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MENS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

SIEMENS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
SIEMENS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

SIEMENS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凝固法)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凝固法)

英文名称:Dade Thrombin Reagent

【包装规格】

1)10*1mL;2)10*5mL

【预期用途】

用于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和用于免疫血液学研究中的抗凝血样本中的促凝测定。【检验原理】

凝血酶能转换可溶性血浆蛋白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成反比。通过采用此原理,Clauss建立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简单方法,加入凝血酶后,稀释血浆形成凝固时间。本方法中凝固时间与标准化纤维蛋白原制剂进行比较。

【主要组成成份】

1.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冻干牛凝血酶制剂(约100NIH单位/mL)、稳定剂和缓冲液。

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以互换。

试剂按照瓶标签标明的一定量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小心搅拌内容物(漩涡运动)进行混合。禁止剧烈震荡。使用前小心混合。

2.需要但不提供的材料

凝血试验血液采集用枸橼酸钠溶液。

标准人类血浆,编号ORKL

Dade佛罗那缓冲液,编号B4234

质控血浆N,编号ORKE或Dade Ci-Trol 凝血质控,水平1

质控血浆P,编号OUPZ或Dade Data-Fi异常纤维蛋白原质控血浆,编号B4233-22

纤维蛋白原定量偏高的治疗方法

纤维蛋白原定量偏高的治疗方法 我们可能对自身的纤维蛋白原定量还不太了解吧,这是反映我们正常身体机能的一项指标,通过对纤维蛋白原定量的了解,我们可以及时有效的对我们的身体做出调整,补充身体没缺乏的营养物质,如果有疾病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现在出现了很多人纤维蛋白原定量偏高,如何才能平衡纤维蛋白原定量偏高的情况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方法: 1.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浆,亦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浆浓度为1.5~3.5g/L,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能发生 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 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 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 2.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综合征 ( NS) NS患者的凝血因子

改变,以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最为明显。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达10g/L,这是由于合成增加的结果,这种增高与其从尿中丢失的量成比例,但纤维蛋白原的分解代谢率则正常。N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而且两者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3.纤维蛋白原与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已知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糖尿病,尤其是高血清甘油三酯都能引起血浆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升高,从而降低了纤溶酶原的合成。血液粘稠度比较高,这些均有利于纤维素的形成。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作为凝血因子I由血液进入动脉壁内,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发交联为纤维蛋白,可直接破坏内皮细胞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使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并促进粥样斑快进展。另外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人们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纤维蛋白凝聚物的量组疾病 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增高,并都具有血液粘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甚者阻塞的特征.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纤维蛋白原定量偏高的相关情况,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适应症用于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用量用法静滴,60滴/分钟,视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偶有过敏反应。仅供静脉输注,速度宜慢,快速过量输入可发生血管内凝血。反复多次输注可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少数人可形成血栓。可成为传播传染性肝炎的媒介。本品一旦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后应为澄清并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输注时应使用带有过滤网的输血器。血栓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规格 1.0/瓶,1.5/瓶。 纤维蛋白原(xianweidanbaiyuan)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分子量340,000,半衰期4~6日。血浆中参考值2~4克/升。纤维蛋白原由α、β、γ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在凝血酶作用下,α链与β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ⅩⅢ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则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先天性缺乏,均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 进一步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与一种叫β3黏合素的受体结合,启动神经细胞上的表皮

生长因子受体,后者会抑制神经轴突的生长。 这项研究显示脊髓受伤后血液的渗透会妨碍神经再生,揭示了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分子水平上的联系。如果能找到方法阻止纤维蛋白原启动神经细胞受体,可望促进脊髓的修复,缓解脊髓受伤导致的瘫痪症状。纤维蛋白原发挥凝血功能时,结合的受体蛋白质与此不同,因此有关疗法并不会妨碍它发挥正常凝血作用。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浆,亦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浆浓度为~L,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能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 2.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综合征 ( NS) NS患者的凝血因子改变,以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最为明显。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达10g/L,这是由于合成增加的结果,这种增高与其从尿中丢失的量成比例,但纤维蛋白原的分解代谢率则正常。N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水平有显着相关性,而且两者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3.纤维蛋白原与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已知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糖尿病,尤其是高血清甘油三酯都能引起血浆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升高,从而降低了纤溶酶原的合成。血液粘稠度比较高,这些均有利于纤维素的形成。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作为凝血因子I由血液进入动脉壁内,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发交联为纤维蛋白,可直接破坏内皮细胞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使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并促进粥样斑快进展。另外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人们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纤维蛋白凝聚物的量组疾病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增高,并都具有血液粘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甚者阻塞的特征. 4.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对急性缺血综合征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冠状动脉阻塞病的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心肌梗死的范围也与纤维蛋白原增加程度密切相关。有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在其发生心肌梗死之前,往往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现象。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再梗死多发生在纤维蛋白原水平超过7g/L的患者。 5.纤维蛋白原与血液流变学发现纤维蛋白原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及血小板聚集之间呈显着正相关,提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可使血液粘度增高.红细咆聚集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因其

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wantaiderui

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 1.1包装规格 1) 试剂1:50mL×1、试剂2:50mL×1; 2) 试剂1:50mL×2、试剂2:50mL×2; 3) 试剂1:50mL×1、试剂2:25mL×1; 4) 试剂1:50mL×2、试剂2:25mL×2; 5) 试剂1:45mL×1、试剂2:15mL×1; 6) 试剂1:45mL×3、试剂2:15mL×3; 7) 试剂1:48mL×1、试剂2:12mL×1; 8) 试剂1:48mL×3、试剂2:12mL×3; 9) 试剂1:50mL×1、试剂2:10mL×1; 10)试剂1:50mL×3、试剂2:10mL×3; 11)试剂1:60mL×1、试剂2:20mL×1; 12)试剂1:96mL×1、试剂2:24mL×1; 13)试剂1:100mL×1、试剂2:20mL×1。 1.2组成成分 试剂1:Tris-HCl缓冲液(pH7.5) 20mmol/L 聚乙二醇-6000 2% 试剂2:Tris-HCl缓冲液(pH7.5) 20mmol/L 抗人纤维蛋白原抗体适量 2.1试剂装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签标示装量。 2.2外观 试剂1:无色澄清液体;试剂2:无色或黄色澄清液体。 2.3试剂空白吸光度 在37℃、340 nm波长、1cm光径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大于1.5。 2.4准确性 测试纤维蛋白原的参考物质NIBSC Lot#4,SSC,测试结果的均值与参考物质标示值的偏差应不超过±15%。 2.5重复性 测定不同浓度样本(高、中、低三个浓度),其结果的变异系数应不超过10%。 2.6批间差 测定在参考范围内的样本,其结果的相对极差R应不超过15%。 2.7线性 在[0.5, 6.0]g/L范围内,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90; [0.5, 2.0]g/L浓度线性绝对偏差不超过±0.3g/L,(2.0, 6.0]g/L浓度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5%。 2.8分析灵敏度 浓度为0.5g/L纤维蛋白原样本时,吸光度差值应在0.001~0.2范围内。 2.9稳定性 在2℃~8℃贮存达到12个月的试剂,性能指标应符合2.2、2.3、2.4、2.5、2.7、2.8之规定。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FIB) 一、测定原理: 1、仪器自动加样并记录待测血浆在凝血活酶的参与下所需的凝固时间。 2、仪器检测原理(凝固法):检测杯两侧独立的线圈产生相反的磁场,驱动 钢珠在杯底沿弯曲的轨道运动。一旦被测血浆开始凝固(加入少激活试剂),血浆粘度增加,改变了钢珠的运动,使其减慢,并且振减小。此振幅的变化由数学算法通过计算得到凝固时间。 二、标本要求: 1、凝血专用管(CTAD管,枸椽酸钠0.109M,蓝帽)抽取静脉血至刻度线, 充分混匀。2500转离心10分钟后2小时内测定完毕。 2、测定量 5ul血浆1:20稀释 三、试剂: 1、STAGO公司原装试剂STA?-FIBRINOGEN、OWREN-KOLLER(稀释液) 2、保存条件:2-8°C 3、使用条件:使用前加蒸馏水5ml混匀,条码扫描后放入仪器试剂柜。使 用时试剂柜内(17±2°C)稳定4天 四、仪器和材料: 1、STA 全自动血凝仪 2、含有磁珠的反应杯 五、标准和质控: 1、标准:预定标,标准曲线由厂家在试剂中提供。 2、质控品为原装STA-COAG CONTROL N+P两批号定值血浆干粉,保存条件 2-8℃。使用前加蒸馏水1ml,混匀,开启后试剂柜内稳定8小时。 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

六、操作程序: 1、装卸试剂:F2键打开试剂柜,条码扫描后确认试剂量,放入合适孔即可。 2、定标与室内质控:更换试剂批号时仪器自动定标,24小时室内质控自动测定一次,未通过仪器有提示报警。 3、标本测定:F1键打开标本柜,输入号码后随机插入标本孔,选择测定项目后关闭标本柜。仪器1:20稀释血浆加100ul入反应杯,预温240秒后加入50ul试剂并开始计时,根据曲线自动得出含量。 4、传送并核收结果。 七、注意事项: 1、血量与抗凝剂比例适宜,离心时间充分以确保血浆中无血小板干扰测定结果。 2、标本无凝固。 七、计算和参考值 计算由仪器自动完成,正常参考值:2-4g/L 八、方法学特性 1、分析范围:1.5-9g/L,低于1.5g/L仪器可自动减少稀释倍数重测 2、不精密度:CV 3.85% (批内)CV3.57%(批间) 3、干扰实验 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

纤维蛋白原(FIB)测试盒使用说明

纤维蛋白原(FIB)测试盒使用说明 货号:BC0050 试剂名称规格(200T)试剂主要成分 R1凝血酶试剂(液体)1ml×6瓶>100u/ml牛凝血酶,稳定剂适量,防腐剂适量。 R2纤维蛋白原标准品1ml×1瓶200~400mg/dL纤维蛋白原,缓冲液适量,稳定剂适量。R3咪唑缓冲液(IBS)75ml×2瓶 2.84×10-2M巴比妥钠,稳定剂适量。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凝固法为原理的各类半自动及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含量。 二、试剂保存和稳定性: 2~8℃保存,未开封试剂有效期内稳定。 凝血酶试剂(液体):开封后2~8℃下可稳定1周。 纤维蛋白原标准品:复溶后在2~8℃下可稳定4小时。缓冲液2~8℃保存。 三、操作过程: 1、检测前准备 凝血酶试剂:使用前轻摇颠倒混匀. 纤维蛋白原标准血浆:按标签要求用去离子水复溶。静置使其完全溶解,轻摇颠倒混匀。禁 用含防腐剂的水。 2、样本收集和处理: 新鲜静脉血与0.109gM的柠檬酸三钠按9:1(V/V)混合均匀,以3000rpm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血浆,在2~3小时内进行实验。 3、检测流程:

①、标准曲线制作:将复溶后的纤维蛋白原标准品用缓冲液分别作1:5(100μl血浆+400μl缓冲液)、1:10、1:15、1:20、1:30稀释,取此不同浓度的标准血浆各200μl,37℃预温3分钟,然后分别加入凝血酶试剂100μl(不需预温),测定凝固时间。 ②、待测血浆用缓冲液作1:10稀释,取待测血浆200μl,37℃预温3分钟,加入凝血酶试剂100μl,测定凝固时间。 ③、标准曲线绘制:以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原标准品含量(mg/dL)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凝固时间为纵坐标,在双对数纸上作出标准曲线,或把FIB的浓度与相应的凝固时间输入到血凝仪中。不同稀释度的标准血浆浓度计算:以测标本时1:10的稀释倍数与其它稀释倍数的比值作为稀释系数计算。以下为范例(FIB标准血浆浓度为312mg/dL): 参比品稀释倍数稀释系数FIB浓度(mg/dL)凝固时间(s) 1:510/5=2624××× 1:1010/10=1312××× 1:1510/15=0.67208××× 1:2010/20=0.5156××× 1:3010/30=0.33104××× 待测标本FIB含量可以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或将标准曲线输入半自动或全自动血凝仪,标本结果即自动报出。 如果凝固时间不在标准曲线范围内,建议重新稀释病人血浆:凝固时间过长,可作1:5稀释后测定,结果乘以0.5;凝固时间过短,可作1:20稀释后测定,结果乘2。 四、测定原理: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过量凝血酶的作用下,它会由可溶的蛋白转变成不可溶的聚合物,从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适应症用于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用量用法静滴,60滴/分钟,视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偶有过敏反应。仅供静脉输注,速度宜慢,快速过量输入可发生血管内凝血。反复多次输注可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少数人可形成血栓。可成为传播传染性肝炎的媒介。本品一旦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后应为澄清并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输注时应使用带有过滤网的输血器。血栓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规格 1.0/瓶,1.5/瓶。 纤维蛋白原(xianweidanbaiyuan)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分子量340,000,半衰期4~6日。血浆中参考值2~4克/升。纤维蛋白原由α、β、γ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在凝血酶作用下,α链与β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ⅩⅢ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则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先天性缺乏,均可使血浆纤

维蛋白原浓度下降,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 进一步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与一种叫β3黏合素的受体结合,启动神经细胞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后者会抑制神经轴突的生长。 这项研究显示脊髓受伤后血液的渗透会妨碍神经再生,揭示了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分子水平上的联系。如果能找到方法阻止纤维蛋白原启动神经细胞受体,可望促进脊髓的修复,缓解脊髓受伤导致的瘫痪症状。纤维蛋白原发挥凝血功能时,结合的受体蛋白质与此不同,因此有关疗法并不会妨碍它发挥正常凝血作用。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浆,亦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浆浓度为1.5~3.5g/L,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能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 2.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综合征( NS) NS患者的凝血因子改变,以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最为明显。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达10g/L,这是由于合成增加的结果,这种增高与其从尿中丢失的量成比例,但纤维蛋白原的分解代谢率则正常。N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而且两者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3.纤维蛋白原与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已知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糖尿病,尤其是高血清甘油三酯都能引起血浆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升高,从而降低了纤溶酶原的合成。血液粘稠度比较高,这些均有利于纤维素的形成。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作为凝血因子I由血液进入动脉壁内,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发交联为纤维蛋白,可直接破坏内皮细胞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使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并促进粥样斑快进展。另外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人们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纤维蛋白凝聚物的量组疾病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增高,并都具有血液粘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甚者阻塞的特征. 4.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对急性缺血综合征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冠状动脉阻塞病的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心肌梗死的范围也与纤维蛋白原增加程度密切相关。有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在其发生心肌梗死之前,往往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现象。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再梗死多发生在纤维蛋白原水平超过7g/L的患者。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这几个字血浆纤维蛋白原还不太了解,我们可能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得各种各样的疾病,血浆纤维蛋白原是检测健康的一种指标,给 相信大家对于这几个字血浆纤维蛋白原还不太了解,我们可能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得各种各样的疾病,血浆纤维蛋白原是检测健康的一种指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痛和折磨,让很多的人饱受着苦难,为此很多人也四处求医问诊,但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那么这种疾病就没有办法治了吗?答案显然不是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吧! 方法: 1.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浆,亦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浆浓度为 1.5~3.5g/L,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能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 2.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综合征 ( NS) NS患者的凝血因子改变,以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最为明显。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达10g/L,这是由于合成增加的结果,这种增高与其从尿中丢失的量成比例,但纤维蛋白原的分解代谢率则正常。N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而且两者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3.纤维蛋白原与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已知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方法操作规程 一.【产品名称】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试剂盒(凝固法) 二.【预期用途】 用于体外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用于辅助诊断。 三.【临床意义】 FIB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FIB含量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四.【检验原理】 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高浓度凝血酶存在时,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成反比关系。 五.【主要组成成分】 1.FIB凝血酶:5瓶/6瓶(内含凝血酶、缓冲液、高岭土、稳定剂、防腐剂) 2. FIB定值血浆:1瓶,定值见瓶标 FIB定值血浆经HBsAg、HIV抗体、HCV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仍需如病人样本一样小心处理。 3.FIB缓冲液:2瓶(内含缓冲液、防腐剂) 4.说明书:1份 注: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互换。 六.【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未开启试剂于+2℃~+8℃保存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FIB凝血酶试剂复溶后于+2℃~+8℃可保存7天;4小时内-20℃冻存,可稳定20天,使用时37℃迅速解冻,勿反复冻融。FIB定值血浆复溶后于+2℃~+8℃可保存8小时。 七.【适用仪器】血凝分析仪。 八.【样本要求】 1. 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酸钠抗凝液(1份抗凝液+9份全血)的塑料管或 硅化玻璃管中,轻轻颠倒混匀,3000rpm(或2500g)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液(血浆,黄色)。 2.不宜使用EDTA●Na2、肝素、草酸盐作为抗凝剂。 3.红细胞比容超过55%或小于20%时,应调整抗凝剂用量。抗凝剂体积(ml)=0.00185x血液体积(ml) x(100 - 比容)。 4.样本采集避免溶血及组织液污染。 5.样本保存时间如下:+2℃~+8℃保存,不宜超过8小时。 九.【检验方法】 1. 试剂重建与保存 每瓶FIB凝血酶加入瓶标标示体积的蒸馏水,轻摇溶解。 每瓶FIB定值血浆加入1.0ml蒸馏水,静置3分钟,轻摇复溶。 2. 半自动血凝仪、手工测定 (1)标准曲线制备 将复溶后的定值血浆用缓冲液分别作1:5(100ul血浆+400ul缓冲液)、1:10、1:15、1:20、 1:30稀释(有些型号的仪器血浆1:30稀释时可能测不出来,这时只需做1:5、1:10、1:15、1:20 四个点)。取不同稀释度定值血浆各200ul,37℃预温3分钟,然后分别加入凝血酶溶液100ul, 测定凝固时间(s)。

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及测定(一)

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及测定(一) 作者:苏庆军,王一男,陈建国,唐茂林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测定方法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测定方法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分子量34万,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占血浆总蛋白的2%~3%,为机体止血生理中重要的凝血因子。正常人血浆中Fg浓度为2.0g/L~4.0g/L,半寿期约为3d,电泳分离显示在β2区带。Fg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等感染及肾病综合征、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脑血栓、脑梗死、心肌梗死等无菌性炎症;另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Fg轻度增高。Fg减少较少见,但当其<1.0g/L时,机体可出现出血征象〔1〕。一种先天性Fg缺乏症是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此患者肝脏不能合成Fg;继发性Fg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所致,如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进入血管形成血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使血中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增加,溶解纤维蛋白,消耗体内原有的Fg,使其含量减少;严重的肝实质损害,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都可出现Fg的减少;此外,严重的低Fg血症也可见于肺及前列腺手术中。 1Fg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群中的常见病,其发生大都存在着Fg的异常增高,Fg又是血浆黏度增高的主要因子,更是血栓病的主要基质〔2〕。Fg能增强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提高全血黏度,使血液处于高凝和高黏状态,影响组织血液灌注,促使血栓形成〔3〕,且Fg能诱导内皮细胞(EC)PAI1信使RNA及抗原呈剂量和时间依耐性增长,而tPA信使RNA表达和抗原含量则无明显变化,最终导致EC表面纤溶活性降低,有利于血栓形成〔4〕。研究表明,Fg 水平升高与动脉硬化血栓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血浆Fg浓度会明显增高;血浆Fg浓度增高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极危险因素〔5〕。近年的研究也发现,冠心病(CHD)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失衡,主要表现凝血功能过强及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这必将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浆Fg浓度升高与CHD发病密切相关,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亦可认为Fg升高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6〕。国内亦有人认为,Fg水平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程度和组织损伤程度有关,Fg水平仅在心脏有急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CHD中才明显增高,在组织损伤程度较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增高不明显〔7〕。总之,血浆Fg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降低Fg的含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致残的有效措施之一。 2FgG/A455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的研究 Fg是一种糖基化蛋白,它由两条α链、两条β链和两条γ链组成,每三条肽链(α、β、γ肽链)结合成索状,形成两条索状肽链,两者的N端通过二硫键相连,整个分子成纤维状。Fg 的三条多肽链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组成,其中β链的翻译和转录是Fg合成的限速性步骤。近年发现白种人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具有相关性,位于FgBβ基因(βfibrinogengen e,FGB)5'端启动子区455bp位点处的G/A455是倍受关注的一个多态性位点。张烨霞等检测了国人CHD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G/A455(FGB)基因多态性〔8〕,发现CHD患者和EH患者均伴有Fg分子功能增强,但Fg分子功能与G/A455基因多态性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等位基因A455的基因频率不因性别不同以及有无高血压、冠心病而具差异有显著性,揭示G/A455基因多态性与EH及CHD的发病危险性无显著相关性。国内另有文章报道〔9〕,无论是CHD患者还是健康人群βHaeⅢ多态性(H1H1、H1H2、H2H2)分布频率及血浆Fg浓度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女性携带H1H2杂合基因型频率比男性高(P0.05),男性表现H2H2基因型,而女性未发现H2H2基因型;CHD组男性血浆Fg

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Clauss改进法)

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Clauss改进法) 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 1.通用名称: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 2.英文名称:FIB 包装规格 10×2ml,10×4ml,5×2ml,10×10ml 预期用途 本试剂盒用于检测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 1)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常见于急性炎症、手术后、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症状。 2)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常见于先天性低(无)FIB血症、原/继发性纤溶、异常FIB血症、重度贫血等。 检验原理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过量凝血酶的作用下,会由可溶的蛋白转变成不可溶的聚合物,从而形成纤维蛋白凝块。血浆的凝固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成反比。 主要组成成份 咪唑缓冲液50mM 凝血酶36.68IU/ml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2-8℃可保存12个月,未开封试剂有效期内稳定。开封复溶后37℃下试剂可稳定7天。 适用仪器 适用于SYSMEX CA-50半自动血凝仪,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 样本要求 新鲜静脉血与0.109M的柠檬酸钠按9:1混合均匀,以3000rpm离心15分钟(建议使用低温离心机),收集上层液体(血浆),在2小时内进行实验。如果样品2小时内不能检测,血浆应冻存。-20℃以下冷冻保存两周,-70℃以下冷冻可保存一个月。冻存的样品检测前必须37℃迅速解冻,不可反复冻融。 检验方法 1.定值血浆及样本稀释: 将复溶后的定值血浆用FIB缓冲液分别作1:5(100μl血浆+400μl缓冲液),1:10 1:15,1:20,1:30稀释,待测样本作1:10稀释。 2.操作步骤: 3.计算: 标准曲线绘制:以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原参比血浆含量(mg/dl)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凝固时间为纵坐标,在双对数纸上作出标准曲线,或把FIB的浓度与相应的凝固时间输入到血凝仪中。 不同稀释度的参比血浆浓度计算:以测标本时1:10的稀释倍数与其它稀释倍数的比值作为稀释系数计算。以下为范例(FIB标准血浆浓度为260mg/dL):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知识交流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 义)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用于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 用量用法静滴,60滴/分钟,视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偶有过敏反应。仅供静脉输注,速度宜慢,快速过量输入可发生血管内凝血。反复多次输注可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少数人可形成血栓。可成为传播传染性肝炎的媒介。本品一旦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后应为澄清并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输注时应使用带有过滤网的输血器。血栓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 死、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规格 1. 0/瓶,1. 5/瓶。 纤维蛋白原(xianweidanbaiyuan ) —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 分子量340 , 000,半衰期4?6日。血浆中参考值2?4克/升。纤维蛋白原由a、B、丫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在凝血酶作用下,a链与3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xm因子作用下,单体之

间以共价键相 连,则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先天性缺乏, 均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 进一步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与一种叫 3 3黏合素的受体结合,启动神经细胞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后者会抑制神经轴突的生长。 这项研究显示脊髓受伤后血液的渗透会妨碍神经再生,揭示了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分子水平上的联系。如果能找到方法阻止纤维蛋白原启动神经细胞受体,可望促进脊髓的修复,缓解脊髓受伤导致的瘫痪症状。纤维蛋白原发挥凝血功能时,结合的受体蛋白 质与此不同,因此有关疗法并不会妨碍它发挥正常凝血作用。 临床意义 1 ?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浆,亦存在于血小板 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浆浓度为 1.5?3.5g/L,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 能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 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 独立预报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 2 ?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综合征(NS)NS患者的凝血因子改变,以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 最为明显。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达I0g/L,这是由于合成增加的结果,这种增高与其从尿中 丢失的量成比例,但纤维蛋白原的分解代谢率则正常。N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水平 有显著相关性,而且两者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3 ?纤维蛋白原与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 已知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糖尿病,尤其是高血清甘油三酯都能 引起血浆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升高,从而降低了纤溶酶原的合成。血液粘稠度比较高,这些均有利于纤维素的形成。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作为凝血因子I由血液进入 动脉壁内,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发交联为纤维蛋白,可直接破坏内皮细胞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使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并促进粥样斑快进展。另外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人们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纤维蛋白凝聚物的量组疾病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增高,并都具有血液粘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甚者阻塞的特征. 4 ?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对急性缺血综合征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 原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冠状动脉阻塞病的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心肌梗死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知识交流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 义)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适应症用于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用量用法静滴,60滴/分钟,视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偶有过敏反应。仅供静脉输注,速度宜慢,快速过量输入可发生血管内凝血。反复多次输注可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少数人可形成血栓。可成为传播传染性肝炎的媒介。本品一旦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后应为澄清并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输注时应使用带有过滤网的输血器。血栓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规格 1.0/瓶,1.5/瓶。 纤维蛋白原(xianweidanbaiyuan)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分子量340,000,半衰期4~6日。血浆中参考值2~4克/升。纤维蛋白原由α、β、γ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在凝血酶作用下,α链与β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ⅩⅢ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价键相

连,则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先天性缺乏,均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 进一步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与一种叫β3黏合素的受体结合,启动神经细胞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后者会抑制神经轴突的生长。 这项研究显示脊髓受伤后血液的渗透会妨碍神经再生,揭示了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分子水平上的联系。如果能找到方法阻止纤维蛋白原启动神经细胞受体,可望促进脊髓的修复,缓解脊髓受伤导致的瘫痪症状。纤维蛋白原发挥凝血功能时,结合的受体蛋白质与此不同,因此有关疗法并不会妨碍它发挥正常凝血作用。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浆,亦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浆浓度为1.5~3.5g/L,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能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 2.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综合征 ( NS) NS患者的凝血因子改变,以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最为明显。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达10g/L,这是由于合成增加的结果,这种增高与其从尿中丢失的量成比例,但纤维蛋白原的分解代谢率则正常。N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而且两者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3.纤维蛋白原与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 已知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糖尿病,尤其是高血清甘油三酯都能引起血浆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升高,从而降低了纤溶酶原的合成。血液粘稠度比较高,这些均有利于纤维素的形成。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作为凝血因子I由血液进入动脉壁内,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发交联为纤维蛋白,可直接破坏内皮细胞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使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并促进粥样斑快进展。另外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人们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纤维蛋白凝聚物的量组疾病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增高,并都具有血液粘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甚者阻塞的特征. 4.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对急性缺血综合征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冠状动脉阻塞病的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心肌梗死的范围也与纤维蛋白原增加程度密切相关。有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在其发生心肌梗死之前,

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在胎盘早剥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在胎盘早剥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摘要] 目的通过对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定量测定、及对纤维蛋白原动 态观察,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等检查,对胎盘早剥早期做出诊断。方法对本院产科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96例确诊为胎盘早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胎盘早剥的患者中,纤维蛋白原低于3.5 g/L的71例,占73.96%。结论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可作为胎盘早剥早期诊断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 胎盘早剥;纤维蛋白原;诊断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妊娠期并发症。国外报道,胎盘早剥发病率为0.31%~0.9%[1],国内为0.46%~2.1%,围产儿死亡率约为20%~35%,15倍于无胎盘早剥者[2],其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但在早期或轻微早剥时往往因症状不典型而延误诊治。胎盘早剥有起病急、发展快、诊断困难等特点,轻型的胎盘早剥,于临产前无明显症状。 正常妊娠期,多种凝血因子增高,这有利于防止分娩时过多出血,在血浆中以纤维蛋白原增高最为显著。当胎盘由子宫壁剥离时,从剥离处的胎盘绒毛和蜕膜中释放大量的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IC,胎盘早剥持续时间越长,促凝物质不断入血,DIC继续发展,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产生大量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引起继发纤溶亢进。发生胎盘早剥后,大量消耗凝血因子,最终导致凝血障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对本院妇产科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妊娠20周分娩后,检查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确诊为胎盘早剥的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20~42岁,平均28.32岁。孕周最小20周,最大41周。初产妇56人,经产妇40人。经产妇第二胎33人,第三胎3人,第四胎3人,第六胎1人。其中轻度胎盘早剥67人,出血量200~800 ml,均未发生失血性休克,新生儿轻度窒息10例,重度窒息1例,无新生儿死亡。轻度胎盘早剥中有20例产前无任何症状,仅在产后检查胎盘的过程中发现凝血块及压迹,从而确诊为胎盘早剥。重度胎盘早剥29人,出血量:800~5500 ml,其中有28例出现失血性休克,产妇死亡0人。新生儿轻度窒息10例,重度窒息10例,新生儿死亡9例。 1.2 方法 1.2.1 入院患者常规测纤维蛋白原,如发现纤维蛋白原低于3.5 g/L以下需0.5~1 h复查一次,同时动态观察B超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如纤维蛋白原持续下降,或观察过程中出现症状、体征或B超提示胎盘早剥可能。需及时终止妊娠。分娩后进一步验证胎盘早剥的程度、纤维蛋白原减少与胎盘早剥之间的关系。

纤维蛋白原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纤维蛋白原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作者:刘子英2006-12-20 摘要: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糖尿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Fib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而且与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肾病、肝病等有关。因而,Fib的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近年来,大量临床和流行病......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冠心病;肿瘤;糖尿病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Fib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而且与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肾病、肝病等有关。因而,Fib的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 近年来,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进一步证实,Fib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Fib主要参与血管内梗阻性血栓形成,并在动脉血栓形成的最后阶段起增强作用。有报道证实大部分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性猝死以及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内均发现有梗阻性血栓形成,并认为血管内血栓形成是造成这些动脉硬化并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1]。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认为血浆Fib水平增高导致冠心病发病的机制是:①由于Fib水平的增高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加的病理易于使血管内血栓形成。②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Fib通过其本身的血栓和止血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而发挥作用;Fib升高可以导致血液粘度增加,并直接诱导血液中红细胞聚集,从而明显降低血液的流动性,这种血液流变学改变还能明显影响对血管壁的切流速度,进一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及血栓形成。③Fib及其降解产物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2]。 2纤维蛋白原与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08-08-19 14:54:00 ]阅读:30编辑:studa20 作者:王玉斌刘晓棠陈文俊傅益谋孙红雨张武 【摘要】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含量与抗肿 瘤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88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 后血浆FIB含量,1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组FIB含量(5.05±1.12)g/L较健康体检组(2.91±0.87g/L)显著升高(P<0.01)。临床Ⅲ、 Ⅳ期患者FIB含量(5.13±1.48g/L)显著高于Ⅰ、Ⅱ期(4.62±1.26g/L)的患者(P<0.05)。治疗后有效的患者FIB含量(2.92±1.33g/L)较治疗前(4.85±1.36g/L)显著下降(P<0.01)。无效者治疗前FIB含量(5.41±1.05g/L) 与治疗后(4.85±1.26g/L,)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血浆FIB含量在 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浆纤维蛋白原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changes of plasma fibrinogen(FIB) content in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ethods Automated coagulation analyz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FIB content in 188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115 cases healthy medical checkup people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FIB content of the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ealthy persons(P<0.01) . The FIB content of patients in stage Ⅲ and Ⅳ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tageⅠand Ⅱ(P<0.05) . The FIB cont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curative effect(P<0.01) , but the FIB content in patie nts without effect didn’t change (P>0.05) . Conclusion The FIB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Key words】 malignant tumur plasma fibrinogen(FIB) analysis 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多存在高凝状态,其原因之一可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升高有关[1]。作为血液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其水平变化不仅 与凝血障碍有关,而且与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有一定关系[2,3]。作者自2002 年11月至2005年11月,对收治的18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FIB检测,探讨其与临 床分期、治疗疗效的关系,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88例(肿瘤组),其中男112 例,女76 例;年龄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