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
知识共享的知识传递

知识共享的知识传递在现今的数字化时代,人们渴望获取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知识共享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知识共享是指通过对知识进行开放、非排他性的共享和交流,使更多人能够访问、使用和贡献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流程中,知识的传递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效果对于知识共享的发展和推广至关重要。
知识传递是知识共享的核心环节,它指的是在不同的个体间,将知识转移和传递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的共享和交流,还包括了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传授,以及相应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共通。
在实践中,知识传递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的,比如培训课程、工作坊、讨论会和研讨会。
这些手段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教育的平台,使知识可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应用到实践中。
知识共享和知识传递在今天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知识共享,不仅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和创新,还可以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知识传递作为知识共享的关键环节,可以增强个体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由此可见,知识共享和知识传递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然而,知识共享和知识传递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难题和挑战。
首先,知识的共享还需要建立一个公平、开放的平台,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参与到知识传递的过程中。
其次,知识传递还需要一定的人际交流和沟通,以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转移和应用。
再次,知识传递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使知识的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知识共享和知识传递在当今社会和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不仅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和创新,还可以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但是,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传递仍然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建立更为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以便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共享、传递和应用。
不仅在个人学习和职业发展中不断积累和分享知识,组织和机构也应该提倡知识共享,为行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知识管理:分享与学习的智慧

Introduction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管理被认为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旨在有效地收集、存储、传播和应用知识,以推动创新、提高生产力和增加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一个流程或工具,更是一种智慧,它强调了分享和学习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知识管理的概念、方法、挑战以及如何在组织中实施知识管理。
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到管理组织中所拥有的知识资产、知识流程和知识技能。
它的目标是将各种形式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资产,以提高创新、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能力。
知识管理强调知识的共享和学习,以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学习能力。
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明确、易于表达和记录的知识,如书籍、文件和数据库。
隐性知识是个体的主观经验、洞察力和技能,它难以被记录和传播。
知识管理旨在将这两种类型的知识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传递知识。
知识管理的方法知识管理有多种方法和工具,可以根据组织的需求和情况来选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知识管理方法:1. 知识采集和存储知识的采集和存储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组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如员工经验、市场研究、竞争情报等。
采集到的知识需要被组织化、分类和存储,以便更好地被利用和传播。
这可以通过建立知识库、文档管理系统和专家数据库来实现。
2. 知识分享和传播知识分享和传播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
组织可以通过内部培训、沟通平台、社交媒体等方式促进知识的分享和交流。
知识分享可以帮助组织成员学习和成长,促进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3. 学习和培训学习和培训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可以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如培训课程、研讨会、在线学习平台等。
通过学习和培训,员工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组织中的绩效和创造力。
4. 知识评估和应用知识评估和应用是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
组织需要评估知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以确保其能够为组织带来价值。
评估完毕后,组织可以将知识应用于决策制定、问题解决和创新活动中,从而推动组织的发展。
东财2021《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综合作业附满分答案

东财2021《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综合作业附满分答案B.情境领导理论C.道德领导力理论D.变革型领导理论答案:A15.知识管理的核心是()。
A.知识创新B.知识分享C.知识转化D.知识应用答案:C16.下列关于知识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B.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核心C.知识转移可以通过人、文化、技术等方式实现D.知识转移只能在组织内部进行答案:D17.下列关于知识共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知识共享是指将知识分享给他人B.知识共享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与创新C.知识共享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实现D.知识共享只能在组织内部进行答案:D18.下列关于知识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B.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C.知识管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D.知识管理只关注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源答案:D19.下列关于知识管理实施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知识管理实施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目标B.知识管理实施需要建立适当的制度和流程C.知识管理实施需要培养组织成员的知识管理能力D.知识管理实施只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答案:D20.下列关于知识管理的好处说法错误的是()。
A.知识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B.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和创新C.知识管理可以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福利待遇D.知识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声誉和形象答案:C1.任务分析需要确定的因素中,不包括工作的饱和程度,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
2.自发的知识交易的交易主体不包括个人,其他三个选项都是交易的主体。
3.非正式地位的获得方式不包括家庭,其他三个选项都是获得非正式地位的方式。
4.由XXX医学与心理学教授XXX提出的一般能力不包括数学逻辑能力,其他三个选项都是一般能力的组成部分。
5.研究一词最早被引入组织理论是由XXX提出的。
6.BEST反馈模式中,n选项是错误的,其他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实践

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实践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组织和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管理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有效地收集、组织、存储、传递和应用知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而知识共享则是指将知识传递给他人,使更多的人受益并共同促进知识的创造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的实践,以及它们对组织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一、知识管理的实践知识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知识资源。
在实践中,知识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的获取和创造:组织需要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并通过内部创新和外部引进等方式不断创造新的知识。
这需要组织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收集和知识创新机制,以保持竞争力。
2. 知识的组织和存储:获取到的知识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查找和利用。
组织可以建立知识库、文档管理系统等工具,将知识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存储。
3. 知识的传递和共享:知识只有在传递和共享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组织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团队合作、跨部门交流等方式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共享。
4. 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组织需要将获取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二、知识共享的实践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绩效。
在实践中,知识共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共享文化:组织需要树立知识共享的理念,倡导员工之间相互分享知识和经验的文化。
只有建立了共享文化,员工才会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促进组织的学习和成长。
2. 提供共享平台:组织可以建立内部的知识共享平台,为员工提供一个分享知识的空间。
这样可以方便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3. 激励共享行为:组织可以通过奖励机制、表彰制度等方式激励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
这样可以增强员工的分享意识,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应用。
知识管理与分享

知识管理与分享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组织、整合、利用和传播知识资源,以提高组织绩效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管理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知识分享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知识的获取、存储、组织、复用和分享等环节。
它旨在将分散、零散的知识资源整合起来,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传播和应用,以促进组织的创新和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将知识转化为可用的资源,在组织内部进行共享和传递。
它不仅包括了信息技术的支持,还需要建立良好的知识文化和知识价值观,在组织层面形成良好的知识管理机制。
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1. 提升组织绩效:知识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利用已有的知识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
2. 促进创新:知识管理能够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和跨界合作,激发员工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通过吸收外部的知识资源,并与内部的知识进行融合,可以为组织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 提高决策质量: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帮助决策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和知识,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减少决策风险,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4. 培养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组织的学习和知识积累。
通过知识的分享和传递,可以将知识变成组织的资产,形成学习型的组织文化,增强组织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三、如何进行知识分享1. 建立知识分享平台:组织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如企业内部的社交网络、在线论坛等,搭建知识分享的平台。
通过平台的建设,员工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2. 创造知识分享的氛围:组织可以通过奖励制度、表彰机制等方式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分享。
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知识分享意识和能力。
3. 鼓励跨部门合作:知识分享不应仅限于部门内部,跨部门合作和交流可以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共享。
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知识管理也逐渐成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知识管理是指将企业的各种知识资源经过有效的整合、管理和应用,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企业知识管理的四个核心内容: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传递和知识应用,阐述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质和主要工作内容。
一、知识获取知识获取是指企业收集、整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知识,例如社交网络、知识库、专家咨询等,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水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知识获取的关键是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获取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知识存储知识存储是将企业获取的各种知识资源进行分类、编码和存储的过程。
企业知识的存储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文档、数据库、图像、视频等形式。
知识存储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和方式,确保知识的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等方面的需求。
三、知识传递知识传递是将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传播、交流和分发的过程。
企业知识传递的方式可以通过诸如培训、研讨会和沟通等方式进行。
知识传递的关键是确保传递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需要将知识传递的对象和目标需求进行有效的匹配和协调。
四、知识应用知识应用是将企业的知识资源转化为实际价值并应用于业务活动的过程。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资源将知识应用到产品研发、流程优化、市场营销等方面,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知识应用的关键是了解企业的需求和业务需求,将企业的知识资源转化成实际业务价值。
综上所述,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传递和知识应用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将企业的知识资源有效地整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知识得到传播、交流和应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和应用,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知识管理与共享

知识管理与共享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利用和传递的过程,以提高组织绩效和竞争力。
而知识共享则是指将知识从一个个体传递给其他个体,以促进协作和创新。
知识管理与共享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知识管理与共享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一、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系统化地组织、获取、应用和传递知识,从而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利用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的整合、创新和共享。
1.1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是指将不同来源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
通过整合知识,组织可以消除信息孤岛,减少冗余,提高知识的可访问性和使用效率。
知识整合可以通过建立知识库、专家系统等方式来实现。
1.2 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指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应用和转化,以产生新的价值和成果。
知识创新有助于组织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组织可以开辟新的领域,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指将知识从一个个体传递给其他个体,促进协作和学习。
知识共享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团队协作、社交媒体等方式来实现。
共享知识可以避免知识孤岛,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交流和学习。
二、知识共享的重要性2.1 促进组织学习知识共享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传递和学习。
通过共享,组织成员可以从其他成员的经验和知识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组织学习是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组织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 提高决策质量知识共享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共享知识,组织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从而做出更准确、更明智的决策。
知识共享可以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2.3 促进创新发展知识共享是创新的基础和支撑。
创新是组织持续发展和竞争的关键,只有通过共享知识,才能形成新的观点和思路,推动创新的发生。
知识管理与分享

知识管理与分享知识管理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知识资源的过程,旨在通过有效的知识获取、存储、传递和应用,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绩效。
而知识分享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扮演着连接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收者之间的桥梁,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传递。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知识管理与分享不仅是组织内部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手段,也是推动个人和组织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知识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对于企业而言,做好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有价值的知识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分类、存储和利用,可以让企业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资本,推动组织的学习与发展。
二、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1. 知识获取与创造:企业应积极主动地获取外部知识,并鼓励员工进行创新与发现,不断更新和扩充知识库。
2. 知识存储与整理:将获取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起结构化的知识库,提高知识的可访问性和可利用性。
3. 知识传递与共享:鼓励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共享,通过内部培训、团队合作等形式促进知识的传递与流动。
4. 知识应用与价值实现:将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推动知识的应用和转化,实现知识的商业价值。
三、知识分享的方式1. 内部分享:通过内部教育培训、企业内刊、内部分享会等形式,推动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沟通。
这不仅能够加强组织内部的协作与合作,还可以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2. 外部分享:通过参加行业会议、展览、论坛等活动,与外界专家学者进行知识交流和分享。
这可以拓宽组织的视野,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和学习,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3. 在线分享: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分享经验与见解。
企业可以建立内部在线社区或博客平台,鼓励员工在线交流与分享,形成集体智慧。
4. 跨界分享: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与交流,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和应用。
这有助于激发创新灵感,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四、知识管理与分享的挑战1. 文化与心态:知识管理与分享需要建立一种开放、互信、扁平的组织文化,营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
---------------------------------------------------------------------------------------------------------------------- 编辑整理: 会计网上学习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摘要】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发展的回顾,结合知识管理的定义试图说明知识分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分享核心环节
1 知识管理
1.1知识管理发展历史
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知识作为组织资源的重要性以来,知识管理不到五十年的发展,已经为企业、政府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在此期间,德鲁克和斯特阿斯曼强调了知识作为组织资源的不断增长的重要性;彼得•圣吉则将重点放在“学习型组织”上;荣格和托马斯•艾伦的研究为我们理解组织内知识如何产生、利用和扩散做出了贡献。
到了八十年代,知识作为竞争性资产的重要性已逐步明晰化。
用时,依赖于技术手段的知识管理系统取得一定发展,产生了诸如“知识获取”、“知识工程”、“基于知识的系统”等观点和名词。
八十年代末,“知识管理”这个术语正式被编入词典,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和专著也不断涌现。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咨询公司的加入,美国、欧洲日本的许多企业建立了重点知识管理项目。
越来越多的专业组织加入到探索知识管理与他们各自领域关系的行列中。
1.2知识管理的定义
本文侧重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和要求出发,探讨狭义上的知识管理。
目前对“知识管理”这个概念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可归结为三个学派,即行为学派、技术学派、综合学派。
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
这个学派认为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
代表定义如“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Bassi)
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主要研究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
这一学派认为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
综合学派结合了以上二者的观点,并引入创新,强调知识管理是企业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本文也将从这个角度探讨知识管理与知识分享。
2 知识分享及其重要性
2.1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分享
知识管理分为以下几个主要过程:知识定义、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储存、知识分享、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销售。
由于知识与其他资产的相比具有特殊性,体现在知识不具独占性并且不会损耗,即使拥有知识的主体把知识传递给他人,其自身依然拥有这些知识。
甚至在知识提供者(拥有者)与接收者的互动之中,双方所获得的信息与经验都会增加。
在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ant提出的知识管理概念中,将知识管理用公式定义为:。
其中,KM表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P指人员(people);符号“+”是指以信息通讯技术协助知识管理的建构;K是知识(knowledge);最后,以s (share) 分享为次方。
公式说明了人员、知识和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知识分享在知识管理的成效上尤其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s= 0 时,KM只会等于1。
由此可见,知识分享可使
知识管理产生指数成长的效果,促使其效能充分地发挥。
另一方面,根据有相关研究及实际的经验指出:知识管理最大的难题就在知识分享, 同时也是组织衡量知识管理或组织学习绩效最主要的一项要素。
所以,知识分享在知识管理领域具有核心作用。
知识分享是在特定环境下,在知识拥有者意愿的基础上,借由一定的技术实现手段,由知识拥有者向知识接收者扩散其拥有的知识,接收者通过接收、内化进而分享并利用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知识对原始拥有者的价值也在增加。
这一概念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涵:(1)知识分享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这里的特定环境包括有利于知识分享活动的技术平台、组织体系、文化氛围等要素,Nonaka曾提出“bar”的概念来概括这种特定环境。
(2)知识分享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如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设备等。
(3)知识分享是一个行为过程,只有在知识拥有者拥有知识并愿意拿出来与别人分享的前提下,知识分享才成为可能,知识拥有者需完成的知识转化过程包括社会化和外化。
(4)知识分享的最终实现,还有赖于知识接收者接收、内化和利用的程度。
如果接收者不能完成知识的转化(包括整合化、内化),这样的知识分享是失败的。
(5)知识分享是企业产生创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知识分享是知识共享的前提,知识共享是知识分享的结果。
彼得•圣吉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的知识是通过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相互学习产生的,这种学习是使他人获得有效行动力的过程。
员工相互交流和组合已有知识的效果将超过个人知识的简单叠加,在此过程中不仅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增值,企业也获得了创新知识。
2.2知识分享的重要性
2.2.1员工需要知识分享
员工在知识分享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他们既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提供者,又是知识的接收者,对个人而言,知识分享将带来许多优点。
知识分享可以检验员工的知识技能,个人拥有的内隐知识常常是经验性的、个性化的、甚至原因不明的,知识分享可以通过员工之间的互动找出其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剔除错误因素,并加以推广。
员工可以在学习中成长,圣吉已经指出,真正的知识分享不是给他人什么,,或是从他人处得到什么,而是一种学习,是一种使他人获得有效行动力的过程。
知识分享帮助他人和自身发展新的行动能力。
知识分享还能体现员工的价值。
个人的价值存在于自身之外,取决于他能为他人做出什么贡献。
知识拥有者(提供者)通过知识分享使接收者获得了知识、有效行动的能力,也为所在组织的绩效做出贡献,其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承认和提升,员工的自身价值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2.2.2组织需要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使知识与其原始拥有者分离,由个人知识升华为组织知识,减少了组织对自然人的依赖。
组织不用担心由于员工的流失导致组织失去某些重要知识,从而也减少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知识分享能显著提升知识管理绩效。
由的定义明确指出知识分享对于衡量组织知识管理绩效或组织学习绩效的重要性,随着知识分享的发展,组织学习绩效相应将发生指数倍的提升。
知识分享有助于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借助于组织提供的技术平台、组织体系、文化氛围等构成的知识分享平台,组织成员在此平台下将更易发展出组织特有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更可能是有价值的、稀有的、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从而成为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来源,发展出其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一种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左美云.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科学决策,2000,(3):31-36.
山建琴.论知识管理.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蔡宁,黎常.知识分享及其理论研究基础.情报科学,2007,25,(1):31-36.
米家乾,孙波.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分享.国际经贸探索,2003,l19(4):44-46.
龙跃.论知识分享的意义及其障碍.新西部,2007,(16).
左美云,许珂,陈禹.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5):71-76.
Beckman, T. ,A methodolog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 IASTED) AI and Soft Computing Conference .Banff ,Canada ,1997. 15.
Arthur Anderson Business Consultant,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Assessment Tool: External Benchmarking Version . The American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Center, 1999. 12.
Ikujiro Nonaka; Ryoko Toyama; Akiya Nagata (2000) A firm as a knowledge-creating ent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heory of the firm,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p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