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中象征词语及其文化含义
中英文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简论-2019年精选文档

中英文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简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在谈到这两者的关系时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这种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他还指出:"文化可以理解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
"应该说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历代智慧的积累,是文化的结晶体,它包含了一个民族长期创造性运动的成果。
语言的词汇系统负载着文化信息。
词汇受到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透过词汇可窥见民族文化的状况,因此"词汇是民族文化的化石"。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共性也有个性。
一个民族的文化中独具的部分体现在词汇系统就是一些所谓的"非等值词语"。
这些词语既然是民族文化个性的体现,与不同语言相比较,所得出的系统也不尽相同。
现把汉语和英语中一部分词语加以比较以探讨它们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名物词语名物词语反映的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特有的物质文化词语,诸如器物、服饰、食品、建筑、体育、文艺项目等等。
汉语中特有的表器物的词如:筷子、二胡、景泰蓝、算盘;英语中则有fork(叉子),mantelpiece(壁炉),napkin(餐巾)。
汉语中表服饰的有旗袍、中山装;而英语中有其独特的swallowtail(燕尾服)。
汉语中表日常食品的如:粽子、豆浆、油条、饺子等;而在英语中有salad, jam, butter, white coffee, bread等。
关于体育运动,汉语中有太极拳、气功、武术;英语中有美式足球、英式橄榄球等;在文艺项目中,汉文化中有京剧、相声、绝句;在英语中则有sonnet, heroic couplet等等。
英语国家独特的文化在衣食住行上还表现为一些独特的现象。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李庆祥颜色只不过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这种感觉有的称之为色彩感觉,如日本人的原始色彩感觉是赤为明、黑为暗、白为显、青为晕,这与我国古代用颜色代表“五行”“五方”如出一辙。
人给每一种色彩感觉都确定了名称,而记载这些颜色名称的词就是颜色词。
颜色的名称多源于能够提炼染料的自然物质,如与植物有关的红色类颜色词,汉语中有:枣红、石榴红、桃红、玫瑰红、山碴红等;日语中有:极色、杠梅色、桃色、蔷薇色、珊瑚色、撅子色、毒色、茜色等。
与矿产物质有关的黄色类颜色词,汉语中有:金黄、土黄、蜡黄等;日语中有:雄黄、黄土色、象牙色、生壁色等。
与动物有关的颜色词,汉语中有:鹅黄、鸡冠红、猩红、鱼肚白、鹦鹉绿、乌黑等;日语中有:鸭色、娃色、梅鼠、猩猩耕、海老茶、狐色、胳鸵色、雀色、莺色、氛羽色等。
也有的是人通过想象、联想而以自然物确定的。
这一类的颜色词,汉语中有:天蓝、水绿、苔青、月白、雪白、火红、水红等;日语中有:廿夕了工口一(阳光色)、苔色、苗色、水色、空色等。
因为中日两国丝染纺织业历史悠久兴旺发达,大部分颜色词与丝染纺织业有密切关系。
《说文解字》系部有关丝帛的颜色词就有很多,如“红、绿、紫、绛、维、缉、绢(白色)、缥(白青色)、堤(丹黄色)、细(黑色)、素”等;日语中除了与汉语相同的“红、绿、紫、绛、啡、给、缥”等外,还有“棘色、洗朱、瓶视、一斤染”等。
在古代,绢是中国特有的丝织物,唐·颜师古注:“绢,生白增,似嫌而疏者也。
”所以用它来代表白色,反映出中国丝织文化的背景。
而日语把酿酒用的拥霉的颜色叫做“翅魔”,这是一种略带灰的黄绿色,是日本的禁色之一,反映出日本酿造文化的背景。
类似上述许多颜色词,它不仅表示出不同的色彩,而且还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的特征。
3.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中日颜色词都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所以颜色词多数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般认为,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通过客观事物的色彩联想而生发出来的,即人们常说的看到某种颜色就会产生某种联想。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黑色: 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
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
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
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
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
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个中英文对照词了解传统文化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个中英文对照词了解传统文化近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第二批术语对外发布,对“居安思危”“上善若水”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作出了简明的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
今天,“微言教育”继续向大家亮出这些词语,我们一起学习吧。
【英译】Jingjie(VisionaryWorld)【释义】“境界”本指疆域边界、土地边界,后来在佛经翻译中,“境界”一词被用于精神领域,指人破除对于物质世界的沉迷后所达到的精神层次或修为境域。
作为文艺术语,主要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层次和境域,是作者的创造力、理解力和审美能力在精神层面的综合呈现。
有境界的作品是作者真实人格的显现,具备超越凡俗的意味,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想象,甚至提升读者的感受。
“意境”形成较早,而“境界”主要受中唐以后佛教思想的影响而形成。
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境界的阐释最多。
王国维往往将“意境”与“境界”概念通用。
他构建了融合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为一体的“境界论”。
但一般说来,意境侧重作者主观寓意与作品形象的完满融会,通过鉴赏使想象得到发挥,而境界则突出心灵感悟使艺术形象得到升华,强调心灵世界对于作品层次的提升。
【英译】AestheticConceptionTranscendsConcreteObjectsDescribed.【释义】诗文中的审美意境往往在物象之外,需要鉴赏者领悟其中的精神之美。
“境”指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境,“象”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具体物象。
诗歌由语言文字写成,所描写的都是一个个物象,在这些具体的物象之外,能够形成整体的审美情境。
唐代诗人刘禹锡首次提出这个命题,表达对诗歌意趣的思考,强调文字与物象是确切的,而审美情境却是微妙而难以言传的。
在古典诗论意境说的形成过程中,“境生象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英译】BeonAlertAgainstPotentialDangerWhenLivinginPeace【释义】处在安宁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汉维植物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分析

汉维植物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分析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不同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地理,宗教,习俗等环境中的独特创造。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预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秋海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世界上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互相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会遇到困难。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1、词汇文化内涵的产生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再词汇层面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的面也最为广泛。
汉维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人所共知的,但汉维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地体现却不是人人都能够察觉到和理解到的。
我们在定义一个词的时候,常常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词汇的“指称意义”;另一个是词汇的“内涵意义”。
“指称意义”是指词的字面意义,所表述的是语言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内涵意义”是指词的文化及社会含义,所表述的不仅是语言内素本身的关系,而且还有与社会文化相关的关系。
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中汉维这两个民族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两个民族的植物文化也不尽相同。
所以汉维文化受各自历史的影响有着许多看相似,但却不同的方面。
体现在语言层面上,就可以看到不少看似汉维涵义相同的词汇,由于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却产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语义联想。
2、汉维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各有不同的差异,所以民族文化中除了相同以外还有不同的地方,这影响着语言文化,造成象征词和比喻词的差距。
我在这四年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深深的意识到了汉维两种语言中对比象征词和比喻词的重要性。
我在经过这篇文章对比两种语言的植物词。
2.1、松松树作为一种常青树,一年四季都有着一如既往的绿色皮肤,它具有抵抗暴风雨雪,炎热寒冷的能力。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
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
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
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
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
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
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
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
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
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
结婚时的服饰和很多装饰都用红色来表示喜庆。
红也是富贵的象征,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也被称作“朱门”。
京剧中,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
红还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被用来象征革命者进步、刚毅、乐观和赤胆忠心的形象。
而“红粉、红颜”等词被用来代表女性,可能与女性使用的胭脂等有关。
汉语词汇与文化

(三)汉语词汇反映了中庸和谐的 传统民族观念
• “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 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与“中”相差相异的事物,受到汉民族 心理上的普遍排斥与贬抑,如“君子不言 怪、力、神”“奇谈怪论”“过犹不及”。
和谐 和睦 和好 和恰 和畅 和顺 谦和 和悦 和善 和婉 和谈 劝合 温和 和议 和解 言和 和气 和气生财 家和万事成 和风细雨 风和日丽 和和美美 和和气气 和蔼可亲 和颜悦色
•
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中,黄绝非独尊,只是 五色之一。 。黑、红、青、白、黄五色, 和水、火、木、金、土平行。
•
•
黄色尊贵实际上是从唐开始的。其时皇帝的袍 服颜色定为黄色。到唐高宗时明令黄袍为皇帝专用, 臣民一律不许穿。
•
(三) 数词及其文化含义
古人“尚三崇五”主要是因为“三 生万物”和“五行观念”。 《老子》概括了宇宙创生模型, 《说文》解释“三,天地人道 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 坤》:天地人”三者相为手足, 合以成体,不可无一也。 “(敬礼三鞠躬、婴儿”洗三 朝“民间办事决定成败,常取 决于”三“,凡事”无三不成 礼“) “五行“是古人以五种元素来解释 宇宙起源,后衍化为五行为基 础的多项对应系统。
性别:女为阴,男为阳。
阴人、阴良、阴兵、阴化、阴教、阴仪、阴官、阴政、阴令、 阴事、——阳会、阳礼、阳施、阳政、阳馆
生死:死为阴,生为阳
阴间、阴曹、阴冥、阴界、阴司阴火、——阳间、阳世、阳地、 阳气、阳寿、阳禄、阳历
(二)汉语词汇表达了传统的汉民族伦 理价值观念 • 尊卑有序、男尊女卑、官本位、重等级、重血 统、重亲疏、重乡土等传统的观念意识。
(一) 文化意义的界定
• “词的文化意义和语言意义是一组相对的 概念,词的语言意义,是指以概念为核心 的词的基本意义及由语言本身因素所形成 的派生义;词的文化意义,是指词在特定社 会文化交际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
象征词语

汉语的象征词语的表义方式主要通过借物 喻义来表示象征意义的。 具体说,汉语象征词语的象征意义往往通 过客观事物 自身所具有的习惯特征,然后 根,而这 种联想意义 又总是和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相契合, 因此汉语 的象征词语 的象征意 义就被 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含义。象征意义也可以 说是富有文化信息的联想意义。
具体说汉语象征词语的象征意义往往通过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习惯特征然后根据事物间联系并借助于联想作用而构成联想意义而这种联想意义又总是和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相契合因此汉语的象征词语的象征意义就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含义
象征词语 及其文化
陈玲 何志强 陈洋洋 赵天云 袁博
02090424 24090112 24090120 24090126 24090128
因此,通 过对象征词语 的文化含义的分 析,可以寻觅出词语含义的文化渊源,从中 可以窥探出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
3、可以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 自然 和社会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审 美情趣,民族心态及风俗习惯等。
4、研究汉语的象征词语的文化含义,在对 外汉语教学以及其他第二语言教学方面更 具有重要 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文化含义篇
象征词与比喻之间的区别:
词语的象征意义是通 过词语所指称的具体 事物的表征或习性来表示某种抽象的意义。
如,“龙 凤”象 征“吉祥”
词语的比喻义则是以词语 的基本义去 比喻 另一种事物,从而形成 固 定 的 词义。
如“思想包袱”中的“包袱” ,就是其基本 义之外的比喻义。
“中国人的象征语言,是以一种语言的第二种 形式贯 穿 于中国人的信息交流之中由于它 是第二层 的交流,所以它 比一般语言有更 深入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象征词语及其文化含义
梅:严寒季节盛开 色淡清香 象征:高雅纯洁 清丽而含铁骨之气 兰:风姿潇洒飘逸 淡雅幽香 象征:高雅 纯洁 竹:高直挺拔 冬夏常青 质地坚硬 象征:正直 坚贞 谦虚有气节 “高风亮节” 菊:凌霜耐寒 清香飘逸等 象征:坚毅、清雅、 淡泊
第六章 象征词语及其文化含义
鸳鸯:雌雄成双生活在一起,永不分离。忠贞恩 爱 鸳鸯枕鸳鸯帐 红豆:相思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 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情侣相思或爱 情 狐狸、黄鼠狼:狡猾多疑 “狐狸的尾巴——藏 不住”“狐假虎威”“黄鼠狼给鸡拜年— —没 安好心”
第七章 虎文化及其词语
“虎”的文化象征意义很丰富,有褒有贬 ★勇猛 威武 雄壮 虎将 虎盾 虎威 虎背熊腰 虎踞龙盘 如虎添翼 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 虎虎有生气 虎落平阳被犬欺 龙吟虎啸 虎头蛇尾 虎视眈眈 虎头虎脑
第七章 虎文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词语
★凶猛 残暴 凶恶 虎口脱险 羊入虎口 骑虎难下 谈虎色变 饿虎扑食 如狼似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老虎屁股摸不得 苛政猛于虎
第六章 象征词语及其文化含义
借物征取义 象征词语 借谐音取义 例如:生菜—生财 (1)鸿雁:鸿雁传书 象征喜事的信使 (2)牡丹:“花后”“国色天香” 富贵 荣华 幸福 (3)鱼:“余”同音 富足有余 连年有余 年 年有余 例如:岁寒三友
第六章 象征词语及其文化含义
桂花:桂与贵同音,富贵吉祥 科举考试中“中榜登科”“仕途得仕”为 “折桂” 竞赛第一名为“桂冠” 松、柏:四季常青,树龄长达千年,象征长寿。 “寿比南山不老松”“万古长青”“松鹤 延年” 桃:象征长寿,西王母用蟠桃宴请为她祝寿的众 神仙。 老寿星托大寿桃
第六章 象征词语及其文化含义
手足:象征兄弟之情。“他们两情如手足” 骨肉:父母和子女的直系血缘关系 心脏:中心 枢纽 关键所在。“北京是中国的心脏” 须眉:男子的胡须 “巾帼不让须眉” 粉黛:原指女子的化妆品,后指代女子。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第七章 虎文化及其词语
虎和狮 “百兽之王” 狮:《洛阳珈蓝记》“狮子者,波斯国王所献也。” 虎:在中国种类多(东北虎、华南虎) 构词能力强 五行中,认为西方为白虎星座,主凶 中国人虽然惧怕狮子,但是更惧怕老虎,在汉民族 心目中老虎才是“百兽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