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长寿的钱 五铢钱.
隋唐钱币发展介绍

3、形制与特点 开元通宝的形制在各个时期也有一些差距,而其种类也较 多。除了青铜的开元钱外,在考古发现中还有少量的铁质、 铅质开元通宝钱。根据史书记载,还有一种当十开元,在 西安发现过一枚制作精美的大号开元钱,以白铜铸成,治 经3厘米,重十克,制作精美,字迹清晰明坦。此外还有 一种开元大钱,质量在20克左右,质地为青铜,大多数学 者认为并未正式颁布施行。
隋唐钱币简介
诸葛润之
隋唐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和综合 国力的高峰期,其钱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具有 重要的作用,不仅见证了中国钱币的发展而 且反应了当时经济的变化,对于后世钱币的 发展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其开创的“通宝”、 “元宝”等钱币形式成为此后一千多年的主流。
一、隋代钱币
1、历史 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也是一种以重 量为钱文和名称的钱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 意义。五铢钱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始铸,到魏 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社会混乱钱币繁多。 2、隋五铢 开皇元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同时,“高祖既受周禅,以天 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 曰‘五铢’,而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 两。”[ 《隋书 食货志》中华书局,2008年版。]俗称 “开皇五铢”或“置样五铢”,重如其文。
3、安史货币 安史之乱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盛唐与中唐的分界线, 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大燕之后也铸造了自己的钱币。主要有两种,即“得壹元 宝”和“顺天元宝”。
铸造
安禄山建立大燕国之后,就铸造了“得壹元宝”,“得壹” 即为“得一”,关于其意思,《辞源》中有解释:一为数 之始,又为数之极。得一,纯正之意。《老子》曰:“昔 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天下 为正。”可见其并非随便而为,价值上以一当百。质量不 确定,十几克到二十几克不等,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虚值 钱,比同时唐中央发布的乾元重宝还要严重。安禄山之后, “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一元宝’钱,径一寸四分,以 一当开元通宝之百。”在他看来,“既而恶‘得一’非长 祚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 [ 《新唐书 食货志》 中华书局,2008年版。]”他将“得一”理解为只能存在 一年,因而改成了“顺天元宝”。顺天元宝和得壹元宝的 表面基本上一样,但数量上稍多,虽然如此两者都是十分 稀少的。背宝”的官方读法是顺读,然而民间多悬读,变成 了“开通元宝”,旋读之风自此始。正如《旧唐书 食货 志》所说:“其词先上后下 ,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 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民间的读 作“开通元宝”的这种读法显然是更加普遍了,以至于影 响到了官方的读法,高宗铸造的“乾封泉宝”和代宗所铸 的“大历元宝”、德宗的“建中通宝”就是旋读而非顺读。 同时要说明的是这种现象在唐代并非统一,肃宗的“乾元 重宝”和懿宗“咸通玄宝”都是顺读。
中国古钱币的演变历史简介ppt

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其无装柄中空的銎。平肩平底 布或平肩方向耸肩尖足布或圆肩圆足布发展。
布币
肩
足
桥梁
布币
平肩 尖足
耸肩 圆足
圆肩 方足
平 肩 桥 裆 布
刀币是有商周时
期的工具青铜削 演而来的,所以 刀币的柄端均有 环,柄上有裂沟。
齐国和北方
的燕国身主要使 用刀币。刀币分 “燕明刀”和 “齐刀化”二大 类型。刀币形状 取象于山戎、北 狄等北方游牧民 族渔猎用的刀类 工具。由于齐刀 面有“化”字文 而称“刀化”。
作用。
南北朝币制的混乱
• 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 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 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 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 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 市。
(3)铜铸货币在唐、宋、元、明、清期间的发展
唐朝建国后,在整顿币制过程中, 铸造“开元通宝”钱,代替原来的 “五铢钱”,以后各朝代都称“通 宝”,只是把“开元”二字换成当 时的年号,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 代。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 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 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 史上罕见。
4.两宋金元宝
两宋时金银开始以 锭的形式出现,这 是一种砝码或绕线 板 的形状,为两端 宽、中间窄的亚腰 形。元代的金银锭 又改为元宝形,即 两端 尖而翘起。
从货币职能来看,黄金实际上很少用作流通手段
。战国时用作宝藏和支付手段,秦主要用作帝王的 赏赐等大数目的支付;西汉常用来表示财富、价值 和物价,也作为帝王的赏赐与官吏的馈赠;东汉至 晋隋,主要作为饰品贮藏以保存价值;唐宋仍作为 富豪之家贮藏保值之用;元代纸币流行,黄金使用 少;明代禁止用金交易,黄金的货币地位被正式取 消。
反假货币知识考试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答: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功能。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什么是代用货币?答:代用货币又称表征货币,货币面值与币材价值不等,但可以兑换的货币。
并可代表实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一般来说,代用货币主要是指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纸质货币。
这种纸币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流通,从形式上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是因为它有十足的贵金属准备,而且也可以自由地向发行单位兑换金属或金属货币。
3什么是信用货币?答: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4、什么是电子货币?答: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可以在互联网上或通过其他电子通信方式进行支付的手段。
5、什么是“钞底”?答:古代钞票与现在的纸币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钞票正式发行时要加盖官方印章后才表示具有效力。
没有加盖印章的钞票称为钞底。
钞底没有效力,不能正常流通。
6、什么是“防伪”?答:防伪就是在钞票的设计制作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抗复制、仿造的理化手段,增加仿造的难度,加大仿造的成本,以此抑制和减少假币犯罪的产生。
7、什么是“密押”?答:密押是发行机构在纸币票面上做的一种特殊记号,具有一定的防伪作用,如户部官票上的花押。
8、什么是解放区货币?答:各解放区货币,是为支援革命战争和保护人民的物质财富而发行的。
人民币开始发行时,各解放区的货币还未统一。
9什么是人民币?答: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10、什么是“水印”?答:水印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纸浆纤维密度的方法而制成的,它在造纸过程中已制作定型,而不是后压印上去或印在钞票表面的,因此,水印图案都有较强的立体感,层次感,和真实感。
东汉藏金五铢钱赏析

东汉藏金五铢钱赏析作者:刘振陆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23期摘要:锦州市博物馆现收藏有五铢钱70000余枚,其时代不同,特征不同,大小有别。
其中有一枚东汉时期五铢钱虽然外表与其他钱币无异,但却内藏金片,极难发现,目前是国内孤品,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东汉;藏金;五铢钱;赏析1981年10月12日,锦西市(现葫芦岛市)绥中县网户乡大官帽村村民在修筑狗河河堤时发现三窖古钱币,每个窖藏古钱币重200余千克,共70000余枚。
锦州市博物馆在文化文物部门大力支持下,组织部分单位职工挑选鉴定了其中一窖,责成单位一名老先生具体负责。
这批古钱币均为圆形方孔五铢钱,其历史年代上限自战国,下限至东汉。
这批古钱币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至今保持的还算比较好。
因为其出土地是沙土地,所以清理起来还比较容易。
一天,正当工作人员全神贯注进行清理时,突然一枚五铢钱(图1)从桌面不慎滚落到地面上,并断为两半。
开始大家也没太在意,可当工作人员去地面捡拾这枚钱币时,奇迹出现了,只见在这枚钱币附近多了一片金灿灿的金属片,泛着金光,格外引人注目。
经捡拾起来仔细观察,发现在这枚五铢钱“朱”字中间一竖笔下半部有一窟龛,龛内似有一浮雕人坐像,金属片刚好镶嵌在窟龛上。
此金属片长0.35厘米,宽0.19厘米,厚约0.05厘米,重约0.06克。
后经银行部门检测,其含金量在98%以上。
另外,此钱面文“五”字左下有一星点,星点下有二横。
该五铢钱从表面看与其他五铢钱没什么区别,因金片上面嵌以纯铜,与其他部位没什么区别。
面文为“五铢”二字,篆书,有外郭,背有内外郭。
钱径2.6厘米,穿径0.9厘米,重2.8克。
从各方面特征分析,应为东汉早期五铢。
如果不是因为无意间掉落地面折断,不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细心工作,那么此钱内藏金片的秘密将永远不会暴露于天下,它的价值也就永远不会为天下人所知。
因此,这是一件极难被世人发现的珍品。
这位老先生认为此画像藏金五铢钱用作辟邪、驱疫、送丧、祭祀、祈祷蚕业丰收、祈祷行路安全之用。
“长寿钱”的鼻祖——郡国五铢

“长寿钱”的鼻祖——郡国五铢说到中国的货币史,就不能不说五铢钱。
五铢钱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人们习惯上把五铢钱称为“长寿钱”,而追本溯源,长寿钱的“鼻祖”,是汉武帝时期铸造的郡国五铢钱。
公元前118年(元狩五年),郡国五铢仿佛一个孕妇腹中的巨婴,产妇经过长时间的阵痛之后,巨婴终于呱呱坠地——从此,中国历史上铸行和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五铢钱,开始独步天下数百年,成为了钱币中的白眉。
此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等朝代,都曾鼓铸过数量不等的五铢钱。
唐朝初年,也曾经使用过前朝铸造的五铢钱。
直到武德四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的钱炉火苗被熄灭后,五铢钱才黯然退场。
因五铢钱使用的时间长达七、八百年;使用的朝代多达十个左右。
因此,称其为长寿钱,正是名副其实。
公元前140年,雄心勃勃的汉武帝登上了皇位。
汉武帝是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继承大位后,摒弃了文、景时期奉行的那一套“无为”的黄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术成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他对外推行积极的扩张政策,多次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领重兵,深入大漠,横扫匈奴大军。
迫使匈奴主动议和,重提和亲......。
汉武帝执政后,先后进行了六次货币改革。
前三次币改,均以失败而告终。
先后铸造过的三铢钱、四铢半两钱、“白金三品”、皮币等,或因新铸钱币引起了私铸盛行;或因新钱币面值较大,成为了“虚钱”,民不乐用,难以推行。
因此,上述三次币改后的新制钱币,使用的时间都不长。
元狩五年(前118年),汉武帝在汲取前三次币改教训的基础上,拉开了第四次币改的帷幕。
郡国五铢钱,正是第四次币改的产物。
郡国的形成,是汉高祖刘邦在楚汉相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确立的政权组织形式。
当楚汉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时,刘邦为了鼓舞士气,提高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分化瓦解项羽的阵营,使手下的那些功勋卓著的弟兄们,使归顺了自己后立下大功的降将们,能够继续死心塌地地为他卖命,他对其中的七位将军封王拜侯(韩王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
中国货币演变史

2022-3-14
目录
1 货币是什么 2 货币的演变史 3 货币的未来展望
1 货币是什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普通 理解
货币
钱
购买东西或服务 体现财富能力
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
常规
定义 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都可 被看作是货币。
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涉及经济学中的多种因素影响。
第二套 人民币
第三套 人民币
第四套 人民币
第五套 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 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 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 10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 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 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
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 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 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
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 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 币。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 了安全线。
2019年高考历史微专题复习——古代货币演变(共26张PPT)

北 宋 的 交 子
会子
咸丰钞票 (银票)
维持纸币币值最可靠的办法是兑现
。 官交子在流通初期是可以兑现的。当时规定交子分界发行,每界的最
高发行额为1256340贯,备本钱36万缗供兑现用。按此规定,交子的准 备率是28%强。表明中国早在11世纪就已懂得兑现纸币不需要十足准 备。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周行已指出,发行交子“常以二 分之实,可分三分之用”(《浮集》卷一《上皇帝书》),即发行交 子只要有三分之二的准备金.
中国古代货币发行指导原则
①由国家垄断铸币权和纸币发行权;②有利于商 品流通;③获取财政利益。后两个原则有时可以 兼顾,有时则会发生矛盾。在发生矛盾时,执政 者往往首先考虑财政利益的获取,这是造成某些 历史时期货币流通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次重大的演变: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 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 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 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 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 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 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 方的宇宙观。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 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 十二铢),故称“半两钱”。
西汉、 东汉时期都 铸五铢钱。
五铢钱 大小轻重适 宜,深受欢 迎。一直沿 用七百余年, 成为我国历 史上最长寿 的货币。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 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 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 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 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 ,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
211091850_河南博物院藏两汉五铢钱的分析研究

□郁田园杜安王璐郝玉洁河南博物院藏两汉五铢钱的分析研究五铢钱是出土量最大的钱币之一,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沿用共计739年,是中国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对后世钱币形制影响巨大。
国内关于两汉五铢钱的科技分析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1991年,戴志强等对满城汉墓出土五铢钱进行合金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分析,为研究汉武帝时期的铸钱工艺提供了参考[1]。
李晓岑等检测了云南曲靖平坡墓地出土的5枚五铢钱,均为红铜铸造,推测其为郡国五铢[2]。
周卫荣在《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一书中提供了较多汉代钱币的合金成分数据,为以后开展大规模钱币科技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3]。
穆艺等对申明铺遗址出土两汉钱币做了金相及合金成分的分析[4]。
黄梅等对贵州贞丰浪更燃山墓地出土汉五铢钱进行了合金成分分析[5]。
也有学者对两汉钱币的矿料来源进行过研究。
陈开运等[6]、Ma等[7]学者使用铅同位素比值法和微量元素法研究汉五铢钱的矿料来源,发现不同时期铸钱原料是有变化的。
可以看到,学界对于两汉五铢钱的科技分析包括合金成分、金相、微量元素以及铅同位素比值,目前已经有了深厚的基础。
河南地区作为两汉重要的政治经济地区,五铢钱出土量较大,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
本文选取河南博物院藏15件残损但可以看出钱文可供断代的五铢钱样品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洛阳烧沟汉墓》中的分期标准,将这15件五铢钱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其中西汉样品2件,东汉13件(图1),通过科技分析揭示两汉的铸币技术以及汉政府对于铸币材料的使用控制问题,为河南地区五铢钱的科技分析提供一批数据。
一、汉代五铢钱合金成分及铸造技术分析本研究使用日立SU500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并使用Leica DM4000M金相显微镜对样品进行金相分析。
样品处理方法为:使用环氧树脂将样品包埋镶嵌,再用砂纸按粒度由粗到细磨样并进行抛光处理,达到适合金相观察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3:东汉五铢钱今生
隋五铢 隋五铢边郭较阔,"五"字交叉两笔较直,近穿处有一 道竖画。标准隋五铢钱一般径2.4厘米,重2.8克左右,重者可达 3.5克以上;小型隋五铢钱径2.3厘米左右,重2克左右。隋五铢大 多铜质较好,制作规整,外廓宽平,有的"铢"字"金"首三角内斜," 朱"首方折,有大小两种。因币材配剂铅量增加,钱色发白,故称" 白钱"。开皇五铢,隋文帝开皇元年铸造,“五铢”二字篆书,笔 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 好均有廓。隋五铢是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
图8:三官五铢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五铢钱的前世今生
上林三官五铢钱具有以下特征: 1、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风格较为一致,“五”字交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略向 内 收。“铢”字“金”头有三角形、箭镞形两种,四点方形较短。“朱”字头方折,下垂笔基本为圆折,头和 尾与“金”字旁平齐,笔画粗细一致。 2、钱型整齐,直径25-25.5毫米,穿直径约0.97厘米,郭厚0.15-0.2厘米,宽0.1-0.14厘米,比郡国五铢 的郭略宽,且深峻平整,连接钱肉的一面垂直。背有内外郭,个别内郭四角微凸。 3、重量以3.5-4克者为多,少数的超过4克。 4、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 5、记号有穿上横和下半星两种。 6、三官五铢币材的颜色为红色,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20%,比郡国五铢略低,但配比合理,物理 性能好。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铸造工艺先进,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三官钱形制及“朱”字头方折的 特点,系由三铢钱继承而来,进而成为此后西汉时期五铢钱基本特征。上林三官五铢是西汉五铢钱中比较容易见 到的一种。
图2:先秦半两金币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秦半两汉五铢
图3:五铢钱
五铢是一种中国古铜币,在吸收秦半两的形制特征上,
钱重五铢( “铢”是重量单位,一铢等于50克的二十四分之 一),上有“五铢”二个篆字,因此而得名,是中国货币史上 以重量名钱阶段的典型钱币。它在形制上的先进性除大小、轻 重适宜而外,还表现在钱的正面和背部有外郭,且外郭同文字 一样高低,可以保护钱文,不易磨损。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东汉、蜀汉、魏、晋、南齐、梁、陈、北 魏和隋都有铸造,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五铢是 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金属钱币。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五铢钱的前世今生
东汉五铢 东汉王朝刚刚建立,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动荡。半两 钱、西汉五铢钱、王莽的货泉和大泉五十等,杂混在民间流通。直到 延武十六年(公元40年)才重铸五铢钱。自此以后,东汉各帝均铸五 铢钱。不过,从光武帝到明帝、章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五铢钱没 有显著变化,古钱学家将东汉前期铸行的五铢钱称为“延帝五铢”。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东汉后期特别是东汉 末年,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统治阶级为了挽救经济危机, 在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改铸“四出文”五铢钱。更有甚者, 在献帝时,董卓铸无文小钱,致使原本混乱的币制越发不可收拾。 建武以后各朝五铢钱比西汉各朝五铢钱轻薄,铜质为浅红色,还有各 种记号,如星、横画、竖画等。一般来说,这些带记号的东汉五铢要 比不带记号的轻薄,铸造工艺也比较粗糙,字口浅平,铜质为黄色。
图4:汉三铢钱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五铢钱的前世今生
五铢钱 由于三铢钱与四钱重的半两钱等价使用,于是 又导致盗铸盛行,因此到了汉武帝“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又进行了第四次 币制改革。这次改革仅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 钱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规定, 钱文“五铢”从此启用。五铢钱 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五铢 钱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 、晋、 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 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 钱。西汉时的五铢钱有郡国五铢、赤(侧)仄五铢、三官五 铢、宣帝五铢以及小五铢,金五铢等等。
图6:郡国五铢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五铢钱的前世今生
三官五铢 汉武帝收回铸币权以后,由汉武帝中 央政府统一铸钱。三官五铢就是这个时候铸造的。该 钱制作精美,边郭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为钱 中楷模。三官指钟官、辨铜、均输(技巧),统指政 府铸钱的机构。中央为推广均输法,新设水衙都尉一 官,在长安上林苑办公。上林苑是政府铸钱的机构, 是汉初在原秦代旧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皇家园林, 规模宏大,有离宫70所,周围面积达300余里,包括 现今的西安、周至和户县。
图14:隋五铢钱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五铢钱的前世今生
五铢钱展示
图9:宣帝五铢
图10:小五铢
图片11:金五铢
图12:上林三官五铢钱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五铢钱的研究意义
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从“汉五铢”到“北魏五铢”,这枚 印刻着汉篆的钱币历经了多次王朝更迭与地方政权的易主,但它一直在发行、沿用,见证了中国少数民族历时数百年的 第一个“黄金时代”,成为了这七百年里中国民族融合、民族发展与民族进步的唯一见证者。
汉初统治者为稳定物价,不断尝试在经济上统一币制,先后 经过吕后、文、景以至武帝八九次的改制,历时近百年,至汉武帝 元狩五年(前118年),汉朝才终于建立起统一的"五铢钱"制,从 而再次结束了中国钱币大小、轻重不一的混乱局面,在货币改革史 上具有重大意义。《汉书•食货志》所载:"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 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
但为世人所关注的是北藏閤钱库还出土了10余吨五铢钱,约200 万枚,相当于现在的50公斤黄金,约1000多万元人民币。据悉,这 些五铢钱让考古人员成功获得了汉代铜钱以1000文作为一个基础单 位的重要信息,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唐宋以来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 的校量方式最迟起源于西汉。
图1: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五铢钱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但在其后的初唐,“五铢”却被唐高祖废止,乃是因为它流通时间太长,造成了中国历史第一次灾难性的币制混乱 ——甚至有些人将五铢“剪边”,作为“两铢”来使用,严重动摇了中央政府的货币信用与金融秩序。因此,宋人用“ 治乱尽五铢”来概括“五铢”所反映的历史变革,诚哉斯言。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秦半两汉五铢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秦半两",固然是货币 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但一枚铜钱重达半两,于携带和使用来 说都是十分不便的。汉承秦制,在货币政策方面沿用金钱本位,但 黄金只表示财富,并不在市场流通,铜钱是市场流通的主货币。此 外,汉以前,货币铸造权一向政府垄断,而汉高祖刘邦即位之初, 以"秦钱重难用,曾更令民铸钱"。
五铢钱在中国五千年货币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奠定了 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五铢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 地乾坤。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五铢钱的前世今生
三铢钱 西汉早期铸行半两钱,但由于多年来频繁地发 动战争,穷兵黩武,导致国库空虚,经济破碎,货币杂乱。 为了缓解当时出现的财政危机,汉武帝于建元元年(前140 年)春三月试铸三铢钱,三铢钱重8铢,铢字金旁从王,背 无轮廓,仅在狭小范围内流通。因铜币上有“三铢”二字, 故名。
图5:台湾邮票上的汉五铢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五铢钱的前世今生
郡国五铢 汉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 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狩五铢。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 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2.5厘米左右 ,重约3.5-4克。"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的"朱"头呈 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数钱上有一横划 。其材料改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但各地技术水平不 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 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 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史上最长寿的钱 五铢钱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01 海昏侯墓万枚五铢钱“证史” 02 秦半两汉五铢 03 五铢钱的前世今生 04 五铢钱的研究意义
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海昏侯墓万枚五铢钱“证史”
2015年冬天国人被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文物所震惊。 墓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钱库、粮库、乐器库、酒具库、衣笥库、武 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器库、厨具库、乐车库、车马库等。另外, 墓葬椁室中还共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 竹编、草编、纺织品和简牍、木牍(遣策和奏章副本)等各类珍贵文 物6000余件(套)。其中漆木器约2300余件,竹简、木牍约3000余 枚,金属文物包括金银器、青铜器和铁器等约500余件,玉器包括宝 石、玛瑙、绿松石等约30余件,陶瓷器包括漆皮陶等约100余件,纺 织品5件。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