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10章 动机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动机

普通心理学-动机

动机与需要
➢ 需要的结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影响最大,
Physiological needs-also known as biological needs. Consists of oxygen, food, water, constant body temperature.
Physiological are the strongest needs
界体验,如宗教信仰者和传教士。
动机意志
➢ 动机与意志 --意志是由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 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它是自觉 的、有目的行为。意志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 的,只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体现意 志的力量。
二、动机的理论
❖ 本能理论 ❖ 驱力理论 ❖ 唤醒理论 ❖ 诱因理论 ❖ 动机的认知理论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效果与动机往 往并不一致,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能力,机遇 等因素影响。
如小孩子想帮家长做家务,但是却不小心 把碗打碎了,这时候家长的表现一定要客观, 不可偏激。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 倒U形关系。即动机强度处在中等水平时,工作效 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斯普兰格价值观的种类: 斯普兰格(Spranger,1928)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 把价值观分为: 经济价值观:以获得财富为目标,如实业家。 理论价值观:努力发现事物的本质,如科学家。 审美价值观:感受事物的美是最高价值,如艺术家。 社会价值观:崇尚交往和帮助他人,如社会活动家。 政治价值观:以掌握权力为最高价值,如政治家。 宗教价值观:兴趣在于创造最高的、绝对满意的境

普通心理学10动机(已完)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10动机(已完)PPT课件
43
驱力减少论,认为如果一种基本的生理 需要(如水)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 驱力,它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这一需要 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44
许多基本的驱力,如饥饿、渴、睡眠和 性都与身体或者整体种群的生理需要有联系。 这些驱力都称为原始驱力。
与原始驱力相反的是获得性驱力,它引 起的行为所要满足的并非明显的生理需要, 它受到了先前的经验和学习的影响。
10
苍蝇的盛宴
11
枯树
12
有一道目光盯着我们13Fra bibliotek14(一)饥饿动机 1、调节饥饿的生物因素
下丘脑对食物的摄入负主要责任。
15
16
2、饮食的社会因素 饮食的社会因素的基础是社会准则和
我们已习得的适当饮食行为。
17
18
3、肥胖的根源
19
20
4、饮食紊乱 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症、暴食症等,它们
50
五、认知理论 动机的认知理论认为动机是人们的思
维、期望和目标(即认知)的产物。
51
认知理论描绘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 重要差别:内部动机促使我们出于兴趣而非 活动带来的任何具体的、有形的奖励而参与 一项活动;外部动机则促使我们为了金钱、 成绩或其他具体的有形的奖励而行动。
29
30
母子情深
31
搭错车
32
二、社会性动机(习得性动机、心理性动机) (一)成就动机 1、什么是成就动机
33
34
成就动机是个体通过奋斗而达到一个 杰出程度来获得满足感的一种稳定的、习 得的特点。决定人们追求成就的行为并非 仅由成就动机导致,而是以下3种变量综 合作用的结果:成就动机、失败恐惧动机、 成功恐惧动机。
45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10~12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10~12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10章情绪和情感10.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什么是情绪?2.情绪的中枢机制是什么?3.情绪有哪些理论?4.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有什么关系?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和情感的组成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1)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2)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

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3)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

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ffection)。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

情绪概念既适用于认为人类,又适用于动物。

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3)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情 绪)【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情 绪)【圣才出品】

第10章情绪1.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答:(1)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2)情绪的功能①适应功能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②动机功能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③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增强认知活动的效果。

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认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越差。

④信号功能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2.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有什么意义?答:(1)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是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2)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的意义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对于我们理解情绪的性质和对情绪进行度量是有一定意义的。

情绪维度的确定对于情绪测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它才能对情绪体验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3.情绪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选择、简答、简答)二、需要(选择、简答、论述)三、意志(选择、简答)一、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过程,因而对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进行间接的推断。

2.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动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反之行为动机就会下降。

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1)生理动机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包括饥饿、渴、性、睡眠等。

(2)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等。

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的曲线,这就是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5. 动机的理论(1)动机的早期理论①本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

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动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

麦独孤(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他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体、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他认为人类有18种基本本能。

洛伦茨:本能是由遗传决定的、受特异能量驱动的物种特有的固定动作模式;个体的经验可以转化成本能行为,行为是本能与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印刻现象)。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一)动机的涵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

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

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一)需要及其种类1、需要的涵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普通心理学动机

普通心理学动机
• 是个人特有的潜能的极度发挥,是追求自 我理想和个人价值的需要。
• 他说“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 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无法安静。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 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
精选ppt
20
需要的层次性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
•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 是与生俱来的。
– 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 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
•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 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
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
精选ppt
1
人们为什么要……(蹦极)?
精选ppt
2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精选ppt
3
小张为什么这么努力学习?
• 有特殊兴趣? • 考好成绩,深造? • 获得奖学金? • 博得家长老师表扬奖励? • 赢得同伴认同赞许? • 提高就业竞争力? ……?
精选ppt
4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精选ppt
25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 动机与行为
– 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产生不 同行为。
– 同一个人行为动机多种;良好动机不一定 良好结果。
精选ppt
26
精选ppt
27
小白鼠按开关获得脑内电刺激的实 验
精选ppt
28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与工精作选pp效t 率的关系
29
• 主要观点:
精选ppt
6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精选ppt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10章 情绪和情感)【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10章 情绪和情感)【圣才出品】

第10章情绪和情感1.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答:(1)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2)情绪的功能①适应功能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②动机功能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③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④信号功能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2.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答:(1)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2)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的意义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对于人们理解情绪的性质和对情绪进行度量是有一定意义的。

情绪维度的确定对于情绪测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它才能对情绪体验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3.情绪与情感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动机
rabbit_lu@
Outline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动机的认知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第四节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和挫折
第一节 动机
一、动机的含义和功能 (一)什么是动机? (二)动机的功能 二、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三、动机和工作效率
(一)什么是动机?
归因理论
20世纪60年代,海德(1958),维纳(1971)
归因: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原因的知觉和判断 基本假设: 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人们具 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两种需要,满足这两种 需要的根本手段是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并由此 预言人们如何行为。
3个维度:控制点(内外控)、稳定性、可控性 4个因素: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社会性动机 ( social motivation ):以社会文化的 需要为基础,如由权力需要、成就需要、 学习需要引起的权力动机、成就动机和学 习动机。
兴趣
1.兴趣 :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 理倾向性,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 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2.分类
: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 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二)动机的功能
1.激发: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 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助于 任务的完成。 2.指向:能将个体的行为活动指向一定的对象或 目标 3.维持和调节 (1)维持:行为的坚持性 (2)调节: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受动机调 节和支配
挫折情境是如何形成的?
( 1)主观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的生理和心 理因素。 生理因素:个体由于某些缺陷不能胜任某些工 作,或实现某些目标。如口吃者不能担任教师工 作。 心理因素:如对自己估计不当,没能达成目标, 或有多种目标产生了动机冲突,有些目标未能实 现等。
(2)客观因素:主要指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前 者如条件的限制,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等。后者 如社会生活中的政治、风俗习惯等限制等。
自我决定理论
代表人物:德西&瑞安,1975
内容 :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自我决定是 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 把自我决定看作是人的选择能力,而不是把强化序列、 驱动或其他任何力量看成是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 区分了2类行为 (1)自我决定行为:基于对人们需要的认识,并且涉及 选择行为 (2)非自我决定行为:受外在刺激的控制,或者是无动 机的。 自我决定的心理标志在于灵活地控制自己与环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
挫折反应
(1)情绪性反应: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伴随的紧张、 烦恼、焦虑等情绪反应,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 和特定的行为反应。如:攻击、冷漠、退化、固 执、幻想、逃避、自戕
(2)理智性反应:个体在遭受挫折时,能够审时 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敢于克服困难,排 除障碍,向预定目标靠近。 (3)个性的变化
如何增强耐挫力?
归因模式
表 三维度四因素的归因模式 控制点
三 维 稳定性 度
内部的
稳定的 不稳定的 可控的
外部的
稳定的 不可控的 不稳定的 可控的
可控性 不可控的 四因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自我效能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1977 1.理论表述:人对行为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
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 定行为的先行因素。 (1)结果期待: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如努力学习,可以 取得好成绩;坚持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等。 (2)效果期待: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 和判断,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2.个体需要与他人交往的原因 (1)获得安全和情感支持
(2)通过与他人联系,获得更多信息,以调整自己适应 社会
(3)得到他人的赞赏、鼓励和帮助
第四节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和挫折
一、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与矛盾心理
二、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一、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和矛盾心理
(一)什么叫冲突与矛盾心理
(二)冲突的种类
冲突&矛盾心理
五、成就目标理论
期望理论
代表人物:托尔曼、弗洛姆
内容:达到目标的期待可以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1.托尔曼: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 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望,或是企图避开某些讨厌 的东西。区分了 2 种期待:刺激与刺激的联系、 反应和刺激的联系
2.弗洛姆: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 为目标的价值即效价,以及他对达到该目标可能 性的期望。行为的动机强度是由效价和期望相结 合所决定的。
2.自我效能感建立的4种信息来源
(1)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2)替代性经验,个体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信息。 (3)言语说服 (4)情绪唤起
成就目标理论
20世纪70、80年代,尼科尔斯&德韦克
1. 成就目标 :个体对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或意义的知觉,目 标表征了个体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和理由。 (1)评价成功的标准和原则 a.任务标准:个体是否达到活动任务的要求 b.自我标准:个体是否比以前做得更好 c.他人标准:个体与群体中的其他人相比是否做得更好 (2)成就目标的类型:掌握目标Vs.成绩目标 a.掌握目标:成功就是掌握和提高,往往依据任务标准和自我 标准来评价个体的表现; b.成绩目标:取得好名次,赢了才是成功,倾向于把自己和他 人作比较,主要根据常模标准评价自身的表现。 两种成就目标对应着不同的动机行为模式,影响着对任务难度
二、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是有机体感受到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 - 是个性积极活动的源泉,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基 本动力。
(二)需要的结果
1.Marray(莫瑞)的需要理论:5类-原始的需要与 从属的需要、集中的需要和弥散的需要、反应性需 要和前反应需要、显露的需要与潜伏的需要、效应、 过程和活动方式的需要等
1.冲突:两个或多个追求目标之间的斗争
2. 矛盾心理: 对一个目标追求的过程中所 产生的混杂感情。
冲突与2个或多个目标有关,矛盾心理只与 1个目标有关。
冲突的种类
1.双趋冲突: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人 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
2.双避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 力图回避的事物,而只能选择回避其中一种。 3.趋避矛盾: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 排斥力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论
☆ 1957 (1)A. H. Maslow,1956,
(2)评析
a. 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 发展的规律 b.严重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 c. 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视了高级 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hierarchy of needs
(1)正确对待挫折 (2)改善挫折情境 (3)总结经验教训 (4)调节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指个体在活动 之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或成就的内在标 准。 (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意志的品质
1.界定: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就是意志
的品质。
2.特性
( 1 ) 独立性 :个体不屈服于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 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的品质。 ( 2 )果断性 :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在 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决定的品质。 ( 3 )坚定性 :又叫顽强性,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的决 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决定的品质。 ( 4)自制力 :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的品质。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一般而言,动机与活动效率之间成倒 “U”型-在动机强度中等时,活动的效率 最高。
动机对活动效率的作用受任务难度影响-每 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
Hale Waihona Puke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倒U形曲线
耶尔克兹―多德森定律
第二节 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期望理论
二、归因理论
三、自我决定理论
四、自我效能理论
成长需要 ………………………………………………………
esteem needs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 safety needs physiological needs
自 我实 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基本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三、动机和工作效率
(一)动机强度 动机由需要和诱因共同组成。动机的强度 和力量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 力量的大小。 1.动机强度与目标价值有关。 2.动机强度与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 计或期待有关。 (二)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4.多重趋避矛盾: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 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 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
第三节 意志与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四、意志的品质
二、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一)挫折
(1)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2)个体兴趣、情境兴趣
成就动机
1.成就动机: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 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 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2.代表人物:阿特金森
(1)2种倾向:追求成功Vs.避免失败 (2)3种构成成分 a.稳定的追求成功的个体倾向-对成就的需要 b.对成功的期待,实现的可能性-成功的可能性 c.成功的诱因值 Ta = ( Ms × Ps ×Is) – ( Maf × Pf × If)
(二)挫折情境的形成
(三)挫折反应
(四)增强挫折承受力
什么是挫折?
1.界定 :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 使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 绪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