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学习目的和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的计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不仅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历时很长、技术复杂且内外交叉的工程,更因为信息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信息系统和企业的运营方式、文化习惯息息相关。规划不好不仅自身造成损失,由此而引起企业运行不好的间接损失更为可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必要性、总体规划的内容,总体规划的工作步骤和组织工作;掌握总体规划的常用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企业系统规划法;掌握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内容,以及如何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6.1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概述

6.1.1问题的提出

要设计制造一条新型船舶,首先要进行总体设计,一旦总体设计完成,各个部件的设计制造工作才可以按照总体设计的要求,由各不同的设计小组去完成,而作为总体设计者来说,他不能凭主观去详细规定每个部分的设计细节,但却要负责这些设计小组之间的控制与协调工作,假如这些独立的设计小组只顾一门心思地热衷于建造他们自己的子系统,而没有任何来自上级的协调,最终得到的成果将无法使用。一项工程的建设必须要有总体规划,并且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去完成相应建设工作。

受信息系统项目本身特点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们对于它的认识,并不象对一般工程项目那样,更易于掌握并开展工作。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类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不到位,开发人员一门心思地开发各自负责的部分系统,虽然从局部的角度考虑,属于“界面友好”的系统,但真正把各子系统组装成一个大系统时,问题便暴露出来,往往需要做大量的修改工作,甚至有些系统集成后,修改工作量太大,无法进行修改而被迫宣布重新再来。以往的教训,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由许多分离的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依靠数据联系在一起,即数据是被各功能模块所共享的。只有这些数据被有效地设计出,各功能模块的开发设计工作才能有效地进行,同时也有利于今后的开发、调试工作。只有在统一的总体规划指导下,这种分散的功能模块,才能被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效的大系统。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工作来说,总体规划是不可或缺的。

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应当被全企业所共享,只有经过规划和开发的信息资源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由于企业或组织内外的信息资源很多,其内外之间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如何收集、存储、加工和利用这些信息,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显然不是分散的,局部的考虑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来自高层的、统一的、全局的规划,将这此信息提取并设计出来,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

2.各子系统除了完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外,相互之间还需要协调工作,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使信息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必须有来自高层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站在总体的高度,识别并规划出支持各项管理的数据、数据产生的地点、使用的部门,负责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克服手工管理方式中的弊病。

3.总体规划主要使人力、物力、时间的安排合理、有序,以保证将来的子系统的开发工作顺利进行。由于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内部各子系统的开发不能齐头并进地进行,往往是采用先开发一部分,再开发另外一部分,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开发过程,究竟哪些子系统先开发,在什么时间完成,哪些子系统后开发,在什么时间开始,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什么时间内完成哪个阶段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什么人,做什么样的工作等等有关开发进度的安排,人员的调配,设备的配置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在总体规划阶段有效给予解决。

6.1.2总体规划的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由三方面的内容组成:即方向和目标、约束和政策、计划和指标。

1.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的设立工作,往往是很困难的。作为企业组织的领导者,他们在设立方向和目标时,不得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变化,同时受个人价值观念、工作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确定的目标,往往不完全是个人意愿的表现,而是一个个人意愿和现实约束的综合体。

2.约束和政策。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中,考虑到的约束和政策,多是对未来情况的考虑,即现在并未出现的机会和目前正在寻找的资源条件。目的是使企业组织能够最合理地安排生产,使企业组织的资源、环境与机会能找到最好的平衡点,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

3.计划和指标。计划和指标与前两项内容有一定的区别,主要是近期的任务,考虑如何在目前或最近一段时间内,充分利用企业组织的资源,抓住机会,更好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

在企业组织内部,总体规划不仅在高层有,在中层和基层也有。总体规划的层次,依据企业组织管理的层次和职能,可以分为公司级、业务级和执行级。同前面讲的总体规划的三项内容相结合,横向排列总体规划的三个层次,纵向排列总体规划的三项内容。可以构成如下总体规划的框架结构。如图6-1所示。

图6-1 总体规划的框架结构示意

图中,各元素之间上下、左右关联,左下与右上相关。约束和政策是由目标引出的,计划和指标则是由约束和政策引出的;上级计划由下级计划来完成的,下级计划是在上级计划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例如,业务经理在确定自己的目标④时,他要考虑上级的目标①,也要考虑公司的约束和政策②,同时,其目标需要通过执行级目标⑦来完成,必须考虑目标应切合实际,不能太低或太高。

6.1.3总体规划的过程

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可以分为以下步骤进行,如图6-2所示。

1.确定规划的基本问题。包括确定规划的年限,规划方法的选择、规划方式(集中或分散)的选择以及是采取进取型还是保守型的规划等。

2.收集初始信息。包括从各级主管部门、竞争者、本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以及从各种文件、书籍和报刊、杂志中收集信息。

3.现状评价、识别计划约束。包括分析系统的目标、系统开发方法;对现行系统存在的设备、软件及其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对系统的人员、资金、运行控制和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各子系统在中期和长期开发计划中的优先顺序等进行计划和安排。

4.设置目标。是由企业组织的领导和系统开发负责人,依据企业组织的整体目标来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包括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范围,人员、组织以及要采取的措施等。

5.准备规划矩阵。由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依据相互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矩阵。

6~9识别各种活动。是将上面列出的各项活动进行分析,分为一次性的工程项目活动和重复性的

要经常进行的活动,并指出需优先进行的项目。由于受到资源的限制,各项活动和项目不可能同时进行,应该依据项目的重要性、风险的大小,以及效益的好坏等,正确选择工程类项目和日常性重复类项目的组成,并排出执行的先后次序。

10.确定项目的优先权和估计项目的成本费用。

11.编制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

12.写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规划。是将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规划,整理成规范的文档,在成文过程,与用户、系统信息的开发人员及各级领导要不断协商,交换意见。

13.报送总经理批准。整理成文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必须经过总经理批准才能生效,否则只能返回到前面某一个步骤,重新再来。

6.1.4总体规划的组织

1.高层领导参与

总体规划不仅要对其各项规划内容做出回答,同进还要对规划中所提出的方方面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规划。为了实现规划目标,首先必须组织一支在最高层领导的倡导、支持下的强有力的规划队伍。这个队伍要在高层领导直接领导下,由负责全面规划工作的“信息资源规划者”和规划“核心小组”所组成。在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最高层领导必须自始至终地参与全部的规划工作。经验表明,没有最高层领导参加,规划工作注定要失败。没有高层领导参加,所做出的规划看起似乎挺完善,实际上无论怎样好的开发人员都不可能具有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也就难于理解信息需求的真实内容。因此他们所做出的规划,虽然富有创造性,但很难被高层领导所接受,有时还会引起系统内部的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和矛盾,整个规划工作成为时间的浪费。高层领导的直接参与,能够使他们真正理解规划组在做什么以及这些工作对系统的未来将产生什么影响,同时还可以负责各方面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把握规划方向。总之,高层领导参与规划工作是确保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功的关键。综合考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⑴信息是整个国家、各行业、各组织中极其重要的资源,它关系到国家的富强、组织的兴衰,关系到各项战略决策。而任何重要的资源,都需要从最高层开始规划,信息资源也不例外。作为高层领导,亲自参与规划工作,能够更好地了解规划内容,把握规划方向。

⑵当规划中出现了争议和问题时,只有高层领导出面才能得以解决。高层领导凭借他对规划目标的独特理解和较高的威望,在解决争议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⑶规划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弊病,导致管理机构的调整,其调整的最终决策权在高层领导。在规划过程中,分析工作导致系统内处理过程的重组和管理机构的调整,只有得到高层领导的认可,才能付诸实施。

⑷信息系统开发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为了避免信息资源开发上的浪费,必须有一个自顶向下的全局范围的信息结构,这种信息结构必须得到高层领导的确认。只有制定出全局的信息结构,以此为基础指导各层子系统的工作,才能保证各子系统的开发工作符合总体工作要求,减少资源浪费。

⑸总体规划需要对下一步各项子系统的开发提出优先顺序,并做出开发预算,这些内容也必须由高层领导做出最后的决策。总体规划是宏观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开发阶段,总体规划完成后,是对下一级各子系统进行全面更详细的规划或是实施具体开发,这些子系统的开发工作不可能齐头并进地进行,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施。

⑹总体规划往往要进行关于系统内数据项定义的标准化工作,在数据项定义过程中经常会出一些问题,必须由高层领导负责协调解决。

2.企业组织内总体规划的组织

企业组织内的信息总体规划工作,需要成立一个责权明确的工作班子。这个班子在企业组织的最高层领导直接领导下,由一名负责全面规划工作的信息资源规划者和一个核心小组组成,通过一批用户分析员和广大的最终用户相联系。信息资源规划者应该是一名掌握规划技术并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人,这样的负责人最好出自高层领导,也可以是受组织最高层领导委任的高级管理人员。通常情况下,企业组织里很难挑选出既具有规划方法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管理和系统开发经验的人员,可以选出管理经验丰富、有科学头脑、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又有责任心的管理干部,通过必要的培训学习,并在外请顾问的帮助下来承担这一重任。

外请顾问应该是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专家,他必须能提供一套成熟的、得到验证的科学方法。外

请顾问一般不会受到本企业组织过去历史的限制和影响,他将会很好地解决将来的工作方式应该怎样的问题。

对于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工作,应由强有力的核心小组来完成。核心小组成员由高层管理人员和数据处理管理人员组成,应该包括组织内的业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数据处理负责人、系统分析负责人。核心小组成员经过外请顾问进行培训,在其指导下完成总体规划的全部工作。

经验表明,总体规划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组织内最高层领导全力支持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亲自参加。领导班子内部意见不统一或没有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只交给一些中低层管理人中或外请人员搞总体规划,往往以失败告终。

§6.2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可用于总体规划的方法很多,如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企业系统规划法,投资回收法,征费法等。下面重点介绍在实践中使用最多的前三种。

§6.2.1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是一种重点问题突破法,即首先抓住影响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组织的信息需求,这种方法于1970年由哈佛大学教授Willian Zani提出,是一种较早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规划的方法。

1.步骤:

任何一个企业组织中,都存在着对该组织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影响因素,称为关键成功因素。决策信息往往就来自这些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总是与那些能够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面和部门相关,在不同的业务活动中,在不同的时期,关键成功因素也会不同。随着时间的改变,某个时期的关键成功因素可能会变成一般的影响因素,一些很一般的因素可能会成为关键成功因素,问题的关键是,当我们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时,都要明确弄清哪些影响因素是规划涉及期内最重要的。

以数据库的分析与建立为例,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工作步骤是:

⑴了解企业组织的目标;

⑵识别关键成功因素;

⑶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

⑷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这四个步骤,用图表示如图6-3所示。

图6-3关键成功因素法步骤

2.工具: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起点是企业目标,通过对目标的分解和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指标识别,终点是到产生数据字典。从建立数据库开始,逐步推进,直至细化到数据字典。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是识别联系系统目标的主要数据类及其关系,常用工具为树枝因果图。例如,某企业的目标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子因素,可以用树枝图描述如下图,如图6-4所示。

对于影响企业组织目标的多种因素,如何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关键成功因素,不同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习惯由高层进行决策的企业,可以由高层决策者个人进行选择;习惯由群体进行决策的企业,可以采用德尔菲法,对不同人的观点进行综合考虑。关键成功因素法适用于高层领导进行决策和规划,因为企业组织的高层领导往往面临的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问题,自由度大,经常

考虑关键的影响因素。

图6-4因果树枝图

§6.2.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是将整个战略目标看成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它战略变量(如管理的复杂性、改革习惯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的一个“信息集合”,这种方法是由William King于1978年提出来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就是把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分为两个工作步骤:一是识别企业组织的战略集,在组织的战备集长期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归纳描述。包括以下内容:描绘出企业组织中各类人员的结构,如卖主,经理,员工,供应商,顾客,贷款人,政府代理人,地区社团,竞争者等;识别上述每类人员的目标;识别上述人员的使命和战略。当对企业组织的战略进行初步识别后,交给负责人进行审阅,修改。二是将企业组织的战略集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集,将企业组织的目标、约束、设计原则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并提出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把这个结构交给企业负责人。

下面是某企业运用战略目标集转化法进行战略规划的示意图,如图6-5所示。

图6-5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从图中可以看出,企业组织的目标,组织战略是由不同的群体引出的。例如,组织目标O1是由股票持有者S、债权人Cr和管理者M共同引出的;组织战略S1是由企业目标O1和O6引出的。依此方法,便可将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全部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从另一个角度去识别企业组织的管理目标,清楚地反映了各类人员的要求,最后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描述全面,缺点是重点不突出。

§6.2.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是一类全面调查法,主要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是由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企业组织内部系统开发的方法。它的基本思

路与前面方法相类似,首先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然后再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基本思路如图6-6所示。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把企业目标转为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的全过程,该方法所支持的目标是企业的各层次目标,这种支持是在多个子系统的支持下得以实现的。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工作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如图6-7所示。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阶段主要进行系统规划的前期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⑴在信息系统项目得到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批准后,下达任务,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着手成立系统开发的组织。

⑵做好系统调查计划,调查对象,调查大纲等准备工作。

⑶开动员会,由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负责人介绍企业组织的现状、组织机构、决策过程、用户对现行系统的看法和对新系统的期望,统一明确对系统开发的问题和要求。

2.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是系统规划的基础,也是系统设计的前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⑴定义企业过程。定义企业过程是指识别企业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的集合。企业管理活动是由许多企业过程组成的,可以归纳为计划与控制、产品和服务、支持资源三方面。识别企业过程,实际上就是识别这三个方面的过程。

①识别计划与控制的企业过程。是指从第一原计划与控制的过程出发,经过分析、讨论、研究和磋商,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管理控制方面的过程列成一个表这个过程。如表6-1所示。

表6-1 计划与控制的企业过程

②识别产品与服务的企业过程。是指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列出产品与服务过程,经过合并、调整,使之趋于合理。

③识别支持资源的企业过程。是指按照资源的生命周期,列出企业全部资源的过程。如表6-2所示。

企业过程的识别,是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对企业过程的识别,可以对企业组织如何完成其目标加深了解,为进行信息识别打基础。

⑵定义数据类。定义数据类是指对能够激发企业管理工作活动所需求数据的识别。其目的是了解企业当前的数据状况和数据要求,查明数据共享的关系,并建立数据过程矩阵,为设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提供依据。

⑶分析当前的系统支持。分析当前的系统支持是指对现行系统在开发新系统中能够提供的支持条件的调查分析,比如领导支持程度、管理工作的基础情况、技术水平、设备和资金等资源情况。

⑷分析对新系统的要求。主要指调查和了解企业组织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对新系统的要求。

3.系统设计阶段

在系统设计阶段,主要是利用U/C矩阵定义系统的总体结构。

⑴利用U/C矩阵定义系统的总体结构。在对数据类和企业流程了解的基础上,下一步就要对它们的关系进行综述。为此,将数据类对照企业流程安排在一个矩阵中,用字母C(create)表示该流程产生数据,用字母U(use)表示该流程使用数据。在矩阵中,按关键资源的生命周期顺序放置过程,即计划过程、度量和控制流程、直接涉及产品的流程、最后是管理支持资源的流程。之后,根据流程产生数据的顺序将数据类排在另一轴上,开始是由计划过程产生的数据,接着把所有其他数据类列入矩阵

图6-8 数据类/过程关系矩阵图(U/C图)

恰当调整数据类的排列,即对该矩阵进行行变换和列变换,使矩阵中字母C和U尽可能集中分布在对角线上及其附近。

⑵确定主要系统。将业务流程和数据类依据其管理的资源而划分成若干组,并用方框框起来,如图6-9所示。这些方框代表逻辑子系统的组合,表明产生和维护某些特定的、相关的数据类的责任。

图6-9 U/C矩阵调整图

⑶表示数据流向。落在系统方框外的那些字母U表示对数据流的应用,用箭头表示数据从一个系统流向另一个系统。

⑷识别子系统。用方框和箭头表示数据的产生和使用后,可以去掉字母C和U,并给每个子系统命名,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如图6-10。

图6-10 U/C矩阵图转换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4.文档整理阶段

文档整理阶段,主要是指将以上各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相应文档资料。包括信息系统开发的建议书、开发计划两方面的文档,这些文档经过有关领导和部门审批后,就可以进行实施工

作。

§6.3可行性分析

§6.3.1可行性分析的任务

在决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之前,首先要做好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项目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建设MIS的必要性取决于需求的迫切性和实现的可行性。可行性并不等于可能性,它还包括必要性,如果领导或管理人员对信息的需求并不迫切,或各方面的条件不具备,就是不具备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应当建立在可行性调查的基础上,调查内容包括:

1.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它的外部约束环境、规模、历史、管理目标、主要业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等等。

2.系统中信息处理的概况。包括现有信息系统的组织机构、基本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可靠性、人员素质和技术手段。

3.系统的资源情况。包括技术力量和能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4.系统各类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态度。包括领导和有关管理业务人员对现行信息系统的看法,对新系统建设的支持和关心程度等。

§6.3.2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1.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⑴经济可行性。主要是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一方面是支出的费用,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软件开发费、管理和维护费用、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等;另一方面,是取得的收益,其中有一部分可以用钱来衡量,如加强库存管理后,加快流动资金周转,减少资金积压等;收益的另一部分难以用钱表示,如比原系统提供更多的信息,缩短取得信息的时间等。

⑵技术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要考虑将来采用的硬件和软件技术能否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如计算机容量、速度等)。此外,还要考虑开发人员的水平。信息系统是一种知识密集型行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或单纯依靠外部力量开发系统,是很难成功的。

⑶管理上的可行性。主要是管理人员对开发信息系统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基础工作。主要领导不支持的项目肯定不可行。如果高中层管理人员抵触情绪很大,就有必要等一等,积极做工作,创造成熟的条件。管理基础工作好坏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和方法是否科学,规章制度是否齐全以及原始数据是否正确等方面。

2.可行性分析结论。从经济、技术、管理三方面,分析在现在的资源及其他条件下,系统目标是否可以达到,是否有必要达到等结论。根据以上分析,对提出的信息系统研制工作作出是否可行的结论。结论可以是以下五种情况之一。

⑴条件具备,可立即开发。

⑵时机不成熟,需要增加资源才能进行开发(如增加投资、增加人力、延长开发时间等)。

⑶需要推迟,直到某些条件具备之后,才能进行开发(如管理工作的改进、组织机构的调整等)。

⑷目标太低或太高,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开发。

⑸不能或没有必要进行开发(如经济上不合算,技术条件不成熟等)。

§6.3.3可行性分析报告

进行可行性调查之后,要将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结果编写成可行性分析报告,交上级审核。在可行性分析报告①中,要说明待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管理上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可能实施的方案,说明并论证所选定实施方案的理由。

1.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⑴概述。

⑵新系统的目标、要求和约束。

⑶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准则。

⑷现行系统描述及现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⑸新系统对现行系统的影响。

⑹投资和效益分析。

⑺其他可选方案及与国内外同类方案的比较。

⑻有关建议。

2.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写示例。

信息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编写,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⑴引言

①编写目的

②背景

③定义

④参考资料

⑵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①要求

②目标

③条件、假定和限制

④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⑤评价尺度

⑶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①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②工作负荷

③费用开支

④人员

⑤设备

⑥局限性

⑷所建议的系统

①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②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③改进之处

④影响

a.对设备的影响

b.对软件的影响

c.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d.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e.对开发的影响

f.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g.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⑤局限性

⑥技术条件文献的可行性

⑸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①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②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

⑹投资及收益分析

①支出

a.基本建议投资

b.其他一次性支出

c.非一次性支出

②收益

a.一次性收益

b.非一次性收益

c.不可定量的收益

③收益/投资比

④投资回收期

⑤敏感性分析

⑺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①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②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⑻结论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掌握三个方面的问题:

1.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包括进行总体规划的必要性,总体规划的内容,进行总体规划的工作步骤和总体规划组织工作。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进行总体规划的常用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企业系统规划法。

3.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可行性分析的内容、以及如何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思考题

1.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为什么要进行总体规划?

2.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内容有哪些?

3.简述总体规划的工作步骤。

4.总体规划的组织中,高层领导有何作用?

5.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主要过程和特点是什么?

6.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有什么特点?

7.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主要过程是什么?

8.定义企业过程主要有哪些内容?

9.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时,主要调查哪些内容?

10.进行可行性分析,应该从哪几个角度进行?

11.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①注:以下文档编写内容取材于左美云,邝孔武教授著《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当21世纪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信息化的脚步正以它前所未有的渗透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成为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社会许多领域对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冲击,并促进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和均衡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下,它的完善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心由之路,其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一个完整的MIS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IPC)、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 MIS具有多种功能,各种功能之间又有多种信息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形成一个功能结构。其功能主要是: 1、数据处理,即数据的收集、输入、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和输出。 2、事务处理,即将管理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的事务处理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思考管理问题,从事创造性劳动。 3、预测功能,即运用数学、统计或模拟等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情况。 4、计划功能,即合理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计划,并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 5、控制功能,即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检查,比较执行情况与计划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用各种方法加以控制。 6、辅助决策功能,即运用数学模型,及时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组织是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财物的配备等。信息技术是组织改革的有效技术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是组织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

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学习目的和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的计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不仅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历时很长、技术复杂且内外交叉的工程,更因为信息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信息系统和企业的运营方式、文化习惯息息相关。规划不好不仅自身造成损失,由此而引起企业运行不好的间接损失更为可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必要性、总体规划的内容,总体规划的工作步骤和组织工作;掌握总体规划的常用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企业系统规划法;掌握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内容,以及如何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6.1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概述 6.1.1 问题的提出 要设计制造一条新型船舶,首先要进行总体设计,一旦总体设计完成,各个部件的设计制造工作才可以按照总体设计的要求,由各不同的设计小组去完成,而作为总体设计者来说,他不能凭主观去详细规定每个部分的设计细节,但却要负责这些设计小组之间的控制与协调工作,假如这些独立的设计小组只顾一门心思地热衷于建造他们自己的子系统,而没有任何来自上级的协调,最终得到的成果将无法使用。一项工程的建设必须要有总体规划,并且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去完成相应建设工作。 受信息系统项目本身特点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们对于它的认识,并不象对一般工程项目那样,更易于掌握并开展工作。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类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不到位,开发人员一门心思地开发各自负责的部分系统,虽然从局部的角度考虑,属于“界面友好”的系统,但真正把各子系统组装成一个大系统时,问题便暴露出来,往往需要做大量的修改工作,甚至有些系统集成后,修改工作量太大,无法进行修改而被迫宣布重新再来。以往的教训,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由许多分离的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依靠数据联系在一起,即数据是被各功能模块所共享的。只有这些数据被有效地设计出,各功能模块的开发设计工作才能有效地进行,同时也有利于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习题

北京邮电大学高等函授教育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习题 一、填空题 1.()、()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2.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和()的流动。 3.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和()两大类。 4.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和()四大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5.西蒙(H.A.)教授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和()三个阶段。后来西蒙在他的决策过程模型中又增加了决策实施后的()阶段。 6.西蒙教授提出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三种类型:(),(),()。 7.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8.不仅仅把信息系统看做是一个能对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把它看做一个(),将信息系统放在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点,从科学理论转向(),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 9.基于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包括:()、()、()、()。 10.方法将()和()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利用()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11.即对其“功能”这一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每一功能组内按功能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 12. 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长远发展的规划。战略规划的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及();单位的现状;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要点

学年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张祥 学号:01110641Y23 所在系部:管理系 专业班级:11gb信管1班 指导教师:梁晶张岚 日期:二○一三年十二月

摘要 当21世纪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信息化的脚步正以它前所未有的渗透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成为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社会许多领域对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冲击,并促进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和均衡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下,它的完善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心由之路,其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企业管理企业战略应用问题

Abstract When the 21st centu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wept the world, when the pa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growing at its unprecedented penetration into every corner of social lif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come the most active and rapid development, the impact of the most extensive and most penetration one of the str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 profound revolution in many areas of society to the traditional way of production, life and thinking to generate a huge impact, and to promote the rapid and balanc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end, it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i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modern enterprise, the road is of one mind by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which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management, it is not only an effective modern management way, while also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cess. Keyword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siness Management Enterprise Strategy Application Problems

博览书店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评分标准

博览书店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一、选题意义 1.系统的名称:博览书店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2.系统的目标:实现办公网络化,使管理更加合理,有序 3.系统的功能:库存管理 4.系统设计原因:由于原系统以手工管理为主,书籍从入库到出库要经过若干环节,加上出版社和作者的差异,造成书店管理的紊乱和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书店的正常销售和管理工作。 二、总体规划 (一)系统背景调查 博览书店是县级市里面的一家中等的几个朋友合伙出资开办的书店。前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要越来越大,当时开办一家中等规模连借带卖的书店不仅满足当地人的需要,还能给书店带来可观的收入,使书店有了较好的发展,然而由于原系统以手工管理为主,书籍从入库到出库要经过若干环节,加上出版社和作者的差异,造成书店管理的紊乱和不合理,造成部分书籍严重积压,对书店的现金周转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书店的正常销售和管理工作。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华书店的存在和连锁书店的出现给其他书店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其他书店想要生存,就必须加强各方面的有效管理,这就要求其他书店的各部门之间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博览书店为了提高库存和现金的周转,决定引入计算机作为管理的工具,并设计和开发出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二)开发目标 购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开发并实施一个高效、实用、便捷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办公网络化,使管理更加合理,有序,从而使书店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系统方针 由于书店规模不是很大,所以可以采用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结合方法,既注意整体性又注意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由于该书店目前正处于处装后期,急需经过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阶段。该书店可据此管理系统对库存和销售两大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书店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1.组织结构图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第六章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 第一节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 第二节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5) 第三节货调子系统 (10) 复习思考题 (34)

第六章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内容]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组成及功能,重点介绍货调子系统的操作流 程和主要功能。 [重点掌握]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货调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一节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随着铁路运输体制的改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车站作业和管理以及运输调度指挥 对信息化的需求都在日益加大,铁路运输信息化对数据共享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作为TMIS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车站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TMIS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原车站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和功能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不仅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场实际工 作的需要,而且也制约了整个TMIS功能的发挥。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广铁集团以及多个铁路局的共同努力下,从2004年1月铁道部内部立项,后经调研、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等多个阶段,于2005年6月建成。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制定了三个主要目标: (一)满足运输生产组织的要求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要加强信息共享,实现车站全过程管理,并且使车站的生产实 际情况能及时、正确地上报到上级部门,实现车站与路局各系统之间的业务作业闭环。 (二)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要顺应运输体制的改革,尽可能压缩货车停留时间,并且强化 货运安全管理。 (三)满足货运营销的需要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多元运输的激烈竞争中充分发挥 铁路货运的优势,在信息输出形式上增加手机短信催领查询、大屏显示、电话查询以及在 车站级营销用户网站提供数据接口等等。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从运输组织、车流组织的整体流程着眼,考 虑到跨越式发展后未来铁路运输的要求,充分利用了当前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把调度、车站、营销、追踪进行全盘整合,规范了现行TMIS各子系统之间的责任、范围和协作,规划出明确的接口。 一、系统运行环境 该系统适合服务器集中模式(一台服务器带多个车站模式),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 合的方式开发和运行,车号、区长、站调、货调、内交付、零担计划配装等现场岗位采用 C/S模式,预警系统及统一信息共享平台、统一维护平台等岗位采用B/S模式。 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为Unix,数据库为ORACLE8以上。 Web服务器:安装weblogic的服务器。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网络经济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企业对互联网络的依赖将像今天企业对电力和电话的依赖一样重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只有采用基于互联网络的系统才能方便地实现集团管理、异地管理、移动办公,实现环球供应链管理。 开发平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那种封闭的专有系统已经走向消亡。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支持标准网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的异构系统互联;实现应用系统独立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开放性、集成性、可扩展性、互操作性;这些已成为应用系统必须遵守的标准,反之,不符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是一个面向功能的事务处理系统。它为业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处理功能,但是每个业务处理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与其他部门、其他人、其他事务有关,这就构成了一个业务流程。传统ERP对这个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一些业务流程被写死在程序里,非此既彼,必须按其执行,否则就要修改程序。许多流程是由人工离线完成的。工作流管理技术是解决业务过程集成的重要手段,它与ERP或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将实现业务流程的管理、控制和过程的自动化,使企业领导与业务系统真正集成,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构。所以工作流管理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应用系统集成化 企业信息化包括了很多内容:技术系统信息化包括CAD、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SRM、BI、EC;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包括NC、FMS、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有这些系统都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享信息和信息交换,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它们之间要实现系统集成,使其应用效果最大化。 其他技术有重多的文章报道,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对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 gexecutionsystems)国内讨论甚少。按照美国AMR研究公司对MES的定义:ME 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目录 案例I: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1) 1、案例描述的是个什么类型的企业? (1) 2、应用信息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1) 3、企业的规划目标及战略? (2) 4、画出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2) 5、信息系统实现所采用了什么样的硬件、软件技术? (3) 6、画出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图? (4) 7、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有几个、各子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4) 8、利用此系统实现的效果评估? (5) 案例H :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6) 案例川: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 (6) 案例W:通用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7) 案例V :沃尔玛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8) 中创软件推出的“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平台解决方案”,是基于中创软件自主创新的中间件技术,依托15年的金融应用开发背景,针对金融信贷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发展需求推出的,依据该方案,中创软件在交通银行成功实施了“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简称CMIS)”,主要实现一个适合前台、中台、后台操作的信贷业务处理平台,建立全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1、案例描述的是个什么类型的企业? 交通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现为中国五大国有大 型商业银行之一,属于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 2、应用信息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⑴应用信息系统作用: ①实现信贷管理涉及的业务流程,绝大多数业务流程都需要经过多级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处理,业务流程复杂且流程跨度比较大; ②面对银行的金融信贷策略都会受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信息的变化等因素

影响,这些外因加上银行内部机制调整等内因,都可能导致信贷审批过程的变化,实现交行信贷业务流程的随需而变; ③交通银行的台帐、风险管理、放款中心等业务系统都有大量的报表,该系统能够快速、灵活的展示这些复杂的中式报表。 ⑵应用信息系统意义: ①增强快速响应信贷流程变化的能力,提升业务服务质量; ②实现系统中大量信贷报表展现功能,对复杂信贷业务数据报表进行灵活定制和展现; ③通过采用构件化开发方式,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系统投资。 3、企业的规划目标及战略? ⑴企业规划目标: 交行的目标是“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一是要求加快国际业务发展、做强海外机构、完善海外网络,建成“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国际化经营网络,成为国际业务优势明显、经营管理水平向世界先进银行看齐、活跃于亚太地区的国际一流银行。二是倍增计划的实施,即3?5年内再造一个交行,实现总资产和利润的倍增。 ⑵明确的发展战略 面对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刚性的资本约束和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于深化股份制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历史台阶,交通银行从2005年开始实施管理和发展的战略转型。2008年,我们经过全面分析讨论,在承继交行既有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转型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 “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目标,充分考虑了交行在国际业务领域和综合金融领域多年经营的先发优势,延续了交行不断推进战略转型、强化财富管理业务导向的一贯方针,保证了战略的协调性和延续性,为交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更加清晰的路径。

管理信息系统 综合题(附答案)

综合题: 1. 对你所在学校的学生宿舍管理中心进行调查,画出组织结构图。 2.某翻译公司的英文笔译收费标准如下: 若欲翻译的文档的字数在2000字(含2000字)以内,类型为一般读物的,每千字为180元,类型为专业读物的,每千字为220元; 若欲翻译的文档的字数大于2000字小于等于8000字,类型为一般读物的,每千字为160元,类型为专业读物的,每千字为200元; 若欲翻译的文档的字数在8000字以上,不管是那种类型的读物,每千字均为150元。 请依据题意画出判断树和判断表。 3.某超市在其开业周年举行的庆祝活动中,给消费者如下的购物优费待遇: 如果消费者使用现金消费,一次性消费在500元(含500元)以上的,给予5%的优费;一次性消费满300元不满500元的,给予3%的优费;一次性消费满100元不满300元的,给予2%的优费;一次性消费不满100元的,给予1%的优费。 如果消费者使用的是超市赠与的现金代购卷,一律不给优费。 请画出判断树、判断表,并用结构英语表示法表示题意。 4. 某货运站的收费标准如下: (1) 收费地点在本省,则快件每公斤6元,慢件每公斤4元; (2) 收费地点在外省,则在25公斤以内(含25公斤)快件每公斤8元,慢件每公斤6元;如果超过25公斤时,快件每公斤10元,慢件每公斤8元 试根据上述要求,绘制确定收费标准的决策表,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 5. 邮局邮寄包裹收费标准如下:若收件地点距离(L)在1000公里以内,邮件类型(T)为普通件的每公斤收费2元,挂号件每公斤3元。若收件地点距离(L)在1000公里(含1000公里)以外,普通件每公斤收费2.5元,挂号件每公斤3.5元;若重量(W)大于30公斤,超重部分每公斤加收0.5元。请根据上述要求,绘制确定收费(T)的决策表,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 6. 某商业中心按以下决策规则确定商品的订货决策: (1)当某商品的库存量低于储备量时,就应订货;(2)当库存量高于或等于订货点时,不应订货;(3)当库存量低于订货点,且该种商品上月销售金额大于或等于5000元时应订货,小于5000元时,不订货。试按此画出库存订货判断表,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 7. 某厂对一部分职工重新分配工作,分配原则是: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总结这个学期新学了管理信息系统这门学科,觉得受益不浅。 我想先描述一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数据的收集和录入,负责数据的存贮,负责系统内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加工,模型的建立、求解、应用和修改,输出信息,向各管理层提供信息,支持决策,管理信息系统自身的管理及维护。后面主要为根据结构化的系统规范来讲主要有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等。 众所周知,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管理系统中信息处理和决策的整个过程,并探讨计算机的实现方法。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硬件和软件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使现代化管理形成统一、高效的系统。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操作,虽然管理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局限性,或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

以现代化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能力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这无疑是将管理与现代化接轨,以科技提高管理质量的重大举措。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交给计算机,使人和计算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个和谐、有效的系统,为现代化管理带来便捷。 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组织、方法、控制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所以我觉得学习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我们酒店管理的学生而言。我觉得平时上课学习是不够的,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并且也要多做练习题,这样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不少企业,为了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没有进行认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情况下,仓促购买计算机;开发过程中又不按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办事,开发出来的系统达不到预期目标,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以我厂为例,十几年来开发的系统有几十项,总投资百万元之多,但真正运行良好的系统寥寥无几。 国内外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必须严格地按照系统开发步骤和原则来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科学技术问题,必须要按科学技术的客观规律来办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一

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信管专业学年论文)

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姓名学号李路丹1002100211 指导教师邢喜荣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系别信息与物流管理系 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与物流管理系 2013 年 3 月 论文提要

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特网的蓬勃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正在成为世界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企业信息化成为中国信息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发展重点,并被明确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国策的实施重点。信息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在网络经济时代,一个企业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李路丹 摘要:企业的计算权脑息管理系统建设应矫拄企业的特点。找准切入点。重.点介绍了企业ERP模型及数据结构模型。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MRP.MRPII、CIMS、到ERP理论和概念的提出,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企业信息系统在理沦上已经走出了传统软件工程的框架。而是从管理的内涵和企业资源变化规律入手,建立起符合计算机特点的管理模式。 一、信息化建设给企业管理带来本质性的变化。 1.企业管理对象分析企业资源我们可以看成ERP系统管理的对象或企业管理对象。以往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需求分析都是从业务流程开始的,对企业管理对象没有—个全面认识,很容易走上MIS建设的老路。因此需求分析首先应了解和分析企业管理的对象。 从企业信息系统的角度和企业的主要任务来看,企业的管理对象可分为两大类:—类是流动的管理对象,—类是静态的管理对象。流动的管理对象,主要有三种:它们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静态管理对象则较多。但主要有固定资产、员工、档案等内容。这两大类管理对象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2.企业ERP模型企业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考虑。 第—个层面是数据的采集层面,它的主要任务是完整、准确和及时地反映管理对象的变化和运动,无论业务流程是如何实现的,只要管理对象状态变化得以确认,则变化信息应及时的在信息系统反映出来。因此,我们在做系统分析时,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是系统地描述管理对象状态变化和运动的流程。以此来确定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点,从而进一步的确认采集的内容和额度,确定历史数据的储存和利用方法。 第二个层面是对企业各个管理业务,管理流程和控制方式的设计,这是企业信息系统设计的难点,管理对象的变化应该是按照企业的需要和计划来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完全受控的,而管理业务流程则又是多变和复杂的,它不仅和管理对象有关,而且和人、管理方法、市场、社会环境有关。 第三个层面是计划管理。找出每—个环节变化的规律和条件,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依据,物流则是ERP BOM为主线(流程性企业则是以装置单耗为指标,配方等,确定BOM)。 3.数据结构模型在事务处理层上,其完成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具体事务处理流程对原始数据的进行采集。根据数据组织的需要,这些数据可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两大类。静态数据反映企业资源的基本属性。动态数据反映企业资源变化和运动过程。只要认真分析,并

某公司知识管理系统总体规划方案

XX知识管理系统总体规划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

一、项目背景 (4) 二、知识管理系统阶段目标 (5) 第一阶段:建立基础平台,试点应用 (5) 第二阶段:扩大规模,集团推广 (6) 三、当前知识管理困境与需求 (6) 四、我司知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9) 系统功能需求: (9) 技术指标要求: (14) 关键指标要求: (14) 五、知识管理系统调研 (15) 六、知识管理系统项目实施周期 (16) 七、项目实施组织架构 (17) 八、知识管理系统项目预算 (18)

一、项目背景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整个国际社会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智慧资本成为金融业发展的灵魂,金融业的知识含量愈来愈高。决定保险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将从传统的机构网点数量、业务人员规模等转为对金融知识开发、创新与有效运用的程度,知识管理则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安邦作为保险行业快速发展的企业,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知识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企业文化提及“水的哲学”、“互联网文化”、“家文化”,这与知识管理系统有着强大的内在一致性。知识的积累就如同水滴石穿,注重从今天做起,从每个员工做起,时间一长就可以纳百川成江海,形成企业的知识财富宝藏。知识管理本身,就尤其强调网络共享文化,知识的共享是企业快速复制执行力、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知识管理系统对于业务人员、使用者的作用,就如同家一样,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帮助,业务的疑问、难题都可以在该系统中找到依据和信息。 我司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管理系统是提高我公司

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总体规划

红塔仁恒纸业有限公司信息化治理系统(ERP)总体规划 (初稿) 广州万迅电脑软件有限公司

目录 1.系统目标 (3) 2.ERP/EAM系统方案 (4) 2.1系统划分 (4) 2.2组件选择 (4) 2.3系统功能讲明 (6) 2.4系统功能清单 (40) 3.系统软件及硬件方案 (41) 3.1 服务器系统软件选择 (41) 3.2 硬件网络配置 (42) 4.系统投资预算 (45) 4.1 IFS-ERP/EAM系统 (45) 4.2 ERP系统实施服务 (46)

4.3 硬件及系统软件 (46) 5.系统实施风险与效益预测 (49) 5.1 实施风险 (49) 5.2 效益预测 (49) 3 / 127

1. 系统目标 通过初步的调研和需求分析,我们建议红塔仁恒引入IFS ERP/EAM系统,通过引入该系统企业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整合现有信息架构,使企业能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高效精确地运作,提高企业对日益变化的市场的快速应变能 力和竞争力; ?通过实施ERP系统,使公司能充分汲取与借鉴国外造纸行业同行先进的治理思想和治理手段,改变传统的治理 模式,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 ?加强对业务运作的监控能力,有效地治理逐步扩大的销售网络、操纵应收帐款、降低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使 企业的生产打算更为合理、资金运用更为高效; ?通过引入成熟、完善的ERP/EAM系统,降低ERP/EAM系统实施的风险及对企业带来的冲击

?加强公司的技术治理,提高设备可用性,保障公司的生产质量及安全,优化运行检修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备品备件费用,提高设备寿命; ?引入动态的操纵设备维护成本,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成本治理; ?能够更好地规范的设备维护流程,引入工作单的形式治理公司的日常维护、打算维修与更改,并支持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RCM)与预测性维修(PDM)的策略,支持状态检查(Condition Monitoring)的策划,支持TPM等先进的维护治理理论的实施。 ?通过设备治理与物资治理的集成,系统为设备部及其它生产相关人员提供设备备品件库存信息,物资打算的编制、审批、批准和物资采购、到库验收、保管、领用消耗的全过程情况。如此,当设备部预备安排进行一个项目的检修时,既能够了解设备的所有历史数据,又能够 5 / 127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与实现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与实现 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上层学科系统,其与多个学科都有紧密联系,如管理学、系统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等。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企业信息畅通,提供决策参考,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集合了当代众多先进技术,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帮手,能够显着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反映.企业内部管理是支撑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在企业内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高效。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优化整合企业内部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可以说,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控制理论概述 系统控制理论分为系统论与控制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各有特点,缺一不可,将系统控制理论应用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必须对这两个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一)系统论。系统论属于一种应用理论,其研究内容主要为系统一般模式、规律和结构。系统论的研究目的是将单独系统的功能的特殊性进行普遍化,归纳总结出不同系统的共同特征,以研究出使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的普遍系统,数学方法是其常用的研究工具。系统论具有逻辑性与数学性,是当前新兴学科的典型代表.系统论作为一门应用理论,其内在思想也有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

先,运用系统论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整个系统角度对该系统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进行分析,注重探究系统各不同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由此可以看出,系统论是现代社会一体化特征的重要反映,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符合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可以广泛推广应用.其次,系统论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渗透于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是人们研究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系统论又是一种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论.总之,系统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控制论.控制论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各种系统调节和控制的规律是控制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论也与许多学科相互渗透、密切联系,如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控制论也具有综合性。依照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理论,各种不同机制系统通信和控制的过程是控制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如生物体、机器等。控制论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不同行为的研究,如共同信息交换、自适应原理、改善系统等,归纳出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以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控制论所归纳出的机制还应具有普遍性,即能够普遍使用于不同的学科。控制论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常见的如信息法、反馈法等。 二、信息管理系统基础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属智能化控制系统,现代化管理思想与方法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指导思想,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网络通信技术等是其主要利用工具,获取企业内部海量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1.01版)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操 作 手 册 面向所有集团公司用户 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二日

目录 1信息系统安装与访问 (2) 1.1下载与安装信息系统 (2) 1.2访问信息系统 (3) 2系统常用操作和问题 (4) 2.1系统常用设置 (4) 2.2系统常用操作说明 (5) 2.2.1 表单操作命令说明 (5) 2.2.2 数据列表操作指南 (7) 2.3常见问题答疑 (9) 2.3.1我如何发起审批流程 (9) 2.3.2如何办理业务流程 (10) 2.3.3流程图中的图标是什么意思 (11) 2.3.4如何委托他人办理流程 (11) 2.3.5 如何查阅已办事务 (12) 2.3.6 如何撤销已经提交的流程事务 (12) 3部分系统模块的权限和流程说明 (12) 3.1业主信息管理 (12) 3.2业主联系人管理 (14) 3.3招标代理管理 (14) 3.4经营跟踪项目登记 (16) 3.5投标立项评审单 (17) 3.6经营工作日志 (18) 3.7项目立项审批单 (19) 3.8项目合同审签单 (21) 3.9 项目预算审批表 (23) 3.10员工工时登记 (24) 3.11员工工时确认 (25)

1信息系统安装与访问 1.1下载与安装信息系统 智能客户端下载: ●内网地址:\\200.200.202.222\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客户端.exe ●外网地址:登录OA系统,在待办事务首页,点击进入“信息系统动态”,点击查看“综 合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客户端”发布信息中下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客户端”。 智能客户端安装: 第一步:双击“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客户端.exe”安装文件,进入安装界面,如图所示: ……中间安装窗口省略,一直点击“下一步”即可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欢迎共阅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 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 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 开发平台标准化 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 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 、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 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 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s) ME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料、工具和客户要求)的数据和信息。MES在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ERP系统产生的长期计划的指导下,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模块。在MES下层,是底层生产控制系统,包括DCS、PLC、NC/CNC和SCADA或这几种类型的组合。最近几年国外MES发展迅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国内外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国内外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摘要]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 阔的应用舞台,但在实际操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应用现状;存在问题。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 域以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根据信息系统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三个阶段。1 面向业务的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代替人操作的计算机系统,如结算、报表统计等。特点是面向操作层,以单项应用为土,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以批处理方式为土。是较少涉及管理问题,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2 面向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1)能够将组织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高度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央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其的重要标志。(2)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他强调信息处理的系

统性、综合性,除要求在事务处理上的高效率外,还强调对组织内部的各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的支持。早期的信息系统是指面向中层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解决结构化问题。于是人们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解决管理中的平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三面向决策的以帮助高层次管理人员制定决策为目标,强调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决策者和决策分析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引导,详细了解和分析其决策过程中的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激发其思维创造力,从而在系统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深入地透视问题,最终有效地作出决策,即通过人机互助完成最终决策。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不具有管理控制的功能,但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时,它使具有了将数据库处理和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 来为管理者解决更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它虽然不是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更加完善。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内容的扩展可以看出,它始终是以中小企业的管理活动为核心,不断综合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善系统功能,以提高更完善的服务或满足新的需求。这一发展过程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不断集成新技术并扩展系统功能 的发展特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将朝着智能、集成和网络等方向的趋势不断发展。 三、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中小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中小企业复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