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读后感
喻世明言读后感

喻世明言读后感
《喻世明言》是一部中国古代的文言小说,作者是冯梦龙。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寓言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在阅读了《喻世明言》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道德和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喻世明言》以其寓言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向读者阐述了世间的道德规范和处世之道。
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用巧妙的笔法描绘出来的,让人印象深刻。
其中的寓意和警示都是深刻的,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更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
在《喻世明言》中,有许多关于道德和品行的故事,比如《鸡犬升天》、《三打祝家庄》等。
这些故事都是作者通过寓言的方式,向人们传达着做人的道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人生真谛的思考。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在笑声中领悟到道德的重要性,更让我们在悲剧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残酷。
除了道德和品行,作者在《喻世明言》中还涉及了人生的智慧和处世之道。
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贾生与小谢》等故事,都是作者通过寓言的方式,向人们传达着人生的哲理。
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洞察,也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关于处世之道的启发和感悟。
通过阅读《喻世明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也让我对于道德、品行和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在道德和人生哲理上有着深刻的启发和感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道德的力量。
读后感

读《喻世明言》有感胡天宇在读完《喻世明言》中的《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话说那申代泰因看上那将军葛周的小妾弄珠儿的美色而误事,看出申徒泰心思的葛周不仅理解他,而且并不过问。
等上阵杀敌,申徒泰立了大功,葛周更是将弄珠儿嫁与他,了他的心愿。
读完我思如泉涌,收获甚多。
这葛令公所做之事真乃英雄壮举也!像他这样不计小人过,反而成其大业,完其心愿的人可真是少啊!我也因此明白,一个人的度量一定要大。
想起那吕布,也是一代英杰,可说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但这么个无人匹敌的人,却被一个美人计所害,受了貂蝉的挑拨离间,吕布被怒气驱使,杀了董卓,最后自己也难逃一死。
再忆春秋时,楚国的庄王芈旅,在一日庄王大宴之时,群臣在寝殿之中,有人暗中牵他美人的衣裳,那美人要他查名冶罪,但庄王想:“酒后疏狂,人人常态,我轻贤好色,岂不可耻?”后与晋兵交战,庄王被困,忽有一将,杀入重围,救出庄王,而此人就是昔日牵衣者。
看这吕布,若有几分庄王思想,绝不会落得如此地步。
“重贤轻色古今稀,反怨为恩事更奇”,世人度量狭窄,心术刻薄,还要搜他人隐过,显自己精明;莫说犯出不是来,他肯轻轻饶了你!这般人一生有怨无恩,但有缓急,也没人与他分忧替力了。
灰色的童年郭胡浩暑假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作者萧红写了自己童年在呼兰河这个小镇中的生活。
整本书是以一个灰色的基调写的,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
整个城镇像是笼罩在一片灰色之中,到处可见的是人们的无知、愚昧和自私冷漠所带来的一个又一个灾难,他们麻木地活着,又麻木地死去,激不起一点内心的波澜,让人同情,也让人愤恨,让我不知道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愤恨。
萧红的祖母常常用针扎她,母亲对她总是恶语相向,父亲对她也很冷淡,但只有祖母陪着幼小的萧红嬉戏玩耍,在她灰色的童年里添上了一抹彩色。
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难忘:在后花园里,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在他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察觉,还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那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
喻世明言读后感

喻世明言读后感《喻世明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讽刺、讥讽的口吻,以小说的形式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丑陋。
读完《喻世明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喻世明言》以一连串的短篇小说构成,每个小故事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他们却都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丑恶现象和人性的扭曲。
例如,《白猫》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贪婪的官员喜欢把别人的美酒夺去,以至于他最后变成了一只白猫。
这个故事讽刺了贪婪与私欲的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报应。
还有《签壳》,讲述了一个人拿着签壳讨债,最后却因为不诚实而受到了惩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在社会中做一个正直的人。
除了对人性的善恶揭示,冯梦龙还通过《喻世明言》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问题。
明代社会被封建礼教所压迫,社会等级森严,而小说中的人物却突破了这种束缚,真实地呈现了社会的现实。
例如,《和尚与老虎》这个故事中,和尚代表的是虚伪的封建道德,而老虎代表的是真实的本性。
通过这个故事,冯梦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人性的真实面貌。
读完《喻世明言》,我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喻世明言》通过小说的形式,以幽默讽刺的笔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问题。
同时,它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面对社会的荒谬和矛盾,我应该如何选择和应对?面对人性的善恶,我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通过阅读《喻世明言》,我也看到了作者冯梦龙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作为一个作家,冯梦龙以清晰深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和人物,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冯梦龙的笔法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看到了作家的创作力和思考力。
综上所述,《喻世明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让我了解了明代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善恶,还启发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我希望能够在现实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正面影响的人。
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的人生,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正确的价值观,不能被社会的荒谬和矛盾所迷惑。
喻世明言读后感

喻世明言读后感《喻世明言》是明代冯梦龙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该书以启人的讽刺讽喻、生动活泼的情节和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深受读者喜爱。
这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背景和道理,给人们以深思熟虑的启示。
它通过讲述各种情节和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丑恶面,引导人们正视社会现象,警醒人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
《喻世明言》讲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其中最深刻的是对权利和利益的暴露。
无论是官员、商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一样地被欲望和利益所驱使。
他们不顾道德和伦理,利用各种手段谋取利益,不惜伤害他人。
这揭示了人性的丑陋面,让人深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喻世明言》中,我认为最深入人心的是对女性的关注。
作者描绘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通过她们的命运和遭遇,展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不公。
女性被视为工具和财产,她们没有选择自己的命运的权力。
这悲惨而残酷的现实,令人心酸,唤起我们反思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到作者在故事中传递的一些重要价值观。
他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许多故事中,那些追逐权力和财富的人最终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而那些恪守原则,坚守正义的人则最终获得了幸福和安宁。
这告诫人们要有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不要追求短暂的利益而忽视了自己的操守。
总体而言,我对《喻世明言》这本书印象非常深刻。
作者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丑恶面。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脆弱。
同时,我们也应该深思我们自己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观,以更好地面对社会和生活的挑战。
这本书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有社会意义,值得一读。
《喻世明言》书评

读《喻世明言》有感在没有看过这本书之前,我不喜欢看中国的古典文学,因为我觉得那个太难懂了。
可是,自从我学了唐传奇以后,我发现中国的古典文学很有内涵,故事性很强,文采斐然。
唐传奇老师让我们去看《三言二拍》他说那里面故事很有教育意义,也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学常识,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讲了一个关于十五贯钱的故事吸引了我,于是我就借了三言二拍之《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又称《全像古今小说》,是中国明末清初作家冯梦龙编撰的白话小说集,大约出版于1621年左右(明朝泰昌、天启年间)。
与其后出版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并称“三言”。
作者冯梦龙,晚明文学家。
字犹龙。
苏州人,生于一五七四年(明神宗、万历甲戌二年)。
卒于一六四六年(南明唐王隆武丙戌二年)。
是明代杰出的俗文学泰斗、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者、市民文学的先驱。
《喻世明言》各篇小说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主题涵盖爱情、婚姻、朋友情义等。
大致可分成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反映婚姻、家庭与爱情的作品.其中包含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赞同自由恋爱、鞭挞负心人等积极因素,如《张舜美灯宵得丽女》、《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充分体现了社会下层市民的道德观与作者萌芽状态的民主思想;二是揭露官场黑暗,抒发对社会制度不满,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木绵庵郑虎臣报冤》等,对祸国殃民的权奸大恶进行鞭答;三是反映社会动乱及其他社会现实,如《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杨八老越国奇逢》等,描述战争的残酷,同情百姓所遭受的苦难。
此外,尚有写历史人物的《羊角哀舍命全交》、《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等,歌颂纯真的友谊;写神仙佛道的《陈希夷四辞朝命》、《月明和尚度柳翠》等,反映了作者蔑视功名富贵及虚无主义的倾向。
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谴责了负心男子对爱情的不忠,《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描写了对失身妻子旧情难忘而破镜重圆;而《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杨八老越国奇逢》则触及了异族入侵、权臣误国等现实题材。
喻世明言第四卷读后感

喻世明言第四卷读后感
这一卷里的故事啊,就像是一面镜子,把当时社会的各种模样都照了出来。
里面的人物那可真是形形色色,有好人也有坏人,有聪明的也有蠢笨的,就跟咱们生活里遇到的人似的。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故事里那些小人物的挣扎。
他们在那个复杂的社会里,想要过上好日子,可真不容易。
就像在泥沼里走路,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的。
比如说那些为了几两银子就绞尽脑汁的小商贩,他们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就想把日子过得安稳些,可就是这么简单的愿望,也会被各种意外和坏人给搅和了。
这让我觉得,生活有时候真的很无奈,不是你努力了就能得到好结果的。
再说说那些狡猾的角色吧,他们就像草丛里的毒蛇,冷不丁地就窜出来咬你一口。
这些人靠着算计别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看着就让人恨得牙痒痒。
但你又不得不佩服作者描写得太生动了,把那些坏人的小心思都刻画得清清楚楚,让你感觉自己就站在旁边看着他们使坏呢。
不过这卷里也有温暖的地方。
那些善良的人在困境中互相帮助的情节,就像黑夜里的一点烛光,虽然微弱,但是能给人希望。
他们也许没什么能力,但是有一颗好心肠,这就够了。
就像咱们平常生活中,有时候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就能让我们心里暖烘烘的。
从这卷书里,我还发现古人的智慧和现代人其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比如说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书里那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到现在也还适用。
而且那些古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也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是人性里的很多东西是不变的。
喻世明言读后感

喻世明言读后感
《喻世明言》是一部流传千古的古代小说,它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
作者通过这些寓言故事,向读者传达了许多深刻的道理,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在《喻世明言》中,有许多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千里马》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买马时,看到了一匹千里马,但他没有马鞍和缰绳,于是就放弃了这匹千里马。
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买下这匹千里马,他说自己没有马鞍和缰绳,所以放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机会就在眼前,但我们因为一些小小的原因而放弃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明白了,要珍惜机会,不要因为一些小小的原因而错失良机。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狐狸与乌鸦》。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乌鸦拿到了一块奶酪,它高兴地飞到了树上,却被一只狡猾的狐狸发现了。
狐狸用一些花言巧语来哄骗乌鸦,乌鸦被狐狸的话所迷惑,于是就掉下了奶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别人所蒙蔽。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明白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喻世明言》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其深刻的道理,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以娱乐,更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受益匪浅。
这部书不仅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更是一部启迪人心的智慧之书。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故事中的道理,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喻世明言读后感

喻世明言读后感喻世亮言读后感(一)秋节前教校领了一原书模板《喻世亮言》,搁假很永劫间借出瞅失上看,有工夫了拿没去一看,看没有懂,半文言的,便搁到这没有看了,嫩私出事儿便翻着看看,一看说没有错的一原书模板,尔便静高口去,认真的看看,果为是半文言的,自己程度无限,看的没有是很透辟,便囫囵吞枣的看起去。
书模板外的第一个故事《蒋废哥重会珍珠衫》便呼引住了尔,他通知各人一个叙理,是谁的跑没有失落,没有是您的供也供没有去,那叙理正在今戏面每每逢到。
接着往高看,一共有四十卷,个个故事精炼,惹人留意。
看了几个日后,愈来愈让人不成思议,呵呵,皆是一些果因报应的翻版,文外所倡导的一些所谓的品德守则,有些看起去十分失相熟,有些感觉有些面善,固然更有些感觉荒谬不胜。
冯梦龙的“喻世亮言”,是三言二拍外三言外的一个,另二个是“警世通言”战“醉世恒言”,以前正在上教的时分,便据说过那些,不外,不断皆出无机会读,正在外国文教史上借算是比力有名的,是亮代小说的代表。
文教野正在评论小说的时分,说它贴含了亮代时代一些暗中的一壁,那些暗中里战如今的暗中里比力起去,否实是小巫睹年夜巫,并且这些作错工作的人,正在阴间失没有到处罚的话,到了阳间,也追没有了,以是尔念那些小说,对付这时的人能够借实是有点警示的做用,不外,对付昨天的人去说,必定没有会因而而被吓失落,如今不少人皆是唯物论者,没有疑那一套的。
今代的人因为意识上的局限,他们往往认为,正在本人以外,另有一个无所没有知,无所没有正在的工具盯着本人看,以是他们疑不少工具,对付不少工具皆是惧怕的,但如今的人意识了一些工具,仿佛是甚么没有怕,而邪是那种没有怕,如今的人作的不少工作,正在今代人看去,必定皆是张口结舌。
读一原孬书模板,便仿佛是取一个下尚的人谈话,尔念,便是要多念书,读孬书模板,出格是读咱们的今典名着,咱们会收获颇丰。
喻世亮言读后感(两)《喻世亮言》,本名《今古小说》,又称《齐像今古小说》,由亮终冯梦龙编纂收拾整顿,约莫成书模板于1621年(亮晨泰昌、地封年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喻世明言》读书笔记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一章《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中说:“惟至明末,则宋市人小说之流复起,或存旧文,或出新制,顿又广行世间,但旧名湮昧,不复称市人小说也。
”从之可知,鲁迅把宋代与明末市人小说分开来看,后者虽只加一“拟”字,却与宋代的市人小说相差很大,有其独特之魅力!
而横观明末的拟市人小说里,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就是其中最为典型之代表。
我最近读的就是冯先生的《喻世明言》。
全书共有四十卷,每卷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由中国古代修身理念“仁义礼智信”贯穿其中,取材不限于作者当时时代,而是辑录了从古自今广泛流传下来的名人故事亦或流传已久的让人听之有益的故事,从中我感受到古人生活的真实状态,体会到柴米油盐喜怒哀乐,蕴含的情感十分真切。
受最近看的《范巨卿鸡黍生死交》触动,我觉得先就这本书中体现的“义”字来谈谈。
古人十分讲究这个“义”字,我这里说的义是仁义,是朋友之间的义,像是前面提及范巨卿与张元伯两人,二人相识于洛阳,同游过一段时间,惺惺相惜以为知己,分别时两人相约在来年重阳与元伯家相会,元伯设鸡黍以待,幸勿失信。
等第二年重阳,巨卿为商贾用心,失忘了日期。
及蚤方醒,恐负所约,遂自刎而死。
阴魂千里,特来一见。
说范巨卿为了这鸡黍之约,自杀以魂日行千里,到张元伯家赴会,先撇去鬼怪之谈不讲,这其中的真意实在是沉甸甸的,古人真是实诚啊,为了守信可以不顾性命。
看书难免会与现实做对比,古今对于义字的理解和体现有很大不同,我觉得古人对义更为看重,为了全义可以舍生,俞伯牙钟子期,摔琴为知音,羊角哀左伯桃,舍命全相交。
时至今日,一些做法未免不太可取,但态度还是要的。
现代人也是受时代氛围影响,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繁杂的事宜和物质的诱惑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底线,大家都在为着功利而活,或者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时代如此,生活不易,但当我们静下心来,看看前人所为所求,总会有那么些感触,是我们太浮躁了,还是古人太潇洒?
我买的这版《喻世明言》封面上写,穿越四百年感悟人性善恶,的确,我能从书中感受到作者所感受的善与恶,古人的情感表露很真实,很实在,放在当时就像街头巷尾正在发生的事,可在现在,我总感觉现代人的情感更为复杂,或许是因为我身在其中,或许是真的像我揣测的那样。
古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毕生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义礼智信标榜自己,这样造就出的秀才更在意礼法,行事讲究君子之道,况且受到当时所知的限制,敬畏鬼神,相信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现代人在被枪炮打开国门以来见识到外来文化的好处,开始兼收并蓄,极大的改变了处事的三观,以适应潮流的发展,不信轮回,不屑鬼神,冥冥中丢掉了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伦理秩序的敬畏。
那么,问题来了,发展至今,我们有没有必要把古人那套重新拿起来,如果我们那样做了又能否拾起丢失的敬畏,更深的是这种敬畏又是否能适应社发展为发展出力?
我在高中以前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勉励自己,到了大学,各类能力包括眼界的增长,这种念头渐渐淡了,我更多的为生活考虑,或者说为功利考虑,读喻世明言的时候让我有种高中读文言谈论语的感觉,那种自信满满胸怀天下的
感觉,看的多了自然会有点想法,书里的人们太真,真的有点傻,为了一个期会抛弃妻儿自杀,惊叹之余有些骇人,如果是我,又会怎样做,当然不能说打个电话“喂,老张,我今天有事,要晚点到!”那算作弊。
同等处境,要有怎样的拗劲儿才能全义。
也是在警醒我等学生,勿忘初心。
所以对于上面那个问题我只能做出一个不算解答的解答:要在现实情况中有选择地践行古礼,对现代价值观加以改进。
但愿我们都能在解答问题中树立自己的三观礼度,让我中华文明之邦的独特风貌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