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ABB重叠式中看双音节AB式形容词的性质

从AABB重叠式中看双音节AB式形容词的性质
从AABB重叠式中看双音节AB式形容词的性质

从AABB重叠式中看双音节AB式形容词的性质

汉语中的AABB重叠式的研究,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可以重叠成AABB式的、有原形的双音节AB式形容词的性质进行归纳概括。

标签:AABB重叠式AB式形容词性质

一、引言

目前,关于汉语中的形容词仍普遍认为有两种:性质形容词(如大、白、老)和状态形容词(如珍贵等)①。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有三种:AABB 式、ABAB式和A里AB式,是汉语有限的几种形式变化之一。而本文所要讨论的重叠形式只限于AABB式的重叠,所考察的对象是可以重叠成AABB式的、有原形的双音节AB式形容词。

二、对可重叠成AABB式AB式形容词性质的研究

朱德熙(1956)曾经指出,当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位于状语或补语位置时,则带有加重的意味;而位于定语或谓语位置上时,有一种小称的意思,有一种轻微的含义。张国宪因此说AABB式、ABAB式量级具有不稳定性。重叠式有爱抚、亲热和加重、强调两种色彩,因而,一些带有“坏字眼”的形容词不能重叠或很少重叠,即使偶尔重叠也多在状语或补语位置上,表示一种程度上的加深。

张先生又在此基础上,举出一些具有[—贬义]的语义特征的形容词,也是不能重叠的,例如:“聪明、虚心、贤惠、优雅、美丽、伟大、肥沃、容易、方便、友好”等,因为这些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恒久属性,而重叠式具有主观等意味,由此产生语义上的主观感受与理智判断的互斥性。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有些词如:“舒适、努力、欢快”,也表示事物一定的属性,却非因这一原因而不能重叠。

石毓智(1991)认为:凡是可以通过AABB式重叠的形容词,都是非定量的。但张先生通过研究后也举出了几个反例,如有些定量形容词如“零星、浩荡、平安、平常、弯曲”等等却是可以通过AABB式重叠的。

朱景松(2003)从制约形容词重叠因素的角度加以研究,并指出四个对形容词重叠能力有影响的因素②:(1)形容词意义中量的因素对重叠能力的影响;(2)形容词意义的形象性对重叠能力的影响;(3)形容词意义的自控性程度对重叠能力的影响;(4)词义褒贬对重叠能力的影响。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以动态范畴的语法形式为着眼点,即重叠形式应该是形容词进入句子后,受句子结构式本身的语义因素制约而使用的语言形式,不谈形容词的范围,只谈有AABB重叠式的双音节AB式形容词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和共性:

(一)语体色彩表现为口语体或有口语体倾向

形容词的重叠练习

形容词的重叠 一部分形容词有重叠形式。 1.重叠方式: 单音的:AA式----大大(的)长长(的)轻轻(的)慢慢(的) 双音的:AABB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老实实整整齐齐 ABAB式----雪白雪白笔直笔直碧绿碧绿滚圆滚圆 A里AB式----胡里胡涂土里土气罗里罗嗦傻里傻气(这种重叠式的形容词很少)2.语法意义: A形容词重叠后,都有表示程度加深和加强描写的作用,所以不再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例如:非常高= 非常高高的十分漂亮*十分漂漂亮亮特别马虎*特别马里马虎的“红通通”一类重叠后缀的形容词也不能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例如: 太阳红通通的*太阳很红通通的 B A里AB式的重叠方式有厌恶、轻蔑的意味,只限于含有贬义的形容词。 例如:妖气—一妖里妖气(√)漂亮—一漂里漂亮(×) 这类形容词还有: 马虎小气拉杂慌张流气土气邋遢 C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重叠,形容词能不能重叠主要是习惯问题。 例如: 整齐──整整齐齐漂亮──漂漂亮亮 整洁──整整洁洁(╳) 美丽──美美丽丽(╳) 方便──方方便便(╳) 严肃──严严肃肃(╳)

形容词的重叠练习: 1、改错: (1)我每天都非常高高兴兴的。 (2)大街上干净干净。 (3)人们快乐快乐地去上班。 (4)她打扮得美美丽丽的。 (5)那些工艺品都做得细细致致的。 (6)她把我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极了。 (7)我们一说到她的男朋友,她的脸就很通通红红的。 (8)下课后,同学们都很匆匆忙忙地走出了教室。 (9)她的头发金金黄黄的。 (10)那个孩子的小手冻得冰冰凉凉的。 (11)姐姐比我漂漂亮亮。 (12)中国的孩子没有我们快快乐乐。 2、把形容词改写成重叠的形式,填在横线上: 她(高)个子,(长)头发,(大)眼睛,(小)鼻子和嘴巴,(瘦)身材,(甜)笑容,是一个喜欢打扮得(漂亮)的女孩。 3、搭配练习:

汉越重叠式形容词的异同论析_朱金妹

2009年1月 第7卷第1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Jan 1,2009Vo l 17N o 11 * 收稿日期:2008-10-08 作者简介:朱金妹(CH I CAM MU I )(1985)),女,越南人,胡志明市楷达外语学校教师,重庆师范大学在读硕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 王玲娟(1970)),女,湖南安仁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和艺术学。 汉越重叠式形容词的异同论析 * (越南)朱金妹,王玲娟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400047) [摘 要] 越南语和汉语重叠式形容词在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上均存在异同。相同的形式有AA 式、AABB 式、A BB 式和BBA 式,越南语中没有AXY Z 和A B A B 式;越南语形容词重叠后,有的意义加强,有的意义减弱,而汉语形容词重叠后往往含有程度加深的语法意义;两种语言的重叠形容词都能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补语,都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不同的是,越南语重叠形容词不能作状语,而汉语重叠形容词可以作状语。 [关键词] 汉语;越南语;重叠式形容词;异同 中图分类号: H 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09)01-0089-04 形容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活跃的语言现象,在汉语重叠的语言现象中数量最多。从王国 章、吴淑春等5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6[1] 中,得知重叠形容词共有1575条,包括AA,AABB ,ABB ,AB AB ,A 里AB ,AXYZ 和BAA 等形式。形容词重叠也是现代越南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而汉语与越南语同属孤立语,因此汉语、越南语重叠形容词在结构类型等方面必有异同之处。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重叠式形容词时常遇到困难,使用汉语重叠式形容词时常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本文针对越南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3个方面对汉越重语叠式形容词进行对比,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材料。 一、语法形式方面 (一)AA 式 汉语里的AA 式是由单音节形容词A 重叠后形成的。 [2][p 126] 重叠以后,口语音声调有变化,第 2个音节常变成阴平且儿化,如:红y 红红儿的h ngh ngr de ,小y 小小儿的x i ox i or de ,好y 好好儿的h oh or de 。书面音一般不变调且不儿化,如:红y 红红的h ngh ng de ,小y 小小的x i ox i o de ,好y 好好的h oh o de 。 于是越南学生常犯两个错误,一个是给汉语AA 式重叠形容词标调时常把口语的声调标在书面语上;另外一个是分不清口语音和书面音的声调,形容词重叠后仍读原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受越南语AA 式重叠后声调没有变化的影响。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此需加以强调。 越南语里的AA 式分为两类: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3][p 1593] 所谓完全重叠即重叠后基本形式A 的声母、韵母、声调与重叠部分的声母、韵母、声调一样,毫无改变之处,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声调都没有变化。[3][p 1594] 例如:Xanh (绿)y xanh xanh (有点儿绿),L ?ng (静)y ?ng l ?ng (有点儿静),L ?u(久)y l ?u l ?u (不久),Run(颤抖)y run run (有点儿颤抖)。完全重叠形容词还有一种情况:重叠后,重叠部分的声母、韵母一样,只有声调有

汉语形容词大全

汉语形容词大全 形容词检索: 按结构分类 aabb式A里AB式abab式abb式aab式 aa式abac式abcc式aabc式单字形容词 形容人 男人女人儿童老人 心情笑 形容季节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描写季节六月 其它常用 颜色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等。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精明、可爱、冰凉、初级”。 主要语法特征 (1)性质形容词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大、很大、不生动、很生动”。少数状态形容词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说“不冰凉、很冰凉、不雪白、很雪白、不初级、很初级”。

(2)能修饰名词,经常作谓语或定语。如“大眼睛、高楼、冰凉的酸梅汤、初级职称”。 (3)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4)不能带宾语。 A、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如“大大、高高、短短、细细”。这类重叠式修饰动词时表示程度的加强,修饰名词时不仅没有加强的意味,反而表示程度减弱,即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例如: 大大缩短了距离(程度加强) 大大的眼睛(与“大眼睛”相比程度减弱) 高高举起(程度加强) 高高的个儿(与“高个儿”相比,程度减弱) B、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一般表示程度的加强,有三种格式: a、AABB: 口口声声断断续续浩浩荡荡开开心心干干净净 松松散散密密麻麻冷冷清清来来往往踉踉跄跄 大大方方客客气气说说笑笑的的确确反反复复 方方正正实实在在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平平安安 是是非非堂堂正正偷偷摸摸唯唯否否快快乐乐 蝎蝎螫螫形形色色铮铮佼佼白白胖胖陆陆续续 洋洋洒洒战战兢兢零零散散老老实实遮遮掩掩 b、A里AB:这里的AB限于某些含贬义的形容词,重叠后既表示程度加强,又表明嫌恶的感情。如:小里小气古里古怪慌里慌张糊里糊涂马里马虎 c、ABAB:这里的AB只限于某些带有表示程度的语素的双音节形容词。如:

一、不、去声和重叠词的变调训练

第二节“一"“不"“去声"和重叠词变调与训练 学1 ?掌握“一”、“不”、 目2掌握上声的变调规律 “去声”和重叠词的变调 占 小掌握“一”、“不”、“去声”和重叠词的变调规律难 占 八、、 “一”、“不”、“去声”和重叠词的变调及其训练 1? “一”的四种声调 2 . “不”的三种声调 3?去声、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教学过程 “一、不”的变调及其训练 1. “一“的四种声调 ① 单念,在词句末尾,表示序数、基数或后面跟着别的数词时,读原调。如: 始终如一第——九九五年 万——楼初——营一班 ② 在去声字前读阳平。如:一定一瞬一切一块一座 ③ 在非去声字(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如: 一杯一天一览一桶一般一直一点一心一年一起 ④夹在重叠的词中间读轻声。例如:看一看 尝一尝谈一谈画一画比一比 “不”、“去声”和重叠词变 课时 课型 新授

练习: 一天一群一样一笔一切一斤一家一组 想一想 听一听 试一试一来二去了百了 一落千丈一脉相承一毛不拔一劳永逸 2. “不”的三种声调 ① 但念,在词句末尾或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原调。 不决不不说不谈不写不曾不服不及不吃不湿 ② 在去声前读阳平。即:“一、不” +去声变为35: 不利不懈不测不会不败不错不看 ③ 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即: “一、不” +非去声 ④在重叠词中间读轻声: 酸不酸回不去说不好行不行要不要 练习材料: 不去不想不看不行不惜不来不要不忍不定来不及买不起不卑不亢不义之财 (三)去声、重叠形容词的变调及其训练 坏蛋庆祝愤懑 ①AA 式一般不变调,如:快快的、长长的。 即"AA 儿”式'如: ②ABB 式的形容词, BB 一律读为阴平调: 叠形容词,一般BB 读阴平。”那究竟这个一般该如何把握, 谈到ABB 式重叠形容词的读法时说: “除叠字本身为阴平调即不再变外, 其余各调的都可把后面两个字变 为阴平调……如果念得缓慢些,念清楚它的原调, 显得读字清楚,不变也可以。”(《普通话语音知识》) 北京岀版社编写岀版的《普通话语音常识》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这种两可的说法似乎也让人们难以把 2 ?重叠式形容词的三种形式,即 AA 式、ABB 式和 AABB 式。 快快儿好好儿 远远儿 早早儿饱饱儿 圆圆儿 亮堂堂红彤彤 慢腾腾绿油油沉甸甸 文纟刍纟刍软绵 绵 矢于ABB 式重叠形容词的音变规律,语言学界争议颇多, 大多辞书、教材等都这样描述: ABB 式重 不三不四 不拘一格不伦不类 不即不离 1 ?两个去声相连,前面一个一般读成 35: 只有带儿化韵尾时第二个叠字变成阴平, 什么情况下要特殊呢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在

汉语变调

“一”和“不”的变调 “一”和“不”这两个字,单念时“一”读阴平,“不”读去声,但用在语句中就不一定读它的原来声调。有的人不了解其变化规律,常常把声调读错。 ⒈“一”的变调 A、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或表示序数、基数等时,读原调阴平 例如:说一不二数一数二一班一楼统一划一万一 B、在去声前读阳平 例如:一致一阵一切一块 C、非去声前读去声 例如:一杯一直一早 D、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 看一看试一试等一等 ⒉“不”的变调 A、单念、词句末尾,非去声前均读原调去声 例如:不,我偏不谁敢说个“不”字? 不通不齐不巧 B、去声前读阳平 例如:不但不利不会 C、夹在词语中间读去声 例如:了不起吃不了去不去

上声变调 (1)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去声(非上声音节)前,丢掉后半段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例如: 上声+阴平:百般bǎibān保温bǎowēn打通dǎtōng纺织fǎngzhī海关hǎiguān 上声+阳平:祖国zǔgu?旅行lǚxíng导游dǎoy?u改革gǎig?朗读lǎngdú 上声+去声;广大guǎngdà讨论tǎolùn挑战tiāozhàn土地tǔdì感谢gǎnxia 注:上声音节在轻声前的变调情况要根据轻声音节的情况而定。a、当轻声音节由上声字构成时,前面的上声音节的变调有两种情况,一是变读为阳平,调值时35;二是变读为半上,调值是21。例如:阳平:等等děngdeng讲讲jiǎngjiang想起xiǎngqi 半上;嫂子sǎozi碾子niǎnzi姐姐jiějie b、当轻声音节由非上声字构成,前面的上声音节变读为半上,调值是21。例如: 阴平:打听dǎting眼睛yǎnjing比方bǐfang 阳平:本钱běnqian老婆lǎopo老爷lǎoye 去声:脑袋nǎodai寡妇guǎfu本事běnshi (2)上声音节在上声音节的前面,即两个上声相连,则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与普通话阳平的调值相同,而后一个上声保持原来的调值不变。例如:

常见的几种重叠词语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常见的几种重叠词语 ABB的重叠词语 红彤彤红通通白茫茫灰蒙蒙绿油油黄澄澄白皑皑 黑乎乎金灿灿血淋淋湿漉漉冷冰冰热乎乎火辣辣 暖烘烘香喷喷急匆匆慢悠悠贼溜溜灰溜溜孤零零 直愣愣恶狠狠傻乎乎胖乎乎气呼呼气鼓鼓气冲冲 笑眯眯笑嘻嘻乐呵呵笑哈哈顶呱呱光秃秃文绉绉 闹哄哄轻飘飘酸溜溜沉甸甸干巴巴周巴巴 空荡荡密麻麻迷蒙蒙娇滴滴水汪汪泪汪汪 AAB的重叠词语 团团转哈哈笑汪汪叫喔喔啼晶晶亮欣欣然 飘飘然密密麻冰冰凉 ABAC的重叠词语 一手一足一五一十一言一行大吹大擂大慈大悲 大惑大解大模大样大摇大摆大手大脚大智大勇 小手小脚火烧火燎无法无天无拘无束无穷无尽 无声无息不卑不亢不三不四不仁不义不死不活 AABB的重叠词语 吞吞吐吐唯唯诺诺熙熙攘攘心心念念形形色色洋洋洒洒影影绰绰悠悠忽忽鱼鱼雅雅郁郁葱葱元元本本原原本本战战兢兢铮铮佼佼 安安稳稳巴巴急急巴巴劫劫巴巴结结彬彬济济半半拉拉半半路路 炳炳烺烺波波碌碌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痛痛快快认认真真亲亲热热 口口声声断断续续浩浩荡荡稀稀拉拉琐琐碎碎密密麻麻冷冷清清 来来往往踉踉跄跄来来回回风风火火匆匆忙忙忙忙碌碌里里外外 跌跌撞撞红红火火兢兢业业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仔仔细细 详详细细反反复复明明白白指指点点大大方方大大咧咧大大落落 恭恭敬敬唯唯诺诺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嘻嘻哈哈疯疯癫癫蹦蹦跳跳 吞吞吐吐隐隐约约迷迷糊糊含含糊糊恍恍惚惚朦朦胧胧男男女女 千千万万山山水水生生世世干干净净严严实实零零星星歪歪扭扭 浩浩荡荡平平安安斯斯文文高高兴兴快快乐乐风风光光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抽抽搭搭沸沸扬扬纷纷攘攘风风火火风风雨雨鬼鬼祟祟 浩浩荡荡轰轰烈烈浑浑噩噩家家户户结结巴巴兢兢业业口口声声 磊磊落落烈烈轰轰林林总总落落穆穆明明赫赫千千万万卿卿我我 善善恶恶生生世世是是非非堂堂正正陶陶兀兀平平安安秀秀气气 斯斯文文高高兴兴快快乐乐风风光光安安稳稳病病歪歪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匪匪翼翼沸沸扬扬纷纷攘攘风风火火风风雨雨鬼鬼祟祟 浩浩荡荡轰轰烈烈浑浑噩噩结结巴巴兢兢业业口口声声磊磊落落

变调词组

冀教版教材中轻声、变调的处理原则 一、轻声问题 冀教版教材中,标注为轻声的,除了我们习惯的“吧、吗、呢、啊”等语气词和“的、地、得、着、了、过、们”等助词外,还包括下列几种情况。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收入的词语,注音为轻声的,则冀教版教科书也标为轻声,如桌子(zhuō zi)、早晨(zǎo chen)。 2.方位词“上”、“里”、“边”、“面”在名词后面,表示方位地点时为轻声,如“桌子上”、“箱子里”、“东边”、“上面”。 3.“上”、“下”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结果等,读轻声,如“爬上山顶”、“锁上门”、“坐下”、“传下命令”。 4. 重叠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如“看看”、“说说”。 5.“个”字做量词时读轻声,如“一个”、“几个”。 6. “不”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如“看不清”、“行不行”、“挡不住”。 7.“一”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读轻声,如“读一读”、“写一写”。 8. 表示趋向的动词,如“起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时,读音会有轻重变化。如在“拿起来”里,“起来”两字都为轻声;插入“得”或“不”以后,如“拿得起来”、“拿不起来”,“起来”两字都重读;“起来”两字之间再加宾语,如“拿得起枪来”、“拿不起枪来”,“起”字重读,“来”字轻读。“上来”、“上去”、“下来”、“下去”、“出来”、“出去”等都可以有同样的变化,注音也用同样方式。 二、变调问题 1.“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阴平,单念或在词句末尾念本调,如“第一”;在去声前念阳平,如“一样”、“一见如故”;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言为定”、“一本万利”;夹在重叠动词中间念轻声,如“看一看”。 2. “不”的变调:“不”单念或在词句末尾念去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也念去声,如“我不”、“不多”、“不同意”、“不好”;在去声前变阳平,如“不去”、“不是”;夹在词语中间时念轻声,如“差不多”、“用不着”。 3.“ABB”式形容词的变调:现代汉语中,一部分“ABB”式的形容词,后面的“BB”的读音会变为阴平,如“沉甸甸”、“黄澄澄”;但也有部分“ABB”式的形容词不变调,如“亮闪闪”、“乐陶陶”、“红艳艳”。 “一”的单字是一声,“不”的单字调是四声。它们在单念或处于词尾、句尾时读原调,如“二00一”、“统一”、“你不”、“不”等。“一”作序数表示“第一”的意义,不变调,而在其它情况下就要做变调处理。 (1)“一”,“不”在四声前面都要变调,都要变成二声。 如:一致一再一定一律一瞬一共一带一向一色 (2)“一、不”在一、二、三声前,“一”变读四声,“不”不变调,仍念四声。如:一起不好 (3)“一”夹在动词中间,读轻声;“不”夹在动词中间、形容词中间或动词补语中间时,读作轻声。如:走一走好不好输不起上不来 1. 轻声 普通话里,除四声以外,还有一种又轻又短,听起来声调很不明显的字音就叫轻声。 在普通话里,应该成轻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气词“啦、吧、吗、呢、哪、呀、啊、嘛、哇”等读轻声。 (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读轻声。 (3)词尾的“子、儿、头”和表示多数的“们”读轻声。 (4)表示方位的词“里、上、下、中、边”等读轻声。 (5)表示趋向的动词“去、来、起来、回来、出去、上来、下去、上、下”等读轻声。 (6)重叠动词和重叠名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形容词的重叠

第一章汉语部分词类及其教学 四.形容词的重叠: 形容词重叠是我们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个语法现象。留学生在学习形容词重叠时经常出现一些偏误。这一部分我们打算先从留学生的偏误出发,然后分析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意义,最后总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留学生形容词重叠偏误分析: 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形容词重叠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各种各样。如:A:*她每天都打扮得美美丽丽的。 *哪些工艺品都做得细细致致的。 B:*她把我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极了。 *我们一说到她的男朋友,她的脸就很通红通红的。 *下课后,同学们都很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教室。 C:*她的头发金金黄黄的。 *那个孩子的小手冻得通通红红的。 D.*姐姐比我漂漂亮亮。 *中国的孩子没有我们快快乐乐。 在形容词重叠方面留学生经常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上四类: A类是把不能重叠的形容词重叠了。 B类是形容词重叠后一般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也不能再带程度补语,而留学生带了。 C类是重叠方式有误。把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错误地认同为性质形容词。 D类是形容词重叠后用在了比较句。我们知道汉语形容词重叠后是不能用在比较句的。 (二)形容词重叠的形式: 性质形容词,尤其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大部分都可以重叠,部分状态形容词也可以重叠,但重叠方式不同。重叠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AA式:好好儿、慢慢儿、高高、大大、松松、长长、紧紧等。 AABB式:干干净净、快快乐乐、清清楚楚、高高兴兴、漂漂亮亮、轻轻松松等。 ABAB式:笔直笔直、通红通红、漆黑漆黑、金黄金黄、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等,这一部分都是状态形容词。 (三)不可以重叠的形容词: 从留学生的偏误中我们可以发现,汉语中有一部分形容词是不能重叠的,但教材中一般并没有明确指出,到底哪些形容词不能重叠,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哪些形容词不可以重叠。 1、带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一般不可以重叠。如:狠毒、卑鄙、丑、困难、冷漠等。 2、带有明显书面色彩的形容词一般不可以重叠。如:美丽、勇敢、伟大、

最新普通话变调大全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 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 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 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 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 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 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 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 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 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 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 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 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 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 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24轻) 上声变调小结: 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上声读24机会多,仅次于半上211,24的机会少。

叠音词的读音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叠字形容词 没有必要读变调 魏丹(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100816) 河北杨艳丽(435252292) 转载 笔者最近参加了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的录音监听工作,发现小学语文课本的叠字形容词,特别是ABB式的叠字形容词一律按变调发音,例如:灰蒙蒙huīméng méng要读成huīmēng mēng,绿油油lǜyóu yóu要读成lǜyōu yōu。我问了几册课本的责任编辑为什么要读变调,他们都说是经过研究的,ABB式叠字形容词都读成变调,是为了和《现代汉语词典》一致。我认为小学语文课文中的ABB式叠字形容词没有必要读变调。 普通话中的叠字形容词主要有三种形式:AA式、ABB式和AABB 式,例如: AA式:好好、慢慢、满满 ABB式:红彤彤、黑洞洞、明晃晃 AABB式:干干净净、漂漂亮亮、舒舒服服 普通话中的叠字形容词变调现象是指不管叠字形容词最后面的1~2个音节原来是什么声调,读变调时一律把它们读成阴平声调。例如:好好hǎo hǎo 变读成hǎo hāo;红彤彤hóng tóng tóng 变读成hóng tōng tōng;干干净净gān gān jìng jìng变读成gān gān jīng jīng 。著名语言学家、普通话专家徐世荣先生对叠字形容词的变调很有研究,他认为叠字形容词的变调是一种普通话的口语现象,其变调原则是:1、能不变的可以不变;2、口语中可以变,书面语中可以不变,3、读成儿化的变,不读成儿化的不变;4、描写实际情况的不变。例如:“好好学习hǎo hǎo xuéx í”在口语中可以变读成“好好儿学习hǎo hāor xuéxí”,“红彤彤hóng t óng tóng ”在口语中可以变读成“hóng tōngr tōngr”,“漂漂亮亮piào pi

认识现代汉语中的重叠式词语

认识现代汉语中的重叠式词语 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的通用语(也是法定的全国通用语)具有极强的表达力,能够满足人们信息交往的需要。构成现代汉语的两个基本要素就是词汇和语法。可以说是丰富的现代汉语词汇在有限的的语法规则下组合,才成就了这缤纷的现代汉语。一定程度上讲,一种语言中词汇代表着这个语言的发展程度,也代表着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 汉语里的词,主要由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构成。从数量上看双音节词又占多数,从词的构造来看又以合成词为主。合成词中有一类词是用两个相同语素相叠的方式构成的,如“妈妈、试试、个个、认认真真”,我们将这种构词方式叫做重叠式。这类词看似与其基式相类,但既然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它的意义和作用就必然与其基式不同。①那么异在何处呢?下面我们就从重叠式的结构类型、语音特征及重叠式与基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两个方面再认识一下重叠式。 一重叠式名词 重叠式名词大多就是亲属称谓,如“哥哥、伯伯、姥姥”等。这类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通常做轻声,如果第一个音节是上声,在重叠式里则变为半上,如“奶奶、姐姐”。这类词的语素大都是粘着语素。要注意的是这类词是语素的重叠而非“猩猩、饽饽”的音节的重叠。同时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趋势,这些称谓在古汉里多为单音节词,如“兄、姑、舅”,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有的被新词所替代,有的加上了词缀,但大都成了双音节词。 二重叠式量词 重叠式量词就是单音节量词的相叠,如“个个、本本、颗颗”。这类词包含有“每”的意思,通常用来修饰名词(本本书、颗颗星),也可独立充任句子的主语(个个都是好样的),但不能作宾语(“把屋子打扫一遍”不能说成“把间间都打扫一遍”)。 三重叠式动词 重叠式动词可分成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式。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读为轻声。如果基式是上声字,第一字的调值变为阳平,如“想想、写写”,这与表示亲属称谓的重叠式变调规则不同。双音节动词(AB)的重叠式是AABB,后两个音节读轻声,如“打扫打扫、休息休息”。 动词重叠式总体来说表示的是动作的量。“动作的量可从动作延续时间的长短来看;也可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②如“一会儿、一阵儿”表示时量,“一回、一遍”表动量。动词重叠式兼表时量和动量。 先说时量,例:他退休后,平常看看书,下下棋,和老朋友聊聊天,倒也不寂寞。“看看书”“下下棋”都表时量短,这一点从与动词基本形式的对比中更易看出来:下午两点去听报告。晚上想去听听音乐。前一句的“听”是听完,表长时;后一句的“听听”表“听一会儿”,强调动作的时间不长,两句不能互换。有时因为重叠式动词表示短时,常被用在祈使句里,以表达语气的缓和。如:“你教我!”和“你教教我!”前一句用基本形式,命令语气强;后一句用重叠式语气活泼了不少。 动词重叠式除了表示时量短之外,还表示动量小。如:他伸伸舌头说,“真危险”。我该去理理发了。这里重叠式不表时量,不是指“伸了一会儿舌头,理了一会儿发”,而是表示尝试,是“伸了一次舌头,理一次发”。有些动词我们常理上认为是不能持续的,因此只论动量,不论时量,例如“买书”不能说“买了会儿书”。这些动词也有重叠式,不过重叠式表示的不是时量而是动量。如“这本书买不着,不信你买买看。”动词重叠式前有时也加上“多”“常常”,但仍然是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如:你太累了,今天多睡睡。 四重叠式形容词 重叠式形容词形势最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⑴基式是单音节形容词(A),重叠后成

形容词的重叠

语法:“比”字句教案 教学对象:汉语中级留学生教学执行者:王林慧课时:1课时(45分钟)教材:《汉语教程》,杨寄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一、教学内容:本课型教学内容以讲解“形容词的基本结构和用法为主,并辅以美文节选,加以理解。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形容词重叠式,理解透彻。 2、运用学过的形容词重叠式。 4、通过练习,拓展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形容词的AA式、ABB式。 四、教学方法: 主要按照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原则来进行。 归纳法:先举出课文中的一些例子,再归纳结构方式。 对比法:“A+BB”VS“AB+B”“A+A”VS“AA” 化繁为简的解释法:比较句的格式用公式表述。 练习方法:机械性练习、交际性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课堂纪律,课堂问好,复习回顾形容词的要点。 2、带领学生分句朗读,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形容词重叠式,并将这些句子抄写下来。 引入本节课的语法点:同学们,课文中出现了较多的形容词重叠式,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语法点——形容词重叠式。 (二)具体教学 1、展示出选文中的出现的形容词重叠式:

(1)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2) 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 (3) 树枝轻轻地摇晃。 (4) 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 (5)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粉条儿。 (6) 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2、讲解句型 我们管这一类的词语叫形容词重叠式,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形容词重叠式”的基本句型: (1)展示如下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定语是形容词,一般要带“的”。 山川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 她有着红红的脸蛋。 地里长着绿绿的秧苗。 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 亮晶晶的粉条儿。 柏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雪球。 路边开着黄澄澄的迎春花。 松树上挂满了蓬松松的雪球儿。 山上有一栋亮堂堂的房子。 (2)展示如下句子,引导学生发现状语是形容词。 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 树枝轻轻地摇晃。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她慢慢吃完了这碗饭 AB+B+的 A+BB+的 A+A+的 AA+ 地 A+A+(地)

浅谈形容词重叠类型

浅谈形容词的重叠类型 【摘要】重叠是汉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与印欧语相比,现代汉语的词虽然缺乏发达的形态变化,但却有着丰富、普遍的变化形式,因此汉语重叠一直是语法研究的重 要课题之一。形容词重叠作为一种使用较多的重叠,是语言研究广泛关注的一种 现象。本文从形容词本身和音节划分两种角度出发,对现有的研究形容词重叠类 型的的论述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重叠类型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单纯词复合词 一.形容词的重叠类型研究现状 对于形容词重叠式的界定问题,形容词研究学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下面将几种主要的观点整理如下: “1.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中》将形容词重叠式归纳为: ①完全重叠式 a.单音节,例如:小小儿远远儿好好儿慢慢儿 b.双音节,例如:老老实实干干净净 ②不完全重叠式,例如:胡里胡涂古里古怪 ③xyxy重叠式,例如:冰凉冰凉通红通红 2.胡明扬先生在《北京话初探》中将形容词重叠式归纳为: ①按构词形态的再分类: a.能重叠 单音节,如:长长(的) 好好(儿) 双音节,如:本本分分(的) 别别扭扭(的) 地地道道(儿的) 平平安(儿)安(儿的) b.不能重叠 单音节,如:笨惨丑 双音节,如:安分公平恶心灵活 ②按能带情态词缀和不能带情态词缀分为两类: a.能带情态词缀的: 单音节,如:白花花潮乎乎儿辣丝儿丝儿潮不即(的) 黑不即几(的) 双音节,如:恶心巴拉(的) 胡里巴涂(的) 娇里娇气(的) 稀里糊涂 b.不能带情态词缀的: 单音节,如:惨次错逗高好 ③按句法功能分为: a.形容词作谓语 b. 形容词作定语 c.形容词作状语 3.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 ①AA儿式,例如:好好儿慢慢儿 ②AA式,例如:好好慢慢 ③AABB式,例如: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④A里AB式,例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 ⑤ABAB式,例如:通红通红碧绿碧绿 4.邢福义《汉语语法学》:

重叠类的形容词

ABB的形容词 热乎乎热腾腾蓝幽幽蓝湛湛沉甸甸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慢腾腾阴森森皱巴巴亮铮铮笑嘻嘻香喷喷乱哄哄黑漆漆轻飘飘湿漉漉红彤彤骨碌碌雾朦朦喜盈盈亮晶晶黄灿灿孤零零毛绒绒胖乎乎一颗颗一簇簇绿油油黄澄澄笑眯眯金灿灿亮晶晶香喷喷笑哈哈红艳艳黑乎乎圆溜溜黑洞洞蓝幽幽响当当笑呵呵脏兮兮阴森森胖嘟嘟傻乎乎顶呱呱白皑皑绿莹莹明晃晃沉甸甸白蒙蒙黑糊糊黑洞洞毛茸茸乱蓬蓬清凌凌水凌凌湿漉漉笑吟吟空荡荡白皑皑明晃晃恶狠狠赤裸裸野茫茫蓝湛湛红彤彤碧澄澄绿油油乱腾腾热腾腾喜洋洋乐呵呵笑呵呵笑盈盈水汪汪水灵灵滴溜溜乌溜溜直勾勾骨碌碌眼睁睁眼巴巴乱蓬蓬齐刷刷凉冰冰热乎乎潮乎乎黑乎乎油渍渍湿淋淋汗腻腻汗渍渍油亮亮油腻腻一个个干巴巴 AAB形容词 闪闪亮眯眯笑摆摆手帮帮忙变变法变变样冰冰冷吃吃茶出出场点点头叮叮当愤愤然过过秤过过风过过瘾哈哈腰惶惶然挥挥手记记账见见面解解恨开开心开开眼聊聊天咧咧嘴努努嘴散散步散散心扬扬手摇摇头咬咬牙应应急悠悠然游游泳眨眨眼招招手吱吱声伸伸手弯弯腰抬抬腿做做操. AA类的词 恰恰区区曲曲慢慢默默每每渐渐紧紧静静仅仅 瞧瞧往往微微玩玩问问万万嚷嚷揉揉柔柔融融 天天偷偷统统谈谈听听通通远远偏偏频频飘飘 平平翩翩片片暗暗嗷嗷皑皑昂昂深深等等愤愤 刚刚缓缓看看苦苦快快连连牢牢种种谢谢想想 常常处处白白拜拜年年暖暖喃喃明明浓浓袅袅 大大小小多多少少圆圆

AABB的重叠词语 口口声声断断续续浩浩荡荡稀稀拉拉琐琐碎碎松松散散密密麻麻冷冷清清来来往往踉踉跄跄来来去去来来回回风风火火匆匆忙忙忙忙碌碌骂骂咧咧里里外外跌跌撞撞红红火火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仔仔细细马马虎虎详详细细反反复复明明白白指指点点老老实实大大方方大大咧咧大大落落恭恭敬敬扭扭捏捏唯唯诺诺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嘻嘻哈哈开开心心疯疯癫癫蹦蹦跳跳吞吞吐吐隐隐约约犹犹豫豫迷迷糊糊含含糊糊恍恍惚惚朦朦胧胧大大小小男男女女千千万万山山水水生生世世风风雨雨干干净净严严实实零零星星歪歪扭扭叽叽喳喳乒乒乓乓地地道道叮叮当当滴滴答答沸沸扬扬舒舒服服郁郁葱葱三三两两婆婆妈妈洋洋洒洒轰轰烈烈鼓鼓囊囊完完全全弯弯曲曲结结实实形形色色三三五五原原本本形形色色吹吹打打纷纷扬扬昏昏沉沉洋洋洒洒战战兢兢是是非非哼哼唧唧唠唠叨叨哭哭啼啼袅袅婷婷庸庸碌碌堂堂正正唯唯否否唯唯诺诺悠悠荡荡偷偷摸摸磊磊落落懵懵懂懂葱葱茏茏严严实实痴痴呆呆冒冒失失蹦蹦跳跳老老实实郁郁葱葱恍恍惚惚鬼鬼祟祟絮絮叨叨浑浑噩噩结结巴巴断断续续扭扭捏捏匆匆忙忙白白净净推推搡搡嘟嘟囔囔嘀嘀咕咕轱轱轳轳比比划划踉踉跄跄唠唠叨叨利利落落冷冷清清吞吞吐吐大大方方客客气气说说笑笑的的确确反反复复歪歪斜斜方方正正实实在在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迷迷糊糊隐隐约约模模糊糊严严实实世世代代千千万万纷纷扬扬三三两两吹吹打打蓬蓬松松陆陆续续啰啰嗦嗦层层叠叠结结实实明明白白辛辛苦苦舒舒服服勤勤恳恳慌慌张张痛痛快快稳稳当当急急忙忙暖暖和和整整齐齐袅袅婷婷双双对对安安稳稳病病歪歪抽抽搭搭大大落落大大咧咧匪匪翼翼沸沸扬扬纷纷攘攘纷纷扬扬风风火火浩浩荡荡轰轰烈烈家家户户兢兢业业清清楚楚磊磊落落林林总总落落穆穆明明赫赫婆婆妈妈期期艾艾卿卿我我三三五五生生世世是是非非堂堂正正陶陶兀兀偷偷摸摸唯唯诺诺熙熙攘攘蝎蝎螫螫心心念念形形色色洋洋洒洒影影绰绰悠悠荡荡悠悠忽忽原原本本战战兢兢婆婆妈妈

从AABB重叠式中看双音节AB式形容词的性质

从AABB重叠式中看双音节AB式形容词的性质 汉语中的AABB重叠式的研究,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可以重叠成AABB式的、有原形的双音节AB式形容词的性质进行归纳概括。 标签:AABB重叠式AB式形容词性质 一、引言 目前,关于汉语中的形容词仍普遍认为有两种:性质形容词(如大、白、老)和状态形容词(如珍贵等)①。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有三种:AABB 式、ABAB式和A里AB式,是汉语有限的几种形式变化之一。而本文所要讨论的重叠形式只限于AABB式的重叠,所考察的对象是可以重叠成AABB式的、有原形的双音节AB式形容词。 二、对可重叠成AABB式AB式形容词性质的研究 朱德熙(1956)曾经指出,当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位于状语或补语位置时,则带有加重的意味;而位于定语或谓语位置上时,有一种小称的意思,有一种轻微的含义。张国宪因此说AABB式、ABAB式量级具有不稳定性。重叠式有爱抚、亲热和加重、强调两种色彩,因而,一些带有“坏字眼”的形容词不能重叠或很少重叠,即使偶尔重叠也多在状语或补语位置上,表示一种程度上的加深。 张先生又在此基础上,举出一些具有[—贬义]的语义特征的形容词,也是不能重叠的,例如:“聪明、虚心、贤惠、优雅、美丽、伟大、肥沃、容易、方便、友好”等,因为这些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恒久属性,而重叠式具有主观等意味,由此产生语义上的主观感受与理智判断的互斥性。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有些词如:“舒适、努力、欢快”,也表示事物一定的属性,却非因这一原因而不能重叠。 石毓智(1991)认为:凡是可以通过AABB式重叠的形容词,都是非定量的。但张先生通过研究后也举出了几个反例,如有些定量形容词如“零星、浩荡、平安、平常、弯曲”等等却是可以通过AABB式重叠的。 朱景松(2003)从制约形容词重叠因素的角度加以研究,并指出四个对形容词重叠能力有影响的因素②:(1)形容词意义中量的因素对重叠能力的影响;(2)形容词意义的形象性对重叠能力的影响;(3)形容词意义的自控性程度对重叠能力的影响;(4)词义褒贬对重叠能力的影响。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以动态范畴的语法形式为着眼点,即重叠形式应该是形容词进入句子后,受句子结构式本身的语义因素制约而使用的语言形式,不谈形容词的范围,只谈有AABB重叠式的双音节AB式形容词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和共性: (一)语体色彩表现为口语体或有口语体倾向

浅谈变调

浅谈变调 关键词:变调上声去声一七八不重叠形容词语气词“啊” 文章摘要: 处于具体语流中的音素以及声调等语音要素,会受到邻近音的影响,或者因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变化需要,它们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语流音变。而变调是其中主要的音变现象。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变调,即上声、去声、“一、七、八、不”等的变调。 说话或朗读时,要把音节组成词、句连续发出。在连续的语流中,音节之间、音素之间、声调之间相互影响,就会产生语音变化,这就是音变。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变调、儿化、语气词“啊”的变化等。 今天我们仅就其中的“变调”展开简要的谈论。 在谈变调之前,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声调”。 声调的完整意义是指音节在发音过程中的高低抑扬性(音调,或称音高)及顿挫性(韵尾,或闭塞音)。音调高低可以由阿拉伯数字的调值表示,模仿音阶1-5.调值55表示音节的调高相当于5(so),时长两拍。要准确地确定一个声调的调值,需要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来记录和分析。声调不同会导致相同辅音和元音的音节和词语含义不同,此即所谓的变调时所造成之语意歧异性。 现代标准汉语包含四个声调,即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轻声一般不当作是声调。 变调又称为连接变调,即是将声调变化之方法使用于字词音节并合上的处理。变调在梵文里的意思为“合并在一起”。在所有的声调性语言里改变声调的程序是一种主动形态的行为,不过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是一种语言上比较普遍性的声调并合运作形态。 在现代标准汉语里,最普通的变调规则即是在一组两个第三声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提升到第二声。举例来说,nǐhǎo(汉语拼音,汉字的意思即:“你好”)为最普通的中文问候语,nǐ与 hǎo都是原调“第三声”,不过合音节第三声的“nǐ”须提升为“第二声”“ní”,“你好”要念成níhǎo。 现在,我们来介绍几种主要的变调: 一、口语中的变调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种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其语调要发生变化。例示如下: ①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差阳错差强人意 ——(口)变调为chà(阴平变去声):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儿 ②逮(书)dài :逮捕力有未逮 ——(口)变调为dǎi(去声变上声):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 ③翘(书)qiáo:翘首以待翘楚连翘 ——(口)变调为qiào(阳平变去声):翘尾巴翘胡子 ④塞(书)sài: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口)变调为sāi(去声变阴平):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的严严实实认识:口语音节语调变化的情况大致为阴阳上声与去声的互相转变,大多情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 摘要: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的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文中主要是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式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型、条件、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以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形容词重叠式;偏误;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对策 Adjective Overlapping and Its Error Analysi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bstract: Adjective overlapp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pression in the grammar of modern Chinese. This paper is mainly to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adjective overlapping, including the study of Chinese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types, conditions, voice changes, syntactic function, grammatical meaning. At the same time trying to analysis the errors that foreigners mak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finding out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Chinese adjectives overlap, error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y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 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 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 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 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 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 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 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 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 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 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 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 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 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 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24轻) 上声变调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