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翻译.解读
红楼梦 英译本 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

杨译: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旨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
霍译:只用”years“泛化的译了”春秋',采用了规划的翻译策略, 使原文的文化色彩在译文中变得浅淡,这样更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 和接受。 观点: 杨译保留了中国的文化信息,霍译在文化信息的传达上有所亏损, 但英语语言的表达更地道。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只用years泛化的译了春秋?采用了规划的翻译策略使原文的文化色彩在译文中变得浅淡这样更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翻译比较
《红楼梦》Y:Hsueh Pan(Wen-chi) H: Xue pan
杨译:Hsueh在英语中就是薛姓,并且还将薛蟠 的字加入译文之中。 霍译:将汉语 拼音直接作为翻译。 观点:杨的版本努力将中国文化表达给外国人, 并且将中国特有的字也加入译文之中,霍的版本 则直接将字略去。
《红楼梦》两英译本比较之 ——文化
原句 薛蟠心中暗喜道:“……可知天从人愿。”
Y: It shows Heaven is kind . H:Fortune is on my side.
杨译:用Heaven表示天。 霍译:直接将这句话用理解的意思表达。
观点:明显这句话是霍的版本比较好。 杨的版本着重于对中国文化的表示,选择了 直译,因此语言的弹性受到了限制,用 Heaven表现天,为了让外国人理解天对中 国古代人民的重要性。 而霍的版本则更注重语言的功能对等。天从 人愿的意思就是自己想的能够实现,就是幸 运,所以他的版本在读起来的时候更为通顺 易懂。
杨译:翻译简单直观。 霍译:用present sovereign和widespread recruitment等词语使译文更加贴合原文。
观点:霍的版本更好一点。杨的版本简单直 观,直接用普通的语言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出 来。霍的版本则语言精美,几乎做到了逐字 逐句的翻译,保持了原文的风格,用较为高 级的词语将原文中表现出来古时候语言的华 贵感觉表示出来。
红楼梦翻译

红楼梦翻译《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名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和贾府的兴衰历程。
以下是红楼梦的翻译。
《红楼梦》英文译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这个翻译意味着它是作者曹雪芹的一个梦,他在梦中讲述了贾宝玉一家的故事。
小说的开头是林黛玉的诗:“黛玉薇草媚春残,月楼兰开到自宁。
多少落花满院栽,犹自相思千万迁。
”这段诗被翻译为:“Lin Daiyu's poem: "The pretty grass and willows flirt in the late spring, and the moon blooms until it is calm. How many fallen flowers fill the courtyard, still yearning when they move thousands of times."”小说的人物名字也被翻译为英文。
贾宝玉被翻译为Jia Baoyu,贾母被翻译为Grandmother Jia,贾政被翻译为Jia Zheng,贾敏被翻译为Jia Min,林黛玉被翻译为Lin Daiyu,薛宝钗被翻译为Xue Baochai,王熙凤被翻译为Wang Xifeng,王夫人被翻译为Lady Wang,贾元春被翻译为Jia Yuanchun,贾迎春被翻译为Jia Yingchun,贾惜春被翻译为Jia Xichun,贾探春被翻译为Jia Tan Chun等等。
小说中的一些名词也被翻译为英文。
如贾府被翻译为Jia Mansion,大观园被翻译为Grand View Garden,荣府被翻译为Rong Mansion,宁府被翻译为Ning Mansion,贾母的荣宠被翻译为Grandmother Jia's Favourite等等。
整个小说的翻译工作困难重重,要考虑到小说中的文化差异和古代汉语的特点。
《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对照--25

展眼过了一日,原来次日就是王子腾夫人的寿诞,那里原打发人来请贾母王夫人的, 王夫人见贾母不自在,也便不去了.倒是薛姨妈同凤姐儿并贾家几个姊妹,宝钗,宝玉一齐都去了,至晚方回.可巧王夫人见贾环下了学,便命他来抄个<<金刚咒>>唪诵唪诵.那贾环正在王夫人炕上坐着,命人点灯,拿腔作势的抄写.一时又叫彩云倒杯茶来,一时又叫玉钏儿来剪剪蜡花,一时又说金钏儿挡了灯影.众丫鬟们素日厌恶他,都不答理.只有彩霞还和他合的来,倒了一钟茶来递与他.因见王夫人和人说话儿,他便悄悄的向贾环说道:"你安些分罢,何苦讨这个厌那
曹雪芹
杨宪益
霍克斯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话说红玉心神恍惚, 情思缠绵,忽朦胧睡去,遇见贾芸要拉他,却回身一跑,被门槛绊了一跤, 唬醒过来,方知是梦.因此翻来复去,一夜无眠.至次日天明,方才起来,就有几个丫头子来会他去打扫房子地面, 提洗脸水.这红玉也不梳洗,向镜中胡乱挽了一挽头发,洗了洗手,腰内束了一条汗巾子,便来打扫房屋.谁知宝玉昨儿见了红玉,也就留了心.若要直点名唤他来使用,一则怕袭人等寒心,二则又不知红玉是何等行为,若好还罢了,若不好起来,那时倒不好退送的.因此心下闷闷的,早起来也不梳洗,只坐着出神.一时下了窗子,隔着纱屉子,向外看的真切,只见好几个丫头在那里扫地, 都擦胭抹粉,簪花插柳的,独不见昨儿那一个.宝玉便и了鞋晃出了房门,只装着看花儿,这里瞧瞧,那里望望,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上似有一个人倚在那里, 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只得又转了一步,仔细一看,可不是昨儿那个丫头在那里出神. 待要迎上去,又不好去的.正想着,忽见碧痕来催他洗脸,只得进去了.
《红楼梦》David Hawks版精彩译文赏析

作者:中青网 文章来源:
伦敦大学教授英译《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的旷世巨著,大陆、香港、台湾都曾改编拍成电影,家喻户晓。50年代大陆拍摄的《红楼梦》在香港创下了连映二百多天的纪录,至今仍未有一部电影可以打破该纪录。
曹雪芹如果九泉下有知,欣悉二百余年后西洋竟然出了另一位奇才,连大学教授的高职也辞去,在家中孜孜不倦十五载,把他的作品全部译成蟹形文字,介绍到西方国家,必定会含笑引为同调!
这位西洋奇才就是前英国伦敦大学的教授霍克思(David Hawks.)
这里介绍霍克思译红楼梦,是希望大学翻译系的同学能观摩汉英翻译的极品,同时更为望各位忠实读者能欣赏地道中文与地道英语的讲写之法,从而提高研习中英文的兴趣。
五四运动后不少白话文作家都歌颂过《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红学专家,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红学佳作,淙淙汩汩,源源不绝。
五六十年代多位中外学者就曾经把《红楼梦》英译,介绍到西方国家去,但由于种种问题,都只是节译而已。
直至70年代有一位牛津大学的讲座教授霍克思(David Hawks),竟然不惜辞去职务,专心埋首于全部《红楼梦》的英译。他的译笔功力深邃,英文写得非常流畅。
原文通畅易晓,雅丽芊绵,是地地道道的好文字;译文亦步亦趋,简洁流畅,从平凡中见功力,更觉难能可贵。
希望你们把原文译文反复熟诵,探究中英文的地道写法。下文开始提供对白英译,希望能协助大家提高英语会话的能力。
灵心妙手 译笔一流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园地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它塑造了众多独特鲜明的人物,是一部不朽的艺术珍品。书中的主要角色,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刘姥姥等都宛如活在我们的心中。可见曹雪芹刻画人物,功力深邃。
"The more she read, the more she liked it, and before very long she had read several acts, She felt the power of the words and their lingering fragrance. Long after she had finished reading. When she had laid down the book and was sitting there rapt and silent, the lines continued to ring on in her head."
红楼梦英译本赏析

习语的翻译
• (1)3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 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曹雪芹 2007 :33) 霍译:`Everyone else around here seems to go a-
bout with bated breath ' , thought Dai-yu .`Who can this new arrival be who is so brash and unmannerly ?' (Hawkes &Minford 1973 (v ol .1):90-91)
都用直译的方法解释了原文,而汉语和英语都 可以用樱桃来形容嘴唇。
•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形容尤 三姐嘴唇是“檀口点丹砂”。 “檀”是一种浅红色或浅绛色 的颜料,在古代常被女子用作 口红,所以“檀口”便成了描 写女性浅红色嘴唇的一个专用 语。丹砂,也叫朱砂,是古代 中国妇女最早的口红。
• “檀口点丹砂”杨译为“her fragrant lips glowed red as cinnabar”不仅把嘴唇的“红”
和涂嘴唇的颜料“朱砂”译出,还用 “fragrant lips glowed”尽译出嘴唇化妆后的
香艳和色泽,向读者传达了东方审美标准。 霍译本译为“lips incarnadine”,仅用 “incarnadine”翻译略显简单,没有原文极 尽修饰嘴唇香艳之意,但译者为适 应西方
文化,这种简化也是一种可取之道。
《红楼梦》英译本评析 The Evalu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一、从归化和异化分析 • 二、外貌类形容词语翻译 • 三、习语的翻译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
• 例.“巧媳妇做不出无米的饭来”,叫我怎么样 呢?(《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对照--3

曹雪芹
杨宪益
霍克斯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却说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号张如圭者。他本系此地人,革后家居,今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忽遇见雨村,故忙道喜。二人见了礼,张如圭便将此信告诉雨村,雨村自是欢喜,忙忙的叙了两句,遂作别各自回家。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令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雨村领其意,作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
次日,面谋之如海。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于是又谢了林如海。如海乃说:"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雨村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如海遂打点礼物并饯行之事,雨村一一领了。
《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对照--28

杨宪益
霍克斯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 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 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
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形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宝玉见他这般形景,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 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 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 就便死了,也是个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申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
那薛蟠三杯下肚,不觉忘了情,拉着云儿的手笑道:"你把那梯己新样儿的曲子唱个我听,我吃一坛如何?"云儿听说,只得拿起琵琶来,唱道:
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两个人形
容俊俏,都难描画.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さ架,一个偷情,
一个寻, 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唱毕笑道:"你喝一坛子罢了."薛蟠听说,笑道:"不值一坛,再唱好的来."
《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对照--22

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 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
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 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
与我何干呢."
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 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
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 你还不
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
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
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
寻苦恼."
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
窗外只是吞声叫
"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
宝玉闷闷的垂头自审.袭人早知端的,当此时断不能劝.那宝玉只是呆呆的站在那里.黛玉只当他回房去了,便起来开门, 只见宝玉还站在那里.黛
玉反不好意思,不好再关,只得抽身上床躺着.
宝玉随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人
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
们都喜喜欢欢的,你又怎么这个形景了?"
宝玉冷笑道:"他们娘儿们姊妹们欢喜不欢喜, 也与
我无干."
袭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宪益 & 戴乃迭
1943年,梁实秋 国立编译馆 自19世纪末以来,与外文中译的繁盛景观 形成鲜明对比,中文外译一直就显得势单 力薄。 《资治通鉴》 “有人还没看到过” 没 有出版 得天独厚的优势:常常是杨宪益手捧中国 的古典名著流畅口译,戴乃迭手下的打字 机飞翔一般流动。
杨宪益 & 戴乃迭
在杨宪益看来,有了戴乃迭的帮 助,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翻译的。 就连中国的《楚辞》也不例外。简单 来讲,翻译就是把某一种文字,翻译 到第二种文字。“就是这么一回事”。 先生说,“要是原本你懂了,你翻译 成外文都没错。”
译文赏析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时有还无。 When unreal becomes real, real is unreal; when untrue becomes true, true is untrue.
译文赏析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And then I wished that I had wings to fly After the drifting flowers across the sky: Across the sky to the world’s farthest end, The flowers’ last fragrant resting-place to find
《红楼梦》翻译概况
《红楼梦》最著名的两个全译本: 1973年,霍克斯: 文学性和生动性,英美世界拥有广 泛的影响力 1978年,杨宪益和戴乃迭: 严谨,接近原貌
David Hawks
霍克斯,David Hawkes, 1923—2009,牛津大学中文系毕 业,1948 至 1951 年间为北京大 学研究 生,1959年,牛津大学中文系教 授,1973年,牛津大学 All Souls 学院的研究员,荣誉研究 员。
When false is taken for true, true becomes false; If non-being turns into being, being becomes non-being.
中国翻译协会9月17日在京举行仪式,授 予杨宪益“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至此, 这位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 成为继季羡林之后这一奖项的第二位得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译名赏析:中译英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The Four Books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Mencius) 《阿Q正传》 The True Story of Ah Q 《春秋》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论语》 Analects of Confucius 《诗经》the book of odes 《金瓶梅》 The golden lotus 《聊斋志异》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资治通鉴》 History as a Mirror
故事新编(短篇小说集)与戴乃迭合译,1961,外文出版社 野草(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76,外文出版社 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1978—1980,外文出版社 史记选 与戴乃迭合译,1979,外文出版社 奥德修纪(史诗)古希腊荷马著,1979,译文出版社 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 彷徨(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 三部古典小说节选 与戴乃迭合译,,1981,《中国文学》杂志 社 聊斋故事选 与戴乃迭合译,1981,《中国文学》杂志社 卖花女(戏剧)英国肖伯纳著,1982,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古罗马喜剧三种 古罗马普劳图斯等著,1985,中国戏剧出版社 汉魏六朝诗文选 与戴乃迭合译,,1986,《中国文学》杂志社
To be continued…
《红 楼 梦》
的翻译赏析
丁怡静 5071419003
Contents
译文节选欣赏 Eg. Chinese English: <<红楼梦>>翻译片段欣赏, 中国名著名称翻译; English Chinese: 著名墓志 铭翻译 欣赏
译文赏析:中译英
《红楼梦》节选 “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 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入,余香满口。一面 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The more she read, the more she liked it, and before very long she had read several acts, She felt the power of the words and their lingering fragrance. Long after she had finished reading. When she had laid down the book and was sitting there rapt and silent, the lines continued to ring on in her head."
杨宪益
杨宪益(1915~2010)
安徽泗县人。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 专家、文化史学者和诗人。 1934 年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 1936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 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 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 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英文教授, 1943年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
译名赏析:中译英
中国名著英文名 四大名著 《水浒传》 Heroes of the Marshes; Water Margins 《三国演义》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西游记》 Pilgrimage to the West; Journey to the West 《红楼梦》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翻译风格
霍氏才华横溢,浪漫天纵,他的译本富有 创造性,灵光闪现,翻译过程中加入自己 的文艺创作,让 人印象深刻,但疏于严谨;戴氏有女性之 缜密细腻,恪守翻译本分,一丝不苟,优 雅大方,但灵动稍逊 。所以,《红楼梦》的两大英译全本,也 是英国牛津大学中文系的才子和才女的比 拼,有着男性和女性 各自的风格与魅力,所以说,两大译本各 有千秋,地位同等,不分伯仲。
翻译作品
宋明平话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6,外文出版社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1957,人文出版社 牧歌(诗歌)古罗马维吉尔著,1957,人文出版社 汉魏六朝小说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 关汉卿杂剧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 阿里斯多芬喜剧二种 古希腊阿里斯多芬著,1959,人文 出版社 地心游记(长篇小说)法国凡尔纳著,与闻时清合译, 1959,外文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略(文学史)与戴乃迭合译,,1959,外文出 版社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六十年代初,杨宪益和戴乃迭夫 妇开始翻译《红楼梦》,其间曾一度 中断,最后于1974年完成,于1978~ 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译 文书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杨宪益 & 戴乃迭
在“文革”中共同蹲过监狱,长子精神 失常后在英国自焚 中西文化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的独特范例 珠联璧合 “译界泰斗” 翻译史上的奇迹,更用一生成就了一个 传奇
《红楼梦》的外文版本
摘译本6种文字,17种版本 节译本12种文字,26种版本 全译本9种文字,19种版本 共17种文字,62种版本
《红楼梦》翻译概况
《红楼梦》英译简要 1830年 John Davis ,Chinese Poetry,第三回片段 1846年 Robert Tom,Dream of Red Chamber,第六回, 27页 1868年,E.C.Bowra,Dream of Red Chamber,前8回 1892年,Bencraft Joly,Dream of Red Chamber,第156回,单行本 1927年,王良志,Dream of Red Chamber,95章,60万 字,单行本 1929年,王际真,Dream of Red Chamber,39章,单行 本 1958年,Florence & Isabel Mchugh , The Dream of Red Chamber,节选本 1973年,霍克斯,David Hawkes,The story of the Stone,全译本 1978年,戴乃迭 杨宪益,A Dream of Red Mansions,全 译本
自著作品: 零墨新笺(随笔集)1947,中华书局 零墨新笺(随笔集)1950自印 赤眉军(中篇小说)1957,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译余偶拾(随笔集)1983,三联书店 翻译作品: 老残游记(长篇小说)1947,南京独立出版社 英国近代诗抄 1948,中华书局 离骚(楚辞)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屈原(话剧)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雪峰寓言 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唐代传奇 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王贵与李香香(诗歌)与戴乃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白毛女(歌剧)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长生殿(戏剧)与戴乃迭合译,,1955,外文出版社 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1956,人文出版社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Pages full of fantastic talk Penned with bitter tears; All men call the author mad, None his message h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