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日本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看其特点

合集下载

浅析日本平安时代的神佛关系

浅析日本平安时代的神佛关系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神佛融合是指日本本土神祗信仰与佛教信仰混合,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再构成的宗教现象,也被称为神佛混淆。

神佛融合从奈良时代就开始了,直到十九世纪明治时代神佛分离令的颁布,可以说是持续了1100多年的日本宗教文化现象。

日本的神道信仰中的神与氏族、部落紧密相联,这种信仰是很封闭的,当佛教传入之后,给予了日本人精神世界很大的影响。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要渗透进输入国就必须要和该国固有信仰相结合。

在中国有三教合一,在日本就是神佛融合。

奈良时代是佛教与日本众神相融合的初始阶段。

例如,神社境内建造了寺院(神宫寺)、佛形的神像等,另外,众神作为佛法的守护神也被吸纳入佛教之中(宇佐八幡宫就很积极地参与大佛建造)。

到了平安时代,将世间万物视为佛陀化身的密教的传入,更加促进了佛教与神道的融合。

它首先先说明佛教理论与日本古代神道并无矛盾之处,且佛教比神道更先进,并将众神纳入佛教体系。

比如当时很盛行御灵会:镇住带来厄运的怨灵(恶灵———神灵之一),此外在神前读经也普遍开来。

在这种融合的前提下,平安中后期以后,日本人开始接受众神与佛陀是相同的,出现了本地垂迹说,认为本地佛是为了拯救日本人假托成神灵的姿态出现的,成为日后神佛融合思想的基础。

关于日本的神佛融合,以史实验证为基础,将神佛融合历史整理并将之体系化的是日本佛教史大家辻善之助,之后的很多学者都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的。

本文主要是以平安佛教为中心来探讨这一时期的神佛融合。

1天台宗与神道的结合———山王神道山王神道是从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在天台宗总本山比叡山延历寺诞生的神道流派。

山王就是指近江的日吉大社,日吉是比叡山的旧称。

天台宗的开山始祖最澄805年从唐朝回国,并模仿天台山国清寺建造了山王祠。

大山咋神是原来比叡山的山神,所以天台宗僧徒将其视为宗派的守护神,模仿唐朝天台山的守护神地主山王,将该神称为山王。

日本文化的特点

日本文化的特点

日本文化的特点日本文化的特点日本文化属于中华文化圈,经千年传承与发展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日本文化,许多在中国已经淡化的文明也许在日本得以生存。

下面就来说说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与习俗。

日本文化特点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

在日本文化(包括性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

所以美国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这种矛盾与统一首先表现在文化的吸收性和独立性方面。

从历史上看,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

1868年德川政权崩溃、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进入了“文明开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按照11个世纪前全盘接受中国文化的方法引进西方的文明,并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该国的和外国的历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对日本文化起过作用,日本在变化,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以上这种情况可以从日本社会的许多现象看出来。

电视、空调、汽车、电脑、出国度假等已深深地渗入了日本的普通家庭,日本人的生活表面变得无可辨认了。

尽管如此,在现代化的帷幕背后仍旧保留了许多属于日本本土文化的东西,从深层分析看,日本仍是一个传统的国家。

例如,他们爱吃生冷的食物,比较崇尚原味;喜好素淡的颜色和天然情趣;家族势力、家族意识和集团意识很强;民间信仰和巫术特盛;女子对男子的温顺和依赖;想发财,能发财,但发了财以后又不知所措;等等。

这种矛盾与统一又表现在文化的输入与输出方面。

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从7世纪的“大化革新”大规模地输入大唐文化,到19世纪的“明治维新”大规模地吸收与输入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古代日本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早期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对外交流等方面。

2、使学生认识古代日本的文化特色,如宗教、艺术、文学等。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变迁,如大化改新。

(2)古代日本与中国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2、难点(1)理解古代日本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

(2)分析古代日本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本古代的建筑、艺术作品等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古代日本的初步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早期文明(1)介绍日本列岛的地理环境,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强调这些因素对日本早期文明发展的影响。

(2)讲述绳纹时代和弥生时代的特点,如绳纹时代的陶器制作和狩猎采集生活方式,弥生时代的稻作农业和金属工具的使用。

2、政治制度的演变(1)大和国的兴起与统治讲述大和国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其政治结构和社会等级制度,如天皇、贵族、部民等。

(2)大化改新详细讲解大化改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背景包括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国际上唐朝的强大影响力;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央集权的加强等;影响强调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3、对外交流(1)与中国的交流阐述古代日本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如遣唐使的派遣、汉字的传入、佛教的传播等,分析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2)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介绍日本与朝鲜半岛的往来,包括战争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4、文化特色(1)宗教讲解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起源和特点,以及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

(2)艺术展示古代日本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分析其风格和特点,如浮世绘、金阁寺等。

(3)文学介绍古代日本的文学形式和代表作品,如等。

(三)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古代日本对外交流对其自身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政治制度、对外交流和文化特色,强调古代日本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在漫长的本土化历程中,佛教作为日本社会的主流 意识形态,不仅与国家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更 对当时及后世的社会和文化产生r广泛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佛教呵以说是在本质上与民族宗 教并无区别的巫术仪式,可以称之为“巫术宗 教”
(在这一时期,极少人能如圣德太子般正确理解佛教 教义,佛教在当时的日本与其说是作为解脱的说教, 毋宁说被视为一种外来的、与本土的“国神”相异的 “他神”“蕃神”,是“以消灾祈福的巫术而传播 的”。)
二、佛教的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从中国刚刚传人的两个重视教义理论和修行实践 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和真言宗受到朝廷的重视,并迅速崛起。
由于受本土文化的影响,日本天台宗、真言宗都带带有咒术、 祈祷的特征,并且有许多事相与民族传统信仰的神道教仪式暗合, 因此,具有浓郁的神道教色彩,进一步加快了佛教的本土化进程。
四、民族佛教的形成
• 一、佛教东渐及早期的传播
• 学术界就佛教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具体方 式说法不一。但总起来叮以分为“公传”和 “私传”两种。
• “公传”,是指佛教通过朝廷传人,关于“公 传”,虽然具体说法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 可以认为:佛教在钦明天皇时期,即6世纪中 叶传人日本;传人方式为百济圣明王派使者 将佛像、佛经传入日本。
(二)“神佛调和”的特性 初传时期,佛教曾遭遇到本土信仰神道教的短暂
排斥,但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日益发展,两者之间开 始友好相处、相互调和。
(三)教义、教理及修行方式的简化 “与印度、中国的佛教相比,日本佛教的哲理和
思辨程度不发达,重内心的信念、修行方法简单便 成为日本佛教的特点”凹。这一特点始终贯穿在日 本民族佛教的形成阶段。
(四)世俗化倾向 大化革新后,佛教获得了“国教”的地位,僧

浅析日本文化的古今变化与发展特点

浅析日本文化的古今变化与发展特点

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158企业文化・Company culture浅析日本文化的古今变化与发展特点骆风华(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摘要:日本有无历史根源,毫无疑问是有的。

然而,日本的文化发展却是复杂多变的,其中有许多看起来很是矛盾的现象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东亚文化。

因此,美国某学者称“ 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传统中最神秘、最离奇的”。

尤其是日本文化的这种神秘性体现在它的吸收性与融合性。

关键词:日本文化;变化与发展;外来文化;本土文化引言:众所周知,日本的文化既不同于中国的文化,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发展规律不同。

它就像洋葱,你可以一层层地剥下去会收获很多,但是你无法发现它的核心。

这就是日本文化,也是日本人所推崇的学习与借鉴。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爱学习也善于学习,他们往往把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的文化相结合,从而得到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文化,这正是日本文化的吸收性与融合性的奥秘所在。

毋庸置疑,这种文化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日本文化中的吸收性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性。

一、日本文化在历史上的借鉴1、日本文化从中国的借鉴从历史看来,日本在古时候就是一个懂得借鉴的国家。

早在中国唐代的时候,日本就开始借鉴中国大唐文化。

这一时期,日本天皇政府派出多次考察团来唐朝学习唐朝文化,甚至中国人也曾努力地把中国文化传到日本。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鉴真和尚东渡,为日本带去了佛教文化,甚至中国的茶道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

相反地,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不懂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国家。

古代的中国总有一种天朝上国的姿态,固然说,历史久远,物产富饶是一种优势,可是不知借鉴为何物总会吃亏的。

就拿清朝末年来说吧,就算康乾盛世达到顶峰,仍就免不了朝代更替的命运。

这就是不懂借鉴的悲哀。

关于文化的吸收性与融合性,我们中国确确实实应该像日本学习。

2、日本文化从西方国家的借鉴大家都知道日本在1868年幕府倒台、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开始进入了“文明开化”的阶段。

日本人与佛教

日本人与佛教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产生于印度的宗教。它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又从中国传到了朝鲜半岛与日本。根据日本最早的一部史书《日本书纪》记载,大约在公元538年左右,百济国王圣明王将一些佛像和佛教经卷带来日本,也就是说,佛教最初并非直接传自中国。538年以后,日本人建设了自己的国家,开始直接从中国输入佛教。说到日本接受佛教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德太子(574—622)。他并不是天皇,而是摄政,也就是专门辅佐天皇的人物。在日本国家的形成以及将佛教定为国教的过程中,圣德太子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今天我想特别介绍一下他。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东大寺,大佛就建造在中央这座巨大的建筑物里。附近的这一个小型建筑物叫做正仓院,里面收藏了许多7-8世纪的奈良时代从中国引进的文物。这是正仓院的外景,1000多年前建造的这个建筑物至今没有任何变化。因为那时没有空调和调湿器,所以花了很大功夫,用一种木头搭建的方法来调节空气,防止湿气的进入。
刚才我曾提到,日本人从中国带回了壁画的纸型、锦缎等工艺技术。这里我还想进一步推测,很有可能是中国的工匠直接来到日本来在日本建造了这尊佛像。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大家都知道,敦煌石窟的墙壁上,描绘有唐代的飞天,形式非常流畅,那种在天空飞舞的形象,十分生动、精采。现在大家再看这幅法隆寺的飞天的照片,与敦煌的在形象上虽然有点不太一样,但两者在构思和意境上却可以说异曲同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法隆寺是受到了敦煌飞天画像技术的影响,而且工笔如此细腻,图像如此相似,都不能不使人感到,极有可能是中国的工匠来到日本直接描绘这些飞天的。有鉴于此,对上述佛像的营建,也可以作出同样推测。
在众多的文化中,对日本人的精神形成有着巨大影响的是佛教与儒家思想。我本人即是日本佛教净土真宗西本愿寺派的僧侣,也是研究敦煌出土佛教资料的佛学研究者,所以今天主要想以佛教为中心,与各位谈谈佛教思想、文化是如何影响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意识,又是如何在当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中发挥作用的?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_王守华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_王守华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逐渐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法相唯识、华严、律、天台、密、禅、净土相继传入日本。

在日本经过六、七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在13世纪以后,佛教与日本的民族信仰和习惯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民族化的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日莲宗。

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学问僧”,也有不少中国名僧去日本。

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

佛教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对于研究日本思想史与中日文化交流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佛教的传入与奈良时期的佛教佛教传入日本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与中国和朝鲜的交往中逐渐传入日本的。

最早可迫溯到公元522年,中国南梁人司马达等(亦作司马达、司马达止)来到大和(今奈良县),在高市郡坂田原建草庵,妄置佛像进行礼拜,这是民间输入佛教之哺矢。

但当时人们不知佛教为何物,把它看作是一种外国的神,未有祟奉它的。

佛教正式传入日本是公元552年,百济明王进献金铜释迎佛像一尊和经论、蟠盖等物,并上表赞颂弘布佛法之功德。

天皇应大巨苏我宿称稻目之请求,将佛像授于他,试行礼拜。

正好当时瘟疫流行,死人很多。

大臣物部尾舆上奏说这是国神的谴责,并把佛像投于难波(今大阪)的崛江、殿堂被烧毁。

以后,佛像、佛经不断传入,僧人(如高丽僧人慧慈、百济僧人慧聪)、工匠、画工不断到达日本,日本也向中国派遣了留学僧人,佛教逐渐在日本传播起来。

至7世纪初全国已有寺院46所,僧尼r1300多人。

这时日本佛教的发展,是和圣德太子的提倡分不开的。

圣德太子(579-622年)名厩户,推古天皇初年被立为皇太子,掌摄政大权,隋朝时曾两次派小野妹子为使臣,携同留学僧人到中国学习,大量接受大陆文化,并下诏兴隆佛法。

他曾拜高丽僧人慧慈为师,学习佛教。

对于传入日本的佛经和儒书,他随得随读随讲。

曾开讲过《法华经》、《胜矍经》。

东北亚历史与现状

东北亚历史与现状

东北亚历史与现状研究期末考查作业社会学院092班段燕超 16号问题1:日本的宗教有哪些派别?传统宗教派别特点是什么?日本素有“宗教大百科”之称,宗教数量世界第一,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神道、武士道这几类派别。

一、日本神道神道教是日本传统宗教信仰,为日本最古老的宗教。

最初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天皇崇拜等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

到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韩国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外国传入的“佛法”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

其后,自然神之外,人物神包括历任天皇,幕府将军等也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吸收了中国儒家与佛教学说,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明治维新前因佛教盛行,神道教只处于依附地位;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巩固王权,将神道教尊为国教,成为日军的精神支柱和日本统治者控制军队的重要手段;二战日本战败后,日本废除国家神道,神道教遂成为民间宗教。

神道大致有三个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

神道教在日本的意义重大,且运用广泛。

新生儿出生30-100天内,都会被父母带领参拜神社,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如新年、节分、三五七节、升学、结婚等也会到神社参拜祈福,以显示对神的尊敬。

二、日本佛教佛教传入日本已有1400余年历史,西元六世纪中叶,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

经过飞鸟、奈良、平安、镰仓、室町、江户、明治维新之后的几个时期发展、演进逐渐形成完整体系。

早期日本佛教与政治相结合,形成了政治佛教,同时与神道相融合。

经过几个时代的发展后,逐渐形成了自己本土化的特点:护国主义鲜明,开创日本禅宗的荣西在《兴禅护国论》中阐明禅宗“专护国家利众生”教义;具有“神佛调和”的特性,不仅促进了神道内部的统一和发展,也进一步加快了自身的本土化进程;与印度、中国的佛教相比,日本佛教的哲理和思辨程度不发达,注重内心的信念、修行方法简单;僧侣犹如身披袈裟的公务员,关心朝廷大事有余,留意宗教事务不足,世俗化倾向明显。

三、日本基督教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可追溯到日本战国时代,当时的天主教传教士在日本传教的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铁炮制法等一系列西方科技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推古朝时期的佛教
1 圣德太子兴佛 圣德太子名 厩户 , 推古 天皇 继位第 二年 被选 为太子 , 行 摄政大权。圣德太子执 政时 期 , 日本社 会出 现危 机 , 大和国 赖依生存的基 础 ! ! ! 部民 制受到 严重 冲击。为 改变 国内现 状 , 圣德太子试图效仿中 国隋朝 , 建 立了统 一的 中央 集权制 度 , 巩固大和朝廷的统治基础。因此圣德太子急需 从大陆吸 取先进的文物制度。与神道教相比 , 此时佛教作为 一种系统 的先进的宗 教文 化进 入日 本 , 有助 于统 治 阶级 凝 聚民 族信 仰 , 完成国家的统一。当时 日本 各氏族 处于 割据 状态 , 推广 佛教可以把各氏 族信仰的世神统一到佛教之下 , 以 天皇统一 佛教 , 从而在思想信仰 上统一 全国。为此 颁布了 宪 法十七 条 。 宪法十七条 是古代日 本最早的 成文法 , 其中 融合了 儒家、 佛家和神道教的 思想。其 主要内 容为 忠君 重礼 , 意在 加强皇权。在 ∀ 宪法 #的 第二 条中 明确 提出 ∀ 笃 敬三 宝 #, 认 为应把佛教作为 万国之极宗加以信仰 , 由此确立了 佛教在日 本的国教地位。圣德 太子的改 革没 有解决 当时 日本 的社会 矛盾 , 但其加强皇权等措施为日后大化改新的胜利 奠定了思 想和理论基础 , 同时也推 动了佛 教在 日本的 发展 与传播 , 使 佛教逐渐深入到日本文化 的骨髓中。在推古朝时期 , 佛教还 没有深入民间 , 日本人民 还缺乏 对佛 教教义 的理 解 , 佛教与 日本人民还不存 在心与心的交流 , 这也表明佛教在 初期具有 国家宗教的特征。圣德太子不仅奠 定了佛教的政治地 位 , 还 在其他方面为佛 教的传播 与发展 作出 了贡献。 圣德 太子自 身著有 三经义疏 , 即 法华 经 、 维 摩经 、 胜 鬘 经 。 此
一、 佛教初传日本
据 日本书纪 记载 , 公 元 552 年 , 百济王向 钦明天 皇进 献金铜释迦佛像 , 幡盖若干 , 经论若干卷 , 并上表称 赞佛教功 德 , 这标志佛教正式传入日本。 佛教经政治途径 进入日本 , 这也就决定了日本 佛教具有 政治性的特质。百济王 进献 佛像 , 钦明 天皇 持中 立态度 , 询 问群臣是否 信仰 佛教 , 随 即在 日本 朝廷 分 为排 佛和 崇 佛两 派。排佛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物部尾舆 , 以信奉藩神 会惹怒国 神为由反对信仰佛 教。而与儒 家文 化关系 密切 的大臣 苏我 稻目 , 赞成信仰佛教 , 是崇 佛派的 主要 代表。大 体上外 来的 先进文化的传入都会 与本土文化产生冲突 , 经长时 间的融合 与本土文化结合 , 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成果。佛教在 日本的传播也是经 历了这 样的过 程。排佛 派与 崇佛派 的争 斗表面上是对佛教认 同的与否问题 , 实质上是本土 文化对外 来文化的抵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日本 本土宗教 ! ! ! 神 道教 , 注重现实生活的享 乐 , 而 佛教把 人的 生存意 义放 在来世 , 所 以佛教初到日本受 到抵制。 ∀ 然而 , 佛 教毕竟是 来自大 陆的 信仰体系。日本同大 陆间巨大 的文 化差距 和佛 教本身 带有 的丰富精神内涵与作 为先进文明载体的物质外延 , 对于蒙昧 初开的古代 日本 民族 具有 不可 抗拒 的诱 惑力 , 佛教传入日本 , 作为体系完备的宗教信仰被统治阶级利用 , 成为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
国家思想 。 早期佛教经历了四个阶段 : 初传日本受到排斥 ; 推古朝时 期受到圣德 太子的扶 植 , 三论 宗与成 实宗在此 时传入 ; 大化改新后异常兴隆 , 法相宗和 俱舍宗传入 ; 奈良时 期臻于鼎 盛 , 华严 宗和律宗 传入 。 奈良末 期 , 佛教由盛 转衰 ; 平安时期 , 政教分离 。 早期佛教具有政治佛 教和神佛习和的特点 。 关键词 : 日本 ; 佛教 ; 政治 中图分类号 : K31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7836( 2008) 09- 0087- 03 苏我稻目之子马子灭物部 氏 , 兴建法兴寺 , 佛教在日本 传播。 真正为佛教在日 本发展奠定基础的是圣德太子。
2008 年 9 月 第 27 卷第 9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H e ilong jiang College o f Education
Sep . 2008 V o.l 27 N o . 9
从早期日本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看其特点
邱 磊
( 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与历 史学院 , 哈尔滨 150025)
三、 大化改新后的佛教
1 大化改新与佛教 圣德太子的改革 没有触动社会危机的根源 , 国 家动荡不 安。显然旧的社会经 济政治制 度已 经不适 应国 家的发 展和 需要。 7 世纪中叶 , 中 国唐 朝处 于盛 世 , 日本 进步 贵族 认识 到仿唐制 , 建立中央集权才 能彻底 改变国 内现状。公 元 645 年 , 中大兄皇子联合忠臣镰足和归国留学生合力铲 除了守旧 势力苏我氏 , 拥孝德天皇 , 建年号 ∀ 大 化 #。苏 我氏原 是先进 文化的代表 , 支持佛教作 为国家 统一 信仰而 存在 , 这与 大和 朝廷赖以生存的具有 区域性 和血缘 性的经 济基 础和政 治基 础 ! ! ! 部民制和氏族制相矛盾 。所以说 , 苏我氏在 政权斗争 中失败的实质是先进 生产力选择的结果 , 即佛教作 为统一的 国家信仰需要统一 的经济 基础和 政治 基础。守 旧势力 被消 灭 , 公元 646 年改革 旧制 , 史称 ∀ 大化 改新 #。 改革中废 除了 部民制 , 实行班田制和 租庸调 制。佛教 作为 治国 思想 , 推动 日本走上封建社会 的道路。大 化改 新后佛 教更 加兴隆 的原 因之一是僧侣参政。在消灭苏我氏的过 程中 , 得到 了僧人的 大力支持 , 所以政变成功后很多僧侣在朝廷任 职。僧侣就有 了世俗的行 政权 , 对 佛 教的 发 展具 有巨 大 的推 动作 用。另 外 , 当时日本刚刚走上封 建社会 的道 路 , 急 需大 陆先进 的文 物制度 , 僧侣往往精通汉文化 , 成为了输 入先进文化的 媒介 , 使日本接受到汉文化 的滋养 , 因此佛教受到社会和 统治阶级 的重视。当时兴佛的重要措施依然是赐 予佛教土地 , 大量建 立寺院等。另外值得注 意的 是 , 在天武 天皇 时期 , 要求 每家 建造佛堂安 置佛 像 , 信仰 佛教 , 此 后各 家各 户开 始供 奉 ∀ 内 佛 # 。由此使佛教传播的范 围更广 泛深入 民间 , 促使由 贵族 宗教演变为全民宗 教。这个时 期日 本佛教 较之 以前不 同的 地方是有了完备的 僧官制 度。日本 最早的 僧官 设置是 在公 元 624 年 推古朝 时期。大化 改新后 设僧纲 , 有僧 正、 僧都和 律师管理全国的佛教事务。在公元 701 年在颁布的 大宝律 令 中提出了 僧尼 令 , 这 样更有 利于 ∀ 以 天皇 为首的 中央 集权国家 , 通过中央地方官府贯彻 神 祇令 和 僧尼令 , 更 有效地利用神道教 ( 天皇是神 的代表 , 掌管 最高的 祭祀权 ),
[ 1]
后 来,
收稿日期 : 2008- 05- 20 作者简介 : 邱磊 ( 1982- ), 女 , 黑龙江哈尔滨人 , 2006 级硕士研 究生 , 从事日本史研究。
!
87 !
外 , 他还建造了日本 最古 老的木 造佛 教建筑 ! ! ! 法隆寺 , 法 隆寺又称斑鸠寺 , 有东西两院 , 至今 ∀ 寺中保留了从奈良到镰 仓、 江户等各个时期的建 筑物 , 素有 日本古 建筑 文化宝 库之 誉#
公元 6 世纪中叶 , 佛教 经朝 鲜传 入日本 , 在 社会变 革的 需要下 , 佛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扶植 , 确立 了国家宗教的 地位。 同时 , 佛教迎合了统治阶 级的需 要 , 为日本 由奴 隶制国 家向 封建制国家转变奠 定了思 想和理 论基 础。从推 古朝到 奈良 时期 , 佛教一直与政权 相结合 , 作 为政 治佛教 而存 在。本文 意在从政治佛教的传 播与发 展的过 程来探 求日 本早期 佛教 的特点。
。经圣德太子 的大力扶植 , 佛教 在日本 迅速地 发展起
来。 2 三论宗和成实宗的 传入 在推古朝时期最 先传 入日本 的佛 教宗派 是三 论宗。三 论宗源于印度 , 其教义 源于 中观 论 、 十 二门论 、 百 论 三论 , 由鸠摩罗什译出并 传入中 国 , 高丽僧 人慧 灌师从 吉藏 把三 论宗传 入日本。公 元 625 年 , 慧灌 宣讲三论 宗 , 标志三 论宗正式传入日本。从此日本 佛教具有宗教派别的特点。 随三论宗一同进 入日 本的还 有成 实宗。成 实宗的 教义 源于印度诃梨跋摩的 成实论 。也是 由鸠摩 罗什译 出传入 中国 , 随三论宗进入日本。在日本 , 成实 宗依附于三论 宗 , 到 圣武天皇时才有百济 僧人道藏宣讲 成实论 。
四、 奈良时代的佛教
公元 710! 794 年 , 在日 本历 史上 被称 为奈 良时 代。大 化改新后 , 建立统一的经 济基础 的同 时 , 还 建立 了以 天皇为 中心的统一的中 央集权制。在 思想 信仰方 面依 然以 宣扬天 皇具有至高无上的宗教权 威和政治权利为主。因此 , 在奈良 时代佛教仍被作 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工具之一 , 继续受到 政权的扶植。奈良时 期主要的 兴佛 活动是 东大 寺和 国分寺 的修建。佛教受到重 视的原因 之一 是被认 为具 有镇 护国家 的作用。在圣武天皇时 为祈 求国 家安康 , 人 民生 活安定 , 在 平城京奈良建立东大寺 , 统辖各地建立的国分 寺。还建立了 大和 法华寺 , 统辖 各地的 国分尼 寺。公元 743 年 , 圣 武天皇 颁布建东大寺卢 舍那大佛 的诏书。 东大寺 大佛 的兴 建体现 了 华严经 的教理。卢舍那 大佛坐 在一个具 有千瓣 的莲花 台上 , 每个莲花瓣上有一个释迦 , 每 瓣又有百亿国 , 每一国又 有一个释迦 , 各自在菩提树下成道。这不仅反映了 东大寺和 各国分寺的上下 从属关系 , 也反映了天皇与诸世家 的上下尊 卑关系以及律令 制国家加强 中央集 权巩固 以天 皇为 中心的 大和朝廷的意图 , 与之前佛教相比奈良时期出现了 神佛融合 的迹象。 华严宗在 奈 良时 期 传 入 日本 , 所 依 据的 经 典 是 华严 经 。由中国僧人杜顺首 创。公元 740 年 , 新罗 僧人 在金钟 寺宣讲 华严经 , 标志华严宗 在日本 兴起。圣 武天皇 时期 , 华严宗极盛 , 东 大寺 和国 分寺 就是 依据 华 严经 的 教理 修建 的。 律宗在奈良 中期传入 日本。佛 教从其 作用 来看 分为两 类。其一 , 是以 ∀ 教 # 为 主 , 即以 经纶 为主 , 用 佛家 的教 义来 解释世界 , 从而净化身心。其 二 , 是 以 ∀ 律 # 为主。以 一种制 度来制止人们的 不良行为 , 使 众生 保持善 性。奈 良中期 , 佛 教受到皇室贵族 的过分宠 信 , 僧 尼违 法犯戒 现象 严重 , 为重 新整合佛教 , 日本政府 派遣荣 睿、 普照 赴唐求 律宗 高僧。律 宗权威鉴真接受 邀请赴日传教。公元 754 年到达奈良 , 受到 隆重欢迎。赴日后在东大寺卢舍那 大佛前设祭坛 , 为皇室等 四百余人 授戒。 公元 757 年 鉴真 督 建唐 昭提 寺 , 做 传 律之 用。此后律宗在日本发展 成为独立的佛教宗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