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日本

1926年,海军上将东乡平八郎,日本明治时代海军将领。1894~1895年参加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威海卫海战后晋升为海军少将。1895年一度代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职务,镇压中国台湾人民。参与策划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13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28年,裕仁天皇,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1921年访欧,为日本第一个出国访问的皇储。同年冬任摄政。1926年12月25日即位,改元昭和。1945年日本即将战败时主和,8月15日亲自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根据美国占领当局起草的新宪法,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国家。

各务兼吉(1868-19 39) 明治大正昭和时期的实业家、贵族院议员,引导日本经济的财经专家。

1931年,国务大臣男爵币原喜重郎,1920年前后当过驻美大使,山本五十六曾奉召担任他的助手。1930年前后担任外务大臣。1945年10月9日担任日本首相。麦克阿瑟要求币原内阁实施“宪法的自由化”和给妇女以参政权,鼓励组织工会,改革教育制度……

1931年,犬养毅。号木堂,曾任记者、统计院权少书记官,后步入政坛。1890年首届国会大选,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嗣连任达十七次之多。九一八事变后组阁,次年被发动“五一五事件”少壮军人杀死。孙中山至日本后,犬养毅予以庇护,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932年,军国主义下的日本大肆在满洲扩张,裕仁天皇再度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1932年,内田康哉外务大臣内田康哉,19 21年任外务大臣,临时代理首相职务;1923年8月25日-9月2日,时任外务大臣,临时代理首相职务。“满洲国建国”时的日本军政当局头面人物。1918 -1923和19 32年任外务大臣,1932

年还兼任南满铁路公司总裁。

1933年,陆军大臣荒木贞夫。1933年7月,日本法西斯军阀内部分为两大派,即皇道派和统制派。皇道派有真崎甚等,刺杀了当时首相犬养毅,荒木贞夫上台任陆军相,预示了少壮派军人当政,拉开日本大规模发动战争的步伐。二战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

1934年,外务大臣广田弘毅,日本首相,A级战犯。1933—1936

年连任斋藤、冈田两届内阁外务大臣。1935年提出广田三原则,积极策划侵华活动。1937年6月,再任近卫内阁外务大臣,采取强硬的对华侵略方针,参与许多重大决策。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1935年,驻美大使斋藤博,日本国内著名的美国问题专家。1934年担任驻美大使,后客死美国。曾与重光葵、堀内谦介等发起外务省改革运动。任驻美大使期间,斋藤博向国务卿赫尔建议,划分日美在太平洋势力范围,被拒。珍珠港事件前一直活跃在美日外交舞台。

1936年2月,同时登上《时代周刊》的四人:日本天皇裕仁、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表现美国关注远东危机,这四人是解决危机的关键。

日本天皇,1936年。日本天皇裕仁视察军队。

1937年,公爵近卫。1937年6月近卫内阁一上台,就致力于建立战时体制,并表明要以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因而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七七事变爆发,中日全面战争开始。

1937年,海军大

将米内光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山本正担任海军次官,

并和当时的海军大臣

米内光政协力反对陆

军的侵华作战,反对

三国防共协定。但在

后来因德、意、日三

国同盟问题而使米内

光政内阁垮台。七七

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

爆发。

首相米内光政。1940年,米内光政再度登上《时代周刊》封面。1940年1月16日成立了米内光政内阁,任第37代内阁总理大臣。

1941年,日本外相松冈洋右。他首次使用了大东亚共荣圈一词。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前,日本精心谋划,在看到欧洲大陆燃起战火后,日本为了实现统治亚太地区的梦想,决定与德、意联合起来,向全世界扩张。1941年3月他访问柏林,

希特勒敦促日本向南推进。

1941年,日本近卫内阁派前海军上将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于1941年2月21日到达华盛顿。吴淞战役时野村吉三郎接替盐泽幸一指挥淞沪战争。后来海军中将野村吉三郎担任日本特混舰队司令官。指挥太平洋战争。

1941年,东条英机,日本首相,陆军上将,甲级战犯。极力主张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对苏战争。出生于军阀家庭。1935年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1941年10月出任首相兼陆军大臣,重申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既定国策。1948年12月,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1941年,山本五十六。1941年12月7日,作为海军上将指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拥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支持并参与侵华战争;尽管不主张对英、美、荷开战,但坚持大本营决策。1943年4月在视察部队途中,其座机被美机击落而丧生。死后被追授元帅称号。

日本早期电影

xx电影之xx电影 一、xx电影的诞生 1.现存最早的xx电影: 歌舞伎片《赏红叶》 (1899) 2.新派剧: 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歌舞伎改革运动,最早与电影联手。 3.xx最早的故事片: 《闪电大盗》 (1899)用新派剧演员拍摄。 4.直到20年代中期,日本电影业中所有女性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 5.1910年代日本电影生产基地开始建立: 1912年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日活)组建,在东京(现代题材的新派剧)和京都(历史题材的旧剧)—— 以两大城市为电影制作中心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为日本电影制造两副面孔。日本电影沿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怀旧式肯定和对现代的西方价值观的追随这两条完全分离的线索发展而来。 二、xx电影中的“活弁” 1.活弁: 活动弁士(辨士),为电影做解说表演的。 2.电影和弁士的组合与日本口传文艺的渊源有关,如文乐中的净琉璃,歌舞伎中的义大夫等。

3.在真正意义上,日本从来不存在无声电影。 4.活弁的三种职能: ①作为叙述者与声优; ②作为评论阐释者; ③作为观众代表的表演。 5.弁士在30年代后期几乎销声匿迹,但影响有: ①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通常会有不出场的旁白者冗长的画外音; ②惯用全景镜头和长镜头。 6.弁士的存在使日本电影独自探索出日本独有的电影叙事方式。 三、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19世纪20-30年代) 1.纯映画剧运动: ①1918年,由归山教正主持的电影艺术协会发起; ②电影不应是对下等戏剧的简单模仿,而必须以某种纯粹的状态呈现出电影独有的本质。 主张不要舞台剧本而要电影剧本,不要男旦而要女演员,不要弁士而要字幕。指出真正的电影离不开速度、写实和幻想。 ③试验性作品: xx的《生之xx》、《xx的少女》 (19)。2.两大创作群体: xx和日活 松竹:1920年在日本东京莆田创立制片厂,《路上的灵魂》

中国近代史上的早期日本留学史

中国近代的日本留学史 从1896年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到现在,中国人赴日本留学已有近115年的历史。和留学欧美一样,中国人的日本留学也是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中的先进成分,探索自己的近代化之路的过程。中国人的日本留学对中日两国来说,不仅仅在教育文化史上,同时在经济和外交关系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根据《近代中国日本留学史》中记载日本留学进程中发生的变化,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如下。 一、日本留学的开始和发展 1896年,清政府派遣13名年轻人前往日本留学,揭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序幕。 初期的留日学生主要是官费生,不仅有中央派遣的,也有地方政府及教育机构派遣的。多数留学生学的是军事。1903年以后,随着清政府旨在促进近代化的“新政”的展开,大批学习师范、政法以及实业的派遣留学生前往日本,而同时,学习军事的学生仍然源源不断地被派往日本。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和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清政府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这一点从清政府派遣大量的军事留学生以图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当中也可以看出。 二、日本留学的兴盛 日本留学的兴盛,是在进入20世纪、清政府展开“新政”以后。在此之前,日本留学派遣规模较小。 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赔付巨金、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直到这时,清政府才被迫实行开放并向西方学习,推行旨在“富国强兵”的“新政”。“新政”的内容主要有军备强化、实业振兴和教育改革。 随着“新政”的推进,需要大批掌握各领域新知识的新式人材,但当时的中国刚刚摆脱了旧的教育,还难以适应培养新式人材的需要。为了应对这种形势,清政府采取了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奖励留学以及招聘外籍教师等措施。与此同时,随着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废除,知识分子、特别是年轻人为了寻求新的知识,自发地前往海外留学。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留学迎来了兴盛时期。人数最多的1905年大约有8000人。 兴盛时期的日本留学和初期留学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不仅有官费生,也有很多自费生;二是学法政和师范的人占压倒多数。后者是很多留学生根据国内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回国后在新式学堂执教为目的而到日本学习师范的。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并由孙文创建了共和制的中华民国。从这个时候起到1945年“二战”结束的30多年里,尽管随着中国国内形势及中日关系的变化,在日中国留学生的数量时增时减,但中国人的日本留学一直都未中断。其间出现了继1905年的留学高潮之后的两次高潮,即1914年前后(5~6千人)以及30年代中期(1935年突破了6~7千人)的留日高潮。 三、日本留学热潮的衰退 直到1937年7月7日爆发了“芦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打响。中方关闭了驻日本大使馆及留学生监督处,留学生们也几乎全部回国,

日本早期文献的检索

机械领域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发明点很简单的案子机械领域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发明点很简单的案子,, 而我们又苦于很难检索到相关的对比文献难检索到相关的对比文献。。其实很可能我们的邻国其实很可能我们的邻国——————日本日本日本,,也有类似发明点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发明点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由于早期日本科技发展比我国快几十年由于早期日本科技发展比我国快几十年,,这些相关的对比文献大多是日本的早期申请些相关的对比文献大多是日本的早期申请。。 这些早期的日本的实用新型或发明一般在我们的检索数据库中收录不多或发明一般在我们的检索数据库中收录不多、、也不全也不全,,而且都看不到附图。下面介绍一下如何在外网上直接以FT/FI 为入口检索日本早期专利文献文献。。 网址如下网址如下:: http://www4.ipdl.inpit.go.jp/Tokujitu/tjftermena.ipdl?N0000=11414 首先需要确定与发明点相关的FT FT,,数据类型最好不要勾选数据类型最好不要勾选,,这样检索范围就涵盖了实用新型和发明范围就涵盖了实用新型和发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初判限定文献的公开

日期来缩小检索范围日期来缩小检索范围。。显示类型显示类型,,可以选择可以选择““drawings drawings””,这样在浏览文献时可以直接看到附图文献时可以直接看到附图。。 点击search 按钮后按钮后,,会显示检索结果的个数会显示检索结果的个数,,如果个数较多可以重新对上述各项进行调整重新对上述各项进行调整,,来得到一个合适的检索结果篇数来得到一个合适的检索结果篇数。。 点击点击““list list””进行浏览进行浏览:: 时间限定FT FT 细分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绳文时代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 日本最原始的时代。人们住洞穴、逐渐发展成部落,过着采集、捕鱼、狩猎生活。绳文是指出土的当时的绳文陶器,是那个时期的标志。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开始种植水稻,使用各种金属器,例如铜剑、铜矛等。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三国时期(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送使者到魏,魏的使者也来到了邪马台国。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初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这个时期,大量中国的知识、技术传入日本。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年 以奈良南部的飞鸟地区为中心的时代,与古坟时代有重叠的部分。645年,孝德天皇政权颁布《改新诏书》,被称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派遣了很多学生和僧人到中国学习政治、法律、文化及佛学知识。702年,日本向中国唐朝政府告知国号为“日本”、君主为“天皇”。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 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平城京是日本仿造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这一时期,日本继续派出遣唐使,其中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成绩优异,留在唐朝任职,并与李白等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一时代,中国的著名高僧鉴真和尚六渡日本失败,第七次终于成功。鉴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奈良的唐招提寺里,至今还供奉着鉴真的塑像。另外,这个时代还诞生了日本历史上几部著名的书籍,如《万叶集》、《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 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现京都)。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不再大量摄取中国文化。这个时期主要是藤原家族执掌政权,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此期间,日本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诞生了一批反映贵族文化的文艺作品,如《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幕府政权。在文化方面,摄取了中国宋朝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武家文化。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 室町时代1333年~1467年~1573年 足利氏掌握政权,1336年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政权。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较为薄弱。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各地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1.先土器时代(?—1万年前) 日本全域出现原始人类活动。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日本列岛形成。大陆人移居日本列岛,成为早期居民。开始制作、使用石器。 2.绳纹时代(1万年前—公元前3世纪) 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 绳纹土器出现,制作技术不断提高。 竖穴居住,瓮棺出现。 陶制或木制的工艺品及屈葬、拔牙习俗盛行。 母系氏族形成,原始农耕出现。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3.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后半) 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 北九州地区稻作与金属器出现、弥生土器发达。 大陆系统的磨制石器、铁制工具、木制农具出现。 稻作波及中国、四国、近畿、关东、东北等地区。 大陆青铜器如铜剑、铜铎等传入。 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 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

4.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 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 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5.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 【こふんじだい】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大化改新之后日本进入封建时代。 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 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 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 日本虽然国土面积狭小,追溯历史也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其统治形式几经改变,统治者也不断改变,和邻国中国、朝鲜、以及西方的荷兰、葡萄牙都有常年来往。从当初的弹丸之地发展成如今的世界强国,其历史进程也有可取之处。 一、古代 1.早期文明 绳文时代是迄今为止日本最早存在人类聚落的时代,约为九千年前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那时人们以狩猎为主,武器为弓箭,出现了早期陶器,因为陶器上的纹样以绳纹为主,故称绳文时代。社会形式以小聚落为主,居住方式为竖穴式。 弥生时代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结束于三世纪,已经形成较发达的农业文明。当时已经产生水稻农业,渔业也获得了初步发展,并且同时传入青铜器和铁器,开始大规模使用金属器具。日本已经进入了农耕文明,形成了早期的阶级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人财产。当时掌握权力的为一个聚落的首长,负责利用咒术祈祷丰收等,有神权的特点。 公元1世纪到2世纪左右,已经形成诸多小国,互相争斗。当时北日本存在两个政治中心,九州北部和京畿。2世纪后半期存在一个较为强大的倭国,为邪马台国,为女王卑弥呼以宗教权力统治,从侧面说明当时母系氏族的影响还未被彻底消灭。同时卑弥呼是利用中国

皇帝的权威来维护统治,在早期政权中极为常见。 2.大和时代 公元前3世纪至6世纪,日本进入大和时代,又因以古坟为特征,也称古坟时代。大和朝廷的统一已基本完成,已出现拥有强大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君主,因为出现了具有巨大坟丘的特定的个人的墓。与中国朝廷的邦交更加频繁,史书上出现了“倭之五王”,主要是他们朝贡以及除绶的记录。儒教、佛教、医术、历法和大陆先进的织造技术、建筑技术都传入日本。公元前5世纪,汉字传入日本,上层贵族以使用汉字为荣。日本最早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开始编纂。 当时的朝廷是以最大的豪族即大王为中心,和大和周围的豪族联合组成。最强的豪族的头领和大王组成权力核心,地方豪族头领也有头衔,受命统治地方。豪族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人民,也拥有一定数量奴隶。 5世纪后半期,各大豪族内部权力斗争愈发激烈,加上对朝鲜战争不力,王位继承人一度断绝。天皇为了稳定局面和当时最大的豪族苏我部合作,却也促进了苏我氏的壮大,使天皇的权力遭受威胁。 3.飞鸟文化(538-710) 圣德太子上位,面对当前的局面,他和苏我氏合作,并开始学习中国改革。当时中国正处于隋朝,国力强盛,日本派遣遣隋使学习中国的经济文化。圣德太子进行改革,企图压制豪族的势力,形成以天皇为中心的大一统国家。从这时开始,正式使用天皇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名号。这一时期被称为飞鸟文化,因为当时首都为飞鸟。

日本早期胃癌EMRESD指南(中文翻译完整版)

日本早期胃癌EMR/ESD指南(中文翻译完整版) 为了使早期胃癌EMR和ESD取得良好的结局,优秀的技术、有关诊断的知识、适应症、操作程序、治愈性的评估、并发症、术后的长期随访和组织病理学都是非常必要的。随着EMR和ESD被应用得更广泛和更复杂,适合患者的治疗标准已经确立。尽管这些技术和知识已经被日本的内镜医生所熟知,我们推测这些知识在其他国家仍然是有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消化内镜学会(JGES)与日本胃癌协会(JGCA)共同制定了早期胃癌EMR和ESD指南。 该指南的目标对象为接受EMR或ESD的患者。该指南的使用者为实施EMR或ESD的临床医生以及他们的管理者。该指南仅仅是一个指导的标准,选择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每个病人的年龄,并发疾病,社会状况和其他因素。 适应症 基本观点 早期胃癌一经确诊,推荐接受内镜或外科治疗。(证据水平Ⅳa,推荐等级 B)

目前尚没有研究表明内镜治疗早期胃癌具有更好的预后和生活治疗,也没有证据表明开腹手术与内镜治疗在预后和生活治疗方面的差异。 但是,在一项长期随访研究中,71名患者经内镜诊断早期胃癌,这些患者没有接受外科手术或诊断后延迟6个月以上才接受手术,5年内发展为进展期的比例为63.0%(95% CI: 48–78%)。包括这个研究在内的不同的研究均表明,早期胃癌的患者,即便在诊断后延迟6个月接受手术,也是获益的。 一般来说,只有当淋巴结转移的几率非常低的情况下方可实施内镜切除术,而且病变的大小和位置应确保能够整块切除。(证据水平Ⅴ,推荐等级 C1) 内镜治疗作为保留全胃的技术,虽没有正式测试,我们可以推断内镜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要优于外科手术。因而,内镜治疗应当用于那些治愈的可能性高的病变。 虽然一些观察性研究旨在阐明早期胃癌的自然病程,但我们不期望未切除的早期胃癌导致死亡。除了术前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应基于风险-获益分析并考虑每个病人的病情。根据肿瘤相关的因素被分类为绝对适应症,扩大适应症及无适应

日本电影的崛起与战前发展概况

1951年,黑泽明的《罗生门》问世,“——飞冲天”征服了西方,轰动了世界,使得日本电影在国际影坛上骤然提到了显著的地位。在以后的几年中,日本电影无论在任何地方的国际电影节上都能够得以获奖:1952年,沟口健二拍摄的《西鹤一代女》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导演奖;1953年,沟口健二拍摄的《雨月物语》和五所乎之助拍摄的《烟囱林立的地方》,分别在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上获奖; 1954年,衣笼贞之助拍摄的《地狱门》获戛纳电影节大奖;同年,黑泽明拍摄的《活着》获柏林电影大奖;黑泽明拍摄的《七武士》、沟口健二拍摄的《山极大夫》同时获威尼斯电影节大奖;1956年,市川昆拍摄的《缅甸的竖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1957年,今并正拍摄的《暗无天日》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奖;1958年,稻垣浩拍摄的《不守法的阿松的一生》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纪录,世界电影便从此记载了走在民族电影最前列的日本电影。 无可争辩的是,战后日本电影无论在西方人或是在东方人面前,都独树一帜地展示出了它那奇特、神秘的艺术空间。日本电影大师们在他们的作品中,对于民族传统及文化特别的“关照”意识,给予了人们以全新的、强烈的视听感受。然而,纵观日本电影的发展我们却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一条极为曲折和艰难的道路。在我们对战后的日本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进行深入探讨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日本电影从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在神户与观众见面时起,到50年代日本电影取得的辉煌成就时止,它已经走过整整的半个世纪。 在过去人们一提起日本这个民族,一般会说这是一个贯于抄袭的民族。然而,笔者却认为,这并非是日本民族的真正性格。他们固然有抄袭的一面,但同时也没有忘记使之变为自己本民族所能够接受的东西。而这后一点才是真正地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从历史上看,日本的第一位天皇——圣德太子,面对强大的中国文化所采取的就不是囫囵吞枣的态度。他建立了自己的所谓圣德太子的模式,实际上放弃了独裁的欲望。他提出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制和官僚制。认为天皇应该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其结果使天皇免受了一切历史变革的危害,而把自己塑造成为一种人性化了的神。德川时代末期,曾展开的那场“开国”与“锁国”的争论,导致了明治维新的出现。而明治维新所提出的口号是:“和魂洋才”(即大和民族的精神和西方的科学技术),这个口号所体现的是保留自己的文化和拒绝西方的精神观念,而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可以和西方相匹敌的近代国家。从宗教上看,日本人把我们儒学中的“仁”(人道主义的),改变为他们的儒教中的“忠”(民族主义的);把我们强调尘世、安静、隐居和长寿的道教,改变为他们激励爱国主—义相对天皇崇拜的神道教;把我们的佛教(虽是印度教,但从中国传人口本)变为一种慈善和福利事业。从文字上看更具特征,日本有汉字(中国象形文字的演变);平假名(日本本士文字);片假名(多译西方外来语)三种文字的结合。在生活上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日本人原来是在“蹋蹋眯”上放个坐垫坐在上面,当他们发现了沙发,并想把它搬进低矮的鸽子笼式的房间时,他们将两个扶手和四条腿锯掉了,然而这个怪东西放在“蹋蹋眯”上,看上去却是那样的协调和相称。正是这样,日本人对于外来的信息所采取的不仅是“拿来主义”,而是以接受、拒绝和改造过程接受过来。我们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电影也不例外,它同样采取了这样一种方式,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一、日本电影受国外电影的影响 日本民族电影发展的最初阶段,虽也有衣笠贞之助拜访苏联蒙太奇大师,也有沟口健二模仿德国表现主义,但日本电影还是更多地接受了美国电影的影响。10年代末,曾在托马斯?哈伯?英斯的指导下当过演员的栗原(改名为:栗原?托马斯)从美国带回来“分镜头剧本”的方式,从源拉蒙回来的小谷(改名为:小谷?亨利)又带来了摄影和剪辑技术等,这些使日本人逐渐地懂得了如何去制作好一部影片。20年代初,美国电影企业:联艺、派拉蒙、环球和福斯公司等,开

日本设计发展史

日本设计发展经验 纵观日本设计发展史可以发现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年-1952年的恢复期,二、是1953年-1960年的成长期。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日本各方面都几乎陷入到瘫痪地步,其工业设计发展亦是如此。所以说,日本设计的早期活动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手工业行业中,因为战后首先得到恢复的是手工业部门,而设计活动在这些部门中发展较早。1945年日本创办与副刊了许多种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的杂志,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工艺新闻》。同年日本工艺协会的成立,并且建立了金漆美术工艺大学时日本由平面设计向工业设计的一个过渡点。之后日本成立了诸多所设计类大学更加促进了国家设计发展的大进程。1951年,由日本政府邀请的美国极有声望的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赴日讲授工业设计,并且为日本工业设计界亲自示范工业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该次讲学对日本工业设计师一次重大的促进,通过他的讲学,使日本工业设计师得以了解到世界最新的工业设计理论、技术与状况,取得第一手的感性资料。同时抓住美国所给予的留学机会,极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其设计的发展。 日本工业设计协会的成立以及日本的第一次工业设计展览-新日本设计工业展标志着日本工业设计从恢复期进入了成长期。日本政府在这一时期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通产省这个部门。于1957年通产省成立了一个特别部门-工业设计促进会,用以保护自己的设计不受外国抄袭及企业。并于同年成立良好设计选择系统,以及优秀产

品的证书G级标记。日本政府在企业早期的设计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典型就是日本索尼公司,在早期就是由政府出面购买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半导体的技术专利,协助索尼发展半导体收音机取得巨大成功。并且工业设计在公司中本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工业设计的发展进入成长期其设计人员的工作性质也从以前的单纯外型设计转变到新产品开发,并且与生产部门、市场销售部门的关系日益密切。

日本历史的时期

日本的先土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日本的古代 绳文时代【约中国先秦】 弥生时代(纪元前3世纪- 3世纪)【约两汉】 古坟时代(3世纪後半、4世纪初- 7世纪前半、8世纪初)【约魏晋南北朝】 飞鸟时代(6世纪末- 710年)【约隋唐前期】 奈良时代(710年- 784年)【唐代】 平安时代(794年- 1184年)【唐五代、宋】日本的中世 镰仓时代(1192年- 1334年)【宋元】 南北朝时代(1334年- 1392年)【元明,注: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是其抄袭中国史,其实所谓南北朝只是宫廷政变后,原来的天皇又跑到京都旁边不远的地方另立了朝廷,时间很短】 室町时代(1392年- 1573年) (戦国时代)【明,注:其间日本的征夷大将军被明朝册封为“日本国王”】日本的近世 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 1598年)【明,即所谓“织丰时代”,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时期】江戸时代(1603年- 1868年)【明末、清】日本的近代-现代 明治(1868年- 1911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 大正(1911年- 1926年)【北洋军阀时期】 昭和(1926年- 1989年)【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 平成(1989年- )【第三代领导人至今】由于日本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政治、文化也牵涉到日本的历史,了解日本的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日本本身。作为日本的邻国,中国人很有必要清楚日本在过去两千中的所作所为。有的历史可以忘却,有的历史是绝对不能抹到的,这也是我们不惜篇幅的原因。同时日本的历史正是对“一衣带水”这个成语的最好诠释。 邪马台国 在1世纪,班固所编《汉字·地理志》写道:“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这段记载概述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日本部落情况。于3世纪前期,在日本西部地区,组成了一个早期的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 邪马台国有七万多户。女王称“卑弥呼”,卑弥呼女王曾多次派遣权臣到中国访问,并向魏王奉献过奴隶和其他物品。魏明帝曾授与她“亲魏倭王”的称号和金印紫绶,并回赠其他珍贵物品。 大和国 3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州中部以大和地方(今奈良县)为中心兴起了另一个更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大和国。到5世纪,统一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大和国的首脑称“大王”,是奴隶制国家中的最高执政者。 “大化改新” 所谓“大化改新”就是指大化二年(646年),大和国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

早期日本汉字的几种非文字性存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5747216.html, 早期日本汉字的几种非文字性存在分析 作者:吕模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11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在汉字最初传入日本的时候,日本人还没有认读汉字的能力,只是基于日本国内政治需要引进了汉字:舶来品上作为装饰功能的汉字—铸币上的汉字;朝贡体系下传达的取信功能的汉字—汉委奴国王金印;非正式场合的艺术签名“花押”。 【关键词】汉字;汉委奴国王金印;花押 汉字对日本产生的影响的先行研究多集中在中日文化交流史方面。中国的汉字向日本传输的过程遵循文明程度高的地方流向文明程度低的地方(如佛经诗偈等汉籍书目),或者是外部力量强压的结果(如钱币,册封诏书和官印等等权力符号)。汉字深入日本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从一种记录外来的文明的异国符号到记录本国的政治秩序和管理体系,汉字逐步奠定了“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最重要的文化基础。 一、舶来品上作为装饰功能的汉字——铸币上的汉字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的官方和民间往来频繁。伴随着古代中国的朝贡贸易和随贡贸易,日本的贡品纳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物品也大量流入日本。这些中国物品上或多或少带有中国的文字,符号或图腾,以及其他典型的中国元素印记。中国古代货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 《日本书纪》记载,天武天皇十二年(683)颁布诏书,要求“自今以后,必用铜钱”。在此之前,社会上应该已开始使用钱币,只是大部分人仍习惯于物物交易,钱币还未被日本人普遍接受,故这个政策对钱币使用和认知有强制性要求。“日本福冈出土的文物中有刻有小篆…半两?字样的铜钱,在山口县及长崎县又发现了大量分别刻有…五铢?、…货泉?字样的铜钱”。[1]这 些刻在钱币上的“半两”、“五铢”和“货泉”等字样应该是出现在日本人生活中的最早的汉字。当时古代的日本人具有汉学修养者甚少,只有官僚贵族才具有汉语认读的能力。这段特定的时间内,绝大多数日本人没有因此激发出学习汉字的动力,只是认为中国汉字是一种异文化符号。之后随着中日贸易日益频繁,特别是日宋朝贸易达到鼎盛时期,宋代钱币开始大量流入日本。宋钱上刻有的中国汉字和书体都很丰富,书体有隶、行、草、楷,包括徽宗御书瘦金钱文“大观通报”,“崇宁通宝”,还有篆体“皇宋通宝”等。这些汉字和书体除了少数有汉学修养的文人 之外,也只是一种官方强制性符号而已。 其次,除了钱币之外,由中国而至的带有汉字的物品如铜镜,中药材,以及丝绸等物品,这些物品上带有的汉字也被视为一种装饰性的中国图画而已。正如文字起源就是由图画乃至图画文字发展而来的一样。汉字原本具有各自的读音和含义,这些刻在中华物品上的汉字的读音和含义在当时的日本人眼中看来毫无释义的必要,只是具有中国舶来品的特征而已。

日本历史年表

日本历史年表 作者:未知日本来源:大富点击数:0 更新时间: 2007-5-24 加入本站VIP日语交流聊天室日语交流论坛VIP资料汇总专业日语人才 网 朝 代时期说明 绳文时代约前10000年~约前300 年 日本最原始的时代。人们住洞穴、逐渐发展成部落,过着采集、捕 鱼、狩猎生活。绳文是指出土的当时的绳文陶器,是那个时期的标志。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开始种植水稻,使用 各种金属器,例如铜剑、铜矛等。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 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 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 冈县被发现。三国时期(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送使者到魏,魏 的使者也来到了邪马台国。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长期争论, 至今未有定论。 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初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 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这 个时期,大量中国的知识、技术传入日本。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 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6世纪,日 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 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 以奈良南部的飞鸟地区为中心的时代,与古坟时代有重叠的部分。 645年,孝德天皇政权颁布《改新诏书》,被称为“大化改新”。大化改 新之后,日本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这个时期 开始,日本派遣了很多学生和僧人到中国学习政治、法律、文化及佛学 知识。702年,日本向中国唐朝政府告知国号为“日本”、君主为“天皇”。 奈良时代710~794 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平城京是日本仿造中国唐朝 都城长安建造的。这一时期,日本继续派出遣唐使,其中留学生阿倍仲 麻吕(中文名晁衡)成绩优异,留在唐朝任职,并与李白等文人建立了 深厚的友情。同一时代,中国的著名高僧鉴真和尚六渡日本失败,第七 次终于成功。鉴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 和尊敬。奈良的唐招提寺里,至今还供奉着鉴真的塑像。另外,这个时 代还诞生了日本历史上几部著名的书籍,如《万叶集》、《古事记》、

日本佛教的早期发展

日本佛教的早期发展 公元六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早期发展呈现佛教与政权结合紧密、专持一宗、与神道重合等特色,以后日渐普及,对于稳定统治阶级政治地位、完善政治体制、推动文化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其发展思想也有违背佛教初衷的地方,如亲鸾提倡的“在家佛”构成日本佛教一大特色,但同时失去了佛教的原点。 标签:日本佛教;早期发展;主要特点;政治影响 日本佛教文化的渊源来自于中国,但学术界对具体的传入时间和传入方式却持有不同的观点。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公传”和“私传”两种。关于“公传”即通过朝廷传入,“私传”即通过民间传入。日本历史上关于私传的最早记录见于《扶桑略记》中,继体天皇十六年(522年),“大唐汉人案部村主司马达止,此年春二月入朝,即结草堂于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安置本尊,归依礼拜”。[1]另外,成书于奈良时代的《日本书纪》、《元兴寺伽蓝缘起》和《上官圣德法王帝说》中虽对具体的说法略有不同,但均有关于佛教公传的记载。日本正史《日本书纪》中钦明十三年(552年)记载:“冬十月,百济圣明王遣西部姬氏达率怒俐斯致契等,献释迦佛金铜像一躯、幡盖若干卷,……此法能生无量无边福德果报,乃至成辨无上菩提。……”这是日本正史有关公传佛教的最早记载。从上述两种记载可以得出佛教早期的传入只是被看作“异域神”,即外国的神。日本佛教史自此拉开帷幕。 一、日本佛教的发展阶段 在佛教传入之初,日本有其固有的民族信仰―神道。因此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体看来,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初传日本受到排斥;在圣德太子的扶持之下,得到了较大发展;大化改新后,佛教异常兴盛;奈良时期达到鼎盛,随着政教的分离,到达镰仓时期具有日本的特色的佛教逐渐形成。与注重现世生活,泛神性质的日本本土宗教—神道不同,初传佛教则是宣传消极厌世,祈求来世事事皆空的思想。正如前文所说,初传来的佛教仅仅看作是“异域神”。但在全面吸收中国文化的当时日本而言,佛教亦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备受推崇的。 在佛教初传入日本时,钦明天皇就崇佛与否的问题询问群臣的意见。当时出现了以大臣苏我稻目为首主张“西蕃诸国皆礼之,日本岂独背也”崇佛派和物部尾舆、中臣镰子为首主张“今改拜蕃神,恐致国神之怒”[2]的排佛派。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两个政治主张派别的政治斗争在佛教上的体现。最终以崇佛派苏我马子联合厩户皇子等杀物部氏而掌握朝廷实权,为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圣德太子摄政的三十年间,他大力推崇佛教,并以佛教为国教,同时下诏兴隆佛法,创建寺院,特派遣唐使来中国进行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佛教于此传入的时期便是飞鸟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与护佛思想的推广,圣武天皇兴建东大寺并铸造奈良大佛,于是进入了第二个时期―奈良时期。此期佛教鼎盛,信徒众

日本早期电影

亚洲电影之日本电影 一、日本电影的诞生 1.现存最早的日本电影:歌舞伎片《赏红叶》(1899) 2.新派剧: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歌舞伎改革运动,最早与电影联手。 3.日本最早的故事片:《闪电大盗》(1899)用新派剧演员拍摄。 4.直到20年代中期,日本电影业中所有女性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 5.1910年代日本电影生产基地开始建立: 1912年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日活)组建,在东京(现代题材的新派剧)和京都(历史题材的旧剧)—— 以两大城市为电影制作中心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为日本电影制造两副面孔。日本电影沿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怀旧式肯定和对现代的西方价值观的追随这两条完全分离的线索发展而来。 二、日本电影中的“活弁” 1.活弁:活动弁士(辨士),为电影做解说表演的。 2.电影和弁士的组合与日本口传文艺的渊源有关,如文乐中的净琉璃,歌舞伎中的义大夫等。 3.在真正意义上,日本从来不存在无声电影。 4.活弁的三种职能: ①作为叙述者与声优; ②作为评论阐释者; ③作为观众代表的表演。 5.弁士在30年代后期几乎销声匿迹,但影响有: ①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通常会有不出场的旁白者冗长的画外音; ②惯用全景镜头和长镜头。 6.弁士的存在使日本电影独自探索出日本独有的电影叙事方式。 三、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19世纪20-30年代) 1.纯映画剧运动: ①1918年,由归山教正主持的电影艺术协会发起; ②电影不应是对下等戏剧的简单模仿,而必须以某种纯粹的状态呈现出电影独有的本质。 主张不要舞台剧本而要电影剧本,不要男旦而要女演员,不要弁士而要字幕。指出真正的电影离不开速度、写实和幻想。 ③试验性作品:归山的《生之光辉》、《深山的少女》(1919)。

日本历史的五个阶段

日本历史的五个阶段 纪元时代记注 原始时代 (公元前3世 纪以前) 绳文(じょうもん)时代竖穴房屋 古代 (前3世纪—12世纪) 弥生(やよい)时代 (前3—3世纪) 北九州最先种植水稻 古坟(こふん)时代 (3—6世纪) 前方后圆的古坟 飞鸟(あすか)时代 (600—700年) 圣德太子大化改新最初的佛教 奈良(なら)时代 (710—794年) 《万叶集》《古事记》《日本书记》《怀 风藻》 律令制的鼎盛时期 平安(へいあん)时代 (794—1192年) 迁都京都日本画、假名开始形成《伊势物语》 《源氏物语》《竹取物语》《枕草子》《古 今和歌集》桃花节、七夕、京都袛园庙会 中世(12—16世 纪)镰仓(かまくら)时代 (1192—1333年) 法然、亲鸾、日莲等僧人《平家物语》禅宗 建立在封建制度上最早的武家政治时代 室町(むろまち)时代 (1336—1573年) 南北朝(なんぼくちょう)(1336—1392年) 南北各有天皇,被北朝统一。 战国(せんごく)时代(1467—1573年)应仁 之乱为契机。 相当于中国的明朝,葡萄牙、西班牙人来日 近世(16—19世纪中叶)安土桃山(あづちももやま) 时代(1573—1603年) 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掌权,统一战国时代割据 局面 歌舞伎和净琉璃诞生江户(えど)时代 (1603—1867年) 德川家康江户即现在的东京,当时人口达 100万,和伦敦差不多。美国东印度舰队抵日。 近代、现代(19世纪中叶—今) 明治(めいじ)时代 (1868—1912年) 大正(たいしょう)时代 (1912—1925年) 1914年一战、1923年关东大地震昭和(しょうわ)时代 (1926—1988年) 平成(へいせい)时代 (1989—今) CASIO辞書、『新編日本概況』による 2012.10.17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日本发展史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日本发展史 2007-12-31 13:29新井一二三 新井一二三,女,1962年生,日本东京人。中文专栏作家,明治大学(东京)讲师。 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毕业 ,曾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广州中山大学留学。中 文著作有《东京上流》(台湾大田出版,以下同) ,《午后四时的啤酒》、《我和阅 读谈恋爱》等十多种。 我们这一代东京人是新井的个人历史,记述了日本经济起飞中的个人历史,其中 涉及的发展中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对中国的发展不无启示。 我是一九六二年在东京出生的,户口簿上写的出生地址是涩谷区红十字会产院,算是东京较好的医院之一。比我大两岁多的哥哥也在同一个地方出生。听说,奶奶当时对儿媳的决定颇有意见,毕竟她把自己的九个孩子都在家里生下的,何必花好多钱到医院生小孩?说家里,其实十整天都有很多人来来去去的寿司店后面。母亲属于战后受民主教育长大的一代,绝不肯服从婆婆的命令。多年以后,她还对我诉苦道:“刚怀孕的时候,你奶奶叫助产士诊察过我。就是跟铺子只隔一张纸门的地方,又没办法锁住,随时会有人拉开门进来的。当时,店里雇佣好几个伙计、徒弟,全是年轻小伙子。我怎么受得了他们好奇的眼光。” 看统计,一九五五年在日本呱呱坠地的孩子当中,在产院出生的只有百分之十八,到了一九六五竟增加到百分之八十四:分歧点是六〇年,此后在产院出生的婴儿永远超过一半(直到二十世纪末,才出现一些人批判产院分娩造成母子之间的心理鸿沟,主张恢复家庭分娩)。那一年谢国权医生(台南诗人竹轩谢溪秋三男)写的《性生活之智慧》问世,用照片介绍做爱姿势的书轰动全日本,成了总发行量达三百万万本的超级畅销书。当时,他就在红十字会医院当产科主任,我是由他接生的,可见母亲多么会赶时髦!奶奶一个人无法挡住时代潮流的势头,最后非让步不可了。但是,婆媳关系日趋激化。我懂事的时候,父母早已从寿司店搬出来,在新宿区神田川边只有一间房的木造平屋,独立经营小家庭了。 我平生第一个记忆是一九六四年十月十日开幕的东京奥运会,虽然当时我才二岁半,但是全体社会及其兴奋的气氛还是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父母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挺手枪,乃用来发出竞赛开始的信号声,成了我和哥哥整个童年时代的头号宝物。东京奥运会是战后日本头一次举办的国际级节目,全国上下齐心祝贺的状况,跟三十多年后长野冬奥时多数人漠不关心的世情截然不一样。为了迎接外国游客,东京、大阪两大城市之间开通了东海道新干线。在东京中心区,则完成了首都高速公路网第一工程。跟日本多数家庭一样,我家也是为了观看奥运会直播而买了第一部电视机,乃黑白的乐声牌。 现在许多人都说,奥运会以前和以后,东京的景观彻底改变了。如今回顾“美好昨日” 的文章,一般也就讲到奥运会之前,一九六〇年左右的日子,他们指出,直到五十年代末,东京室内还处处看得见近代化以前的生活小景,如:水井,洗澡盆,蚊香,风铃,煤炭炉,和服,塌塌米。但是奥运会一来,古老的一切都走了。我小时候,家里每年增添新的电器、生活用品,如:电话、双门冰箱、彩电、热水器、空调、立体声音响组合

日本的历史--古代史

日本的历史 ●日本历史分期 ●日本各时代 ●日本国起源 ●古代 ●中世纪(12~16世纪) ●近世(16~19世纪中叶) ●日本近代史(19世纪后期至今) 日本历史分期 ●日本的先土器时代 ●日本的旧石器时代 ●日本的古代 ●日本的中世 ●日本的近世 ●日本の近代-现代 日本各时代 ●日本本身没有朝代的概念,因为无论是哪个将军当政,都是和天皇并存的。 将军虽然并不理会天皇的意思,但是都承认自己是由天皇册封的。所以日本历史上只有时代。但是每个时代都可以认为是换了一个统治集团。到明治以前的天皇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权,也称不上是什么朝代。具体时代如下。 日本各时代 ●公元300-592年大和时代 ●公元592-710年飞鸟时代 ●公元711-794年奈良时代 ●公元794-1192年平安时代 日本各时代 ●公元1192-1333年镰仓幕府时代 ●公元1333-1392年南北朝时期 ●公元1393-1573年室町幕府时代 ●公元1573-1603年织丰时期 ●公元1603-1867年江户幕府时代 日本各时代 ●公元1868-1911年明治时代 ●公元1912-1925年大正时代 ●公元1926-1988年昭和时代 ●公元1989-现在平成时代 日本国起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 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 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 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绳文时代 ●绳文时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是日本石器时代後期,约一万年以前到 公元前一世纪前後的时期。日本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表明,这一时期遗迹特别多,文化遗址遍及全国。 ●从列岛南端的长崎县的福井洞穴、泉福寺洞穴到本州东北的小濑则洞 穴,均反映出当时日本列岛居民已经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居民多择沿海地带山岩洞穴或竖穴而居,利用弓箭通过采集和渔猎为主要的生产活动维系氏族生活。 陶器 ●绳文陶器延续数千年,直至弥生式陶器出现的公元前3世纪。目前,考古 学界将绳文时代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晚期4个阶段。 ●从遍及全国各地的绳文陶器来看,前期多为尖底钵,中期以后趋向平底 深钵,后期和晚期造型富于变化,出现了瓮型皿、圆筒形皿以及土瓶、土碗等用品。陶器色彩多为深褐色或红褐色,表面图案基调为绳文式花纹。 ●此外,绳文晚期,日本东北地方还出现了黑陶器,陶胎薄而轻,表面经过研 磨呈黑色,造型挺秀俊美,体现出新时期早、中、晚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对土陶器的用途分析使我们得知,绳文时代的土陶器除作为饮食器具和贮藏事物的器具之外,还被用来宗教祭祀和丧葬。 屈葬 ●即将死者手足关节折叠埋葬的葬仪方式。一般认为,此种掩埋方式源于对死 亡的恐惧,是把生命的结束看做魔鬼作祟使人生病乃至死亡的结果,对魔鬼与死亡的敬畏又引申为对死者的惧怕,导致了对故人的防范心理。所以,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