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摩擦力有关的计算

合集下载

初中摩擦力计算公式

初中摩擦力计算公式

初中摩擦力计算公式好嘞,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初中摩擦力计算公式的文章:在咱们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啊,摩擦力那可是个重要的家伙。

要说这摩擦力计算公式,咱们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先来说说摩擦力到底是个啥。

就好比你在冰面上走路,哧溜哧溜地容易滑倒,这是因为冰面太滑,摩擦力小。

但你要是走在粗糙的地面上,就稳当多啦,这就是摩擦力在起作用。

那初中阶段的摩擦力计算公式是啥呢?很简单,就是f = μN 。

这里的 f 表示摩擦力,μ 叫动摩擦因数,N 呢则是接触面之间的压力。

咱们来仔细瞅瞅这个公式。

就说有一次我去帮邻居搬东西,那是个大木箱子。

我推着它在水泥地上走,感觉可费劲了。

为啥?因为水泥地比较粗糙,动摩擦因数就大呀,所以摩擦力也就大。

我使了好大的劲儿才推动,这就像公式里的μ,它取决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再说说压力 N 。

假如还是这个木箱子,我在上面再放一堆重物,那我推动它是不是就更难了?这是因为压力增大了,摩擦力也就跟着增大啦。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假设有一个物体,它的质量是 5kg ,放在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是 0.2 。

那先算出重力 G = mg = 5×10 = 50N ,因为在水平地面上,压力 N 就等于重力 G ,也就是 50N 。

然后咱们就能算出摩擦力f = μN = 0.2×50 = 10N 。

在实际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可多了去了。

比如汽车的刹车系统,就是利用摩擦力让车子停下来的。

要是没有摩擦力,那车可就停不下来,得多危险呐!还有咱们穿的鞋子,鞋底为啥要有花纹?不就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让咱们走路不打滑嘛。

做练习题的时候,大家可得注意单位的换算。

别马虎,一马虎就容易出错。

总之啊,这个初中摩擦力计算公式虽然简单,但用处可大着呢。

咱们得好好掌握,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如。

回想之前帮邻居搬东西的经历,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摩擦力的存在和它的重要性。

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通过这个公式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

摩擦力的计算

摩擦力的计算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种力量,它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与物体质量、表面特性等因素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摩擦力的定义。

摩擦力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表面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力量,它的方向始终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相反。

当我们尝试在桌子上推动一个书本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来自桌面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计算涉及到两个主要因素: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和垂直作用力。

摩擦系数可以分为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表示在两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情况下所需的力量,而动摩擦系数则表示在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所需的力量。

垂直作用力是垂直于接触面的力量,即物体的重力。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摩擦力:摩擦力 = 摩擦系数 ×垂直作用力摩擦系数是一个实数,它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表面摩擦力的特性,不同物体的摩擦系数会有所不同。

例如,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系数通常比木材与金属之间的摩擦系数大。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或使用已知的数据来确定摩擦系数的值。

垂直作用力是物体受到的垂直于接触面的力量,即物体的重力。

对于位于水平表面上的物体而言,垂直作用力就是物体的重量。

而对于倾斜平面上的物体,则需要根据倾斜角度来计算垂直作用力。

举个例子来说明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假设有一个重量为10牛顿的木块位于水平表面上,请计算其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木块与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假设木块与表面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5,动摩擦系数为0.4。

接下来,我们计算木块受到的垂直作用力。

由于木块位于水平表面上,其垂直作用力就是物体的重力,即10牛顿。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 0.5 × 10 = 5牛顿动摩擦力 = 0.4 × 10 = 4牛顿因此,当我们尝试在水平表面上推动这个木块时,所需的力量必须大于等于5牛顿才能使其开始运动。

内摩擦力计算公式

内摩擦力计算公式

内摩擦力计算公式
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f=μN,式中的μ叫动摩擦因数,N 为正压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摩擦力: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滑动摩擦三种。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发生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摩擦,称为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

压力越大,物体接触面越粗糙,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公式:
F=μ×FN摩擦力的符号为f。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条件:
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
第二: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
第三:物体接触面粗糙;
第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增大压力;
(3)化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或静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式:
(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2)使接触面分离【在物体接触面形成一层气垫或磁悬浮】;(3)减小压力;
(4)减小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的计算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的计算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的计算摩擦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力,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在很多工程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滑动摩擦的计算方法是我们进行力学分析和实际应用的关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摩擦力的本质。

摩擦力指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由于相对运动而产生的接触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性质、接触面积以及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根据实验经验得出,即 F = μN,其中 F 表示摩擦力,μ 是摩擦系数,N 是物体的压力或垂直于接触面的合力。

摩擦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量,代表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特性,可以通过实验或已知数据进行获取。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类型的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没有相对运动时,施加在物体间的摩擦力被称为静摩擦力。

当施加在物体间的力超过了静摩擦力的极限时,物体开始发生相对滑动,此时施加在物体间的力被称为滑动摩擦力。

两者可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物体之间的接触面性质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垂直压力。

如果我们知道两个物体的静摩擦系数,同时还知道施加在物体上的垂直压力,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公式F = μN 来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所需施加的最小力,以防止它们开始相对滑动。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不同,它是物体在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滑动速度以及物体间的动摩擦系数有关。

一般来说,滑动摩擦力与滑动速度成正比,但与物体间的动摩擦系数呈现非线性关系。

因此,要准确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我们需要知道物体间的动摩擦系数以及滑动的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摩擦力的计算对于很多工程问题至关重要。

例如,在设计机械设备时,我们需要确保所施加的力能够克服静摩擦力,以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不会滑动或卡住。

另外,在运输领域,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设计运输方案,以确保货物的安全以及运输工具的性能。

摩擦力做功几种求法

摩擦力做功几种求法

θOB CD A⑤1o 2o 3o 0v 1l 2l 3l摩擦力做功几种求法白城一中物理组 / 闫炜平摩擦力做功计算是同学做题时容易疑惑的问题,概括的说分为三种情况,下面举例说明:一、在摩擦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的情况下,应该用θcos ⋅⋅=s f W f 可求。

二、在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时,由微元法,可将变力功等效成恒力功求和。

例1: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

现 使物体沿任意曲线缓慢地运动,路程为s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则拉力F 做的功为多少? 解:由微元法可知:F 做的功应等于摩擦力做功总和。

例2:如图所示,竖直固定放置的斜面AB 的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 的B 端相切,圆弧面半径为R ,圆心O 与A 、D 在同一水平面上,∠COB=θ。

现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体从斜面上的A 点无初速滑下,已知小物体与AB 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1)小物体在斜面体上能够通过的路程;(2)小物体通过C 点时,对C 点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

[解析](1)小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及摩擦力做功,小物体最后取达B 点时速度为零。

设小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总路程为s ,由动能定理得:① 又 由①②式得: (2)小物体第一次到达C 点时速度大,对C 点压力最大。

由动能定理 ④解③④⑤式得 小物体最后在BCD 圆弧轨道上运动,小物体通过C 点时对轨道压力最小。

得:⑥ 解⑥⑦式得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物体对C 点压力最大值为最小值 [注意,摩擦力做功的公式s f W ⋅-=中,s 一般是物体运动的路程]三、摩擦力大小、方向都在时刻改变时,速度V 越大时,压力N F 也越大,则由N F f μ=可知N F 越大,f 也越大,摩擦力做功越多。

例1:连接A 、B 两点的弧形轨道ACB 与ADB 是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它们的曲率半径相同。

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由A 点以一定初速度v 开始沿ACB 滑到B 点时,到达B 点速率为1v 若小物体由A 点以相同初速度沿ADB 滑到B 点时,速率为2v 与的关系:( )A 1v >2vB 1v =2vC 1v <2vD 无法判断 [解析]A 物体沿ACB 运动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

高一物理所有公式总结(学霸笔记)

高一物理所有公式总结(学霸笔记)

第一章 力1. 重力:G = mg2. 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 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 N ;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 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1. 速度公式: v t = v 0 + at ①2. 位移公式: x= v 0t +21at 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v t 2- v 20=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v = tx ④ v =21(v 0 + v t ) ⑤ v = v t2 ⑥5. 位移差公式 : △x= aT 2 ⑦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 1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T 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2:3:……:n.(2). 1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T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22:32:……:n 2.(3). 第1T 秒内、第2T 秒内、第3T 秒内……第nT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2 n-1).(4). 第1T 秒内、第2T 秒内、第3T 秒内……第nT 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3:5:……:(2 n-1).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ma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 F 合与a 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 合与a 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2. 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 物体平衡1. 物体平衡条件: F 合 = 0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线速度的定义式: v =ts (s 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ω= tφ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Tr π2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πω2=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ω ⑥.向心加速度:a = rv 2或 a =2ωr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rv 2= m 2ωr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物理有关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物理有关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物理有关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摩擦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的阻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摩擦力的影响,比如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车辆行驶时轮胎和路面的摩擦力等。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压力。

在物理学中,摩擦力可以用公式来计算,本文将介绍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

在物理学中,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指当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时,阻止它们相对运动的力;而动摩擦力是指当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时,阻止它们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Ff = μs N。

其中,Ff表示静摩擦力的大小,μs表示静摩擦系数,N表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静摩擦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常数,它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同材料的静摩擦系数也不同。

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垂直压力,它可以用公式N = m g来计算,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Ff = μk N。

其中,Ff表示动摩擦力的大小,μk表示动摩擦系数,N表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动摩擦系数也是一个无量纲的常数,它与静摩擦系数类似,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和表面粗糙程度。

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的计算方法同上。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当我们推动一个物体时,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而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预测需要多大的力才能使物体开始运动。

另外,摩擦力的大小还与物体的重量和表面材质有关,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来进行定量分析。

除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外,还有一种称为滑动摩擦力的力。

滑动摩擦力是指当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阻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动摩擦力类似,可以用相同的公式来计算。

初二下册物理摩擦力怎么算

初二下册物理摩擦力怎么算

初二下册物理摩擦力怎么算
f=uFN(公式中,f为滑动摩擦力,FN为正压力,u为滑动摩擦系数)。

若为静摩擦力,则根据受力分析而决定如何计算;若为滚动摩擦力,初中阶段不做计算和研究,只要知道“滚动摩擦力远远小于滑动摩擦力”就可以了。

摩擦力简介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固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原因有两个:固体表面原子、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化学键重组的能量需求,胶力)和它们之间的表面粗糙所造成的互相之间卡住的阻力。

一个相对于一个流体运动的物体受到阻力。

这个阻力与它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层流的情况下这个阻力与它的速度成比例,在紊流中这个阻力与它的速度的平方成比例。

有时一个物体同时受到阻力和摩擦力,比如一辆汽车在运动时既受到空气的阻力也受到其轮胎的滚动摩擦。

(摩擦力有时能使物体运动,与阻力不同。


摩擦力条件
1、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
2、物体接触面粗糙;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 和B ,A 和B 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拉力F 拉A ,但A 、B 仍保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A 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B .物体A 与地面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C .物体A 与B 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D .物体A 与B 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2.如图5(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5(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5(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A .当t =2s 时,物体保持静止B .只有当t =4s 时,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4N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 3.教室装有磁性黑板,由于磁体之间有吸引力,所以内部装有磁铁的黑板擦就可以被吸在黑板上的任何位置而不会掉下来。

若已知黑板擦的重力为1.5N ,黑板擦和黑板之间的吸引力恒为4N 不变。

当对黑板擦施加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0.5N 的推力时,黑板擦恰能沿黑板表面匀速下滑。

若要这个黑板擦沿黑板表面竖直向上匀速滑动,则需施加方向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为 A .2N B .3.5N C .4.5N D .5.5N 4.如图所示,,同时有方向相反,大小均为F =1 N 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 和B 上,且物体A 、B 都不动,有下列几种判断:(1)A 、B 间的摩擦力为0; (2)A 、B 间的摩擦力为1 N ; (3)B 和地面间的摩擦力为0; (4)B 和地面间的摩擦力为2 N 。

A.(1)(3) B.(1)(4) C.(2)(3) D.(2)(4)5. 如图1所示,小华通过定滑轮用力F ’拉弹簧测力计,另一端通过细绳拉长方体木块A ,木块A 下面是一长木板B ,长木板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实验时拉着B 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当拉力F 为2N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当拉力F 变为4N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 .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C .B 受到的合力大小为2ND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木块B 运动的速度增大而增大6.如图所示,物体P 放在Q 之上,Q 在光滑水平面上。

弹簧秤Ⅰ,其左端与物体P 相连,右端与墙相连;弹簧秤Ⅱ右端与Q 相连,左端用手水平拉着。

当Ⅰ的示数为2N 时,Ⅱ的示数为3N ,则:( )A .P 、Q 间一定存在一对滑动摩擦力FF ’图1AB 甲 乙v tt F 图NB A F F第10 题图B .P 受摩擦力为2N ,Q 受摩擦力为3NC .P 、Q 受摩擦力大小均为2ND .P 、Q 受摩擦力大小均为3N7.如图2所示,弹簧秤和细绳重力不计,不计一切摩擦,物体重G =10N ,弹簧秤A 和B 的读数分别为( ) A .10N ,0N B .10N ,20N C .10N ,10N D .20N ,10N8.如图4所示,实心铁块(ρ铁=7.9g /cm 3)B.C 的体积均为10cm 3。

当B 浸没在水中时,木块A 恰能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运动。

若用铁块D 替换C ,恰能使A 在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若水与B 之间的摩擦以及滑轮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且铁块B 始终在水中,则D 的质量应为( ) A.49克B.59克C.69克D.79克9 如图2-6所示,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当力F 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静止一段时间后,向下运动,则在这过程中,摩擦力f 与时间t 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线的是 ( ) 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线的是10.一架飞机飞行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f=kv 2 (式中k 为已知量)。

某时刻飞机的总质量为m ,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A .飞机机翼设计成上部凸起的流线型以获得升力B .机翼上表面气流的速度大于机翼下表面气流的速度C .该飞机机翼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约为f=kv 2D .该飞机机翼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约为mg 11.如图7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 重490N ,物体B 重294N ,物体B 在匀速下降了40cm 的过程中,拉动物体A 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若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 拉动物体A ,使物体A 在5s 内匀速移动0.5m (不计动滑轮、绳重以及滑轮轮轴间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拉力F 为294N ,拉力F 的功率为29.4WB .拉力F 为147N ,拉力F 的功率为14.7WC .物体A 与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294N图7AB图2 图4F第6题图ftf tf tfABCDD .绳子拉力对物体B 所做的功为73.5J12.如图5所示装置中,物体甲重20N ,乙重10N 。

甲、乙之间用一根轻绳通过定滑轮相连,沿着水平方向的拉力F 的大小为5N 时,物体甲恰能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计滑轮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甲受到的运动阻力为5N B .物体乙受到的运动阻力为5NC .竖直墙面对滑轮沿水平方向的拉力为5ND .甲乙两物体的物重不同,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同13.如图7所示,A 是一个重为G 的活塞,B 是一个粗细均匀、竖直固定放置的圆筒。

用竖直向下的力F 1推活塞A ,使其恰能以速度v 1匀速向下运动(如图甲),活塞从金属筒上端移动到下端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 1, F 1做的功为W 1,功率为P 1;若对活塞A 施以竖直向上的力F 2,,使其恰能以速度v 2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活塞从金属筒下端移动到上端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 2, F 2做的功为W 2,功率为P 2。

已知F 1=G ,P 1= P 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v 1: v 2=2 : 1B . t 1 : t 2 = 3 :1C . F 1 : F 2 = 1 : 2D . W 1 :W 2 = 1 : 314多选.如图10所示,用24N 的水平拉力F 拉滑轮,可以使重20N的物体A 以0.2m/s 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

物体B 重10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 且不变。

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7NB .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C .水平拉力F 的功率为4.8WD .在2s 内绳子对物体A 所做的功为4.8J13.如图9所示,A 、B 、C 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 和C 各受5 N 的水平拉力F 1和F 2.这三个物体都保持静止,可以断定:A 和B 间的静摩擦力f AB =___N ,B 和C 间的静摩擦力f BC =____N ,C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f CD =___N . 14. 如图10所示,用水平力F 通过滑轮组(滑轮的质量可忽略,且不计轮与轴间的摩擦)拉动物块A 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对物块A 施水平向右、大小为9.6N 的拉力时,物块A 向右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

15.图8中的物体A 的质量是400g ,物体B 的体积是8cm 3。

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定滑轮连接,放手后,A 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将B 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使A 沿着水平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需要施加1.12N 水平向左的拉力。

则物体B 的密度为_______ g/cm 3。

(g 取10N/kg )16.如图7所示,重100N 的物体A 沿水平面以0.4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拉力F 的功率为6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是 F A图7图23 N 。

17.某小组同学用如图12所示装置通过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在每一次实验过程中都要使物块在接触面上做 运动。

实验中得到了如下表中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分)18.晓伟手边有两块体积大小不同的正方体M 1和M 2。

M 1和M 2的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也相同。

晓伟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先后拉着M 1、M 2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得弹簧测力计第一次的拉力大于第二次的拉力。

于是得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

从上述实验过程看,晓伟的实验结论是不可靠的。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重新设计实验。

19.如图23所示,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有长方形的木块和铁块各一个。

现在想探究木块和铁块谁的下表面更粗糙,请你只用一个弹簧测力 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写出实验步骤 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20. 如图21所示装置,物体B 重为50N ,体积V B =1.0×10-3m 3,B 在水中匀速下沉时,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A 在水平面上向左匀速运动,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若将物体B 换成与物体B 体积相同的物体C 后,用水平向右的力F 拉物体A ,使物体C 在水中4s 内匀速上升0.4m (物体C未露出水面),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不计绳重、滑轮轴处摩擦及水的阻力,g 取10N/kg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求: (1)物体B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浮。

(2)水平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f A 。

(3)物体C 所受重力G C 与拉力F 的比值。

(4)拉力F 的功率P 。

图12次数 接触面物体重力/N压力/N弹簧测力 计示数/N 滑动摩 擦力/N 1 木板 2 2 0.4 0.4 2 木板 3 3 0.6 0.6 3 木板 4 4 0.8 0.8 4 木板 6 6 1.2 1.2 5 木板 8 8 1.6 1.6 6木板1010 2.02.0图2121.图25的装置主要由长木板甲、物块乙和丙、定滑轮S 和动滑轮P 、水箱K 、配重C 和D 及杠杆AB 组成。

C 、D 分别与支架固连在AB 两端,支架与AB 垂直,AB 可绕支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C 通过细绳与P 相连,绕在P 上的绳子的一端通过固定在墙上的S 连接到乙上,乙的另一端用绳子通过固定在桌面上的定滑轮与丙连接,乙置于甲上,甲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已知C 重100N ,D 重10N ,丙重20N ,OA :OB =1:2,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位置平衡。

若在D 上施加竖直向下020N F =的压力,同时在甲的左端施加水平向左的拉力F ,甲恰好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乙相对桌面恰好静止;若撤去拉力F 改为在甲的右端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时,甲恰好在桌面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要继续保持乙相对桌面静止,则此时在D 上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为1F ;若移动K ,将丙浸没水中,在拉力F '作用下,甲仍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且乙相对桌面静止,则此时在D 上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为2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