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自考考试大纲

摄影构图自考考试大纲
摄影构图自考考试大纲

《摄影构图》自考考试大纲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摄影构图》课是摄影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学习摄影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很好地掌握各种摄影技巧与技法,特别是画面内部构成的理论及技能,更好地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下一步影视摄影造型、影视画面编辑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熟悉各种摄影流派、摄影风格,又切实掌握拍摄作品所需的技能。

Ⅱ. 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

第一章摄影构图的概念及其创作规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摄影构图与其他造型艺术构图的关联和差异,了解在摄影构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艺术规律,了解评价画面优劣的一般标准,了解不同形式的画幅对于摄影构图的作用,从而建立起关于摄影构图的基本美学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摄影构图的概念

摄影构图就是指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中经营位置,进行结构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画面元素,有效地组织成一个整体,以最佳的形式表现主题思想和审美情感。

第二节构图的一般规律

(一)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点的两边,或一条线的两边,有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一样的东西。

(二)平衡:在美学中,平衡是指美的客体对象各部分之间等量而不一定等形、等质、等价,对等而非排列上整齐划一的对称。造型艺术中,平衡是组成视觉形象的诸因素在组合中所需达到的一种美的分布关系。

(三)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一个数学比例关系。它是古希腊数学家在进行线段分割中,发现的一条具有美的价值的规律。它是将一段直线分成长短两段,使小段与大段之比等于大段与全段之比,比值为1:1.618。这种比例自古希腊至19世纪一直被认为是最佳比例。它被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师和画家以及古典派雕塑家广泛应用于其创作中,认为是最合适

的比例分割,在造型上具有审美价值。

(四)对比:又称对照,是把对象各种形式要素间不同的质和量进行对照,可使其各自的特质更加明显、突出,对人的感官有较大的刺激强度,易于感官兴奋,造成醒目的效果。对比就是有效地运用异质、异形、异量等差异的对列。

(五)多样统一:又称作“杂多统一”、“对立统一”,它是“寓变化于整齐”,是形式美中对称、平衡、比例、变化、参差、虚实、节奏、韵律等规律的集中概括。

(六)变化和谐:亦称和谐,这是音乐中借用来的概念,它是形式美的最高级。异形、异质、异量的事物在组合中相成相济就是和谐。

第三节评价画面的优劣标准

(一)一幅好的画面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题,而且这个主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二)摄影画面应该具有较强的视觉形象表现力;

(三)摄影画面必须简洁明了;

(四)摄影画面必须要重视画面的形式美。

第四节边框、画幅、幅面划分

(一)边框

(二)画幅:与边框直接相关,形成了三种最常见的画幅形式,即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横画幅、竖画幅的长短边比一般为8:5,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变形,即加长加宽的画幅;方画幅的边比一般为1:1。

(三)幅面划分:一般将镜头画面分成四个部分,即画面几何中心、画面趣味中心、画面意味中心、画面的边角,这四个部分对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处理画面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一)摄影构图的概念

(二)对称、平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等画面构成普遍规律;

(三)画面优劣的评价标准;

(四)边框、画幅、幅面的划分及其对摄影构图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一)摄影构图的概念。

1、识记:摄影构图的基本定义。

2、领会:摄影构图的两个目的,一是形式美,二是表现主题。

3、简单应用:根据构图定义,把握构图的本质所在,了解其与传统美术构图的异同,更好地明确摄影构图的特点。

(二)边框、画幅

1、识记: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的定义及其作用;

2、领会:边框是构图的基础,所谓构图都是针对边框而言的。

3、应用:运用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拍摄适合其特点的作品。综合应用:根据所要表达

的主题,确定适合的画幅,在影视摄影中,运用固定的画幅表现一切拍摄对象。

(三)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1、识记:评价画面优劣的几项基本标准。

2、领会:画面普遍性主题、画面形象表现力强、画面简洁、画面形式美的内涵。

3、简单应用:运用基本的画面评价标准,鉴别摄影作品的优劣,结合画面评价优劣标准,摄影创作的基本规律,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

(四)构图创作的一般规律。

1、识记:对比、黄金分割、平衡、变化和谐等构图基本规律。

2、领会:变化和谐、对立统一的内涵。

3、应用:运用各构图创作的基本规律,进行画面欣赏和拍摄创作。

第二章画面构成诸元素及其处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摄影构图中的重点章节,主要讲述画面由哪些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在画面当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在实践拍摄过程中如何处理各个部分,其中的重点包括:突出主体的具体的方法、画面前景的作用、简化背景的常用的方法等;难点包括: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支点的应用、间接处理陪体、空白的作用及处理、影视摄影中的“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等。

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大家了解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的概念,理解开放式构图、抒情性元素的意义,掌握突出主体、运用前景、简化背景、表现运动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在实践当中灵活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主体

(一)主体的定义

主体是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它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是控制全局的焦点,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吸引摄影者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在一幅画面当中只能有一个主要事物是主体。

(二)主体的作用

在画面中主体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表达内容,主体是表达内容的中心,如果没有主体就谈不上主题思想的表现,画面就没有明确的意义,观众就无法了解作者的意图。第二个作用是结构画面,主体是结构画面的中心,画面当中所有的元素都要围绕主体来组织,以主体作为画面结构的依据,为突出主体服务,主体具有集中观赏者视线的作用。

(三)主体的处理方法

一、主体位置:

1、黄金分割构图法

2、三角形构图法

3、S形构图法

4、对角线构图法

5、对称式构图法

(四)支点:所谓的支点,就是在拍摄以表现规模、场面、气势、气氛为主的画面时,要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点或一个物体,使其在画面中起提纲契领、统帅全局的作用,使画面组成一个整体,这个点或这个物体就是支点。

第二节陪体

(一)陪体的定义

陪体是在画面当中陪衬、渲染主体,并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被摄对象,它是画面当中与主体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次要对象。

(二)陪体的作用

(三)陪体的处理方法

直接处理陪体和间接处理陪体

第三节前景

(一)前景的定义

前景即在画面当中位于主体之前,离观察者最近的景物。此外,前景还有位置的意义,即在画面当中无论是主体、陪体或环境的其他组成部分,只要处在离观察者最近的位置上,就可以称其处在前景的位置。

(二)前景的作用

(三)框架式前景

在前景处理当中的一种特殊前景,如果框架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我们往往称这种前景为“装饰性前景”。

框架性前景特殊的作用,它可以强化画面的图案美感觉,可以使画面显得更加独立完整,特别是装饰性前景更具有这种作用;

框架性前景还有利于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的主体身上;

框架还可以遮挡不必要的、防碍主体突出的杂乱事物。

第四节背景

(一)背景的定义

在一幅画面当中,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就是背景。

(二)背景的作用

背景在画面当中往往可以点明主体事物所处的客观环境、地理位置及时代气氛;背景还可以点明、深化、丰富主题;在画面的形式上,利用背景和主体影调、色调的对比,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在画面当中,利用前景和背景的对比,还可以形成景深构图,即在画面当中前景景物和画面深处的景物都是清晰的,前后对比可以表明主题意义。

(三)背景的处理方法

1、在背景的处理中,背景运用一定要有意义,只要背景景物清晰地呈现在画面里面,它就必须要有利于主题的表现,如果背景没有明确的意义,那么它就是多余的因素,要想方

设法将其排除或者弱化。

2、要注意形成背景与前景、主体、陪体等的影调、色调对比,如果没有差别,则达不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3、背景的处理一定要注意简洁,“舍”去与主题无关的景物。

第五节空白

(一)空白的定义

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以外的、起衬托实体作用的其他部分就是空白。空白不一定是纯白或纯黑,只要是画面中色调相近、影调单一、从属于衬托画面实体形象的部分,都可称为空白。

(二)空白的作用

空白可以营造意境、可以突出主体、可以使画面语言精炼。

(三)空白的处理

1、在处理空白时,首先我们要注意被摄事物的方位与朝向。

2、在影视摄影当中,处理画面空白还要考虑到影视前期分切拍摄、后期组接叙述的特点,影视中屏幕(银幕)空间和屏幕(银幕)运动均具有假定性,如果违反拍摄、剪接规律,就会难以真实地反映被摄场景、被摄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交流关系。

3、其次我们要注意处理空白与实体的比例,不能太空,不能太散。

4、画面中的空白并非真空,大面积空白,往往需要一些细小的变化,需要有一些细部的层次点缀,起到“破”的作用,空白不能成为一片死白,成为生气、视线的禁区。

第六节动感

(一)画面内部运动

画框是保持不动,利用静止的画框表现运动的物体,这种运动往往被人们称作“画面内部运动”。

(二)画面外部运动

如果被摄对象是保持不动的,利用运动的画框表现静止的物体,这种运动往往被人们称作“画面外部运动”。

(三)画内画外综合运动

如果被摄对象是运动的,画框也是运动的,即摄影机的镜头焦距、光轴、机位单向或多项同时运动,那么这种运动往往被人们称作“画内画外综合运动”。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的定义和作用。

(二)突出主体、处理陪体、运用前景、简化背景、处理空白的具体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主体

1识记:主体的定义、间接突出主体的定义、支点的概念。

2、领会:间接突出主体的写意性;支点在画面中的作用。

3、应用:运用几种常见的构图样式进行画面创作;应用突出主体的方法,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二)陪体:

1、识记:陪体的定义和作用。

2、领会:间接突出主体与开放式构图的内涵。

3、运用:结合陪体作用,根据表现主题,选择实践中直接处理陪体或者间接处理陪体的方法。

(三)前景:

1、识记:前景的定义和作用。

2、领会:框架性前景的特殊作用。

3、运用:结合前景的作用,根据表现主题,在画面中适当运用前景景物,更好地完成画面创作。

(四)背景:

1、识记:背景的定义。

2、领会:背景的作用。

3、应用:处理背景的方法,特别是简化背景的方法。

(五)空白:

1、识记:空白的定义。

2、领会:空白的作用,特别是空白的写意作用。

3、应用:根据空白处理的方法,在拍摄实践当中,较好地运用画面空白。

(六)动感:

1、识记:画内、画外、画内外运动的概念。

2、领会: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的区别。

3、应用:应用各自适合的表现运动的方法,很好的在画面中表现画内、画外、画内外综合运动。

第三章拍摄角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摄影创作中的各个基本角度的特点,并要求大家进行一定的分解拍摄训练,理解各种角度的造型功能,从而可以在实践当中熟练运用恰当的拍摄角度。本章重点是正面角度、背面角度、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远景、特写部分,难点是角度的意义、景别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部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拍摄方向

(一)正面角度

正面角度是体现物体主要外部特征的最主要的角度,它可以毫无保留地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或者局部,许多物体最易与其它物体相区别的面就是其正面,人们也往往将最能体现某物体特征的一面定义为该物体的正面。

(二)侧面角度

侧面角度是从被摄体的正侧面拍摄,它往往用来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强调动作线、交流线的表现力。

(三)斜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往往是指介于正面角度与侧面角度之间的角度,背斜侧面角度运用较少,斜侧面角度既能表现对象正面的形象特征,又能表现物体侧面的特征,而且物体形象可有丰富多样的变化,往往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五)背面角度

背面角度即从物体背后拍摄,在拍摄方向的四种角度中是一种较少被采用的角度,它往往能产生特别的效果,比较含蓄,给观众留下的联想、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可以引人思考。

第二节拍摄高度

(一)平角度

平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个角度合乎或接近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视点。

(二)仰角度

仰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处于视平线以下,由下向上拍摄被摄体。

(三)俯角度

俯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处在正常视平线之上,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

(四)顶角度

顶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近似垂直的从被摄体上方自上而下拍摄,这种角度在拍摄中用的较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较少有这种自上而下几乎垂直的看视经验,所以这种角度可以改变人物正常观察景物时看到的情形,画面各部分配置有较大变化,画面效果往往比较奇特,给观众带来的心理感受比较强烈。

第三节拍摄距离

(一)远景

远景是从远距离拍摄所得到的画面景别,它能够包括被摄景物广阔的空间,包括较多的空间景物,易于表现整个环境和总的气势,但不利于交代具体情节和细部。在远景画面中,可以表现自然环境、景物规模、数量、气氛、气势,表现自然景观和大的群众活动场面,情节、细节的塑造降到次要地位,空间环境塑造是画面的主要任务。

(二)全景

全景景别如果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包括成年人人体的全身,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完整,表现被摄对象全貌,并且被摄体周围没有过多的空白的画面景别。

(三)中景

中景景别如果以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则是指人的腰腹以上(坐姿)或膝部以上(站姿),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包括其主要部分的大部分。

(四)近景

近景景别如果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人的胸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只包括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

(五)特写

特写画面如果按成年人的人体为标准来衡量,一般指人的肩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事物的细部,避其外部轮廓线,深入其内部。运用长焦距镜头或运用短焦距镜头靠近拍摄,都可获得特写画面。

三、考核知识点

(一)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的特点

(二)平角度拍摄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仰角度、俯角度、顶角度拍摄的特点

(四)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定义、作用及处理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拍摄方向:

1、识记:决定拍摄角度的三要素;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的特点。

2、领会: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各自的局限性。

3、应用:结合拍摄主题,选择适当的角度,扬长避短,进行画面创作。

(二)拍摄高度:

1、识记: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顶角度拍摄的特点。

2、领会: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顶角度拍摄各自的局限性;平角度拍摄的客观性;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的主观性;

3、应用:运用不同高度的拍摄角度,表现不同的对象,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形成有效的画面语言。

(三)拍摄距离:

1、识记: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定义、作用及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领会:远景、特写的主观性,“两极镜头”的心理意义。

3、运用:运用不同画面景别,准确表现拍摄对象,表现画面主题,形成镜头句式及影片节奏。

第四章画面造型任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线性透视、空气透视规律,了解影响立体感、质感表现的因素,熟练掌握表现画面空间感、立体感、质感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空间感(透视感)

(一)线性透视规律

1、景物距离拍摄点远近不同则其影像大小不同,距离拍摄点近的物体影像大,越近则越大;距离拍摄点远的物体影像小,越远则越小;

2、物体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越远越靠拢,越远越集中,最后形成一点消失在天际中。

(二)影响线性透视的因素

1、拍摄方向影响到画面的线性透视,影响着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深度。

2、拍摄高度也影响着画面线性透视的状况,拍摄高度是展示线性透视的起码条件。

3、拍摄距离影响着画面的线性透视,拍摄点和景物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化,是造成线条收缩或急或缓的基本原因。

(三)加强画面线性透视的方法

1、镜头焦距对画面线性透视有明显影响。

2、利用俯仰角度拍摄,有利于强化画面的线性透视。

3、近距离拍摄有利于强化画面的线性透视。

(四)空气透视规律

1、物体的影调随距离拍摄点的远近不同而变化,近的物体影调暗而深,远的物体的影调淡而浅,越远越浅,直至完全消失;

2、物体的色彩随着距离拍摄点的远近不同,近处的色饱和度较高,明度高,远处的物体色彩饱和度差,而且趋于冷色;

3、物体的明暗反差也有变化,近处的物体的明暗反差较强,较明显,距离远的物体的明暗反差较弱,越远越弱。

4、物体的清晰度随远近距离不同而不同,近处的物体清晰度较高,远处的物体清晰度较差,显得模糊。

(五)影响空气透视的因素

1、空气中的介质会影响空气透视。

2、光线方向也会影响到空气透视状况。

3、前景是强调线性透视、空气透视的重要因素。

4、多层景物能够使空间透视明显化,并富有节奏美感和韵味。

5、控制景深,选择焦点,造成物体的虚实对比,也是表现空气透视的重要方法。

6、有效地利用滤镜,可以增强或减弱空气透视效果。

第二节立体感

影响画面立体感的因素

1、拍摄角度影响物体立体感的表现。

2、光线也影响着物体立体感的表现。

3、被摄体的背景状况也影响着物体立体感的表现。

第三节质感

(一)物体的不同表面结构:一般可以分成四大类,即粗糙表面结构、光滑表面结构、透明的物体、镜面的物体。

(二)表现不同表面结构物体画面质感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线性透视规律;影响线性透视的因素;加强画面线性透视的方法;

(二)空气透视规律;影响空气透视的因素;加强画面空气透视效果的方法;

(三)物体的不同表面结构;表现不同表面结构物体画面质感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空间感(透视感)

1、识记:线性透视规律;空气透视规律;

2、领会:影响画面线性透视、空气透视状况的因素。

3、应用:结合线性透视、空气透视规律,利用影响线性透视、空气透视状况的元素,根据主题表现需要,有效地强化或者弱化画面线性透视、空气透视状况。

(二)立体感

1、识记:影响画面立体感的各种因素。

2、领会:角度、焦距、光线对物体立体感表现的作用。

3、应用:运用有效方法,根据拍摄主题需要,加强或者弱化物体立体感的表现。

(三)质感

1、识记:质感定义;不同表面结构的物体分类;

2、领会:不同表面结构物体质感表现的用光方法。

3、应用:运用正确地用光方法、拍摄角度等,很好的表现不同表面结构物体的画面质感;

结合拍摄主题需要,适当地加强或者弱化物体质感表现。

第五章线条、形状、影调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线条、形状、影调等基本画面造型元素在画面创作中的作用,掌握正确处理线条、形状和画面影调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线条

(一)线条的分类

一类是有形线条,一类是无形线条。

(二)线条与视觉心理的关系:不同的线条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这是运用线条进行画面创作的心理基础。

(三)线条的提炼和运用

第二节形状

(一)形状的意义

认识意义、审美意义、象征意义、心理感受意义。

(二)提炼和强化形状的方法

第三节影调

(一)高调

高调画面即以大面积的浅色调与小面积的深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在高调的画面中亮的和浅的色调占绝大多数面积,深的和暗的部分占得面积比较小,但是深的和暗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二)低调

低调画面即以大面积的深色调与小面积的浅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在低调画面中深的和暗的色调占绝大部分面积,浅的和亮的部分占的比例比较小,但是浅的和亮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三)正常影调

正常影调的画面是指明暗反差正常、影调层次丰富、画面当中包含了由白到黑、由明到暗的各种层次影调的画面。

三、考核知识点

(一)有形线条与无形线条;线条与视觉心理的关系;提炼和运用线条的方法;

(二)提炼和运用形状的方法;

(三)高调画面、低调画面、中间调的特点及拍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线条:

1、识记:有形线条和无形线条的特点;

2、领会:线条与人的心理的关系;

3、应用:掌握提炼和运用线条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其与拍摄主题相结合,形成画面的视

觉美感、节奏感。

(二)形状:

1、识记:形状的意义。

2、领会:形状的象征意义。

3、应用:运用提炼和强化形状的方法,进行画面创作。

第六章色彩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与摄影有关的色彩学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各种技能改善和控制画面的各部分的色彩状况及整体色调。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一)色彩的三属性:色别、明度、饱和度;

(二)原色、补色、消色

红、绿、蓝是三原色。

两种混合后呈白光的色光,或颜料色混合呈消色的成对色均互为补色。

所谓的消色就是指黑、白、灰。

(三)色彩与人的心理

1、色彩的冷暖;

2、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3、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4、色彩的轻重与进退;

5、色彩的社会文化内涵;

6、色彩的象征性。

第二节影响画面色彩的因素

(一)固有色

(二)光源色

(三)环境色

(四)摄影器材及感光材料的特性

(五)滤光镜

第三节色彩的处理

(一)画面色彩要真实正确还原。

(二)色彩运用要简洁而有特点。

(三)形成色彩的重音。

(四)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五)建立色彩重音。

(六)形成画面色彩基调。

三、考核知识点

(一)色彩的三属性;原色、补色、消色的定义及原理;色彩与人的心理的关系;(二)影响物体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因素;

(三)画面色彩的真实正确还原;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画面色彩基调;

四、考核要求

(一)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1、识记:色彩的三属性;原色、补色、消色的概念;

2、领会:色彩之间的互补关系;色彩与人的心理的关系;

3、应用:利用补色原理,调整摄像机白平衡或者运用摄影滤光镜,控制画面色彩。

(二)影响画面色彩的因素

1、识记: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定义和内涵。

2、领会:不同摄影材料对画面色彩还原的差异。

3、应用:运用正确方法,结合创作主题需要,调控影响画面色彩的各项因素。

(三)色彩的处理

1、识记:色彩重音、画面色调的定义和内涵。

2、领会:画面色彩真实正确还原的标准;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内涵。

3、应用:结合创作主题,有效处理画面色彩、色调,利用画面色彩形式,表达创作者主观情感。

第七章光线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各种光线的性质、特点,掌握选择光的方向、高度、强度、色温等的技能和方法,结合画面主题创作需要选择光线、调整光线、运用光线。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光线的作用

光线决定着画面的造型效果,光线会影响事物的色彩;

光线影响着事物空间感、立体感、质感的表现;

光影的有规律的排列、变化,可以形成画面的节奏,可以增强画面的形式美。

光线可以渲染画面的气氛。

光线可以表现画面的情感。

第二节室外自然光

(一)室外直射光

1、一天当中不同时间段光线的特点及应用,包括早晨和黄昏(日出和日落)时间段、上午和下午(正常照明时刻)时间段、中午(顶光照明时刻)时间段

2、不同方向的光线的特点及应用:包括顺光、侧光、斜侧光、侧逆光、逆光。

(二)室外散射光

室外散射光照明所包括的各种不同情况比较复杂,但它们都有其比较接近的特点:光线柔和,照明均匀;亮暗反差小,影调较平;光线无明显的投射方向;色温偏高,色调偏冷;物体受光面、阴影面、投影不明显;面上照明与点上照明区别较小。

包括天光(日出前和日落后)、阴天、雨雪天、雾天几种光线情况。

第三节室内自然光

(一)室内自然光特点

受到建筑物的门、窗的面积大小和数量以及门窗介质性质的影响。

被摄体距室内门、窗的远近。被摄体距离门、窗近,被摄体就亮,被摄体距离门、窗较远,被摄体就暗。

受太阳光投射角度和强度的影响。

受到室外景物的影响。

受到室内景物的反射率的影响。

(二)室内自然光的运用

防止曝光不足;进行亮度平衡;保证色温平衡;选择好光线的方向和性质。

第四节反光板

(一)分类:柔和反光式和单向反射式。

(二)优点:

反光色温与主光色温一致;不需人工能源;制作简易且携带方便。

(三)作用

缓和反差,显现暗部层次;校正偏色,力求色彩统一;具有“移光”效果;修正日光不足,达到照明平衡;模拟真实的效果光;在拍摄场景中做底子光。

(四)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反射光太强太亮;反光板位置不准确;反光板角度偏低;区域性照明,光痕明显。

三、考核知识点

(一)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

(二)自然光与人工光的各自优缺点;直射光和散射光的特点;一天当中不同时间段光线的特点及运用;不同方向光线的特点及运用;天光时间、阴天、雨雪天、雾天光线的特点及运用。

(三)室内自然光的特点;亮度平衡、色温平衡的方法;

(四)反光板的分类、作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考核要求

(一)光线的作用:

1、识记:光线对于画面创作的意义。

2、领会:“摄影是用光来作画”、“光线是联系在天地之间的琴弦”的内涵。

3、应用:运用光线表达画面情感、气氛。

(二)室外自然光

1、识记:室外直射光、室外散射光的定义;一天当中不同时间段光线的特点;不同方向光线的特点。

2、领会:室外自然光与室内自然光、人工光的各自的优缺点。

3、应用:运用不同时间段的光线,把握其优缺点,结合创作主题,进行画面创作。

(三)室内自然光

1、识记:室内自然光的特点。

2、领会:室内自然光的优缺点;亮度平衡、色温平衡。

3、应用:把握室内自然光的特点,完成画面创作,室内自然光条件下的画面创作是影视摄影创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四)反光板

1、识记:反光板的分类;反光板与人工灯具相比的几个优点。

2、领会:反光板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及其原因。

3、应用:运用反光板调整光比、控制画面反差、调整画面色彩,根据主题拍摄需要及现场实际条件,选择和运用多块反光板。

Ⅲ.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a)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i.关于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考试大纲和教材是相辅相成的,考试大纲中列出的内容都可以在教材当中得到细化

内容。

ii.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考核目标的设定主要是针对拍摄实践的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技能之间,更加强调实

践技能的掌握。

b)关于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拟对《摄影构图》(郭艳民著)一书进行修订之后,出版新的教材作为本课程的教

材。

主要参考书目:

《摄影构图艺术》李兴国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摄影构图学》郑国恩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c)关于自学方法的指导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拓宽获得本专业知识的渠道,可以利

用摄影报刊、杂志、网站、论坛等丰富学习内容。

d)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要求学生有传统或数码照相机,具备基本的进行摄影训练的条件;要求学生购买教

材或者教学课件,具备必要地学习条件。

e)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题型举例

一、填空:(30分)

1、构成画面的主要元素包括-----------、-----------、前景、背景、空白。

2、三个因素综合起来可以决定任何一个拍摄角度,它们分别是拍摄方向、---------------、-------------------。

3、常见的五种画面景别分别是远景、全景、中景、------------、------------。

4、光的三原色是----------------、--------------、蓝。

5、人们一般习惯于根据光线特点不同,将室外直射光分成三个大的时间段,分别是----------------、------------------、中午(顶光照明时刻)。

6、根据光线入射方向不同,可以将光线分成顺光、侧光、斜侧光、-------------、-------------------。

7、根据画面影调不同,可以将画面分成------------------------、---------------------------、中间调(正常影调)。

二、单向选择:

1、将陪体处理在画内的摄影方法属于:

A、封闭式构图

B、开放式构图

C、间接处理陪体

2、可以简化画面背景的方法包括:

A、短焦距镜头拍摄

B、小光圈拍摄

C、逆光拍摄

三、多项选择:

1、仰角度拍摄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A、简化背景

B、压缩前景景物

C、表达主观感情

D、表现纵深线条

2、早晨和黄昏时间段的自然光具有下列特点:

A、色温较高

B、入射角度较低,投影较长

C、时间短,变化快

D、物体受光面和阴影面反差较大

四、简答:(40分)

1、请列出几种常见的构图样式,并分析其特点?(10分)

2、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在摄影中各有什么特点?(10分)

3、简述色彩与人的心理的关系(色彩对人的视觉心理的影响)?(10分)

4、室内自然光有哪些特点?运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0分)

三、论述:(30分)

1、常用的简化背景的方法有哪些?各自使背景简化的原理是什么?(15分)

2、逆光照明的特点是什么?逆光拍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15分)

要求:3000—5000字

浅谈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的拍摄技巧

浅谈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的拍摄技巧 摘要:电视构图的完美,可以反映一个摄影记者基本功的扎实与不足。电视人物采访时主要是抓住人物的神态,以及被摄体与陪体、背景、光线等的合理安排,以及画面中人物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恰到好处。电视采访中人物拍摄的构图与技巧应用使的电视画面具有了艺术的美感。笔者探讨电视采访中人物拍摄的构图、用光方面的技巧。 关键词:人物采访;构图;用光;技巧 一、光线对被摄人物的影响 光线有冷暖、角度、明暗、顺逆的变化,人物在不同的光影中可以刻画不同的心里特征、表现被摄体的造型效果,因此,合理的利用和规避光线,对于拍摄人物会起到不同的效果。自然光中,光线的色温、角度等都是有机联系与常态变化的,熟悉了解色温与光线角度的变化常识,对于刻画人物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了解了光的规律以后我们还可以合理的加以调整与改变,以便于为我们拍摄利用。 日出与日落时分色温较低,暖色调的色彩可以反映强烈的生活气息,很多带情感类的人物拍摄可以用到此种光线。日出后两小时与日落前两小时,光比合适,非常适合被摄人物的采访。中午顶光,明暗反差强烈,容易在人物面部形成浓重的阴影,不适合人物面部的良好表现,但可以刻画一些反映人物刚毅、阳刚之气。如果采访人物中碰到类似自然光,采取的办法一是规避,寻找合适的场景或遮挡物;二是利用反光板等辅助设备调整光比。前侧光(三角光)是采访人物时

常用的光线,可以刻画人物的立体感。逆光的运用往往是为不表现人物特定形象时的表现手法,在大场景中可以表现画面的纵深。阴天散射光缺乏立体感,但女性人物的拍摄还是可以较好的利用此光线。 在室自然光的人物拍摄时,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房间四周窗户射进来的光线,尽量使人物安排在有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都能满足的光照位置,光比可以利用窗帘的遮挡、被摄体所处光线位置的远近来得以调节,这样拍摄的人物就富有立体感及空间感。 人物的不同表现方式可以通过构图、色彩、运动、明暗、形状、动感等来表达,总的来讲,对比、节奏、趣味中心的设置可以根据你在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人物的特点以及节目容来安排设计,这涉及到拍摄者的基本常识及艺术修养。 二、构图对被摄人物的影响 采访被摄人物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被采访人物的性格、爱好、习惯、身高、修养、社会阅历及地位、受教育程度等,了解了被采访者,才能在拍摄时根据容紧扣主题,使人物在电视画面中表现的生动、形象。 在投拍人体的情况中,必须要关注图像的水平状况。许多人在运用摄像机的情况中总是观察云台上的水平仪是否调节至水平状况,实际上在现实的运用环节里,只是观察云台上的水平仪是不行的,也需要使用寻像器进行观察镜头是否确实位于水平方位了,因为水平仪观察的是绝对水平,然而人们的图像里水平是一种相对水平。由于人们并非在投拍海平面,却是在投拍人体,所以被摄人物在镜头里一定要

(完整版)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

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
篇一:十种摄影构图方法详解 十种摄影构图方法详解 摄影的基本要素有很多,包括曝光、用光、 构图等等,当一个新手拿到自己的第一台单反,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学习的时候,从构图入 手是个不错的方法。 构图是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但在摄影的过程 当中,人的思想始终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无论曝光、用光、构图或是其他什么拍摄方式,无非 是以照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在拍摄前构造画面就显得很重要了。当然很多风景照拍摄时 人为不可控,需要更多的是实地发挥。 相对于曝光、用光等更复杂的摄影技巧,构图显然是最基础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方面是 由于构图不需要依托什么特殊的设备,相机、手机甚至是手指搭框都可以构图,平时练习构图 也很方便,甚至不需要什么器材都可以学习。另一方面,摄影构图的严谨性却是很难掌握的。 数码化后的相机让人们在拍摄前缺乏思考,构图也变得随意起来。所以想要拍出有点水平的照 片,构图技巧还是要学会的,下面我们介绍 12 中创意摄影构图,看一遍只需 5 分钟,把它记 住灵活运用则是一辈子的本领,是摆脱新手的最佳训练要素。 1、三分法构图 将画面分割为三等份,在拍摄风景的时候选择 1/3 放置天空或者 1/3 放置地面都是风景摄 影师常用的构图方法。1:2 的画面比例可以有重点地突出需要强化的部分。天空比较漂亮的 话可以保留大部分的天空元素。整体画面也显得更为融洽。 2、井字构图 在学习拍照的时候,很多人会告诉你用井字构图法,把主体安置在三等分线的交叉点上。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说是最保险的一种,井字构图法的四个交叉点可以看作是画面的黄金分割点, 如此构图可以保证拍摄画面整体的和谐性。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但因为其泛用性,这种构图 很难有令人惊叹的照片出现。 3、对角线构图 2 对角线构图可以获得有趣的风景画面,以往水平线为主的风景照,在对角线构图下显得更 为生动活泼,画面被对角线构图切割后呈现两部分的照片内容。而对角线拍摄人像也是常用的 手段,让死板的人像照片更具有想象空间,画面也更活泼一些。 4、两分法构图 两分法构图就是将画面分为等份的两部分,这在风景照的拍摄中经常使用。将画面分成相 等的两部分,容易营造出宽广的气势。风景照中,一半天空一半地面,两部分的内容显得沉稳 和谐。这样的照片四平八稳,容易出好片,但画面冲击力方面略欠。
1/6

初学摄影注意 拍摄人物构图十忌

初学摄影注意拍摄人物构图十忌 摄影就如同绘画、构图的作用极为重要。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在迈入艺术的自由王国之前,只有掌握其基本规律和标准方法,才能避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之 现象。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 1.画面撑得太足 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2.地平线倾斜 有的人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面倾斜的方法。这实在是个得不偿失的做法。如此,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 衡,视觉感受不舒服。 3.头撞南墙 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4.附加物缠身 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 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5.落格 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 难看。 6.画面分裂 取景时没有处理好地平线的位置,将其置于画面正中,于是画面被一分为二,呈分裂状,缺乏和谐、统一之感。 7.喧宾夺主 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使主体物处于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 注目。 8.缺乏趣味中心 取景时缺乏忍痛割爱的精神,“鱼”区,“熊掌”亦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小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9.各顾东西,神情不一致 在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10.画面失衡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 1/13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13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13 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13 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13 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13 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13 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13 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13 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

人像摄影技巧之人像摄影拍摄角度

人像摄影技巧之人像摄影拍摄角度 一、人像摄影镜头的选择与搭配 需要用明确的焦距来拍摄的专项摄影并不多,而人像摄影就是其中之一。人像摄影中,不同镜头的选择与搭配所拍摄出的人像效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大多数摄影者来说,都比较喜欢用焦距为85~100mm的中长焦镜头来进行人像拍摄,这类镜头通常被人们称作是人像镜头。使用85~100mm的焦距拍摄,不仅可以让摄影者在一个很恰当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拍摄(离被摄体3~4m,留给自己和被摄主体一定的空

间,但仍能使被摄体充满景框),而且使用这个焦段的镜头拍出来的人像效果比较自然、真实,既不会像广角镜头那样引起面部失真,也不会像较长的长焦镜头那样引起压缩。 尼康24~120mm F/3.5~5.6变焦镜头 在人像摄影镜头的选择过程当中,很多摄影者经常在最理想的镜头焦距是选择85mm还是100mm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其实,摄影者完全可以选择一款能够包含这两段焦距的变焦镜头,比如尼康的24~120mm变焦镜头,它可以完全满足摄影的不同需要。这样,摄影者就可以在85~100mm的范围内选择任意焦距来拍摄自己想要的照片。

光圈F5曝光时间1/250s 焦距85mm感光度100 利用85mm定焦镜头拍摄的人像照片 虽然焦距在85~100mm的中长焦镜头比较适合拍摄人像,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利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当摄影者选用较长的长焦镜头拍摄人像时,可以更好地虚化背景,使画面更加简洁、明了。但要注意的是,长焦镜头对背景的这种虚化,可能会有些过度,略显不自然。

光圈F2.5曝光时间1/200s 焦距135mm感光度100 长焦镜头具有虚化背景和突出人物主体的效果 除了长焦镜头,广角镜头也得到了众多摄影者的青睐。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比较好地收取更多的画面元素,从而来反映环境、烘托气氛。并且,对于人像拍摄,广角镜头打破了长焦镜头单一的表现形式,为摄影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发挥空间。需注意的是,要尽可能避免广角镜头给被摄体带来的过度透视变形。

人像摄影构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日本AV姐姐教你摄影构图 谈到照片的构图,各位同学会想到什么呢?摄影专业知识?后期专业处理技能?事实上,构图并不是一个十分专业的知识,甚至说和一个人的“第N感”有很深的联系,这就是比较多有天赋的人在很少学习的情况下也能拍出十分好的照片出来的原因,他有感觉!不过,没有天赋(像avoyoo这样的笨人)也不可怕,前人对于人的眼睛喜好的研究还是可以直接借鉴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邻国日本的特产电影——AV。 AV无论内容好坏,其封面都一定是让人眼前一亮、腿间一胀的。其极具封面党特性的拍摄手法,几乎就是摄影构图的一本教科书,非常值得新手学习借鉴。那么,我们就来从这些诱人的封面图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摄影构图技巧吧! 在摄影中,最常用的构图法则就是“三分法”(又名“黄金分割法”或“九宫格法”)。用横竖各两条三等分线把画面等分成9个区域,这四条线就叫黄金分割线,四条线的四个交点就叫黄金分割点。在拍摄时,把画面的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点或是黄金分割线上,这样更符合人的审美习惯,以达到突出主体并让画面更协调的目的。 在AV封面中,三分法也用得尤其多。例如题图,主体人物在右侧三分线上,而胸部和膝盖都大致在三分点上。这样就能表现女优良好的身体比例,并凸显其“重要部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除了三分法,对角线法也是非常常用且好用的构图法。把主体摆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这样的构图能让画面更加生动,避免“四平八稳”的呆板视角。同时还能加强画面的透视效果,尤其能凸显女优的美腿。

曲线构图也十分的常见,这很好理解,曲线构图可以很好的表现主体的优美线条,这可以用来表现女优的身材(尤其是S级女优更是多用这种构图手法)。 中心对称构图也时常见到,虽然在人像摄影中中心对称是一个小小的避讳,但是,只要加上恰当的姿势和动作进行扰乱和平衡也是可取的,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对称构图时最最基础的构图方式,只要将对称构图融会贯通其他的构图方法甚至是特殊的构图方法都很好掌握。 下图也是如此,它打破平衡的方法是背景,没错,就是后面的那个长桌,按照透视原理而拍成斜着的长桌的上斜线条打破了平衡,同时背景黑暗色调的凌乱也破坏了原本的呆板(呵呵,并不是说凌乱就好!!看你怎么用)。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及17种摄影构图技巧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 一、光圈 光圈,是镜头中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用F表示。简单理解成水管孔径大小,孔径越大,水流越过。所以光圈越大,光线越多,但F后面的数值越小,如大光圈F1.4。 光圈与景深有直接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背景虚化模糊程度越高,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人物突出;而拍摄风景时,需要背景清晰,就要用到小光圈。 二、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就是曝光时间。快门速度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门,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瞬间,同时拍摄不容易产生抖动模糊;慢门也就是长曝光,增加曝光时间在弱光拍摄更有利,还可以表现主体动感,记录光点轨迹,如水流车轨光绘星轨等等。 快门的运行原理如下图: 按下快门后: (1)后幕帘开启 (2)前幕帘开启,曝光开始 (3)后幕帘关闭,曝光结束 (4)前幕帘关闭。 三、对焦

对焦,就是调节对焦机构移动焦平面位置,让主体成像清晰。对焦主要有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自动对焦又分为单次自动对焦,伺服(连续)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三类。 1、单次自动对焦 单次自动对焦一般用AF-S表示,半按快门后听到“嘀”一声,表示对焦完成,按下快门拍摄即可,一般适合拍摄静物,如商品拍摄,花草拍摄,摆拍人像等。 2、伺服(连续)自动对焦 伺服对焦,也称为连续对焦,用AF-C表示。拍摄移动主体时,保持半按快门,可以持续对焦直到拍摄结束,不用重新半按快门,适合拍摄移动主体,如体育运动,野生动物等。 3、智能自动对焦 就是相机自动对焦,用AF-A表示,根据主体是否运动选择单次对焦或连续对焦,有时候会出错。

4、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用MF表示,是最精准的对焦方式。当自动对焦失效,如拍摄距离过近、有物体遮挡时,都需要手动对焦来调整。还有需要注意细节的拍摄题材,如微距摄影,都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四、焦距 焦距是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镜头上标示的50mm,代表焦距50mm的定焦镜头;标示的24-70mm代表焦距24-70mm的变焦镜头。 焦距要明白两点:视角与景深。 1、视角 焦距越小,我们称为广角,如18mm。广角的视角大,可以在有限空间内拍摄到更多的内容。 焦距越大,我们称为长焦,如300mm。长焦的视角小,可以拉近放大拍摄主体。

摄影入门教程:从零开始学摄影

摄影入门教程:从零开始学摄影 摄影入门教程:从零开始学摄影 好,言归正传。 1.利其器才能善其事。 那么首先要熟悉自己的器材。哪怕你用手机拍也好,也请熟悉一下里面有哪些设置,比如怎么变焦,关闭闪光灯等。这时候可以各 显神通,看说明书是技术男擅长的,自己瞎琢磨也是可以的。需要 花一定的时间来熟悉设备,防止自己有什么想法或者要捕捉什么机 会的时候还手忙脚乱一番还什么都没抓到。有人说我就是不懂设备 怎么办?这个……你就直接找个只用按快门的机器吧,单反那种遍 体按钮转盘的不是为你设计的。要知道哪怕是个只剩1档快门,2 档光圈,镜头对焦卡住的机器仍旧能拍出好作品,但前提是你熟悉 它了解它的长短深浅。 2.要拍的多,拍的慢。 我从某本教材上看来的,(教材名字不能告诉你们,自己去找吧,否则我怎么混啊。)一个初学者作业。在家里拍100张自己觉得可 以的照片。有朋友要学摄影我就常拿这个忽悠他们。有人过半小时 过来说,搞定。有人看了题目想了半天用鄙视那些把鸡毛菜买到20 元一斤的小贩的眼神看我,你这题目太损了吧,没个1年半载我怎 么拍的完。你丫不想教我就直说。汗! 好了,你们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吧?数量不是关键。每张照片都有思考,都运用了自己的脑子和眼睛那就好了。而且要有一定的数量 积累才能把一种技术融汇贯通,才能在需要的时候从脑子的不知道 哪里涌出来。 好,接下来展开讨论各种目的的摄影学习方式。 首先确认你想从摄影中得到什么?

b、把摄影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手段,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形式来 对待。 c、赚钱,商业摄影。 其实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从a开始,有着向b发展的冲动,最好能兼顾点c得到点投资回报。 当然还有TX说,我就要直接跳往b的终点,你要怎么样?那我 也没异议。有些人是有天赋的,不过这样的人并不多。大部分TX还 是慢慢培养兴趣,慢慢进步。 所以我也还是从a入手,介绍点儿b,c么,我自己也不懂,潜 意识里面还有点鄙视,觉得它妨碍了b的发展。 初学者,应该使用数码,这是反复考虑很久后得到的想法。成本不是关键,关键是可以缩短检视成果的时间间隔,并且在电脑上方 便比较各种效果,记录参数,同时也容易交流,得到指点。 但是使用数码学习时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控制自己按快门的速度。千万不要养成一种习惯,反正数码照片每次快门成本接近于零,就快速的连续拍摄,事后再挑。也许在某个场合有特定目的拍摄任 务可以这样,但是学习时千万要对每张照片的拍摄动机,每个参数 选择都考虑清楚。 在这之前,当然也已经听说过,快门,光圈,ISO,白平衡,对焦,景深以及机身基本结构知识有一定了解咯。通过学习拍摄过程 中的这种思考,反复加深理解。 在初期的拍摄中,可以选择同样的环境和主体,更改不同的参数,然后比较获得的片子,直观感受这些参数变化的对画面的影响。 这一部分是对技术的把握,对于那些想达到b和c的TX,在初 期学习阶段,这是艰苦的。只不过如果你真的喜欢摄影,却又不会 觉得这有多苦,反而乐在其中。 其实初学最容易见成效的就是构图学习,如果配合大光圈的景深控制,估计2、3小时内就有惊人效果,可以很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

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1、画幅的形式 构图的三要素包括:画幅的形式、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和画面中的空白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准确把握和安排构图的三要素, 是快速入门人像摄影构图的最简单的方法。 画幅的形式是指照片是采用横幅面、竖幅面,或者是其他形式来进行构图的。在进行人像构图时,摄影者首先需要考虑,采用何种 画幅形式来框取被摄体。如果仅仅考虑使画面适合被摄体的需要, 则可以按被摄体的具体形态来确定画幅形式。比如,采用横画幅拍 摄躺着、坐着的人物;采用竖画幅拍摄站立着的人物等。如果要使画 面更有创意,则可根据表现意图的需要,使用其他形式的画幅。总之,确定画幅同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构图的首要步骤。 2、画面中的主体 人像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即摄影者想要表现的人物主体。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人像构图公式法,即采用特写公式构图、半身公式构图、七分身公式构图和全身公式构图;二是带景艺术 构图法,即通过人物和景物的完美搭配来进一步美化和表现主体。 不论是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在构图中确定主体实像的兴趣中心。 画面主体的兴趣中心,是指画面主体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不一定占据很大的面积。比如,在人像特写画面中,眼睛往往就是兴趣 中心;在半身人像照片中,脸部就成了兴趣中心。一幅画面一般只有 一个兴趣中心,或者只能有一个主要的兴趣中心。否则,就有可能 破坏画面的完整性,造成构图上的无序和混乱。

3、画面中的空白部分 在摄影构图中,画面的空白部分并不都是指照片中白色的,没有任何形象的部分,而是指除了主体实像以外的部分。因此,构图上 的空白并不一定是白色的。在一个摄影画面中,主体实像与空白部 分是互为依存的。空白部分既可以衬托、说明主体,同时还可以对 主体形象进行补充、强化。 4、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是人像照片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画面内容的中心,而且是画面结构的 中心,其他景物都要围绕它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在画面中摄影 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突出人物。 对于初学者,突出人物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寻找一个比较简单干净的背景。比如一面白墙、一片绿草地等诸如此类既干净又不复杂的 背景,这样摄影者只需把精力放在人物身上,不用担心因处理不好 人物和背景的关系而导致照片失败的问题。 另外,摄影者要注意,眼神对于人像摄影尤其是半身人像特写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尝试着把人物眼睛部分放在画面显著的横 向1/3线位置,这样不仅可以突出画面主体,而且构图也比较得当、和谐。 5、用虚化的背景突出主体 如果想进一步突出人物主体,初学者还可以考虑利用虚化背景的方法来突出人物。这种虚化背景的方法,同样可以排除杂乱的背景 对人物主体的干扰。利用中长焦镜头不仅能够更真实地表现人物, 还可以实现完美的虚化效果。但是,摄影者在使用长焦镜头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创作目的。如果环境对于人物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可以对其进行较深度的虚化;如果需要交代一定的环境因素,但 同时又不希望其影响到人物主体,那么可以进行适度的虚化,达到 两者的统一即可。 6、仰拍

人像摄影实拍技巧——人像摄影的拍摄角度

人像摄影实拍技巧——人像摄影的拍摄角度 一、人像摄影镜头的选择与搭配 需要用明确的焦距来拍摄的专项摄影并不多,而人像摄影就是其中之一。人像摄影中,不同镜头的选择与搭配所拍摄出的人像效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大多数摄影者来说,都比较喜欢用焦距为85~100mm的中长焦镜头来进行人像拍摄,这类镜头通常被人们称作是人像镜头。使用85~100mm的焦距拍摄,不仅可以让摄影者在一个很恰当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拍摄(离被摄体3~4m,留给自己和被摄主体一定的空

间,但仍能使被摄体充满景框),而且使用这个焦段的镜头拍出来的人像效果比较自然、真实,既不会像广角镜头那样引起面部失真,也不会像较长的长焦镜头那样引起压缩。 尼康24~120mm F/3.5~5.6变焦镜头 在人像摄影镜头的选择过程当中,很多摄影者经常在最理想的镜头焦距是选择85mm还是100mm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其实,摄影者完全可以选择一款能够包含这两段焦距的变焦镜头,比如尼康的24~120mm变焦镜头,它可以完全满足摄影的不同需要。这样,摄影者就可以在85~100mm的范围内选择任意焦距来拍摄自己想要的照片。

光圈F5曝光时间1/250s 焦距85mm感光度100 利用85mm定焦镜头拍摄的人像照片 虽然焦距在85~100mm的中长焦镜头比较适合拍摄人像,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利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当摄影者选用较长的长焦镜头拍摄人像时,可以更好地虚化背景,使画面更加简洁、明了。但要注意的是,长焦镜头对背景的这种虚化,可能会有些过度,略显不自然。

光圈F2.5曝光时间1/200s 焦距135mm感光度100 长焦镜头具有虚化背景和突出人物主体的效果 除了长焦镜头,广角镜头也得到了众多摄影者的青睐。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比较好地收取更多的画面元素,从而来反映环境、烘托气氛。并且,对于人像拍摄,广角镜头打破了长焦镜头单一的表现形式,为摄影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发挥空间。需注意的是,要尽可能避免广角镜头给被摄体带来的过度透视变形。

人物摄影的构图技巧教学

人物摄影的构图技巧教学 人物摄影的构图技巧教学1.倒置构图 好吧,即使是直挺挺的看着画面,其实,她想表达的东西,也未必能够完全表达出来。所以,玩点花样,把画面倒置一下,搭配夸 张搞怪的嘴唇涂鸦,仿佛能看到一个叛逆青春的女孩正在表达自己 的迷茫和不屑。 人物摄影的构图技巧教学2.超远景 人物摄影的构图技巧教学3.弱化主体 我们拍照时总是想着如何突出主体,如何表现主体,而下面的图片刚好相反。模特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偏偏又穿着颜色相近的衣服,整个画面浑然一体,但是主体却依然清晰。所以说,即使主体弱化 处理,只要环境简单,完全不影响表现反而透着一种和谐。 人物摄影的构图技巧教学5.特殊环境 找一个一想不到的环境,拍一次意想不到的人像吧!模特置身水中,是否让你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事实上,只是很浅的水滩,但 是把镜头放低,看起来,像是悬浮在水中,很美吧! 人物摄影的构图技巧教学6.刻意虚焦 多数时候我们喜欢把镜头的焦点对着人的眼睛,但是现在,暂时当你的相机坏掉吧。把人充分当背景,试着去对准其它的小物件, 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物摄影的构图技巧教学7.正俯视 人物摄影的构图技巧教学8.遮挡面部

拍多了直勾勾看着镜头的模特,哪怕眼神再美,也有些看腻了吧。不如尝试大胆的遮挡脸部,夸张的蝴蝶代替模特充满镜头,是否有 几分童话色彩。 人物摄影的构图技巧教学9.拍摄背影 拍人像时,大多时候我们关心的是模特的表情,动作,以及身体姿态,然后被这些因素死死的束缚住了。不如,尝试一下,拍摄背 景吧,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背影,再简单纯粹不过,却让人更加触动。 人物摄影的构图技巧教学10.抢眼前景 我们搭配前景的时候,总是要注意比例以及清晰程度是否遮挡了主体,是否影响了画面。其实想的太多,就容易拍出千篇一律的画面。下图的黑猫无疑很“失败”的遮住了女孩,但是配合整个画面 孤独略显诡异的气氛,却刚刚好,可以说是点睛之笔。 猜你喜欢:

摄影构图-适合初学者(个人总结)

摄影构图-适合初学者(个人 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不可不学的摄影技巧.--构图(摘) 提到摄影,可能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就是选一处景色美的地方,人往镜头前一站,按下快门不就OK了吗!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完我的这篇日志,很有可能会颠覆你的这一观点。 前言: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师”随处可见,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内行戏称我们这些业余“摄影师”是:一个傻瓜(一点摄影知识都不懂),拿着傻瓜相机(全自动相机),照镜头前面的傻瓜(傻傻地站在镜头前面),这也许是对我照相的真实写照吧。 应该说我还算“聪明”,相机到手没几天我就会摆弄了,看来照相还蛮容易的嘛!上次去北京,我就照了几百张,近4G的照片,在电脑上一看,满意的没多少。我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的水平来。近些日子,我在网上学习了一阵子,才知道里面有很深的学问呢。 我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当摄影师,我和我的相机也拍不出什么“艺术”来,只是不想让人笑话我是“老外”。我写这个系列的日志更不是想当什么“老师”,这对我没吸引力,就当成我的学习笔记,把学习所得与朋友们分享、交流吧。如果你是“高人”,期待您的指点!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我们这些菜鸟的最爱:拍摄的主体(人物)站在画面正中,景物不知放到哪儿好,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结果是,过于中心的构图,只会让画面变得缺乏层次感和变化,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得到的是构图呆板、毫无生气和美感。

-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 “黄金分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将摄影主体放在位于画面大约三分之一处,让人觉得画面和谐充满美感。“黄金分割法”又称“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就是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分割成等份的三部分,我们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拍摄时可直接调出相机的“井”字辅助线,将拍摄主体放在4个交叉点上,这样画面立刻就活了起来。

人物摄影中的基本取景方法 全景构图法

人物摄影中的基本取景方法全景构图法相信读者都有以菱形结构拍摄人物的经历。我们无意识中做出了脱离矩形的单调性形成新视觉效果的行为。阅读了下面的内容后,您会发现当初的做法多么可笑。就像不可读的书,这样的照片就成为了难以读懂的图像。我们要熟悉人物照片的取景手法,摄影前还要明确拍摄全景还是给出特写。 人物摄影的基本取景手法(景别)分为全景( F u l l - s h o t )、中景(Medium-shot)、中近景(Waist-shot)、近景(Bustshot)、特写(Close-upshot)等。

景别分类全景(Full-shot)

全景 该景别又称做全身景(Figure Shot),是包括背景的全身照,表现人物全身的美丽和动势。 全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围的环境。比起照相馆中的摄影,户外摄影中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拍摄角度选择不当会扭曲人像。在全景摄影中,要明确取景意图,并采用能够充分展现人物的角度。

照片2-10包括背景的全景拍摄

在<照片2-10>中,利用广角镜头以框取全景的方法拍摄了人和背景。在以人物为中心红线标记的①、②、③、④上展现画面的动感和运动效果。其中,①、②、③保持三角形态,④以不稳定的线条形成动势,表现紧迫感、活动感。椭圆标记的⑤、⑥强调的是面,缓和人物周围复杂的线条,增加柔和感。另外,空白的留取在废墟的惨淡中增添了稳定因素。 在相同的摄影场地,以不同的景别框取被摄物,观察人物照片不同的表现力。 取景①的构图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废墟”这个空间,该空间存在较多的线和面,这样影响观赏者的注意力,视线

人像摄影构图

人像摄影构图 要学好人像摄影,初学者完全可以从构图方面来快速入门,构图相对于其他摄影技法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人像构图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被摄主体自身的表现力;二是需要摄影者有一定的创意和想法,并能够通过手中的相机,把被摄主体完美地表现出来。 1.画幅的形式 构图的三要素包括:画幅的形式、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和画面中的空白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准确把握和安排构图的三要素,是快速入门人像摄影构图的最简单的方法。 画幅的形式是指照片是采用横幅面、竖幅面,或者是其他形式来进行构图的。在进行人像构图时,摄影者首先需要考虑,采用何种画幅形式来框取被摄体。如果仅仅考虑使画面适合被摄体的需要,则可以按被摄体的具体形态来确定画幅形式。比如,采用横画幅拍摄躺着、坐着的人物;采用竖画幅拍摄站立着的人物等。如果要使画面更有创意,则可根据表现意图的需要,使用其他形式的画幅。总之,确定画幅同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构图的首要步骤。 光圈F8曝光时间1/160s焦距55mm 采用横幅形式构图,画面容纳了更多的视觉元素 2.画面中的主体 人像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即摄影者想要表现的人物主体。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人像构图公式法,即采用特写公式构图、半身公式构图、七分身公式构图和全身公式构图;二是带景艺术构图法,即通过人物和景物的完美搭配来进一步美化和表现主体。不论是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在构图中确定主体实像的兴趣中心。 画面主体的兴趣中心,是指画面主体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不一定占据很大的面积。比如,在人像特写画面中,眼睛往往就是兴趣中心;在半身人像照片中,脸部就成了兴趣中心。一幅画面一般只有一个兴趣中心,或者只能有一个主要的兴趣中心。否则,就有可能破坏画

轻松摄影入门 6种最经典最实用的构图方法

轻松摄影入门6种最经典最实用的构图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和胶片相机相比,对于初学者的要求也越来越低。现在的手机,卡片机,微单,单反相机都是具有自动模式的,所以你在还没搞懂曝光(光圈,快门,iso),对焦,白平衡等摄影知识,就可以“啪,啪,啪”了。 今天我想说的是,科学技术再厉害,它也只是让你得到一张还不错的照片。如果

你想在你的照片中表达你的思想,让你的照片可以成为你的”作品“的话,学习一些摄影知识相当重要。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摄影中的“构图”,因为它是摄影器材不能为你做的。同时也是能让你作品发生质变的手段。 一、什么叫做“构图” 怎样理解“构图”一词呢?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构图”的,"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简单的来说,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 二、构图的形式 那么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几种最简单,最经典,最实用的构图方法。 1.三分构图法 在摄影构图时,画面的横向和纵向平均分成三份,线条交叉处叫做趣味中心。我们平时在看一副照片时,目光通常会优先被吸引到趣味中心的位置,所以在拍照时,尽可能将主体事物安排在趣味中心的附近。 因为画面被平均的分为九份,所以有的地方也称它为“九宫格构图法”,或形象的

称之为“井字型构图”。又因为“趣味中心”接近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处,所以也有称之为“黄金分割构图”。 那么对于初学者怎样在拍照时找到黄金分割点呢?其实在很多的相机中,包括一些手机相机中都内置有构图辅助线功能,开启这个功能就会自动的在取景器中添加构图辅助线,来帮助进行构图。 2.对角线构图法 对角线构图是指将主体安排画面的对角线位置上,让主体在画面上呈现出一种对角关系。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教你拍出专业照片 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这就像写文章离不开章法一样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实属作品成败的关键。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有其相同之处,有些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但有不能完全代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这是不能违背的,对于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人,只有在他对所从事的那个艺术规律掌握的娴熟的时候,才能在创作实践纵横驰骋不“逾矩”。 1.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基本方法

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基本方法 画面构成的原则和视觉基础,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掌握扎实的构图技巧。构图的技巧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合适的位置、恰当的焦距、正确的透视、适当的时间等。本章将结合画面来作具体分析。 1.选取合适的拍摄位置 拍摄好照片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能否找到合适的拍摄位置。这点很重要,需要摄影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学会在瞬间观察被摄物与背景环境的特点,并及时调整拍摄位置。 图1和图2在同一场景中,采用了两种不同拍摄点的变化。画面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两幅图片相比较之下图1会显得较为简洁,人物突出。图2由于是俯拍,画面所涵盖的场景元素偏多,较为复杂。由此可见,对同一物体或同一场景变换拍摄位置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应当有专业的眼光和观察力来变换拍摄位置,并且在相同的条件下迅速找到最佳拍摄点。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训练。 图1 图2 2.选取恰当的焦距 恰当的焦距使拍摄者能够从一定位置获得想要的照片效果。选择恰当的焦距,可以帮助拍摄者跨越其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可以使拍摄者获得想要的构图裁剪。 图3采用了约28mm焦距的镜头拍摄,平拍,突出两个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对婚纱裙摆的表现,相互衬托,构图大气完整,装饰性强。 图3

图4运用了约50mm焦距的镜头拍摄,基本上突出了人物的表情和服装的细节,缩小了画面中大面积的空间,符合人们的正常视角。 图4 图5采用了约70mm焦距的镜头拍摄,构图半身景别,突出人物的状态与情绪,合理虚化了背景,突出了人物。 图5 图6采用了约105mm焦距的镜头拍摄,画面是人物特写,大的场景没有了,突出了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特征。

图6 3.选取正确的透视在实际拍摄中许多摄影师对画面的空间和立体感处理得不是很到位甚至有时会出现透视错误,但在人像摄影构图中透视对表现画面的整体布局、空间感、立体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形式是作为人像摄影师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下面我们通过图片和示例图来了解一些最常用的基本透视形式。 “透视”是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翻译过来的,简单的讲透视是指站在一定的地点、向着一定的方向,看到一定范围内的景物的图形。对人像摄影构图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焦点透视,焦点透视可分为人物自身形体的角度、位置的变化产生的透视和场景的透视变化两方面,这里我们重点来谈下场景的透视变化。 在人像摄影的构图中,背景环境的选择也是相当重要的,那么我们就要利用场景的透视变化来完善丰富画面的构图。在场景透视上我们基本可以分为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①一点透视 如示意图7-1,不平行于投影平面的视线汇集的一点为灭点也叫消失点。消失点是一个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一点透视。这种方法在人像摄影构图中大量使用。图7,画面中的建筑大厅在拍摄时我们采用平机位突出空间,让空间的透视产生一点消失点的方法,使画面产生强烈的纵深感,构图平稳、大气、纵深感强、突出主体人物。再加上人物自身的角度变化、位置的选择使画面的构图产生丰富的变化。 图7示意图7-1 ②二点透视 如示意图8-1,二点透视可以打破一点透视的平衡、整齐感,使画面产生二个消失点,立体感强,产生交错变化。图8,空间交错,突出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衬托出主体人物,使构图形式丰富,有利于画面的表现。

人物摄影构图 突出人物的取景方1

人物摄影构图突出人物的取景方法 相信读者都有以菱形结构拍摄人物的经历。我们无意识中做出了脱离矩形的单调性形成新视觉效果的行为。阅读了下面的内容后,您会发现当初的做法多么可笑。就像不可读的书,这样的照片就成为了难以读懂的图像。我们要熟悉人物照片的取景手法,摄影前还要明确拍摄全景还是给出特写。 人物摄影的基本取景手法(景别)分为全景(F u l l - s h o t )、中景(Medium-s hot)、中近景(Waist-shot)、近景(Bustshot)、特写(Close-upshot)等。 景别分类 全景(Full-shot)

全景 该景别又称做全身景(Figure Shot),是包括背景的全身照,表现人物全身的美丽和动势。 全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围的环境。比起照相馆中的摄影,户外摄影中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拍摄角度选择不当会扭曲人像。在全景摄影中,要明确取景意图,并采用能够充分展现人物的角度。

照片2-10包括背景的全景拍摄

在<照片2-10>中,利用广角镜头以框取全景的方法拍摄了人和背景。在以人物为中心红线标记的①、②、③、④上展现画面的动感和运动效果。其中,①、②、③保持三角形态,④以不稳定的线条形成动势,表现紧迫感、活动感。椭圆标记的⑤、⑥强调的是面,缓和人物周围复杂的线条,增加柔和感。另外,空白的留取在废墟的惨淡中增添了稳定因素。 在相同的摄影场地,以不同的景别框取被摄物,观察人物照片不同的表现力。 取景①的构图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废墟”这个空间,该空间存在较多的线和面,这样影响观赏者的注意力,视线不能集中到人物上。取景②以人物为中心截去环境,表现暗、浊的色感,沉闷的视觉感。分别以横向和纵向构图,满满框取的人物照片①、②,都表现出沉闷感。这表示,对于人物照片,不是盲目地大比例框取人物,全景拍摄的关键在于背景和人物的协调性,即利用背景强调人物,并赋予表现力。这是全景拍摄的基本原则。 1)利用色彩对比效果的取景 在取景中,要考虑到人物衣服的颜色,使该颜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形成对比。红衣女郎出现在红色系列背景中,背景和人物的颜色接近,应集中到人物身上的视线也会分散。

【摄影新手的构图基础知识】

【摄影新手的构图基础知识】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摄影新手的构图基础知识。 摄影新手的构图基础知识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摄影新手的构图基础知识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

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摄影新手的构图基础知识3、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