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指以黄金为主要货币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体系。
该体系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初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而逐渐衰落。
本文将从金本位制度的起源、影响和衰落等方面进行探讨。
金本位制度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这一制
度基于金本位,规定每种货币都可在中央银行兑换成等值的黄金。
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货币稳定,国际间贸易流动顺畅,同时金的稀缺性保证了货币供应的稳定性,避免了通胀的风险。
此外,金本位制度的确立也增强了各国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为国际贸易带来便利。
金本位制度对于国际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这一体系下,黄金成为通用的储备资产,各国可以根据黄金进行支付和结算。
这使得货币的价值紧密关联于黄金,从而保持了国际汇率的稳定。
此外,金本位制度对于国际贸易也有积极影响,它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系。
然而,金本位制度在20世纪初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逐
渐衰落。
战争导致各国的金本位储备大量减少,货币供应不足,通胀风险增加。
此外,战争期间,各国为了满足战争需求,不得不放弃黄金的固定汇兑率,将货币持续贬值。
此外,二战后,世界各国都急需重建经济,需要更灵活的货币政策来适应经济发展。
因此,国际金本位制度逐渐被取代,货币政策也变得更加弹性。
综上所述,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一种基于黄金的国际货币体系,它确立了黄金作为货币储备和支付手段的地位,并带来了货币稳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然而,它在20世纪初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逐渐衰落,主要原因是战争导致金本位储备的流失和货币供应不足。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圣

第十四章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14.1复习笔记一、国际金本位制1.国际金本位制简介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除金币外,常常还存在着可兑换为黄金的银行券及少量其他金属辅币,但只有金币才能完全执行货币的全部职能。
国际金本位制就是以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可自由输出入;金币可自由兑换;金币可自由铸造或熔化。
因此,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
2.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1)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的表现形式国际金本位制下,外部均衡目标就具体体现为维持汇率稳定,因为只有将本国货币汇率维持在金平价水平上,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才能正常有序地进行。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内部均衡问题尚不突出。
(2)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机制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目标可以在政府不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条件下。
通过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而实现,即“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
①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对经济的自发调整,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下的。
这些前提主要包括:第一,政府严格按金本位制的要求实施货币政策,保持黄金的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当国际收支因素带来黄金储备变动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时,不得采取冲销措施。
第二,不存在国际资金流动。
第三,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
②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调节过程过程可用图14-1表示。
③实现机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自发性。
这种调整机制完全依靠经济的自发力量实现,不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第二,对称性。
自动调节机制是在国际收支盈余国与赤字国同时发挥效力的,两国都承担调节责任。
因此这种调节机制比较公平合理,使国际收支调节能够尽快地完成。
第三,稳定性。
汇率始终在黄金输送点之间变动,这就使内外均衡的实现始终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避免了汇率的剧烈变动等现象对经济的破坏性影响。
④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局限性:第一,它要求各国政府遵守特定的“游戏规则”。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货币制度建立的方式
1 以惯例或习俗(Conventions ,Customs)
形式建立起来的。如国际金本位制度。
2 通过全球性的协议建立起来的。如在IMF
协定下安排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3 通过部分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Co-
operation of Policy)方式建立起来的, 如欧盟的货币一体化安排。
国际货币制度的阶段划分
1 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度
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金块本位和金汇兑 本位制度
3 1944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4 1976 ~目前:牙买加体系
二、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
1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逐渐建立起来 的,大约从1816年-1914年
国际金本位是建立在各个国家的国内法 2 的基础上,因而是一种松散的国际货币
1874 1874 1875 1879 1892 1895 1897 1898
国际金本位的特点
1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 币制度的基础
2
英镑在事实上代替了黄金执行 国际货币的职能
3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铸币平价
决定
4 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的机制
英国经济学家休漠于1752年最先提出 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为了让国 际金本位发挥作用,特别是发挥自动调节 的作用,各国必须遵守三项原则:
1
本国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固定下来,并随时可 以兑换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各国金融当局应随时 2 按官方比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
中央银行或其他货币机构发行钞票必须有一定 3 的黄金准备
这样国内货币供给将因黄金流入而增加,因黄金流出而减少。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简介:金本位制的理论基础是格雷欣(Gresham)提出的“一价定律”,即一种特定的货币在相互联系的所有市场上是等价的。
英国学者戈逊也于1861年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国际借贷说: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汇率变动的原因归结为国际借贷关系中债权与债务的变动。
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当时是最大的工业强国,也是国际资本供给的最主要来源国,伦敦又是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市场业务已十分繁荣,各国同英国的经济往来以及它们之间的大部分商业关系都需要通过英国筹措资金,主观上讲,实行金本位制无疑能降低其交易成本和汇兑风险。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作用:货币制度基础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都实行金铸币本位制的基础之上,其典型的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进出口。
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始终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够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就能够保持本币汇率的稳定。
所以一般认为,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
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
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使英镑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以英镑计价,国际结算中90%是使用英镑,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而不是黄金。
国际金本位制名词解释

国际金本位制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货币体系,其基础是将货币的价值与一定数量的黄金挂钩。
在该制度下,黄金被视为国际交易和货币储备的依据,国家的货币价值以黄金为基准进行估值和兑换。
国际金本位制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在当时成为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基石。
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货币稳定和国际贸易的平衡。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的货币价值受限,国际支付以及经济活动受到黄金供应和需求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经济的变化,金本位制逐渐失去了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由于黄金供应的限制以及市场波动,金本位制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大多数国家所废除。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浮动汇率制度,其中货币的价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尽管金本位制不再是国际经济体系的主流,但它在国际金融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国际经济合作和货币管理提供了范例,其理念和原则仍然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金本位制的定义和历史发展,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这一经济制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体系的演变以及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国际金本位制的相关内容:1) 引言部分:首先,我们会对国际金本位制进行简要的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为读者阐明本文的目的。
2) 正文部分: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国际金本位制的定义以及其历史发展。
在定义部分,我们会对国际金本位制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涵义和核心原则。
在历史发展部分,我们将回顾国际金本位制的起源、演变和重要事件,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其发展脉络。
3) 结论部分:最后,我们将总结国际金本位制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将详细介绍国际金本位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作用和地位,并对其对全球金融秩序的影响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也将讨论国际金本位制的优点和缺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其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影响机制。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式与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式与演变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形式和演变历经了多次变革。
这篇文章将从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自由浮动汇率制以及新型国际货币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形式与演变。
一、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最早的国际货币体系,它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出现。
金本位制指的是货币的价值以固定的黄金价格为基础来进行计算和交换。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国家必须确定自己的货币汇率,以便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金本位制体系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黄金的稳定性和稀缺性,确保货币的价格和价值的稳定性,加强国家货币政策的掌控。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创建的国际货币体系。
该体系的核心是以美元为基础建立的固定汇率货币制度。
这个体系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复兴和国际贸易,增强货币稳定性,避免类似于一战期间波动剧烈的汇率变化。
然而,美元的贬值导致该体系陷入了危机。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了这个时代。
三、自由浮动汇率制自由浮动汇率制是当前最为普遍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该体系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而产生波动。
这种货币制度要求国家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分开,并愿意接受国际货币市场对其货币价格的影响。
尽管存在波动性,但自由浮动汇率制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帮助各国应对经济危机和不确定性。
四、新型国际货币体系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国际货币体系逐渐形成。
这个新型体系的特点是单一货币体系正在逐渐消失,数字货币、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等新技术正在成为国际货币交易的新形式。
新型国际货币体系的优势在于可以促进国际贸易流通的便利性,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成本和风险,促进跨境资本流动和投资。
结论总之,国际货币体系的形式和演变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变化的推动下产生了多次的变革。
金本位制的兴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出现以及新型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和需求。
国际金本位制PPT模板

第4 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金本位制的主要储备 资产是黄金,但是随着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黄金的产量 逐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 渐渐成为重要的储备资产,以英国的英镑最为突出。 各国的货币汇率由两国货币的含金量比例来确定。各 国政府都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确定本国铸币的货币 单位及含金量。 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当一国的国际收支持 续发生逆差,就会造成黄金净输出,结果是国内黄金存量 下降,货币供给减少,物价水平下降,本国实际汇率下跌, 从而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出口增加、 进口减少,促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国际金本 位制的
形式
金币本 位制
第5 页
— 5—
三、国际金本位制的形式
金币本位制是国际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其基本特点是:金 币的形状、质量与成色由国家法令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 熔化;金币可以自由兑换,不受对象和数量限制;黄金可以自由 输出输入。
金块本位制,这种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 金币仍作为本 位货币,但市场不再流通和使用金币;② 各国将金块作为储备; ③ 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④ 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金币。
国际金融
— 第1 —1 页
过渡—页第2
2页
—
TRANSITION PAGE
国际金本位制
• 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 •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 国际金本位制的形式 •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国际金本位制

实行历史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 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 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 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 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 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 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 的优势,使英镑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以英镑 计价,国际结算中90%是使用英镑,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而不是黄金。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可 以获得利息,而储存黄金则非但没有利息,还要付出保管费用,持有英镑比持有黄金既方便又有利可图,所以有 的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 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 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 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 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政经济
目录
➢ 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建立 ➢ 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内容 ➢ 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崩溃 ➢ 对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评价
3
青政经济
国际复本位制
复本位制(Bimetallic Standard)亦称金银复本位 制,是指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 ,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对称是 单本位制,即银本位制或金本位制。英、美、法 等国在确立金本位以前均曾在 18~19世纪长期采 用复本位制。
导致物价和成本的下降;于是会刺激出口、抑制进ຫໍສະໝຸດ ,国际收支得以改善;反之,当一国出现对
外收支顺差时,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
,导致物价和成本的上升;于是会抑制出口、刺
激进口,国际收支顺差得以减轻。
10
青政经济
(二)金块本位制
➢ 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又称“生金 本位制”,是一种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其特点是:
4
青政经济
劣币驱逐良币
•格雷欣法则,是指当 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 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 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 实际价值高的货币 (良币)必然要被熔 化、收藏或输出而退 出流通领域,而实际 价值低的货币(劣币) 反而充斥市场。
5
青政经济
一、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建立
➢ 1816年,英国制定《金本位制 法案》。
➢ 一战后,金汇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同时盛行。 这是以黄金和黄金外汇作为中央银行的发行准备 ,并允许以一定价格买卖黄金外汇(即银行券和 黄金外汇的兑换)的制度。因此,这是一种间接 使货币与黄金联系的本位制度。
➢ 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又 称“虚金本位制”,也是一种不完全的金本位制 ,其特点是:
➢ 第三,打仗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 ,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 崩溃。
14
青政经济
四、对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评价
➢ 国际间流通的货币量受到 ➢ 保持汇率稳定;
黄金的限制;
➢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存在 ➢ 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
国际金本位制
欧也妮·葛朗台
➢ 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 欧也妮·葛朗台》中重要人 物,欧也妮·葛朗台的父亲 。他是法国索漠城一个最 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 但他为人却极其吝啬,在 他眼里,女儿妻子还不如
他的一枚零币,是守财奴
的代表。 ➢ 这部小说出版于1833年,
反映的是19C初的法国资 产阶级的生活。
12
青政经济
➢ (1)国内不流通金币 ➢ (2)实行这种货币制度
,只流通银行券,银 的国家需将本国货币与
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 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或
成黄金或金币,但可 金块本位制的国家的货
首先兑换成某种外汇 币挂钩,实行固定汇率
,再以外汇在国外兑 ,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
换黄金。
黄金作为储备金,在必 要时通过买卖外汇或黄
换以及黄金的自由输出和输入,使得外汇市场上 汇率的波动始终维持在金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规 定的黄金输送点之内。因此,国际金本位制是一 种极其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9
青政经济
➢ 3、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
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最早提出“价格——铸
币流动机制”,其具体内容是:当一国出现对外
收支逆差时,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
着严重的缺陷;
;
➢ 国际收支逆差因金币的大 量外流,对国内经济影响
➢ 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巨大,甚至造成经济衰退。
15
青政经济
16
青政经济
金来维护本国货币币值
的稳定。
13
青政经济
三、国际金本位体系的崩溃
➢ 第一,黄金不够了
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 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 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
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 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 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 通的基础。
➢ 1880年,欧美等主要国家实行 金本位制。
➢ 19C中叶至1914年,金本位制 的黄金时代。
6
青政经济
二、 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内容
• 金币本位制 • 金块本位制 • 金汇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体系
7
青政经济
(一)金币本位制
➢ 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其理想的
情况,是纯粹金本位制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 实行的金铸币本位制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特征是:金币可 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储备货币 使用黄金,并以黄金作为国际结算工具,各国的国际收支 可以用黄金的输出和输入自动平衡。因此金本位制是一种 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8
青政经济
➢ 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 金铸币本位条件下金币的自由铸造、自由兑
• (1)尽管规定金币作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 通银行券,银行券不具有无限的法偿力
• (2)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但仍然规定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并 且规定黄金的官方价格
• (3)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但在需要进行国际支付时 ,可以用银行券到中央银行根据规定的数量兑换黄金
11
青政经济
(三)金汇兑本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