知各种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了解可引起心脏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知道如何改变生活习惯来减少这些危险。 2.2 饮食护理患者于术后第二天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全粥饮食,术后第四天可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以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低脂肪为主的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含钾高的水果如香蕉、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0-12-13T10:39:54.397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1期供稿作者:朱丽娟 [导读] 常见原因是药物反应或喝水太急,太多,护理指导患者适度饮水,补液,利造影剂排泄,重者可给予止吐药。 朱丽娟(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锦州1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我科行PTCA+STENT术患者45例,共植入支架63枚。其中择期手术的为39例,急诊手术的为6例,二次手术的为 8例.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45例手术顺利,平均时间1.6h,术后恶心呕吐6例,腹胀3例,尿潴留2例,穿刺点渗血、血肿12例, 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强的介入手术。本文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5例,通过在临床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注重术后常规监护,密切观察伤口变化,严格术后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抗凝治疗,严格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和监护,严格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包扎制动,注重术后出血的护理,低血压的防治,减少拔除动脉鞘管可能发生的血肿、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及冠脉痉挛等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冠脉支架;冠脉支架术后;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02-02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具有成功率高、死亡率低、血管再通可靠,并发症少和安全性高等优点,但由于各种导管、血管鞘、抗凝药的应用,患者术后多须卧床制动,还需大量饮水以利造影剂排出,及手术费用相对较高、患者焦虑不适应等原因,会加重冠心病的症状,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护士对冠脉介入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应给予认真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行PTCA+STENT术患者45例,共植入支架63枚。其中男36例,女9例.年龄<35岁4例,35-~55岁15例,55~65岁21例,65~80岁5例,其中择期手术的为39例,急诊手术的为6例,二次手术的为8例. 1.2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简介:是通过股A经冠状动脉导管推送至支架到达靶血管后,确定支架置入位置,并使支架通过整个病变部位,确认理想位置后,.使支架膨胀,将狭窄的血管扩张,从而使狭窄的冠脉血管血流通畅和充盈。 1.3结果: 本组45例手术顺利,平均时间1.6h,术后恶心呕吐6例,腹胀3例,尿潴留2例,穿刺点渗血、血肿12例, 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 2术后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2.1腹胀:经股A置管后行术架术的患者术后需卧床制动,由于肠蠕动减慢,或食入不易消化食物,饮水过快,或个别患者原有胃肠疾病,容易导致腹胀。术后护士有指导患者饮水不要过急过快,如出现腹胀的情况,可给予腹部热敷,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必要时可行缸管排气或灌肠导便。 2.2腰痛:原因是平卧位时腰部悬空或个别患者原有腰部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骨质增生,可让患者平卧位时腰部垫软枕,或指导家属用手伸进腰部轻轻按摩受压部位,或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定时侧卧位。 2.3恶心呕吐:常见原因是药物反应或喝水太急,太多,护理指导患者适度饮水,补液,利造影剂排泄,重者可给予止吐药。 2.4失眠:原因是术后兴奋、躯体不适、疼痛,部分患者担心愈后、出血等。护士可根据医嘱适当给予止痛及镇静剂,给予心理护理并创造舒适环境以利睡眠。 2.5出血:患者术后入住CCU24h,护士要严密观察股A伤口情况,及足背A波动情况,伤口包扎宜采用绷带“8”字法,拔管后用手按压伤口30分钟至1h,用宽胶布固定加盐袋压迫8h。搬动时应保持穿刺肢体平伸,尽量不要弯曲膝关节。指导病人床上平卧排尿,杜绝术后因尿潴留而引起不适,或过早活动造成伤口出血。.嘱病人排便或咳嗽时应按住穿刺点,同时勿用力屏气,防止穿刺点出血。同时要加强抗凝和拔管护理,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出血,观察伤口出血量及血肿大小,可经手法或压迫器压迫,重新加压包扎而止血。护理人员还应了解病人有无潜在的危险因素,如高龄(>70岁)、女性、短期内多次介入手术、使用抗凝治疗及操作过程中可能引起出血的环节,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和护理,为医生提供准确第一手资料。及早预防处理并发症。 2.6拔除股A鞘管时可能发生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拔管后需立即压迫止血,但若用力过度、或双侧伤口同时按压、右冠状动脉病变,可致迷走神经反射性心动过缓,使回心血量减少发生休克,伤口剧痛,可使心率增快,或发生冠脉痉挛,故须根据病情,备好抗心律失常、升压、解痉、扩血管的药物,必要时备好尿激酶,减轻按压伤口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博动为准。 2.7低血压:患者术后极易发生低血压,考虑患者紧张、术后禁食水,术中失血、术中术后使用血管扩张剂等有关。护理:针对患者紧张的原因,做好心理护理。术前禁食水,术后即恢复进食。及时补充血容量,再应用血管扩张剂,并严格监测血压、心率、尿量观察有无伤口出血,对于高血压、高龄、极低心功能患者,经认真对照其基础血压及脉压,综合分析整体状况,准确判断,早期低血压,有出血并发症时,要立即调整抗凝剂量并处理。 2.8血栓形成: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植入支架后24h及二周内,此阶段患者情绪紧张是导致冠脉痉挛的常见诱因。持续剧烈的冠脉痉挛易导致支架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因此要注重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严密监护心绞痛及S-T变化,经常询问病人有无胸闷、胸痛、出汗、心慌等。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或感到不适,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必要时行溶栓治疗,做好紧急PTCA或冠脉搭桥术的各项准备。 2.9焦虑:冠脉介入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等情绪障碍,可能促发或加重冠心病的症状,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多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对手术过程不了解,尤其是急诊手术,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健康宣教。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会引起一些生理反应,如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增加左心负荷,心肌耗氧量增加,而此时心肌梗塞患者冠状A发生闭塞,无法供应足够的血氧,导致心肌缺氧加重,扩大梗死范围。调查表明,冠状动脉造影病人却有焦虑存在,而且较为严重。因此系统的术前教育和详细具体的术前指导至关重要,它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做好这项工作,能增加病人和家属对手术的知情度,降低病人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有效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应按排有经验的手术医生和责任护士负责此项工作,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了解其心理变化,用丰富的护理经验、熟练的技术为其服务,让家属与我们一起为患者恢复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减少心理负担。从确定经介入治疗开始,即应向病人及家属进行详细具体的指导,包括介绍冠

【实用】-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手术后,病人的特殊监护十分重要,术后,一般病人由手术室送至ICU,在手术前应充分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做好术前指导。手术过程中,应备好床单位:铺麻醉床、呼吸机、多功能心电监护、动脉测压换能器及加压输液装置的准备。 1.【护理评估】 1.1、术中情况:手术中情况,麻醉方式、术中转流,阻断循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各系统器官功能的状况。 1.2、术后病情: 1.2.1全麻是否清醒,清醒后躁动的原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2.2、心脏、呼吸功能临测:术后心功能状况及心电监护指标的变化;有无缺氧表现,气管插管位置,呼吸状态双肺呼吸音情况,若使用呼吸机,呼吸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各项参数是否适宜。 1.2.3微循环情况:皮肤色泽,温度,湿度。 1.2.4伤口与各种引流情况:尿量,各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性状与量;伤口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等。 1.3心理状况与认知程度,病人及家属能否适应监护室的环境,心理状况如何,对心脏手术后健康教育内容和出院后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 1.4辅助检查:心电图、X光胸片、血气分析及各种生化检查等 2.【护理问题】 2.1、低效性的呼吸型态 2.2、心输出量减少 2.3、体温过高 2.4、知识缺乏 2.5、潜在并发症:组织灌流量的改变、心包填塞、感染。 3.【护理措施】 3.1、按ICU一般护理常规 3.2、病人回病房后,先将呼吸机连接在气管插管上,再连接血氧饱和度,有创血压、无创血压、心电监护;

3.3、了解术式及术中情况,接好各种引流管及输液管道,保持其通畅; 3.4、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患者,术后复温过程中,如体温回升缓慢,应适当保暖直至体温升至36'C,为预防反应性高热,体温回升37.5'C时,头部应置冰枕; 3.5、术后常规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和各参数变化,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了解氧合情况,对于术前心肺功能不良者,应适当延长呼吸及应用时间。(按照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3.6、拔除气管插管后立即行雾化吸入、口腔护理,鼓励病人做有效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7、术后持续进行血压(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及心率、心电图的检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同时每小时测中心静脉压一次,以了解而容量及心功能情况; 3.8、根据血压,心率调节血管活性药物(如升压药、扩管药)的速度,使血压维持在正 常范围内; 3.9、观察口唇及甲床的颜色,颈静脉怒张,肢体温度,末梢循环情况; 3.10、术后应立即摄胸部X线片,了解心脏大小、形态与肺部情况,同时可了解中心静脉通道与气管插管、胸部引流管的位置。 3.11、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管通畅,如有胸前窘迫、呼吸困难、紫绀、颈静脉怒张、奇脉、血压降低、中心静脉牙膏等,应警惕有无心包填塞; 3.12、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出入量,尿量应维持在1ml/kg/h以上,注意尿色; 3.13、维持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特别注意血钾的检测,应维持在 4.5mmol/h 左右,注意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3.14、术后次日,拔除气管插管后6小时,可进少量流食,术后注意翻身、叩背、协助排痰、预防并发正发生; 3.15、手术后次日,病情平稳,可转普通病房 4.【健康指导】 4.1.进食富含维生素的均衡饮食,伴心力衰竭者低钠饮食。 4.2.少食多餐,避免因进食过量,便秘而增加心脏负担。 4.3.指导病人戒烟,腹式深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排痰方法,以便术后能有效清

心脏起搏器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分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和临时心脏起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在皮下埋植心脏起搏器,起搏器产生电脉冲经过起搏电极导线传送至心脏,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种方法。临时心脏起搏是将电极导线经外周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心内膜,将临时起搏器置于体外,发放脉冲电流来刺激心脏起搏,一般应用时间不超过1个月。 一、概述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永久性起搏器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单腔起搏器是将一根电极导线放置于一个心腔,如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房(右心耳)。双腔起搏器是将两根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心房和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治疗。三腔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放置方法,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双房+右室、右房+双室两种。双房+右室主要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阵发性房颤,右房+双室主要用于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以协调房室和(或)室间活动,改善心功能。 (一)适应症 1.永久性起搏器手术适应证 (1)房室传导阻滞。 (2)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 (3)急性心肌梗死。

(4)窦房结功能不全。 (5)室上性心动过速。 (6)治疗心动过速起搏。 (7)血管迷走性晕厥。 (8)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 (9)心脏移植患者。 2.临时心脏起搏手术适应证:主要是用于需紧急心脏起搏、病情可能恢复的患者。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或心动过缓伴循环不良症状。 (2)超速抑制治疗。 (3)病窦综合征。 (4)心动过缓。 (5)心脏骤停。 (6)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急性心肌炎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8)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引起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9)需保护性应用的患者。 (二)禁忌症 1.重度主动脉反流。 2.周身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

心胸外科护理常规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心胸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住院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2、心脏病按心功能情况分级护理. 3、术前一天,需准备水封瓶,做青霉素过敏皮试,阳性者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医师。 4、术前一天,注意大便情况,送手术室前排清大便,一般病人术前—天 中午12时,常规口服轻泻药果导2片,小儿酌情减量,如手术日早上仍 未解大便,可用开塞露或甘油条助排便,必要时用生理盐水灌肠。 5、术前一天测量体温4次,如体温超过37.3℃,应报告医生[医学教 育网整理发布]。 6、术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注意病人情绪,给予耐心的安慰解释,术前 一晚观察睡眠情况,必要时按医嘱用药。

7、术后病床和用物准备,除按一般外科术后准备外,还要准备氧气、吸氧管、血压计、听诊器、弯盘、约束带、吸痰器、、吸痰管、静脉切开、气管切开用具、开口器、舌钳、喉头通气导管等抢救用物。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一般术后和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详细了解手术过程情况,包括病情、输液、输血量、尿量、胸腔引流液量和胸腔引流瓶底水量标记。 3、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周围循环情况、神志及瞳孔大小等。 4、吸氧至病人麻醉清醒无缺氧情况时止。 5、麻醉清醒后无休克者,采用半卧位。 6、病人回病房后立即测量体温,高热者迅速采取降温措施,心搏超过120 次/分时,且有发热者,应积极采取降温治疗,避免高热而增加心脏负担。体温低于正常者,给予保温复温,必要时报告医生处理。 7、注意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每小时引流量超过100毫升,连续4--6小时或突然流出100毫升以上,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配血和手术止血准备。 8、避免因疼痛而影响病人正常呼吸,应及时使用止痛剂。

心脏介入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心脏介入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本科6例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经护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精心正确的术后护理对治愈患者病情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观察;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8-2009年共进行心脏介入治疗1336例,3例患者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均为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2例发生反射性低血压;10例穿刺点并发血肿。 1.2 临床表现: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3例患者均在拔出鞘管后突然出现胸闷、恶心、呕吐,心率减慢至每分钟35~45次,血压下降至80/50mm Hg 以下,伴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脉搏细弱、四肢湿冷等低血压休克症状,但意识清楚。术后发生反射性低血压的2例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恶心,呕吐,心率迅速减慢,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等低血压休克症状,意识也清楚。术后发生急性肺血栓栓塞的1例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咯血痰、大汗并且意识不清。 2 结果与原因分析 2.1 结果:立即给予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吸氧,停用硝酸甘油,静脉补液,给予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治疗,对于足背动脉搏动不良者,调整沙袋重量。3例患者经抢救心率均恢复正常。给予反射性低血压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0.5-1mg,1-2 min心率无变化者再追加0.5~1mg,血压明显下降者,给予多巴胺10-20mg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快速静滴,半小时左右血压、心率恢复正常。穿刺部位并发血肿的患者,应保持术侧肢体伸直、抬高穿刺肢体促进血液回流预防水肿形成。术侧肢体制动12-24 h,动脉穿刺点宽胶布1-12 h松开,砂袋6-8 h后撤除。 2.2 原因分析:如果患者过度紧张、心理压力增加,对疼痛耐受性差、禁食时间长、长时间憋尿或者医护人员拔管时麻醉不充分、手法、力量欠妥,使血管腔内压力突然下降或术者按压止血超过了患者的耐受能力时,都易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反射性低血压的发生。心脏介入术后由于血循环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

心胸外科护理常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目录 (一)肺挫伤护理护理常规 (1) (二)气胸护理护理常规 (2) (三)血胸护理护理常规 (4) (四)脓胸护理护理常规 (6) (五)肺大泡的护理常规 (8) (六)纵隔肿瘤护理常规 (11) (七)肺癌护理常规 (13) (八)食管癌护理常规 (17) (九)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21) (十)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常规 (24) (十一)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护理常规 (27)

(一)肺挫伤护理护理常规 【概念】肺挫伤的发生是由于强大暴力作用于胸壁,使胸腔 容积缩小,增高的胸内压力压迫肺脏,引起肺实质出血、水肿;外力消除后变形的胸廓回弹,在产生胸内负压的瞬间又导致原 损伤区附加损伤。 【评估】 1、肺挫伤的病因。 2、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疼痛的位置、性质及程度。 (3)、呼吸情况。 (4)、营养状况。 【护理措施】 1、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方法。 2、观察病情,尤其要注意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肺 挫伤都有一定程度的呼吸道阻塞,特别要注意严重肺挫伤气管 内有血液、渗出液及分泌物等储留、阻塞,造成呼吸困难。 3保持呼吸道通畅中流量吸氧,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痰 液粘稠者可予拍背排痰。 4、剧烈干咳者,及时给予镇咳药物。 5、胸部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6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肺挫伤可导致严重的巨噬细胞、单核 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故应使用有效的广 谱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