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克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随访研究

云克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随访研究
云克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随访研究

作者:虞伟衡张怡明高克加【摘要】目的银屑病性关节炎采用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剂99mTc-MDP显像半定量方法分析“云克”治疗后20周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诊断明确的17例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在“云克”治疗前和治疗后20周进行同位素99mTc-MDP骨显像、X 线关节摄片、血液CRP、血沉及症状进行综合随访分析。根据疗效分为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结果经“云克”治疗的17例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前后比较99mTc-MDP骨显像半定量数值、血沉、血液CRP检查值变化和X线关节摄片的结果:显效组分别下降17.60%、52.92%、70.26%。有效组分别下降7.62%、39.66%、27.38%。X线关节摄片提示软组织水肿不同程度消退。结论试验结果显示同位素99mTc-MDP骨骼显像能敏感地反映银屑病性关节炎的关节骨质代谢的变化,经治疗半年以上的病变骨组织的骨代谢疗效分析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关键词】银屑病性关节炎 99mTc-MDP 云克疗效 The study of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to estimate curative 【Abstract】 Objective Half quantified analysis of 99mTc-MDP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in estimating curative effect of YUNKE treating arthrosis form of psoriasis for 20 weeks.Methods 17 patients have been diagnosed arthrosis form of psoriasis were selected.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ed 20 weeks,the data of their 99mTc-MDP skeleton imaging, X-ray of articulation, blood CRP,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and symptom were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 curative effect,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vious effect group, effect group and no effect group.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YUNKE treating, these 17 patients,half quantified analysis of skeleton imaging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blood CRP and X-ray of articulation were analysed.In obvious effect group, it has declined 17.60%, 52.92% and 70.26%. In effect group,it has declined 7.62%, 39.66% and 27.38%. X-ray of articulation shows that dropsy of parenchyma extincted in different degree.Conclusion 99mTc-MDP skeleton imaging can sensitively reflect osseous change of patients diagnosed arthrousis form of psoriasis. The analysis of osseous metabolize after the affected osseous tissue have been treated half a year can be of grea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arthrosis form of psoriasis 99mTc-MDP YUNKE curative effect 银屑病性关节炎(PA),在银屑病中占的比例虽然不多,但目前常规治疗较难控制病情进展,往往只是暂时的缓解,而难以根治[1]。本研究采用放射性核素99mTc-MDP骨骼显像对经云克治疗前、后的17例PA患者的病变关节摄取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剂99mTc-MDP功能进行观察、比较,存在一定的量化指标变化,并作以下分析。[!--empirenews.page--]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已明确诊断为银屑病皮疹与关节炎变共存的PA患者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41.2岁。17例患者均表现为远端指关节炎变,其中10例以掌指关节为主,6例以指关节为主,1例以腕关节为明显。云克治疗前17例患者均曾用雷公藤多甙片1次2片,每日3次治疗,另附加芬必得片辅助镇痛治疗,但症状不能缓解。改用云克治疗前,患者除有皮疹外,均存在病变指关节红肿、疼痛,关节功能按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分为4级[2],其中13例为Ⅱ级,4例为Ⅲ级。血沉大于40mm/h,C反应蛋白(简称CRP)测定大于25,X线摄片示病变关节软组织水肿、软骨损害、骨关节形态增粗,同位素99mTc-MDP骨关节显像均表现为关节炎变区呈放射性异常浓聚增强。 1.2 材料 (1)“云克”成分为微放射性的锝-99(99Tc)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MDP),(商品名:云克,化学名99mTc-MDP),每瓶100mg,由成都云克药业有限公司提供。(2)放射性核素探测仪:SPECT.Sopha.DAX(法国生产)。(3)骨显像剂99mTc-MDP 由上海欣科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1)“云克”治疗前每例患者先行血沉、CRP测定,病变关节X线摄片、同位素99mTc-MDP骨显像,治疗20周后复查以上检测指标。(2)云克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摇匀,给予静脉滴注,每分钟滴速40~60滴,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以后改为每周1次。16周开始改为3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20周。(3)疗效

显像分析:①显效者:表现为关节红肿逐渐消退,疼痛明显改善,皮损缩小,鳞屑减少。X 线摄片示关节软组织肿胀缩小,血沉、CRP下降大于50%,99mTc-MDP骨显像取感性趣区(ROI)测定放射性轻度降低值大于15%。②有效者:关节疼痛改善,皮损缩小,鳞屑减少。X线摄片示关节软组织肿胀逐渐缩小,血沉、CRP下降小于50%,99mTc-MDP骨显像ROI测定放射性降低值小于15%,大于5%。③无效者:关节红肿、疼痛和皮疹未见改善,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变化不明显,99mTc-MDP骨显像ROI测定放射性降低值小于5%。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t 检验。 2 结果经云克治疗的17例PA患者3周后关节疼痛症状不同程度得到改善,4周后红肿逐渐开始消退,皮疹瘙痒明显减轻。显效者8周后病变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较显著。治疗后PA患者的症状改善与实验室血沉测定、CRP测定检查和99mTc-MDP骨关节显像结果呈相关性改变。X线摄片检查见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呈消退趋势(见表1)。表1 云克治疗后实验室检测结果 (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经云克治疗20周后,16例PA 患者的关节功能活动均有一定的改善,治疗前13例关节功能Ⅱ级的患者中,7例能达到Ⅰ级,4例Ⅲ级患者中3例恢复到Ⅱ级,有1例患者的关节症状改变不明显。16例患者的皮疹好转状况与关节好转状况相平行,其中9例皮疹已基本消失。X线摄片仅见软组织肿胀有较明显的改善外,软骨、骨实质未见改变。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不良反应。在第25周的随访中,16例患者没有发生关节炎变症状复发和皮疹增多,瘙痒反复。无效的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的检查数据也略有改善,但尚未达到本次试验自定的观察标准。[!--empirenews.page--] 3 讨论 PA是一种病程长、关节损害严重[3],不予控制、可直接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临床皮损表现为斑块,斑块上见多层银白色鳞屑,去除鳞屑,见薄膜现象,点状出血。除皮损外,同时伴有关节病变处出现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和关节软骨破坏、骨实质侵蚀性破坏、疏松、不规则增生,最终产生病变关节畸形,虽然目前对直接致病的病因尚无定论[1],且在常规治疗中属较难控制病情的疾病之一。Ruzicka等[4]曾指出PA治疗困难,即使治疗也难以痊愈;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可丧失关节功能。因此,探讨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一种趋势。由于PA发病过程中,具有自身免疫反应和骨质代谢调节失衡的病理代谢改变,而骨骼显像剂99mTc-MDP具有很强亲骨性,与骨代谢有密切的生理功能关系。当骨代谢功能增强时(也可能成骨与破骨功能都增强的情况下),骨骼显像剂99mTc-MDP在该部位骨组织表现为放射性沉积明显增加,反之则放射性减少[5]。当病变骨组织代谢功能趋向稳定时,原骨骼显像剂放射性浓聚区可逐步降低,直到与正常骨组织的放射性比率平衡。因此,骨骼显像随访骨组织的代谢变化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骨骼显像剂99mTc-MDP注入人体内后,能够在2h内导向性地被骨组织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吸附和未成熟的骨胶原结合[6]而显像,在病变关节早期骨质代谢轻度异常时就能明显地显示放射性在该部位聚集增加,当骨代谢得到纠正时则病变部位放射性即降低。云克具有抑[1][2]下一页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抑制破骨功能,有较强的骨修复作用。同时,云克还有清除自由基和长期保护SOD的活力[7]。经治疗的17例PA患者采用99mTc-MDP关节显像观察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治疗显效的患者病变部位的骨骼显像剂99mTc-MDP的放射性较明显的降低(P<0 01)。有效患者病变部位99mTc-MDP的放射性也有一定的降低,结果与实验室血沉、CRP下降和临床症状好转相符。试验说明骨骼显像剂99mTc-MDP对PA患者伴有关节炎变者的疗效评估有一定的价值。笔者认为放射性核素99mTc-MDP骨骼显像能敏感地早期反映关节骨质代谢的变化,但对PA活动期或短期治疗期内的骨关节疗效评估的诊断价值不大。对于病变骨组织治疗半年以上的骨代谢疗效分析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第篇第06章内分泌放射性核素显像

第六章内分泌放射性核素显像 第一节甲状腺摄碘试验显像剂与方法 方法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第五节放射性核素肾上腺髓质显像 第二节放射性核素甲状腺显像显像剂与显像方法 药物、仪器与方法临床应用 结果分析与意义第六节放射性核素激素分泌性肿瘤显像 放射性核素甲状腺血管造影原理与显像种类 亲甲状腺肿瘤药物显像PET显像 甲状腺放射免疫显像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放射性核素甲状旁腺显像第七节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 显像剂与方法显像剂与显像方法 临床应用图像分析与临床意义 第四节放射性核素肾上腺皮质显像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尤其在内分泌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提供较全面和较精确的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信息。例如,放射性核素激素测定能定量分析各种激素的水平,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远远超过其他生化和生物学方法。放射性核素显像既能确定内分泌腺的解剖形态,又可反映腺体或其局部的血液供应、代谢和功能状态。 近年来,由于放射性核素药物及探测仪的迅速发展,核医学在内分泌学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和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放射性核素显像,实际上是将获得的有关数据、曲线和图像信息融为一体的影像诊断学技术,其原理都是基于内分泌腺的功能和代谢变化,所获得的图像反映了内分泌腺的功能和代谢状况,故又称功能显像或代谢显像(function imaging或metabolic imaging)技术。这些技术已成为许多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方法。 第一节甲状腺摄碘试验 口服(或静脉注射)示踪剂131I(或99m Tc)后,用放射性核素探测器在颈部的甲状腺部位测量甲状腺对示踪剂的摄取率可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甲状腺摄131I率与血浆碘的浓度,甲状腺对碘的清除率及甲状腺内碘贮量有关。甲状腺摄131I率的检测方法较多,所

武汉大学核医学整理(放射性核素治疗)

核医学 放射性核素治疗 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所释放出来的射线治疗疾病的学科,又称为治疗核医学 原理 ●放射性药物的靶向:以不同方式引入体内后,利用核素与器官或组织的亲和关系,被机 体所吸收、分布,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病变细胞代谢旺盛、血流丰富,摄取放射性药物更高。 ●放射性药物的辐射效应:发射γ或β射线直接照射病变组织,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 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目的;而正常组织或细胞摄取少,故不会产生破坏作用。 特点 ●原理:利用核射线治疗疾病,电离与激发引起一系列的辐射损伤,出现细胞代谢、功能 与结构变化。尤其是增殖旺盛的异常细胞对辐射比较敏感,因此其损伤作用更加明显。 ●对病变组织具有选择性:病变组织功能、代谢活性高于正常组织,故比正常组织能更多 选择性摄取某些放射性药物,其副作用小。 ●治疗作用持久,方法安全、简便。多数治疗仅需一次口服或注射给药,无创伤,且可 重复治疗。 类型 ●外照射与敷贴治疗:90Y或32P敷贴器治疗某些皮肤病、术后瘢痕、眼科疾病等,90Y 前列腺治疗仪治疗前列腺肥大等。 ●内照射治疗 ①普通治疗:口服131I、32P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及嗜铬细胞瘤治疗等。 ②介入治疗:腔内、动脉血管介入、组织间植入治疗等 ③放射性核素导向治疗:抗体介导的放射免疫治疗、受体介导的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肿瘤基因治疗等。 核素治疗基本原理 利用核素发射出的α、β射线、俄歇电子、或内转换电子在病变组织中产生一系列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射线作用于组织细胞,将其能量部分或全部移交给组织,通过辐射能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使机体生物活性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遭到损害,导致细胞繁殖功能丧失、代谢紊乱失调、细胞衰老或凋亡。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 1、α粒子发射体: ●射程50~90 m,约为10个细胞直径的距离。短距离释放巨大能量,内放射治疗中有 巨大潜力。LET(传能线密度)约为 粒子的400倍。 ●研究显示:被 射线照射后的细胞无氧耗量增加和无任何辐射损伤的修复反应。 ●211At(砹)和212Bi(铋)作为 射线发射体用于治疗受到极大关注。 2、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如131I、32P、89Sr、90Y等 碘是用于标记有机物和生物大分子首选核素,可通过体外显像测定药代动力学和在病灶内的滞留时间。 3、电子俘获或内转换发射俄歇电子和内转换电子的核素: ●射程多为10nm,只有当衰变位置靠近DNA时,才产生治疗作用。 ●放射性药物在细胞内的定位,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决定因素。 ●125I用于治疗甲状腺毒症,125I-IUdR(碘脱氧尿苷)可通过俄歇电子打断DNA链, 当125I在胞浆内衰变时,作用于DNA的能量很低,限制治疗作用发挥。用123I标记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有一种疾病会让关节畸形甚至丧失功能,并且病情易反复,让患者痛苦不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的全身免疫性疾病,40-60岁是这个疾病的高发年龄段,且发病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是怎样引起的呢?早期又有怎样的症状?以下做出比较详细的解答。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是什么?四大因素为主要原因 “虽然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认为它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比较主要的四大因素是遗传、感染、内分泌、以及其他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有家族发病的倾向,家族中若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则直系亲属患病的几率比普通人更高一些。其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EB病毒抗体及抗奇异变形杆菌抗体滴度明显增高,也提示本病与感染因素有关。最后,在内分泌因素方面,服用避孕药及妊娠的女性患病率低,而产后发生类风湿关节炎者明显增多,并且类风湿关节炎男性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比正常人低一些。 因此,造成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是多因素参与的,可能是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包括风寒、湿冷、疲劳、外伤、吸烟及精神刺激等综合起来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的起病有快有慢,隐匿型起病的占50%,亚急型的占35%~40%,突发型的占10%~25%。 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以表现为关节的晨僵、关节疼痛及肿胀。晨僵是指早上起床后关节的僵硬感,在活动后可以逐渐减轻僵硬感,晨僵时间往往大于1小时,这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比较明显的症状,其次就是关节疼痛及肿胀,尤其是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疼痛及肿胀,可以出现“板机制”或“铰链-解锁”现象,小关节周围因滑膜增厚而导致的囊性感,腕关节伸侧软组织的肿胀及压痛等,这些症状都是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比较常见到的。 若是中老年人出现晨僵或是关节疼痛、肿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与早期未分化关节炎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与早期未分化关节炎 现肯定:在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的早期予以积极干预,降低疾病活动度,可极大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远期结局。然而,早期诊断 RA 是困难的。 对于一般医生,能根据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做诊断即可,但对风湿科专科医生则有更高要求。 风湿科医生必须充分了解 RA 本身的自然病程,也应了解同样具有早期未分化关节炎特征(Early 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EUA)的其他疾病。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及早识别出早期 RA,并能恰当的做出合理的干预措施,最终改善关节炎病人的远期预后。 1临床前期的类风湿关节炎 研究证实,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经历这样四个阶段: 1. 基因背景+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和炎症活动。 2. 血液循环里可以探测到跟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自身免疫性因子,比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等。 3. 开始出现关节痛,伴或者未伴关节肿胀等关节炎性特征(部分病人先有关节痛,再有关节炎)。 4. 典型的侵蚀性外周多关节炎。 然而,并非第一个阶段的人必然走向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人也不是必然走向第三阶段…… 三阶段就可识别出类风湿关节炎。 但即便如此,仍有「符合分类标准」的人并非真正类风湿关节炎。 跟人类进化一样,疾病也有演化过程 部分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先是症状、体检明确出现滑膜炎,然后随时间推移,类风湿因子从阴性转变为阳性的约 18%,抗环瓜酸抗体从阴性转变为阳性者约 11%。 不过,该现象不排除跟检测的方法学有关。比如,在早期可能是 IgA 形式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而并非经典的 IgM/IgG 型的抗体,而目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管理

放射性核素管理 在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时,必须考虑患者的用药安全、医务人员的防护以及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因而,加强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管理是涉及到医德医风、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门诊治疗的管理 【治疗原则】 (1)一次门诊放射性核素治疗允许使用的内照射放射性活度为≤1.11GBq(30mCi)的131I 或相当辐射剂量的其他放射性药物。 (2)病情及全身状况允许进行门诊治疗。 (3)接受内照射治疗的患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具备有单独病室和与婴幼儿隔离的条件。 (4)接受内照射治疗的患者大小便能经排废系统流入下水道。 【要求】 (1)应建立完整的病历,包括病史、症状和体征、各种检查结果、使用放射性药物种类、放射性活度、给药方式和随访记录等。病历应专人负责管理。 (2)开展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核医学科应成立由具有5年以上核医学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负责的核素治疗小组或设专职医师(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负责门诊放射性核素治疗工作。 (3)门诊放射性核素治疗应建立初诊、复诊、随访、会诊和重复治疗等制度。 (4)门诊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患者实用的放射性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方法和重复治疗,必须经负责治疗工作的具有5年以上核医学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或其上级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审定。 (5)负责门诊核素治疗的医务人员应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应实事求是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特殊性、优点、缺点、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等,由病员或期委托人签署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知情同意书。 (6)开展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医院应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性核素工作许可证,应在医院内符合放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的固定场所开展放射性核素治疗。 【注意事项】 (1)掌握患者家庭地址、联系方式、居住条件和周围环境情况。 (2)按医嘱积极配合治疗,遵守核素治疗的规章制度。 (3)服用放射性药物后尽快返家休息,尽量减少交叉照射和对核医学诊断工作的影响。 (4)用药后1周内不应和婴幼儿密切接触。 (5)排泄物必须经排废系统流入下水道排出,或者单独处理。 (6)服用放射性药物后反应重,或者症状明显加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处理。 (7)应按规定时间到医院复诊、随访和进行各种检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李振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1.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什么疾病?病因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炎症性、进行性、对称性和破坏性的关节疾病。病因有:(1)遗传因素;(2)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3)内分泌紊乱;(4)营养代谢障碍。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是什么? 其发病机理是机体对抗原刺激免疫反应的结果,其中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早期的改变是滑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损伤及滑膜表层细胞增生。类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在病变全过程中,滑膜大致包括炎症、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诸阶段。初期以滑膜渗出性病变为主,血管扩张、水肿,滑膜表层有纤维蛋白释出,关节腔内有中性白细胞渗出液和小淋巴细胞的炎性细胞浸润,并在局部聚集而淋巴滤泡形成。由于血管炎,血管结缔组织增殖,可形成肉芽组织。血管肉芽组织的继续发展可形成肉芽血管翳。肉芽血管翳向关节腔内的软骨面发展,在软骨周边发生侵蚀性破坏,致关节腔遭到破坏,骨相对面融合,形成纤维性强直错位,甚至骨化。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年龄、性别、地区、有无遗传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中年女性。以温带、亚热带和寒带地区多发。我国发病率为0.32-0.4%。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与遗传有关。 4.中医认为类风湿的病理病机是什么? 一.邪气偏胜致病 因风、寒、湿、热、寒热、痰、淤等病邪所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此皆属实证范畴。临床上既可单一的病邪致病,又可相并致病。其病邪总以邪阻络脉常见。 1.风邪致病:风为阳邪,其性善动而数变,又为百病之长。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约有70%的病人因风邪伤害而致病。一般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或间歇后的再发时,易见到风邪侵害的表现。 2.湿邪致病: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湿气重者为著痹。著,不易消除之意。肢体困着疼痛,经久难愈,乃是湿邪致病的特征。气候潮湿或涉水作业,多可导致湿邪致痹。 临床上湿邪多与风、寒、热相兼为病。 3.寒邪致病: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主痛。寒邪致病多关节疼痛剧烈,痛位固定,伴四肢不温、形寒,逢阴寒之气则痛著。临床上单纯寒邪致病并非少见,但与湿邪相合为病更为多见,亦可与风邪相兼为病。 4.热邪致病:热为阳邪,多以关节灼痛、肿胀红赤、恶热为主要表现。每因感于外界阳热之邪;或素体阳盛,又感风寒湿之邪,郁而化热致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热盛郁久,则发为火毒,其症状加剧,证情险恶,俗云“白虎历节”以名其证,根据热盛所极之变,实为“火毒痹”之证。 5.湿热致病:初发既具湿热表现者为感受自然界的“湿热”之邪,此病不是两种邪气相加而致,而是一种单独的邪气,即“湿热”之邪。 6.寒热致病:初发即具寒热表现者为感受自然界的“寒热”之邪,此病不是两种邪气相加而致,而是一种单独的邪气,即“寒热”之邪。 7.痰浊致病:在类风湿中晚期多可见到痰浊之证,痰邪大多来源于津伤和湿聚,津伤有寒邪凝浊和热邪灼炼而成;湿聚有外湿浸渍壅盛和内湿停蓄而致。 8.淤血致病:在类风湿中晚期多可见到淤血之证,淤血的生成,可见于寒湿痰浊痹阻、

放射性核素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 1、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原理:甲状腺选择性摄取131I,甲亢患者甲状腺摄取131I超过正常。131I发射β射线既能破坏甲状腺组织,而对甲状腺周围组织影响小。甲状腺组织可以受到131Iβ射线的交叉火力照射而遭破坏,使甲状腺激素生成减少,甲亢缓解或治愈。因此,只要131I剂量适当,则可破坏一部分而又保留一部分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适应症:1、Graves甲亢患者2、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或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或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多次复发,或术后复发的青少年Graves甲亢患者3、Graves甲亢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4.、Graves甲亢伴房颤的患者5、Graves甲亢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摄131I率增高的患者6、甲亢合并肝、肾功能损害者7、浸润型突眼 禁忌症:(1)妊娠或哺乳期甲亢患者; (2)甲亢伴近期心肌梗死患者; (3)甲亢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4)甲状腺极度肿大有明显压迫症状者。 注意事项:1、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精神刺,预防感染。2、病情严重者,服131I2 3天后可考虑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3、勿揉压甲状腺。4、1月内禁含碘食物和药物。5、服治疗量131I后,女病人半年内避孕。 2、131I治疗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原理: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摄取131I的功能,故用131I治疗可破坏结节达到治疗目的,其治疗机制与131I治疗甲亢相同 适应症:1、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有手术禁忌症或拒绝手术治疗者2、甲状腺显像结节为“热”结节,结节外周围甲状腺组织完全或基本被抑制者。3、伴有甲亢合并心血管病变如心律不齐、心房纤颤者。 相对适应症:1、“热”结节外周围甲状腺未能完全抑制者2、结节重量超过100g,但患者不能手术治疗者 禁忌症:妊娠和哺乳患者;临床上不适用于采用甲状腺激素作为131I治疗前后辅助用药的患者;怀疑甲状腺有恶性病变的患者;自主功能性结节摄131I率过低患者 补充: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通常首选手术治疗,当患者有手术禁忌或拒绝手术治疗时,应采用131I治疗 3、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症状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很多,在早期的时候,患者易出现在皮下摸到软性无定形流动小结或固定于骨膜的橡皮样小结,称为风湿结节。血清类风湿因子强阳性者皮下类风湿结节更常见。 2、类风湿患者常在关节痛苦悲伤前泛起僵硬的症状,尤其是晨起时,午后会有所减轻。关节僵硬开始流动时会感觉痛苦悲伤不适,关节流动增多会使晨僵减轻或消失。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常侵及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趾间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关节红、肿、热、痛、流动障碍。类风湿症状是类风湿全身表现的一部门或是其并发症。本病的关节病变可以致残,但不会致死。而关节外表现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3、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早期的时候,发病比较缓慢,前几个月症状主要表现在倦怠无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痹刺痛等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 4、起病缓慢:多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无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5、类风湿性关节炎会有晨僵表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常在关节疼痛前出现。关节僵硬开始活动时疼痛不适,关节活动增多则晨僵减轻或消失。关节晨僵早晨明显,午后减轻。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常侵及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趾间关节、踝

关节及膝关节。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表现的一部分或是其并发症。本病的关节病变可以致残,但不会致死。而关节外表现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6、类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受累、心肌、瓣膜环或主动脉根部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或者心肌、心内膜及瓣环淋巴细胞浸润或纤维化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类风湿性肺病:慢性纤维性肺炎较常见,肺小血管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及胸痛。 7、类风湿结节,见于15~20%的患者,多见于前臂常受压的伸侧面,如尺侧及鹰嘴处。在皮下摸到软性无定形活动小结或固定于骨膜的橡皮样小结。血清类风湿因子强阳性者皮下类风湿结节更常见。 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1、进行积极的治疗:患者千万不要以为反正治不好,就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否则要是任由疾病发展,到后期不仅会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为了控制风湿活动的发展,可以进行综合治疗。 2、注意合理休息和运动:若是在急性发作期,应以多卧床休息为宜,这样可以减少受累关节的负重,从而减轻疼痛。但若是在间歇期或恢复期,则要适当做一些康复运动,因为通过合理的锻炼,可以增强关节的强韧度和活动度,也能够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挛缩。 3、给予丰富的营养支持:长期患病者,由于长期服药或食欲不佳,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所以,患者要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能治好的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能治好的吗 导语:疾病在早期发现后,如果治疗及时一般会达到早治疗、早治愈的目的,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来说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话 疾病在早期发现后,如果治疗及时一般会达到早治疗、早治愈的目的,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来说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话一样也是可以治愈的,重要的就是早期的时候如何进行治疗,这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愈的根本,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能治好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下了解。 食疗:可适量多食动物血、蛋、鱼、虾、豆类制品、土豆、牛肉、鸡肉等富含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胶原的食物。饮料以不含添加剂的果汁为宜,少喝汽水等易增加胃酸的饮料。需少食的饮食牛奶、羊奶等奶类,及花生、奶糖、肥肉、动物内脏、酒、咖啡、茶等食物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要注意少吃。 运动疗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晨练去做一些保健体操,适当地学习下气功、太极拳。还有年轻的朋友们可以重归校园时代的广播体操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在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中这也是最为绿色低碳的一种!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对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着最佳的辅助效果。 心里疗法:很多的患者每天都在心里自我的问“早期类风湿能治好吗”“是不是没得救了”这样的问题。患者心理方面的变化,与其以往的性格、病情、疗程、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家庭关系等均有关系。风湿病并不是绝症,系统治疗后,多数能够得到控制。由于风湿病本身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复发,各种不适的症状常常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所以有些患者会表现的敏感、多疑、易激动、焦虑、抑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文章目录*一、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1.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2. 类风湿关节炎如何确诊3. 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危害*二、类风湿关节炎如何治疗*三、类风湿关节炎如何饮食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1、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1.1、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的、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关节最常见。 1.2、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一种致残率较 高的疾病。 1.3、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 ,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关节炎的表现外,还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现,如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皮下结节、心包炎、胸膜炎、周围神经病变、眼病变、动脉炎等。 2、类风湿关节炎如何确诊类风湿因子:对于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须结

合临床。 补体及免疫复合物:非活动性关节炎患者的总补体、C3及C4水平多正常,甚至略高。但是在关节外表现较多者,可出现总补体,C3及C4水平下降。 C反应蛋白及血沉:C反应蛋白与病情活动指数、晨僵时间、握力、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血沉和血红蛋白水平密切相关,病情缓解时C反应蛋白下降,反之则上升。 滑膜炎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液一般呈炎性特点, 白细胞总数可达1.0×109/L,甚至更多,蛋白40g/L,透明质酸酶1g/L,滑液中可测出类风湿因子、抗胶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 X光片检查:早期X先可以看到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晚期为关节半脱位、畸形及强直。 3、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危害引发肾病:类风湿关节炎出现肾功能障碍,多与长期使用抗类风湿药和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有关。停止用药后,即可逐渐改善。长期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也有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虽然进展缓慢,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和有肾病患者应慎重使用。 可引发皮肤病:具有代表性的为类风湿结节。另外,恶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起坏死性脉管炎,出现一种紫癜、溃疡和坏疽混合存在的皮肤病变,多见下肢下13部位。

放射性核素应用

放射性核素最新临床应用 摘要放射性核素治疗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一些新的领域也进行了尝试应用。本文综述了放射性核素在临床疾病甲亢性心脏病,转移性骨肿瘤,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详细介绍了治疗方法,结果,以及结论。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治疗临床应用 放射性核素治疗[1]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核射线,作用于组织细胞并将其能量部分或全 部交给组织,产生一系列电离辐射生物效应,通过辐射能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使机体生物活性 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遭受损害,导致细胞繁殖能力丧失、代谢紊乱失调、细胞衰老或死亡, 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治疗时一般使用β或γ射线。目前,放射性核素在临床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本篇文章对最近五年放射性核素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1碘131 核素辅以普萘洛尔在甲亢性心脏病应用 1.1方法 选择2015 年 3 月—2016 年3 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84 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应 用计算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2 例应用普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42 例应用碘131 核素辅以普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1.2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3.8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略低于对照组9.52%,P>0.05。 1.3结论 应用碘131 核素辅以普萘洛尔治疗甲亢性心脏病可明显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2] 2放射性核素在骨扫描和PET-CT 中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应用 2.1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术后病理确诊,术前均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和PET-CT 检查,比较2 组的诊断与病理符合率。同时统计各部位骨转移瘤的诊断比例,比较2 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 2.2结果 PET-CT 诊断与病理符合率(100.00%)显著高于核素骨扫描(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T/CT 分布范围比较平均,而核素骨扫描主要阳性部位在脊柱、透露、骨盆和四肢,对部显影较差。 2.3结论 PET/CT 在诊断骨转移瘤上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骨转移瘤的临床诊断[3]。 3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3.1方法 选择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2011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治疗的40 例原发性扩张 型心肌病患者,分别给予患者放射性核素显像与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 3.2结果 患者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相隔3~34h,平均时间是(21±8)h,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左心室舒 张末期容积与收缩末期容积的检查结果明显高于磁共振成像检查,差异性显著(P<0.05)3.3结论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心室腔的扩大,及时给予有效控制,预防心力衰竭的出现,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