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海明威具有 自己独特而鲜 明的资格 , 也就是说其在文学创作 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 硬汉形象 ” 的塑造 , 进而使得很 多的评论 者
和作家认 为他是一个男性崇拜者 , 这就使得 日渐兴起 的女权主义
目标 与动力 。 在海 明威 的笔下 , 艾 希利是一个具有超强毅力 和勇
气 的新女性 , 通过这样 的形象塑造来暗示 一个新时代 的到来 。
和意识的生动表达。
1 . 《 乞 力 马扎 罗 山的 雪 》
女权主义 也就是女性主义 ,主要是指在男权作为主 导的环
境之下 , 对于传统的男尊女卑 观念存在着不满 , 并且立志 于改变 这种状态 , 追求女性的解放 , 实现男女平等 。 在海 明威作 品中, 凭 借着其 阳刚之气的洋溢使得他 在文坛之 中树立 了绝对 的地位 。
为 海 明威 的 作 品 中蕴 舍 有 轻视 女 性 的 思想 。本 文 就 从 女 权 主 义视 角 下 的海 明威 作 品 入 手 , 进 而通 过 女性 经典 形 象 的 分析 来 实现其 作 品 的 重 新 解读 。
禾
惫
【 关键 词 】 女 权 主 义 海 明威
女 性 人 物 分析 重新 解 读
个 孩 子 的死 亡 让她 彻 底地 陷入 到 了 绝 望 , 因此 在 遇 到 男 主人 公 哈
个 刻 画 中被 男 性 化 了 。
海 明 威 作 品 中 的 女 性人 物 形 象 分 析
从女性形象的言行 中分析 ,海明威的笔下女性 与传统女性
形象也具有非常大的差别 , 这与传统的男人 的附庸 和男性社会
自由等类似的词语没有办法形 容海明威笔下 的女性 。例如 , 在
《 永别了 , 武器》 中的女性人物凯瑟琳 的描写 中, 将她刻 画成为 了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中国文化”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中国文化”
美国华裔女作家马克西恩·洪·金斯顿(又名汤亭亭)于1976年出版的成名作《女勇士》(又译:《巾帼英豪:一段与鬼为伍的女孩的童年回忆》)被称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力作。
本文将以“文化”为切入点,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从三个方面论证《女勇士》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第一,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
通过一组女性人物(无名女子与花木兰)不同性格和命运的刻画与描写,金斯顿试图将作为男性“变体”,或“第二性”存在的女性置于文本的主体地位,以颠覆菲勒斯中心秩序。
第二,建构女性权威。
《女勇士》中的花木兰形象与传统形象大相径庭,在对女性性征与特质的艺术处理上,金斯顿不但不刻意隐藏,反而大加赞扬女性气质,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女权主义的发展方向,即两性之间权力结构本身并未被打破,而是女性权力代替了男性权力,导致主体位置和权力关系的改变和置换。
第三,争取女性写作权与话语权。
通过作者本人与文学女性蔡琰相似边缘地位的对比,对作品中这一女权主义运动永恒的主题进行了论证。
最后得出结论:金斯顿借助“误读”策略,利用“文化”这把利剑,直指一切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淋漓尽致地宣泄了自己意图颠覆菲勒斯中心秩序,构建新女权主义的政治思想与价值观,从而使该部作品不仅极富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更具思想性、战斗性和政治性。
解读《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作品评析解读《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苏启春[关 键 词]女权主义;简·爱;女性意识在西方文学史上,有很多经典的女性形象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她们是男性理想中的女性形象,是男权社会的产物。
而1874年《简·爱》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它站在女性视角告诉读者,女性可以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
一、在角色塑造上体现的女权主义当时的英国仍是男性社会,女性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男性的所有物,囿于家庭,被主流生活圈所排斥,无法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
而小说中塑造了一位敢于打破常规的女性主人公,她追求平等、自我独立,敢于表达不满,敢爱敢恨,与当时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与男权社会抗争。
基于此,作者结合实际与写作主题,塑造了一系列反派角色,让简·爱在与反面角色的斗争中,逐渐意识到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并为之斗争,从而成长为一名独立女性,这也体现在她后来的选择中,她不想成为为了生存而出嫁的传统女性,所以努力奋斗,保证自己经济上的独立,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小说从女性立场出发,阐述了一名女性意识觉醒的女主人公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尊严与爱,这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二、在内容中体现的女权主义1.自强精神在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下,女性若是反抗,不仅很难得到其他女性的帮助,还会遭到周围人的排斥,尤其是男性,所以主人公必须自强,必须依靠自己。
这在作品中有多处体现,比如文中有一段简·爱看到表哥的心理描写,一见到表哥,她就会想起被表哥毒打的恐惧,浑身发抖,但周围没有一个人会帮她,他们都怕得罪小主人。
从小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让她意识到必须依靠自己来改善自己的处境。
而这仅仅是她悲惨童年中的一个片段,父母早逝,她不得已到舅妈家寄居,受尽各种虐待,长期被强势群体压迫,毫无尊严,忍无可忍的她逐渐萌发了反抗意识,所以,面对表哥的暴行,她敢当面指责他为杀人犯、罗马皇帝;在学校,面对校长的压迫,她敢于鼓励海伦反抗压迫,折断校长手中的鞭子。
林道静的颠覆之路——从女权主义视角对《青春之歌》的解读

林道静的颠覆之路——从女权主义视角对《青春之歌》的解读林道静的颠覆之路——从女权主义视角对《青春之歌》的解读在影视作品《青春之歌》中,林道静这个角色尤其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的勇敢和坚定,以及在男权体制下的颠覆行为,使她成为了一个具有女权主义色彩的角色。
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我们对《青春之歌》进行深入解读,以探讨林道静的颠覆之路。
首先,林道静的个人选择在电影中体现了女性反传统的精神。
她从小就深受家庭和社会的传统观念束缚,被灌输了“女孩子要文静贤良”、“女孩子要听话”等观念。
然而,在与男主角许泽诚的交往中,林道静逐渐展示了自己独立思考、追求梦想的一面。
她没有盲从社会期许,而是以自己的意愿去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其次,林道静在职场中的表现也展示了女性力量的崛起。
她在公司中刻苦学习,踏实工作,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有影响力的音乐制作人。
在这个过程中,林道静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但她以乐观自信的态度一一克服。
同时,她始终保持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对音乐的热爱,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将自己的职业梦想变成了现实。
第三,影片中对林道静颠覆传统生活方式的刻画也体现了女性解放的探索。
林道静放弃了父母为她安排的相亲对象,选择与许泽诚共同生活。
她以自己的行动宣告,女性的婚姻选择应该是基于两个人的爱和共同理解,而不是被家庭和社会角色所限制。
通过与男主角的共同奋斗和生活,林道静向世人传达了女性在婚姻中应该有平等地位、需有自主选择的观念。
最后,林道静在面对性别歧视时的勇敢抗争也是女权主义视角的重要表现。
在影片中,她遭受到了以许泽诚为首的传统观念男性的歧视和嘲笑。
然而,她并没有被诋毁击溃,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的能力和价值。
她在工作上展现出出色的才华和专业知识,最终获得了同事和上司的认可和尊重。
这引发了对性别平等的深思,影片通过林道静的经历传达了女性在职场中应该享有平等待遇的观点。
综上所述,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青春之歌》,我们可以看到林道静的颠覆之路。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摘要:《简爱》(Jane Eyre)是19世纪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代表作。
在此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不畏强权、坚持独立、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同时还塑造了一个追求平等以及有尊严爱情的新时代女权主义经典形象。
她对社会不公做出的反抗、对经济独立的努力追求以及对平等爱情的渴望都体现了主人公女权主义思想。
本文通过主人公自尊、自立、自强、追求平等、捍卫尊严的性格特点的描述,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意识追求与反抗纵观西方文学史,可以发现很多有血有肉、精彩异常的女主人公形象,她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虽然命运和遭遇有所不同,但都是美貌、忠贞的淑女形象。
此类女性人物都是男权主义社会下的产物,直接服务于男性的审美价值,体现男权主义社会对女性的控制。
1847年《简・爱》的问世,打破了因社会背景而产生的传统女性形象,摆脱了男性话语权的控制,塑造了一位举着女权主义圣火,追求平等、独立的经典形象。
一、《简爱》叙述方式中的女权主义体现此作品是在男权主义当道的社会大背景下问世的,女主人公简爱颠覆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的完美女性形象。
“家中的天使”是当时社会公认的女性形象,是被排斥在主流生活圈之外的。
小说中主人公执著的追求平等、自立、自尊、自爱,与当时的大多数女性是背道而驰的,她不断的与男权主义社会势力抗争,不断地追求平等与自我的独立。
在她的理性思索下,看似只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对男权主义的抗争过程,她勇于表达自己心中对社会、对国家的不满,敢于指正错误,敢爱敢恨,敢作敢为,不畏强权。
小说从女权主义角度出发并结合作者对社会的了解,塑造出一系列的反面角色,简爱在与反面角色抗争中慢慢地觉醒,理性的成长。
她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确保了经济上的独立,打破了传统女性只有出嫁才能生存的思想观念。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茶花女》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茶花女》
龚晓霞
【期刊名称】《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2)003
【摘要】《茶花女》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妓女玛格丽特的形象.她对真挚的爱情充满了热切的渴望和追求,她不甘心被命运摆布,而最终却又难逃厄运,以悲剧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茶花女》,讲述了一位女性从对男权主义的顺从,到女性意识的觉醒,奋力抗争男权意识,到最终迷失女权意识的过程.本文阐述了《茶花女》的创作背景,同时,从女权主义视角对小说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龚晓霞
【作者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小说《乱世佳人》中的两性关系 [J], 张云岗;陈志新
2.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 [J], 高尚
3.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小说《乱世佳人》中的两性关系 [J], 张云岗;陈志新;
4.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茶花女》 [J], 龚晓霞;
5.海明威的双性视角——女权主义批评视角下对海明威的女性解读 [J], 黄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解读《简·爱》中的女权主义《简·爱》是一部关于女性自我拯救与自我解放的经典小说,也是以女性视角讲述自我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
这本小说的女权主义意味着作者通过简·爱这个女性角色,探讨了女性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权益,以及女性如何在社会和婚姻关系中获得自由与平等。
首先,小说中的女主角简·爱是一个极其独立并且坚毅的女性,她拥有自己的想法和信仰,并且敢于为自己争取权益。
她曾经在感情中屈从于男性的决定,但是后来她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不在于婚姻,而是在于自我追求和独立自主的生活。
她勇敢地追求自由,拥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自我价值的渴望。
作者用简·爱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女性应该追求自我解放,树立自信,拥有自己的意见和生活。
其次,小说中展示了男女之间的社会不平等和性别歧视。
主人公简·爱由于出身贫寒,受到了许多嘲讽和歧视。
而且,她在学校的教育中也接受了少女教育的影响,强调女性的被动与服从。
作者希望读者能够看到女性所受到的社会压力和歧视,并发掘出其中的问题,为女性争取更多的平等和尊重。
最后,小说中展示了男女关系中的协商与平等的重要性。
小说主角罗切斯特先生对简·爱表现出了不寻常的热情和同情。
在他们第一次约会中,简·爱就表明了自己的意见和对男女关系的看法。
罗切斯特也非常尊重她的想法,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结果。
这种肯定女性价值和平等协商的男女关系形式,强调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并希望男女之间能够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长期关系。
综上所述,作为女权主义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简·爱》通过女主角简·爱的形象,探讨了女性对自我独立和自我价值追求的重要性。
此外,通过展现社会和婚姻中的性别歧视和男女关系的平等协商,强调了女性应该争取平等和尊重。
这些主题不仅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女权主义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解读

2492018年46期总第434期ENGLISH ON CAMPUS女权主义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解读文/高瑛一、《傲慢与偏见》概述小说《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初的一部女权主义佳作,是英国著名女性作家简·奥斯汀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爱情观、婚姻观,表现了当时英国女性对婚姻的思考。
主人公伊丽莎白在一次舞会上与傲慢的达西相遇,达西虽然真心喜欢伊丽莎白,但是自己傲慢的态度却引起了伊丽莎白的偏见,因此,伊丽莎白果断拒绝了达西的求爱。
达西在意识到伊丽莎白讨厌自己的傲慢态度时,也逐渐转变了对伊丽莎白的态度。
伊丽莎白在与达西的相处中也发现了达西的优点,然后渐渐消除了对达西的偏见。
最后,伊丽莎白接受了达西真挚的爱情。
二、女权主义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主题解析1.男权意识下女性的“声音”。
在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男性是社会的主要领导者,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男权意识(masculine consciousness)。
从经济上看,男性是家庭财务的管理者,也只有男性才具有财产继承的权利。
女性在家庭中处于弱势,成人礼之后的女性都只会面临三条道路,包括与有钱有权的男性结为夫妻、成为家庭教师、孤独终老。
但是,结婚的女性无法支配家庭财产,在生活中依旧处于被限制的状态;家庭教师的基础工资微薄,容易受人轻视;在繁华闹市,无人愿意一人孤独终老。
其次, 女性在家庭中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不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意识。
成年前的女性需要接受音乐、舞蹈、文学等相关方面的教育,这些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满足男性的需求。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女性接受的教育也是吸引男性的筹码,因为“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want of a wif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09汉本(2)班肖惠 0920021232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杰出典范。
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它是在高一下学期的语文活动课。
一般语文活动课上,老师都为我们放映由世界名著改编而成的影片,那天她给我们放映的正是这部叫《简·爱》的电影。
看完后,我心喜若狂,我真的好喜欢这部影片。
人们常说影片里总是找不到书本里的魅力,我放学后就去了书店买书。
到现在,我看书已经看了三四遍了。
我们总是习惯从语文考试的角度来分析《简·爱》,而今天,我想在此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它。
一、女权主义现在,让我们先来了解了解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权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与性格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
女权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啊)、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权主义哲学主要表现为:女性境遇的考察;女性存在的缺失;女性权力的实践;女性安全的毫无保障;女性创造力遭受压制和被无视;女性自觉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确立;女性的人道主义公正;女性的组织建设重整是亟待实现的;女性话语权力,话语主体和话语实践;女性发展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确立。
在我国,女权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
男女平等是女权注意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性女性的社会力量,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解放而努力,要将全世界妇女的利益放在同一个起点,协助官方处理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
二、夏洛蒂及其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小说家,生于约克郡。
她曾两任家庭教师,后在布鲁塞尔学法语,回国后想办学校未成,然后继续了自己一直想成为作家的梦想——开始写作。
她一生中共创作了四部小说(即《教师》、《简·爱》、《谢莉》、《维莱特》)和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爱玛》,但她在文学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
她的小说描写女性要求独立自主、捍卫人格与尊严的强烈愿望,这在以往的英国中还不曾有过,从而成为女权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
女性主题加上抒情笔调,构成了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基本特色,对当时乃至二十世纪的作家和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尤其是关心女性自身命运、权益和地位的女作家,更是尊她为先驱,并把她的作品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
而小说女主人公与作者本人的身世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亲切感人的魅力。
三、《简·爱》主要内容作品女主人公简·爱是一名孤儿,出生于一个穷苦牧师家庭。
幼年时,父母因伤寒病相继去世,她就被送到舅母家抚养。
在那里,她度过了十年被轻视、受虐待的生活。
后来,她又被理德太太送到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是个冷酷无情的伪君子,用种种方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受到了折磨和无理惩罚。
在孤儿院毕业后,留下做了两年教师,但她已经非常厌烦那里的生活,便决定离开。
她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去当家庭教师。
庄园主人罗切斯特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表面上盛气凌人,但内心却似乎很痛苦。
他的神秘使简·爱渐渐地对他感兴趣,甚至爱上了他。
桑菲尔德庄园也很神秘,不断发生奇怪的事情:夜里突然响起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声;罗切斯特的卧室莫名其妙地着火……当罗切斯特向她求婚时,她接受了,但,正当他们举行婚礼时,有人说罗切斯特已有妻子。
罗切斯特带领她到庄园三楼一间密室,里面关着罗切斯特疯傻的妻子。
简·爱此时才清楚,庄园里那些莫名其妙的事情都是这个疯女人干的。
按照英国当时的习俗和法律,罗切斯特不能离婚,更不能结婚。
简·爱选择了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她一路乞讨,有个叫圣·约翰的牧师收留了她。
不久,圣·约翰向她求婚,要她成为他的帮手,一起传道,但简·爱拒绝了他,因为她的心里思念着罗切斯特。
于是,她又回到了桑菲尔德庄园。
但是,那里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邻居告诉她,几个月前,那个疯女人放了火,庄园被毁,她自己也被烧死。
罗切斯特为了救妻子,眼睛也被烧毁,还伤了一只手,现在已住到附近的村子里。
简·爱听后,随即去找他,并决定嫁给他。
最后,她和罗切斯特结了婚。
四、《简'爱》与女权主义夏洛蒂·勃朗特在写《简·爱》前曾对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作者)说:“我要写的是一个新型的主人公,她同我一样矮小和丑陋,但是我相信她将能同你们塑造的任何一个漂亮的女郎媲美,在读者中引起极大的兴趣。
”这一点她确实做到了,而且还不仅于此。
女主人公简·爱是个平民女子形象,是个出身贫苦的孤儿和一个家庭女教师。
她不再是传统小说中那种无病呻吟的上流社会的小姐,以这样一个人物作为小说主人公,这在当时确属“新型”。
简·爱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但她纯洁而正直,勇于向上,渴望爱情的自由和男女的平等。
这一形象代表着十九世纪正处于萌芽状态的欧美女性运动,表达了来自女性、尤其是出身贫寒没平民女性内心的强烈愿望,即:要求和男子平等;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以及自由表现自己的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虽然是姐妹,两人虽然生活在同一社会,家庭环境中,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显得更加的温柔,更加的清纯,更加的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
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
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
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
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
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
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由此可见,《简·爱》带有明显的女权主义的特征。
作品中的简·爱是一个独立思考,争取自由平等的女人,特别是爱的平等。
她反映了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在谋求自身的幸福,把自己当成自己的主体,不再是附属男权的一个形象。
但是女性主义对女性自身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是要正视女性自身的现实情况和要求社会给女性同男性一样的地位,并且女性的形象应该成为自己的欲望主体,而不再是男性的欲望客体,是按女性自身的需求来塑造人物,而不是按照男性的要求来塑造人物。
当我们用女权主义来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有这些发现:从简·爱的性格表现来说,她有许多令人不舒服的地方。
简·爱的形象,是一个理想的女性形象。
虽然书中一直在强调她不美,平凡,矮小,但这些都被掩盖在她完美的性格之下。
她从小在不光明的环境中长大,舅妈家的冷漠和无情,寄宿学校的严苛环境,使她长成一个坚韧的小妇人形象:自尊,坚强,气度不凡,她懂得别人的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退出。
她符合的是一个男人对于小家碧玉的要求:无所求和懂得适时适当的爱,不单是男主角,我相信,任何男性都会喜欢和爱上这样一个形象——她仍然是按照男性对于女性的需求形象来塑造的。
而这个故事的结尾——简·爱最终完美的结局,更是大大地削减了其中为之争取的平等,同时也是让我感觉最削减这部作品女性价值的部分。
我不否认我对于悲剧的迷恋,但是我同时非常希望我喜欢的角色能够得到一个好了下场,一个令人微笑安心的结局。
我更希望我喜欢的主角能得到一个合理和有助于欣赏一部作品的结局,而书中简'爱最后意外得到一笔丰厚的遗产,拥有了能够和她相亲相爱的亲人,她不再是一无所有,可是,男主人却变得一无所有了,作者呢,这个时候才来给他们的爱情收尾。
诚然,这样一来是个好结局:女主人公爱上男主人公,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地位、财富、声望,她爱的是这个人。
然而,小说开始时候就大篇幅铺垫的叙述女主人公渴望在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下追求平等爱情的内容,在此也显得荡然无存了。
小说结局女主人公的自卑终于可以释放,她和男主人公是平等的:不仅是爱情上的平等,而且财富地位上,他们一样是平等的。
而且此时,男主人公已失去了一切,他与女主人公的财富,健康,年龄,位置都颠倒了过来。
这也是每次读完《简'爱》,我感觉最让我惆怅与失落的地方……《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我特别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
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
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
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
《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