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1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1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09法三0910010085 刘力韵

论文摘要:英国社会学家卡尔?波普尔说过“人们普遍相信,对待政治学真正科学的或哲学的态度,和对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生活更深刻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的沉思和阐释之上。”这句话给我们这样一种思考法治,尤其是中国法治的维度:我们既不能停留在技术这一层面,也不能完全局限于现实社会这一视域,而是应当把它上升到政治哲学的高度,并把视野扩展到整个历史领域。只有这样理解和把握的法治,才不会仅是一些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技巧,而是具有普适性的精神和原则。因此,研究西方的法治理念及其转变过程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来说大有裨益。

论文关键字:古希腊法律思想西方法律思想

西方法治理念的起源要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期(约公元前8世纪)的“尚法”观念。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这一观念逐渐成为了一种理念、一种信仰。它包涵着“法律地位至高无上”“法治高于人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众多思想和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念,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法治才具备了“处事方法”和“治国方略”的意义。那么,法治的理念在西方是如何产生?它又是怎样随时代演进的?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要从古希腊说起。

一、古希腊,从“尚法”到“良法之治”

自公元前8世纪,希腊开始进入城邦时代。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也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

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

如斯巴达的法律制度,由其政治制度的创建者来库古以“神谕”的形式传达,因而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斯巴达人也由此养成了极强的守法观念,他们自愿服从来库古法律的约束,极少违反,他们将对法律的遵从看成是一种“美德”。

在希腊的另一个著名的城邦雅典,最初并无成文法,仅有习惯法,雅典的平民极力要求制定新的法律来限制贵族的特权,以确保自己的利益。于是成文法应运而生。经过政府和民众的长期努力,雅典开始进入法律“统治”的时期。自此,法治的意识在希腊人的思想中形成,他们关注法律的权威,强调执政民众对法律的服从,并萌发了要用法律来建构政治秩序的愿望。

古希腊明确把法治作为治国方略而提出来的思想家是柏拉图,不过他的思想也经历了较大转变。最初他并不主张法治,在治国理论上,他的标准是正义和知识。在他看来,法律只是一种规则,但它本身不是正义和知识,因而不足以治理好国家。因此他提出:理想的国家必须由德才兼备的哲学家来统治,而不是由法律来统治,“治理国家的最佳的方法不是给予法律最高的权威,而是给予明晓统治艺术、具有大智大慧的人以最高的权威。”但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其方略实现的根本条件,是世上要存在像他描绘的美德和智慧俱全的人,对此黑格尔说“一说到地球上的人,那么他(柏拉图)的理想就不可能实现了,因此这样一个理想完全是虚幻的”。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是古希腊法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较早为我们揭示了法治的基本内涵和价值目标,并批出了建构法治的基本方略,为我们较为完整地勾勒了一幅法治国家和社会的蓝图。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法律具有至上权威是法治的关键,而良法是法治的基石,这是法治的两大基本要素。亚里士多德为法治的发展确立了崇高的奋斗目标,具有永恒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法治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二、古罗马,从崇尚理性到关注权利

古希腊的城邦文明最终被罗马人征服,但是,罗马人并没有因为军事征服希腊而同样征服希腊人的思想文化,相反,他们却被淹没在希腊的思想文化之中。在

法治思想领域,罗马人也成了希腊法治思想的后继者和传播者。

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法治思想的思想家中,我们不能不提到西塞罗。一方面,他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和法治思想同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确证法治的必然和正当;另一方面,他又根据自己的政治实践的经验教训来阐述法治建构中若干现实问题。这样一来,西塞罗在对法律和法治的理解上,视角和视域要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宽广的多。

西塞罗把理性看做神赋予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他认为,在没有国家和成文法律的时候,自然法就已存在,成为了人类正确行为的准则,以它的理性力量指示和禁止着人们行为的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理性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只不过是成文的理性而已。在他看来,国家是各民族或市民以正义为基础、以法律为纽带自愿建立起来的一个集合体。而且,在这个公民的“集合体”中,人与人之间构成一种协作互助的“伙伴关系”。这表明,国家是由法律建立起来的一个自由、平等的实体;国家的职能在于实现公民的自由和平等,并为众人谋取利益。

三、从古代到近代,由神性回归理性

从总体上说,如果说古希腊和古罗马是一个法治思想主宰的时代,那么中世纪的西方世界则是一个神治思想垄断的时代。日尔曼人并未表现出罗马人当年的谦逊和宽容,他们的野蛮入侵以及对原有文明的掠夺和践踏使得繁荣一时的罗马法治文明湮没在侵略者的铁蹄下。但这些征服者却对罗马人留下的基督教及其教会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宽容和情有独钟,基督教成了西欧惟一“合法”的精神信条。所有的人、所有的思想都共同寄生在神治的思想之下。基督教将法律上升为终极意义上的神的理性,宣称人和法都是整个神圣统治体系的组成部分。

基督教神学的精神强制,在使欧洲人屈从于神意的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思想自由的憧憬。而当时各种政治权力的对抗又使人们处在一个相对松散的政治控制之下。这种统治状态无疑为自由思想的成长提供了温床,在这“自由的胚胎”里逐渐酝酿成一场场表达人们政治理想的复古主义运动,从而哺育和催生了近代法治主义的萌芽。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随着罗马法的集成《国法大全》在意大利的发现,以及城市再一次崛起和商业的迅速发展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在欧洲掀起

了一场学习和研究罗马法的运动。由此最终引出了席卷整个欧洲的高举人文主义大旗的文艺复兴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封建势力和宗教神学的权威遭到重创,人类开始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和个性。马克思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也奠定了近代法治思想人本主义的基调。通过这次文艺复兴,欧洲的思想文化主流从神本主义向人本主认转化,人的地位上升,人的价值凸现。这一变化影响着欧洲人对政治体制和治国方略的新的思索,从而导致了以神为本的法治理念衰微和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的萌生。

到17世纪,英国的哈林顿是最早明确提出法治主张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法治主张是在经验的、历史的事实中来论证,这也使得他成为架起古典理性主义与近代理性主义法治思想的桥梁的人。在哈林顿之后,崇尚法治、尊崇理性和良法逐渐成为西方法治思想的主流。

四、法治:自由与民主

对于近代法治思想的形成来说,文艺复兴运动仅仅为其提供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和精神条件,而启蒙运动则是近代法治思想体系形成的直接力量源泉。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带有更加强烈、更加明显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在众多的法治思想家中,孟德斯鸠和卢梭的其中的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以自由主义作为立论的基础,把自由确立为法治的实质,而把法治看成自由诞生的基本的政治结构。不过在他看来,法治国家的目标确立为自由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的问题是法治国家如何能够保证自由,正如他指出的“人类的理性所以伟大崇高,在于能够很好地认识到法律所要规定的事物应该和哪一个体系发生主要的关系,而不致搅乱了那些应该支配人类的原则”。“法律上的自由”是他确立的自由的和法治的基本原则。

当自由主义的法治学说经孟德斯鸠等政治思想家的阐释而确立下来的时候,以卢梭为首的民主主义者的法治学说也正在兴起。卢梭既是一个自由的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他的理论试图把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建构一个理想的共和国创设一种理想的模式。同孟德斯鸠一样,卢梭也

崇尚自由,他认为,自由需要平等,这种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意义上的。而由于社会制度而导致的政治制度上的人和人的不平等,正是人们失去自由而倍受奴役的根源。所以卢梭认为建立法治,树立法律高于一切权力的权威,才是彻底杜绝专制、使人们不再受奴役,从而最终实现人类自由的有效途径。

康德说:“大自然迫使人类去加以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建立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在这一方面,西方的法学家和思想者们从很早开始就展开了多维度的探讨和摸索。在这两千多年的探索的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自由”“平等”“理性”等理念一直贯穿其中,这些思想并非只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时期存在,它们都是具有普适性和历时性的原则和理念。这些标识着人类文明最高理想的词汇也正是我辈法学学子们要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对于法治的理想,我国起步较晚,但这绝不应成为我们停留于当前水平的借口,相反,我们应大量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成果来不断丰富、发展我们的理论体系。发掘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拓未来,我相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将会在历史中得到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德〕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5]汪太贤:《西方法治主义的源与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浅析当代中国的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

公共管理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中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的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 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班级交通运输0901 学号 00929175 姓名丁立 指导教师袁会琴 日期 2011 年 11 月

浅析当代中国的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 摘要: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法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依法治国是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向,引领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施。本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实践发展,并且论述了依法执政确立的依据,阐述了依法执政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它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和实现依法执政的具体路径。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必须推进依法执政。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法治国家 一、引言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正处于战略机遇期,社会经济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全社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是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进行法制建设的。很多同志说,我们做到了“十六字方针”的要求,就是做到依法治国,为什么还要再提依法治国?甚至有的学者问道:依法治国和“十六字方针”是什么关系?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法治理念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法制方针是什么关系?是继承关系、否定关系、还是其他的关系?因此,我们对我国法制建设的认识,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理解,必须要放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放在具体国情下加以认识和理解。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和确立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我们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改革。这个变革,必然对我国的上层建筑、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我国的法治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提供相应的法治保障。1992年,党的十四大做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随后一系列重要决定政策出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诸多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我国立法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笼统地、片面地、不加区别地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由于当时很多法律法规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在当时那种

西方文明史论文

亚历山大与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Hellenistic)一词意即“希腊似的”,主要是指希腊文明随着希腊统治的扩张而传播到东方各地,东方被希腊化了。开启希腊化时代的主角是马其顿人。马其顿地处希腊的东北边缍,这个偏辟落后的小国是怎样崛起、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的呢?亚历山大又是怎样在他的帝国内传播希腊文化的呢?亚历山大又对希腊化时代做出什么养的贡献呢? 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正当希腊腹地发展了200年的城邦政治制度日趋衰微之时,腓力二世领导下的马其顿王国即蓬勃崛起、一技独秀。腓力选择借鉴了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的经验,对马其顿的政治制度和币制进行了改革。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在克罗尼亚战役,进一步挫败了以雅典、底比斯为首的反马其顿盟军,迫使几乎全希腊都承认了他的霸权。此后,腓力又拟订了进一步开疆拓土的战略方针,他在希腊的拥护者号召把战争引向亚洲,把财富夺回希腊,并举行了向波斯宣战的集会。公元前336年,壮志未酬的腓力遇刺身亡。“亚力山大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也就是该国的王子,他实际上是杀死他父亲之后登上王位的,接着便开始了他惊人的征服之旅,很大程度上是受波斯人在公元前五世纪入侵希腊、洗劫雅典的启发,亚历山大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大约是波斯战争一百多年后,他随后开始了惩罚波斯帝国的征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丹·坡茨) 雄才大略的亚历山大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所向披靡、横扫欧亚非的军事天才。“公元前334年,以亚历山大为首的希腊东征军跨过了赫勒斯滂海峡,在格拉尼库斯河畔首战告捷,第二年又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大败十万波斯军,俘

虏了波斯国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米辰峰)然后亚历山大挥师南下,迅速攻占了腓尼基、巴勒斯坦,兵不血刃、占领了埃及。“厚颜无耻的埃及法老神庙祭司立刻尊奉亚历山大为阿蒙神之子,埃及法老的合法继承人。在平定了埃及以后,亚历山大又挥师北上,在公元前331年,在亚述古都尼尼微的附近高加美拉与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展开了决战,开战不久,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又一次弃阵逃跑、全军溃散。”(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米辰峰)亚历山大相继攻陷巴比伦、苏撒和波塞波利斯三大古都,亚历山大的军队对古都进行了洗劫。“大肆洗劫王宫,仅仅在古都波塞波利斯一地就报抢劫了12万塔兰特的金银财宝,不久逃往大夏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被谋反的当地总督所杀,宫毁人亡,标志着以亚历山大为首的希腊入侵者取代了波斯帝国,在古代西亚的统治地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米辰峰)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一步向东扩张。“他越过了东伊朗的北部,到达索格底亚纳、大夏地区即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北部,随后进入印度北部、西印度的北部即现在的巴基斯坦,到达印度河谷后,他停止了前进,他不想再继续了,于是决定回师,他决定从陆地返回,他们穿过俾路支斯坦和伊朗东部的沙漠,旅途异常艰辛、损失惨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丹·坡茨)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4年初返回巴比伦,历时10年的东征方告结束。他认定未来世界的中心不在相对贫穷的西方,而在富庶的东方,故定都巴比伦。从此,古代世界前所未有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崛起。这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西起巴尔干半岛,南达利比亚、埃及,东至印度、中亚大夏一带,北达多瑙河和黑海北岸。在东征期间,亚历山大每占一地,都要留下驻军委任总督。据说,他在亚非大陆新建了七十多座军事要塞,都叫亚历山大里亚。“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古

弘扬法治精神 依法执教 依法办事

弘扬法治精神依法执教依法办事关键词:依法治国教师道德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意义非凡。 弘扬法治精神,是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党在对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是我们党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弘扬法治精神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是继“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后,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的又一重要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是两个水乳交融、互相衔接的科学命题。前者旨在强调法治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基本原则,诸如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后者旨在强调树立先进、科学、文明的法治价值观,通过弘扬法治的价值观和法治的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公民行为和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等各个方面上,全面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谐。 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进入了新阶段,确立和实施10年之久的依法治国方略,正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既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价值追求,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面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推进,需要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用先进、科学、文明的法治精神引导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当前,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于学校来说,构建和谐校园是办学者的重要任务,而依法执教正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对学校而言,家长、学生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如果学校教师不能依法执教,不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不能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那么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特别是对学生的处理和惩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矛盾,轻则吵闹、投诉,重则对簿公堂,使得校园育人的环境受到损伤,造成极不和谐的因素,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依法执教,在构建和谐校园进行中意义重大。 首先,依法执教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周礼》中说:“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孟子说:“教者必以正”;汉代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古人的言论就充分证明教育这种职业,应当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大”理念,其实质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涵盖了政法工作全部工作内容,而且是政法工作的规范和标准。这五个理念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性协调一致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二、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执法为民,对我们执法机关和执法者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把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护正确政法方向的思想保证。 我们政法干警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具体说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排优解难。二是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政法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是新时期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政法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就会耳不聪,目不明,就会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处理;三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权观。我们党一直把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权作为革命和建议的重要奋斗目标。 三、公平正义是政法干警肩上的重任和永远追求的目标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和完成,则是我们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在执法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到: 一是合法合理。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便是确保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二是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三是同样情形同样处理。这一方面是法律自身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社会公众对公平合理的理解和期望。二是平等对待。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具体方式。平等对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反对特权,二是禁止歧视,不允许对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主体有歧视行为。 三是及时高效。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一个旷日持久的官司,可以把一个家庭,一个企业拖垮。因此在保持公平正义同时,必须着力提高时间效率,物质效率和制度的科学性,减少负面作用。 四是程序公正。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更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价值所在。 四、服务大局是政法机关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因而必然也是政法机关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就是保障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其根本要求就是各级政法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谐稳定。 五、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政法工作的根本保证

西方文明之源教案

西方文明之源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教学设计 日期: 2007年9月10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 (师):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生答)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生:希腊和罗马)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西方文明之源”。 [导入新课二]: (师):同学们,在28届雅典夏季奥运会上(2004年),获胜的运动员除了获得奖牌和鲜花以外,还有一份与众不同的礼物,你知道是什么吗(——生:橄榄枝叶绕成的花环。) (师):奥运会的发源地是希腊,竞赛的奖品通常只是橄榄枝编成的花环。但胜利者成了英雄,得到城邦的很多奖赏。

大家有没有听过法西斯它是什么的象征(——生:反动势力、独裁专权、恐怖主义)它起源于古代罗马卫士手中的那根束棒(显示图片)这是权利的象征。“束棒”在拉丁语的读音就是“法西斯”。根据早期形成的传统,罗马最高长官有12名卫士相随。他们各人手持一束棒子,束棒中间插着一把战斧。棒子用来施笞刑,斧子用来执行死刑,都是权利的象征。“束棒”在拉丁语中的读音是“法西斯”,以后“法西斯”就逐步成为反动势力的象征。 [讲授新课]: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板书) 1、古希腊的疆域与自然条件 (师):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希腊半岛是主要组成部分。 (师问):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学生结合地图回答: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师):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东临爱琴海,岛屿星罗棋布。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橄榄和葡萄。希腊并不是很肥沃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山,很少适合耕种的平地。但是希腊有很多优良的港口,希腊人的航海设备和技术都很好。希腊人创造繁荣的方法是发展制造业和贸易。(简单讲述) (师总结):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 ▼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北纬20°~40°之间。原因大致有:第一,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第二,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爱琴文明(板书) (师):在希腊众多的岛屿之中,哪个岛是最着名的(——生看图回答:克里特岛,老师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划出克里特岛) (师问):为什么克里特岛最着名呢(——生:因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就发祥于这里)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而希腊文明又渊源于爱琴文明,所以说爱琴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是古希腊历史的开端。从爱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当代中国的法治改革与发展

当代中国的法治改革与发展 (一)加强立法工作 立法是发展中国法治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自从中国1978年明确提出“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中国立法机关始终高度重视立法工作,把立法放在法治建设的首要位置来抓。27年来,在法治建设的各个领域,立法工作是取得成绩最为显著的一个领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它的常设机关,它们行使国家立法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立法法等的规定,中国实行中央与地方适当分权的立法体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地方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省会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的地方政府有权发布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制定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海南、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五个经济特区还享有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权。中国的立法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的两个积极性,使中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除了修改颁布1982年宪法和对1982年宪法进行四次修改的31条宪法修正案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近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目前,中国共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

西方文明史 古希腊神话论文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 摘要:神话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民族意识的积淀,直至今天,它仍以无穷的魅 力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在漫长的西方文明发展史中,希腊文明曾放出璀璨的光芒。 古希腊的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都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所以可以说,古希 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百用而不厌其烦的素材,这已 是人所共知的。本文重在试图探索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的两钟重要的精神血 液即人本和理性,这两种精神恰是整个西方近代文化的两个主要精神。 关键词:西方近代文化精神源头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 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 晓的。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 话故事,并立力图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 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希腊神话在人类思想文化艺术史上始终光 彩夺目,经久不衰。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和中国商周文明略有相像之处。他们是西洋文明 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 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想像中,宇宙 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 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 统称为「希腊神话」,西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 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西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古希腊神话的故事都来自《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工作与时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两部。《伊利亚特》记述的是 古代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交战攻打伊利亚特的经过。《奥塞德》描写了希腊军返航途中 的种种遭遇,荷马之后的赫西俄德写了《神谱》和《工作与时日》希腊诸神的渊源, 历史的发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间,希腊三为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索福 克勒斯、欧里匹得斯的经典著作也极大的丰富了希腊神话的内容。古希腊神话主要包 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前者包括关于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的起源 和神的活动等故事。古希腊神话里希腊有十二主神,他们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斯匹斯山上。他们是管雷电的天神宙斯、天后家空之神赫拉、海神波塞东、太阳神阿波罗、月 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特、战神阿瑞斯、火与工匠 神赫尔斯托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此外还有小神仙 爱神厄洛斯、学问和艺术女神缪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除诸神外还有英 雄传说,主要反映的是遥远的古代社会生活及人类心智、物质发展之后与自然的斗争,还有许多是反映人们生产斗争知识的。对与中国神话零散、片段化、孤立、情节简单 不同,希腊神话自成体系、完整、情节丰富曲折,具有非常大的魅力。 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人兽同体的遗迹,他们是诸神的祖先。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 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 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人物希腊十二主神都是与人同形、与人同性的,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

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对于新中国来说,法治还很年轻还不够健全,但是我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工作不断加强。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江泽民同志亦反复强调,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之处,必须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治的建设正是在铸造这个国家的规矩。国家的法制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为了保证国家公职人员不变质、不变色,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准绳,处理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许多问题才好解决。 我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实现全面进步。这些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作为上层建筑总体上是与我国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法治的建设,是对个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正如江泽民所言:“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1/ 1

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的法学解读 “法治精神”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新提法,是继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之后,又一个具有战略性号召力的新概念。 一、深刻理解“法治精神”的科学内涵 “法治精神”的内函丰富精辟,它主要包括法治的善治精神、民主精神、人权精神、公正精神和和谐精神。 善治精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善于运用法律、法治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确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实施。 民主精神: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的权益。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本民主制度更加完善。 人权精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由人民依法行使;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尊重和保护人权。 公正精神:从法律建设、制度建设、政策手段、工作方式等方面,依法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和谐精神:现代法治的要义在于建立一个自由而有序的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要充分运用法律、法治的规范和治理功能,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二、认真领会“法治精神”的本质要求 1. 弘扬法治精神,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法治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法治精神,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弘扬法治精神的一大法宝,把改革创新作为弘扬法治精神的强大动力,把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作为弘扬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弘扬法治精神的最终目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自觉地将法治的民主精神、人权精神、公正精神等融入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中,推进依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小论文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与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且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更深层次理解,是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我国新时期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它的提出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是由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法治理念、法治制度和法治行为所构成的现实状态,致力于寻求法治在现实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首先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包括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权力制约。其次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以人为本、保人权障、文明执法三方面。再次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平正义的要求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第四,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现阶段,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大局要求我们能够做到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要正确处理好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坚持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内

在一致性。最后党的领导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 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只有社会稳定,社会的经济才能发展,社会的文化才能繁荣。所以为了实现社会和谐,法治保障必不可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贯穿始终。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

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最近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全面部署,这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决定》对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充分认识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作为纪检监察的一项重要工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文化,是培养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全民法律水平,形成遵纪守法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载体。纪检机关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承担重大责任,并且有着其他国家机关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1、法治文化建设是现代民主法治的灵魂。 2、法治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需求。 3、法治文化建设,是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内在要求。 4、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5、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地方人大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 长期以来,纪检监察机关非常重视法治文化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法治文化建设仍然是整个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尚不能完全适应我国民主法治发展的新要求,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笔者认为,纪检监察机关进法治文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协调,把法治文化建设统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之中。 2、——突出重点,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中融入纪检监察工作元素,彰显人大工作的特色。 3、——增强文化色彩,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中国梦想

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中国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国家也有自己的家国梦。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这是13亿人民所期待与渴望的,不仅是这个伟大时代给了中国人民敢于做梦的机会,还因为这个飞跃发展的东方大国给了我们做梦的平台,改革的新风激发了我们梦想的权利,让我们觉得这个梦并不遥远、并非泡影。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要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法治。 人是需要精神来支持的,法治建设也是如此。没有精神的法治,犹如没有灵魂的人体,再刚性的法条也难免沦为摆设。因此,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历史上,管仲指出“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明代张居正感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的都是这

个道理。这种“使法必行之法”,其实质就是法治精神。 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13亿多中国人民的信心和力量。法治精神是中国梦的重要特征和内容,又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保障。用法治精神筑牢中国梦,推动中国梦是每一个党员干部,乃至全国公民的光荣使命和职责。俗话说“法乃国家布大信于天下”。贯穿法治精神的法治中国就是宪法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和最大权威的中国。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想,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为之努力与奋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与精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共同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所追求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由健全完善立法、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强制约监督、自觉诚信守法、繁荣法学事业、坚持依法执政等七部分组成。这七部分要求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所必须要努力完成,努力做到的。 基本内容: 一、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折,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党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总结改革开放几十年经验所得出的宝贵理论,我们要坚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方针。(2)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3)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4)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宪法法律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达和体现,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法律保障。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对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根本的意义和作用。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必须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尊严。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有效制止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土政策”、“土办法”、“你有法律、我有对策”等破坏法律权威的行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必须树立和维护执法部门的权威和公信

力。(5)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二、执法为民 (1)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2)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以人为本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如国家取消农业税、加强医疗保证建设、控制物价、控制房价等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3)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如我们国家把维护人权写入宪法,温总理为民工讨薪等都是执法为民的要求。(4)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 三、公平正义 (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公平正义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随着物质上矛盾的发展变化,人民群众对平等享有、平等保护、平等参与、平等选择、平等竞争、平等发展的关注期待越来越强烈。因此,只有在法律制度上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理念,从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致力于消除各种导致社会不公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平等对待、反对特权、禁止歧视是人人平等的体现。(3)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教学难点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结合地图,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课件下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温故知新: 1.请说出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四大古代文明名称及其产生的大致时间。(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两 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 2.上述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古代文明为 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大河流域。北纬20°~40°之间。原因大致有:第一,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第二,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14页导入框“木马计”的传说与下列哪些人物有关?( b ) a.该亚 b.厄瑞斯忒 c.汉谟拉比 d.胡夫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木马计”就是第一课所学的希腊传说中,厄瑞斯忒的父亲阿伽门农远征特洛伊所使用的。这里提到的特洛伊战争,就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激烈碰撞。它反映了当时除了亚非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之外,欧洲的西方文明也已经诞生。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西方文明之源。(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雅典城邦的繁荣 1.希腊的早期文明为什么被称作“爱琴文明”?(运用课件播放《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代希腊的 地理位置,强调指出: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是一种海洋文明。) 2.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学生结合地图回答: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 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

公正司法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正司法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地位 和作用 西方哲人培根在专论司法问题时这样写道:“一次不公的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破坏了。”[1]在西方人不断提及培根的高瞻远瞩之时,在遥远的东方大陆上,人们也在代代相传狄仁杰的正义之道和包青天的铁面无私。由此可见,公正,是人类——不论西方人还是东方人,不论年长者还是年少者,自古以来的美好期待和殷切期盼。自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后,党和人民逐渐认识到,想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必须实行依法治国[2];而想要树立法律权威,切实产生效果,就必须要在公正司法上下功夫。 一、公正司法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地位 1.公正司法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十八大以来的多次会议上,让司法事业与祖国发展事业协调发展,齐头并进,让公正司法成为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理念屡次被提起,无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在现实中,公正司法对国家建设和各项发展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首先,公

正司法服务于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和社会向更高级的经济化迈进,建立在经济改革基础上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也日渐显露,公正司法恰恰能增加法律威严和守法意识,进而平息纷争,维护稳定,保障和谐,促进发展。其次,公正司法服务于各项建设。公正司法有助于各项社会秩序的建立,唯有社会井然有序,人民积极献力,国家的各项建设才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再次,公正司法服务于政治进步。我国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政治构想,进一步推进公正司法,有助于国家和人民在政治建设上结出硕果。 2.公正司法是密切官民的可靠途径。从各国发展的历史来看,无论什么样的制度,无论什么样的政策,政策执行不力,制度规制无效,以及权力相扰、相侵的现象都广泛存在。但是,结合古今中外的先人智慧和管理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公正司法是密切官民,加强管理的可靠途径。人民群众选举出政府,但不相信政府,或不支持政府,究其原因,无非是政府及政府公职人员,或者说公权力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和正当要求。司法本身作为监督公权力,保障私权利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在运行中纠正了公权力对私权利(也即政府对公民,国家对个人)的侵害,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又在运行后让其他国家机关,尤其是政府各部门切实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路线方针,

弘扬法治精神征文

弘扬法治精神征文(一)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乐章。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老师给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好的学习,好的校风。我们需倡导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

".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向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拚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校园文化。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茫茫学海中,我们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进。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治情操;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未来不是梦,今天,在我们手中。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

当代中国法治的内涵及其完善路径_修改

当代中国法治的内涵及其完善路径 内容可包括:中外法治内涵的历史学考察、法治的概念、当代中国法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当代中国法治的的完善路径:与人治、传统、宗教等的兼容、具体的完善策略等。 修改的大体意见如上,但是其中有好多的内容与论文的内容一致。所以只需要重新分段,修改各个子标题,及部分内容不要动文章的大体构架即可 摘要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它是指一个国家在多种社会控制手段面前,选择以法律为主的手段,而不是选择其它手段。这就是我们讲的依法治国。法治除了被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来理解外,它还有其他重要的涵义,即法治的内容或精神的正义性和合理性。本文从法治合理性的理论基础出发,对其词源、词义进行整理,并对法治合理性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对中国的法治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法治,合理性,内涵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人的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范围以外某个神秘的地方早就存在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公正、最科学的合理法则,并且一直存在着,尽管我们并没有明确地认识。人类与生俱来的理性享有这种合理法则,它指导人类作出合理的自由意志的选择,而且包括享有是神或自然或理念决定的,是自然而然不假外求的。法的合理法则就是正义和道德自身。用西塞罗的话说,它与“正义”同义,符合这种合理性法则的实在法才是公正合理的。 考查法治合理性的内涵和标准,从其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源于以下事实:法和法治是实现人的价值需要的工具。任何客观事物,如果不

与人的价值需要相联系,就无所谓好坏、优劣、善恶,也就不存在合理不合理的问题。人的需要有很多,如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等等,法治必须能满足人的这些需要,包括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才能体现其价值和合理性。社会发展规律即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法治的形成、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从立体网络的结构看,法治的构成要素,既有精神要件,也有实体要件和形式要件。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法治合理性进行了研究,赫拉克利特把法律看作“神的法则”的体现,认为人类制定的法律的内容来自神的法则,按照神的法则来制定的法律就是合理的,否则就是不合理的。之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都确信存在着实在法的某些不变的标准,并断言通过理性的运用,可以发现这些不变的标准。但是,理性、合理性、理性法作为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却始于斯多葛学派。斯多葛学派是在希腊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瓦解和由此引起的城邦国家衰落的时期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 到了近代,法和法治出现了理性化的趋势。许多自然法学家和思想家力图把从罗马法中延伸出来的理性原则同久远以来的哲学思考统一起来。任何一种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带有时代的烙印。上述各种法治合理性的思想都有其自身的局限,但是,它们都或多或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法治、合理性是法治的主要价值追求;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