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各类给力标准

船舶行业各类给力标准
船舶行业各类给力标准

船舶行业各类给力标准

CB/Z41—1998舰船船体放样要求

CB/Z51—1981船舶纵向滑行下水工艺

CB/Z54—1981电解镀锌

CB/Z66—1987铜板的焊接

CB/Z67—1973碳弧气刨使用技术条件

CB/Z69—1986铸钢艉柱手工焊接工艺

CB/Z71—19803~22mm钢板无坡口双面自动对接焊

CB/Z89—1988电线电缆冷压连接技术条件

CB/Z92—1981铝合金阳极氧化处理

CB/Z94—1968黑色金属磷化技术条件

CB/Z95—1967柴油机管子化学清洗方法

CB/Z106—1968铝合金船体结构铆接分类及质量检验要求

CB/Z107—1981尾轴包覆玻璃钢CB/Z107—1968

CB/Z120—1986 604、607钢铸件缺陷补焊技术条件

CB/Z121—1998舰艇用921A等钢板缺陷补焊技术要求

CB/Z124—1998潜艇921A等钢结构焊接技术要求

CB/Z125—1998潜艇船体结构焊接质量检验规则

CB/Z126—1998潜艇耐压船体可拆板切割、装配和焊接技术要求CB/Z127—1974潜艇电气设备安装工艺

CB/Z128—1998舰船电气设备保养工艺

CB/Z130—1997舰船电缆密封工艺

CB/Z132—1998舰船电气设备和电缆屏蔽接地工艺

CB/Z133—1974船体零件加工技术要求

CB/Z134—1998潜艇耐压船体结构件加工技术要求

CB/Z181—19989 21A球扁钢中频弯曲和热处理技术条件

CB/Z184—1982指挥仪电气安装技术条件

CB/Z209—1984潜艇轴系安装技术要求

CB/Z210—1984潜艇管路制造、安装和试验技术要求

CB/Z211—1984船用金属复合材料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

CB/Z212.1—1986低频环形变压器、阻流圈典型工艺铁芯制造CB/Z212.2—1986低频环形变压器、阻流圈典型工艺绕线

CB/Z212.3—1986低频环形变压器、阻流圈典型工艺浸漆和裹覆CB/Z230—1986船舶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技术要求

CB/Z235—1987船舶涂装设计技术要求

CB/Z258—1989铝合金船体氩弧焊接工艺规程

CB/Z321—1981尾轴管及尾轴承环氧树脂定位

CB/Z339—1984船用球铁、碳素钢阀门铸件缺陷补焊技术条件CB/Z342—1984船用配电控制设备制造工艺

CB/Z343—1984热浸锌通用工艺

CB/Z345—1985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技术条件

CB955—1980潜艇远航食品外包装

CB993—1981船用橡胶减震器保管与使用期的规定

CB891—1978潜艇卫生标准

CB3381—1991船舶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CB3515—1993船舶建造安全管理

CB3660—1997船厂起重作业安全规程565—1997

CB/T3745—1995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

CB3769—1996船舶工业劳动卫生管理规程

CB3771—1996铸锻作业安全规程

CB3785—1997船厂高处作业安全规程

CB3786—1997船厂电气作业安全规程

CB3787—1996船厂厂内运输作业安全规程

舰船总体

CB/T3035—1996船舶倾斜试验

CB3085—1980沿海小型钢丝网水泥货轮系列

CB/T3373—1991油舱蒸汽加热系统计算方法

CB/T3472—1992船舶总体自由振动计算方法

CB/T3484—1992民用船舶修正总吨系数

CB/T3655—1994机舱集控室设计规则

CB/T3767—1996海船测速试验方法

CB/Z32—1977受风面积计算

CB/Z110—1987船舶破舱浸水后的浮态及剩余稳性高度计算CB/Z301—1980船舶风压计算

CB/Z302—1979船舶稳性报告书

CB/Z319—1982运输船重量分类及重心计算

CB/Z330—1983船舶空调系统设计方法

CB/Z332—1983船舶总纵弯曲力矩和切力计算方法

CB/T346—1997螺旋桨模型敞水试验方法

CB/T347—1997一般排水型船船模单桨自航试验方法

CB1200.1—1988玻璃钢构件的强度计算单层结构

CB1200.2—1988玻璃钢构件的强度计算夹层板

CB/T3471—1992风、浪、流联合作用下浮式系统模型试验规程

CB/T3674—1995水声材料驻波管测量方法

CB/T3675—1995水面船模耐波性试验规程

CB/Z195—1982高速水面舰艇耐波性设计估算方法

CB/Z196—1982潜艇耐波性设计估算方法

CB/Z215—1987空泡水筒均流中螺旋桨模型试验规程

CB/Z216—1987潜艇船模水下阻力、自航试验规程

CB/Z217—1987潜艇裸体深水阻力估算方法

CB/Z218—1987潜艇组合舵系列图谱及计算方法(1)

CB/Z220—1987滑行艇静水阻力估算方法

CB/Z239—1987一般排水量船模双桨自航试验方法

CB/Z240—1987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

CB/Z241—1987可调螺距螺旋桨桨叶图谱设计计算方法

CB/Z244—1988滑行艇船模阻力测试方法

CB/Z245—1988单桨潜艇伴流与推力减额分数的估算

CB/Z246—1988自稳式水翼艇模型阻力试验规程

CB/Z247—1988圆舭艇线型设计与有效功率估算

CB/Z248—1988水面舰船船模波浪载荷测试规程

CB/Z250—1988潜艇操纵性设计计算方法

CB/Z251—1988实船激振试验规程

CB/Z252—1988潜艇自航模操纵性试验规程

CB/Z257—1990空化螺旋桨的设计计算方法

CB/Z326—1982一般排水量船模阻力试验规程及结果的标准表达形式CB/Z327—1982水面自航船模操纵性试验规程及其结果的标准表达形式CB/Z341—1984登陆舰艇耐波性估算方法

CB140—1988内河船舱口角隅

CB261—1962圆形钢支柱型式及基本尺寸

CB676—1978压载铁

CB908—1996舷侧附件安装用螺柱和螺母规范

CB997—1982可拆板及附件

CB/T1256—1994水面舰艇钢质船体结构节点

CB3181.1—1983船体结构节点、零部件

CB3181.2—1986船体结构节点、零部件(船长小于90m)

CB3182—1983船体结构相贯切口与补板CB481—1966

CB3183—1983船体结构型材端部形状CB479—1966

CB3184—1983船体结构流水孔、透气孔、通焊孔CB480—1966

CB3185.1—1983船体结构舷墙

CB3185.2—1984船体结构舷墙(船长小于90m)

CB3186.1—1983船体结构舭龙骨

CB3186.2—1984船体结构舭龙骨(船长小于90m)

CB3187—1983船体结构圆弧形舷缘泄水沟

CB3227—1984铆接铝质型材和铝质船体结构的切口

CB3277—1985船体结构钢质护舷材

CB3296—1986铝质铆接船节点简化画法

CB/T3368—1991船体防火分隔典型耐火结构形式

CB3370—1991箱形船船体结构节点

CB3371—1991油船货油舱区域船体节点结构

CB/Z149—1980带翼板的单头球扁钢剖面要素曲线

CB257—1988钢质海船船体密性试验方法CB257—1979

CB3097—1981远洋运输船无线电通讯设备、助航设备及航海仪器配备定额CB3166—1983海洋货船舱面属具备品及供应品定额

CB/T3649—1994海船食品、饮水、淡水及人员和行李重量计算定额

CB/T3650—1994油船透气系统设计规则

CB/T3772—1996柴油机船舶机舱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

CB/T3773—1996船舶机舱集控室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CB/T3774—1996船舶驾驶室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

CB/T3817—1998船舶干粮库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

CB/T3886—1999海洋运输船舶主要性能水平评级

CB/T3911—1999海船系泊设备配置设计通则

CB/Z303—1978长江客货船船模系列试验图谱

CB/Z308—1979长江船舶回航中横倾角计算

CB/Z314—1980内河船船体振动衡准

CB3036—1978渔船观通、航海及助渔仪器配备定额

CB3049—1978渔船系泊航行捕捞试验通则

CB976.1—1987机动工作艇技术条件

CB976.2—1987通用型玻璃钢机动工作艇型式和主要尺寸

CB976.3—1987拖带型机动工作艇型式和主要尺寸

CB3180—1983船用离心式泥泵型式与基本参数

CB3205—1983船用离心式泥泵制造质量验收要求

CB3206—1983船用离心式泥泵装置试车验收要求

CB3207—1983耙吸式挖泥船专用设备试车验收要求

CB3208—1983绞吸式挖泥船专用设备试车验收要求

CB3271—1987链斗式挖泥船系泊及挖泥试验大纲

CB3272—1987抓斗式挖泥船系泊及挖泥试验大纲

CB/T3430—1992海洋及港作拖船系柱拖力试验方法

CB/T3469—1994海洋调查船生活舱室及其设施设置要求

CB/T3470—1994海洋调查船专用舱室及其设施的设置要求

CB/T3526—1994海洋调查船特殊抗风力要求

CB/T3527—1993海洋调查船实验室及调查作业甲板振动、噪声一般要求CB/T3651—1994挖泥船输泥管球形接头

CB/T3874—1999港作及海洋拖船性能质量分级指标

CB/T3912—1999海洋调查船系泊及海上试验通则

CB/T3913—1999A型框架系列参数

CB/T3654—1994游艇操舵装置钢索滑轮系统

CB/T3700—1995增强合成橡胶或增强塑料充气艇

CB/T3884—1999小艇厕所污水的处理集存和再循环系统

CB/Z329—1983气垫船静水阻力估算方法

CB746—1992水面舰船紧密性试验

CB1108—1984水面舰艇舱室照度标准

CB1112—1984常规动力潜艇工厂供应品标准

CB1147—1986水面舰艇1211灭火系统技术要求

CB/T1217—1992潜艇载荷分项与重量重心计算

CB/T1243—1994空蚀试验规程

CB1253—1994潜艇重量重心控制要求

CB1254—1994潜艇船体结构的压力和密性试验方法

CB1255—1995潜艇深潜试验应变测试规程

CB1329—1997潜艇救生平台规范

CB/Z35—1986水面舰艇系泊装置及拖曳装置设计规则

CB/Z146—1978潜艇燃油系统设计规则

CB/Z147—1978潜艇供水系统设计规则

CB/Z150—1980潜艇试潜定重试验方法

CB/Z152—1977潜艇进出坞技术条令

CB/Z155—1978潜艇液舱容积测量及刻度技术条令

CB/Z159—1979艇用带翼板单头球扁钢剖面要素图谱

CB/Z168—1980潜艇蓄电池蒸馏水冷却和搅拌系统设计规则

CB/Z169—1980常规潜艇锚装置设计规则

CB/Z170—1980潜艇液压系统设计规则

CB/Z171—1980潜艇下潜系统设计规则

CB/Z172—1997潜艇舷侧附件安装技术条件

CB/Z174—1980潜艇减震接管配置与安装技术条件

CB/Z175—1980潜艇机电设备典型安装图册

CB/Z176—1980潜艇消防系统设计规则

CB/Z189—1996水面舰艇实船快速性试验方法

CB/Z190—1996潜艇实艇快速性试验方法

CB/Z191—1996水面舰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

CB/Z192—1996潜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

CB/Z193—1996水面舰艇实艇耐波性试验方法

CB/Z194—1996潜艇实艇耐波性试验方法

CB/Z197—1982潜艇艇体三元锌阳极安装技术要求

CB/Z198—1982潜艇疏水系统设计计算方法

CB/Z200—1982水面舰艇水消防系统设计方法

CB/Z201—1982水面舰艇舱底和压载水系统设计方法

CB/Z202—1982常规潜艇舵设备设计方法

CB/Z204—1982潜艇柴油机动力装置进、排气系统设计方法CB/Z205—1990水面舰艇重量分项

CB/Z219—1987水面舰艇螺旋桨设计计算方法

CB/Z221—1998舰艇电缆选择规

CB/Z222—1987潜艇浮性和初稳性计算方法

CB/Z223—1987潜艇潜浮初稳性计算方法

CB/Z224—1987潜艇大倾角稳性计算方法

CB/Z225—1987潜艇造成大纵倾计算方法

CB/Z229—1987水面舰船消磁系统试验方法

CB/Z232—1986水面舰艇空气调节系统设计计算方法

CB/Z234—1987常规潜艇低压气吹除系统设计规则

CB/Z237—1987水滴型潜艇线型设计和水下阻力估算方法CB/Z259—1996潜艇空间机动控制规律

CB/Z260—1996舰船抗水下爆炸压力测量方法

CB/Z261—1997潜艇适航性预报方法

CB/Z263—1997潜艇蓄电池装载舱口设计计算方法

CB/Z265—1998水面舰船不沉性计算方法

CB/Z266—1998水面舰艇风浪稳性计算方法

《有色金属标准》金属无损检测与探伤标准汇编

金属无损检测与探伤标准汇编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金属无损检测与探伤卷(上)(第二版) 一、通用与综合 GB/T 5616-1985 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导则 GB/T 6417-1986 金属溶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 GB/T 9445-1999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 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类GB/T 14693-19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 JB 4730-19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JB/T 5000.1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无损探伤 JB/T 5000.15-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无损探伤 JB/T 7406.2-1994 试验机术语无损检测仪器 JB/T 9095-1999 离心机、分离机锻焊件常规无损探伤技术规范二、表面方法 GB/T 5097-1985 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 GB/T 9443-1988 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 GB/T 9444-1988 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GB/T 10121-1988 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 GB/T 12604.3-1990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 12604.5-1990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 15147-1994 核燃料组件零部件的渗透检验方法 GB/T 15822-1995 磁粉探伤方法 GB/T 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 GB/T 17455-1998 无损检测表面检查的金相复制件技术 GB/T 18851-2002 无损检测渗透检验标准试块 JB/T 5391-1991 铁路机车车辆滚动轴承零件磁粉探伤规程 JB/T 5442-1991 压缩机重要零件的磁粉探伤 JB/T 6061-1992 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 JB/T 6062-1992 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 JB/T 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 JB/T 6064-1992 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 JB/T 6065-1992 磁粉探伤用标准试片 JB/T 6066-1992 磁粉探伤用标准试块 JB/T 6439-1992 阀门受压铸钢件磁粉探伤检验 JB/T 6719-1993 内燃机进、排气门磁粉探伤 JB/T 6722-1993 内燃机连杆磁粉探伤 JB/T 6729-1993 内燃机曲轴、凸轮轴磁粉探伤 JB/T 6870-1993 旋转磁场探伤仪技术条件 JB/T 6902-1993 阀门铸钢件液体渗透探伤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关于二○一○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图书类推荐的补充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设立并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在国家科技奖励主管部门登记的面向全国机械行业的综合性科技奖项,也是机械工业领域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要渠道。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科教兴国”的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繁荣发展我国机电、汽车类图书出版事业,加速科学技术的积累、传播,推动新技术的诞生和成果转化,培养行业科技人才,奖励在机械工业优秀图书的编著、出版中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程学会决定自2010年始在“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下增设“图书类”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图书类项目的评选范围和条件 本奖项2010年度评选近4年(2006年1月~2009年12月,以版权记录的出版年份为准)的图书,评选范围及要求如下: 1.由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出版机构正式出版、公开发行的以纸张为主要载体的中文图书,且其编辑出版质量应达到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合格品的要求。 6

2.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汽车等机械行业相关领域内的科技著作、工具书、专业教材。 3.分册出版的套书,以整套作为一种参评,不以其中一册单独评选。大型的多卷本图书必须在出齐后参加评选。整套丛书可作为一种参评,也可以其中一种单独参评,但必须另文介绍整套丛书概况。 4.下列出版物暂不列入本奖项的评奖范围: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集、各类汇编;②各类规范、标准;③各种年鉴、名录;④各类引进版权的图书。 二、图书类项目的奖励对象和推荐渠道 1.本奖项的奖励对象为著作的作者、组织者和出版者。 2.参评项目的推荐单位可以是:①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图书出版单位; ②科研机构;③大专院校;④各级行业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⑤各省市机械工业(专业)协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专业分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械工程学会可以组织本行业、本地区会员单位统一推荐。 由图书出版单位推荐项目的,推荐总量原则上不能超过本单位在评选条件所列时间范围内出版图书总量的1%。 三、图书类项目的推荐材料 1.由申报单位按评委会统一要求认真填写《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2.参评图书的样书2册。 3.由参评图书出版单位出具的《出版单位意见表》。 6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附件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一、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制定本规范条件。 (二)国家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提高船舶设计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 (三)国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船舶建造企业实行公告管理,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 (四)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符合CB/T 3000《船舶生产企业生产

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以下简称CB/T 3000标准)定义的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 二、基本要求 (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范围包括船舶建造的有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禁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材料和生产工艺。 (七)应具有生产场所用地长期的合法土地使用权,生产用地面积应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 三、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要求 (八)应具备与所建造船舶相适应的岸线、船台或船坞、舾装码头、起重设施、涂装设施、厂房和仓库,并应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及供电、供水、供气能力。 (九)应具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船体加工设备、机加工设备、喷涂设备等主要生产设备, 其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船舶建造的要求。

(十)应具备满足船舶建造要求的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设备,包括密性试验用设备、倾斜试验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测厚仪、理化实验设备等检测设备及各类计量器具。 四、建造技术能力要求 (十一)企业的造船生产应满足现代总装造船的要求,具备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总装造船体系和作业流程。造船生产管理体制和生产组织形式应与作业流程、工程分解方式相适应。 (十二)应按照精细化管理和准时化生产的要求建立工程计划管理体系,能够进行生产能力测算、生产资源与生产任务的量化平衡分析,具有企业标准作业周期和作业指导书。 (十三)应设有专门的生产设计部门,具有现代造船生产设计能力,建立区域生产设计模式,船、机、电等专业能够按区域配套出图,为区域造船提供完整、准确、可靠的工艺信息、生产信息、物量信息和管理信息。

《船舶行业要求规范条件》

《船舶行业要求规范条件》 一、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制定本规范条件。 (二)国家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提高船舶设计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 (三)国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船舶建造企业实行公告管理,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 (四)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符合CB/T3000《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以下简称CB/T3000标准)定义的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 二、基本要求 (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范围包括船舶建造的有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禁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材料和生产工艺。

(七)应具有生产场所用地长期的合法土地使用权,生产用地面积应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 三、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要求(八)应具备与所建造船舶相适应的岸线、船台或船坞、舾装码头、起重设施、涂装设施、厂房和仓库,并应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及供电、供水、供气能力。 (九)应具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船体加工设备、机加工设备、喷涂设备等主要生产设备, 其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船舶建造的要求。 ()应具备满足船舶建造要求的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设备,包括密性试验用设备、倾斜试验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测厚仪、理化实验设备等检测设备及各类计量器具。 四、建造技术能力要求(一)企业的造船生产应满足现代总装造船的要求,具备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总装造船体系和作业流程。造船生产管理体制和生产组织形式应与作业流程、工程分解方式相适应。 (二)应按照精细化管理和准时化生产的要求建立工程计划管理体系,能够进行生产能力测算、生产资源与生产任务的量化平衡分析,具有企业标准作业周期和作业指导书。 (三)应设有专门的生产设计部门,具有现代造船生产设计能力,建立区域生产设计模式,船、机、电等专业能够按区域配

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

获奖科技成果登记表 说明:1. 本次入编《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汇编》的科技成果奖指:2006年以来获国家和省部级政府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 2. 凡获国家和省部级政府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请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获奖成果简介(800字以内)各1份。

专利技术推荐入编表 说明:1. 凡是业内企业的专利均可推荐入编《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汇编》; 2. 每项专利技术均需提供专利证书复印件1份; 3. 对于重大专利技术,请提供专利技术简介(600字以内)1份。

新技术、新工艺推荐入编表 说明:1. 凡属新技术、新工艺均可推荐入编《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汇编》; 2. 对于填补国内空白、经省部级政府部门鉴定或经行业专家认定的重大新技术、新工艺,需提供鉴定部门结论复印件、内容简介(600字以内)各1份; 3. 对于单位自荐的新技术、新工艺,需提供内容简介(600字以内)和单位意见。

新产品推荐入编表 说明:1. 凡是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新产品均可推荐入编《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汇编》; 2. 对于重大新产品,需提供鉴定单位所作出的鉴定结论复印件、产品简介(600字以内,并附上新产品照片)各1份。

著作、论文推荐入编表 说明:1. 推荐范围:①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政府部门奖励的著作、科技论文;②已出版的著作、教材、工具书;③已发表在重要期刊的科技论文;④行业专家撰写的科技论文;⑤科技人员和职工撰写的科技论文。 2. 对获得国家或省部级政府部门奖励的著作、科技论文,需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内容简介(1000字以内)各1份。 3. 对已出版的著作、教材、工具书,需提供书籍照片及内容简介(800字以内)各1份。 4. 对已在重要期刊的科技论文,需提供复印件和论文全文各1份。 5. 对行业专家、科技人员和职工撰写的科技论文,需提供内容提要(200字以内)及论文全文各1份。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第四版)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第四版(上中下)中国标准出版社全三卷定价576元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系列丛书自出版以来,先后推出三个版本,每一版都好评如潮,同时对阀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我国标准化事业飞速发展,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同时不断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行业的标准。由于近几年大量新制修订标准的实施,为满足广大读者对阀门及相关产业最新标准版本的需求,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共同选编并出版了《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第四版)》。本卷汇编收录了截至2011年12月底批准发布的现行的阀门相关标准。本卷汇编与第三版相比有较大变化,涵盖范围更广,收录标准更全,必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本卷汇编分为上、中、下三个分册。上册为基础、材料、试验与检验,共收录国家标准30项,机械行业标准20项;中册为通用产品,共收录国家标准29项,机械行业标准1 4项;下册为专用产品、零部件,共收录国家标准13项,机械行业标准38项。 上卷基础 GB/T 1047—2005 管道元件 DN(公称尺寸)的定义和选用 GB/T 1048—2005 管道元件 PN(公称压力)的定义和选用 GB/T 12220—1989 通用阀门标志 GB/T 12221—2005 金属阀门结构长度 GB/T 12222—2005 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 GB/T 12223—2005 部分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 GB/T 12224—2005 钢制阀门一般要求 GB/T 12247—1989 蒸汽疏水阀分类 GB/T 12250—2005 蒸汽疏水阀术语、标志、结构长度 GB/T 12712—1991 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 GB/T 21465—2008 阀门术语 GB/T 22652—2008 阀门密封面堆焊工艺评定 GB/T 24919—2010 工业阀门安装使用维护一般要求 GB/T 24921.1—2010 石化工业用压力释放阀的尺寸确定、选型和安装第1部分:尺寸的确定和选型 GB/T 24921.2—2010 石化工业用压力释放阀的尺寸确定、选型和安装第2部分:安装GB 26640—2011 阀门壳体最小壁厚尺寸要求规范 JB/T 106—2004 阀门的标志和涂漆 JB/T 308—2004 阀门型号编制方法 材料GB/T 12225—2005 通用阀门铜合金铸件技术条件 GB/T 12226—2005 通用阀门灰铸铁件技术条件 GB/T 12227—2005 通用阀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 GB/T 12228—2006 通用阀门碳素钢锻件技术条件 GB/T 12229—2005 通用阀门碳素钢铸件技术条件 GB/T 12230—2005 通用阀门不锈钢铸件技术条件 JB/T 5300—2008 工业用阀门材料选用导则

船舶行业焊接标准

船舶行业焊接标准 CB 812-75特种产品钎焊通用技术条件 CB 813-75特种产品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CB 819-75柴油机零件磁粉探伤 CB 895-86船焊395焊条技术条件 CB 970-81军用舰船铜合金螺旋桨补焊规则 CB 973-81柴油机零件磁粉探伤质量要求(试行) CB 999-82船体焊缝表面质量检验标准 CB 1060.7-87钢质船体制造工时定额电焊 CB 1080.2-89特辅机武备金属结构件制造工时定额焊接 CB 1099.1-88船用锚链制造工时定额电焊锚链 CB 1122-84刚性T形接头焊接横向裂纹试验方法 CB 1124-85舰船用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焊接材料的鉴定、验收、复验规则CB 1134-85 BFe30-1-1管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 CB 1145-86船用仪器设备钢质机柜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CB 1148-85铜247焊条技术条件 CB 1162-86铸造钛合金螺旋桨补焊技术条件 CB 1164-86铝及铝合金焊接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CB 1204-90船焊40A焊条技术条件 CB 1220-93 921A、922A钢焊接坡口基本型式及焊缝外形尺寸 CB 1260-94 潜艇舷侧阀焊接座板 CB 1357-2001潜艇船体结构焊工考试规则 CB 3095-81民用铜合金螺旋桨补焊规则 CB 3184-83船体结构流水孔、透气孔、通焊孔 CB 3269-88船用轧制与焊接L型钢品种 CB 3351-88船舶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 CB 3380-91船用钢材焊接接头宏观组织缺陷酸蚀试验法 CB-T 860-95船舶焊缝代号 CB-T 1118-96刚性十字形接头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CB-T 1119-96手工电弧焊刚性对接裂纹试验方法 CB-T 1216-92TA5钛合金焊接技术条件 CB-T 3177-94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和超声波检查规则 CB-T 3190-97船体结构焊接坡口型式及尺寸 CB-T 3559-94船舶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工艺和质量分级 CB-T 3692-95角焊缝折断试验方法

电动绞车_机械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赵孝威 学号07B06070212 指导教师吴元生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交稿日期 教务处制

一、开题报告

二、阅读文献目录

三、文献综述 注意:学生阅读文献后,必须写出3000字左右的综述,作为开题内容之一。(可增页) 电动绞车 简介: 电动绞车广泛用于工作繁重和所需牵引力较大的场所。单卷筒电动绞车的电动机经减速机带动卷筒,电动机与减速器输入轴之间装有制动器。为适应提升、牵引和回转等作业的需要,还有双卷筒和多卷筒装置的绞车。一般额定载荷低于10T的绞车可以设计成电动绞车 结构组成: 卷筒,减速机,制动器,电气系统。 1、卷筒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右面的图表中,弹簧卷筒“水平放线”和“垂直放线”的两种应用方式都有表示。 横向电缆安装: - 可以向1或2个方向出线。 - 电缆在连续平面上拖拽或用间隔小于1m的支撑将电缆撑离地面。 -安装高度从电缆拖拽平面到卷筒中心不超过1m。 - 不考虑电缆转向 - 运行速度为:10米/分钟--60米/分钟 -最大加速度可达0.3 m/s² 垂直电缆安装: - 卷筒安装在顶端 - 电缆出现方向垂直向下 -运行速度为:10米/分钟--40米/分钟 -最大加速度可达0.3 m/s² -自由下垂的电缆长度L0不考虑。 三、卷筒和电缆的选择 如果应用在如下极端特殊的环境,强烈建议跟我们联系: -运行速度小于10 m/min - 强烈震动- 应用在海上,盐或者腐蚀性空气中-温度低于-15 °C - 急弯路径- 需要强制导向(见下栏) 如果安装了强制导向器必须保证导向器与卷筒之间的距离为卷筒宽度的6倍。 弹簧卷筒必须安装在电缆可以自由放出和卷起,并且没有障碍物的位置上。强制导向和尺寸太小的导向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的。

钢制散热器国家与行业产品标准汇总

钢制散热器国家/行业标准大全 钢制散热器渐成主流采暖方式,北京派捷散热器公司将最全的钢制散热器国家或行业执行标准汇编,以方便钢制散热器相关人士查找,引用。 钢制散热器国家/行业标准规定了各种钢制散热器的分类与基本参数、性能要求、检验方法与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服务等有关规定。我国的标准分为国标(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目前,钢制散热器行业最新的产品标准及派捷企业标准如下: 1 钢制散热器行业产品标准 我国的标准分为国标(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目前,暖气片散热器行业最新的行业产品标准如下: 1)GB29039-2012 钢制采暖散热器 2)JG 2 钢制板型散热器 3)JG 232-2007 卫浴型采暖散热器 4)JG/T1 钢制柱型散热器 5)JG/T 148-2002 钢管散热器 6)JG/T 3012.2-1998 采暖散热器钢制翅片管对流散热器 7)HJ508-2009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采暖散热器》 8.)Q/HDPJQ013-2011 《采暖散热器钢铝复合散热器》 9)Q/HDPJQ014-2012 《钢管采暖散热器》 2 钢制散热器行业或国家执行标准 2.1散热量检测标准 GB/T 13754-2008 《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 其中规定:中国暖气片标准工况为⊿T=64.5℃,即进水95℃,回水70℃,室内温度18℃。 2.2 钢制散热器供暖系统国家水质标准 GB/T29044-2012 《采暖空调系统水质》 其中对钢制散热器供暖系统PH值和含氧量都做了明确规定,要求PH值9.5-12,以防止钢制散热器和供暖管网因腐蚀而降低使用寿命。标准要求钢制散热器供暖系统水中的溶解氧限值均为不高于0.1mg/L。 2.3 国家标准GB50736- 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钢制散热器要满水保养。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法兰卷

一.钢法兰 GB/T 9112—2000 钢制管法兰类型与参数 GB/T 9113.1—2000 平面、突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T 9113.2—2000 凹凸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T 9113.3—2000 榫槽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T 9113.4—2000 环连接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T 9114—2000 突面带颈螺纹钢制管法兰 GB/T 9115.1—2000 平面、突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15.2—2000 凹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15.3—2000 榫槽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15.4—2000 环连接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16.1—2000 平面、突面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16.2—2000 凹凸面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16.3—2000 榫槽面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16.4—2000 环连接面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17.1—2000 突面带颈承插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17.2—2000 凹凸面带颈承插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17.3—2000 榫槽面带颈承插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17.4—2000 环连接面带颈承插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18.1—2000 突面对焊环带颈松套钢制管法兰 GB/T 9118.2—2000 环连接面对焊环带颈松套钢制管法兰 GB/T 9119—2000 平面、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 GB/T 9120.1—2000 突面对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 GB/T 9120.2—2000 凹凸面对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 GB/T 9120.3—2000 榫槽面对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 GB/T 9121.1—2000 突面平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 GB/T 9121.2—2000 凹凸面平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 GB/T 9121.3—2000 榫槽面平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 GB/T 9122—2000 翻边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 GB/T 9123.1—2000 平面、突面钢制管法兰盖 GB/T 9123.2—2000 凹凸面钢制管法兰盖 GB/T 9123.3—2000 榫槽面钢制管法兰盖 GB/T 9123.4—2000 环连接面钢制管法兰盖 GB/T 9124—2000 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 JB/T 74—1994 管路法兰技术条件 JB/T 75—1994 管路法兰类型 JB/T 79.1—1994 凸面整体铸钢管法兰 JB/T 79.2—1994 凹凸面整体铸钢管法兰 JB/T 79.3—1994 榫槽面整体铸钢管法兰 JB/T 79.4—1994 环连接面整体铸钢管法兰 JB/T 81—1994 凸面板式子焊钢制管法兰 JB/T 82.1—1994 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JB/T 82.2—1994 凹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JB/T 82.3—1994 榫槽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船舶行业各类给力标准

船舶行业各类给力标准 CB/Z41—1998舰船船体放样要求 CB/Z51—1981船舶纵向滑行下水工艺 CB/Z54—1981电解镀锌 CB/Z66—1987铜板的焊接 CB/Z67—1973碳弧气刨使用技术条件 CB/Z69—1986铸钢艉柱手工焊接工艺 CB/Z71—19803~22mm钢板无坡口双面自动对接焊 CB/Z89—1988电线电缆冷压连接技术条件 CB/Z92—1981铝合金阳极氧化处理 CB/Z94—1968黑色金属磷化技术条件 CB/Z95—1967柴油机管子化学清洗方法 CB/Z106—1968铝合金船体结构铆接分类及质量检验要求 CB/Z107—1981尾轴包覆玻璃钢CB/Z107—1968 CB/Z120—1986 604、607钢铸件缺陷补焊技术条件 CB/Z121—1998舰艇用921A等钢板缺陷补焊技术要求 CB/Z124—1998潜艇921A等钢结构焊接技术要求 CB/Z125—1998潜艇船体结构焊接质量检验规则 CB/Z126—1998潜艇耐压船体可拆板切割、装配和焊接技术要求CB/Z127—1974潜艇电气设备安装工艺 CB/Z128—1998舰船电气设备保养工艺 CB/Z130—1997舰船电缆密封工艺 CB/Z132—1998舰船电气设备和电缆屏蔽接地工艺 CB/Z133—1974船体零件加工技术要求 CB/Z134—1998潜艇耐压船体结构件加工技术要求 CB/Z181—19989 21A球扁钢中频弯曲和热处理技术条件 CB/Z184—1982指挥仪电气安装技术条件 CB/Z209—1984潜艇轴系安装技术要求 CB/Z210—1984潜艇管路制造、安装和试验技术要求 CB/Z211—1984船用金属复合材料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 CB/Z212.1—1986低频环形变压器、阻流圈典型工艺铁芯制造CB/Z212.2—1986低频环形变压器、阻流圈典型工艺绕线 CB/Z212.3—1986低频环形变压器、阻流圈典型工艺浸漆和裹覆CB/Z230—1986船舶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技术要求

锅炉书籍

锅炉书籍 《锅炉原理》作者:周强泰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余热锅炉设计与运行》作者: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主编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1982 – 03 《锅炉计算手册》作者:宋贵良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5-10-1 《水管锅炉受压件强度计算》标准编号:GB/T 9222-2008 《锅炉设备运行技术问答》冯明驰等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汽轮机设备运行问答》王国清杨世斌梁建勇王彦忠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气设备运行技术问答》村宗轩等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467页 《锅炉工实用技术手册》 《锅炉四管爆破手册》 《火电厂锅炉检修工艺》作者:邵和春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厂锅炉原理及设备》作者:叶江明中国电力出版社 《锅炉辅机检修》作者:万振家、陈海金中国电力出版社 《泵与风机》作者:何川中国电力出版社 《实用五金手册(第七版)》作者:祝燮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焊接手册(第三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机械工业出版社 《实用滚动轴承手册(第二版)》作者:祝燮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泵维修手册》作者:魏龙化学工业出版社 《阀门和驱动装置技术手册》作者张清双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 《风机维修手册》作者:邵泽波、王海波化学工业出版社 《起重工》作者:咸志才、黄璟一化学工业出版社 《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作者:宋崇民,李玉军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第二版)金属无损检测与探伤卷(上)》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第二版)金属无损检测与探伤卷(下)》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作者:年鉴社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时间:2010 - 01

机械行业的经历和职业规划总结

机械行业的经历和职业规划总结 一、机械行业、从业地点、企业选择类: 1.中国目前不同地域的机械发展很有自己的特点。内地机械行业依然以实用型为主,主要解决国内内部需求,所以所涉及的行业相对比较传统,面对社会各个阶层,从国家建设到民用消费品均有涉及。沿海机械行业则以精加工和轻工业为主,由于大量外资和代加工或者二次加工的需求涌入,所以机械行业多呈现于小型化,高端化,快速反应化。而华北东北等北方区域,则以重工业为典型代表,这和历史原因有一定关系,另外北方矿产资源丰富也导致重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很显然,如果针对收入和新型技术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的机械行业肯定是首选;但是要全面学习基础机械方面的知识,反倒是内地比较有优势。因为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重工业了,把重工业从机械行业中抛开是不正确的分类。 2.从事什么具体行业,是不建议从事汽车和模具的,因为从业人员多,竞争压力大,整体行业水平低。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资料上写的电信,我的回答是,我的团队是机械设计,但是我们做的产品是电信网络产品,这不冲突。一样的,无论是机床还是模具,具体到产品,总是不一样的。我举个例子,同样是机械工程师,一个设计医疗器械的,一个设计标准件的,你说谁的收入高,谁的技术含量高?很显然设计医疗设备的收入和技术能力要高的多。所以工种上有影响,产品分类的影响更大。 目前国内比较好的行业有医疗器械,电信硬件,网络通信,重工设备,精密设备,半导体,自动化设备以及标准化部件;以前比较好,但是在走下坡路的行业有汽车,纺织,微电子,电信软件,电梯,物流等等;比较惨淡经验的行业实在太多,不罗列了。 机械大行业分类,较好的为研发,CAE分析应用相关,制造/组装为其次,其他稍差。 3. 企业优先选择顺序:从上至下:美资> 欧资> 合资> 日资> 大型国企 台资,韩资,私企,是被我T出考虑范围的,我在相应的帖子里都有描述。企业文化以美资和日资为代表;公司流程要学美资;工作技能要学日资。 如果你是比较内向而且,坐的住的人,那么你可以选择国企。国企的制度虽然让人很吃不消,但是目前国企是唯一还存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的地方。如果你不够主动,希望一直有人指点你,那可以先进国企待两年,但是最多两年,不要待太久。如果你足够积极向上,很主动,求知欲很强,也能够主动开口去问,那么你应该选择外资,推荐日企。因为日本公司,有一点非常好的事,虽然人情冷漠,但是真的会教会你很多的东西。只要你够主动,只要你开口问,基本是有问必答。这里不推荐私人公司,因为老板都是很现实的,他们只需要一进来就能工作,就能给他创造利润的人,你显然不合适;也不推荐台湾,韩国公司,因为他们只会压榨你。欧美公司情况比较复杂,这点以后另外再解释。 公司规模越大越好,都说小公司能学的多,那是因为人少,相应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多,其实这样的话,很多东西貌似学会了,但是实际上做法很不正规。公司规模大,那流程和制度就完全,那么虽然每个人相应的事比较少,但是是有机会向别人讨教,去学习别的技能的。所以自学能力还是最重要的,至于怎么在公司里混,去学习,去请教,甚至去偷师,就要看个人的能力。 4. 从业方向:目前机械行业并没有急缺的方向,由于从业人数相当的多,各行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当优秀的人才,当然需求量很大,所以也不存在饱和的问题。目前从发展和收入各方面考虑,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机械开发设计等方向是优于其他方向的,但是对从业经验要求比较高。另外你在学校里是学习不到什么尖端的知识的。机械行业的基础知识非常的枯燥,积累也是极其缓慢的,没有捷径。而一些看起来尖端的设备和技术,其实分解

1、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CB/T231-1998 分类号:U06 船舶涂装技术要求 Specifications ofpainting for ship 代替CB/Z-1231-8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质船舶的涂装设计、船舶涂料、涂装前表面处理、涂装作业,涂层质量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钢质船舶的涂装,其他钢结构物涂装时也可以参照作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369-85 船用饮水舱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GB6745-86 船壳漆通用技术条件 GB6746-86 船用油漆通用技术条件 GB6747-86 船用车间底漆通用技术条件 GB6748-86 船用防锈漆通用技术条件 GB6822-86 船用防污漆通用技术条件 GB6823-86 船舶压载舱漆通用技术条件 GB9260-88 船用水线漆通用技术条件 GB9261-88 甲板漆通用技术条件 GB9262-92 船底防锈漆通用技术条件 GB/T3513-93 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 GB/T3798-1977 船舶钢质舾装件涂装要求 GB/Z235-87 船舶涂装设计技术要求 3、涂装设计 3.1、船舶涂装设计应按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个阶段进行。 3.2、涂装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应符合CB/Z235的要求。 4、船用涂装 4.1、一般要求 4.1.1、船用涂料由专业生产厂生产。提供给船厂的每批涂料必须密封包装,包装桶上应印有产品名称、牌号、颜色、出厂批号、贮存期等,进口涂料应有中文标识。 4.1.2、每批船用涂料必须附有质量保证书。 4.1.3、船用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生产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4.2、船用涂料的代码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金属无损检测与探伤卷(上)(第二版) 一、通用与综合 GB/T 5616-1985 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导则 GB/T 6417-1986 金属溶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 GB/T 9445-1999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 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类 GB/T 14693-19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 JB 4730-19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JB/T 5000.1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无损探伤 JB/T 5000.15-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无损探伤 JB/T 7406.2-1994 试验机术语无损检测仪器 JB/T 9095-1999 离心机、分离机锻焊件常规无损探伤技术规范 二、表面方法 GB/T 5097-1985 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 GB/T 9443-1988 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 GB/T 9444-1988 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GB/T 10121-1988 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 GB/T 12604.3-1990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 12604.5-1990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 15147-1994 核燃料组件零部件的渗透检验方法 GB/T 15822-1995 磁粉探伤方法 GB/T 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 GB/T 17455-1998 无损检测表面检查的金相复制件技术 GB/T 18851-2002 无损检测渗透检验标准试块 JB/T 5391-1991 铁路机车车辆滚动轴承零件磁粉探伤规程 JB/T 5442-1991 压缩机重要零件的磁粉探伤 JB/T 6061-1992 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 JB/T 6062-1992 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 JB/T 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 JB/T 6064-1992 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 JB/T 6065-1992 磁粉探伤用标准试片 JB/T 6066-1992 磁粉探伤用标准试块 JB/T 6439-1992 阀门受压铸钢件磁粉探伤检验 JB/T 6719-1993 内燃机进、排气门磁粉探伤 JB/T 6722-1993 内燃机连杆磁粉探伤 JB/T 6729-1993 内燃机曲轴、凸轮轴磁粉探伤 JB/T 6870-1993 旋转磁场探伤仪技术条件 JB/T 6902-1993 阀门铸钢件液体渗透探伤 JB/T 6912-1993 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磁粉探伤 JB/T 7411-1994 电磁轭探伤仪技术条件 JB/T 7523-1994 渗透检验用材料技术要求 JB/T 8118.3-1999 内燃机活塞销磁粉探伤技术条件

船舶类标准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人事部关于船舶行业实行 技师聘任制的实施意见 文号:船总人[1987]1183号发文单位: 颁布日期:1987-11-07 执行日期:1987-11-07 技师聘任制是在高级技术工人中实行技术职务的一项重要政策。这对鼓励工人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术素质,稳定工人队伍,发挥高级技术工人的作用,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务院批准劳动人事部发布的《关于实行技师聘任制的暂行规定》,结合船舶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必须贯彻执行《暂行规定》,加强领导,审慎行事。要明确技师是在高级技术工人中设置的技术职务,不是技术称号,不是高级技术工人的普遍晋升。技师必须严格按照任职条件、考核标准、比例限额,并根据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在生产车间、工段从技术复杂工种的技术工人中进行考评、聘任。 二、职务名称 技师是在生产岗位上、高级技术工人中设置的技术职务。技师的职务名称可按船舶工业生产、加工的专业(工种)确定,如船舶装配技师、导航仪器调试技师等。 三、工种范围 实行技师聘任制的工种,要在船舶行业技术比较复杂的工种(岗位)中实行,即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修订的《船舶工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等级线止点为七八级的技术工种中实行(具体工种范围见附表)。 四、比例限额 船舶行业聘任技师的比例限额,严格控制在实行技师聘任制工种的技术工人总数的百分之二以内。各部门、各地区公司根据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岗位的需要和工人队伍构成等情况,可调剂平衡使用。 五、津贴标准和福利待遇 被聘任技师的职务津贴,按人均每月二十元核定。具体津贴标准,在国家下达的增资指标范围内,由企、事业单位根据不同工种(岗位)的实际情况,在十五元至二十五元的幅度内自行确定。 被聘任的技师,可享受本单位工程师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待遇。 技师从被聘之月起,享受职务津贴和有关福利待遇。

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

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 及评价方法 编制说明 (网上征求意见稿) (2009.10)

目次 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立项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规范船舶设计市场需要标准的出台错误!未定义书签。 2、条例的出台需要相应的配套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3、落实船舶设计质量安全监管职责需要有标准为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标准制定的思路和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体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2.标准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编制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资料收集和整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召开听取标准初稿意见座谈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3、召开标准编写工作会议确定,确定标准编制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4、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1、关于标准的编写框架错误!未定义书签。 2、关于船舶设计单位的分级错误!未定义书签。 3、关于评价要素的选取错误!未定义书签。 6、关于评价方式及评分标准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7、关于营业执照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8、关于注册资(本)金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9、关于工作场所面积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关于机构职能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关于人员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与现行法规、标准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 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根据原国防科工委科工计[2007]526号文《关于下达2007年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计划(第一批)》的要求,《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负责组织制定。根据工作需要,邀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船级社、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长江船舶设计院、国家海事局、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船舶检验局、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山东渔业船舶检验局、舟山渔业船舶检验处、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江苏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天津分社、江苏科技大学、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等单位作为参编单位。项目编号:M00。 1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0307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建议学时: 60 ~ 80 建议学分: 3 ~ 4 编制: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团队 批准: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修订时间: 2008 年 10 月 20 日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本课程也适用于其它机械类专业。 2.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本课程为后续《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相关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 2.掌握内径、外径、斜面、孔系、螺纹、曲面、齿形等不同结构特征的检测 方法和工具; 3.掌握常规检测工具和三坐标测量机、圆度仪等高精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和操作规范; 4.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质量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 应用。 能力目标: 1.具备正确分析图纸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 力; 2.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预防产品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 能力;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动力)参考书资料讲解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 执业资格考试 专业考试参考用书 1.胡震岗,黄信仪编:《燃料与燃烧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 2.燃油燃气锅炉房设计手册编写组:《燃油燃气锅炉房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3.毛健雄,毛健全,赵树民编:《煤的清洁燃烧》。科学出版社,1998年。 4.金定安、曹子栋、俞建洪编:《工业锅炉原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5.冯俊凯、沈幼庭编:《锅炉原理及计算》(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2年。 6.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合编:《汽轮机原理》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1992.6出版,1998年重印。 7.动力工程师手册编辑委员会编:《动力工程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8.华北电力大学王加璇、姚文达合编:《电厂热力设备及其运行》。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1997年9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9.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编写组:《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10.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热力发电厂水处理》(第三版)。1998年。 11.郝景泰等编:《工业锅炉水处理技术》。气象出版社,2000年。 12.重庆大学郑体宽主编:《热力发电厂》。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 13.哈建工、天大、西冶、太工合编:《供热工程》(第二版)。建工出版社。 14.王致祥、梁志钊、孙国模、文启鼎合著:《管道应力分析与计算》。水力电力出版社。 15.虞继舜主编:《煤化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或郭崇涛主编:《煤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年。 16.郭树才主编:《煤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年。 17.库咸熙主编:《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年。或《炼焦化学产品回收设备的工艺计算》(上、下册)炼焦化学。1997年。 18.袁履水主编:《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或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9.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合编:《燃气生产与净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或高福烨主编:《燃气制造工艺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20.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编:《燃气输配》(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21.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编:《燃气燃烧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22.石洪范编著:《重油裂解制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 23.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炼焦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24.寇公主编:《煤炭气化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年。 25.煤气设计手册编写组:《煤气设计手册》(上、中、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或姜正候主编:《燃气工程技术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