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研究现状

出率 ,协助临床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研究表明,阴道镜
检 查对C N的诊 断准 确性 接近 8%。 阴道镜检 查 的适应 证 :①有 可 I 0 疑 病史 ,如接 触性 出血 、阴道不 规则 出血 、白带带 血丝 ;②细 胞学 检 查阳性 或可 疑 ,巴 氏Ⅲ级及 以上 ;③细胞 学检查 正常 ,但 肉眼观 察 可疑 ,如宫 颈肿物 、糜 烂较重 ,自斑 或有 宫颈癌 家族 史 ;④高危 型 人乳 头瘤病 毒 ( P H V) 阳性 ;⑤宫 颈 、阴道及 外阴病 变治疗 后复 查 和评估 】 ’。阴道 镜检 查为无创 性检查 ,患者依从性 高 ,可多次重 复检查 ,会诊 疑难 病例 ,适于 追踪 随访 。 目前 ,国 内外 一致认 同对 宫颈癌 前病变 筛查 程序应 遵循 “ 三步 法” 的步骤 ,其 中阴道 镜检查 则是筛 查程 序 的第 二步 ,起着 “ 前启后 ”的重 要作用 ,对 于诊 断 承 CN和官 颈癌 是一 项很有 价值 的筛 查方法 …I 阴道镜 检查 的准确 I 。但
统的 巴氏涂片法 。 J
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4 . 66 万宫颈癌新发病
例 ,中国约有近1万新发病例 ,约 占世界新 发病例 总数 的l 。然而每 O / 5
年新发的近5万宫颈癌病例还只是冰山一角,据估计,全球宫颈癌高 O 度癌前病变的妇女有10万例,低度癌前病变的有30 万例… 00 00 。在我
国经济发达地 区 , 随宫颈癌早期筛 查技术的广泛应 用 ,官颈癌发病 伴 率 下降趋势较 明显。但在卫生 资源匮乏的西部地 区,宫颈癌发病率仍 呈 较高趋势 。宫 颈癌存在一个 较长、可逆转的癌前病 变期 ,从官颈癌 前病 变 ( I )发展到官颈浸润癌约需要 1 ̄ 5 CN 0 1年的时 间。通过筛查 , 官颈癌是 目前 唯一可 以早发现 并能治愈的妇科癌症 ,因此早期筛查 发 现宫颈癌前病 变是防治官 颈癌 的关键环节 。本 文将近年来国 内外宫 颈 癌筛查方法综述如下 。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研究进展

.综述•讲座.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研究进展刘竞蕾【摘要】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可逆转且较 长的癌前病变期以及明确的致病因素。
若早期予以宫颈癌患者有效诊断及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升其 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围绕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査、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促进女性群体生殖 健康,为该病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癌前病变;宫颈癌;研究进展;筛査[中图分类号]R 737.33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3969/j .issn . 1002-1256.2019.13.037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化程度持续进展,人们健康意识、生 活水平相应提高,由有病治病(过去观念)转为无病防病,保 健意识显著提升[1]。
于女性群体而言,宫颈癌已成为仅次于 乳腺癌的危害疾病,该病全球每年病死率多达二十万人次,而 新发患者数量达至近五十万。
近几年国内宫颈癌发病群体逐 渐趋于低龄化,医疗人员首要任务即对其进行早期筛査。
一、 宫颈癌好发部位、病因与病变过程1. 好发部位:宫颈是一长约3 cm 的窄型圆柱体,位于子 宫下段部位。
患者子宫颈阴道处上皮细胞多为鱗状,而其颈 管内衬部上皮细胞为柱状,上述两种上皮细胞于患者子宫颈 口位置作相应移行的范围可视为交界带(移行带)[2]。
其上 皮非典型增生现象多与患者受到炎症刺激、局部损伤有一定关系,病毒入侵较快,病情进展后宫颈癌患病风险较高。
2. 病因:宫颈癌发病病因多为患者卫生习惯差,性生活混 乱、过多与过早有关,但主要致病因素为病毒感染,由HPV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致发[3],而临床对于疱疹病毒n 型有无宫颈癌风险尚无统一定论。
3. 病变过程:若宫颈交界带上皮细胞受损后,其基底层细胞易受到HPV 病毒感染,使其出现相应不典型增生现象,病 情进展过程中其上皮表面亦有所变化,此为动态演变。
临床 关于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病变检出标准,常将患者上皮内病变分成瘤变I 级、n 级与111级[<1。
宫颈癌筛查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筛查及预防的研究进展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
宫颈癌不同于其他肿瘤,其致病因素较为明确,具有较长的癌前病变期,临床如果能及时治疗,其预后效果较为理想。
如何对宫颈癌进行筛查和预防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
本文作者综述宫颈癌筛查及预防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Abstract:Cervic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clinic,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life and health of women.Cervical cancer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tumors,its pathogenic factors are relatively clear,has a long precancerous lesion period,i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in time,its prognosis effect is more ideal.How to screen and prevent cervical cancer is the focus of clinical research.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Key words:Cervical cancer;Screening;Prevention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甲基化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管理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甲基化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管理的研究进展(完整版)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2020年已经成为全球女性第4位高发恶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4位,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达60.4万和34.2万[1 ]。
近年,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成为女性健康和卫生经济的沉重负担。
早期识别和管理子宫颈癌前病变对于消除子宫颈癌具有重大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国内外指南已逐步确立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则作为HPV 阳性患者的分流方法[2 ]。
值得注意的是,HPV在年轻女性中的流行率高,且HPV检测存在特异度低的缺点,而细胞学检查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低,结果判读较为主观,这些均导致阴道镜转诊率和子宫颈有创评估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如何开发更高效和无创的子宫颈癌筛查或分流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降低阴道镜及其他有创操作的转诊率。
在众多分子检测方法中,宿主或HPV 与子宫颈癌发病相关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检测已成为多项指南推荐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方案。
此外,研究发现子宫颈细胞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子宫颈病变负荷、预后、治疗效果有关。
本文就甲基化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管理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甲基化事件与子宫颈癌发生进展的关系DNA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是甲基基团在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共价结合至基因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CpG)岛的胞嘧啶5号碳位的过程。
甲基化检测主要分为重亚硫酸盐法及酶法两种检测方法,重亚硫酸盐法应用最为广泛,是目前常用的甲基化检测手段,而酶法检测相对简易,检测速度更快,但检测的准确率尚待进一步验证。
大量研究发现,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尤其是宿主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导致的抑癌基因表达沉默、转录失活与子宫颈癌的发生相关。
宫颈癌筛查难点与对策

▪ 全基因组鸡尾 酒混合探针
▪ 敏感性为 97.5%1
▪ 仅针对L1区设 计探针
▪ 敏感性为 91.4%1
▪ 仅针对 L1/E6E7区设 计探针
▪ 敏感性为 92.8%2
▪ 仅针对E6E7区 设计探针
▪ 敏感性为 91.4%1
1. M.J. Bannicker. et al. J Clin Microbiol. 2014; 2. Cervista HR Test Package Insert;
Greater China merical Summit
ASCCP指南对于HPV检测方法的推荐
• ASCCP、ACS、ASCP联合全球25家权威机构,成立6个小组共同回忆分析 1995-2012年间1万多篇文献,并专门筛选评估HPV检测在筛查中的应用。结论 推荐中明确指出:
•杂交捕获二代技术 是目前全球大规模筛查中应用最为广泛有效的方法,任何 HPV检测方法〔包括HPV分型〕与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相比,其临床性能有待进一 步的研究验证。
Kaiser医学中心采用杂交捕 获二代技术对近100万妇女 长达9年的筛查随访研究数据
结果
ACS/ASCCP/ASCP指南推荐联合筛查方案
指南明确指出: 第一步初筛:30-65岁妇女首选高危型HPV联合细胞学检测 第二步分流:重复联合筛查、HPV16/18分型、阴道镜
高危型HPV -
高危型HPV -
宫颈癌筛查中初筛的核心和根本是提高筛查的灵敏度,减少漏诊
▪ 从技术和方法学上不断变革和提升,其本质也是为了提升灵敏度
o 巴氏涂片〉〉〉液基细胞学〉〉〉HPV检测
▪ 筛查策略的不断更新,不同方法先后次序的组合,均是为了提升筛查灵敏 度,同时最小化对人群的伤害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新进展分析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新进展分析通讯作者:周素芳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新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降低宫颈癌死亡率。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21年3月在本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160例女性,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人,对照组用人乳头病毒检测(HPV)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分析两组检查结果中出现的阳性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学检查后,观察组阳性符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能有效提示宫颈病变预后,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筛查;人乳头病毒;液基细胞学在临床中,对于宫颈病变而言,其是十分普遍的女性疾病,而宫颈癌的总发生率处于各类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二。
近几年,宫颈癌总的发生率愈加年轻化,极大地威胁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宫颈癌的发生与其所出现的进展是较慢的,在各项妇科体检中,对女性在早期就宫颈癌进行筛查是十分关键的,能够预先防控宫颈癌,并对其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治疗[1]。
因此在这个时间内通过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手段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宫颈疾病,是可以做到宫颈癌的预防。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广泛应用宫颈癌一级及二级预防[2],TCT和HPV检测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宫颈癌筛查手段。
下面本文针对超早期宫颈癌筛查项目对宫颈癌普查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特选取本院妇科体检患者,分析并研究早期宫颈癌筛查的应用效果与价值: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21年3月在本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160例女性患者,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列。
对照组用人乳头病毒检测(HPV)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研究进展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研究进展摘要】现阶段,宫颈癌是一种病因明确,筛查后,通过有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的恶性肿瘤。
在宫颈癌筛查中,巴氏涂片细胞学、薄层液基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技术等为常用手段,使得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中从多角度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进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研究进展宫颈癌对女性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50万女性确诊为宫颈癌,并且会有28万女性因宫颈癌而死亡[1]。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发病率、改善治疗效果和预后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经收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关于宫颈癌筛查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从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角度展开了综述,详见下文。
1 宫颈细胞学检查1.1 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在子宫颈与阴道细胞检查方法被首次提出后,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逐渐成为宫颈癌筛查的常用手段,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2]。
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利用宫颈刮板收集患者宫颈细胞,而后将细胞直接在载玻片上进行涂抹,固定、巴氏染色后,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进行观察[3]。
曾有文献报道,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能够将宫颈癌的致死率降低至70%,但是,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有待改善[4]。
1.2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TCT检查将盛有标本的保存液与载玻片和一次性过滤器先后放置在液基制片机中,通过离心、分层等技术,对细胞与血液、黏液、眼形细胞分离,而后转移至载玻片上,程序化制作涂片。
由于薄层制片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细胞分布均匀,从而增加了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可以对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假阴性率的不足进行有效弥补[5]。
宫颈癌的筛查及早诊治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筛查及早诊治研究进展【摘要】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
宫颈癌的发生往往要经历从癌前病变到宫颈癌这样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如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予以适当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其发病率和提高宫颈癌治愈率非常关键。
相关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
许多临床医生在利用细胞学、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诊断宫颈疾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因而重视并选择筛查方法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防治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效果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
我国政府重视宫颈癌的普查普治,自50年代末期就积极开展了宫颈癌的防治工作,上世纪90年代的死亡率较70年代下降了69%。
但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官颈癌依然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
宫颈癌的发生往往要经历从癌前病变到宫颈癌这样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如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予以适当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非常关键。
如何遴选出有效的筛查方法阻断这一过程,无疑是预防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途径。
1巴氏涂片作为一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已应用了半个多世纪,对宫颈癌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1941年,Papanicolaou首先发明了宫颈巴氏涂片来筛查宫颈异常细胞,后在全世界推广应用,从此大大降低了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
自引人巴氏涂片以来,筛查人群宫颈浸润癌的发病率降低了70%-90%。
由于巴氏涂片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在过去的多年我国大多数医疗单位均采用巴氏涂片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虽然巴氏涂片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因其敏感性较低,假阴性率高达20%-45%,其筛查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随着细胞学技术的改进,1996年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通过,被批准用于宫颈癌的筛查。
这一技术在细胞采集及玻片制备上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可以说是临床筛查宫颈异常细胞的又一次重大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 I ( I I , 颈 上 皮 内 瘤 变 Ⅱ级 和 宫 颈 上 皮 内瘤 变 Ⅲ 级 。 级 CN ) 宫
主要的是 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 P 感 染所 致 , H V) 而疱 疹病毒 Ⅱ 型能否引起宫颈癌尚存在着争议。
相 比, 较高 的异 常 细胞检 出率 : A C S的检 出率 分别 为 有 对 SU
95 .%和 6 3 ,SL分别 为 7 8 .% LI . %和 5 3 .% 。 20 0 1年国际癌症协 会 的伯 塞斯 达 系统 ( h e ed y— T eB t sass h
不同 , 2 0 按 0 4年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及诊 断标准丛 书“ 乳腺
sc , c ) 腺上皮细胞不正常为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腺细胞 ( t Ay p
i lg n ua cl fu dt mi d s n i ne A U ) c l d l e so nee n i ic c , G S 和腺 癌 a a r l r e g fa (d ncrio a 。常 规细胞病理学诊 断方法 作为一种 检查手 a eoac m ) n 段, 是通 过每一个 细胞 技术 员或 细胞学 医生在显微镜 下对成千
约2 0万女 性 死 于 宫 颈 癌 , 新 发 宫 颈 癌 病 例 更 高 达 5 而 0万 人 . 。在 我国 , 2 J 宫颈癌发病 目前呈 现低龄 化趋 势 , 因此 , 宫颈 癌的早期 筛查成为医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 现就 国内外宫颈癌
筛查 的诊 断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1 宫颈癌 的病 因、 好发部位及宫颈病变发展过程 1 1 宫颈癌的病因 . 宫颈癌的发生与性 生活过早 、 过多 、 混乱
低级 别 鳞 状 上 皮 内 病 变 (o rd q a os i r pte a 1 g e su m u n a i l w a te h i l
l i ,SL 、 e o L I ) 高级别鳞 状上皮 内病 变 ( i rd q a o si— sn hg gaesum u n h
ta r
.
ei ea l inH I ) 鳞状 细 胞 癌 (q a osclcr nm , pt l s SL 、 h i eo l sum u e ac o a l i
H V病毒可感染 到上皮基底层细胞 , P 使基底层细胞发生不典 型 增生 , 随病情进展不典 型增 生细胞 向上皮 表 面发展 , 这是 一个 动态演变的过程 , 因此根据不典型增生 细胞 占上皮全 层的 比例
12 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宫颈 为子宫下 端呈 较窄 的圆柱 体 , . 长约 3c m左右 。子 宫颈管 内衬柱 状上皮 细胞 , 而子 宫颈 阴道
部的上皮细胞为鳞状上皮。鳞、 柱两种上 皮在子宫颈 口处相移 行, 此处为移行带 ( 界带 ) 交 。由于较易受到局部损伤和炎症刺 激 , 于病毒入侵 , 便 故该处易引起上皮的非典 型增生 ; 并可进一 步发展为宫颈癌。 13 宫颈 病变 的发 展 过程 当官 颈移 行 带 上 皮 受损 伤 后 , .
河北 医药 2 1 02年 1 第 3 月 4卷 第 2期
H b i dcl o ra,0 2 V l 4JnN . ee Mei un l 1 , o 3 a o2 aJ 2
29 5
d i1. 9 9ji n 10 .7 8 .0 2 0 .5 o:0 3 6 /.s .0 2_ 3 6 2 1 .2 08 s
深人 人心。对 于女性而 言 , 官颈癌正 日益 成为危害生命 健康 的 杀手 , 是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种常见 的恶性肿瘤 。全 世界每年
2 2 宫颈病变细胞学筛查 的改进 。液基 薄层制片及伯 塞斯达 . 报告系统近年来新发展起 来 的液基细 胞制 片改变 了常规涂 片 的操作方法 , 标本 取出后立 即放人 细胞 保存液 中 , 这样就 几乎 保 留了取材器上所得到 的全部标本 , 同时避免 了常规涂 片所引
() 2 涂片质量差 , 薄不 均匀 , 厚 细胞往往聚集成团 , 重叠较 多, 过
多的粘液 、 血液或炎 细胞遮 盖 了不 正常 细胞 , 这些原 因可 导致
l % 一 O 的假 阴性 。 5 3%
随着社会 现代化程度的提升 , 人们 的生 活水平及健 康意识 逐渐 加强 , 由过去的有病治病 , 变为无病防病 , 转 保健 意识 1益 3
t T S , T S 断法使细胞学与组织学 的诊断术语得到了 e B )即 B 诊 m,
较好 的统一 , 由巴氏五级分 类法 改为细 胞学诊 断标 准 , 果分 结
为未见上皮 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 、 意义不明 的不典 型鳞状细
胞 (t i qa o s es f n e r ie gicneA C S 、 ay c sum u l dt mn ds nf ac , S U ) pa l c lo u e i i
・
综 述 与讲 座 ・
宫 颈 癌 及 癌 前 病 变 筛 查 的现 状 和 研 究 进 展
赵春 兰 王建 张会 辰
【 关键词 】 宫颈癌; 宫颈细胞学检查 ; 宫颈 H V感染 ;N P D A定量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734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2 78 (02 0 — 29 0 0 — 36 2 1)2 05 — 3 0
起的细胞过度 干燥造 成 的假 象 , 克服 了传 统 巴 氏涂片 法 的缺
点 , 细胞单层分 布在玻 片上 , 使 从而提 高 了制 片 的质量 和细胞 病理 医生 的阅片效率 。有文献报道 , 液基 细胞学与传统 巴氏法
和卫 生习惯差等因素有关 , 主要是 由病 毒感 染引起 , 中最 但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