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6古代汉语

00536古代汉语
00536古代汉语

00536古代汉语

00536《古代汉语》自考学习笔记

绪论

1、汉语发展四个时期:

(一)上古汉语:秦汉以前的汉语

(二)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代的汉语

(三)近古汉语:宋代至民国

(四)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

2、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所使用并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分为,文言和古白话。

3、文言的两大特点:超方言性和仿古性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1、世界文字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汉字属于构意文字。

2、许慎作《说文解字》。

3、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4、象形:“象形者,書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象形字也有表示实物性质或状态的,作形容词。

5、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为数最少。

6、会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两种类型:形合会意字、义合会意字。

7、形声:“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最早是增加声符构成,后是增加义符构成

8、转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非结构类型。

9、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非結構類型。各类型例字:

六书例字

形象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戶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高向眉栗血

指事上下一二刃亦

会意

形合从牧莫舂

义合臭息法(灋)明

形声江河星雞項題顏顛產转注考老

假借令長其莫

10、古文字时期汉字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秦系小篆。小篆以后,汉字进入今文字时期。

11、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成熟于汉代。字体扁方平整,布局稳重匀称。笔画鼠头燕尾,有波势挑法。

12、楷书萌芽于东汉,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隋唐。

文选译文

1)夫子至于是邦也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2)贫而无谄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

1、早期汉字是形义统一的,大多数汉字呈规律演变。非规律性演变叫讹变。

2、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

3、假借字须根据语音线索找到本字才能以形索义。

4、本义是与字形想贴切的、可以用文献证实的义项。

5、没有示音符号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称为纯表意字。

6、纯表意字通过整体构形与词的本义发生联系。

7、形声字通过义符与本义发生联系。

8、汉字分析参考书《说文解字》。

9、背诵: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hào)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shēng)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shēng)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shēng)食,材木不可胜(shēng)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如果凭借跑了五十步的士兵,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那么怎么样?”惠王说:“不可以。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季节,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住宅的场地,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畜养鸡、狗、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不耽误它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年轻人见到会帮忙代劳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在丰年)猪狗吃了人的粮食(官府)却不收敛;(在荒年)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所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人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第三课古书的用字

1、通假字: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

2、通假字的辨识:以声音为线索、文献证据。

3、异体字:音义、职能完全相同,形体不同的字。

4、辨识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曾经是后来不是;曾经不是,为了精简汉字,在作异体字整理时把它们视为异体认同,不能视为异体字。

5、异体字的类型:①造字方法不同;②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

③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

6、分化字:分担源字某个记录职能的字。

7、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

①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何-荷女-汝指-旨

②异体字职能分工:猶-猷亨-享箸-著

③造新字承担部分职能:其-箕赴-訃母-毋

8、分化字的类型:①分化本义;②分化引申义;③分化借义;④分化广义。

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一、单音词

1、字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字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2、在上古汉语和后代仿古文言文中,单音词一直占主导地位。注意区分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同形,如“所以、出入、非常、形容”等。

二、复合词

类别定义举例

并列结构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的词

倉廩干戈膏腴賓客祭祀傾覆斟酌謹

慎和睦

偏正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复合词布衣東宮天子儲候百姓錦衾狐裘羌笛

支配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复合词,又叫动宾结构執事將軍當道持戟敗績知府司寇司馬拾遺稽首

主谓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说明与被说明关系的复合词地震日食霜降夏至月食

三、连绵词

(一)联绵词的结构特点: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记音符号,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经失去,只有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才有词义。联绵词的类型分为:1、义合式。2、衍音式。3、摹声式。

(二)联绵词的语音特点:在语音上多有双声双韵的关系。双声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參差,仿佛,憔悴,躊躇,倉促,流連,忐忑,伶俐。双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的联绵词。例:從容,爛漫,逍遙,蹉跎,彷徨,窈窕,輾轉

(三)联绵词的形体特点:写法比较自由,记录同一个词有时用不同的字,造成了一词多形的特点。

四、背诵: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

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古代汉语笔记(汇编)

古代汉语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小方 绪论 一、拱手礼 二、姓名联 三、师德规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一、拱手礼 拱手礼即肃拜 源于上古周礼 古时推手为揖 引手为肃 《现代汉语词典》: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分吉凶,吉礼又分男女,男左手抱着右手,女右手抱着左手。凶礼,男女手势相反着抱。 二、姓名联 要求:上下联每个音步尾字平仄相反。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依据姓、名的内涵写上下联;嵌字式。 补充:用到入声的三种文体:近体诗、词、对联。 仁者/所乐/,嫦娥/所居/。山月同现。 (yue,读如字,基本通常的读音;le,快乐、乐趣;yao,破读,喜爱,四声);luo,乐拓乐托,连绵词) ——(日月同现,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月同现的时候,就是高和小。)孔子《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正人/为邻/,矩矱/为法/。知行合修。 (矱yue,现代普通话第一声;古时是入声。古代汉语四声圈法字法;《论语先进》: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人,里面就包含一个方字。)

三、师德规范 尊重同学、热爱同学、要求同学、帮助同学、为同学示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三个问题: 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近代汉语? 什么是现代汉语? 口语:现代汉语 | 书面语:白话:|近代汉语||文言:||||三||唐代宋代元明清|| 代秦|||| :汉||变文话本小说、剧曲|| 夏魏|骈文|唐代四六为主|| 商晋|南唐|古文运动|| 周|北以||五四解放| |朝后||运动以后|狭义|||| 历朝历代的书面语材料有: 一、商 商代甲骨(前1300-1046) 商代金文(出现少量,周代出现大量金文), 例如:司母戊鼎,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商代后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商汤王的洗澡盆上面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羊字头,下面一个包,会意字,读ji,与急、亟同源,就是赶快,天天新。日,恐怕是曰,文言词爰,就是的意思。翻译为:赶快日新,就要日新,又要日新。 今文《尚书》28篇,其中的商书5篇: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商代重要的语料。 二、周 西周: 1、西周金文: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西周懿王或孝王时期由名为曶者所作的铜鼎的铭文。相当于公元899年,上面有404字,现存380个字。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导读:本文是关于《古代汉语》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苏武传 一、字:竝==并,毉==医,蹈—搯,畔——叛,县→悬,见→现,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欢,- 霑==沾,衿==襟,决→诀,欧→呕,鄉→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强,须→鬚. 二、虚词:1 、少以父任:因(介)。2 、稍迁:逐渐。3 、数通使相窥观:屡次。(副)。4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如果。5 、明日复然:如此(代词)。6 、君因我降:依靠,凭借。7 、即时诛灭:立刻。8 、羝乳乃得归:才。9 、信义安所见:哪里(疑代)。`10 、壹听陵言:一定、务必要。(副)11、具自陈道:全部。12、令汉且贳陵罪:令,假设。且,姑且。12、庶几乎曹柯之盟:庶几,差不多。乎,句中语气词。13、已矣:算了吧。14、凡随武还者九人:总共。 三、实词: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辈份。3 、因厚赂单于:送厚礼。4 、置币遗单于:泛指用作礼品的玉、马、皮、帛等物。5 、会武等至匈奴:正遇上。6 、数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7 、欲发使送武等:派遣。8 、以状语武:“状”情况。“语”,告诉。(动)9 、单于使使晓武:前“使”,动词,派。后“使”,名词,使者。10、会论虞常:判决罪犯。11、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一个人犯罪,他的亲属也要连带一同受罚,称为“连坐”。12、马畜弥山:满。13、即时诛灭:杀。14、白单于:报告。15、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育。16、

杖汉节牧羊:“杖”拄。(动)“节”,使节。17、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屮”,草。“食”吃。(去,收藏。)18、扶辇下除:台阶。19、宦骑亡:逃走。20、加以老母系保宫:囚禁。21、法令亡常:无。22、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泣”,泪。“决”,诀别。23、旦夕临数月:哭吊死者。24、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25、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驽,才能低下。贳,赦免,宽大。 四、词类活用:1 、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2 、舆归营:名→状,用车。3 、单于壮其节:形→意动,认为…壮勇。4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5 、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6 、空以身膏草野:名→动,肥美、滋润。7 、反欲斗两主:使动,使…斗。8 、单于愈益降之:使动,使…降。9 、绝不饮食:使动,使…饮食。10、别其官属常惠等:使动,使…分开。11、王必欲降武:使动,使…降。 五、句:1 、何以复加?(疑代)2 、何谓相坐?(同上)3 、何以女为见(同上)。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5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 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六、常用字: 1 、赂:(1 )常用义:(赠送的)财物。( 2 )引申义:用财物赠送给别人。如“因厚赂单于。”—贿赂(带贬义)。上古时“贿赂”用“赇”字来表示。 2 、阙:(1 )本义:皇宫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如本课“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北阙”就是皇宫北门两边的楼。(2 )引申义:A 一般的城楼—朝廷—宫殿。B 豁口、空隙读que ,——缺点、缺漏,此义现多写为“缺”。( 3 )又读jue.通“掘”。 3 、乳:(1 )本义:人或鸟的生育(动),(2 )引申义:A 其他动物的

古代汉语试题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 1豕;象形:象猪形 2字;会意:从从子 3荆;形声:从刑声 4刃;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 5牧;会意:从攴从牛 6闽;形声:从虫门声 7车;象形:象车形 8豫;形声:从象予声 9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 10集;会意:从雥(省)从木 1、行:象形:象道路形 2、颍:形声:从水顷声 3、逐:会意:从辵从豕 4、豫:形声:从象予声 5、寸:指事: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寸关节 6、集:会意:从雥(省)从木 7、益:会意:从水从皿 8、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为根部 9、好:会意:从女从子 10、鱼:象形:象鱼之形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避 2、公赐之食,食舍肉。舍捨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共供 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闲娴 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悬 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反返 古代汉语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 B服 C 期 D朔 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11)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

考研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一六书造字法 六书造字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汉字的四大造字法 简介:古代中国人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六书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还有不够完善周密的地方。但它仍然不失为了解汉字的最好的纲要。可以说?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象形文字 是人类社会最初产生的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是构字方式的一种文字。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龜?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魚?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門?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会意字

概述会意字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 也。?类指事类,谊同义,同挥,指犹言导向。他这八字的界 说比较含混,大致是说,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并合其义而 成新义,而对这个新义的理解需要依 假借字 简介假借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 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 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 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如?北?,甲骨文作??,像二人相背。北方的?北?无形可像,就借语音相同的??来表示北方的意思。在用字当中既然本有其字,为什么还要另外写一个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写书者仓促间写为一个音同的字,历代传抄因其旧而不改;另一种原因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师承,经常习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也就一仍其旧。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

古代汉语历年真题

古代汉语历年真题 2012:名词解释10分: 异体字,疑问句,阳声韵,如字,(还有一个忘了) 2011: 古今词, 否定词, 交韵, 入声韵, 之为言 2010:1、假借2、引申义3、叶韵4、字母5、如字 2012: 简答20分1同义词能与得的 2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几种情况 3试用许慎所定的名称,班固定的次序简述六书 4语气词哉的两种用法 5写出唐宋三十六字母 2011: 1.畏、惧的区别 2.“四体二用”是指什么? 3.异体字的四种情况。 4.表现行为数量的两种句子。 5.按发音部位写出三十二字母。 2010:1异体字的四种情况 2、举例谈谈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有哪几种 3、举例谈谈古代汉语中的反问句式有哪几种 4、谈谈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5、古秦三十韵韵部的韵目 2007:1、辨析“畏”、“惧”的异同。(分) 2012:加标点10分《秦晋鞍之战》蹇叔哭师一段: 2011 :《逍遥游》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2010: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 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 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 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犹不改宦 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 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 如死也触槐而死

: 2012:赵王歇复居信都。张耳从项羽诸侯入关。汉元年二月,项羽立诸侯王,张耳雅游,人多为之言,项羽亦素数闻张耳贤,乃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信都更名襄 国。 陈馀客多说项羽曰:“陈馀、张耳一体有功于赵。”项羽以陈馀不从入关,闻其在 南皮,即以南皮旁三县以封之,而徙赵王歇王代。 张耳之国,陈馀愈益怒,曰:“张耳与馀功等也,今张耳王,馀独侯,此项羽不平。” 及齐王田荣畔楚,陈馀乃使夏说说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今赵王乃居代!愿王假臣兵,请以南皮为捍蔽。”田荣欲树党於赵以反楚,乃遣兵从陈馀。陈馀因悉三县兵袭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念诸侯无可归者,曰:“汉王与我有旧故,而项羽又彊,立我,我欲之楚。”甘公曰:“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楚虽彊,后必属汉。”故耳走汉。汉王亦还定三秦,方围章邯废丘。张耳谒汉王,汉王厚遇之。 四古文阅读35分《史记陈与张耳列传》1为和之的用法总结 2标记两个说和数的读音 3解释加点词的词义词性:说、王、树、畔, 等、假 4张耳在败北后怎样考虑未来去向?写出 原文 5翻译5个句子: 1. 张耳谒汉王,汉王厚遇之。 2. 陈馀、张耳一体有功于赵 3.陈馀因悉三县兵袭常山王张耳 2011: 四.《荆轲刺秦王》中的一段,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翻译加点字 2.找出含被动意的句子 3.翻译句子。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辨析整理大全(考试实用)[1]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辨析整理大全(考试实用) 句子 治国何患?何谓也?(以上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又何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判断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 判断句:(1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 (“是”是指示代词“这”意。) 宾语前置:(1 )无乃尔是过与?(2 )何以伐为?(3 )又何加焉?(4 )岁不我与。 双宾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辞方法。“岈然”承“高”而言。“洼然”承“下”而言。“若垤”又承“岈然”而言,“若穴”又承“洼然”而言。 2 、萦青绕白:指代修辞方法。“青”指代青山,“白”指代河 流山川。3 、故为之文以志:双宾语。 1 、谓之京城大叔。(双宾语) 2 、姜氏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 、不如早为之所。(双宾语) 4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5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双宾语) 6 、君何患焉?(疑代) 7 、其是之 谓乎?(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1 、此城濮之赋也,(判断句) 2 、晋与鲁卫,兄弟也。(同上) 3 、丈夫之许,寡人之愿也。(同上) 1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复指前置宾语) 2 、无亦是务乎?(疑代作前置宾语)。 3 、有令德也夫:判 断句。4 、夫令名,德之舆也。(判断句)5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 天下莫之能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 、客何好?客何能?(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 、为之驾。(双宾语) 3 、以何市而反?(疑代作宾语前置)。 4 、 不拊爱子其民(二动词共一宾语)5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判断句)。 1 、寡人将谁朝而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 、千里之马至者三:数量词作谓语。 3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 乎?(“见”表被动的助动词,整句是被动句。) 1 、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 2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宾语前置)。 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表示目的的判断句。 4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是谓语。“者”字结构表示“的次数”作主语。 5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被动句。 6 、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双宾语。6 、大王来何操(疑代宾语前置) 7 、吾为若德。(双宾语)。 其田单之谓邪:(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1 、何以复加?(疑代) 2 、何谓相坐?(同上) 3 、何以女为见(同上)。 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 5 、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1 、卿弟安在?(疑代) 2 、恐见疑于当时矣:被动句。 3 、是何言之陋也!(感叹句)这说的话是多么的浅薄。 1 、车边病是也:(判断句) 2 、耳目聪明:分承修辞方法,即耳聪目明。 1 、吾其左衽矣:借代修辞方法。指代晋国将要被符坚灭亡。 2 、为晋兵所杀:被动句式。 ════════════════════════════════════════════════════════════════════ 华夏大地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11967859.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1页-

00536 古代汉语真题 自学考试2016年10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古代汉语试卷 (课程代码00536) 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已知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 A.战国文字B.殷商甲骨文C.西周金文D.秦朝小篆2.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錦,从帛金声。形声B.孟,从子从皿。会意 C.佞,从仁女声。形声D.蝕,从食从虫。会意 3.下列各组字,全都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向舂高B.大止匍 C.匪星上D.刃本末 4.形声字义符的表义特点是 A.大多数义符都能表示词义所属的范围。 B.大多数义符都能表示词的具体意义。 C.大多数义符都不能表示词义的所属范围。 D.大多数义符都没有表义作用。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内的字是分化字关系的一句是 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与“望洋向若雨欺”中“望洋”结构特点相同的—句是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 9.“望”和“顾”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性状情态不同:“望”指抬头向远处看;“顾”指转头向后看。B.语法功能不同:“望”可以带宾语;“顾”不可以。 C.程度深浅不同:“望”是一般地看;“顾”是认真地看。 D.侧重的方面不同:“望”侧重予外表;“顾”侧重内心。 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 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色彩褒贬差异的一句是 12.下列句中,“若”为第二人称代词,并充当宾语的一项是 13.下列句中,“被”介绍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14.下列句中,属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古代汉语笔记16993

古代汉语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三、学习古代汉语有何意义 四、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2、查检词语和典故 3、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 (1)《助字辨略》 清人刘淇着 (2)《经传释词》 清人王引之着 (3)《词诠》 近人杨树达着, (4)《古书虚词集释》 (5)《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着。 第一章文字 第二节汉字的结构 一、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重要理论——六书说 二、汉字的形体构造 1、象形 甲骨文“鱼”金文“鱼” 甲骨文“马”甲骨文“虎” (2)象形字的特点 甲骨文“鹿”甲骨文“象”金文“象” 2、指事 3、会意

[甲“逐”] [篆“戒”] [篆“寒”] (2)会意字的特点 4、形声 (1)许慎对“形声”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叙》: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形声字的特点 (3)形声字常见的结构形式 见教材P77 (4)形声字比较特殊的一些结构 颖、栽、腾、胜、谷、赖、疆、荆、佞 旌、旗、徒、听、归 游、随 归、星[]、屦 豪、雷、夜 5、转注 6、假借 (1)许慎对“假借”的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六书”的“假借”与通常所谓“通假”有别 第三节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 一、甲骨文 二、金文 第四节古书中的用字 一、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 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如上古时代,一个“共”字就兼表“共同”的“共”、“拱手”的“拱”、“供应”的“供”等词,如: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商君书·修权》)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荀子·赋》)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左传·僖公四年》) 3、古今字的特点 然—燃孰—熟队—坠县—悬其—箕要—腰反—返 辟—避属—嘱章—彰竟—境贾—价昏—婚取—娶 解—懈 敛—殓赴—讣说—悦陈—阵 身—娠 《诗经》:“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二、异体字 1.什么是异体字 2.异体字之间形体上的差异 三、通假字 1.什么是通假 2.用字通假的几种类型 四、繁简字 松—松 干—乾—干—干 斗—斗(鬭、閗) 谷—谷 里—裏(里) 余—余 后—後 曹植《登台赋》:“从明后之嬉游,聊登台以娱情。” 钟—锺 《诗经·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发—发 获—获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切: 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 2、叶音: 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3、古音通假: 古代汉语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 4、声纽: 古代声母用汉字代表,称为“字母”,上古也称“声纽”或“纽”。 5、入派三声: 是一种声调系统的变化。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的入声发展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上、去三个声调中去。具体情况是: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 6、平仄: 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7、破读、如字: “破读”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义或词性的方法。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8、读若、读如: 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 9、浑言、析言: 浑言:汉语训诂学用语,指笼统的说。 析言:对同类事物,辨析异同,另加别名。 10、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 11、疏: 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 12、黏对: “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对句是B型,则下联出句是b型。 “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型,则对句是B型;出句是b型,则对句是A型。 13、拗救: 所谓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 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 二、简答

古代汉语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8、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知识点汇总情况_古代汉语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古代汉语》(上册)通论知识要点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①上古汉语:先两汉到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先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3古汉语书面语的两大分支: ①文言系统:文言是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系统。 ②白话系统:白话是六朝以来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中古和近代汉语的书面语系统,含古白话﹙中古汉语﹚和近代白话﹙近代汉语﹚。二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1古汉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文言。因为: ①文言是汉语书面语的源头,全面认识汉语书面语必从文言开始。 ②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多用文言写成的,传承古代文化,必须从掌握文言入手。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 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 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附: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 1汉初到东晋末: 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

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 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 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淇《助字辨略》、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第一单元:文字、词汇、工具书 ●笫一节文字 一什么是文字: 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 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 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 二汉字的性质:

完整版《古代汉语》自考笔记.doc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一) 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古代汉语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库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c。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b。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 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c 。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b。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c。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二、填空题 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东北话基础上形成的。 6、辟避、诒贻、凭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游、 修修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辟避、孰熟、错措、赴讣、县悬; 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诒贻、憑凭、谕喻。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本义义。 三、名词解释 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 字取韵母和声调(1)。 3、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 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1)。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

句子翻译: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郑伯克段于鄢》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 ————《齐桓公伐楚》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齐桓公伐楚》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齐桓公伐楚》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齐桓公伐楚》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谏假道》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宫之奇谏假道》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 ——-——《宫之奇谏假道》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宫之奇谏假道》 皇天无亲,维德是辅。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宫之奇谏假道》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烛之武退秦师》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烛之武退秦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