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中国核电发展历程

中国核电发展历程
中国核电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快速
增长的电力需求和能源供应压力。
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发展核能作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之一。
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中国开始与西方国家合作,引进核电技术和设备。
首个商业核电站——中国秦山核电站于1991
年建成并投入运营。
此后,中国逐渐掌握了核电技术,并开始自主研发和建设核电站。
随着对核电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加速了核电站的建设速度。
在2000年代初期,中国启动了一系列大规模核电项目,以满
足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
国家开始推动核电技术的国产化,增加了本土化的核电设备制造和运营能力。
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中国加强了对核电安全的重视,审查了核电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加强了监管和安全措施。
尽管核电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中国仍坚持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战略方向。
2015年,中国发布了“十三五”能源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核
电的目标。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超过一
百六十万千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
同时,中国还在推进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核电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核电站运营的基础上,正在建设和规划更多的核电项目。
核电
已经成为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电联:优化新能源开发和布局

Energy Internet能源互联网30Ⅰ电力系统装备 2019.7中电联:优化新能源开发和布局□记者 林楚《报告》指出,“十三五”后期要适度调高电力需求目标,促进水电开发和消纳,优化新能源开发和布局,坚持清洁煤电的市场定位和发展原则,加快气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提高电力电量平衡和电力流,提升电网发展水平,加强综合调节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电力改革和市场化建设。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向外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及滚动优化研究专题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根据目前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提出,“‘十三五’中期部分部分规划目标需要结合落实中央新要求,适应发展新形势,及时作出优化调整。
”《报告》指出,“十三五”后期要适度调高电力需求目标,促进水电开发和消纳,优化新能源开发和布局,坚持清洁煤电的市场定位和发展原则,加快气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提高电力电量平衡和电力流,提升电网发展水平,加强综合调节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电力改革和市场化建设。
适度调高电力需求目标《报告》认为,我国总体还处于工业化后期、城镇化快速推进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用电量还处于相对低位,特别是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占比仅为28%,随着再电气化进程加快,“电能替代”持续推进,未来我国电力需求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因此,《报告》建议适度调高电力需求目标。
将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预期目标调增至7.6万亿kW·h左右。
“十三五”期间电力需求年均增长达到5.9%,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达到0.92,到2020年,年人均用电量达到5200 kW·h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1.4万亿kW·h,2020—2035年年均增速2.8%,人均用电量相当于经合组织国家20世纪80年代水平。
《报告》指出,西南水电开发潜力巨大,待开发水电占比超过67%,水电开发度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近几年水电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水电投资呈现下降态势。
核能研究报告

核能研究报告核能是利用核燃料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物理反应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产生能量,可以被转化为物质,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治疗。
核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最经济、最环保的能源。
在当前世界能源紧张,核能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核技术发展,已明确表示将在21世纪初启动“核能战略”的研究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核电站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大量建设核电站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需要的核电站也越来越多,对核能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也需要先进的核电站来提高我国核技术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科技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一、我国目前的情况世界上第一座核电机组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建设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国陆续研制出了一些先进的核电站,如法国、美国、俄罗斯等。
在核燃料方面,各国通过自行设计和改进,研制出了各种新型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来改进了核反应堆。
中国核电站从1960年第一座采用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开始建设,至今已有60年历史。
虽然经过60年努力,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化核电站产业体系,但国内大型核电站设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大型核电站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技术问题。
此外,目前国内用于民用目的的核电站主要是在沿海地区用于发电用核电站、以及用于民用的非核电站。
民用核电站基本上采用了国外成熟技术而国内尚属空白。
二、国外的发展现状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的核能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发展核工业是实现能源自给,实现绿色、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
因此,把发展核电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发达国家优先发展的能源产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核电研究报告

核电研究报告核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改善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等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年来,随着技术发展和政策改变,核电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越来越受重视。
问题是,核能有很多潜在的环境影响和技术风险,因此有必要对核能开展深入研究,理解其优势和风险,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本研究报告旨在提供有关核电的信息,以供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 . . . . . . . . . . . . . . . 。
核电的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核电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进展。
电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迅速增加,目前,核电在世界能源需求中占比超过11%,而在欧洲,核电的占比甚至达到了30%以上。
核电的优点电具有许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核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产生的碳排放量极少,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小。
电的发电成本相对较低,比煤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低得多,这就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碳排放。
电还能快速建成,大大减少建设发电厂所需的时间,比煤电更加灵活。
缺点但是,尽管核电具有诸多优势,它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缺点和风险,如放射性废料处理和储存、核泄漏、技术未成熟等问题。
些问题需要在发电前进行详细研究,以便考虑到所有可能的风险,为投资者和社区提供信心和安全感。
新技术研发为了解决核电所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正在寻求新的核反应堆技术,以确保核电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中一些新技术包括计算机模拟、智能传感器、自主控制系统、能量交换等。
些技术帮助提高反应堆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提升反应堆生产效率,拓宽核反应堆运行范围,使其能够应对更多变化的因素。
未来核电发展管核电存在着挑战,但它在未来的发展仍然很可观。
着核电技术的发展,核电可以更安全、更可靠地发电,以及用于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
电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助于满足当前和未来世界能源需求,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结论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核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许多优点,如少量碳排放,低运行成本,快速建设等,有助于缓解当前全球变暖问题和环境污染。
十三五能源规划

十三五能源规划一、背景介绍中国的能源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能源需求,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能源政策和规划,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十三五能源规划是指中国政府在2016年制定并实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间的能源发展规划。
二、总体目标1. 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费强度。
2. 能源供应保障: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建设灵活、高效、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3. 节能减排: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4. 新能源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推动能源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三、能源结构调整1. 煤炭: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力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煤炭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2. 油气:稳定油气供应,提高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加强油气管网建设,提高油气储备能力。
3. 核能:加强核能安全监管,推进核电站建设,提高核能发电比重,推动核能装备和技术的创新发展。
4. 可再生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风电、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优化可再生能源消纳结构。
5. 多能互补: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加强不同能源之间的互补性,提高能源供应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四、能源供应保障1.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能源生产、储存、输送和消费的能力,优化能源供应体系。
2. 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能源安全监测和预警,提高应对能源安全风险的能力。
3. 能源外部依赖: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多渠道、多元化获取能源资源,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
4. 能源储备:建立完善的能源储备体系,提高能源储备能力,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节能减排1. 能源管理:加强能源管理,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
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一、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我国大陆核电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起步。
核电事业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核电在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和工业技术水平,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84年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至1991年12月15日并网成功。
期间,还分别建成了浙江秦山二期核电站、浙江秦山三期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一期核电站和江苏田湾一期核电站等。
进入新世纪,中国核电迈入批量化、规模化的积极发展阶段。
截止2010年10月,国家已核准34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在建机组26台,装机容量为2881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
秦山核电站的建成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
标志着“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同时被誉为“国之光荣”。
其中,秦山二期是中国自主设计、采购、建设、运营的核电机组,55项大型关键设备中,47项实现了国产化,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中国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使中国成为继美、英、法、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拥有两台装机容量为98.4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年发电能力近150亿千瓦时,70%销往香港,30%销往广东。
大亚湾核电站1987年8月7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5月6日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自投产以来其已连续安全运行15年,各项经济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至2011年2月28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连续安全运行3081天。
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成功实现了我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起步,实现了我国核电建设跨越式发展、后发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粤港两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田湾核电站于1999年10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已投入商运的一期工程是2台单机容量为106万千瓦的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设计寿命40年,年发电量达140亿千瓦时。
昌江核电可行性研究报告

昌江核电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昌江核电项目是我国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拟建的一座大型核能发电项目,将对于提升当地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昌江核电项目进行全面可行性研究,以期为项目的推进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概况1. 项目背景昌江核电项目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地处中国南海北部沿海,总装机容量2960MW,计划建设6台1300MW级压水堆核电机组。
该项目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是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项目建设规模昌江核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960MW,是我国在海南省建设的最大核电项目,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核电项目的建设周期为8-10年。
4. 项目投资昌江核电项目的总投资额约为40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预计将为当地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可行性分析1. 政策环境分析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政府对于核能的发展支持力度明显增加。
根据国家能源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昌江核电项目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2. 市场需求分析海南省作为一个旅游产业发达的地区,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昌江核电项目的建成将弥补海南省的电力供应短板,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
3. 技术可行性分析核电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成熟的研发和应用能力。
昌江核电项目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持保障,建设和运营中的技术风险较低。
4. 经济效益分析昌江核电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当地创造约30亿元的经济效益,为当地带来较大的税收和就业机会。
5. 环境影响分析核电项目建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昌江核电项目将遵守国家环保法规,严格控制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并且通过科学的环保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022年中国核电行业发展趋势:核电批复进程有望加快

2022年中国核电行业发展趋势:核电批复进程有望加快中国对于核电的进展已经开头放宽政策,长期以来,中国官方始终强调要“有限”进展核电产业。
而在2022年以来,中国消失了全面性能源紧急。
在这种状况下,国内关于大力进展核电产业的呼声日益剧烈。
高层关于进展核电的这一最新表态无疑是值得确定的,由于它确立了核电产业的战略性地步,不但对解决中国长期性的能源紧急有乐观意义,而且也是和平常期保持中国战略威慑力量的抱负途径,可谓“一箭双雕”。
依据我国核电中长期进展规划,到2022年我国将拥有在运及在建核电机组8800万千瓦,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我国需平均每年新建6—8台核电机组。
由于“十三五”首年轮空,市场普遍猜测,后续几年的核电批复进程有望加快。
而内陆核电是否涵盖其中,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福岛核电站内部辐射爆表”、“法国核电站爆炸”,最近一段时间,能源圈的“网红”非核电莫属。
而春节假期刚过,一则河南省四市将建核电站的消息,再次撩拨了中国核电产业最敏感的神经——内陆核电。
2022-2022年中国核电稳压器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询问报告表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王毅韧在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假如顺当,“十三五”期间将开工建设内陆核电站。
截至目前,内陆已开展核电站前期工作的场址包括湖南的桃花江,湖北的咸宁,江西的彭泽等。
另据此前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除上述3个内陆核电项目外,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内陆核电厂址达30余个。
王毅韧强调,现在世界上400多台核电站,大部分建在海啸、台风影响基本可以忽视的内地,少部分在沿海,核电站建在沿海符合平安要求,在内地也一样,尤其是“核电站建在沿海平安,建在内地就担心全了,不存在这个问题。
”也有人担忧,内陆建设核电站,需要用长江水冷却。
对此,王毅韧予以了“辟谣”:虽然沿海核电站需用海水循环进行冷却,但在内陆地区将采纳水塔内部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而非没完没了的抽水。
王毅韧进而指出,过去,由于东南沿海对电力需要愈加旺盛,沿海核电领先喝上了“头啖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核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1、中国核电发展前沿
目前,我国核电发展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习主席构建世界棋盘一带一
路世界共享、当起核电推销员、总理的三架马车、走出国门的唱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雄厚财政的支撑使得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爆发期”,核电必将成为中国能源结构优化发展旺盛是后期中国企业转型高速发展旺盛的保障。
习主席、和总理、推销中国核电企业正力推“华龙一号”在阿根廷、巴基斯坦、英国、罗马尼亚、沙特、非洲、乌克兰、泰国、南非、巴西、孟加拉国等39
国家。
中国核电有22公司、掌控核心技术就4家公司。
股票买的是未来的潜力股不是现在业绩。
核电核能(中国一重)核电的心脏。
与一带一路其他股价比
央企整合两个版本(中国一重、哈电集团)整合。
(中国一重、二重、哈电集团)整合。
二重退市对中国一重直接构成利好、如果一重要整合二重的优质资产那就没什么障碍了。
中国一重是龙头、未来的“核霸”中国一重、股价还算不上起步。
2、中国能源需求分布现状优势。
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我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我国电力结构和能源布局极其
不合理。
现阶段能源结构中,火电比重过大,占80%左右,水电占18%左右,核电只占了不到2%。
全国大约有70%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80%以上的水利资源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远海地区却缺乏能源。
并且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一座百万千瓦级的燃煤电厂,每年产生二氧化碳650万吨、二氧化硫1700吨、氮氧化物400吨,还有大
量的灰尘、固体颗粒等。
如果没有更积极的政策,中国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还要比2008年水平增加43亿吨左右。
在阶段性能源需求仍保持较高增长的前提下,我国必须合理优化调整目前的能源结构,核电等新能源以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其中核电有着其他能源不能替代的优势。
水电有枯水期,风电有季节性问题,而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污染少、温室气体接近零排放。
燃料需求少,同时换料周期长,一座百万千瓦核电站一年仅需30吨核燃料,而同等规模燃煤电站一年需要300万吨,而且核电站平均一年多才更换一次燃料,对运输的依赖很小。
可以说,我国能源要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减少污染气体要降低到45%的排放目标,雾霾自然消失,发展核电是十三五唯一的选择。
3、中国核电现在分布图。
中国核电是从1985年真正起步的。
截止目前,我国已有秦山一期、二期和三期核电站的5台机组,田湾核电站的2台机组,大亚湾核电站的2台机组和岭澳核电站的2台机组共11台机组投入运行,总装机容量910万千瓦。
这些核电基地集中分布在远海的广东、江苏、浙江三个省,为这几个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原有的核电基地得到扩建总装机容量
则高达2430万千瓦。
十三五:核电国家《核电长期发展规划》,中国核电快马加鞭。
除了广东、浙江、江苏、辽宁、福建、山东已经事实上成为核电基地外,将新增核电发展规划、沿海的海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西、吉林、四川、重庆等地也争相成为第一批内陆核电站的所在地。
,纷纷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辽宁、吉林、安徽、河南、四川、重庆等地区也纷纷宣布本省核电规划。
截至目前,涉及核电规划的省份已经增加到21个,占据了中国的2/3.比当年的高铁还牛。
4、中国核电自豪
中国一重已掌握了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心脏”——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核心技术,打破世界51项世界纪录成为世界惟一兼备三代堆核岛铸锻件和成套设备制造能力的企业、完全是我国自主完全具有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三代半核电。
“华龙一号”将成为世界核电工业领军者。
5、中国核电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规划、核电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全国只有少数几个省没有核电项目规划。
照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目标和目前核电发展与能源结合的势头,统一技术路线全部用3代核电技术、我国在2020年以前平均每年要上10-12个左右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历史罕见比当年高铁发展还猛,十三五规划全部用中国一重的
AP1000“心脏”——反应堆压力。
过去的二代将逐步换成中国自主中国一重研制AP1000“心脏”——反应堆压力的三代核技术。
中国的三代核电可以是世界最安全的核电技术、可抗击12级地震。
6 中国核电十二五的领悟
十二五规划后期核电处于停顿期原因是以前机组采用的技术可谓五花八门,以前既有田湾的俄罗斯AES-91技术,秦山三期的加拿大CANDU6技术,大亚湾的法国M310技术、岭澳的法国CPR1000技术以及国内自主设计的秦山一期CNP300技术,中国发展部也意识到了核电技术不统一将给我中国后期带来严重损失。
当今世界核电发展进入爆发期、核电能源将代替其他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