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在全球范围的分布分析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 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 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美学、科学、人类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物、
遗址等。 2、种类:《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 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意义 和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 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
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形式、
(3)从科学、保 护或自然美角度看, 具有突出意义和普 遍价值的天然名胜 或明确划定的自然 区域。如,维多利 亚瀑布。
3、提名标准:在《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规则》 中又进一步明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 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4项): (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 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 见自然美的地带;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2、有机进化的景观
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 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 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类别: 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 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 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 依然体现在实物上。 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 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 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 变发展的物证。
世界遗产调研报告范文

世界遗产调研报告范文背景介绍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所确定的具有世界性重要价值的地点或遗址。
世界遗产的认定对于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和自然遗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将对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进行考察和评估,以了解其保护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研目的1. 了解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2. 考察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3. 分析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发展前景;4. 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的书籍、报告和研究论文,对世界遗产及其保护进行研究。
2. 网上调研:通过互联网搜索和浏览相关网站,获取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最新信息。
3. 实地考察:前往不同地区的世界遗产,亲身体验和了解其保护情况。
调研结果世界遗产数量和分布情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布,截至目前,中国境内共有55个世界遗产,涵盖了文化和自然遗产。
其中,文化遗产占大多数,包括古建筑、历史城镇和古代遗址等;自然遗产主要集中在自然风景区、山脉和河流等。
世界遗产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涉及到东、中、西部各个地区。
东部地区的世界遗产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的故宫、山东的泰山、福建的福建土楼等。
中部地区的世界遗产主要以古代都城和历史遗址为主,如河南的洛阳龙门石窟、湖南的张家界等。
西部地区的世界遗产则以自然风景区为主,如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丽江古城等。
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根据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收集的结果,大部分世界遗产在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许多世界遗产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保护体系和管理机构,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修复古建筑、限制人流量、制定规章制度等。
然而,也有少数世界遗产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部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存在着不合理的商业开发、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一些较为偏远的世界遗产因地理位置的限制,无法实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历史文化遗产

1.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 890 处自然与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2.截止2009年,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有 38项,其中包括自然遗产7 项,文化遗产27项,双重遗产 4 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 3位。
3.国务院于 2006年5月20日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通过了《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5.《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这一公约在1972 年11月16日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上获得通过,截止2006年7月,《公约》缔约国共有176 个国家,是签署国家最多的国际公约,我国于 1985 年12月12日成为该条约的签署国之一。
6.中国文化遗产的三大特点分别是:1. 中华文明古老、延续、独特2. 中华文明的源流作用及影响力3. 中华文明在近现代的扩展7.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正式确立启动的标志是:1982年,公布可北京等24个城市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城市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9.城市保护具有从保护城市的自然和文化的双重使命。
10.构成城市识别性的主要成分为形体环境特征、面貌、可观察活动、功能和含义或象征。
11.现代城市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分别是工程项目设计、系统设计和城市或区域设计12.城市设计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社会、文化和人13.世纪的一张描绘罗马古城建筑遗产的地图,被认为是年代最早的建筑遗产分布图14.我国规模最大的建筑文化遗产“北京故宫”建于明永乐5至18年(1407-1420年) 已有500多年历史,占地72万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000多间,居住过24个皇帝。
15.我国是在 2003 年加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组织的16.昆曲是我国最早获得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7.遗产按照其性质可分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18.在文化遗产上又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9.我国的建筑保护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分别是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20.意大利罗马的圣彼得教堂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最高的建筑作品21.《雅典宪章》的奠基人是意大利人卡米诺·波依托,由他提出的建筑保护理论被称为“历史主义修复”22.《雅典宪章》提出了具有历史保护价值建筑保护与复原的原则23.我国从 2006年起,开始设立国家的文化遗产日,规定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国家文化遗产日。
世界遗产概念及内涵

□ 打包申请世界遗产
据了解,几年前在我市巫溪县发现的夏冰洞 “冬春冰融,夏季结冰”,堪称世界洞穴奇观 。有关专家说,夏季结冰的洞穴至今还没有科 学解释。 卢耀如院士说,东泉热洞可与巫溪的夏冰 洞、贵州的织金洞打包,申请世界自然遗产。 他说,申遗工作中首先要提高热洞的名气。今 年8月,他将在美国出席世界洞穴大会,届时他 将把热洞向世界地质学界广泛推介。他表示, 自己还将在今年邀请国际上最著名的地质专家 福特和史密斯来东泉,对热洞进行科考分析, 加快东泉热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步伐。
14
• 巴西联邦最高法院。大楼前的人像 雕塑手握 利剑蒙目端坐,象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5
• 位于巴西利亚的总统府。总统府建筑有水池相 伴,线条明快简洁,四周的立柱宛若风帆。
16
• 巴西利亚大教堂。这座教堂与传统的欧洲教堂迥然不 同。它没有通常的高尖屋顶,16根抛物线状的支柱支 撑起教堂的穹顶,支柱间用大块的彩色玻璃相接,远 远望去如同皇冠。而教堂主体则坐落在地下,人们通 过甬道进出。
第一章
世界遗产概述
1
重庆巴南区东泉热洞宣布申请世界遗产
文章来源:华龙网 文章作者:吴国富 发布时间:2009-02-22
□
“东泉热洞可与巫溪的夏冰洞、贵州的织金洞 打包,考虑在2011年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 员卢耀如,在昨天实地考察东泉热洞后,向巴 南区政府提出的建议。卢耀如评价东泉热洞“ 是世界自然瑰宝”。昨天,巴南区区长段成刚 宣布:启动东泉热洞申遗筹备工作,同时邀请
卢耀如院士担任申遗顾问。
2
热洞堪称自然奇观
重庆东泉“热洞”是一个天然溶洞,深100余米 ,宽10余米,因洞底涌温泉,常年热气弥漫而得名 。最早发现热洞价值的重庆教育学院教授朱顺知认 为,把东泉热洞称作“国宝”一点也不过分,因为 热洞的形成少则10万年,多则需要几十万年。不仅 有非常高的旅游景观和医疗价值,同时还有重要的 地质、地貌的科考价值。英国莱斯特城市规划建筑 设计专家尼科尔在东泉考察后,称赞东泉热洞是“ 五洲一绝”。 据朱顺知教授介绍,目前中国有3个热洞,重庆 就有两个,另一个在渝北区的统景,该洞是一个竖 洞,其开发价值不大,还有一个在新疆,也尚未开 发。
世界文化遗产

1、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
2、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突出的历史学、考古学、美学、科学、人类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物、遗址等。
3、自然遗产:是指具有科学、保护或美学价值的地质、物质、生物结构、濒危动植物和自然资源保护区等。
4、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突出的世界意义的纪念物、建筑物、遗迹等文化遗产,和在审美、科学、保护形态上具有特别的世界价值的地形或生物,包括景观在内的地域等内容的自然遗产融合起来,构成第三类型的世界遗产,即同时包含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混合遗产)。
5、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1、被列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遗址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殷墟,洞窟石刻是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
2、被列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古代城市是丽江古城、平遥古城、澳门历史城区。
3、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包括九寨沟名胜风景区、黄龙名胜风景区、武陵源名胜风景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和江西三清山。
4、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是庐山国家公园。
5、被列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群是长城、青城山和都江堰、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区以及曲阜的孔庙、孔林、孔府;古代园林是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苏州古典园林和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6、被列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古代民居腕南古村落是西递和宏村。
7、中国的双重世界遗产包括泰山、黄山、武夷山、娥眉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乐山大佛)。
8、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昆曲、古琴艺术、新疆木卡姆艺术和蒙古长调(与蒙古国共有)。
1、造成濒危世界遗产的原因分析在世界遗产中,因自然灾害、重大工程、城市开发、盗掘偷猎、管理体制混乱等,正处于濒危状态而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需要采取重大行动加以保护并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要求给予援助的世界遗产,称为濒危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纪念碑。
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篇1浅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管理进行描述和考量,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营模型,为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遗产;产业模式;经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在管理尤其是产业开发之时都面临着几大问题,第一是与生俱来的非营利机构(文化事业)性质与市场经济的矛盾;第二是资金问题在国家财政支持紧缩减少情况下越发突出;第三是在多元文化、新媒体、娱乐消费潮流下,传统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得到民众(消费者)认同。
面对这些矛盾,只有在保护前提下,将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和产业功能充分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永续利用”。
世界各国在这个基本理念确立前提下,开展了各种开发经营模式。
1 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
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
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
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
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
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
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
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

埃及金字塔保护项目
总结词
埃及金字塔保护项目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 保护工作,旨在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免受破坏。
详细描述
埃及金字塔保护项目是埃及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启动 的一项保护工作。该项目旨在保护和修缮埃及金字塔这 一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对金字塔建筑、周边环境、 历史遗迹等方面的保护和修缮。在保护过程中,埃及政 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立保护机构、制定保护政策、 加强监管、开展宣传教育等。此外,还引入了高科技手 段,如遥感技术、三维扫描技术等,用于监测金字塔的 保存状况和制定保护方案。
世界遗产的重要性
历史文化价值
世界遗产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保护世界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 扬人类文明,增强民族认同感
和文化自信。
科学价值
世界遗产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 如地质、生态、生物等方面的研 究价值,保护世界遗产有助于推 动科学研究。
经济价值
世界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合理 开发和利用世界遗产有助于促进地 方经济发展。
运用数字化技术,如三维扫描、虚拟现实等,对世界遗产进行高 精度、高保真的记录和展示,使后人可以真实感受遗产的魅力。
无人机与卫星监测
利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技术,对世界遗产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 及时发现并处理遗产面临的威胁和风险。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遗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 析,为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加强专业机构建设
成立专业的遗产保护机构,负责遗产的调查、评估 、保护和修复等工作,提高遗产保护工作的专业水 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专业的遗产保护人才,提高人才 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为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强 有力的人才保障。
教育与宣传
九年级下册《保护世界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4.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二)讲授新知
1.讲解世界遗产的分类,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介绍世界遗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分析我国世界遗产的特点及代表性遗产;
2.各小组针对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程,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4.各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世界遗产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地理环境关系: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世界遗产的形成与保护,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难点是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世界遗产问题。
-团队协作与表达: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地理知识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世界遗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下册《保护世界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遗产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2.掌握我国世界遗产的数量、地域特点以及代表性遗产;
3.认识到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掌握保护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进行学习研究的基本技能;
4.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保护世界遗产的行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通过计算比例和密度,分析各大洲及全球世界遗产的分布特征。
除欧洲和美洲外,各洲世界遗产的数量与面积呈正相关,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到大洋洲,总的遗产密度依次递减。
与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相比,欧洲、大洋洲各类遗产较多,亚洲较少,美洲和非洲自然遗产较多。
每千万人口总的世界遗产数量从大洋洲、欧洲、美洲、非洲到亚洲依次递减,欧洲、亚洲文化遗产最多,美洲、非洲文化与自然遗产相近,大洋洲自然遗产占优势。
统计各纬度带遗产密度,除自然遗产密度低纬最高外,其他遗产密度中纬最高,低纬和高纬次之;各纬度带文化遗产最多,自然遗产居中,双重遗产最少。
比较同一大洲同一纬线不同国家的遗产比例,沿海地区自然遗产密度高于内陆,文化遗产密度低于内陆。
这些特征与近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世界遗产侧重某些类型和所在区域的原因相符。
关键词:世界遗产空间分布统计分析
正文:
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分类及标准: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景观
其他形式的世界遗产:
1.线性遗产2.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3.世界记忆遗产4.世界农业遗产5. 世界湿地遗产
一、亞洲和大洋洲世界遺產
亞洲和大洋洲的41個國家以及歸屬未定的耶路撒冷共擁有235項世界遺產(其中1項為跨國遺產),其中文化遺產175項,自然遺產49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11項。
在這個列表中,c代表文化遺產,n代表自然遺產,nc
代表雙重遺產。
國家與地區的排列順序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的世界遺產列表中的排列順序,基本是按照國家或地區英文名稱的打頭字母來排列的(考慮到中文資料的傳統,本列表把中國列在最前面);某個國家或地區的遺產專案則是按照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時間順序來排列的(由於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時有變化,所以與當前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並不一定完全一致)。
說明:
(一)關於亞洲國家的界定,採用中國大陸的慣例。
其中某些國家,如賽普勒斯和土耳其,有時被認為是歐洲國家。
2、這個列表包括亞洲國家擁有的地理上並不位於亞洲的遺產項目(如土耳其的遺產項目伊斯坦布爾歷史區),而不包括通常不認為是亞洲國家的國家擁有的地理上位於亞洲的遺產項目(如俄羅斯的一些遺產項目)。
3、這個列表也不包括亞洲大洋洲以外國家擁有的位於其亞洲或大洋洲屬
地的遺產項目(如位於英國屬地皮特凱恩群島的遺產項目亨德森島)。
二、歐洲世界遺產
歐洲的42個國家共擁有377項世界遺產(其中13項為跨國遺產),其中文化遺產334項,自然遺產36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7項。
在這個列表中,c代表文化遺產,n代表自然遺產,nc代表雙重遺產。
國家的排列順序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的世界遺產列表中的排列順序,基本是按照國家英文名稱的打頭字母來排列的;某個國家的遺產項目則是按照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時間順序來排列的(由於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時有變化,所以與當前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並不一定完全一致)。
說明:
(一)關於歐洲國家的界定,採用中國大陸的慣例。
並未出現在本列表中的某些國家,如賽普勒斯和土耳其,有時也被認為是歐洲國家(中國大陸視其為亞洲國家)。
(二)這個列表包括歐洲國家擁有的地理上並不位於歐洲的遺產項目(如俄羅斯的一些遺產項目),而不包括通常不認為是歐洲國家的國家擁有的地理上位於歐洲的遺產項目(如土耳其的遺產項目伊斯坦布爾歷史區)。
(三)這個列表也包括位於歐洲國家在其他大洲屬地或自治區的遺產項目(如位於丹麥在北美洲屬地格陵蘭的遺產項目伊盧利薩特冰灣)。
三、非洲世界遺產
非洲的33個國家共擁有113項世界遺產(其中3項為跨國遺產),其中文化遺產73項,自然遺產36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
在這個列表中,c代表文化遺產,n代表自然遺產,nc代表雙重遺產。
國家的排列順序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的世界遺產列表中的排列順序,基本是按照國家英文名稱的打頭字母來排列的;某個國家的遺產項目則是按照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時間順序來排列的(由於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時有變化,所以與當前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並不一定完全一致)。
說明:
(一)關於非洲國家的界定,採用中國大陸的慣例。
(二)這個列表包括非洲國家擁有的地理上並不位於非洲的遺產項目(如埃及的遺產項目聖凱瑟琳地區)。
(三)這個列表不包括非洲以外國家擁有的位於其非洲屬地或自治區的遺產項目(如位於西班牙自治區加那利群島的遺產項目加拉霍艾國家園)。
四、美洲世界遺產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27個國家共擁有153項世界遺產(其中4項為跨國遺產),其中文化遺產97項,自然遺產53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3項。
在這個列表中,c代表文化遺產,n代表自然遺產,nc代表雙重遺產。
國家的排列順序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的世界遺產列表中的排列順序,基本是按照國家英文名稱的打頭字母來排列的;某個國家的遺產項目則是按照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時間順序來排列的(由於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時有變化,所以與當前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並不一定完全一致)。
說明:
(一)關於美洲國家的界定,採用中國大陸的慣例。
(二)這個列表包括美洲國家擁有的地理上並不位於美洲的遺產項目(如美國的遺產項目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
(三)這個列表不包括美洲以外國家擁有的位於其美洲屬地的遺產項目(如位於荷蘭屬地荷屬安的列斯的遺產項目威廉斯塔德歷史區、內城和港口)。
五、瀕危世界遺產
截至2008年7月10日止,目前一共有30項世界遺產(其中1項為跨國遺產)被認為處於危險之中,需要全人類的力量協助救災,保存原跡。
世界遺產管理委員會在舉行世界遺產大會時會根據實際情況會除去一些,或是增加一些。
括弧中年份為列入瀕危遺產名錄的時間。
阿富汗:
巴米揚山谷的文化景觀和考古遺址(巴米揚山谷的古遺址等)(2003年)
賈姆的尖塔和考古遺址(2002年)
亞塞拜然:
巴庫古城及城內的希爾凡王宮和少女塔(2003年)中非共和國:
馬諾沃—貢達聖弗洛里斯國家公園(1997年)
智利:
亨伯斯通和聖蘿拉硝石採石場(2005年)
象牙海岸:
科莫埃國家公園(2003年)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1992年)[2]
剛果民主共和國:
加蘭巴國家公園(1996年)
卡胡齊—比埃加國家公園(1997年)
霍加皮野生動物保護區(1997年)
薩隆加國家公園(1999年)
維龍加國家公園(1994年)
厄瓜多:
加拉帕戈斯群島(2007年)
埃及:
阿布米奈(2001年)
衣索比亞:
瑟門國家公園(1996年)
德國:
德勒斯登易北河谷(2006年)
幾內亞: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1992年)[2]
印度:
馬納斯野生生物保護區(1992年)
伊朗:
巴姆古城和文化景觀(2004年)
伊拉克:
亞述古城(2003年)
薩邁拉考古城(2007年)
耶路撒冷(由約旦申報)
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牆(1982年)
尼日:
阿伊爾—泰內雷自然保護區(1992年)
巴基斯坦:
拉合爾的古堡和夏利馬爾花園(2000年)
秘魯:
昌昌考古區(1986年)
菲律賓:
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2001年)
塞內加爾:
尼奧科洛-科巴國家公園(2007年)
塞爾維亞:
科索沃的中世紀建築(2006年)
坦尚尼亞:
基盧瓦基西瓦尼遺址和松戈姆納拉遺址(2004年)
委內瑞拉:
科羅及其港口(2005年)
葉門:
宰比德古城(2000年)
参考文献:
(世界遗产赏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年8月,亚洲及泛太平洋地区共有32个缔约国。
其中的26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项目155项,包括文化遗产106项,自然遗产40项,双重遗产9项。
世界遗产项目最多的前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其中中国拥有30项,印度拥有26项,澳大利亚拥有1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