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末穴位贴敷治疗咳嗽86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在慢性咳嗽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在慢性咳嗽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在慢性咳嗽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3-01-29T02:22:02.470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3期作者:杜朋陈海英张瑞[导读] 目的观察组慢性咳嗽应用中医穴位贴敷护理的效果杜朋陈海英张瑞国药汉江医院中医科湖北丹江口 442700摘要:目的观察组慢性咳嗽应用中医穴位贴敷护理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100例慢性咳嗽患者分成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分别采取普通护理和中医穴位贴敷护理,对比观察组、对照组的中医证候分数、咳嗽症状分数、CAT分数、不良反应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分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咳嗽、咳痰、打喷嚏分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CAT分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将中医穴位贴敷护理用于慢性咳嗽患者,改善了咳嗽症状和生活质量,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减少了不良反应率。

关键词:慢性咳嗽;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护理;穴位按摩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病程较长,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因此,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咳嗽,促进患者康复。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穴位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穴位敷贴和按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文对于慢性咳嗽患者应用中医穴位贴敷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咳嗽患者,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随机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

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3-80岁,平均(41.80±8.40)岁,平均病程(12.20±2.50)年;中医分型:24例为风热型、26例为风寒型。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探讨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探讨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探讨李延梅(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 274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咳嗽患者中使用穴位贴敷治疗并开展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156例慢性咳嗽患者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78例)以及对照组(78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穴位敷贴治疗,两组均开展针对性护理,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效率比对照组要高(P<0.05)。

结论:临床上治疗慢性咳嗽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同时加以针对性护理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慢性咳嗽;穴位贴敷;针对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12-0062-02慢性咳嗽指的是持续咳嗽时间达8周或以上,进行X 光检查,得到的X 线胸片显示没有肺部疾病的一种咳嗽症状。

慢性咳嗽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可能患上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病程长、难以根治,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

如今,临床治疗慢性咳嗽一般采取常规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效果一般,难以彻底治疗慢性咳嗽[2]。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翻阅中医医书,发现中医使用穴位敷贴加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解决慢性咳嗽病症。

为了探讨穴位敷贴辅以针对性护理的方法治疗慢性咳嗽的实际效果、临床价值,本文进行了相应的对照实验,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156例慢性咳嗽患者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78例)以及对照组(78例)。

对照组男41例,女37例,年龄在15岁至59岁,平均年龄为(26.33±2.41)岁;观察组男38例,女40例,年龄在17岁至60岁,平均年龄为(27.51±2.56)岁。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型咳嗽的疗效及护理效果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型咳嗽的疗效及护理效果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型咳嗽的疗效及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风寒型咳嗽患儿中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8.5-2020.5期间选出62例风寒型咳嗽患儿,采取随机数值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抗生素与护理干预、中药穴位贴敷与护理干预。

然后对比各组病人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67.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风寒型咳嗽患儿中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护理效果;小儿风寒型咳嗽;中药穴位贴敷;疗效中医认为咳嗽是因肺气上逆、肺失宣肃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其中外感咳嗽包括风寒型、风燥型以及风热型。

内伤咳嗽可分为肺阴亏虚型、痰热郁肺型、痰湿蕴肺型、肝火犯肺型等[1]。

西医常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但因小儿用药依从性差,导致其无法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而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与护理,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基于此,本文探讨在风寒型咳嗽患儿中实施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8.5-2020.5期间选出62例咳嗽患儿,均是风寒型,采取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儿均是风寒型咳嗽;②所选患儿家属对本次试验内容知晓,并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①排除对本次试验用药过敏的患儿;②排除无法接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患儿。

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组别性别(例)年龄(岁)男女区间平均观察组(31)16152-13(7.04±1.29)对照组(31)14172-12(7.08±1.31)1.2方法对照组常规使用抗生素与护理干预,例如用药与饮食指导等。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中药穴位贴敷与护理干预,贴敷药物有5种,分别是桔梗、荆芥、防风、麻黄、甘草等。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咳嗽中应用穴位贴敷的效果。

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80例小儿咳嗽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西医组(40例,西医治疗)、科研组(40例,穴位贴敷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结果:相较西医组,科研组症状消退时间更短、有效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可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消退,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崇。

【关键词】穴位贴敷;小儿咳嗽;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目前临床治疗咳嗽以西医疗法为主,多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及化痰等方式,虽可减轻不适程度、稳定病情,但疗效缓慢、极易反复发作,且易引起用药副作用发生,影响患儿疾病恢复、效果不理想,临床应用受限。

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咳嗽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除了病毒、细菌感染外,机体缺乏钙、锌等微量元素也会引起咳嗽,原因是患儿缺乏微量元素,对体内酶的合成、淋巴细胞增殖造成影响,不利于机体建立免疫机能,导致咳嗽反复发作,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故辅助中医疗法有积极作用[2]。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80例小儿咳嗽患儿,科研组(40例):男女比例23:17,年龄2-8岁,均值(4.82±1.15)岁;病程3-11d,均值(6.82±1.15)d;西医组(40例):男女比例24:16,年龄3-9岁,均值(4.96±1.24)岁;病程4-12d,均值(6.96±1.25)d。

P>0.05、可比较。

患儿家属知情,伦理委员会审批。

【西医诊断标准】①诊断标准与《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年版)》[3]相符;②咳嗽时间>3d;③表现为咳嗽、咽痛及咳痰等临床症状;④支气管激发试验呈阳性;⑤x线胸片或CT检查无异常;⑥临床未能确诊为哮喘;【中医诊断标准】①诊断标准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符;②主症为咳嗽阵作、得温咳减,咳嗽昼轻夜重;③次症为背部恶寒、舌质淡红、苔白、脉浮;④多因感冒、受凉起病,或有反复史;【纳入标准】①与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相符;②年龄2-10岁;③病程>3d;④病情稳定;⑤有完整资料;【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异常;②其他原因引起咳嗽;③伴先天性心脏病或肺结核;④凝血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疾病;⑤穴位对应部位皮肤有溃疡;⑥对中药或贴敷过敏;⑦精神异常;⑧中途退出研究。

穴位贴敷吴茱萸膏的临床应用

穴位贴敷吴茱萸膏的临床应用

一、概 述
(二)、吴茱萸穴位贴敷临床应用文献
一、概

(三)、吴茱萸膏制备及 治疗方法
将吴茱萸研为细末,备用。 每次取5g左右的药末,用姜汁 或醋调为糊状敷于选定的穴位 上,每次贴敷局部有灼热感, 当患者自觉灼热难忍时,嘱患 者及时取下药物,一般时间为 6~8h,每天1次,5-7天一疗 程。
二、吴茱萸膏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
姜汁调和吴茱萸粉,更利于吴茱萸循穴位如脏腑气血, 共奏温运脾阳,调整经络气血之功,促使阳气得运,水湿 易化,升降有序,从而促进吴茱萸助阳、止泻、散寒止痛、 温中止呕作用。
谢谢大家!
三、吴茱萸膏穴位贴敷治疗失眠
(二)、作用原理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之一,刺激涌泉穴可宁心 安神,具有滋阴降火、开窍宁神的作用。而吴茱萸属辛热之 品,具疏肝理气之效,贴敷于涌泉穴,入足少阴肾经和手厥 阴心包经,能够引火归元,具有安神定志之功。原近代医学 研究证明吴茱萸的药理作用比较多,如镇痛、镇静、抗菌、 降压、抗缺氧等。
经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维普和万方四大数据库,总计近15年来的穴位贴敷临床治疗高 血压的文献发现,选涌泉穴的19篇,涌泉穴和神阙穴并用的4篇, 单用神阙穴的2篇。
二、吴茱萸膏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
(一)、取穴
涌泉穴(双侧)、神阙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 凹陷处,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 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肺俞为肺气所注之气,补则能和益肺气,泄则能顺调肺气, 肺俞可对肺脏疾病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天突属任脉,具有宽 胸、理气、化痰之功效;定喘为经验穴,与肺脏邻近,为治疗 哮喘之主穴。
吴茱萸味辛苦,辛则升、苦则降,亦升亦降,可上可下, 合人体气机升降之宜。其气温,且为阴中之阳,合肝木之性, 而具斡旋气机升降之用 ,所以能于清浊相干、阴阳相乱之中独 操拨乱 反正之权,而显辟浊昌阳之效 。

穴位贴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7例

穴位贴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7例

穴位贴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7例标签: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药;疗效笔者于2000年采用穴位贴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7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87例均属于门诊病人,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

2治疗方法用白芥子粉、吴茱萸粉、胡椒粉混和,用姜汁蒜末调和,选穴大椎、肺俞为主,辨证分型,肾虚加命门或。

肾俞;脾虚加脾俞。

用上药米粒大置于穴位上,胶布固定,根据患者皮肤情况及年龄不同,3~12h取下,以穴位发红或起小水泡为度,起水泡后注意消毒。

每年夏至及冬至各贴3次,每次间隔7~10天。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主要根据治疗2年前后的咳嗽,痰多,气喘的复发率来评定疗效。

1年内发作停止,症状消失者为基本痊愈;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者为有效;发作次数无减少,症状无减轻者为无效。

3.2治疗结果基本痊愈17例,有效6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4%。

4典型病例李某,男,45岁,于2003年5月21日初诊。

病史:慢性支气管炎11年,每年冬季病情加重,反复出现咳嗽,痰多,气喘等症,近几年每年发作1~3次,每次发作持续近1个月,2002年因此疾住院3次。

当年6月夏至开始贴药3次后当年冬天仅发作1次,且持续时间明显减短;2004年再贴药,当年冬天未发。

5体会穴位贴药是祖国医学独特的一种外治方法,在我国民间流传已有上千年。

近年在防病保健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

《肘后方》记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

”《本草纲目》说:“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

”《太平圣惠方》:“治疗腰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

”穴位贴药治疗疾病是依据经络学说的原理,经络内通于脏腑,外接于肢节。

大椎为诸阳之会,肺俞为肺之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具有接受刺激,防治肺病之功效。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发表时间:2015-02-10T12:55:18.1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8期供稿作者:张丹丹[导读]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是根据《内经》中所述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中医理论来拟定的[4]。

张丹丹(辽宁省阜新市中医院 123000)【摘要】目的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收集我科室的慢性咳嗽的病人共88例进行研究,并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病人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相关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经过采取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病人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后有明显差别(P<0.05)。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在治疗慢性咳嗽上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大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关键词】中药穴位慢性咳嗽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8-0356-0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室的慢性咳嗽的病人共88例进行研究,这些病人在发病时均表现出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喉问痰鸣等症状。

其中男性病人45例,女性病人43例,他们的年龄在1~46岁之间,平均为34.39±3.11岁。

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病人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给予西药治疗及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治疗方法、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临床上的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病人给予重要穴位贴敷治疗及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给予西药治疗及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所示:1.2.1 治疗方法把炒白芥子、甘遂、细辛、元胡按照2:1:1:1的比例研制成细末,然后研制成直径为1 cm的药饼。

在进行常规消毒完毕后,把药饼敷贴于大椎、左右肺腧穴上,每次时间为3 h~4 h之间。

穴位敷贴治疗小儿久咳症的疗效观察

穴位敷贴治疗小儿久咳症的疗效观察

穴 位 敷 贴 治 疗 小 儿 久 咳 症 的 疗 效 观 察
C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n t r e a t i n g p e d i a t r i c c h r o n i c c o u g h s y n d r o me b y t h e
..
3 0 . .
C 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5 V o 1 . ( 7 ) N o . 2 0
体 的内脏活动 、人的情绪 和行为 的作用 。另外,通过体感音乐
的声波及物 理震动作 用 ,能够 有效 改善脑部血 管和微循 环通 道 ,改善脑组织供血,增强脑细胞活性与膜的通透性,有利于 细 胞膜 内外物质交换和细胞再生 。 《 灵枢 ・ 邪客》最早将五音纳入五行系统 , 赋予 了宫、商、 角、徵 、羽不同的属 性,使其与五脏、五志有机地对应结合起
2 0 1 4 CB5 ,应 出十二 原,明知其 原睹其应 , 而 知五脏之害矣 ”经络通五脏 、五音应 五脏 ,所 以在五音与 经络机 理上相互联系 ,在 临床治疗上也可相得益彰。 本 研 究主 要探讨体 感振动 音乐疗法 配合针刺 疗法 针对不 寐 证的疗效研 究,不寐是 以夜间不易入 睡或 睡后 易醒为主要特 征的临床 常见病 ,不寐虽病位在脑 ,但 与五脏 的生理功能密切
来 ,为 音 乐 疗 法 提 供 了理 论依 据 。音 乐 疗 法 古 已有 之 , 明代 张 景 岳在 《 类经附翼 ・ 律 原 》中 便 对 中 医 音 乐疗 法 进 行 了专 门 的
相关 ,不寐 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单纯的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中 医 病 证 诊 断疗 效 标 准 [S].南 京 :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1994:1-5. [2]戴 慎 ,薛 建 国 ,岳 沛 平 ,等 主 编 .中 医 病 证 诊 疗 标 准 与 方 剂 选 用 [M].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001:5-l1.
收 稿 日期 2010—08 24
摘 要 目的 :探 讨 中药穴位 贴敷 疗 法 治疗 咳嗽 的 临床 疗 效 。 方法 :86例 具 有 咳嗽 症 状 的 患 者 ,取 吴 茱 萸研 末后加 姜 汁调 后敷 于穴 位 之 上 ,作 治 疗 前 后 的 观 察 。 结果 :治 疗后 总有 效 率 为 89.53 ,其 中治 愈 10例 ,好 转 67例 ,无 效 9例 。结 论 : 中药 穴 位 贴 敷 疗 法 治 疗 咳 嗽 患 者在 缓 解 症状 上 具 有 较 好 的 疗 效 。 关 键 词 穴 位 贴 敷 吴 茱 萸 外 治 疗 法 咳 嗽
浙 江 中 医 杂 志 2010年 12月 第 45卷 第 12期
吴 茱 萸末 穴 位 贴 敷 治 疗 咳 嗽 8 6例 临 床 观 察
பைடு நூலகம்
许 坚 庾 慧 许 桂 媚 。
1 广 东 省 中 医 院 广 东 广 J,i、】510120 2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广 东 广 州I 510407
症 状 无 明 显 改 善 。 3.2 治 疗 结 果 :86例 患 者 经 过 1周 治 疗 后 , 治 愈 10 例 , 占 11.63 ;显 效 67例 , 占 77.91 ;无 效 9例 , 占 10.47 。 总 有 效 率 为 89.53 。 4 体 会
穴位 贴敷 疗法 属 中 医外 治 之 法 ,又 有 别 于外 科 直 接疗 法 。既可 统治 外症 ,也 可 内病 外 治 。 随着 内服 药 物疗 法毒 副反 应 和耐 药性 的增 加 ,以及 放 化疗 后 所 带 来 的 杀 伤 性 损 害 , 中 药 穴 位 贴 敷 疗 法 日益 受 到 重 视 。 《灵枢 ·海 论 篇 》云 : “夫 十二 经 脉 者 , 内属 于脏 腑 , 外 络 于肢 节 。”穴 位 贴 敷 疗 法 正 是 在 这 种 整 体 观 念 的 指导下 ,通过 穴位 刺激 作 用 和 特定 部 位 的 药物 的吸 收 作 用来 达 到治 疗作 用 的 。背 俞 穴 是气 血 汇 聚 之所 ,是 脏 腑经 络 之气 达于 体表 的 部 位 ,《类 经 》 中 曾提 出 “十 二 俞 皆通 于脏气 ”,《灵 枢 ·九 针 十二 原 》 中也 曾提 出 “脏 病 取之 俞”,通 过背 俞 穴 调节 脏 腑 及 脏腑 之 间的 病 变 。肺 俞 为肺气 所 注之 气 ,补 则 能 和 益 肺气 ,泄则 能 顺 调肺 气 ,肺 俞 可 对 肺 脏 疾 病 发 挥 较 好 的治 疗 作 用 ; 天 突属 任 脉 ,具 有 宽 胸 、理 气 、化 痰 之 功 ;定 喘 为 经 验 穴 ,与肺 脏邻 近 ,为 治疗 哮 喘 之 主 穴 。吴 茱 萸 味辛 苦 ,辛 则 升 、苦 则 降 ,亦 升 亦 降 ,可 上 可下 ,合人 体 气 机 升 降 之 宜 。其 气 温 ,且 为 阴 中之 阳 ,合 肝 木 之 性 ,而 具斡 旋气 机 升降之 用 ,所 以 能 于 清浊 相 干 、阴 阳 相 乱 之 中 独 操 拨 乱 反 正 之 权 , 而 显 辟 浊 昌 阳 之 效 。 5 参 考 文 献
咳嗽是 机体 的 防御 反 射 ,有 利 于 清 除 呼 吸道 分 泌 物 和有 害 因子 ,但频 繁 剧 烈 的 咳嗽 对 患 者 的工 作 、生 活 和社会 活 动造 成严 重 的影 响 。 临床 上 ,咳嗽 是 呼 吸 内科 患 者 最 常 见 的 症 状 , 治 疗 手 段 也 繁 多 ,而 穴 位 贴 敷疗 法是 应 用 中药作 用 于 腧穴 ,通 过 经络 对 机 体 的调 整 作用 ,而 达到 预 防和 治疗 疾 病 的一 种 疗 法 。该 法 属 中医特 色疗 法 。近几 年 来 ,我 们 观 察 了 中药 吴 茱 萸 末 穴位 贴敷 治 疗 咳嗽 患 者 86例 ,取 得 了较 好 的 临 床 效 果 ,现 总 结 报 道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料 :86例 观 察 者 为 我 院 呼 吸 科 2008年 10月 至 2009年 9月 住 院 患 者 , 男 性 51例 ,女 性 35 例 ;年龄 最 大 85岁 ,最 小 20岁 。肺炎 15例 ,慢性 支 气管 炎 34例 ,支 气 管 扩 张 5例 ,慢 性 阻 塞性 肺 病 17 例 ,支气 管 哮喘 15例 。 1.2 诊 断标 准 :参 照 《中 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中 咳 嗽 的 诊 断 标 准 口]。 2 治 疗 方 法 2.1 药物 制 备 :药 物 主要 为 吴 茱 萸 ,将 吴 茱 萸 研 为 细 末 ,备 用 。 2.2 取 穴 :天突 、肺俞 (双侧 );有 喘促 患 者加 用 定 喘 (双 侧 )。 2.3 穴位 贴 敷 : 每 次 取 5g左 右 的 药 末 , 用 姜 汁 调 为 糊 状敷 于选 定 的穴 位 上 ,每 次 贴 敷局 部 有 灼 热 感 ,当 患者 自觉灼 热难 忍 时 ,嘱患 者 及 时取 下 药 物 ,一般 时 间 为 1~ 2h,每 天 1次 ,1周 后 观 察 疗 效 。 3 治 疗 结 果 3.1 疗 效 标 准 : 参 照 《中 医 病 证 诊 疗 标 准 与 方 剂 选 用 》 ,治 愈 : 咳 嗽 及 临 床 体 征 消 失 ,2周 以 上 未 发 作 者 为 临 床 治 愈 ;好 转 :咳嗽 减 轻 ,痰 量 减 少 ;未 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