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宫颈癌前病变
高危型HPV检测和TCT联合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癌变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高危型HPV检测和TCT联合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癌变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高危型HPV检测和TCT联合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癌变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纳入了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癌前筛查病变的女性患者共计10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TCT和HR- HPV检测,将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用于探究TCT和HR- HPV检测这两种检查方式在宫颈癌疾病筛查中的作用。
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筛查的所有患者中结果为阳性患者23名,阴性患者77名,TCT 和HR-HPV联合检查对于宫颈癌女性患者的癌前病变筛查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使用TCT和HR-HPV单项检查,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CT联合HR- HPV检查对于宫颈癌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可以有效的提升对疾病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明确病情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高危型HPV检测、TCT联合检查、筛查和诊断、应用价值宫颈癌是一种临床中非常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临床中中年女性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种疾病在发病早期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症状可能与月经失调、经期紊乱、阴道不明原因反复感染有关,患者非常容易因为误诊漏诊等情况延误对病情的治疗[1]。
所以应该秉持着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早发现患者的癌前病变为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尽可能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供保障[2-3]。
高危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发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额关联,研究调查显示超过95%的宫颈癌患者在发病早期都会发现HR-HPV的感染[4]。
液基薄层细胞检查(TCT)检查是一种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测到发生癌变的宫颈细胞的检测技术,但是这种检测技术虽然便捷但是也非常容易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病变的细胞出现由于检测人员主观判断错误而导致的漏诊、误诊的现象。
Aptima、HC2检测对CIN2及以上宫颈病变的诊断效果

agno
s
i
ngc
e
r
v
i
c
a
lCIN Ⅱ ,CIN Ⅲ ,andc
e
r
v
i
c
a
lc
anc
e
r(
P >0.
05).Conc
l
us
i
on:Thede
t
e
c
t
i
ono
fAp
t
imaandHC2ha
s
s
omee
f
f
e
c
tf
o
rd
i
agno
s
i
ngCIN Ⅱ ,CIN Ⅲ ,andc
e
r
v
i
c
a
lc
anc
19(
16781.
29,
32011.
88)
c
op
i
e
s
清液移入另一 EP 管,加入等体积的 异 丙 嗪 溶 液,室
[
/ml],CIN1
6770.
28 (
4100.
28,7220.
22)cop
i
e
s
行 Ap
t
ima、HC2 检查;③ 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
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采用 细 胞 裂 解 法 获 取 宫 颈 刮 片 检 测 液 体,取 上
HPV E6/E7 mRNA;
HPV DNA 二代杂交捕获;诊断效果
Compa
r
i
s
ono
ft
h
ee
f
f
e
c
to
宫颈上皮细胞FH ROS联合检测在宫颈癌 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Hans Journal of Biomedicine 生物医学, 2019, 9(4), 149-153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9 in Hans. /journal/hjbmhttps:///10.12677/hjbm.2019.94022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FH/ROSCombined Test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Mengyuan You, Huixing Li, Yi Gao, Junqing Ren, Yanbing Xiao*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Maternal and ChildHealth Care Hospital), Zunyi GuizhouReceived: Aug. 6th, 2019; accepted: Aug. 19th, 2019; published: Aug. 26th, 2019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free ferrous porphyrin/reactive oxygen free radical (FH/ROS) combined test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Methods: A total of 300 women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cervical cancer and normal cervix were detected by FH/ROS combined test and 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CT and FH/ROS combined test for cervical les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FH/ROS combined test was higher than TCT (P < 0.05),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FH/ROS combined test were 100%, 85.7% and 91.3%, respectively, an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CT were 82.05%, 81.4% and 85.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FH/ROS combined test has simple, fast, low-cost advantages and high sensitivity of detection, which is worthy to be used as clinical early warn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KeywordsCell Free Ferrous Porphyrin, Reactive Oxygen Free Radical, Cervical Cancer, 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Detection of Thin Layer Cells in Liquid Base, FH/ROS Combined Test宫颈上皮细胞FH/ROS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孟媛,李会兴,高毅,任峻青,肖雁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遵义市妇幼保健院),贵州遵义收稿日期:2019年8月6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19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26日*通讯作者。
细胞因子IL-2、IL-10与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IL-2、IL-10与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朱若熙;赵卫红【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关系密切,是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统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最重要原因.机体通过增强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可使绝大多数妇女清除病毒和病变细胞,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10是由免疫原或其他因子刺激免疫细胞后所产生并分泌的低分子质量的可溶性蛋白质,且与受体的亲和力极高,为其发挥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结构基础.IL-2、IL-10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及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尚存争议.本文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对细胞因子IL-2、IL-10与HR-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9(046)002【总页数】5页(P125-128,133)【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乳头状瘤病毒科;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作者】朱若熙;赵卫红【作者单位】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第二位常见的癌症[1]。
已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生的必要因素,但仅不足1%的HR-HPV持续感染者发展为宫颈癌,所以对HR-HPV感染及其协同因素的探讨成为宫颈癌发病机制研究的焦点。
近年免疫系统在HR-HPV感染致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受到重视。
作为免疫系统的介质,细胞因子具有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表达水平能体现全身及局部阴道微环境的免疫状态。
宫颈癌最新ASCCP指南解读(上)相关试题及答案

宫颈癌最新ASCCP指南解读(上)相关试题及答案
1、2019版《基于风险的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和癌前病变的管理指南》把即刻发生CIN3+的风险在≥()%作为临床操作阈值
A、1
B、2
C、3
D、4
E、5
2、WHO分类(2020)中,中度不典型增生属于()
A、CIN1
B、CIN2
C、CIN3
D、CIN4
E、CIN5
3、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自然转归中的相关描述,以下不正确的是()
A、具体的进展率和逆转率清楚
B、AIS发病的中位年龄为30~39岁,多数无症状,少数患者出现异常阴道出血
C、从临床发现AIS到发展为早期浸润癌,通常间隔时间至少是5年
D、细胞学诊断子宫颈AIS的准确性仅约50%,故通过单一细胞学检查结果容易导致AIS漏诊
E、高危HPV检测可提高AIS的检出率78%的AIS或浸润腺癌表现为细胞学和HPV检测均阳性,故推荐HPV和细胞学联合检测
4、WHO分类(2020)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属于()
A、CIN1
B、CIN2
C、CIN3
D、CIN4
E、CIN5
5、WHO分类(2020)中,原位癌属于()
A、CIN1
B、CIN2
C、CIN3
D、CIN4
E、CIN5
6、()和腺癌相关性更高,而腺癌及癌前病变容易被细胞学漏诊
A、HPV16
B、HPV18
C、HPV30
D、HPV31
E、HPV33
答案:DBACCB。
宫颈癌高危因素、筛查建议及注意事项

宫颈癌高危因素、筛查建议及注意事项作者:杨青芝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顺位,已确定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生物学诱因。
早期子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外生型子宫颈癌早期症状接触性出血,颈管型患者因子宫颈外观正常易漏诊和误诊)。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且可以通过定期筛查、早期发现来防治的妇科癌症。
因此,女性朋友了解宫颈癌高危因素以及宫颈癌早期的筛查工作是如何进行的是很有必要的。
一、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一)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
HPV 主耍通过性活传(过早开始过性生活,且同时多个性伙伴或者是性对象有多个性伙伴)。
HPV 有100多个亚型,约有30余种亚型可感染肛门生殖道,低危亚型(6、11、42、43、44等)感染可引起生殖道湿疣,高危亚型(16、18、31、33、45、52、58等)感染可引起上皮内瘤样病变及癌,70%宫颈癌与HPV16和18感染相关。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正常女性中最常见的HPV感染亚型为HPV52和58。
约4/5的女性一生中可能被HPV感染,多为一过性感染,大多数都能够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不会导致病变。
也就是说感染不等于病变。
(二)与子宫颈癌有关的其它诱因:(1)月经卫生不良,月经周期廷长,过早结婚,过早生育,多次生育等;(2)各种性传播疾病引起的炎症又治疗不及时,造成对宫颈的长期刺激;(3)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HPV清除,间接导致子宫颈癌风险增加;(4)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子宫颈癌(特别是腺癌)风险成倍增加;(5)免疫缺陷及免疫抑制:HIV感染后引起机体免疫缺陷以及机体器官移植后持续服用免疫抑制剂,从而导致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升高;(6)疱疹病毒Ⅱ型可能与子宫颈癌发病有关,但尚待进一步论证。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价值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价值覃丽蓉【摘要】目的评估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50例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患者,根据筛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颈细胞巴氏涂片检查法进行筛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进行筛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宫颈癌前病变分级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患者宫颈癌前病变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诊断类型与最终诊断结果总符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1,P=0.0206<0.05).观察组患者各宫颈癌前病变分级与最终诊断结果总符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4,P=0.0034<0.05).年龄30~40岁者,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2例、CINⅡ2例,CINⅢ1例,总检出率为83.3%(5/6);年龄41~50岁者,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出CINⅠ1例、CINⅡ0例,CINⅢ0例,总检出率为16.7%(1/6).年龄30~40岁者的宫颈癌前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年龄41~50岁者.结论将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应用到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9(013)005【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巴氏涂片检查;宫颈癌前病变【作者】覃丽蓉【作者单位】518000 广东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宫颈癌为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若能够在发病前检出宫颈癌前病变,并及时给予干预, 将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 延长患者的寿命。
宫颈细胞巴氏涂片检查为临床用于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手段。
有研究指出, 将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应用到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 检出率同样较高。
细胞因子IL2、IL10与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Interactions between IL-2,IL-10 and 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with Cervical Cancer ZHU Ruo-xi,ZHAO Weihong,HAO M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HAO Min,E-mail:2yuanhaomin@
【Abstract】 As the collective name for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cervical cancer,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s closely related to cervical cancer.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 inf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By enhancing anti -infective immunity and anti -tumor immunity,most of the women can eliminate virus and diseased cells and prevent cervical cancer. Immune cells and their secreted cytokin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The cytokines IL-2 and IL-10 are low-molecular-weight soluble proteins produced and secreted by immune cells stimulated by immunogens or other factors,which have high affinity with receptors and participate in cellular immunity and humoral immunity of the body. IL-2 and IL-10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lesions,but its specific role and mechanism in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are still unclear and controversial.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reports and try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ytokines IL-2,IL-10 with HR-HPV infection as well as cervical canc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掌握病理诊断的标准和变异: CIN/SIL的病理诊断和分级取决于去分化的鳞状细胞在鳞状上
皮中的位置和比例,而鳞状细胞的去分化与细胞的异型性和核分 裂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判断CIN/SIL级别时,一定要把这三方 面的特征都考虑进去。但又不能死板地应用上述这些组织学特征 做为诊断的指导,因同一级别CIN的不同病例可有不同的形态学 特征。如CIN3中有的病例无分化和成熟,核增大且深染但核分裂 象却极少;相反有的病例则显示出可识别的分化并有一些核分裂 和异常核分裂。因此对不同的病例,上述各项指标应稍有些侧重 。如有的学者把上皮基底三分之一细胞的核异型性很显着的CIN 归为CIN2。又如鳞状上皮去分化表现为细胞密度显着增高,细胞 密度增高涉及的部位越高,去分化越严重,CIN/SIL的级别也越高 。但有时细胞密度不高,而细胞异型性显着也可诊断高级别CIN 。鳞状上皮的去分化还表现在细胞的层次增多,细胞层次越多则 去分化越严重,如CIN3级时常有15-30层细胞。但有时细胞异型性 显着的CIN3级可仅有5-10层细胞。
诊断CIN时应注意基底细胞层的界限是否清楚,一般来说基底 细胞层在CIN1级时界限常不清楚。如栅栏状基底细胞层界限很清 楚时,诊断要慎重,特别是诊断高级别CIN。
CIN/SIL常累及腺体,然而并非宫颈表浅部分所有的轮廓平滑 的鳞状细胞巢均为CIN累及腺体,应注意腺体鳞化和有推进状浸 润缘的鳞癌表浅部分区别。前者细胞分化好,无明显核异型性, 但如为不典型性鳞化则很难甚有时无法从组织学水平区别;后者 可类似腺体累及,而且可因细胞坏死和细胞巢中央液化而出现“ 假腺”外观,但是无腺上皮,且细胞巢的细胞极性消失,因而不 同于腺隐窝。
1、 癌前病变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premalignant lesions)
子宫颈鳞状上皮有恶性潜能的改变为癌前病变,近几十年大多数病理学家使用 异型增生和原位癌(dysplasia and carcinoma in situ,CIS)系统或子宫颈上皮内 肿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系统,对这类癌前鳞状上皮病变进 行分类。近10年又出现仅用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SIL)来命名宫颈癌前病变,并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类的Bethesda系统。2003 年WHO分类中子宫颈癌前病变采用的名称是宫颈上皮内肿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将异型增生/原位癌和鳞状上皮内病变置于同义语中 。目前是异型增生/原位癌、CIN和SIL这三种系统同时并存,病理医师可各取所 需,但一致认为与HPV关系密切(表1)。现美国较多采用SIL系统,国内也有些 医院开始使用,然而SIL还包括了除CIN以外的其他病变(表2和3),因此不应将 SIL与CIN完全等同,特别是低级别病变。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CIN/SIL中常有空化细胞异型性,有空化细胞异型 性的高级别病变可单纯分类为CIN2或CIN3;无论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CIN/SIL 都无必要报告存在空化细胞异型性与否。一般认为在诊断CIN/SIL时对空化细 胞的异型性常不作为诊断依据,特别是低级别CIN/SIL,否则会将CIN/SIL的级 别拔高。但有例外 ,如CIN2中有一种成熟或空化细胞性CIN2(mature and koilocytotic CIN2),特点为有突出的以细胞空化为特征的病毒细胞学效应与 基底旁细胞异型性同时存在,空化细胞有排列紧密的核周空泡和高的核密度 。当然也有学者主张把上皮上三分之一有明确空化细胞(指有大而深染且皱 的核和透明胞浆,以及厚的细胞“膜”),而上皮的下三分之一细胞无核异 型性也放入轻度异型增生或CIN1,有人主张将扁平状湿疣放入CIN1,但一般 认为这种情况诊断LSIL无问题。
2.2 除外非HPV的感染性病变:如疱诊病毒、巨细胞病毒、支原体和腺病毒感 染等,除腺病毒感染外其他现今决非少见。前两种病毒均有特征的病毒包 涵体可为诊断依据,支原体感染常有多量的急性和慢性炎细胞浸润,上皮 细胞修复性改变,并常有淋巴滤泡增生。因此见到淋巴滤泡(滤泡性宫颈 炎)要想到支原体感染。虽然这不是一早期和诊断性的特征,但是一常与 阳性支原体培养相关的特征。
2、子宫颈上皮内肿瘤/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组织学诊断中几个应注 意的问题
2.1 熟悉移行带的组织学特点:CIN多发生在宫颈移行带,有一319例宫颈锥要 标本研究显示,CIN仅3.1%发生于外宫颈,10%病变完全被宫颈内膜上皮包 围,其余87%均位于移行带。移行带的细胞有多能性和可塑性,因而分化有 一较宽的范畴,按局部的PH和对炎性刺激的反应不同,可分化为柱状细胞 和鳞状细胞,并常见贮备细胞。在HPV感染时不仅可转化为低和高级别CIN ,也可转化为成熟和不成熟性鳞化,后者会有细胞不典型性。
判断CIN/SIL的核分裂活动应注意:
①核分裂的数目;②核分裂在上皮中的高度;③有无异常核分 裂。正常鳞状上皮有核分裂活动,但限于基底旁层。核分裂象增 多是CIN/SIL的一个特征,而且上皮的不同高度或层次均可出现核 分裂象,核分裂活动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考个有用的指标。 同时应注意有无异常核分裂,异常核分裂象中以三极核分裂最多 见,其次为不均衡的二极核分裂。Crum(2002)强调异常核分裂 的意义,提出有病理性核分裂就应归入CIN2。英国学者则认为有 异常核分裂可诊断CIN,但不一定是高级别CIN。此外,有人( Kurman等,1992)认为CIN2病例如核分裂多,且有接近表层的核 分裂,应升级为CIN3。
谢谢!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分子检查和病理诊断
2019.10.31
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因发现发病率相当 高,正确的病理诊断是合适的临床处理的前题。宫颈鳞癌的癌前病 变有多种分类方法,病理改变为一谱系,因而在病理诊断、分级和 鉴别诊断方面难免有一些灰区,只有对之具备较充分的知识,才能 对这类非常常见的疾病做出较好的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