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知识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的中药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的中药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的中药治疗方法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

虽然手足口病通常是自限性的,但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足口病。

一、中药治疗方法之清热解毒法1. 石膏:石膏能够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常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中。

将石膏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用纱布包裹后敷于患处,每日多次更换。

这样能够有效地缓解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

2. 疏风解表法:此法适用于手足口病的早期,主要目的是祛除外邪。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可以单味或配伍使用。

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液温服,能够帮助降温、缓解发热症状。

二、中药治疗方法之清热燥湿法1. 黄连泻火汤:此方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作用。

将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药材一同煎煮,取汁液温服。

黄连泻火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手足口病患者的食欲不振、口舌生疮等症状。

2. 牛黄上清丸:该制剂由牛黄、黄芩、黄连、栀子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将牛黄上清丸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后口服,每日3次。

这样使用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三、中药治疗方法之滋阴清热法1. 龟龄集:龟龄集中的龟板具有滋阴清热、补益气血的作用。

将龟龄集研磨成细末后,与蜂蜜调成糊状,每日口服数次,能够帮助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康复。

2. 麦冬清热汤:此方由麦冬、生地、黄芩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可滋阴清热,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咽喉疼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将中药材煎煮后取汁液温服,每日2-3次。

四、中药治疗方法之祛湿化痰法1. 苦参碱:苦参碱具有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将苦参碱研磨成细末,与麦芽糖调成糊状,每日口服数次,能够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2. 小儿解表颗粒:该制剂主要由黄芩、石膏、滑石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去湿、祛痰平喘的作用。

中医药预防手足口宣传简报

中医药预防手足口宣传简报

中医药预防手足口宣传简报中医药预防手足口宣传简报一、引言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儿童,尤其是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孩子。

手足口病的传播速度快,易于爆发,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困扰。

为了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知识,特此撰写本宣传简报,介绍中医药在预防手足口病中的作用和应用。

二、了解手足口病1. 基本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传播。

其主要症状包括口腔疱疹、手脚皮肤疹子、高热、食欲不振和乏力等。

2. 高风险人群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

孩子们所在的幼儿园和学前班是手足口病爆发的热点场所。

三、中医药在预防手足口病中的作用1. 疫苗预防与中医药辅助目前,手足口病的疫苗已经开发,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步骤。

中医药在预防中扮演着重要的辅助角色。

中药中的一些草药,如连翘、板蓝根等,有助于提高体内免疫力,减轻病情和症状。

建议在儿童接种疫苗的可以采用中医药的方式进行预防。

2. 饮食调理中医药认为,营养充足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抵御疾病。

在预防手足口病的饮食方面,建议增加维生素C摄入,多吃抗病毒的食物,如柠檬、橙子、海带等。

定期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草药,如金银花、栀子花等,也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病毒侵害。

3. 环境卫生管理在预防手足口病中,环境卫生管理至关重要。

中医药认为,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保持卫生习惯等都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草木灰的消毒功效被广泛认可,可以用于湿垃圾的消毒,以减少病毒传播。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医药在预防手足口病中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减少疾病的爆发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中医药在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和维护体内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而且,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和预防为主的理念,与现代医学的综合治疗思路相契合,可以在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和推广中医药在预防手足口病中的应用,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和抵抗力。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特点是口腔、手部和脚底出现水泡、疱疹和溃疡。

中医中药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缓解症状、加快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一、中医诊断中医治疗手足口病首先需要准确的中医诊断。

根据中医理论,手足口病属于“疮疡"范畴,其病因主要是暑湿毒邪侵袭体内,造成气血不畅,导致口疮、手足水泡等症状。

中医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判断病情和辨析病机。

二、中医治疗原则1. 支持正气: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基本原则是支持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医师会针对患儿的体质及病情给出相应的调理方案,例如调节饮食、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安排活动等。

2. 清热解毒:手足口病多与暑湿毒邪有关,中医中药可以发散风热、清热解毒。

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3. 润燥化痰:手足口病临床上常伴有口舌干燥、痰黏、咳嗽等症状,中医中药可以利湿润燥、化痰止咳。

例如常用的中药有麦冬、薏苡仁、川贝母等。

4. 活血化瘀:手足口病患儿常伴有局部红肿、疱疹溃烂的症状,中医中药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常用的中药有赤芍、当归、三七等。

5. 调理脾胃:手足口病患儿常出现纳差、食欲不振、腹泻等情况,中医中药可以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白术、苍术等。

三、中医中药治疗方案1. 中药煎剂:根据患儿体质和病情,中医师可以开具适量的中药煎剂。

将中药配方煎煮后,逐渐降温并喂服给患儿。

中药煎剂的剂量和用法需遵循中医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剂量进行配制和使用。

2. 中药外敷:手足口病患儿局部水泡、溃疡可以采用中药外敷的方式。

中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草药,煎煮后药渣敷于患处,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3. 中药浴疗:对于手足口病有皮疹、水泡较多的患儿,可以采用中药浴疗以辅助治疗。

将中药草药煎煮后加入洗浴水中,患儿进行浸泡,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手足口病治疗,手足口病吃什么药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治疗,手足口病吃什么药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治疗,手足口病吃什么药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治疗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

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

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

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

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

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

中西医手足口病治疗原则、手足口病吃什么药好?中药方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本病属中医“湿温”、“时疫”等范畴。

病因为湿热疫毒,多因内蕴湿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脾、心三经而成。

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袭肺、脾二经,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见肺卫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脾主四肢,开窍于口,手足口受邪而为水疱,口舌生疱疹、溃疡。

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采用辨证分型、辨病分期、专方加减三种基本方法。

可达标本兼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之功效。

中医治疗普通型(心脾积热):发热,无汗,手足口出现疱疹,其中口舌疱疹色红,疼痛剧烈,患儿流涎较多,纳差,不能进食,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化湿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药物:大黄3克,黄芩6克,黄连3克,五倍子6克,薄荷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手足口病防治建议

手足口病防治建议

手足口病防治建议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1 主要表现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近年发现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

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 病例定义2.1 临床诊断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 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2 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病毒分离: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手足口病(中)

手足口病(中)

分证论治 (-)风热轻证
症状: ②消化系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 ③同时或1~2天口腔出疹,疼痛流涎; ④手足皮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分布稀疏; ⑤苔薄白,脉浮数。
①表证:发热轻微或不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喷嚏;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加六一散,车前子。
(二)热毒重证
症状:
重证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 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 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 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 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 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 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 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 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 儿多见。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 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 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 接触病人皮肤、黏膜泡疹液而感染。是 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 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 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概述】
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 ( 柯萨奇病 毒A组)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 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其数目少则几个,多则百余个。疱疹长轴 与指、趾皮纹走向一致。 少数患儿臂、腿、臀等部位也可出现,但 躯干及颜面部极少。 疱疹一般7-10天消退,疹退后无瘢痕及色 素沉着。
一般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 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 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 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 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 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 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 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老中医: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方法

老中医: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方法

随着天气转暖,手足口病、水痘等儿童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生活卫生和饮食卫生,出现病情要早诊断、早治疗。

手足口病更是近年来较为流行,尤其是儿童、婴幼儿更容易受到感染。

疾控专家提醒,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家庭多通风。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以三岁或三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表现是发烧,手脚出现一些水泡。

大多数孩子都是比较轻微的,5到7天就能痊愈,但个别孩子可能要往重症发展,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

水痘多见于1到10岁儿童,潜伏期为两到三周,发病24小时便会出现皮疹,水痘可以引起水痘脑炎,水痘肺炎,腮腺炎也可以引起腮腺脑炎、腮腺胰腺炎,腮腺心肌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以春季为发病高峰,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患儿体质较差,容易出现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症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如果孩子手心、脚心、屁股、口周起疱,一定要及时看医生,这些可能都是手足口病的症状,而且,孩子还会伴有发烧,体温通常在38℃以上,这些情况一定要引起家长的警觉。

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宝宝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一是呼吸道,二是密切接触。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感染。

为什么儿童容易感染手足口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

这是因为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

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儿童传染病究竟该如何预防?预防春季疾病“三字经”——勤洗手、常通风、强锻炼、多喝水、多菜果、睡好觉、心平静。

家长应让儿童多吃一些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高蛋白食品,比如瘦肉、豆制品、鸡蛋;多吃一些含有维C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比如樱桃、枣、苹果、梨等;多喝水。

中医药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中医药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中医药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用藿香、艾叶、肉桂、山萘四种药即可,将药材混合磨碎,装在香袋里随身带着就可以,不光可以预防手口足病,还可以清热解毒有利身体。

一个香囊大约在3克左右,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大点,做小点,这些都无所谓的。

但是每种药要等量,基本在0.8克-1克左右。

(这四种药很便宜的,10副药才花了2.1元钱,一次可多买点,缝制大小不一的香囊带在身上,放在家里或车上都可以的。

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味。

香囊可以用红布自己制作,也可以去卖婚庆用品的商铺买用来盛喜糖的红带子,用纸巾包好,放在里面,非常漂亮。

我已经做了十多个,分给了周围的朋友,他们都很喜欢。

可惜没有相机,不能上传照片给大家欣赏。

)驱除蚊虫“香囊”的配方:1、取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各适量,比例为1∶1∶1∶1即可。

2、艾叶10克菖蒲10克鳖甲10克闹羊花20克。

豫西山区端午节香囊配方:甘松10克三奈6克白芷6克苍术6克一起研成粉末,置入香囊少许。

佩带。

端午香袋配方:1.高良姜150g,佩兰、桂皮各50g,冰片20g。

2.雄黄60g,菖蒲80g,桂皮50g,朱砂20g。

3.川芎、白芷、苍术、零陵香各50g。

4.山奈100g,雄黄20g,冰片10g,樟脑10g。

上述各方,均研末混匀装于香袋内使用。

春季香囊制作:1、早春散: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桂皮5克,高良姜15克,雄黄5克,冰片0.5克,樟脑1克,碾成粉末装入香袋即可。

做个“早春散”挂在脖子,香袋里的药物正好处在天突穴的位置,药味散发出来后不但留香,还可以祛散口鼻周围的不良空气,防止空气中的病菌通过呼吸系统侵入,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

这个香袋透出一股香味,有点甜,带点微苦,很清新。

2、丁香6克、川椒6克、白芷15克、辛夷10克、冰片10克、沉香6克、艾叶10克、佩兰10克、桂枝10克、益智仁10克、小茴香10克、石菖蒲10克、苍术10克、薄荷10克、藿香10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中医健康知识讲稿
一、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

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

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流行。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二、治疗方法
1. 中医防治
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

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

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

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
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

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

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

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

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

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

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

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中医外治
可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

痛甚、牙龈红肿者,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

瘙痒者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
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2.西药治疗
西药可用维生素B2,每次5毫克,每日3次。

左旋咪唑每次每公斤体重1.25毫克,每日2次。

外用0.1%雷凡奴尔液含漱,每天5次;0.02%盐酸洗必泰液含漱,每日5次;金霉素甘油糊剂涂患处,每日4次。

三、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归纳总结为十四个字: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嗮衣被。

预防手足口病儿歌
手足口,不可怕,
良好习惯能防它,
饭前便后要洗手,
生冷食物不吃它,
勤洗澡,勤换衣,
人多地方要远离。

多喝水,休息好,
常锻炼,身体好,
大病小病都赶跑,
快乐健康最重要。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