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1氧氟沙星系列药物有关物质控制探讨

合集下载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稳定性研究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稳定性研究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稳定性研究[摘要]目的考察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稳定性。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比分析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分别在冰箱、室温避光、室温光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

结果左氧氟沙星在0.5~200mg/L范围内具有优异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在冰箱和室温避光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含量不发生变化;在室温光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含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放置2周后,其含量仅为起始值的51%,且左氧氟沙星发生降解和氧化,产生4种新的物质,分别为去甲基左氧氟沙星(m/z=348.14)、去羧基左氧氟沙星(m/z=318.13)、左氧氟沙星-N-氧化物(m/z=378.15)和去侧环左氧氟沙星(m/z=264.13)。

结论在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时,要注意避光存储,避免左氧氟沙星含量及结构发生变化。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液相色谱;质谱;降解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适用于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外眼部感染性疾病,是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的一类眼科抗菌药物,其主要组分为左氧氟沙星[1]。

针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注射液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左氧氟沙星含量检测、药代动力学分析、质量控制评价等方面,对左氧氟沙星含量进行分析检测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2-4]、紫外分光光度法[5]、荧光分析法[6]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具有分析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小、定量准确性高等优点获得普遍应用。

相关研究报道表明[7-8],左氧氟沙星在高温、光照等条件下比较稳定,基本没有检测到降解产物。

然而,对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在不同存储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尤其是光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如何变化,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色谱-质谱联用法,跟踪分析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在不同存储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和结果,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分析检测参考。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试验单位:xx制药有限公司试验负责人:试验参加者:试验日期:20xx年2月资料保存处:xx制药有限公司联系人:电话:xx制药有限公司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1、处方1.1、处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xx年版20xx年增补本1.2、处方组成盐酸左氧氟沙星 115.0 g预胶化淀粉 35.0 g10%淀粉浆 10.0g(折淀粉)羧甲基淀粉钠 2.0g微晶纤维素 5.0g制成 1000片1.3、包衣液处方包衣粉 10.0g95%乙醇 45ml纯化水 30ml制成 75ml1.4、片芯处方筛选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为薄膜衣片,规格为0.1g(以左氧氟沙星计)折盐酸左氧氟沙星为0.115 g,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40203)为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根据盐酸左氧氟沙星薄膜衣片质量标准和原料药的性质,要求片芯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外观,同时还必须符合溶出度要求,拟选用10%淀粉浆做粘和剂、羧甲基淀粉钠做崩解剂、微晶纤维素为润滑剂兼有粘合剂的作用做润滑剂,并通过单因素来考察试验,来确定所用辅料及比例,结果见下表。

综合以上因素,选预胶化淀粉为填充剂,微晶纤维素为润滑剂,10%淀粉浆为粘合剂,它们的比例为:主药:预胶化淀粉:10%淀粉浆: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115:35:10:2:5。

选用直径为7.5mm的浅凹冲头压片。

理论片重定为0.165~0.170g。

选用xxxx有限公司生产的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批准文号为豫药准字F20020xx1),在xx市xx制药机械厂生产的高效包衣机上进行薄膜包衣。

2、工艺2. 1处方:盐酸左氧氟沙星 115.0 g预胶化淀粉 35.0 g10%淀粉浆 10.0g(折淀粉)羧甲基淀粉钠 2.0g微晶纤维素 5.0g制成 1000片2.2工艺规程:2.2.1 称取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预胶化淀粉分别过80目筛网。

2.2.2 称取处方量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115g、预胶化淀粉35g,按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
王维剑;谢元超;刘琦;李军
【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年(卷),期】2010(035)011
【摘要】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与氧氟沙星相比,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因此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对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左氧氟沙星中可能存在的以及已经确证的工艺杂质以及降解产物,并对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了汇总分析.
【总页数】6页(P820-825)
【作者】王维剑;谢元超;刘琦;李军
【作者单位】山东省药品检验所,济南,250101;山东省药品检验所,济南,250101;山东省药品检验所,济南,250101;山东省药品检验所,济南,25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7
【相关文献】
1.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有关物质测定的不确定度分析 [J], 高峰;周维利;王维剑;杜亮
2.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有关物质测定的不确定度分析 [J], 高峰;周维利;王维剑;杜亮;
3.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含量及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 [J], 江维克;郭培果;孙明玉
4.HPLC法测定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 [J], 吴燕;郑秀梅
5.HPLC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 [J], 王胜;周玲玲;马莹莹;王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_王维剑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_王维剑

Abstract Levofloxacin is an antibiotic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quinolonesblish and is the levo isomer of ofloxacin. The antimicrobial spectrum of levofloxacin is broader than that of ofloxacin, so i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related substancs of levofloxacin was reviewed, including the industry impurities, degradation products and detection methods of related substances.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有关物质;工艺杂质;降解产物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Recent development in related substancs of levofloxacin
Wang Wei-jian, Xie Yuan-chao, Liu qi and Li Jun
(Shandong Provinical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Jinan 250101)
F
F
F
F
F
F
F
F
F
(1) 2,3,4,5-四氟苯甲酸
O
O
F
COCH2COOEt
F
C COOEt
NH2
F
C COOEt
(CH3CO)2O
HOCH2CHCH3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_王维剑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_王维剑

O
F
C COOH
O
F
C
O
H
C COOH
F
N
O CH3
杂质A
H3C N N
N
O CH3
杂质B
H3C N N
N
O CH3
杂质C
H3C N N
O C COOH
O
F
C COOH
O
F
C COOH
F
N
O CH3
杂质D
HN N F
N O
CH3 杂质E
O C COOH
H3C N N
N
O
O CH3
杂质F
H3C N N
O
F
C COOH
H3C N N
N
O
O CH3
图3 左氧氟沙星降解产物的结构 Fig. 3 Structure of the degradation product of levofloxacin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 王维剑等
. 823 .
国药典中氧氟沙星杂质F的左旋异构体(见图1)。另 外,美国药典对照品目录中收载了左氧氟沙星的两 个已知杂质左氧氟沙星相关物质A和左氧氟沙星相关 物质B的结构,分别为欧洲药典、英国药典中氧氟沙 星杂质E、A的左旋异构体(见图1)。 3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检测方法
氧氟沙星为左旋异构体与右旋异构体组成的消
旋混合物,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 在其合成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光学异构体副产物。氧 氟沙星的右旋异构体几乎无抑菌作用,且毒性大于 左旋异构体,因此多数左氧氟沙星质量标准中均对 光学杂质进行了严格控制,有关左氧氟沙星光学杂 质检测的文献报道也较多[34-35],基本上均采用HPLC 法,使用硫酸铜-L-异亮氨酸溶液等手性试剂与有机 相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 固定相,光学杂质的含量基本控制在1.0%以内。 2 左氧氟沙星有关物质的结构鉴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氧氟沙星滴眼液有关物质检查及其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phenomenex 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取醋酸铵4.0 g和高氯酸钠7.0 g,加水1300 m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至2.2)-乙腈(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4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

结果制剂中辅料对主药测定无干扰,氧氟沙星与有关物质完全分离。

在3.2~16.0 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

精密度(RSD=0.85%)良好。

回收率均在98%~102%范围内。

结论本方法简便,迅速,准确,可用于氧氟沙星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氧氟沙星;滴眼液;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氧氟沙星系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抗菌活性系抑制细菌DNA促旋酶,阻断DNA的合成,从而产生快速杀菌作用[1]。

氧氟沙星滴眼液能减轻眼外部感染,它不仅具有抗革兰阴性菌,而且有抗革兰阳性菌及绿脓杆菌等广泛的抗菌谱,诺氟沙星与氧氟沙星虽均系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但氧氟沙星抗菌谱较诺氟沙星更广,抗菌作用更强[2]。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1 仪器与材料高效液相色谱仪(SHIMADZU UV-VIS Detector SPD-10A,Pump LC-10AT);色谱柱:Shim-pack:vp-ods column size:150 L×4.6 serial No:7072834;厂家:SHIMADZU;氧氟沙星对照品(含量98.4%)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氧氟沙星滴眼液(5 ml:15 mg)自制。

2 方法与结果2.1 波长的选择取氧氟沙星对照品溶液(浓度为0.12 mg/ml),在200~400 nm 波长进行紫外吸收扫描,在294nm处有最大吸收,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氧氟沙星滴眼液标准,选择294nm作为本品的检测波长。

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实测浓度 ( B D C8) ! " ( //4 J # ( #4/ ) ( #"4 J # ( ’"0 4 ( #’) J # ( ’"#
在 #、 " ( 0 ( " 留样观察 本品经 ’’!F 热压灭菌 "#C=> 后, "#、 各取 ! 瓶按上述方法测定浓度 G ( B D C8) , 灭菌前 )#、 /#、 ’#! 天, 结果见表 &。 浓度 G . # ( &##0* ; 表& 序号 ’ & " 0 留样浓度观察结果 (时间: 天) # # ( &##/ # ( &##) # ( &##4 # ( &##! "# # ( &##4 # ( &#’’ # ( &##) # ( &##0 # ( &#’& # ( &##4 )# # ( &#’" # ( &#’# # ( &#’& # ( &#’0 # ( &##5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4 # ( &#’0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1条)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二部) 200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jmzyxyxb200106090.aspx
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氧氟沙星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

氧氟沙星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

氧氟沙星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摘要]氧氟沙星是继萘啶酸、吡哌酸、氟哌酸之后,人工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其广谱、高效抗菌新药,素以强效著称。

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敏感菌感染的治疗。

本文就其药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氧氟沙星药理作用临床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7)5-0169-02氧氟沙星(Ofloxacin OFLX,又名氟嗪酸),是继萘啶酸、吡哌酸、氟哌酸之后,人工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由于具有广谱抗菌、口服给药、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特点,颇受临床欢迎。

氧氟沙星的剂型:OFLX的剂型有片剂、胶囊、滴眼液、注射剂、滴耳剂等,其国内外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1 抗菌谱及作用原本品抗菌谱广,不仅包括需氧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还包括一部分厌氧菌和军团病菌属,对支原体、衣原体及结核杆菌亦有很强的抗菌力,有人认为该药是目前唯一抗假单胞菌感染的口服抗菌药。

对真菌无效。

该药主要作用于细菌体内DNA促旋酶(Gyrase)A亚基,抑制该酶的活性,干扰DNA合成,同时似乎还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流失,从而起到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为杀菌。

此外还能阻抑耐药质粒的传递,对质粒介导的抗药性不敏感,且对含质粒细菌的细胞膜具有更好的通透性。

对人体内的促旋酶无作用。

2 药理作用2.1 抗菌特性OFLX系细菌促旋酶阻滞剂,细菌促旋酶(即脱氧核糖核酸旋转酶)可促使细菌的双股DNA 扭曲,并贯穿于整个DNA的复制、转录、重组等各个阶段,OFLX可抑制该酶活性,从而抑制细菌DNA合成。

在化学结构上,由于OFLX环上有嗯嗪环,使其水溶性比其他第三代喹诺酮类药如氟哌酸、依诺沙星等高出10倍以上,从而使其抗菌作用更强。

2.2 抗菌范围OFLX对G+.G-均有显著疗效,对部分厌氧菌、支原体也有作用,对耐氨苄青霉素、林可霉素、GM、氟哌酸、吡哌酸和依诺沙星的细菌仍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0511氧氟沙星系列药物有关物质控制探讨
氧氟沙星(Ofloxacin)为合成的第三代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氧氟沙星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研发,于1985年在日本、德国上市,制剂为口服片剂、注射剂等。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氧氟沙星制剂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缓释制剂、小针、葡萄糖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等。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

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于1993年在日本上市销售左氧氟沙星原料及片剂,并现已在英国、美国等多国上市。

目前国内上市的左氧氟沙星制剂主要有片剂、小针、葡萄糖注射液和滴眼剂等。

另外,国内已批准上市的左氧氟沙星还有其盐酸盐、乳酸盐和甲磺酸盐,三种加酸根的左氧氟沙星均有片剂、胶囊剂、注射制剂等多种剂型上市。

二、国家标准中有关物质控制方法比较氧氟沙星系列药物的有关物质测定国家标准大多采用HPLC法,列表比较见表1。

表1 氧氟沙星系列药物的有
关物质测定方法与限度的比较
这些方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均采用ODS柱,色谱条件与含量测定色谱条件相同,按照主成分自身稀释对照法定量等。

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值得关注,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这些国家标准方法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1、流动按照流动相的不同,作者将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分为六种,具体如下:方法A: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取醋酸铵4.0g和高氯酸钠7.0g,加水1300m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至2.2)-乙腈(85∶15)为流动相,在294nm下检测;方法B:略;方法C:略;方法D:己烷磺酸钠[取己烷磺酸钠0.98g,加磷酸盐缓冲溶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加0.05mol/L磷酸约500ml,使pH为2.4)]-甲醇(3∶1)为流动相,在293nm下检测;
方法E:磷酸缓冲溶液(溶解27.2磷酸二氢钾在1000ml水中,用磷酸调节pH至2.4)-乙腈(90∶10)为流动相,在294nm下检测;方法F:己烷磺酸钠[取己烷磺酸钠0.98g,加磷酸盐缓冲溶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加0.05mol/L磷酸约500ml,使pH为2.4)]-甲醇(65∶35)为流动相,在230nm下检测。

六种流动相的共同特点是:组成均是酸性缓冲溶液加有机溶剂(甲醇或乙腈)。

方法A、B、E未加表面活性剂,方法C、D加有表面活性剂己烷磺酸钠。

除方法F在230nm下检测外,其他方法均在294或293nm下检测。

2、主要杂质英国药典收载了氧氟沙星杂质A、B、C、D、E、F共6个已知杂质,依次分别为去哌嗪环、去羧基、去氟、氟取代位置不同、去甲基以及氮氧化的化合物物。

英国药典氧氟沙星原料药采用TLC法控制杂质A,
采用HPLC法控制其他已知和未知杂质。

美国药典重点关注了杂desfluoroofloxacin,日本药局方重点关注了ofloxacin demethyl substance,均与英国药典的杂质E相同,是氧氟沙星的去甲基化合物,该化合物为氧氟沙星的主要降解产物,光照下极易产生。

美国药典给出了desfluoroofloxacin的相应因子为1.13。

中国药典没有明确已知杂质,但有关物质检查时采用以下光照降解法进行特殊系统适用性试验,光照试验中产生的杂质即为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的主要杂质。

美国药desfluoroofloxacin 按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稀释对照法定量,美国药典氧氟沙星其他杂质和其他国家标准中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所有杂质按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稀释对照法定量。

有关物质限度的要求详见表1。

3、特殊系统适用性试验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其盐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除通常的进样精密度、记录时间、理论塔板数等的要求外尚有一项较为特殊的系统适用性试验,其他标准方法采用I法,日本药局方采用II法,详述如下:特殊系统适用性试验I(光照降解法):取供试品溶液于无色试管中,用日光灯(2500lux或3500lux)或紫外灯(254nm)照射1小时或3小时或4小时,取此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相对保留时间约为主峰1.2处应能检测出色谱峰。

特殊系统适用性试验II(杂质对照品法):氧氟沙星和杂质E(ofloxacin impurity E CRS,英国药典)或氧氟沙星的去甲基物(ofloxacin demethyl substance)分离度不得低于2.0或2.5。

由于缺少杂质对照品,国内氧氟沙星系列药物的有关物质测定系统试验常常是采用光照降解法。

也正是因为缺少杂质对照品,系统适用性试验才显得尤为重要,是考察系统分离能力的重要指标。

另外,左氧氟沙星及其盐的原料和制剂均需检查右旋异构体,方法基本相同,均是采用硫酸铜-L 异亮氨酸溶液-甲醇或硫酸铜-D苯丙氨酸溶液-甲醇为手性流动相检测,限度要求不得过0.8%或1.0%。

在此就不详加讨论。

三、注册申报中存在问题与探讨1、不重视系统适用性试验氧氟沙星系列药物的特殊系统适用性试验常常被忽视,其实却非常重要。

若不做该项试验,就不能保证所采用的系统能将最难分离的相对保留时间1.2倍的色谱峰分离出来,就有可能得到错误的结果。

审评中曾发现申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某厂家自测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较药检所检验结果高约5%(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与有关物质检查一致)。

仔细审查其图谱,发现未按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已有国家标准用光照降解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且色谱峰明显拖尾。

其测定结果偏高很可能是紧随主
峰之后的杂质峰包裹进了主峰。

申请人往往会留意进样精密度、理论塔板数这样的常规系统适用性试验,却常常忽略了光照降解系统适用性试验,此种现象在申报资料中占很大比例。

究其原因,是试验人员没有理解到此项系统适用性试验的目的和重要性,希望提醒申请人提高对系统适用性试验的重视程度。

2、没有杂质个数与含量的详细对比申报资料中杂质对比研究通常的做法就是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验一下自制品和已上市对照药品,若都在标准规定范围内,就认为自制品与已上市药品质量相当。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对杂质对比的目的和比什么不甚明了的表现。

杂质对比一方面要了解自己的产品与已上市品杂质有哪些不同,另一方面要了解制剂过程中有没有新产生的杂质,若有新产生的杂质,应加以控制。

所以比较就要落到列表对比杂质的个数与含量上,泛泛地比较杂质总量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

例如,申报盐酸左氧氟沙星、乳酸左氧氟沙星的注射剂采用方法D测定的较为多见。

在该色谱条件下,相对保留时间为0.23、0.43、1.2左右的杂质峰较常见,其中相对保留时间为1.2的色谱峰是稳定试验中含量有所增加的主要杂质。

另外,统计杂质的个数时要注意“忽略限度”。

英国药典氧氟沙星有关物质项下明Disregard any peak with an area less than 0.1 times the area of the principal peak in the chromatogram obtained with reference solution (a),即忽略面积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1倍的色谱峰(0.02%)。

中国药典没有这么详细的规定,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为增强方法的严谨性和数据的可比性,建议申请人在统计杂质个数时应明确忽略限度。

3、强力破坏试验降解程度不合适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学验证的重要项目就是通过强力破坏试验考察方法的专属性,但强力破坏试验破坏程度的掌握不尽合理。

较容易出现的情况是破坏太轻微,酸、碱、氧化、光照破坏均几乎未产生可检测的杂质,这样就无法判断所采用的色谱条件分离能力是否符合要求,破坏试验失去意义。

另一种极端是破坏过度,主峰降解了大半,产生大量重叠的杂质色谱峰,这样很难找到合适的色谱条件将所有的降解产物分离。

个人认为,适度的破坏应是采用比贮藏中可能遇到的最强条件稍强烈的条件降解,产生比贮藏中可能产生的稍多杂质,若所选色谱条件能将这些杂质都分离,就是专属性符合要求的。

以上问题是氧氟沙星系列药物审评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希望能为研发者提供帮助,共同努力提高我国仿制药的研发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