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内 户 外 运 动 研究
普通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对策研究

—
—
41 — -
4 .普 通高 校开 展户 外运 动 的必要性
知识 构建 ,比如结 合 地 理学 科 ,认 真 了解 当地 的地 质 地 貌 ,针对 性 地 完成 地 质研 究 ;结合 动 植 物学 相 关 知识 了
大学 生是社会上最 有活力 、最有探索精 神 、最喜 欢挑战并超越 自我的特殊群体 。 日渐兴起的户外运动 ,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充分迎合 了大学生这些特有潜质 ,
有探 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 目群。具体包括陆地、
水 上 和空 中三 大类 。 2 - 3特 点
思绪 ,追寻属于 自己的宁静空间 ,户外运动正是在这一
大 背 景 下 产生 并 得 以 迅速 发 展 。随着 高 校 体 育教 学 改 革
回归 自然 ,返 朴 归 真 ;具 有 挑 战性 及 探 险 性 ;注重
作者简 介:高朝 阳 ( 1 9 6 0 一 ) ,男, 西安理工 大学体 育部 教授
始在我 国各高校得 以迅猛发展 ,大学生户外社 团和户外 运动组织开始迅速壮大 ,2 0 0 3 年6 月教育部颁布 《 全 国普 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试行方案 》,其 中指 出 :田径和户外运动作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 的必 修课 ,共计7 个学分。
解 当地的 自然生态 ;通过走访历史古迹了解 当地的风土 人情 ;充分领略美丽的 自然风光 ,从而有效激发个体对 美好事物的向往 ,进行创造美的活动等等 。 5 .制 约户 外运 动在普 通高 校开 展的 因素分 析
“ 户外 运 动 ” 出 自 “ o u t d o o r ”一 词 ,起 源 于 1 8 世 纪
阿尔卑斯地区的登山运动 ,到 了二战时期 ,英军突击 队 为 了提高其士兵 的野外作 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利用 自然障碍及绳 网技术对士兵进行 “ 越 障训练” ,从而使 得户外运动得到实质性的升华 ,逐渐演变为现今的户外 运动 ,并发展成能够有效激发和提升个人能力和团队协 作 的野外拓展训练 。
人口迁移理论

在20世纪末,人口迁移的实证研究继续得到加强,而 且注意到自由迁移以外的其他迁移模式,更系统地探讨国 籍人口迁移问题。
17
3.1人口迁移的宏观理论
西方学者的迁移理论,不是一个完整的成严密体系的 “迁移理论”。西方现有的迁移理论,实际上是由许多互 为补充的理论观点组合在一起的,而且基本上只研究自由 或自愿迁移,而很少研究原始迁移一些迁移,如 指令性迁移等。
12
2.2国内人口迁移的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迁移成为社会 各界众所关注的问题,吸引了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 地理学等学科众多学者的关注。
杨云彦(1998)认为,70年代末以来关于中国人口迁 移的研究经历了起步、迅速扩散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研 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对迁移进行综合性研究,主要包括全国或地区性人 口迁移的状况、过程、流向及其结构特征,以及迁移的一 般理论与方法等内容; 第二,对人口流动、暂住人口、民工潮等课题的研究; 第三,专题研究,包括环境移民、开发移民、库区移民、 婚姻迁移、跨国迁移和流动等。
本地劳动力不愿在辅助部门工作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 是工资结构上涨的刚性,在工会组织的压力下,主导部门的 工资只能上涨,不能下降,如果低级部门的工资上涨,主导 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因此为了解决工资通胀问题,有必要 引入低成本的劳动力;二是动机问题,本地劳动力不仅追求 高工资,而且追求名声和社会地位,不屑干辅助部门的工作; 三是经济二元性,主导部门技术密集,要求劳动力就业相对 稳定,而辅助部门劳动力就业不稳定;四是劳动力供给结构 的问题,在城市或发达地区的辅助部门,劳动力原来主要依 靠妇女和年轻人,现在这些人口也已转到主导部门工作,需 要由迁移劳动力来补充。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户外运动方向)学生德育工作方法探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

400 ) 3 二 、 校 户 外运 动专 业 学 生 主 要存 在 的 问题 高 以上 是 我 们 对 户 外 运 动 专 业 学 生 的 特 点 和应 具有 的优 秀 品质 的 总体 概括 , 在 实 际 的 德育 工 作 中 , 但 我们 发 现 : 们 虽 然 他 总 体 素 养 上呈 良好 发 展 态势 ,但 有一 些 问 题还 是 不 容 忽视 的 . 而 这些 问题 又恰 恰 是 这一 类 学生 较 为普 遍 存 在 的不 良现 象
( ) 治理论知识欠缺, “ 一 政 对 两课 ” 习不 感 兴 趣 。 党动 学 入
机功利化。
德 育 工作
当前 ,户外 运 动作 为 一 种新 的 体 育 项 目在 我 国 的一 些 发 达地 区 和 大 中城 市 的青 年群 体 中 已迅 猛 发 展 起 来 .并 f渐 成 i i 为很 多大 学 生 追 求 时 尚 的一 种休 闲娱 乐方 式 .显 出 了极 大 的 魅 力 和对 时 尚达 人 的吸 引 力 。 高校 学 生 由于 年 龄 性 格 特 点 、 较 高 的 文化 层 次 和 教 育 经 历 . 以及 对 时 尚敏 感 等 因素 . 户 外 运 对 动 有 着 很 高 的积 极 性 。 于 多 种 原 因 的 考 虑 , 外 运 动 现 已成 基 户 为 一 些有 条件 的高 校体 育 教 学 的 重要 内 容 和 崭 新 手 段 。 中国 地质 大学 ( 汉 ) 就是 在这 种形 势 下 开 设 了户 外 运 动 本 科 专 武 业 , 且 有 计 划 、 目的地 开 展 了 大量 的 、 种 类 型 的 、 影 响 并 有 各 有 力 的户 外 运 动 。在 开 展 的群 体 范 围 和运 动水 平 上 均 发 展 得 比 较好 。 随着 招 收 户 外 运 动 专 业 学 生 人 数 的增 多 ,我 校 于2 0 年 ( 05 招 收 第 一 届 户 外 运 动 专 业 本 科 生 )对 这 一 新 型 专业 学 生 的 德 育 工 作 模 式 的 探 索 也 日益 成 为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 育课 部 武 体 学 生 工 作 组 深 入 研 究 的 课 题 户 外 运 动 的 定 义及 专 业 学生 的特 点 国家 体 育 总 局 的有 关 权 威 部 门把 户外 运 动 界定 为 :户 外 运 动 是 一 组 以 自然 环 境 为场 地 ( 专 用 场 地 ) 带有 探 险 性 质 非 的 或体 验 探 险 的体 育 项 目群 。 要 包 括 陆 地 、 上 、 中 三 大类 。 主 水 空 目前 我 国开 展 比较 广 泛 的主 要 是 陆地 户 外 运 动 。 陆 地 户 外 运 动 是 指 在 陆 地 区域 ( 括 大 陆 和 岛 屿 内 ) 行 的 户 外 活 动 , 包 进 包 括 山地 、 岛 、 漠 、 原 等 。Ⅲ 海 荒 高 根 据 这 一 定 义 . 们不 难 发 现 : 外 运 动对 学 生 的 整 体 素 我 户 质 要 求 较 高 . 其 是 对 身 体 素 质 、 理 素 质 、 志 品 质 的 要 求 尤 心 意 更 高 。在 对 其 的 培 养 上 , 有基 础 性 、 合 性 、 学 性 、 用性 具 综 科 适 和辐 射 性 等 功 能 。基 础 性 表 现 在 户 外 运 动要 求 学 生 具 有 i t我 激 励 的乐 观 情 绪 , 经 历 挫 折 后 依 然 坚 强 坚 韧 的品 格 特 征 , 在 这 项 运 动 对 学 生 的 生 理 及 心 理 健 康 的要 求 都 较 高 .进 而 能 对 学 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 , 户外 运 动 是 以 自然 环 境 为 场 地 的 , 这 就 需 要 学 生 对 地 质 、 理 、 象 、 候 、 植 物 及 人 文 美 学等 地 天 气 动 方 面 的 知 识 有 比较 全 面 的 理 解 ,并 且 有 进 行 野 外 知 识 建 构 与 解 决 突 发 自然变 化 等 问题 的 能 力 , 因此 , 外 运 动 具 有 综 合 性 户 和科 学 性 。 外 特 殊 的 环境 会 使 个 人 的 出行 变 得 非 常 危 险 , 户 所 以 必 须 结 伴 而行 , 同伴 之 间 只有 相 互 依 赖 和 帮 助 , 能 克 服 困 才 难 。 在 这个 过程 中 , 须 学 会 与 他 人 融 洽 相 处 , 同 进 退 。因 必 共 此 , 外 运 动 对 学 生 的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的 提 高 是 有 很 大 帮 助 的 户 将 这 种 在 困境 中生 存 的能 力 运 用 到 现 实 的 学 习 、 工 作 和 生 活 中 , 以将 户 外 运 动 所 倡 导 的健 康 、 保 、 谊 等 生 活 理 念 辐 可 环 友
居民户外休闲性身体活动和环境空间研究——基于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方法

居民户外休闲性身体活动和环境空间研究——基于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方法徐燕;李爱菊;郭帅新;雷波【摘要】以武汉市4处户外休闲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SOPARC方法,解析居民身体活动和环境空间特征.研究显示:通过被观察者特征和年龄组的关联分析,各年龄组的男女人数比例、平日和周末人数、一天内不同时段人数以及不同休闲公园的人数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被观察者特征和运动强度的关联分析,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组、不同时间段的被观察者以及不同休闲公园的被观察者在活动强度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观察地环境特征分析,4处休闲公园的环境要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环境容量和管理组织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可进入性、可使用性和资源设施均处于较高或中等水平.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分析各类人群户外身体活动特征,促使全民健身战略落实;依据各类人群户外身体活动的时空差异,合理调控公共休闲空间;顺应各类人群身体活动强度偏好,健全休闲服务设施;适应各类人群休闲运动的环境需求,优化公共休闲环境.【期刊名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52)004【总页数】6页(P32-37)【关键词】社区;休闲;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户外;身体活动;居民;环境【作者】徐燕;李爱菊;郭帅新;雷波【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南阳473061;南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南阳473061;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44;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12.4适度的休闲性身体活动能带来身心愉悦和体验满足,是人类放松身心和提升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
国外研究表明,身体活动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公共政策、社会系统以及运动环境,其中环境因素尤为重要[1]。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和国家游憩与公园管理机构(the National 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的研究显示,公园是为公众提供规律的户外身体活动的重要环境设施[1]。
新西兰户外运动教育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绵 阳师范学院学报
J u n lo a y n r lU ie s o r a fMin a g No .
新 西 兰户 外 运 动 教 育研 究及 对 我 国 的启 示
李 欣 汤 波 ,
(1 绵 阳师范学 院体育与健康教 育学 院 , . 四川绵 阳 6 10 2 河海大学体育系 , 2 00;. 江苏南京 20 9 ) 10 8
摘
要 :户外运动教育是我 国学校教 育课程在新 的高等学校 体育课 程教 学纲要 的指 导下, 实施 高校体 育教 学
改革的重大举措 。但 目前我 国有关户外运动教 育的 系统研 究较 少 , 在教 学的观 念、 实施手段 、 内容等 方 面与先进 国 家有较 大差距。新西兰的户外运动教育开展较早 , 具有先进的教 学理念 , 色的环境 教育 , 特 成熟 的教 学手段和 良好 的户外教育设施 。该文通过对新西兰户外运动教 育现 状 的研 究探 析, 总结和 分析新 西兰户 外运动教 育 的特点 , 对 比我 国户外运动教育 中的不足 , 以期 对我 国户外运动教育的发展 有所裨益 。 关键词 :新 西兰;户外运动教育 ;研 究 ;启示 中图分 类号 :G 0 . 8 7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x 2 1 ) 80 1 -5 6 262 ( 00 0 -17 0
成熟 , 具有 明显 的多 学科 特征 , 涵盖 了环 境 教育 、 户外 研究 、 外 娱 乐 、 户 主题 公 园 与 旅 游 、 险 教 育 、 探 户外 体
验教育和野外生存等领域 。其户外运动教育的实施有专业 的指导人员 , 并设有野外教育 中心 、 户外领导学 校、 环境教育小组等组织 ; 在户外教育活动设计方面, 包括理解 自 然与人的关系的环境型教育计划、 认识个 人 和 同伴 之间 的合作 、 高个人 胆识 的 冒险教 育计 划 ; 类 户外 运 动教 育 已成 为大 学 生假 期作 业 的主要 形 提 各 式, 通过完成类似野外探险、 动植物考察等的报告作为假期作业的主要 内容 , 通过享受集体生活和 自然美 景, 使学生 获得户 外运 动 的快 乐 , 得 选 择 健 康 的生 活 方 式 , 成 良好 的余 暇 生 活 习惯 , 学 习相 关 的知 懂 形 并 识; 学生毕 业后 可在各 种性 质 的户外探 险机构 , 私人公 司、 营地 、 立 公 园或 户外 运 动教 育 中心 等 岗位 如 露 州
我国登山运动发展研究

我国登山运动发展研究杨绛梅1,周 宇2,刘小学1,徐洪倩1(1.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83;2.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83)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与注重自身健康的问题,而登山运动则是集自然环境与身体锻炼二者相结合的运动项目之一,登山运动对陶冶人们的情操、缓解心理压力、增强体质有着广泛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够培养人们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开阔眼界,使人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获得意志的磨练。
关键词:登山运动;学校体育;发展中图分类号:G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3)02-150-02投稿日期:2012-12-12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登山管理中心重点课题(CMA2012-B-A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1YYS090)。
作者简介:杨绛梅(1961~),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向:户外运动等。
1 登山运动的定义、特点、分类1.1 登山运动的定义户外运动知名学者董范在《户外运动学》一书中提到:登山运动是指登山运动员或爱好者在自然环境中徒手完成,亦或通过借助专门装备攀登各种不同地形的山脉或山岭的一项极富挑战性和探险性质的运动。
同样,也有学者将登山运动定义为:登山运动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徒手或者通过借助专门登山装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岭或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项目。
1.2 登山运动的特点登山运动显著特点在于:(1)它发生在自然环境里,既无正规场地,亦无观众,运动员或登山爱好者实在在高海拔严寒缺氧情况下跨越陡峭岩壁与雪坡冰墙,并最终顺利达到高山顶峰的一项体育活动;(2)独特自然环境使得进行登山或攀岩运动的人,必须自行携带登山专门装备,并能熟练借助设备完成登顶;(3)登山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及人的主客观因素的多重影响,其危险程度更高;(4)组织者与管理者必须更加注重临场指挥,后勤保证、医务监督以及通讯联络等也必须能即刻到位,其不确定性和探险性也正是这项运动吸引人的地方。
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

Ab t a t Ou d o p rsta hn a mb a erc o tn s i atwiek o e g n kl t c n sr c : to rs o t e c igc ne r c ih c ne t,mp r d n wld ea ds iswi si . l h e
1 2 户外运动课 .
收 稿 日期 :0 60 . 0 2 0 .51
( )教 学 内容 的选 择 应 能充分 反 映户 外运 动各 项 2
课是 指充 分利用 自然 环 境 , 以户 外 运 动项 目群所 共 有
的基本 知识 、 术 、 能 为 主 要 教学 内容 , 技 技 以培 养学 生 参与户 外运 动及 相关 竞 赛所 具 有 的 身 体素 质 、 心理 品 质 和适 应能 力 为教 学 目的 , 按 教 学计 划组 织 实 施 教 并
K e r s: nv ri p rs o to rs o t ;e c ig s se y wo d u iest s o t; u d o p rs ta hn y tm y
如何 将户外 运 动项 目有 机地融 人 到体 育专业 的 田
径类 课程 中 , 如何 在普 通 高校 的公共 体 育教 学 中 , 根据 各校 的实际 情况 开设户 外运 动课 程 , 断充 实 、 不 更新 和 精选教 学 内容 , 步完 善 和 构 建适 合 各 校开 展 的 户 外 逐 运 动课 程的教 学体 系 , 本课题 拟 解决 的 主要
Jn 06 u e2 0
户 外运 动 教 学 体 系的研 究
陈 志坚 董 范2 ,
( . 州 医 学 院 体 育 部 ,浙 江 温 州 3 5 3 ; . 国地 质 大 学( 汉 ) 体 育 部 ,湖 北 武 汉 1温 2052 中 武 407) 3 0 4
国内外亲子活动研究现状

国内外亲子活动研究现状亲子活动,这个话题真是让人既开心又无奈。
说到亲子活动,很多家长可能会想,“哎呀,带孩子出去玩又得花钱,又得费心,真是麻烦。
”不过,想想看,带着小宝贝们一起享受快乐时光,那种甜蜜感可是无可替代的呀!国内的亲子活动可谓五花八门,从亲子游乐园到手工DIY,样样都有。
你要说去个游乐场,孩子们那眼神儿闪闪的,简直就像是看到了新世界,跑得比兔子还快。
那些坐滑梯、玩秋千的画面,真是让人忍不住笑出声。
国外的亲子活动也是让人眼前一亮哦!比如在西方国家,很多地方都会举行亲子运动会,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跑步、接力赛,大家齐心协力,那个气氛,真是好得不得了。
想象一下,爸爸妈妈在场上拼命跑,孩子们在旁边加油打气,那简直是个“人间烟火气”的场景。
参加这种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感情,真是一举两得。
说到亲子活动,很多人都知道“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这个说法在生活中也特别真实。
想想看,平时忙忙碌碌的工作,难得有时间陪孩子,偶尔抽空一起做个手工,或者一起逛逛公园,聊聊天,那种感觉就像是给孩子们的心灵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每当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真是心里美滋滋的。
不过,亲子活动也不是总能顺风顺水。
你以为带孩子去游乐场就能一切搞定?NO!有时候小家伙可能突然发脾气,或者不想玩。
这时候,作为家长的你可得冷静应对,心里别急,毕竟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就像天气一样不可预测。
可能今天太阳高照,明天就下雨,随时得调整策略。
再说说手工活动,很多家长也很喜欢。
比如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增加亲子互动。
可是,有时候真是个考验。
你准备的材料,孩子可能一会儿就玩得天翻地覆,结果是满地的纸屑,黏糊糊的胶水,心里那个“哎呀”啊,真是欲哭无泪。
不过,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模样,也就觉得这些小麻烦算什么了。
国外的亲子活动也特别注重环保意识,像一些自然探险、植物认知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真是妙不可言。
带孩子去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认识各种植物,那可是身心的享受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户外运动研究A Research Summry of China Outdoor Sports张尊Zhang Zun(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Tourism College,Huaqiao University,Fujian Quanzhou 362021)摘要:自20 世纪80 年代传入我国以来,户外运动发展非常迅速,受到国内学者普遍关注。
本文利用国内主要学术期刊文献等数据,对我国户外运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户外运动的研究逐渐从单纯的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也出现了一些跨学科的研究。
关键词:我国;户外运动;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92-(2011)10-0231-05Abstract :After introduce into China since 1980's,the outdoor sports developmented very rapidly,the domes-tic scholars payed close attention to it. Based on the main academic journals and other data ,this paper systematicanalysed the result of China's outdoor sports researches. Through the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outdoor sports re-searches became changed from the pure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applicable research ,and a number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had appeard.Keywords:Domestic ;Outdoor Sports;Research Summry目前我国户外运动发展非常迅速,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我国的户外运动行业还处在初始阶段,但是参与人数在逐年快速增长,掀起了一股户外运动的时尚热潮。
于此同时,学术界也对户外运动这一热点现象展开了研究和讨论。
在Google 学术搜索中输入“户外运动”一词,得到了38,000 条查询结果(搜索时间为2011 年 5 月10 日15:44),输入户外运动的英文“Outdoor sports”一词,得到了131,000 条查询结果(搜索时间为2011 年 5 月10日15:49);在CNKI 系列数据库中以“户外运动”为关键词搜到1135 条查询结果。
透过这些数据,再结合搜集到的文献,可以分析出两个方面的内容:(1)户外运动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学术界,对户外运动的概念和内涵一直未有定论,与此有关联的概念还有“探险旅游”、“体育旅游”、“户外游憩”、“自助旅游”、“休闲户外”等等。
虽然它们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在彼此的概念下所涵盖的内容却有着相当大的重叠,学术界对户外运动以及与其相关联的领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我国户外运动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多地集中在近十年内,大多为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趋势和现状研究以及产业研究,跨学科研究已经出现,但是数量较少。
1 主要研究内容1.1 基础理论关于户外运动的概念,学术界一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国内几乎所有关于户外运动的研究都会对户外运动的概念加以各自的阐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户外运动概念的混乱,没有达到统一的认知。
王莉等认为“户外运动是指在野外或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与自然界紧密结合的新兴体育运动。
”张瑞林把户外运动定义为“以走出家门、脱离狭小空间的束缚、贴近大自然为特征的运动”。
中国登山协会又把户外运动定义为: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目群[3] 。
对于户外运动的分类,国内学术界的表述还是相对统一的,一般都和登山协会的分类比较相似,它主要包括陆地、水上、空中三大类,项目主要包括户外登山、露营、穿越、攀岩、蹦极、漂流、冲浪、滑翔、滑水、攀冰、定向、远足、滑雪、潜水、滑草、高山速降自行车、越野山地车、热气球、溯溪、拓展、飞行滑索等。
1.2 发展现状与趋势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的户外运动事业呈现着快速的发展势头,在2008 年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整体萎靡的情况下,全球的户外运动市场却呈现了“口红效应”,这是值得欣喜的,学者们也较多地参与到对户外运动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讨论之中。
王峥、索飞艳认为起源于军事训练的野外生存的户外运动在我国民间和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开展[4]。
我国户外运动起步比较晚,和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余宗贤、宋天华分析了我国发展户外运动的优势,但同时也看到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我国客观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二是我国户外运动产品的开发力度、经营管理的水平和价值观念等[5]。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还对地区性的户外运动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研究,如张雅玮阐述了上海市户外运动发展的现状及优劣势[6]。
通过分析得出,关于区域性的户外运动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结果与全国范围的状况大体一致,我国的户外运动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1.3 户外运动产业研究户外活动的开展促生了户外运动产业的迅速发展,被人们认定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2008 年中国纺织工艺品协会户外分会(COCA)发布了《中国户外市场2008 年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户外用品市场从2000 年到2008 年,户外用品从不足2 亿元人民币激增到36.5 亿元,年均增长率大48.9% ;2008 年全年的零售总额与上年同比增长53.3%。
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产业链的发展,李久全、高捷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卷分析出我国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户外运动市场的快速扩大;二是户外运动俱乐部数量的快速增加;三是户外用品市场的快速发展[8]。
郭进辉分析了我国户外运动旅游的资源开发、组织与运营机构、参与者、户外用品市场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了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的策略。
1.4 组织与管理无论是自发的还是有严格管理的活动的开展都会有自己的组织结构,一提到户外运动组织我们往往会想到这项运动的政府责任部门和组织活动的俱乐部团体,但是往往忽略在最广泛的AA 制户外活动中也是有组织结构的,一般这种活动的开展要涉及活动的召集、活动的线路设计、人员配备以及后勤管理等。
董范等把户外运动组织分为三种形式:政府部门组织、俱乐部组织以及个体自发组织(AA 制形式),并对户外运动活动的一般组织、户外运动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以及俱乐部和赛事的管理进行了描述。
但是内容涉及得比较浅,这也是和我国户外运动理论研究匮乏这个大环境分不开的。
在这三种组织形式里,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是最为广泛并被大众熟知的,近些年对其的研究主要涉及对现状的描述、风险的管理、营销分析等。
门传胜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对沈阳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且都提出了发展意见[10] ;李俊、凌洁对户外运动俱乐部活动组织的风险管理操作程序进行了研究[11],随后又与陈接华、王会娟对营利性的户外运动组织过程的风险进行了细致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对我国户外运动发展过程中俱乐部如何规避风险问题有积极的作用[12] ;李萍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湖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营销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市场上户外运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但是没有分别对应的解决措施,并没有找到一个良好的建议。
1.5 安全问题户外运动是一项具有探险体验性质的活动,需要参与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野外常识,然而由于这项活动的自发性比较强,受到专业训练的爱好者并不是很多,大多数人的出行还是很盲目,受自然因素、个人原因以及不完善的救援机制的影响而导致的悲剧时常发生。
据中国登山协会发布的《2007年登山户外事故报告》以及2008 年和2009 年的媒体事故报告的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50 人在近10 年的户外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丧生。
(具体数据见表二)为了减少这种悲痛事件的发生,学术界对户外安全问题开展了很多研究。
公众一般认为造成户外事故的原因是因为户外运动参与者普遍缺乏基本的专业技能导致在户外空间遇到突发事件而手足无措,其实户外事故的发生是有多重原因的。
吴耿安、郑向敏指出一次完整的户外运动应有户外运动活动者、户外运动组织者和社会相关的救援保障人员参与,因此户外运动意外事故的发生原因也应从三方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模式[14]。
有没有一个完善的救援体系是衡量户外运动安全管理是否到位的重要指标。
霍本、马宁波提出要构建一个从最高管理层到基础救援队的3 级救援机构来实现多部门协调,提高救援效率[15]。
目前我国的户外活动大多是一种AA 形式的自发行为,组织者经常会要求参加者签订“免责协议书”,这样在发生意外后的责任问题就成了一个最大的争议,所以众多学者认为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黄健雄、胡立峰认为自发性的户外安全事故需要解决一个法律和道德伦理的关系,除政府增强管理之外,也需要建立一个对自发活动组织者的认证制度[16]。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被户外运动者所忽视的问题就是购买户外运动保险的问题。
商业保险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户外运动者的心理负担,是一种有效的事后补救措施,但是遗憾的是没有受到有效的重视,学术研究对于这方面更是鲜有涉及。
1.6 行为与满意度研究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和满意度研究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但是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对户外运动行为与满意度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张岚岚选取了白领阶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户外游憩系统的分析,针对其出现的问题,采用多种方法总结一系列的游憩中小尺度的户外游憩行为特征,并落实到了空间整合的过程之中[17];高建磊等对京、沪、穗城市户外运动群体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消费者的偏好、动机、消费水平、价值观念以及参与活动的组织形式等进行了描述,并为户外运动的发展提出了意见。
1.7 户外运动教育调查显示,户外运动参与者通常呈现一个高学历、年轻化的特征,所以为促进将来户外运动事业的更好发展,户外运动教育就凸显其重要性。
国外对户外运动教育方面比较重视,在美国,户外运动是学校的必修课程。
我国的户外运动在目前并不能被真正看成一种大众行为,相比欧美国家超过一半比例的参与人数,我国户外运动的普及率还非常低。
其中价值观念是影响户外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仝仕胜认为由于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文化特征和教育经历等因素,对户外运动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户外运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户外运动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户外运动的意识,待走出校园以后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之中[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