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冲击性能测试

聚合物冲击性能测试
聚合物冲击性能测试

实验11 聚合物冲击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测定聚合物的冲击强度,了解其对制品使用的重要性;

2.熟悉聚合物的冲击性能测试的原理,掌握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操作方法;

3.掌握实验结果处理方法,了解测试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冲击性能实验是在冲击负荷的作用下测定材料的冲击强度。在实验中,对聚合物试样施加一次冲击负荷使试样破坏,记录下试样破坏时或过程中试样单位截面积所吸收的能量,即得到冲击强度。由于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本身结构的不同,它们的冲击强度也各不相同。在工程应用上,冲击强度是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通过抗冲击试验,可以评价聚合物在高速冲击状态下抵抗冲击的能力或判断聚合物的脆性和韧性程度。

冲击试验的方法很多,根据实验温度可分为常温冲击、低温冲击和高温冲击三种,依据试样的受力状态,可分为摆锤式弯曲冲击(包括简支梁冲击GB1043和悬臂梁冲击GB1843)、拉伸冲击、扭转冲击和剪切冲击;依据采用的能量和冲击次数,可分为大能量的一次冲击(简称一次冲击试验或落锤冲击实验GB11548)和小能量的多次冲击实验(简称多次冲击实验)。不同材料或不同用途可选择不同的冲击试验方法,由于各种试验方法中试样受力形式和冲击物的几何形状不一样,不同的试验方法所测得的冲击强度结果不能相互比较。

摆锤式弯曲冲击实验方法由于比较简单易行,在控制产品质量和比较制品韧性时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测试方法。这里介绍摆锤式弯曲冲击(简支梁冲击和悬臂梁冲击)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如图11-1所示。

实验时摆锤挂在机架的扬臂上,摆锤杆的中心线与通过摆锤杆轴中心的铅垂线成一角度为α的扬角,此时摆锤具有一定的位能;然后让摆锤自由落下,在它摆到最低点的瞬间其位能转变为动能;随着试样断裂成两部分,消耗了摆锤的冲击能并使其大大减速;摆锤的剩余能量使摆锤继续升高至一定高度,β为其升角。如以W表示摆锤的重量,l为摆锤杆的长度,则摆锤的初始功A0为:

)cos 1(0α?=Wl A (11-1)

若考虑冲断试样时克服的空气阻力和试样断裂而飞出时所消耗的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用式(11-2)表示:

202

1)cos 1(mv A Aa A Wl A +++++=ββ (11-2) 通常,式(11-2)后三项都忽略不计,则可简单地把试样断裂时所消耗的功表示为:

)cos (cos 0αβ?=Wl A (11-3)

式中除β角外均为已知数,因此,根据摆锤冲断试样后的升角β的数值即可从读数盘直接读取冲断试样时所消耗功的数值。

图11-1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的工作原理

1-摆锤 2-扬臂 3-机架 4-试样

简支梁冲击试验是使用已知能量的摆锤一次性冲击支承成水平梁的试样并使之破坏,冲击线应位于两支座(试样)的正中间,被测试样若为缺口试样,则冲击线应正对缺口(参考图11-2);悬臂梁冲击试验则由已知能量的摆锤一次性冲击垂直固定成悬臂梁的试样的自由端,摆锤的冲击线与试样的夹具和试样缺口的中心线相隔一定距离(参考图11-3)。根据摆锤的冲击前初始能量与冲击后摆锤的剩余能量之差,确定试样在破坏时所吸收的冲击能量,冲击能量除以冲击截面积,就得到试样的单位截面积所吸收的冲击能量,即冲击强度。

通常,冲击性能实验对聚合物的缺陷很敏感,而且影响因素也很多,聚合物

的冲击强度常受到实验温度、环境湿度、冲击速度、试样几何尺寸,缺口半径以及缺口加工方法、试样夹持力等影响,因此冲击性能测试是一种操作简单而影响因素较复杂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可忽视上述各有关因素的影响,一般应在实验方法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冲击性能的测定。

三、仪器与样品

1.实验仪器

(1)简支梁冲击实验机其基本构造有三部分,即机架部分、摆锤冲击部分和指示系统部分组成;

(2)悬臂梁冲击实验机;

(3)游标卡尺。

2.试样

试样材料可采用PP、PE、PS、硬质PVC等;简支梁冲击试样类型及尺寸和缺口类型与尺寸参照GB/T1043-93执行;悬臂梁冲击试样类型及尺寸和缺口类型与尺寸参照GB/T1843-96执行。

本次实验采用多型腔模具注射成型的PP长条试样作为无缺口试样,在PP 长条试样厚度方向上用机械加工方法铣出缺口作为缺口冲击试样。每组试样不少于5个。试样要求表面平整,无气泡、裂纹、分层、伤痕等缺陷。

四、准备工作

1.试样的制备和外观检查,按GB1043-93规定进行;试样的状态调节和实验环境按GB2918 规定执行。

2.试样编号,对于无缺口试样,分别测量试样中部边缘和试样端部中心位置的宽度和厚度,并取其平均值为试样的宽度和厚度,准确至0.02mm;缺口试样应测量缺口处的剩余厚度,测量时应在缺口两端各测一次,取其算术平均值。

3.熟悉冲击试验机,检查机座是否水平。

4.检查冲击试验机是否有规定的冲击速度,并根据试样破坏时所需的能量选择试验机摆锤,使消耗的能量在摆锤总能量的10~85%内。若符合这一能量范围的不止一个摆锤时,应该用最大能量的摆锤。

5.调节能量度盘指针零点,使它在摆锤处于起始位置时与主动针接触。进行空白实验,保证总摩擦损失不超过摆锤冲击试验机特性参数的规定,否则进行冲击试验机的校准。

五、实验步骤

1.简支梁冲击实验

(1)根据试样尺寸,进行实验机样条跨度L的调节,跨度数值根据试样类型进行选择,参照GB1043-93执行。

(2)抬起并锁住摆锤,将试样按规定放置在两块撑块上,将面紧贴在直角支座的垂直面上,使冲击刀刃对准试样中心,缺口试样刀刃对准缺口背向的中心位置(如图11-2)。

图11-2 简支梁冲击实验中冲击刀刃、试样和支座的相互关系

1-试样2-冲击方向3-冲击瞬间摆锤位置

4-下支座5-冲击刀刃6-支撑块

(3)将指针拨至满量程位置。

(4)扳动手柄抓钩,平稳释放摆锤,从能量度盘上读取试样吸收的冲击能量并记录。

(5)试样可能会有三种破坏类型,完全破坏(指经过一次冲击使试样分成两段或几段);部分破坏(指一种不完全破坏,即无缺口试样或缺口试样的横断面至少断开90%的破坏);无破坏(指一种不完全破坏,即无缺口试样或缺口试样的横断面断开部分小于90%的破坏)。对于同种材料,如果可以观察到一种以上的破坏类型,须在报告中标明其破坏类型。试样无破坏的应不取冲击值,实验

记录为不破坏或NB ;试样完全破坏或部分破坏的可以取值,计算平均冲击值,并记录部分破坏试样的破坏百分数。不同破坏类型的结果不能进行比较。

2.悬臂梁冲击实验

(1)按准备工作要求进行完试样测量和冲击试验机的检查之后,抬起并锁住摆锤,把试样放在虎钳中,按图11-3所示夹住试样(也称正置试样冲击);测定缺口试样时,缺口应在摆锤冲击刃的一边。

图11-3 虎钳支座、缺口试样及冲刃位置图(单位mm )

1-虎钳固定夹具 2-试样 3-冲击刃 4-虎钳可动夹具

(2)释放摆锤,记录试样所吸收的冲击能,并对其摩擦损失等进行修正。

(3)试样可能会有四种破坏类型,完全破坏(试样断裂成两段或多段)、 铰链破坏(断裂的试样由没有刚性的很薄表皮连在一起的一种不完全破坏)、部分破坏(除铰链破坏以外的不完全破坏)、无破坏(指试样未破坏,只产生弯曲变形并有应力发白现象的产生)。测得的完全破坏和铰链破坏的值用以计算平均值。在部分破坏时,如果要求部分破坏的值,则以字母P 表示。完全不破坏时以NB 表示,不报告数值。

(4)在同一样品中,如果有部分破坏和完全破坏或铰链破坏时,应报告每种破坏类型的算术平均值。

六、数据处理与记录

1.无缺口试样简支梁冲击强度α(kJ/m 2)

310×?=d

b A α (11-4) 式中 A -试样吸收的冲击能量,J ;

b -试样宽度,mm ;

d -试样厚度,mm 。

2.缺口试样简支梁冲击强度k α(kJ/m 2)

310×?=k

k k d b A α (11-5) 式中 A k -缺口试样吸收的冲击能量,J ;

b -试样宽度,mm ;

d k -缺口试样缺口处剩余厚度,mm 。

3.无缺口试样悬臂梁冲击强度iu α(kJ/m 2)

310×?=h

b W iu iu α (11-6) 式中 W iu -破坏试样所吸收并经过修正后的能量,J ;

b -试样宽度,mm ;

h -试样厚度,mm 。

4.缺口试样悬臂梁冲击强度iN α

310×?=h b W N N

i iN α (11-4)

式中 W iN -破坏试样所吸收并经修正后的能量,J ;

b N -试样缺口处剩余宽度,mm ;

h -试样厚度,mm 。

七、注意事项

1.摆锤举起后,人体各部分都不要伸到重锤下面及摆锤起始处,冲击实验时注意避免样条碎块伤人。

2.扳手柄时,用力适当,切忌过猛。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测试 》实验教学大纲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测试》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限选课。主要内容包括聚合物材料的光谱分析、热分析、力学性能分析、分子量测定及其电性能测试技术。课程不但讲授各类分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主要用途及局限性等。同时介绍这些方法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等。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解材料特别是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各种研究测试方法。 二、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现代化的聚合物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各种分析测试手段方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分析测试实验的原理、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学习和从事高分子学科内的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基本要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试验项目 四、实验一:红外光谱再聚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实验目的、任务】 通过本实验了解红外光谱仪的结构特点及操作规程;掌握红外样品的制备方法;掌握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图谱分析。 【实验内容】 使用红外光谱鉴定聚合物中的红外基团。 【实验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主要是依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进行结构测定。 【实验难重点】 1.重点: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2.难点:红外光谱的解析 实验二:聚合物材料的热分析 【实验目的、任务】 通过本实验掌握聚合物TG、DSC的分析原理和应用。了解热分析仪的结构及操作程序。 【实验内容】 使用热分析仪测量聚合物的热转变 【实验原理】 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随着物质的结构、相态(如Tg)和化学性质的变化都会

纤维增强材料的冲击性能测试

纤维增强材料的冲击性能测试 一.概念 衡量材料韧性的一种指标,通常定义为试样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折断或折裂时,单位截面积所吸收的能量。 二.测试方法(简支梁式冲击方法) 1. 实验原理 将锤头升高,然后让锤头自由落下,把势能转化为动能作用在模型上。一般为了产生集中载荷,并保证加载的方向,通常在模型上方安置一个可沿铅垂方向移动的加载头,由它把冲击波传递给模型,试件承受三点弯曲的受力形式。 2.实验仪器(落锤)

3.试验内容 a.对3种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T300/NY9200Z. T300/QY8911和T700S/ 5228)层合板进行了落锤冲击实验,并对冲击后试样进行了冲击后压缩性能测试。 b.通过对凹坑深度一单位厚度冲击能量(d-e )曲线,损伤而积一凹坑深度(S-d)曲线和冲击后压缩破坏应变凹坑深度(E-d)曲线的对比分析,讨论了这3种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低速冲击性能(即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利用热揭层技术对拐点前后的复合材料损伤状态进行了观察,损伤机制进行讨论。 4.试验数据分析 a.凹坑深度与冲击能量的关系

厚度冲击能量(d e)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随单位厚度冲击能量从最低值逐步提高,3种材料的凹坑深度开始均以较小的斜率呈线性增大,当凹坑深度超过一定值后(本文中为0. 4 mm ),凹坑深度的增长速率均明显增大。 以0.4mm凹坑深度为分界点(拐点)可将这3种材料的凹坑深度-单位厚度冲击能量(d-e)曲线分为2条不同斜率的线性区.T300/NY9200Z, T300/QY8911和T 7005/ 522 8材料拐点处单位厚度冲击能量分别为4 .2, 3 .7和7. 0 J/mm。 T300/N Y9200Z和T 300/Q Y8911这2种材料拐点处单位厚度冲击能量相近,都远低于T 7005/ 5 228材料拐点处的单位厚度冲击能量。从凹坑深度来看,在所考察能量范围内的同一单位厚度冲击能量下,T 700 S/ 522 8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要小于T 300/ N Y 9200Z和T 300/ Q Y8911材料的损伤。 b. 损伤面积与凹坑深度的关系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1.聚合物表面改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化学改性、光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剂改性、力化学处理、火焰处理与热处理、偶联剂改性、辐照与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1)化学改性是通过化学手段对聚合物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其具体方法包括化学氧化法、化学浸蚀法、化学法表面接枝等。 化学氧化法是通过氧化反应改变聚合物表面活性。常用的氧化体系有:氯酸-硫酸系、高锰酸-硫酸系、无水铬酸-四氯乙烷系、铬酸-醋酸系、重铬酸-硫酸系及硫代硫酸铵-硝酸银系等,其中以后两种体系最为常用。 化学浸蚀法是用溶剂清洗可除去聚烯烃表面的弱边界层,例如通过用脱脂棉蘸取有机溶剂,反复擦拭聚合物表面多次等。 聚合物表面接枝,是通过在表面生长出一层新的有特殊性能的接枝聚合物层,从而达到显著的表面改性效果。 (2)光化学改性主要包括光照射反应、光接枝反应。 光照射反应是利用可见光或紫外光直接照射聚合物表面引起化学反应,如链裂解、交联和氧化等,从而提高了表面张力。 光接枝反应就是利用紫外光引发单体在聚合物表面进行的接枝反应。 (3)表面改性剂改性 采用将聚合物表面改性剂与聚合物共混的方式是一种简单的改性办法,它只需要在成型加工前将改性剂混到聚合物中,加工成型后,改性剂分子迁移到聚合物材料的表面,从而达到改善聚合物表面性能的目的。 (4)力化学处理是针对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而提出来的一种表面处理和粘接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对涂有胶的被粘材料表面进行摩擦,通过力化学作用,使胶黏剂分子与材料表面产生化学键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了接头的胶接强度。力化学粘接主要是通过外力作用下高分子键产生断裂而发生化学反应,包括力降解、力化学交联、力化学接枝和嵌段共聚等。(5)火焰处理就是在特别的灯头上,用可燃气体的热氧化焰对聚合物表面进行瞬时处理,使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而达到表面改性的效果。热处理是将聚合物暴露在热空气中,使其表面氧化而引入含氧基团。 (6)偶联剂是一种同时具有能分别与无机物和有机物反应的两种性质不同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相同的两个基团,一个基团的性质亲无机物,易于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基团亲有机物,能与聚合物起化学反应,生成化学键,或者能互相融合在一起。偶联剂主要包括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两大类,其作用机理同表面活性剂的改性机理相同。 (7)辐照改性是聚合物利用电离辐射(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分子的激发和电离)来诱发一些物理化学变化,从而达到改性的目的。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是通过适当选择形成等离子体的气体种类和等离子体化条件,对高分子表面层的化学结构或物理结构进行有目的的改性。2.哪些物质能形成液晶,判断、表征 形成液晶物质的条件: (1)具有刚性的分子结构。 (2)分子的长宽比。棒状分子长宽比>4左右的物质才能形成液晶态;盘状分子轴比<1/4左右的物质才能呈现液晶态。 (3)具有在液态下维持分子的某种有序排列所必需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通常是与结构中的强极性基团、高度可极化基团、氢键等相联系的。 液晶相的判断:各种液晶相主要是通过它们各自的光学形态即织构来识别的,即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各种不同的由双折射产生的光学图像,这些图像是由“畴”和向错构成的。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题目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习题集考试为开卷考试,但只能带课本,不能带任何资料,就是希望大家完全掌握下列知识,做合格高分子专业研究生! 一、提高聚合物样品电镜下稳定性的方法 对样品进行支撑: 1.大目数电镜铜网,如 400目铜网; 2.无定型材料作支持膜:硝化纤维素(火棉胶),聚乙烯醇缩甲醛(PVF),或无定型碳;碳支持膜:通过真空蒸涂的办法,将碳沉积在光洁的载玻片或新剥离云母片表面,然后漂在蒸馏水表面,转移至铜网上。 二、提高聚合物样品成像衬度的方法有几个? (1)染色:将电子密度高的重金属原子渗入聚合物的某些区域通过提高其电子密度来增大衬度的。从最终效果上染色分正染色和负染色。从作用机制上染色分化学反应和物理渗透。从手段上分直接染色和间接染色。 最常用的染色剂有:四氧化锇(OsO4)、四氧化钌(RuO4) 四氧化锇(OsO4)染色:四氧化锇染色是利用其与-C=C-双键以及-OH和-NH2基团间的化学反应,使被染色的聚合物含有重金属锇,从而使图像的衬度提高。 四氧化钌(RuO4)染色:四氧化钌染色是利用其对不同聚合物或同一聚合物的不同部位(如晶区和非晶区)的不同渗透速率,使不同

聚合物或同一聚合物的不同部位含有不同量的重金属钌,从而使图像的衬度提高。 (2)晶粒方向: 为得到清晰的衬度,可调整晶体样品的取向,使得除透射电子束外,只出现一个很强的衍射束,一般称为双光束情况 (3)调整样品厚度; (4) 结构缺陷; (5)一次电子与二次电子相位 三、何为橡胶的高弹性?高弹性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化学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高分子能够作为橡胶材料?请用应力应变曲线表达出橡胶、塑料、有机纤维三者的区别。 橡胶的高弹性:小应力下的大形变、外力除去后可以恢复; 高弹性的本质是熵弹性。橡胶弹性是由熵变引起的,在外力作用下,橡胶分子链由卷曲状态变为伸展状态,熵减小,当外力移去后,由于热运动,分子链自发地趋向熵增大的状态,分子链由伸展再回复卷曲状态,因而形变可逆。 具有橡胶弹性的化学结构条件: (1)由长分子链组成 (2)分子链必须有高度的柔性 (3)分子链必须结合在一个交联网络之中 第一个条件是熵弹性的本源;第二个条件是分子链迅速改变构想的可能;第三个条件保证了可恢复性,这是橡胶材料不同于单分子链之处。 (4)具有橡胶弹性的凝聚态结构:无定形态。(橡胶的聚集态是指很多生胶分子聚集在一起时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方式和堆砌

冲击性能作业指导书

塑料埋地排水管冲击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 编制目的: 为确保操作熟练、规范和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有效。 二 检测环境: 试样应在(0±1)℃的水浴或空气浴中进行状态调节(见表4),状态调节后应在空气中取出10s内或水浴中取出20s内完成试验。如果超过此时间间隔,应将试样立即放回预处理装置,最少进行5min调节处理。仲裁试验时应使用水浴。 三 检测原理: 以规定质量和尺寸的落锺从规定高度冲击试验样品规定的部位,即可测出该批(或连续挤出生产)产品的真实冲击率。 此试验方法可以通过改变落锺的质量和/或改变高度来满足不同产品的技术要求。 TIR最大允许值为10%。 四 取样要求: 1、长度为(200±10)mm,试样切割面应与管材的轴线垂直,切割端应清洁、无损伤。 2、外径大于40的试样应沿其长度方向画出等距离标线,并顺序编号。 3、试样数量可根据标准中规定及操作步骤确定。 五 仪器设备: 冲击试验装置 六 检测依据: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时针旋转法》GB/T 14152-2001 七 试验步骤: 1、外径小于或等于40 mm的试样,每个试样只承受一次冲击。外径大于40 mm的试样进行冲击试验时,首先使落锤冲击在1号标线上,若试样未破坏,则按样品制备中状态调节的规定对样品进行调节处理后再对

2号标线进行冲击,直至试样破坏或全部标线都冲击一次。 注:当波纹管或加筋管的波纹间距或筋间距超过管材外径的0.25倍时,要保证被冲击点为波纹或筋顶部。 2、逐个对试样进行冲击,直至取得判定结果。 3、观察试样,经冲击后产生裂纹、裂缝或试样破碎判为试样破坏,根据试样破坏数按表6判定TIR值。 八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若试样冲击破坏数在表6的A区,则判定该批的TIR值小于或等于10%。若试样冲击破坏数在表6的C区,则判定该批的TIR值大于或等于10%。若试样冲击破坏数在表6的B区,则应进一步取样试验,直至根据全部冲击试样的累计结果能够作出判定。

夏比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 一、金属夏比冲击试验 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除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塑性外,还要求有足够的韧性。所谓韧性,就是材料在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好的材料在服役条件下不至于突然发生脆性断裂,从而使安全得到保证。 韧性可分为静力韧性、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其中评价冲击韧性(即在冲击载荷下材料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的实验方法,按其服役工况有简直梁下的冲击弯曲试验(夏比冲击试验)、悬臂梁下的冲击弯曲试验(艾尔冲击试验)以及冲击拉伸试验。夏比冲击试验是由法国工程师夏比(Charpy)建立起来的,虽然试验中测定的冲击吸收功Ak值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不能作为表征金属制作实际抵抗冲击载荷能力的韧性判据,但因其试样加工简便、试验时间短,试验数据对材料组织结构、冶金缺陷等敏感而成为评价金属材料冲击韧性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统力学性能试验。 夏比冲击试验的主要用途如下: (1)评价材料对大能量一次冲击载荷下破坏的缺口敏感性。零部件截面的急剧变化从广义上都可视作缺口,缺口造成应力应变集中,使材料的应力状态变硬,承受冲击能量的能力变差。由于不同材料对缺口的敏感程度不同,用拉伸试验中测定的强度和塑性指标往往不能评定材料对缺口是否敏感,因此,设计选材或研制新材料时,往往提出冲击韧性指标。 (2)检查和控制材料的冶金质量和热加工质量。通过测量冲击吸收功和对冲击试样进行断口分析,可揭示材料的夹渣、偏析、白点、裂纹以及非金属夹杂物超标等冶金缺陷;检查过热、过烧、回火脆性等锻造、焊接、热处理等热加工缺陷。 (3)评定材料在高、低温条件下的韧脆转变特性。 用系列冲击试验可测定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供选材时参考,使材料不在冷脆状态下工作,保证安全。而高温冲击试验是用来评定材料在某些温度范围如蓝脆、重结晶等条件下的韧性特性。 按试验温度可分为高温、低温和常温冲击试验,按试样的缺口类型可分为V 型和U型两种冲击试验。现行国家标准GB/T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

聚合物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测量形状记忆高聚物性能原理及应用 聚合物材料地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在外力作用下,对样品地应变和应力关系随温度等条件地变化进行分析,即为动态力学分析.动态力学分析能得到聚合物地动态模量( ′)、损耗模量(″)和力学损耗(δ).这些物理量是决定聚合物使用特性地重要参数.同时,动态力学分析对聚合物分子运动状态地反应也十分灵敏,考察模量和力学损耗随温度、频率以及其他条件地变化地特性可得到聚合物结构和性能地许多信息,如阻尼特性、相结构及相转变、分子松弛过程、聚合反应动力学等.b5E2R。 实验原理 高聚物是黏弹性材料之一,具有黏性和弹性固体地特性.它一方面像弹性材料具有贮存械能地特性,这种特性不消耗能量;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像非流体静应力状态下地黏液,会损耗能量而不能贮存能量.当高分子材料形变时,一部分能量变成位能,一部分能量变成热而损耗.能量地损耗可由力学阻尼或内摩擦生成地热得到证明.材料地内耗是很重要地,它不仅是性能地标志,而且也是确定它在工业上地应用和使用环境地条件.p1Ean。 如果一个外应力作用于一个弹性体,产生地应变正比于应力,根据虎克定律,比例常数就是该固体地弹性模量.形变时产生地能量由物体贮存起来,除去外力物体恢复原状,贮存地能量又释放出来.如果所用应力是一个周期性变化地力,产生地应变与应力同位相,过程也没有能量损耗.假如外应力作用于完全黏性地液体,液体产生永久形变,在这个过程中消耗地能量正比于液体地黏度,应变落后于应力,如图()所示.聚合物对外力地响应是弹性和黏性两者兼有,这种黏弹性是由于外应力与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而分子链又倾向于排列成最低能量地构象.在周期性应力作用地情况下,这些分子重排跟不上应力变化,造成了应变落后于应力,而且使一部分能量损耗.图()是典型地黏弹性材料对正弦应力地响应.正弦应变落后一个相位角.应力和应变可以用复数形式表示如下.DXDiT。 σ*σ(ω) γ*γ [ (ωδ) ] 式中,σ和γ为应力和应变地振幅;ω是角频率;是虚数.用复数应力σ*除以复数形变γ*,便得到材料地复数模量.模量可能是拉伸模量和切变模量等,这取决于所用力地性质.为了方便起见,将复数模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应力同位相,另一部分与应力差一个地相位角,如图()所示.对于复数切变模量RTCrp。 *′″ (-) 式中

结构与性能(聚合物部分)整理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一、高聚物的分子结构 概念: 1大分子(macromolecule);是由大量原子组成的,具有相对高的分子质量或分子重量 2聚合物分子(polymer molecule);也叫高聚物分子,通常简称为高分子,它意味着:(1) 这些部分是由相对低分子质量的分子衍生的单元(所谓的单体单元或链节);(2) 并且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链节;(3) 这些需要的链节多重重复重现 3星形大分子(star macromolecule);从一个公共的核伸出三个或多个臂(支链)的分子若从一个公共的核伸出三个或多个臂(支链)则称为星型高分子 则称为星型高分子 4共聚物(copolymer);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的聚合物 5共聚物分子(copolymer molecule); 6构型(configuration);是指分子中通过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的空间排列 7构象(conformation);构象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放置所产生的空间排布(由于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称为~) 8链段(macromolecular segments);高分子链上对应于伸直长度和柔性与该高分子链相同的自由连结链内一个统计单元的一段分子链 9高分子链的柔性(flexibility of polymer chain), 高分子链在绕单键内旋转自由度,内旋转可导致高分子链构象的变化,因为伴随着状态熵增大,自发地趋向于蜷曲状态,这种特性就称为高分子链柔性 10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指聚合物大分子中重复结构单元的数目 11侧基(side group);连接在有机物碳链上的取代基 12端基(end group);聚合物分子链端的基团 13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具有Bernoullian序列统计的统计聚合物(聚合物中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 14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由通过末端连接的均匀序列的嵌段组成的共聚物(聚合物由较长的一种结构单元链段和其它结构单元链段构成) 15统计共聚物(statistic copolymer);通过聚合反应的统计处理给出单体单元在共聚物分子中的序列 16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单体单元A和单体单元B在共聚物分子中交替分布

国家标准塑料及塑料制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

1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1 GB/T 1408.1-199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 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 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20 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1 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 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24 GB/T 1461-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 25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26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7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28 GB/T 1634.1-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29 GB/T 1634.2-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0 GB/T 1634.3-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 31 GB/T 1636-19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32 GB/T 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33 GB/T 1844.1-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34 GB/T 1844.2-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 35 GB/T 1844.3-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 36 GB/T 2035-1996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37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38 GB/T 2407-19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39 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40 GB/T 2409-1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41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42 GB/T 2411-19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43 GB/T 2546.2-2003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

2010年聚合物结构分析习题

《聚合物结构分析》基础习题 。 第二章红外光谱 1、红外光谱试验中有哪几种制样方法?分别适应于哪种类型的样品?对于那些易于溶解 的聚合物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那些不容易溶解的热塑性聚合物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那些仅仅能在溶剂中溶胀的橡胶样品,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 对于粘稠的低聚物和黏合剂可以采用哪种方法制样? 2、红外光谱仪中常用的附件有哪些?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3、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即纵、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4、记住书中表2-1中红外光谱中各种键的特征频率范围。 5、名词:红外光谱中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和特征吸收频率,官能团区,指纹区,透过率,吸光度,红外二向色性,衰减全反射,光声效应 6、红外光谱图中,基团的特征频率和键力常数成___正比____,与折合质量成___反比____。 7、官能团区和指纹区的波数范围分别是1300-4000cm-1和400-1300cm-1。 9、论述影响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 10、在红外谱图中C=O的伸缩振动谱带一般在1650-1900cm-1,该谱带通常是含C=O 聚合物的最强谱带;记住表2-2中C=O在不同分子中红外光谱图上对应的吸收谱带的位置。对于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甲酯来说,按C=O的伸缩振动谱带波数高低,依次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 12、为什么可以用红外光谱技术来判断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p14 13、对于伸缩振动,氢键会使基团的吸收频率下降,谱带变宽;对于弯曲振动,氢键会使基团的吸收频率升高,谱带变窄。

14、共轭效应会造成基团的吸收频率降低。 16、叙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会画图2-7的原理图。 17、简述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基础。p25 19、接枝共聚物和相应均聚物的共混物的红外谱图是相同的,可以用共混物模拟接枝共聚物。 22、如何用红外光谱鉴别(1)PMMA和PS;(2)PVC和PP;(3)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 24、写出透过率和吸光度的定义式,并标明各符号意义。 第三章激光拉曼散射光谱法 2、与红外光谱相比,拉曼光谱有什么优缺点? 3、名词:拉曼散射,瑞利散射,斯托克斯线,反斯托克斯线,拉曼位移, 4、红外吸收的选择定则是分子振动时只有伴随有分子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红外吸收;拉曼活性的选择定则是分子振动时只有伴随有分子极化度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红外吸收。 5、对多数吸收光谱,只有频率和强度两个基本参数,但对激光拉曼光谱还有一个重要参数,即去偏振度或退偏振比。 7、如果一个化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中没有波数相同的谱带,说明该化合物具有对称中心。 8、拉曼光谱在聚合物结构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第四章紫外光谱

实验四 聚合物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

实验六聚合物材料拉伸性能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聚合物材料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意义。 2、熟悉它们的测试方法 3、通过测试应力—应变曲线来判断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实验原理: 为了评价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通常用等速施力下所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来进行描述。这里所谓应力是指拉伸力引起的在试样内部单位截面上产生的内应力而应变是指试样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相对其原尺寸的相对形变量。 材料的组成、化学结构及聚态结构都会对应力与应变产生影响。应力—应变实验所得的数据也与温度、湿度、拉伸速度有关,因此应规定一定的测试条件。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原料: 1、主要仪器设备:万能试验机 2、主要原料:各种高分子试样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 拉伸实验中所用的试样依据不同材料加工成不同形状和尺寸。每组试样应不少于5个。试验前需对试样的外观进行检查试样,表面平整无气泡、裂纹、分层和机械损伤等缺陷。另外为了减小环境对试样性能的影响,应在测试前将试样在测试环境中放置一定时间,使试样与测试环境达到平衡。一般试样越厚,放置时间应越长。具体按国家标准规定。 2、拉伸性能的测试

①将合格试样编号并在试样平行部分划二标线,即标距。测量试样工作段任意三处宽度和厚度,取其平均值。 ②安装拉伸试验用夹具。 ③调整引伸计标距至规定值。 ④装夹试样,要使试样纵轴与上下夹头的中心线重合。 ⑤在工作段装夹大变形引伸计,使引伸计中心线与上下夹头的中心线重合。 ⑥录入试样信息并按照标准设置试验条件。 ⑦联机。检查屏幕显示的试验信息是否正确,如有不适之处进行修改,然后 对负荷清零、轴向变形清零、位移清零。按“试验开始”键进行试验。 ⑦横梁以设定的速度开始移动,同时屏幕显示出试验曲线,根据需要可随时打 开想要观察的曲线。如应力—应变曲线、负荷—变形曲线等多种曲线 ⑧观察试样直到被拉断为止,按“试验结束”键结束试验。按“数据管理”键查看试验结果。 五、实验报告: 1、简述实验原理。 2、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附实验中测试所得的多种曲线。 六、思考题 1、影响拉伸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2、在拉伸实验中如何测定模量?

2013年聚合物结构及性能测试试题集 2

《聚合物结构及性能测试》基础习题 第一篇波谱分析 第一章红外光谱 1、红外光谱试验中有哪几种制样方法?分别适应于哪种类型的样品?对于那些易于溶解 的聚合物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那些不容易溶解的热塑性聚合物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那些仅仅能在溶剂中溶胀的橡胶样品,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 对于粘稠的低聚物和黏合剂可以采用哪种方法制样? 2、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即纵、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3、记住书中红外光谱中各种键的特征频率范围。 6、红外光谱图中,基团的特征频率和键力常数成___正比____,与折合质量成___反比____。 7、官能团区和指纹区的波数范围分别是1300-4000cm-1和400-1300cm-1。 9、论述影响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 10、在红外谱图中C=O的伸缩振动谱带一般在1650-1900cm-1,该谱带通常是含C=O 聚合物的最强谱带;对于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甲酯来说,按C=O的伸缩振动谱带波数高低,依次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 12、为什么可以用红外光谱技术来判断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 13、对于伸缩振动,氢键会使基团的吸收频率下降,谱带变宽;对于弯曲振动,氢键会使基团的吸收频率升高,谱带变窄。 14、共轭效应会造成基团的吸收频率降低。 16、接枝共聚物和相应均聚物的共混物的红外谱图是相同的,可以用共混物模拟接枝共聚物。 17、如何用红外光谱鉴别(1)PMMA和PS;(2)PVC和PP;(3)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 19、写出透过率和吸光度的定义式,并标明各符号意义。 、问答题 1. 某化合物的红外谱图如下。试推测该化合物是否含有羰基 (C=O),苯环及双键 (=C=C=)?为什么? 2.简单说明下列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有何不同? A. CH3-COO-CO-CH3 B. CH3-COO-CH3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 高聚物的结构 按研究单元的不同分类,高聚物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高聚物的链结构,即分子内的结构,是研究一个分子链中原子或基团之间的几何排列;另一类为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即分子间的结构,是研究单位体积内许多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对高聚物材料来说,链结构只是间接影响其性能,而分子聚集态结构才是直接影响其性能的因素。 1.1 高聚物链结构 高聚物的链结构包括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近程结构是指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立体异构、连接顺序、以及支化、交联等;远程结构是指高分子链的构象、分子量等。 高聚物链结构是决定高聚物基本性质的主要因素,各种高聚物由于链结构不同其性质则完全不同。例如,聚乙烯柔软容易结晶,聚苯乙烯硬而脆不能结晶;全同立构聚丙烯在常温下是固休,可以结晶,而无规立构聚丙烯在常温下则为粘稠的液体等。 1.2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包括晶态、非晶态、液晶态、取向态等;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是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形成的,是决定高聚物制品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即使具有相同链结构的同一种高聚物,由于加工成型条件的不同,其成型品的使用性能就有很大差别。例如,结晶取向程度不同直接影响纤维和薄膜的力学性能;结晶大小和形态不同可影响塑料制品的耐冲击强度,开裂性能和透明性。 因此对高聚物材料来说,链结构只是间接影响其性能,而分子聚集态结构才是直接影响其性能的因素。研究高聚物分子聚集态结构的意义就在于了解高聚物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其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便人为地控制加工成型条件得到具有预定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同时为高聚物材料的物理改性和材料设计建立科学基础。 2.高聚物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2.1链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不同的高聚物,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当然会显示出不同的材料性能出来。聚

最新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及测试标准

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解释以及测试标准指南1.1拉伸性能 拉伸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断裂伸长率等。对于如高压容器、高压管、叶片等产品,必须要测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才能进行产品设计及检验。 对于不同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是不同。对于普通的,用国标GB/T1447进行测试;对于缠绕成型的,用国标GB/T1458进行测试;对于定向纤维增强的,用国标GB/T33541进行测试;对于拉挤成型的,用国标GB/T13096-1进行测试。使用最多的是 GB/T1447。 国标GB/T1447,对于不同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又规定不同形状的拉伸试样,有带R型、直条型及哑铃型。使用拉伸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按规定的加载速度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到试样破坏。用破坏载荷除以试样横截面面积则为拉伸强度。从测出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直线段的斜率则为弹性模量,试样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比为泊松比。破坏时的应变称为断裂伸长率。 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应力,通常用MPa(兆帕)表示,1MPa相当于1N/mm2的应力。应变是单位长度的伸长量,是没有量刚(单位)的。 不同的现代复合材料其拉伸性能大不一样,以玻璃纤维增强的玻璃钢为例:1:1玻璃钢,拉伸强度为(200-250)MPa,弹性模量为(10-16)GPa;4:1玻璃钢,拉伸强度为(250-350)MPa,弹性模量为(15-22)GPa;单向纤维的玻璃钢(如缠绕),拉伸强度大于800MPa,弹性模量大于24GPa;SMC材料,拉伸强度为(40-80)MPa,弹性模量为(5-8)GPa;DMC 材料,拉伸强度为(20-60)MPa,弹性模量为(4-6)GPa。 1. 2弯曲性能 一般产品普遍存在弯曲载荷,弯曲性能是很重要的,同时,往往用弯曲性能来进行原材料,成型工艺参数,产品使用条件因素等的选择。

抗冲击性能测试(新版)

抗冲击性能测试 Impact Resistance Test 1、目的 使检验人员能规范、准确地进行抗冲击性检验,以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 1.Purpose A guide to the inspector to test the impact resistance routinely and correctly, and to evaluate if the product meets standard requirement.. 2、适用范围 执行抗冲击性检验的作业人员。 2.Tester Personnel who perform impact resistance test. 3、检验频次 每周一次,每月至少4次。 3.Frequency of Test Once per week and no less than 4 times per month. 4、作业步骤 4. Test Procedure 4.1选取试样为与产品相同厚度的同种类原片玻璃,且与产品在同一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尺寸约为610mm×610mm的钢化玻璃6块. 4.1. 6 pieces of testing specimens sized at 610mm x 610mm shall be produced from the same lot of raw glass with the product under same producing condition and process. 4.2将钢化玻璃放置在测试铁框上面,放置时要求测试铁框保持水平状态. 4.2 Testing specimens shall be placed on and at the same level of the testing steel frame. 4.3将直径约为53.5mm、质量约为1040kg的表面光滑无损的钢球放置在距离玻璃表面1000mm高度的盒子上,拉出插销使其自由落下,观察玻璃是否破坏(对每块试样的冲击仅限一次) 4.3 inspect if the specimens are broken when a steel ball with diameter 53.5mm and weight 1040kgs falls down from a box which is placed at 1000mm above the specimens surfaces. 5、结果判定 5.1如6块钢化玻璃破坏数不超过1块则判定为合格.当破坏数为2块时需再加取6块进行试验,6块必须全部不被破坏方可判定合格. 5.1. Quantity of specimens per lot shall be 6 pieces. The test is passed if 1 or no specimen is broken. If the broken specimens are 2 pieces, the second test need to be perform and only be reviewed as pass when all specimens are unbreakable in the test. 5.2如6块钢化玻璃中,破坏数多于或等于3块时则判定为不合格,重新选取6块进行测试. 5.2 Test is failed if broken quantity is no less than 3 pieces. And another 6 specimens shall be tested again. 6、填写《安全型式试验报告》存档. 6. Put the record into Safety Test Report. (怡天品管部QC. DEPT)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测试标准

1.0范围scope 本规范规定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定义、要求、测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聚合物软包/固态/二次圆柱/一次圆柱),不适用于动力电池。 2.0 3.0引用标准reference standard 下列是本文引用的标准。执行本规范时,所示版本均应为有效版本。使用本规范的各部门应注意下列引用标准是否是最新版本。 GB/T2900.11-1988蓄电池名词术语 GB/T18287-2000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总规范 UL 1642 锂电池安全测试标准 4.0 定义definition 4.1充电限制电压--电池由恒流充电转入恒压充电时的电压值。 4.2标称容量—指电池在环境温度为25±2℃的条件下,以5h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所应提供的电量,用C5表示, 单位为Ah(安培小时)或mAh(毫安小时)。 4.3恢复容量—在规定的温度、时间下贮存一段时间,电池放电后进行充电,并再次放电的容量。 4.4标称电压—用以标识电池电压的适宜的近似值。 4.5终止电压—规定放电终止时电池的负载电压。 4.6漏液—可见液体电解液的漏出。 4.7鼓胀—电池内部压力增加,内有气体,厚度(直径)膨胀率108%以上。 4.8破裂—由于内部外部因素引起电池外壳的机械变形,导致内部物质暴露或溢出,但没有喷出。 4.9起火—电池有可见火焰或冒黑烟等。 4.10爆炸—电池的外壳猛烈破裂导致主要成分抛射出来。 4.11聚合物软包—外包装膜为铝塑膜可循环充放电使用的电池。 4.12聚合物固态—外包装膜为铝塑膜,内部极片与隔膜混为一体可循环充放电使用的电池。 4.13聚合物二次圆柱—可循环充放电使用的聚合物圆柱电池。 4.14聚合物一次圆柱—不可再次充放电使用聚合物圆柱电池。 5.0测试条件和要求test conditions and requirement

机械冲击试验标准

机械冲击试验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机械冲击试验标准 (一通检测) 项目介绍 试验目的是确定在正常和极限温度下,当产品受到一系列冲击时,各性能是否失效。 冲击试验的技术指标包括:峰值加速度、脉冲持续时间、速度变化量(半正弦波、后峰锯齿波、梯形波)和波形选择。冲击次数无特别要求外每个面冲击3次共18次。 许多产品在使用、装卸、运输过程中都会受到冲击。冲击的量值变化很大并具有复杂的性质。因此冲击和碰撞可靠性测试适用于确定机械的薄弱环节,考核产品结构的完整性。 机械冲击试验又名:mechanical shock. 机械冲击试验 碰撞试验的技术指标包括:峰值加速度、脉冲持续时间、速度变化量(半正弦波)、每方向碰撞次数。 注意冲击和碰撞的方向应是6个面,而不是X、Y、Z 三方向。 在环境试验中,振动、冲击和碰撞是有共通点的:这三种试验都是可以作为对产品本身机构强度的一种有效检验手段。 但是振动试验讲究持续性,疲劳性。像产品在运输过程或者一些发动机上的元件在运行时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冲击试验是瞬间性的,破坏性的。理论上跌落试验也算是冲击的一种,一般冲击试验机是将物品固定在平台上,然后将平台上升,利用重力加速度冲击,冲击波形有半正弦波、梯形波、三角波。 碰撞试验可以看做重复性的冲击累加。但是碰撞试验一般是利用物体动能来测试的,碰撞试验有平面的,也有斜面的。 参考的测试标准 GB/T 2423.5,IEC 60068-2-27,MIL-STD-202G,EIA-364-27等。

聚合物流变性能测试

聚合物流变性能测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聚合物流变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了解RHEOGRAPH25型流变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2、掌握将计算机输出流动曲线(σ-γ曲线)转换为其他形式流动曲线(lg σ-lgγ)、(lgη-lgγ)的方法。 3、掌握非牛顿指数n的计算方法。 4、掌握利用Arrhenius方程计算粘流活化能Eη的方法。 二、RHEOGRAPH25型流变仪工作原理 毛细管流变仪是目前发展得最成熟、应用最广的流变测量仪之一,其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测量准确,测量范围宽(剪切速率γ:10-2~105s-1 )。 毛细管流变仪测试聚合物流变性能基本原理:在一个无限长的圆形毛细管中,聚合物熔体在管中的流动是一种不可收缩的粘性流体的稳定层流流动,毛细管两端分压力差为△P,由于流体具有粘性,它必然受到自管体与流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根据粘滞阻力与推动力相平衡等流体力学原理推导,可得到毛细管管壁处的剪切应力σ和剪切速率γ与压力、熔体流率的关系。仪器通过自身软件计算出高聚物的表观粘度,并得到相应的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表观粘度的关系曲线图。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仪器:德国高特福RH25型毛细管流变仪、毛细管口模,长径比30:1,5:0.5,5:0.3;、活塞、转矩扳手、耐温润滑油、耐温手套、纯棉清洁布。 原料:PE、PP 四、实验内容 测定聚乙烯、聚丙烯树脂不同温度下流变性能,具体如下 第一组:PE,170℃,175℃,180℃,185℃。 第二组:PE,185℃,190℃,195℃,200℃。 第三组:PP,190℃,195℃,200℃,205℃。 第四组:PP,205℃,210℃,215℃,220℃。 五、操作步骤 1、开机 打开仪器,电脑,等候约一分钟,待初始化结束后,显示屏出现“Refere nce drive”; 2) 点击“Reference drive”进入操作界面。 2、程序设定 包括测试温度、熔融时间、活塞速度、毛细管的尺寸选择等参数的设置, 3、测试膛升温 编辑测试程序后,点击“parameter send”,开始升温,待温度达到测试温度并恒温10-15分钟; 4、毛细管安装 安装毛细管过程中,毛细管上的销钉必须在上方,安装时四个固定螺丝加抗磨糊后拧紧,再退回2圈,等候5-10分钟后再用扭矩扳手拧紧,扭矩扳手扭矩值设定为60N·m,PVT测试时设定为80 N.m; 5、压力传感器安装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一、名词解释(5个) 聚合物分子(高聚物分子,通常简称为高分子):(1)这些部分是由相对低分子质量的分子衍生的单元(所谓的单体单元或链节) (2)并且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链节(3)这些需要的链节多重重复重现。 长周期:在纤维轴方向片晶和非晶能重复出现的最短距离,即片晶和非晶的平均厚度之和缚结分子:连结至少两个晶体的分子。 初期结晶:是指液态或气态初步形成晶体的过程 预先成核:晶核预先存在,成核速率与时间无关。 二、概念的区别与联系(4对) 1、微构象与宏构象 微构象:分子中的一小部分由于一个或数个键的内旋转所引起的构象。 宏构象:表示在单键周围的原子和原子基团的旋转产生的空间排列。 2、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熔融温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非晶态聚合物或部分结晶聚合物中非晶相发生玻璃化转变所对应的温度。熔融温度:晶体物质由固态向液态转变时固液两相共存的温度。 3. 应力与应变 应力:受力物体截面上内力的集度,即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变:物体内任一点因各种作用引起的相对变形。 4、质量结晶度与体积结晶度 质量结晶度:X-射线被高聚物中原子散射的强度与原子所处的状态无关,原子的聚集状态只决定衍射线的位置与形状,不影响总强度。因此可以认为非晶部分的质量与结晶部分的质量之比,等于非晶部分的衍射强度与结晶部分的衍射强度之比。即()。理论上,只要知道晶区和非晶区衍射的X射线的总强度,就可计算结晶度。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收集衍射强度数据,无法收集到样品衍射或散射X射线的总强度。这样,在所收集的数据中,晶区或非晶区对衍射强度的贡献可能偏高或偏低。所以,应加入比例常数即,,式中,K为比例常数。 体积结晶度:用X-射线衍射法体积结晶度。根据微原纤结构模型即可测得结晶度式中,D为晶片厚度,L为长周期。 三、球晶的光学性质与其内部结构的关系 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球晶呈现特有的黑十字消光图像及明暗相间的消光环,其中黑十字消光图像反映的是球晶中晶片的径向生长,消光环反映的是球晶中晶片的扭曲生长。 四、什么是超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参数有哪些?用简述或图示法说明用X-射线图确定超分子结构参数的基本依据。 答:超分子结构:高分子链之间通过强的或弱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聚集体。 结构参数:1.结晶度 2. 取向度 3 .晶粒尺寸 4.长周期 X-射线可测定质量结晶度和体积结晶度。 假设:X-射线被高聚物中原子散射的强度与原子所处的状态无关,原子的聚集状态只决定衍射线的位置与形状,不影响总强度。因此可以认为非晶部分的质量与结晶部分的质量之比,等于非晶部分的衍射强度与结晶部分的衍射强度之比。 理论上,只要知道晶区和非晶区衍射的X射线的总强度,就可根据上式计算结晶度。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收集衍射强度数据,无法收集到样品衍射或散射X射线的总强度。这样,在所收集的数据中,晶区或非晶区对衍射强度的贡献可能偏高或偏低。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