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的中药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的中药治疗方法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
虽然手足口病通常是自限性的,但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足口病。
一、中药治疗方法之清热解毒法1. 石膏:石膏能够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常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中。
将石膏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用纱布包裹后敷于患处,每日多次更换。
这样能够有效地缓解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
2. 疏风解表法:此法适用于手足口病的早期,主要目的是祛除外邪。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可以单味或配伍使用。
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液温服,能够帮助降温、缓解发热症状。
二、中药治疗方法之清热燥湿法1. 黄连泻火汤:此方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作用。
将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药材一同煎煮,取汁液温服。
黄连泻火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手足口病患者的食欲不振、口舌生疮等症状。
2. 牛黄上清丸:该制剂由牛黄、黄芩、黄连、栀子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将牛黄上清丸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后口服,每日3次。
这样使用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三、中药治疗方法之滋阴清热法1. 龟龄集:龟龄集中的龟板具有滋阴清热、补益气血的作用。
将龟龄集研磨成细末后,与蜂蜜调成糊状,每日口服数次,能够帮助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康复。
2. 麦冬清热汤:此方由麦冬、生地、黄芩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可滋阴清热,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咽喉疼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将中药材煎煮后取汁液温服,每日2-3次。
四、中药治疗方法之祛湿化痰法1. 苦参碱:苦参碱具有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将苦参碱研磨成细末,与麦芽糖调成糊状,每日口服数次,能够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2. 小儿解表颗粒:该制剂主要由黄芩、石膏、滑石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去湿、祛痰平喘的作用。
中医药预防手足口宣传简报

中医药预防手足口宣传简报中医药预防手足口宣传简报一、引言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儿童,尤其是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孩子。
手足口病的传播速度快,易于爆发,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困扰。
为了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知识,特此撰写本宣传简报,介绍中医药在预防手足口病中的作用和应用。
二、了解手足口病1. 基本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传播。
其主要症状包括口腔疱疹、手脚皮肤疹子、高热、食欲不振和乏力等。
2. 高风险人群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
孩子们所在的幼儿园和学前班是手足口病爆发的热点场所。
三、中医药在预防手足口病中的作用1. 疫苗预防与中医药辅助目前,手足口病的疫苗已经开发,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步骤。
中医药在预防中扮演着重要的辅助角色。
中药中的一些草药,如连翘、板蓝根等,有助于提高体内免疫力,减轻病情和症状。
建议在儿童接种疫苗的可以采用中医药的方式进行预防。
2. 饮食调理中医药认为,营养充足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抵御疾病。
在预防手足口病的饮食方面,建议增加维生素C摄入,多吃抗病毒的食物,如柠檬、橙子、海带等。
定期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草药,如金银花、栀子花等,也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病毒侵害。
3. 环境卫生管理在预防手足口病中,环境卫生管理至关重要。
中医药认为,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保持卫生习惯等都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草木灰的消毒功效被广泛认可,可以用于湿垃圾的消毒,以减少病毒传播。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医药在预防手足口病中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减少疾病的爆发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中医药在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和维护体内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而且,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和预防为主的理念,与现代医学的综合治疗思路相契合,可以在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和推广中医药在预防手足口病中的应用,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和抵抗力。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特点是口腔、手部和脚底出现水泡、疱疹和溃疡。
中医中药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缓解症状、加快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一、中医诊断中医治疗手足口病首先需要准确的中医诊断。
根据中医理论,手足口病属于“疮疡"范畴,其病因主要是暑湿毒邪侵袭体内,造成气血不畅,导致口疮、手足水泡等症状。
中医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判断病情和辨析病机。
二、中医治疗原则1. 支持正气: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基本原则是支持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医师会针对患儿的体质及病情给出相应的调理方案,例如调节饮食、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安排活动等。
2. 清热解毒:手足口病多与暑湿毒邪有关,中医中药可以发散风热、清热解毒。
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3. 润燥化痰:手足口病临床上常伴有口舌干燥、痰黏、咳嗽等症状,中医中药可以利湿润燥、化痰止咳。
例如常用的中药有麦冬、薏苡仁、川贝母等。
4. 活血化瘀:手足口病患儿常伴有局部红肿、疱疹溃烂的症状,中医中药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常用的中药有赤芍、当归、三七等。
5. 调理脾胃:手足口病患儿常出现纳差、食欲不振、腹泻等情况,中医中药可以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白术、苍术等。
三、中医中药治疗方案1. 中药煎剂:根据患儿体质和病情,中医师可以开具适量的中药煎剂。
将中药配方煎煮后,逐渐降温并喂服给患儿。
中药煎剂的剂量和用法需遵循中医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剂量进行配制和使用。
2. 中药外敷:手足口病患儿局部水泡、溃疡可以采用中药外敷的方式。
中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草药,煎煮后药渣敷于患处,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3. 中药浴疗:对于手足口病有皮疹、水泡较多的患儿,可以采用中药浴疗以辅助治疗。
将中药草药煎煮后加入洗浴水中,患儿进行浸泡,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
该疾病主要以皮疹、口腔、手和足部溃疡等为主要症状。
中医药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药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手足口病。
一、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原则在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 温凉相济:在病情较重或有高热等症状时,可选择温药进行治疗,如桂枝汤等。
而在病情较轻或体温正常时,可选用凉药治疗,如黄连解毒汤等。
温凉相济能够平衡体内的阴阳,帮助恢复机体的平衡。
2. 清热解毒: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和口腔溃疡等症状,其病因多为病毒感染。
因此,中药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原则,如连翘、金银花等,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加快康复过程。
3. 调理脾胃:手足口病会导致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
中药治疗应考虑调理脾胃,促进食欲,并有助于伤口的修复。
常用的中药有苓甘术汤等,具有健脾和胃、益气补中的作用。
二、中医药常用方剂1. 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
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络,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疼痛等症状。
用法用量:将药材煎煮后,取汤剂,一日三次,每次适量服用。
2. 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黄芩、连翘、金银花等。
功效:清热解毒,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
用法用量:将药材煎煮后,取汤剂,一日三次,每次适量服用。
3. 苓甘术汤组成:茯苓、白术、甘草等。
功效:健脾和胃,益气补中,有助于恢复患者的食欲和口腔溃疡的修复。
用法用量:将药材煎煮后,取汤剂,一日三次,每次适量服用。
三、中医药治疗的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手足口病期间,应适量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2. 保持休息:患者应多休息,减少外出活动,帮助身体更早地恢复。
3. 保持个人卫生: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老中医: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方法

随着天气转暖,手足口病、水痘等儿童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生活卫生和饮食卫生,出现病情要早诊断、早治疗。
手足口病更是近年来较为流行,尤其是儿童、婴幼儿更容易受到感染。
疾控专家提醒,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家庭多通风。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以三岁或三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表现是发烧,手脚出现一些水泡。
大多数孩子都是比较轻微的,5到7天就能痊愈,但个别孩子可能要往重症发展,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
水痘多见于1到10岁儿童,潜伏期为两到三周,发病24小时便会出现皮疹,水痘可以引起水痘脑炎,水痘肺炎,腮腺炎也可以引起腮腺脑炎、腮腺胰腺炎,腮腺心肌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以春季为发病高峰,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患儿体质较差,容易出现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症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如果孩子手心、脚心、屁股、口周起疱,一定要及时看医生,这些可能都是手足口病的症状,而且,孩子还会伴有发烧,体温通常在38℃以上,这些情况一定要引起家长的警觉。
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宝宝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一是呼吸道,二是密切接触。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感染。
为什么儿童容易感染手足口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
这是因为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
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儿童传染病究竟该如何预防?预防春季疾病“三字经”——勤洗手、常通风、强锻炼、多喝水、多菜果、睡好觉、心平静。
家长应让儿童多吃一些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高蛋白食品,比如瘦肉、豆制品、鸡蛋;多吃一些含有维C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比如樱桃、枣、苹果、梨等;多喝水。
中医药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中医药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用藿香、艾叶、肉桂、山萘四种药即可,将药材混合磨碎,装在香袋里随身带着就可以,不光可以预防手口足病,还可以清热解毒有利身体。
一个香囊大约在3克左右,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大点,做小点,这些都无所谓的。
但是每种药要等量,基本在0.8克-1克左右。
(这四种药很便宜的,10副药才花了2.1元钱,一次可多买点,缝制大小不一的香囊带在身上,放在家里或车上都可以的。
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味。
香囊可以用红布自己制作,也可以去卖婚庆用品的商铺买用来盛喜糖的红带子,用纸巾包好,放在里面,非常漂亮。
我已经做了十多个,分给了周围的朋友,他们都很喜欢。
可惜没有相机,不能上传照片给大家欣赏。
)驱除蚊虫“香囊”的配方:1、取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各适量,比例为1∶1∶1∶1即可。
2、艾叶10克菖蒲10克鳖甲10克闹羊花20克。
豫西山区端午节香囊配方:甘松10克三奈6克白芷6克苍术6克一起研成粉末,置入香囊少许。
佩带。
端午香袋配方:1.高良姜150g,佩兰、桂皮各50g,冰片20g。
2.雄黄60g,菖蒲80g,桂皮50g,朱砂20g。
3.川芎、白芷、苍术、零陵香各50g。
4.山奈100g,雄黄20g,冰片10g,樟脑10g。
上述各方,均研末混匀装于香袋内使用。
春季香囊制作:1、早春散: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桂皮5克,高良姜15克,雄黄5克,冰片0.5克,樟脑1克,碾成粉末装入香袋即可。
做个“早春散”挂在脖子,香袋里的药物正好处在天突穴的位置,药味散发出来后不但留香,还可以祛散口鼻周围的不良空气,防止空气中的病菌通过呼吸系统侵入,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
这个香袋透出一股香味,有点甜,带点微苦,很清新。
2、丁香6克、川椒6克、白芷15克、辛夷10克、冰片10克、沉香6克、艾叶10克、佩兰10克、桂枝10克、益智仁10克、小茴香10克、石菖蒲10克、苍术10克、薄荷10克、藿香10克等。
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中医健康知识讲稿一、手足口病症状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
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
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流行。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二、治疗方法1. 中医防治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
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
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
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
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
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
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
手足口病中医防治方案

手足口病中医防治方案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夏秋季常见传染病病原体主要以EV71、柯萨奇A组16病毒为主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本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5~7天自然痊愈;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一、治疗方案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时行疫毒经口鼻而入,邪毒蕴郁与心脾积热相合,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伴发热、咽痛、易惊,肌肉瞤动、恶心、腹泻或便秘等症状重症者病情险恶,传变迅速,邪毒炽盛,内陷心肝,表现高热,易惊,肌肉瞤动,呕吐,或见肢体痿软、抖动,甚则嗜睡、神昏、痉厥,甚则发生喘脱病机以热毒、湿毒、动风为关键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熄风为主一、治疗方案根据临床普通型、重型、危重型以及恢复期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证型辨证论治(一)普通型:温热夹湿,心脾积热临床表现: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灼痛,流涎,咽红,手、足和臀部出现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伴轻咳、倦怠、拒食,舌质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紫。
治则: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基本方药:银花6克连翘6克薄荷3克生石膏15克藿香6克鲜芦根15克黄芩6克炒牛蒡子6克生甘草3克用法用量:日一剂,水煎服,每剂煎服120ml,分四次服加减:1.高热加羚羊角粉冲服;2.腹泻加煨葛根、焦山楂、车前草;3.便秘加酒大黄;4.纳差、拒食加焦三仙;5.咽喉肿痛加元参、蝉蜕;6.咳嗽加炙麻黄、杏仁中成药:蒲地兰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花清感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二)重型:湿热动风临床表现:高热,易惊,肌肉瞤动,呕吐,或见肢体痿软、抖动,甚则嗜睡、神昏、痉厥,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指纹紫滞治则:清热化湿,熄风定惊。
基本方药:酒大黄3克生石膏20克(先煎)寒水石10克(包煎)滑石10克(包煎)紫石英10克(先煎)生牡蛎10克(先煎)干姜3克桂枝6克厚朴6克清半夏6克用法用量:日一剂,水煎服,每剂煎服120ml,分四次服或120ml结肠滴注,一日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中医健康知识讲稿
一、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地、好发于小儿地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它也是小儿常见地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有发病,但月份多见,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个月地婴儿到岁地成人,但以岁以下地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地规律,一般年流行一次.我国近年来有过两次较大地流行.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地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地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地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二、治疗方法
.中医防治
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克,连翘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克,石膏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
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剂,水煎分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克,蝉蜕克,钩藤、淡竹叶各克,甘草克.每日剂,水煎分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中医外治
可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克,黄连克,煎水漱口.痛甚、牙龈红肿者,用板蓝根克,黄芩、白藓皮各克,双花克,竹叶、薄荷各克,煎水含漱.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克,红花克,煎水浸泡.瘙痒者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克,忍冬藤克,红花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次,连用周.
.西药治疗
西药可用维生素,每次毫克,每日次.左旋咪唑每次每公斤体重毫克,每日次.外用雷凡奴尔液含漱,每天次;盐酸洗必泰液含漱,每日次;金霉素甘油糊剂涂患处,每日次.
三、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地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地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地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地措施;对患儿所用地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归纳总结为十四个字: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嗮衣被.
预防手足口病儿歌手足口,不可怕,良好习惯能防它,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冷食物不吃它,勤洗澡,勤换衣,
人多地方要远离.
多喝水,休息好,常锻炼,身体好,大病小病都赶跑,快乐健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