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学实践教程 (3) 课程

合集下载

小学农业实践活动课

小学农业实践活动课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知识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农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农业的兴趣,我校特此开展了小学农业实践活动课。

本次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农业劳动的过程中,了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感受农民的辛勤付出,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农业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农业的情感。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农业知识讲座首先,由专业农业老师为学生们讲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

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图片,让学生们对农业生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农业实践活动(1)农作物种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亲手种植农作物,如蔬菜、水果等。

在种植过程中,学生们要了解种子、土壤、水分、肥料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掌握简单的种植技巧。

(2)养殖实践:学生们参观养殖场,了解家禽、家畜的养殖过程。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亲手喂食、清理养殖场,体验养殖的艰辛。

(3)农产品加工:学生们参观农产品加工厂,了解农产品的加工过程。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亲手制作简单的农产品加工品,如水果沙拉、蔬菜沙拉等。

3. 环保知识宣传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要学习环保知识,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宣传环保理念,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4. 团队协作游戏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协作游戏,如拔河、接力跑等。

通过游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活动评价1. 学生自评: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们填写活动反馈表,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同伴互评:让学生们互相评价,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农事学实践教程

农事学实践教程

播种深度,即覆土厚度是播种技术中最 重要的问题之一。它决定于种子本身的 特性,如种子的大小、子叶是否出土等, 还决定于外境环境条件和气温的高低、 土壤质地。苗床播种深度一般小粒种子 1~2cm,大粒种子3~4cm,并常采用分 期覆土。
三、作业
1、将你所参加播种作物的播种日期、出苗日期等填入下表。 播种作物种类 灌水量 播种方法 覆土厚度 播种量
墒情 地头未耕长度
下层是否松
4、完成小麦播种检查质量,填入下表。
检查地块
面积
品种
千粒重(g)
发芽率%
理论出苗率%
动力机械
播种机
播种时间
调查样点
1
2
3
播深
最深(cm) 最浅(cm)
播 幅 宽 (m)
播幅衔接情况
地头未播长度(m)
籽种覆盖情况
镇压情况
其他情况
墒情
计划基本苗(万株/hm2)
理论基本苗数(万株/hm2)
4、播种方法
常用的有条播、撒播、点(穴)播和 盆播。
直播作物以条播为主。秋季大白菜 和萝卜大多采用高畦直播;大田作 物用机播。大白菜在高垄中央划沟, 捻籽入沟,覆土镇压(脚踩)。
比较小的蔬菜作物种子一般撒播,如幼 苗较小和生长迅速的蔬菜茄果类、甘蓝 类、葱蒜类、绿叶类等。绿叶菜播种采 用平畦,对齿开沟,将籽撒入畦中,用 扫帚横扫,使种子落生产方式沟中并起 覆起覆土作用,脚遍踩一次再灌水。或 做好畦后将种子撒入畦中,用四齿划二 遍,再遍踩灌水。
点播常用于生长期长和单株要求营养面积较 大的蔬菜(如萝卜),以及种子较大、种子价 格较高、价值较大的瓜类和豆类蔬菜等,如 黄瓜按一定的距离(8~10cm见方)点播,点 籽时使胚根与土接触,利于迅速扎入土中, 播完后立即覆土。

实践教学课程《农事学》的设立与思考

实践教学课程《农事学》的设立与思考

实践教学课程《农事学》的设立与思考农事学,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领域,正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实践教学课程《农事学》的设立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农事学中,找到适合时代需求的实践教学路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呢?本文将尝试进行探讨。

首先,让我们把农事学实践教学比作一场盛大的农业盛宴。

在这场盛宴中,学生就是那位烹饪大师,他们用自己对农事的热爱和激情,烹饪出农业的美食。

教师,则是那位菜单设计师,他们用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智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农事素材。

在这场盛宴中,每一个农事活动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每一个实践都饱含着探索的喜悦。

然而,要成功举办这场盛宴,并非易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实践教学课程《农事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课程《农事学》,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任。

因此,在农事学实践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实践教学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农事学》的设立与思考呢?首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就像是那片滋养生命的阳光,它能够照亮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实践热情。

因此,在实践教学课程《农事学》的设立与思考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实践教育,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实践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竞赛、实践论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实践能力的机会和平台。

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就像是那片丰富多彩的画卷,它展示了学生的独特魅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在实践教学课程《农事学》的设立与思考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差异,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需求。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还可以通过综合素质竞赛、综合素质论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综合素质的机会和平台。

农事学实践教程讲义(三)

农事学实践教程讲义(三)
出1cm。 7、起身期:麦苗由匍匐转向直立,主茎春生第三叶露尖,
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末期。
(一)小麦生育时期记载方法和标准
8、拔节期:基部第一伸长节长度达1.5~2.0cm,春生第5叶 露尖,幼穗分化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9、挑旗期:全田有50%植株旗叶完全展开。 10、抽穗期:全田有50%植株穗由旗叶叶鞘露出1/2。 11、开花期:全田有50%穗中部小穗开花。 12、乳熟期:全田有50%植株籽粒体积达到正常大小,籽粒 颜色绿色,内部胚乳成乳浆状。 13、蜡熟期:籽粒内含物呈蜡质,无乳浆,到蜡熟末期植株 枯黄,只有穗下节呈绿色。 14、完熟期:籽粒内含物坚实变硬,植株全株枯黄。 15、收获期:实际收获的日期。
8、千粒重:以晒干(水分含量13%)扬净的籽粒为标准,混 匀样品后任取1000粒称重,做2份,相差不得超过5%。 9、穗粒重:单穗脱粒称重,或考种株混合脱粒称重除以考 种的总穗数,单位g。 10、生物学产量:将全部考种植株剪掉根,晒干、称重, 单位g。 11、经济产量:将全部考种植株脱粒,籽粒称重,单位g。
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2、出苗期:胚芽露出地面,第一片叶伸出胚芽鞘1cm,
全田有50%以上植株达到出苗标准。 3、三叶期:第三片叶接近展开,第四片叶未出时。 4、分蘖期:全田有50%植株第一个分蘖露出叶鞘0.5~
1.0cm。 5、越冬期: 冬前日平均气温下降到2℃左右,麦苗基本停止
生长。 6、返青期: 春季全田有50%的植株开始生长,主茎心叶长
(二)小麦农艺形状调查方法和标准
1、株高:以主茎高表示。自地面或分蘖节至穗顶(不含芒) 的高度,取其平均值,单位㎝。 2、单株有效穗数:主茎穗加有效分蘖穗。每穗有5粒以上 为有效穗。 3、节间长度:由节的中心量至下一节的中心,顺序由基 部向上量,单位㎝。

农场实践课教学(3篇)

农场实践课教学(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农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

- 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 熟悉农作物种植、养殖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的能力。

-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精神。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地点当地农场五、教学工具1. 多媒体设备2. 农场实践工具(如锄头、镰刀、播种机等)3. 农作物种子、肥料、农药等4. 团队合作记录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农场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农场有什么了解?为什么农业对我们这么重要?(二)农场参观1.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了解农场的整体布局和组成部分。

2. 引导学生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种植特点。

(三)实践活动1. 农作物种植:-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种农作物的种植。

- 教师讲解种植流程和关键技术,如播种、施肥、灌溉等。

- 学生亲手操作,教师现场指导。

2. 养殖实践:- 学生参观养殖场,了解不同动物的养殖方法。

- 教师讲解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饲料配比、疾病防治等。

- 学生分组进行养殖实践,如喂食、清洁等。

(四)团队合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设立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团队合作情况,并给予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组进行总结,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实践课的亮点和不足。

3. 提问: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你们对农业有什么新的认识?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农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 实践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技馆,了解现代农业技术。

实践性课程《农事学》教学内容及其特点

实践性课程《农事学》教学内容及其特点

收稿日期:2001-01-16!本文为北京市教委 适应京郊农业发展,加强《农事实践基础》教学改革"及教育部新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与校内外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292B0132"项目的一部分文章编号:1002-3186(2001)01-0094-05实践性课程《农事学》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白宝良金文林赵波陈学珍谢皓(北京农学院作物生产技术教研室,北京102206)中图分类号:G424。

1文献标识码:A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之间的差距,1984年,北京农学院开设了原《农事实践课》,旨在直观的了解大田生产实际。

经过几年教学,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

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永久主题,由于受市场经济对人才要求的变化的影响,该课题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我们在《农事实践课》的基础上,于1997年进一步修订了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作了较大调整,形成了《农事学》课程。

!《农事学》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农事学》课程在种植类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农事学》是为进一步学习作物种植类专业课程而独立开设的偏重实践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它既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课,为学习后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好基础。

又兼有作物生产的专业课性质。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本课程主要传授农事基础知识,扩大感性认识,提高实践技能,树立劳动观念和生产观念,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

学习必要的与农事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作物试验技能,培养在生产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基本要求学习作物生产中必备的农事基础理论,了解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简史知识;重点掌握小麦、玉米等主要大田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生产过程中主要农事操作环节和技能,以及必要的实验技能和田间试验方法;基本掌握一些典型蔬菜、花卉、中草药和食用菌的形态特征,并参加主要生产过程,了解生产技术;熟悉保护地的类型、结构、性能和生产应用;完成指定的大田作物、蔬菜、花卉产前、产中、产后的成本核算和销售经营。

学农社会实践活动教案(3篇)

学农社会实践活动教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学农实践活动已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农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农业知识,培养劳动技能,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我校特制定本次学农社会实践活动教案。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活动时间为期一周(5天)四、活动地点某农业科技示范园五、活动对象我校七年级全体学生六、活动内容1. 第一天:开营仪式、农业知识讲座(1)开营仪式:宣布活动开始,介绍活动安排、注意事项等。

(2)农业知识讲座:邀请农业专家为学生讲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农业发展趋势等。

2. 第二天: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1)参观现代农业设施: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如温室、大棚、节水灌溉等。

(2)参观农业产业链:让学生了解从种子到餐桌的整个农业产业链。

3. 第三天:学农实践活动(1)农作物种植: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学生亲自种植农作物,了解种植过程。

(2)农作物施肥:学习农作物施肥方法,了解肥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学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4. 第四天:体验农村生活(1)农村生活体验:学生入住农家,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农村文化。

(2)农家乐活动:开展农家乐活动,如采摘水果、制作农家菜等。

5. 第五天:总结与反思、闭营仪式(1)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学农心得,总结活动收获。

(2)闭营仪式:宣布活动结束,颁发优秀学员证书。

七、活动安排1. 活动前:召开班主任会议,明确活动安排、注意事项等;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 活动中: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老师跟班管理,确保学生安全;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3. 活动后:整理活动资料,撰写活动总结报告;对学生进行评价,表彰优秀学员。

农事实践现场教学(3篇)

农事实践现场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为了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学校组织了一次农事实践现场教学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此次活动的背景、过程和收获。

二、活动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生活在城市中,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了解甚少。

为了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决定开展农事实践现场教学活动。

三、活动过程1.前期准备在活动开展前,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调研,确定了农事实践现场教学活动的地点——某农业科技示范园。

同时,教师们还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

2.现场教学(1)参观学习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学生们首先参观了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如温室、大棚、灌溉系统等。

通过实地观察,学生们了解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先进技术。

(2)体验农事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亲身参与了播种、施肥、浇水、收割等农事活动。

通过亲自动手,学生们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体验了农业生产的艰辛。

(3)讨论交流在体验农事活动后,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3.总结反思在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了一次总结反思会。

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收获,教师们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四、活动收获1.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通过此次农事实践现场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农业生产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对农业的认识。

2.培养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们亲自动手参与农事活动,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创新精神在讨论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4.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学生们更加珍惜粮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农事实践现场教学活动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农业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