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霉变及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玉米霉变及黄曲霉素的图像处理检测方法

玉米霉变及黄曲霉素的图像处理检测方法

然光与 3 6 5 n m的紫外光 下进行观察 , 以确定是否表现 出霉变特征 。用不锈 钢刮铲提取表现 出霉变特征的玉米颗粒及临近颗粒 。同时提取远离霉变且
没 有 表 现 出霉 变 特 征 的 玉 米 颗 粒 作 为 对 照 样 本 。
1 . 2图像 获取 与化学检测 将提取 出的玉米颗 粒按顺序摆放在 用 白色 T e l f o n制作 的背景板 的相 应容孔 中, 在每一个背景板上制作 3 0个 容 孔 , 其 中 因 为感 染 严 重 而 破 损 的 颗粒放置在最右侧的 3列容孔中, 作为对照样本 的正常玉米颗 粒随机分布 在最左 侧的两列 容孔中 。为保证 足够 的清 晰度 ,相 机 的分 辨率为 4 2 5 6  ̄ 2 8 3 2 。首先在 自然条件下获得玉米颗粒 的可见光图像 , 然后再 获取 3 6 5 n m 波长的紫外光下 的图像 。图像采集后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H P L C ) 对玉米 颗粒逐粒进行化学检测 。 将 在紫外 光下含有黄绿色荧光 的玉米颗粒整粒研 碎, HP L C检测 的结果显示, 上述在紫外光照射下 能发 出黄绿色荧光 的玉米 颗粒均含有黄 曲霉毒素 。
如果玉米出现 了霉变 , 则其在新 陈代谢 的过 程中就会形成黄 曲霉 素等 各种影响玉米质量 的有害毒素 , 如 果家畜食用 了毒玉米 , 很有可能就会 中 毒, 严重者直接死亡 , 而如果人类误 吃了这样 的家畜, 也会 出现中毒现象 , 由 此 课件 做 好 玉 米 霉变 的 检测 十 分重 要 。 传 统 的 方法 是 利益 化 学方 法 来进
的地 方完都标记 出来 , 同时需要注 意, 标记结果应 该能够完全 的映射到 自
然光 上, 这 样 才检 测 出来 。
3感 染 黄 曲霉 素 玉 米 颗 粒 的 检 查 方 法

发霉玉米脱毒方法知多少?

发霉玉米脱毒方法知多少?

发霉玉米脱毒方法知多少
水洗法:发霉的玉米磨成粹粉,然后倒入缸中,加入4倍的水,搅拌并静置浸泡,1日换水搅拌2次,水变成无为宜。

脱胚法:将玉米霉料碾碎成1.5-4.5毫米的颗粒,加入口5倍的水,搅拌、轻搓,当胚部碎片浮在水面时,除碎片,反复数次,即可。

石灰浸泡法;将玉米霉料碾碎成1.5-5毫米小颗粒,将细石灰粉按0.8%-1%的比例的比例掺入,再与水以1:2比例混在容器中,先搅拌1分钟,静置5-8小时,清水冲洗2-3次即可饲喂。

碱水煮沸法:在100公斤霉玉米中加300公斤,再加入小苏打0.5公斤,清水冲洗2-3次即可饲喂.
氨水去毒法:以每公斤饲料中拌入12.5克的氨水在池内搅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封严,,在20℃-40℃的条件下,去毒处理5-7天.
注意,发霉特别严重的玉米最好不用,如果使用,可每吨饲料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2公斤.。

霉变玉米危害

霉变玉米危害

霉变玉米危害玉米霉变对当前养猪业带来的危害及应对措施进入今年十月份以来,在我省许多养猪场(户)普遍出现了猪的适口性变差,日采食量明显降低,并常伴有拉稀或消化不良,以及小母猪阴门红肿(似发情症状)和妊娠母猪时有流产等一系列现象。

为尽快查明上述问题,公司技术部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对猪群、环境、原料等进行认真调查,经反复诊断,并与有关专家、教授探讨,确认为系由霉变玉米所造成。

为能减少或避免霉变玉米对广大养猪场(户)带来的危害与损失,现就霉菌毒素的相关知识,以及所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作一概略介绍。

一、玉米为什么容易发霉变质:1、玉米胚大。

玉米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2%,因其呼吸强度大,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容易酸败。

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8—11倍;玉米胚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时间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它禾谷类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含有整粒77%——89%的脂肪,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脂肪容易产生酸败,致使胚变色变味,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丧失发芽能力。

2、原始水分大。

一般新收获玉米的水分在20%——35%,而今年由于秋雨连绵,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大大降低,极易导致霉变。

3、易感染虫害。

因玉米胚部富含营养,并有甜味,可溶性糖含量较大,所以很易感染虫害,这又加快了玉米发霉变质的程度。

二、霉变玉米有何危害: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气及能源。

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于25℃时,霉菌就会大量迅速生长,并产生毒素。

霉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菌、赤霉烯酮、伏马霉素及呕吐霉素等。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产生有毒的代谢物,改变饲料的营养组分,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使养分利用率最少下降10%;B、造成畜禽采食量减少、呕吐,甚至拒食饲料;C、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D、种畜禽生殖系统破坏、繁殖力低下甚至失去生殖能力;E、免疫抑制,畜禽抗病能力下降; G、中毒严重者导致孕畜流产,甚至死亡。

玉米霉变标准

玉米霉变标准

玉米霉变标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玉米霉变对玉米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规范玉米霉变的检测和评价,保障玉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玉米霉变标准。

玉米霉变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玉米霉变的定义和分类。

玉米霉变是指玉米在收获、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由于真菌的感染和生长而引起的玉米质量下降和产生毒素的现象。

根据玉米霉变的不同症状和毒素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和类型,以便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处理。

二、玉米霉变的检测方法。

玉米霉变的检测是保障玉米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目视检查、生物学检测和化学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玉米样品中的霉变情况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为后续的处理和加工提供依据。

三、玉米霉变的评价标准。

针对不同等级和类型的玉米霉变,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

通过对玉米样品中霉变程度和毒素含量的评价,可以对玉米的质量和安全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判定,为玉米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供依据。

四、玉米霉变的处理和控制。

针对不同等级和类型的玉米霉变,制定了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措施。

通过采取适当的加工和储存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霉变的风险,保障玉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五、玉米霉变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为了确保玉米霉变标准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

通过对玉米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玉米霉变问题,保障玉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玉米霉变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玉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严格的标准和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玉米霉变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玉米产品。

霉变玉米毒素的去除方法

霉变玉米毒素的去除方法

霉变玉米毒素的去除方法
董继红;高鹏飞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 (一)物理脱毒法rn(1)水洗法.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倒进缸中,加入3~4倍的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2)脱胚去毒法.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加5~6倍的清水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3)用石灰水浸法.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颗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玉米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0.5~5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总页数】1页(P45)
【作者】董继红;高鹏飞
【作者单位】河南省广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50008;河南省广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41
【相关文献】
1.霉变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电子鼻检测模型的构建
2.玉米霉变及黄曲霉毒素的图像处理检测方法
3.霉变玉米毒素的去除方法
4.霉变饲料毒素的去除方法
5.基于高光谱特征选择的霉变玉米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霉变危害及其常用脱毒方法论文

玉米霉变危害及其常用脱毒方法论文

玉米霉变的危害及其常用的脱毒方法[摘要] 玉米是饲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能量饲料,在各类动物的配合饲料中都占有极大比重。

我省是玉米的一个主产区,其年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但由于每年收获玉米时刚好是我省的雨季,因而使得我省种植的玉米常常出现大面积霉变。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省近几年玉米的霉变率达85%以上。

玉米发霉变质后不仅造成自身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而且饲喂畜禽后还常常因霉菌毒素的储积而引起霉菌毒素中毒,对整个养殖业危害巨大。

加强对玉米霉变的危害及其脱毒方法的研究,对于保障饲料质量安全,保护人畜健康,促进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玉米;霉变;危害;脱毒方法玉米是饲料工业和养殖业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原料,由于其能值较高,常用作动物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

在饲料工业中,玉米在各种动物全价料中的含量大多在50%以上。

我省是全国玉米的一个主产区,2009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约2000万亩,产量达750万t以上。

但由于玉米在收获时恰逢我省的雨季,因而大多数的玉米都由于未及时晒干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霉变。

据相关资料统计,自2005年以来,我省玉米发霉变质的比例在85%以上。

玉米发霉变质后,自身营养成分大量流失,适口性降低,同时畜禽摄入受霉菌污染的玉米或含有玉米的饲料后,由于霉菌毒素的不断堆积而引起动物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甚至死亡。

人如果长期食用有霉菌毒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后,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对玉米霉变的研究,不仅仅是养殖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有关食品安全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对发展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一、引起玉米发霉变质的主要原因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以及能量,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于25℃时,霉菌就会迅速生长,并产生毒素。

由于氧气和能量都可以由周围的空气和玉米本身提供,在玉收获和贮存过程中,其环境温度也很容易达到25℃,因而湿度就变成了引起玉米霉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玉米霉变对奶牛养殖业危害及应对措施

玉米霉变对奶牛养殖业危害及应对措施
1 易感 染 虫 害 . 3
3 怎样 去 除 霉 菌 毒素
霉 烯 酮 、烟 曲 霉 毒 素 及 呕 吐 毒 素 等 , 甚 至 有 些 还 是 三 者 同 时 出现 。 霉 变 玉
米 可 以造 成 牲 畜 适 I 性 变 差 日采 食 : Z l
正 常 玉 米 籽 粒 皮 色 有 黄 色 、 白色 、 红 色 、紫 色 、黄 褐 色 多 种 . 以 黄 白 色
( )造 成 奶 牛采 食 量 减 少 、呕 吐 , 1 甚 至拒 食 饲 料 ,影 响 产 奶 量 ; ( ) 产 生 有 毒 的 代 谢 物 ,减 少 饲 2
料 中 的 营 养 组 分 . 降低 动 物 对 养 分 的
段 时 间储 藏 后 。 其 带 菌 量 比其 它 禾
利 用 ,使 养 分 利 用率 最 少 下 降 1 %; 0 ( )生 长 缓 慢 和饲 料 利 用 率 降低 ; 3
饲应对措 施
陈玉 山 郭鹏 陈蓉 左峰 ( 西省 畜牧遗 传 育种 中心 0 0 2 ) 山 3 0 7
奶 牛 饲 料 原 料 中 霉 菌 毒 素 广 泛 存 强 度 大 , 吸 湿 性 强 ,带 菌 量 大 ,容 易 酸 败 。 据 实 验 .正 常 玉 米 的 呼 吸 强 度 要 比正常小 麦的呼 吸强度 大 8 1 倍 : ~1 玉 米 胚 部 含 有 丰 富 的 营 养 物 质 ,极 易 感 染 大 量 的 微 生 物 ,据 测 定 玉 米 经 过
12 原 始 水 分 大 .

( )种 畜 禽 生 殖 系 统 破 坏 、 繁 殖 4
力 低 下甚 至 失 去 生殖 能力 :
增加 ) 、牛 奶 中体 细 胞 数 量 增 加 和 产 奶
量 下 降 以 及乳 房 炎 、蹄 病 等 的发 生 。

防止玉米发霉及霉玉米脱霉措施

防止玉米发霉及霉玉米脱霉措施

1 . 3 霉料处理
从收摘到储存前,拣出霉变的玉米棒,
要 单独脱粒 ,洗干 净霉 迹后 ,单 独晒干 ,可 以作为斋禽 饲 料,但 人不 宜食 用 。对储 存过 程 中已有霉 变者应及 时
挑 出,以防止霉菌扩散 。
红蛋 白的速度 比美蓝 快3 7 %,按5 mg / k g 体重制 成5 %的溶 液 ,静 脉注射 ,也 可作 肌 肉或腹 腔注射 。( 3 )按每 千克 体重用2 5 %一 5 0 %高渗葡 萄糖液 1 2 ml 、维生索C1 0  ̄ 2 0 mg 静
的屋檐房梁下阴千 。
绿饲 料一 旦发霉 、变质 、枯 萎就 不 能饲 喂。( 3 )改 熟食 生 喂,若要 熟喂 ,应大 火 煮熟 ,不要 闷益 在锅 里。 ( 4 ) 接近收割的青饲料不能再施用硝 酸盐或化肥农药 。 5 治疗 根据猪 的具 体病 情 .采取 以下措施 :( 1 )特效 解毒 剂是美 蓝 ( 亚 甲蓝 ) ,按每 千克 体重 l  ̄ 2 mg  ̄ U 量计算 ,加 生理盐水或 葡萄糖 溶液 ,制成 1 %的溶 液静脉 注射 ;( 2 )
健康 、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1 霉 玉米 的防止措 施
1 . 1 及时 晾晒 收摘回来 的玉米应 尽快剥 壳、脱粒 ,及
解猪 体 ,因死亡 快 ,内脏 多无显 著 变化 ,主要 特征 是血 液呈紫 黑 色 ,酱 油状 ,不 易凝 固 ,胃底 、幽 门部和 十二 指肠 黏膜充 血 、出血 ,气 管及 支气 管有血 液样 泡沫 ,肺 有 出血或气肿 。 4 预防 ( 1 )青绿饲 料要鲜 喂 ,不 能堆码放 置 ,要 采用摊开
霉 菌毒索 还可 能通过 食物链 传递 给人 ,从而 影响人体健 康 ,造 成 更 大 的 危害 。 因此 ,充 分认 识 霉变 玉 米 的危 害 ,制订和 实施 其行之 有效 的 防制措施 。对 于保护人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养殖场(户)须采取哪 些应对措施
在当前养猪生产中,广大养殖场(户)必 须经常而认真地检查所用原料。如果发现 玉米霉变现象较为严重时,建议最好废弃 不用;如果确需使用时,除应进行处理后 并减少用量外,最好不要用来饲喂种猪和 仔猪,特别是种公猪和妊娠母猪。现将玉 米霉变后的处理方法以及畜禽中毒后的防 治方法介绍如下。
• 1、物理脱毒法
(1)水洗法:先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将 其倒进缸中,加入3~4倍水,然后进行搅拌、 静置、浸泡,每日换水搅拌两次,直至浸泡的 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2)排除法:就是把饲料中有霉变的部分除 去。 (3)脱胚去毒法:发霉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 在玉米的胚部。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磨成 1.5~4.5mm的小颗粒,再加5~6倍清水,然后 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 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 胚去毒的目的。
时也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将污染黄
曲霉毒素的饲料铺成薄层,用高压汞灯紫 外线大剂量照射,去毒率可达97%~99%。 (7)吸附法:一些矿物质能够吸附并捕获 霉菌毒素分子。如硅酸铝盐、沸石、膨润
土、活性炭、硅藻土等,但大量添加这类 吸附剂会降低养分浓度。
• 4、营养素法
(1)补加蛋白质或氨基酸:肝脏能够净化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吸收的霉菌毒素,该净化过程基于谷胱甘
肽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
的组成,因而额外添加蛋氨酸可以减少对动物 生长和其它性能产生的不利作用。
(2)补充维生素:叶酸具有破坏黄曲霉毒素 的能力,把叶酸加入到轻度发霉的饲料中,可 以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
(3)补充硒:硒对于猪具有抗黄曲霉毒素的 作用,因为硒可以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 活性。
• (3) 可以用30%的小麦代替玉米使用,但需添加0.1%的小 麦型专用酶制剂;
2、防治方法:
(1) 于畜禽饲料中补加蛋白质(或氨基 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
(2) 利用高锰酸钾进行洗胃,并内服吸服 剂,然后再投缓泻剂。
(3) 立即停止饲喂霉变玉米。
敬告:
霉变比例超过2%时脱霉剂就会作用不太大 • 所以尽量不要喂霉变玉米,以减少发病的
• 另外,我们还要警惕不法商贩用口水油抛 光已经发霉玉米并进行烘干的处理,还有
一些不法分子将已经发芽的玉米用除草剂 喷洒,在进行烘干销售。
• 四、怎样去处霉菌毒素
正常玉米籽粒皮色有黄色、白色、红色、 紫色、黄褐色多种,以黄白色为最多见。 正常玉米的颗粒饱满,无损害、无虫咬、 虫蛀和发霉变质现象。发霉玉米可见胚部 有黄色或绿色、黑色的菌丝,质地疏松, 有霉味。受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玉米,应 该废弃。对于轻度污染的玉米,经适当处 理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仍可利用。
危险
• 一、玉米为什么容易发霉变质:
1、 玉米胚大。玉米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
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2%,因其呼 吸强度大,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容易酸败。 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 呼吸强度大8—11倍;玉米胚部含有丰富的营 养物质,极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据测定玉米 经过一段时间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它禾谷类 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含有整粒77%——89% 的脂肪,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脂肪容易产生酸 败,致使胚变色变味,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 丧失发芽能力。 。
• 2、化学方法
(1)碱煮处理法:其方法是:按每1000g发霉 饲料加入清水,再加入500g苏打粉或1000g石
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 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2)中草药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 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饲料,对黄曲霉毒 素有解毒去毒的作用。栓皮能加速黄曲霉毒素 的氧化而分解其毒性。
• 1、处理方法:
(1) 对于养殖数量不大的场或户,可以采用以上所介绍 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去毒处理。 (2) 对于养殖数量较大的场或户,最好采用能以吸附多 种霉菌毒素的霉制剂进行去毒(小场、小户同样可以采用) 纽埃特霉净剂,可为广大养殖场(户)经济而有效地解决 霉菌毒素问题。其主要优点为:1.能够对饲料和原料进行 脱毒处理,并能防止霉菌毒素再度产生;2.能够减少霉菌 毒素在畜禽体内的生物利用率,从而免于被消化道吸收而 防止霉菌毒素中毒;3.能够大大减少畜禽产品中霉菌毒素 含量,不存在残留问题;4.能够改善畜禽生产性能和提高 产品质量;5.能够有效地提高畜禽对于药物治疗的免疫能 力;6.能以连续性投药,勿须设置停药期。7.使用方便: 预防量为每吨玉米添加0.5—1千克,被污染或长期贮存的 玉米每吨添加2.0—3.0千克。
• 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对动物肝脏的伤害,它 可导致肝功能下降,降低生产性能,并使 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 染。此外,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 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 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黄曲霉毒素的 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生育能力 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贫血等。
• 3、 易感染虫害。因玉米胚部富含营养,
并有甜味,可溶性糖含量较大,所以很易 感染虫害,这又加快了玉米发霉变质的程 度。
如果是生虫引起发热生霉的,要进行药物 处理,杀虫降温,以缓解霉变。
• 二、霉变玉米有何危害:
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气及 能源。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于25℃时, 霉菌就会大量迅速生长,并产生毒素。霉 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菌、赤霉 烯酮、伏马霉素及呕吐霉素等。其危害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产生有毒的代谢物,改变饲料的营养组 分,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使养分利用 率最少下降10%;
• B、造成畜禽采食量减少、呕吐,甚至拒食 饲料;
• C、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
• D、种畜禽生殖系统破坏、繁殖力低下甚至 失去生殖能力;
• E、免疫抑制,畜禽抗病能力下降;
• G、中毒严重者导致孕畜流产,甚至死亡。
(3)氧化剂法:氧化剂是有效的黄曲霉毒素 钝化剂;过氧化氢能有效抑制饲料中的毒素。
• 3、微生物方法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降解黄曲霉 毒素的毒性。常用的微生物菌种有乳酸菌、 黑曲霉、米根霉、葡萄梨头菌、灰蓝毛菌、 橙色黄杆菌等。
• (6)辐射法:紫外线和等离子体照射可以 杀死霉菌也可破坏霉菌产生的毒素,但同
• 初情期前后备母猪日粮1~3mg/kg浓度的玉 米赤霉烯酮,临床反应为发情,外阴阴道
炎、脱垂;未怀孕母猪和后备母猪日粮 3~10mg/kg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临床反应 为黄体滞留、不发情、假孕;妊娠母猪日 粮>30mg/kg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其临床 反应为出现早期胚胎死亡。
• 3、伏马毒素的危害:
串珠镰刀菌产生的伏马毒素可造成猪肺水 肿,生殖系统紊乱,也可导致人类食道癌。
• 呕吐毒素及其危害:
主要是由镰刀菌的某些种产生的化学结构 和生物活性相似的有毒代谢产物。
不同的动物对它的敏感程度不一,猪是最敏 感的动物。研究表明,呕吐毒素可能对免 疫系统有影响,有明显胚胎毒性和一定致 畸作用,可能有遗传毒性,但无致癌、致 突变作用。
三、霉玉米鉴别方法:
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 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 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 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3、在口感上,好 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 是很苦的;4、在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 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游漂浮的颗 粒。
• (4)石灰水浸洗法:先将发霉玉米粉碎成 直径1.5~5mm的小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 的石灰粉按0.8%~l%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 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 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lmin,然后静止0.5~ 5h,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 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5)热处理法: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高 热或高热高压可破坏毒素,如用260℃处理 污染玉米,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85%。
• 2、 原始水分大,储藏温度高。一般新
收获玉米的水分在20%——35%,如果秋雨 连绵,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 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大大降 低,极易导致霉变。降温、降水、通风。 如果是堆积玉米棒,需将堆散开,摊开于 太阳底下暴晒,降低水分,同时通风降低 粮食温度;如果是玉米粒堆积或包装,能 机械通风的直接通风降温降水,不能通风 的摊薄在太阳下暴晒,降水降温;
• 2、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的危害
它是一种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 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年龄不同而异。 含1~5mg/kg浓度玉米赤霉烯酮的日粮可引 起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外阴阴道炎,其特 征为外阴和阴道肿胀和水肿,早熟性乳房 发育,并常发生里急后重,偶而导致直肠 脱垂。公猪接触玉米赤霉烯酮后包皮增大, 青年公猪性欲降低,睾丸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