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修订《幼学纪事》课件详解
人教版中职语文教学课件——《幼学纪事》

• 第四部分:写作者辍学后苦心求学的经过。 (业余求学)
第一层(21——23自然段):写在待业期 间,侥幸进辅仁大学中文系旁听的经过。
第二层(24——27自然段):写找到职业 后,边做事边上夜校的经过。
第三层(28自然段):作者对那时恶劣的 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感激、 敬仰和怀念。全文的总结,议论点题。
联系匈牙利小说家莫利兹“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 常常笑的”这句话,仔细琢磨下列句子在课文中的 含义:
1.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但只有一册,就是被俗称 为“皇历”的那本历书。 2.我于是拿了毛笔、墨盒伏在老郝叔的炕上——他 家无桌,炕上只有一张席,硬而且平,伏在上面写字 是极方便的——就这样,他说我写,不大会儿的功夫, 居然写出来了。
读第四部分:
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议论点题,表达作者对当时的恶劣 政治制度的痛恨,对良师益友的感 激、敬仰和怀念。
哪名同学能总结一下本文围绕中心,重点 突出、详略得当的选择材料?
• ——本文紧紧围绕幼年求学这一中心选 择材料,整个求学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 段:正规上学、业余求学。文章以时间 为顺序来记叙这一过程,第二、第四部 分是记叙的中心,进行了详写。第一、 第三部分则分别交代了两个阶段的背景, 用略写。与求学无关的往事,一律不写。 这样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 *日久天长:形容时间积累得很久。
*寥寥可数:形容非常少。寥寥:非常少。
*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
*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 朋友。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兀立:直立。 文章以“幼学纪事”为题,明确了记叙的中 心: 记幼年求学之事。
文章结构梳理:
• 第一部分:写作者幼年的生活环境。(求学)
《幼学纪事》

什么是幽默?
幽默是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语言风格。它 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本来很严肃的事情,用貌似 轻松的笑话来表达;轻松的笑谈却故意说得十分 严肃。
联系匈牙利小说家莫利兹“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 常常笑的”这句话,仔细琢磨下列句子在课文中的 含义:
1.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但只有一册,就是被俗称 为“皇历”的那本历书。 2.我于是拿了毛笔、墨盒伏在老郝叔的炕上——他 家无桌,炕上只有一张席,硬而且平,伏在上面写字 是极方便的——就这样,他说我写,不大会儿的功夫, 居然写出来了。
读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写辍学时期的困苦生活,思考一下,为 什么写这段生活?
这一部分不是文章记叙的中心,但少年辍学,是 作者求学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必须有个交代; 记叙待业期间的凄苦生活,则是为下文记叙作者 在这种境遇中苦心求学作了铺垫。
读第四部分:
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议论点题,表达作者对当时的恶劣 政治制度的痛恨,对良师益友的感 激、敬仰和怀念。
3.茫然中还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业,去当当。
4.于是这厕所便成了我的餐厅。把窝头掰为几块, 烤后吃下,热乎乎的,使我感到了棒子面原有的香甜。
写作特点 :
1、文章所记,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 来如诉家常,亲切生动。作者幼年失怙, 家境困穷,求学过程中不知经历了多少艰 辛。今天,回忆这些往事,绝非百无聊赖 而抚摸昔日的伤口以自哀自怜,而是出自 严肃的时代责任感,对那黑暗年代作深沉 的反思。辛酸的往事,严肃的反思,发而 为豁达风趣的语言,形成本文幽默的风格。
读第二部分:
作者回忆美术教师卫天霖时,详细写教师教给孩 子各种画法,特别着重回忆一次写生课的情况和 教师给自己的鼓励,为什么?为什么强调卫先生 的“价值”?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幼学纪事》课件

游戏教学:设计 与故事相关的游 戏,让学生在游 戏中学习
08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
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有 建设性的意见
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他人 学习
完成作业认真,表现出良好 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学 生完成作业的比 例
作业质量:作业 的正确率、完整 性和美观性
意义:反映了 明末清初的社 会风貌和思想 文化,具有重 要的历史和文
化价值。
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主要内容:《幼学纪事》是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主要讲述了儿 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特点:《幼学纪事》的特点在于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生动 有趣的故事和案例,使得儿童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理解《幼学纪事》 中的人物形象和 故事情节
学习《幼学纪事 》中的语言特点 和表达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和 写作能力,培养 文学素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 作的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勇于创 新的价值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步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 组分配一个讨论主题,让学生在 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操作法
角色扮演:让学 生扮演故事中的 角色,体验故事 情节
情景模拟:创设 与故事相关的情 景,让学生身临 其境
动手操作:让学 生动手制作与故 事相关的手工艺 品
幼学记事

提问
讲授法
教学基本内容及时间分配
方法及手段
例如,恶劣的社会环境和“那么多好的老师和好的朋友”
“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和渴求知识的“我”;“花了钱”而旷课的“学子”和做贼般“偷窃知识的人”;
“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和厕所餐厅,“雅人”与“俗人”,等等。
这些对比,都是那么强烈,作者未加任何议论,自会引起读者认真严肃的思索,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全文一共写了几件事?这些事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3、归纳文章的中心。
第二课时
一、解析课文(20min)
1、第一部分写幼年的生活环境,为什么第一段不写生活的贫困,而全段侧重写“没有文化”?
明确:这实际上是在写他家境的贫寒,另外根据中心的需要,首先点出作者渴望求学的艰辛。
2、为什么要详细叙写“我”帮助老郝叔起草“请会通知”的事?
二、归纳主题(5min)
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回忆了作者幼年求学的艰辛经历,对那不堪回首的黑暗年代,作了深沉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深挚怀念,字里行间,寄寓着对今天年轻一代的深切希望,希望他们珍惜良时,好学上进。
三、写作特点(15min)
1、文章所记,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来如诉家常,亲切生动。作者幼年失怙,家境困穷,求学过程中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今天,回忆这些往事,绝非百无聊赖而抚摸昔日的伤口以自哀自怜,而是出自严肃的时代责任感,对那黑暗年代作深沉的反思。
明确:明确“我”的处境地位——与“拉洋车的”同处社会的最低层;说明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的痛苦。
3、作者回忆美术教师卫天霖时,详细写教师教给孩子各种画法,特别着重回忆一次写生课的情况和教师给自己的鼓励,为什么?为什么强调卫先生的“价值”?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幼学纪事》课件

2.我于是拿了毛笔、墨盒伏在老郝叔的炕上——他家 无桌,炕上只有一张席,硬而且平,伏在上面写字是极方 便的——就这样,他说我写,不大会儿的功夫,居然写出 •来了。
《幼学纪事》课件
•
•作者简介
• 于是之,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曾任祖国剧团、北平艺术馆、华 北人民文工团演员。后任北京人民艺 术剧院演员、艺委会副主任、副院长 ,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 三届理事、第四届副主席。是第五届 2全国政协委员。在《龙须沟》、《 骆驼祥子》、《茶馆》、《洋麻将》 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舞台艺术 形象。有《于是之论表演艺术》。
•1927年7月9日—
•
•作者生平
• 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1927年7月生于唐山,原籍天津市人。百日丧 父,后迁至北京居住,曾在北平孔德小学读书,毕业于北师附小。初中就 读于北平师大附中,毕业后因家贫辍学。15岁起曾做仓库佣工,后当抄写 员。 • 1942年参加北平青年组织的业余戏剧活动。 • 194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不久失学加入祖国剧团,参与《蜕 变》《以身作则》等剧的演出。 • 1947年入北平艺术馆,参加《上海屋檐下》《大团圆》等剧的演出 。 • 1949年2月参加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身)。 • 1951年塑造了《龙须沟》中程疯子的艺术形象,奠定了他优秀话剧 演员的地位。此后相继演出了《关汉卿》《雷雨》《名优之死》《茶馆》 《丹心谱》《请君入瓮》等剧,都取得成功。此外,他还在电影《青春之 歌》中扮演余永泽、《秋瑾》中饰贵福,并和曹禺、梅阡合作创作了历史 剧《胆剑篇》,与英若诚、童超合作改编了话剧《像他那样生活》。 • 1985年于是之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 • 1988年当选为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第二届主席。 于是之先生在电影《 大河奔流》里塑造了中国电影银幕上第一个毛泽东主席的艺术形象。 • 1996年参演了最后一部话剧《冰糖葫芦》,从此退出他心爱的舞台。
《幼学纪事》课件

社会意义
传承文化
课件通过介绍文学作品和作家,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提高素养
通过学习课件,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促进交流
课件可以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 化交流。
读者反馈
受到好评
01
许多读者对《幼学纪事》课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对提高
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朱光潜
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 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从西方引进了许 多美学思想,并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品背景
• 《幼学纪事》是罗念生和朱光潜两位先生共同创作的一部作品 ,旨在介绍古希腊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在这部作品中,两 位先生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古希腊的历史、 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古希 腊文化的窗口。
强调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和人生观。
社会责任感
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公 益活动。
05
作品评价
文学价值
1 2
语言优美
课件采用了简洁、生动的语言,易于理解和学习 。
内容丰富
课件涵盖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文化背景,有助于 学习者深入了解文学。
3
结构清晰
课件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方便学习者系统地 学习。
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等,可以提供更广泛的 文学欣赏和学习资源。
相关研究资料
01
有关儿童教育、心理发展等方面 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可以帮 助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 践。
02
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和指导文 件,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 供政策层面的参考和指导。
高二语文:1.3《幼学纪事》教案沪教版

《幼学纪事》教课设计【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章紧扣“幼学”合理剪材,条理清楚,突出要点表达中心,以表现散文特点2、理解作品中风趣的语言(二)感情目标培育学生在窘境中奋斗的精神,颂师恩、惜友谊,做真人(三)技术目标学会剪材,会写作【教课要点】认识作者纪年修业时的艰辛和他对当年良师良友的深切,学习作者执著苦学、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课难点】品尝文章风趣风趣的语言和富裕生活气味的细节描绘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预设学生参加设计企图一、导入从少儿园到此刻的十用反问的方式启多年时间里,你在修业发学生思虑写作的过程中发生了多少的方法,设悬念事?有多少值得令人着迷的人?如何在一篇文章中写出?今日我们学习于是之的《幼学纪事》二、检查1、找出本文的要旨句政治制度——老师和朋友——预习书——没有胡乱地生长2、构造梳理一、贫穷家境,念书作用幼已明二、短暂修业,念书习惯师育成三、不幸辍学,困难生活难读书四、业余念书,苦心求知得真趣要修业生课前对课文整体感知,训练归纳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3、归纳本文中心思想回想性文章,修业经历,反省黑暗制度,良师良友,寄寓青少年惜时念书三、读文本 1、读第一部分,回答:究深意①幼年生活环境为什么突出家境贫穷和盼望修业的艰重视写“没有文化” ?辛训练学生透过文②为什么详写“我”帮老章细节发掘深层郝叔草拟请会通知的 A 我的处境地位:与拉洋车的同内涵的能力事?处社会基层B 说明劳感人民无文化的难过2、读第二部分,回答:为什么详写卫天霖写生对良师的恭敬,印象深。
理解写作时的合课?最后一段的作用老师谦虚,伟大而又平庸,是理剪材是什么?一位播种者3、第三部分为什么写辍修业历程的转折点;观察学生对文章学期间的困苦生活?为下文苦心修业作铺垫构造的掌握,思4、第四部分在全文中谈论点题,怨恨政治制度,怀路务必清楚的作用是什么?念良良友四、领会幽 1、什么是风趣?风趣可笑而意味深的言品尝作者风趣的默言格言并能清楚表A 松事成心表达达自己的感觉,2、系匈利小家 B 事松表达培育学生在窘境莫利“ 人在想哭的①“家里的藏⋯⋯皇的那中、笑生候也是笑的” ,找出本”活的精神品文中风趣的句子并②“我于是拿⋯⋯竟然写出来自己的理解了”③“茫然中⋯⋯子承母去当当”④ 所成了餐⑤上坐地点不固定五、写作1、酸楚的旧事,的反省,而豪迈趣的言,培育学生品特色形成本文风趣的格言的并能加2、明而烈的比,使本文的风趣拥有更的感染以运用力(例,找出文本)六、作就《示小妹十八诞辰》和《幼学事》某句感写作能力的触深的抒感想( 600 字左右)板幼学事于是之寒家境——良良友————“没有胡乱地生”劣制度教课反省高二的教课比高一有了一些化:以学生的自主解决能力培养,注意学写作材特色,品言中感觉言文字美并引学生学致使用。
最新《幼学纪事》ppt课件01名师资料汇编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检查预习 2. 文章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贫寒家境,读书作用幼已明 第二部分: 短暂上学,读书习惯师育成 第三部分: 不幸辍学,艰难生活难读书 第四部分: 业余求知,苦心求知得真趣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3. 归纳本文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回忆了作者幼年求学
的艰辛经历,对那不堪回首的黑暗年代,作了深
沉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
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深挚怀念,字里行间, 寄寓着对今天年轻一代的深切希望,希望他文公社】友情提供
学习重点
1.学习文章记事写人材料的选择。 2.体会文章亲切、生动、豁达、幽默的语言中包含的辛 酸的感情。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检查预习 1. 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我庆幸自己在那样恶劣的政治制度下竟遇上
那么好的老师和朋友,他们为我启蒙,教我知道
书这种东西的宝贵,使我没有胡乱地生长。
颂扬老师的平凡的画像;
(2)表明老师给“我”的影响之深,突出老师的伟大 ( 3 ) 表现老师的谦逊的品格,赞颂老师是一位“播种
,
者”。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阅读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写辍学时期的困苦生活,思考一下,为什 么写这段生活? 这一部分不是文章记叙的中心,但少年辍学,是作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什么是幽默? 幽默是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语言风 格。它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本来很严肃的事情,
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表达;轻松的笑谈却故意
说得十分严肃。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联系匈牙利小说家莫利兹“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
1927年7月9日—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上的人生心态,感受别样的人生。
作者简介
于是之,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祖国剧团、北平艺术馆、华北人 民文工团演员。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 院演员、艺委会副主任、副院长,中 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三届 理事、第四届副主席。是第五届 3 全 国政协委员。在《龙须沟》、《骆驼 祥子》、《茶馆》、《洋麻将》等剧 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舞台艺术形象。 有《于是之论表演艺术》。
阅读第四部分: 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议论点题,表达作者对当时的恶劣政治制
度的痛恨,对良师益友的感激、敬仰和怀念。
教师总结,学生回顾:
• 文章以“幼学纪事”为题,从作者出生到十五六 岁,十几年间,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为什么要 选这些事情写呢?如①贫寒的家境 ②周围环境大 杂院 ③两位良师 ④中途辍学 ⑤辅仁大学旁听⑥ 上夜校。是随意选择的吗?显然不是。根据前面 我们梳理的文章结构和进行的问题研讨,我们知 道:
• 1951年塑造了《龙须沟》中程疯子的艺术形象,奠定了他 优秀话剧演员的地位。此后相继演出了《关汉卿》《雷雨 》《名优之死》《茶馆》《丹心谱》《请君入瓮》等剧, 都取得成功。此外,他还在电影《青春之歌》中扮演余永 泽、《秋瑾》中饰贵福,并和曹禺、梅阡合作创作了历史 剧《胆剑篇》,与英若诚、童超合作改编了话剧《像他那 样生活》。 • 1985年于是之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 • 1988年当选为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第二届主席。 于是之 先生在电影《大河奔流》里塑造了中国电影银幕上第一个 毛泽东主席的艺术形象。 • 1996年参演了最后一部话剧《冰糖葫芦》,从此退出 他心爱的舞台。
《骆驼祥子》中饰老马(1957年)
于是之在话剧《茶馆》中塑造 的王掌柜形象
年轻时于是之与夫人李曼宜
教学目标
1.围绕中心,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2.学习本文语言的幽默,语言描写中蕴含的真情实感。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浸透对良师益友的感激、敬仰与怀 念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学习文章记事写人材料的选择。 2.体会文章亲切、生动、豁达、幽默的语言中包含的辛 酸的感情。
检查预习 1. 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我庆幸自己在那样恶劣的政治制度下竟遇上
那么好的老师和朋友,他们为我启蒙,教我知道
书这种东西的宝贵,使我没有胡乱地生长。
检查预习 2. 文章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贫寒家境,读书作用幼已明 第二部分: 短暂上学,读书习惯师育成 第三部分: 不幸辍学,艰难生活难读书 第四部分: 业余求知,苦心求知得真趣
(2)说明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的痛苦。
第二部分写作者幼年上学,遇到的两位良师 。(幼年求学)
• 第一层(4自然段):全文过渡段,概括叙述求学 的困难,引出对良师益友的深情忆念。 • 第二层(5自然段):过渡段,它的作用是引起对 小学时代两位良师的回忆。 • 第三层(6自然段):回忆孔德小学一位忘了姓名 的老师。 • 第四层(7——12自然段):第九段:回忆卫天霖 老师。
者求学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必须有个交代;记叙待业
期间的凄苦生活,则是为下文记叙作者在这种境遇中苦 心求学作了铺垫。
第四部分:写作者辍学后苦心求学的经过。( 业余求学)
• 第一层(21——23自然段):写在待业期间,侥幸 进辅仁大学中文系旁听的经过。 • 第二层(24——27自然段):写找到职业后,边 做事边上夜校的经过。 • 第三层(28自然段):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 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感激、敬仰和怀念。
幼学纪事
于是之
从幼儿园到现在的十多年时间里,你在 求学的过程中发生了多少事?有多少值 得怀念的人?怎样在一篇文章中写出?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金色的,因为有烛光晚餐、安徒生 童话、还有外婆的彭湖湾,还有神奇无限的因特网,让你们
遨游世界。但是如果童年充满了贫穷与艰辛,你又会怎样呢?
是抱怨生活对你不公平?还是乐观豁达地正视生活?今天我 们要学习的于是之的《幼学纪事》,将让你们体会一种积极
,
者”。
第三部分:少年辍学,陷入更加困顿的境地。 (少年辍学)
• 第一层(13——18自然段):交代作者上学经济 来源和中途辍学的原因、经过。 • 第二层(19——20自然段):茫然待业的时间里 ,母子俩过着“一当二押三卖”的凄苦生活。
阅读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写辍学时期的困苦生活,思考一下,为什 么写这段生活? 这一部分不是文章记叙的中心,但少年辍学,是作
阅读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写幼年的生活环境,为什么第一段不写生 活的贫困,而全段侧重写“没有文化”? 这实际上是在写他家境的贫寒,另外根据中心的需要,
首先点出作者渴望求学的艰辛。
2.为什么要详细叙写“我”帮助老郝叔起草“请会通 知”的事? (1)明确“我”的处境地位——与“拉洋车的”同处社 会的最低层;
1927年7月9日—
作者生平
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1927年7月生于唐山,原籍天津 市人。百日丧父,后迁至北京居住,曾在北平孔德小学读 书,毕业于北师附小。初中就读于北平师大附中,毕业后 因家贫辍学。15岁起曾做仓库佣工,后当抄写员。 1942年参加北平青年组织的业余戏剧活动。 194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不久失学加入祖国剧 团,参与《蜕变》《以身作则》等剧的演出。 1947年入北平艺术馆,参加《上海屋檐下》《大团圆》 等剧的演出。 1949 年 2 月参加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前身)。
阅读第二部分:
作者回忆美术教师卫天霖时,详细写教师教给孩子 各种画法,特别着重回忆一次写生课的情况和教师给自 己的鼓励,为什么?为什么强调卫先生的“价值”?最 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1)流露对老师的喜欢和敬重之情;
颂扬老师的平凡的画像;
(2)表明老师给“我”的影响之深,突出老师的伟大 ( 3 ) 表现老师的谦逊的品格,赞颂老师是一位“播种
3. 归纳本文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回忆了作者幼年求学
的艰辛经历,对那不堪回首的黑暗年代,作了深
沉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
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深挚怀念,字里行间, 寄寓着对今天年轻一代的深切希望,希望他们珍 惜良时,好学上进。
第一部分:写作者幼年的生活环境。
• 第一层(1自然段):作者贫寒的家境:祖母、母亲 寡居贫穷,没有文化。 • 第二层(2-3自然段):作者家的环境:大杂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