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课程设计..

1 设计概况

1.1 设计题目

DG-220/100型火电厂锅炉高硫无烟煤烟气喷雾干燥法袋式除尘系统设计。

1.2 设计内容及要求

(1)根据燃煤的原始数据计算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

(2)净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包括净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运行参数的选择与设计;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等。

(3)除尘设备结构设计计算。

(4)脱硫设备结构设计计算。

(5)烟囱设计计算。

(6)管道系统设计,阻力计算,风机电机的选择。

(7)根据计算结果绘制设计图,系统图要标出设备、管件编号、并附明细表;除尘系统、脱硫设备平面、剖面布置图若干张,并包括系统流程图一张。

1.3 设计依据

(1)锅炉烟尘排放标准GB 13271—2001 (摘录)见表1-1

表1-1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一类区禁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

(2)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标准GB13271-2001(摘录)见表1-2。

表1-2锅炉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锅炉类别适用区域SO2排放浓度/(mg·m-3)

Ⅰ时段Ⅱ时段燃煤锅炉全部区域1200 900

燃油锅炉

轻柴油、煤油全部区域700 500 其他燃料油全部区域1200 900*燃气锅炉全部区域100 100

* 一类区禁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

(3)《除尘工程设计手册》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1]

1.4 设计原始资料

(1)锅炉型号:DG-220/100即,东方锅炉厂制造,蒸发量220t/h,出口蒸汽压力100MPa。

(2)燃烧方式是室燃炉(煤粉炉),所配发电机组功率50MW。

(3)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1020Pa。

(4)设计耗煤量:23t/h。

(5)设计煤成分:见附表1-3,属于高硫无烟煤

(6)排烟温度:160℃

(7)空气过剩系数:

(8)飞灰率:29%

(9)连接锅炉、净化设备及烟囱等净化系统的管道假设长度380m,90°弯头60个。

表1-3 设计煤成分

物质C Y H Y S Y O Y N Y W Y A Y V Y

含量66% 2% 3% 4% 1% 4% 20% 8%

2 污染产物计算

以1kg燃煤燃烧为基础,则:

质量(g) 煤成分物质的量(mol) 需氧量(mol)

C 660 55 27.5

H 20 20 5

O 40 2.5 0

S 30 0.9375 0.9375

H2O 40 2.22

所以理论需氧量为:

理论空气量:

过剩空气量:

生成CO2的量为:27.5mol;

生成H2O的量为:10mol;

生成SO2的量为:0.9375mol;

1kg燃煤产生的实际烟气量:

锅炉产生的烟气流量:

二氧化硫浓度:

烟尘浓度:

3 方案设计

3.1 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半干法脱硫工艺。喷雾干燥法是目前市场份额仅次于湿钙法的烟气脱硫技术,其设备和操作简单,可使用碳钢作为结构材料,不存在有微量金属元素污染的废水。目前,喷雾干燥法主要用于低硫煤烟气脱硫,用于高硫煤的系统只进行了示范研究,尚未工业化。3.1.1 工艺流程及设备

喷雾干燥法的工艺过程如图,主要包括吸收剂设备、吸收和干燥、固体废物

捕集处置四个主要过程。

(1)吸收剂设备:吸收剂溶液或浆液在现场制备。虽然石灰是常见的吸收剂,也有多种其他吸收剂可供选用。吸收剂选择将取决于当地是否容易得到及价格因素。已用于喷雾干燥法脱硫的石灰达一百多种,通常活性氧化钙含量为80%~90%最好的。因为石灰石比石灰便宜,很多用户对石灰石更感兴趣,但石灰石作吸收剂仍在开发中。苏打粉和烧碱也是常用吸收剂,它们可以在多种工业过程中得到。在一些工业部门,如啤酒工业中,其废水含有氢氧化钠或苏打灰,这种废水可用烟气脱硫的反应剂。当苏打粉用作吸收剂时,产生一种由苏打灰和亚硫酸钠组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可以直接用于纸浆和造纸工业中。对石灰系统,循环固体废物可以提高吸收剂利用率;对钠系统,因吸收剂一次通过吸收塔,反应就几乎是完全的,所以不必要进行循环。在石灰系统中,粒状石灰必须熟化,以产生具反应性浆液。

(2)吸收和干燥:120~160℃的锅炉烟气从喷雾干燥塔顶部送入,同时通过安装于顶部的高速旋转的喷雾,将制备好的石灰乳喷射成直径小于100微米的雾滴。这些具有大表面积而分散的石灰乳雾滴同时烟气接触后,一方面与烟气中的SO2发生化学反应,另一方面烟气与石灰乳雾滴进行热交换,迅速将大部分水分蒸发,形成含水较少,含亚硫酸钙、硫酸钙、飞灰和未反应氧化钙的固体废物。为了有效去除SO2,喷雾干燥塔、烟气气流分布装置和雾化器是最主要的装置。喷雾干燥塔为烟气与雾滴提供足够的接触时间,以便得到最大的SO2去除率,并且充分干燥由吸收液雾滴形成的固体颗粒。大部分石灰系统的烟气时间为10~12s。气流分布装置和雾化器要能够使烟气和雾化的野地充分混合,以有助于烟气与液滴间质量和热量传递。要求液滴要充分小,以便有足够的表面积,以利于SO2吸收。同时,也不宜过小,防止未充分吸收之前,液滴完全干化。采用较多的雾化器有旋转离心雾化器和两相流喷嘴雾化器两种。前者利用高速旋转盘或无滑轮产生细小雾滴,液滴大小随旋转盘直径和转速而变,与浆液供应量关系不大。这是其优点之一,因为实际操作中吸收剂供料速度要随烟气流量和SO2浓度而变。旋转雾化器结构是相当复杂的,雾化轮的耐磨性要好,另外喷雾孔堵塞也是问题之一。两相流喷嘴利用高压空气把吸收液破碎成雾滴,其主要优点是:没有运动部件,为避免堵塞可以采用大流量。缺点是液滴大小随供料速率而变,因而

导致SO2去除率改变。

(3)固体废物捕集:固体废物在喷雾干燥塔中沉积下来,由底部排出。细小的脱硫灰颗粒随烟气从干燥器下部排出进出袋式除尘中。袋式除尘器被广泛用于捕集干化固体从,其原因在于收集于滤袋表面的固体中为反应的碱类物质能够与烟气中的SO2继续反应。研究表明,袋式除尘器中去除的SO2可占到SO2总去除率的10%。电除尘器的优点在于它对冷凝并不太敏感,可以在更接近饱和温度下操作,从而导致SO2去除率提高。尽管烟气中SO2已被去除,由于烟气中水分存在和烟气体积流量减小,电除尘器收尘效率仍然较高。从除尘器出来的烟气经风机排空。电除尘器脱硫灰颗粒和喷雾干燥塔底部排出的脱硫灰颗粒再循环回系统,继续使用,以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1]。

(4)固体废物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因吸收剂类型而异。对于石灰系统,当固体废物中未反应的吸收剂量小于5%时,固体废物是无害的,可采用与飞灰相同的处置方法;但对于钠系统,应采用谨慎措施减小废物的浸出率。喷雾干燥吸收的最后产物是一种潜在的工业和建材原材料,但目前扩大规模的应用仍在研究之中。喷雾干燥塔出口温度控制在较低、但又在露点温度以上温度,因此减少了重新加热系统。干的固体废物减少了废物体积。另外,脱硫系统的烟气压力适中,吸收剂输送量小,因此,系统能耗较低,只有湿法工艺所需能耗的1/2~1/3。

3.1.2 烟气脱硫与干燥原理

含SO2烟气进入喷雾干燥塔后,立即与雾化的浆液混合,气相中SO2迅速溶解于滴状液体中,并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SO2吸收的总反应为:

下述几个步骤表明了大致的反应机理:

(1)气相S O2的溶解:

(2)在碱性介质中的解离反应:

(3)石灰固体颗粒的溶解:

(4)亚硫酸盐及氧化反应:

(5)酸碱中和反应:

以上反应使气相中SO2不断溶解从而达到脱硫目的,在此过程中碱性物质被不断消耗,需由固体吸收剂继续溶解补充。

在石灰喷雾干燥吸收中,烟气中CO2被吸收,并与浆液反应生成碳酸钙,从而减少了钙离子的可用性:

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是利用喷雾干燥原理,在吸收剂喷入吸收塔以后,一方面吸收剂与烟气中的S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体废渣;另一方面烟气将热量传递给吸收剂,使之不断干燥,在塔内脱硫反应后形成的废渣为固体粉尘状态,一部分在塔内分离,有椎体出口排出,另一部分随脱硫后烟气进入除尘器。

安装于吸收塔顶部的离心喷雾机具有很高的转速,吸收剂浆液在离心力作用下喷射成均匀的雾粒,雾粒直径可小于100微米。这些具有很大表面积的分散微粒,一经同烟气接触,就发生强烈的热交换和化学反应,迅速将大部分水分蒸发掉,形成含水量很少的固体灰渣。由于吸收剂微粒没有完全干燥,在吸收塔之后的烟道和除尘器中仍可继续发生一定程度的吸收SO2的化学反应。

3.1.3 主要工艺操作参数

影响SO2去除率的工艺参数包括吸收塔烟气出口温度接近绝热饱和温度的程度、吸收剂钙硫比,以及SO2入口浓度。

(1)吸收塔烟气出口温度:烟气出口温度由浆液中的水含量和浆液供应速率

决定。吸收塔烟气出口温度越低,说明浆液的水含量越大,SO2吸收反应越容易进行,因而脱硫率越高。但是,烟气出口温度不能达到露点温度,否则除尘器将无法工作。一般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以绝热饱和温度的差值T来控制。SO2吸收率和吸收剂利用率随T的减小而提高。大部分喷雾干燥塔在绝热饱和温度之上11~28K操作。

(2)吸收剂钙硫比:吸收剂化学当量比(及钙硫比)直接影响SO2去除。较高的钙硫比有利于SO2去除,但当钙硫比大于1时,脱硫率增加缓慢,而吸收剂利用率下降,增加了吸收剂成本和固体废物处置费用。另外,吸收剂溶解性或吸收固体在料浆中的质量分数又限制了可能采用的钙硫比的上限。喷雾干燥法的钙硫比一般控制在1.4~1.8。

(3)SO2入口浓度:由试验得知,脱硫率随着吸收塔入口SO2浓度的升高而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在钙硫比等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烟气中的SO2浓度越高,需要吸收的SO2就越多,就需要加入更多的石灰,从而提高了雾滴中石灰的含量,同时生成的CaSO3的量也随之增大,使雾滴中的水分相应减少,限制了SO2的吸收传质过程,造成脱硫率下降。因此,喷雾干燥法不适合燃烧高硫煤烟气的脱硫。

3.1.4 喷雾干燥法的优缺点

石灰石/石灰法湿法烟气脱硫是采用石灰石或者石灰浆液脱除烟气中的SO2的方法。该方法开发较早,工艺成熟,吸收剂廉价易得,因而而应用广泛。喷雾干燥法介于干湿法和干法之间,和石灰石/石灰法湿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①流程简单,设备少,省掉了一整套浆液处理设备;②运行可靠,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结垢和堵塞;③由于是干式运行,只要排气温度适宜,不产生腐蚀;④能量消耗低,投资及运转费用小;⑤对烟气量和烟气中SO2浓度的波动的适应性大。主要缺点有:①脱硫率不够高;②吸收剂利用率不高,吸收剂消耗较大;③增加系统除尘负荷;④关键部件雾化器易磨损;⑤对高硫煤经济不适用[2]。

3.2 石灰石/石灰法湿法烟气脱硫

3.2.1 石灰石/石灰法湿法烟气脱硫反应原理

采用石灰/石灰石浆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分为吸收和氧化两个阶段。先吸收生成亚硫酸钙,然后将亚硫酸钙氧化成硫酸钙(即石膏)。

吸收阶段:

氧化阶段:在氧化过程中,主要是将吸收过程中所生成的氧化成为

由于在吸收过程中生成了部分,在氧化过程中,亚硫酸氢钙也被氧化,分解出少量的:

3.2.2 石灰石/石灰法湿法烟气脱硫特点

(1)优点: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可达95%以上;烟气处理量大;煤种适应性强,对高硫煤优势突出;吸收剂利用率高;

(2)缺点:设备腐蚀;易于结垢、堵塞;投资费用高;占地面积大,耗水量相对较大,有少量污水排放。

3.2.3 操作影响因素

(1)料浆的Ph值

料浆的Ph值对的吸收影响很大,一般新配制的浆液Ph值约在之间。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Ph值迅速下降,当Ph值低于6时,这种下降变得很缓慢,而当Ph值小于4时,则几乎不能吸收。

Ph值的变化除对的吸收有影响外,还可影响到结垢、腐蚀和石灰石粒子的表面钝化。

(2)石灰石的粒度

石灰石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有效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说,粒度越小,脱硫率及石灰利用率越高。石灰石粒度一般控制在200~300目。

(3)吸收温度

吸收温度低,有利于吸收,但温度过低会使与或间的反应速率降低,因此吸收温度不是一个独立可变的因素。

(4)洗涤器的持液量

洗涤器的持液量对与的反应时重要的,因为它影响到所接触的石灰石表面积的数量。只是在洗涤器中与和接触,才能大量溶解,因此洗涤器的持液量大对吸收反应有利。

(5)气液比

气液比除对吸收推动力存在影响外,对吸收设备的持液量也有影响。增大液气比对吸收有利,当Ph值为7时,气液比(L/V)值为15时,脱硫率接近100%。

(6)防止结垢

石灰—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的主要缺点是装置容易结垢堵塞。造成固体沉淀主要以三种方式出现:湿干结垢,即因溶液水分蒸发而使固体沉淀;或沉淀或结垢析出:或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为防止固体结垢,特别是防止的结垢,除使吸收器应满足持液量大,气液相间相对速度高,有较大的气液接触表面积,内部构件少,压力降低等条件,还可采用控制吸收液饱和和添加剂等方法[3]。

3.3 袋式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器,又称空气过滤器,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采用滤纸或玻璃纤维等填充层作滤料的空气过滤器,主要用于通风及空气调节方面的气体净化。采用纤维织物作滤料的袋式除尘器,在工业尾气的除尘方面应用较广。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一般可达99%以上。虽然它是最古老的除尘方法之一,但由于它的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在结构形式、滤料、清灰方式和运行方式等方面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3.3.1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含尘气流从下部孔板进入圆筒形滤袋内,在通过滤料的孔隙时,粉尘被捕集与滤料上,透过滤料的清洁气体由排出口排出。沉积在滤料上的粉尘,可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落,落入灰斗中。颗粒因截留、惯性碰撞、静电和扩散等作用,逐渐在滤袋表面形成粉尘层,常称为粉尘初层。初层形成后,它成为袋式除尘器的主要过滤层,提高了除尘效率。滤布只不过起着形成粉尘初层和支

撑它的骨架作用,但随着颗粒在滤袋上积聚,滤袋两侧的压力差增大,会把有些已附在滤料上的细小粉尘挤压过去,使除尘效率下降。另外,若除尘器压力过高,还会是除尘系统的处理气体量显著下降,影响生产系统的排风效果。因此,除尘器阻力达到一定数值后,要及时清灰。清灰不能太过分,即不应破坏粉尘初层,否则会引起除尘效率显著降低。

3.3.2 袋式除尘器的分类

(1 )按滤袋的形状分为:扁形袋(梯形及平板形)和圆形袋(圆筒形)。

(2 )按进出风方式分为:下进风上出风及上进风下出风和直流式(只限于板状扁袋)。

(3 )按袋的过滤方式分为:外滤式及内滤式。

滤料用纤维,有棉纤维、毛纤维、合成纤维以及玻璃纤维等,不同纤维织成的滤料具有不同性能。常用的滤料有208或901涤轮绒布,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120℃,经过硅硐树脂处理的玻璃纤维滤袋,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250℃,棉毛织物一般适用于没有腐蚀性;温度在80-90℃以下含尘气体。

3.3.3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

清灰是袋式除尘器运行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实际上多数袋式除尘器是按清灰方式命名和分类。常用的清灰方式有三种,最早的方法是振动滤料以使沉积的粉尘脱落,称为机械振动式。另外两种是利用气流把沉积颗粒吹走,即用低压气流反吹或用压缩空气喷吹,分别称为逆气流清灰和脉冲喷吹清灰。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清灰方式,但出于经济和技术的原因,现在并不常用。对于难以清除的颗粒,也有同时并用两种清灰方式的形式,如逆气流和振动结合式。

(1)机械振动清灰

含尘气体通过除尘器底部的花板进入滤袋内部,净化后的气体经风机有烟囱排出。振动方式大致有三种:滤袋沿水平方向摆动,或沿垂直方向振动,或靠机械转动定期将滤袋扭转一定的角度,使沉积于滤袋的颗粒层破碎而落入灰斗中。

该类型袋式除尘器的优点是工作性能稳定,清灰效果较好。但滤袋常受机械力作用,损坏较快,滤袋检修与更换的工作量大。

(2)逆气流清灰

逆气流清灰指清灰时气流方向与正常过滤时相反,其形式有反吹风和反吸风

大气课设

1概述 .......................................................................................................................................... - 1 - 1.1任务来源........................................................................................................................ - 1 - 1.2设计目的........................................................................................................................ - 1 - 1.3设计依据........................................................................................................................ - 1 - 1.4设计原则........................................................................................................................ - 1 - 1.5气象资料........................................................................................................................ - 1 - 2处理要求及方案的选择........................................................................................................... - 2 - 2.1处理要求........................................................................................................................ - 2 - 2.2 处理方法简介............................................................................................................... - 2 - 2.3处理方法的比较............................................................................................................ - 2 - 2.4处理方法选择................................................................................................................ - 3 - 3工艺流程................................................................................................................................... - 4 - 3. 1 工艺流程图.................................................................................................................. - 4 - 3. 2 工艺流程简介.............................................................................................................. - 4 - 3. 2.1 集气罩............................................................................................................... - 4 - 3.2.2吸收塔................................................................................................................. - 4 - 3.2.3管道..................................................................................................................... - 4 - 3.2.4风机及电机......................................................................................................... - 5 - 4平面布置................................................................................................................................... - 6 - 5参考文献................................................................................................................................... - 6 - 1集气罩的设计........................................................................................................................... - 7 - 1.1集气罩的基本参数的确定............................................................................................ - 7 - 1.2集气罩入口风量的确定................................................................................................ - 7 - 1.2.1冬季..................................................................................................................... - 7 - 1.2.2夏季..................................................................................................................... - 8 - 2集气罩压力损失的确定........................................................................................................... - 9 - 3管道设计................................................................................................................................... - 9 - 3.1阻力计算........................................................................................................................ - 9 - 4动力系统选择......................................................................................................................... - 12 - 4.1安全系数修正.............................................................................................................. - 12 - 4.2风机标定工况计算...................................................................................................... - 13 - 4.3动力系统的选择.......................................................................................................... - 13 -

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30、武汉钢铁公司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烟气治理 姓名:宁文识 学号:1020320132 专业: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赵素芬 2013年11月25日

1、设计任务 1.1 设计题目 发电厂锅炉的烟气治理系统设计 1.2 设计原数据 2台670T/h的燃煤锅炉(WCZ670/73.7-87型)排放的烟气,烟气量为Q =161.5×104m3/h,含尘浓度为19.62g/Nm3,SO2浓度为6.72 g/Nm3。烟尘浓度和SO2排放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废气最终排放温度为420℃,当地年平均气温为22.3℃。 设计要求 (1)根据已知的气象条件,计算出各方向的污染系数,求得最佳位置,以免污染到居民区。 (2)计算脱硫装置的主要设备尺寸。 (3)计算和选择风机型号及风管管径。 (4)烟囱的排放口直径3.0m,试确定烟囱高度。 一年内风向风速频率%风向频率频率频率频率频率 N 0.460.630.09 1.730.27 NNE 0.45 2.460.640 2.01 NE 0.450.63 3.560.270 ENE 0.54 4.20.45 2.740.37 E 0.360.99 4.390.82 1.82 ESE 1.187.590.91 1.090.09 SE 0.91 1.73 4.760.550.55 SSE 0.45 5.58 1.73 3.010.09 S 0.630.9 3.190.370.46 SSW 0.72 3.20.720.640.18 SW 0.55 1.45100.18 WSW 0.81 1.280.730.540.36 W 0.360.910.920.090 WNW 0.64 1.830.720.180 NW 01 1.2800.27 NNW 0.82 2.460.360.820 C(静风)8.13 风速(m/s)<1.5 1.5<u <3 3<u< 5 5<u< 7 >7

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厦门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 2015年1月

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设计 The Facility Design of X Company for Pickling Sulphuric Acid Gas Governance [摘要] 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大气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配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而单独设立的设计性实践课程。本次设计是对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进行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集气罩的设计、填料塔的设计、管网的布置及阻力计算等。本设计采用液体吸收法进行净化,即采用5%NaOH溶液在填料塔中吸收净化硫酸烟雾,经过净化后的气体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本次设计通过对酸洗硫酸烟雾治理净化,使我们能够初步掌握治理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bstract] Atomsphere pollec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issue.And efficient measures are urgengtly needed to govern the air pollution,as the air pollution has caused the direct impact on human health. Curriculum Design of Air Pollution Covernace is an experiment-designing course which is set up to assist the course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This design is aim to devise the treatment facility on pickling sulphuricacid for x factery , which includes the design of gas- ullecting hood and packed tower,the layout of prpe network ,and the calculation of resistance and soon.This design is on the basis of the purification by uguid absorption -stripping,that is the using of 5% liquor NaOH is packed tower to absorb and purity sulphuric acid.After purification,the air reaches air pollutant release standards. [关键词]硫化工艺;脱硫;碱液吸收法;SDG法 [Key words]Vulcanization process;Desulphurization;Alkali absorption method;SDG 目录 前言..................................................................................................................................................... - 4 -一、设计概述..................................................................................................................................... - 5 -

大气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2) 1 前言 (2) 2 除尘技术的发展 (3) 2.1 国内电厂气力除尘技术的发展 (3) 2.1.1 工作原理 (3) 2.2 电除尘器的特点 (3) 2.3 除尘系统工艺流程 (4) 3 喷雾干燥法 (4) 3.1 喷雾干燥吸收工艺基本原理 (4) 3.2 工艺化学过程 (5) 3.3 主要设备介绍 (6) 3.4 系统控制 (7) 3.5 最终产物 (7) 4 喷雾干燥法工艺特点 (7) 4.1 SDA工艺特点(与石灰石/石膏湿法比较) (8) 4.2 SDA工艺特点(与CFB/GSA-FGD比较) (8) 4.3 喷雾干燥法工艺流程图 (8) 4.4 喷雾干燥设计图 (8) 5 燃料计算 (9) 5.1 确定理论空气量 (9) 5.2 确定实际烟气量及烟尘、二氧化硫浓度 (10) 6 净化方案设计 (11) 6.1 电除尘器 (11) 6.1.1 运行参数的选择及设计 (11) 6.1.2 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11) 7 设备结构设计计算 (12) 7.1 通过除尘器的含尘气体量 (12) 7.2 集尘极的比集尘面积和集尘极面积 (13) 7.3 验算除尘效率 (14) 7.4 有效截面积 (14) 7.5 电除尘器内的通道数 (15) 7.6 集尘极总长度,宽度,高度 (15) 7.7 灰斗的计算 (15) 7.8 校核 (15) 8 烟囱的设计 (15) 8.1 烟囱高度的确定 (15) 8.2 烟囱直径的计算 (17) 9 管道系统的设计 (17) 9.1 阻力计算 (17) 9.1.1 系统阻力的计算 (18) 9.1.2 系统总阻力的计算 (19) 9.2 风机和电动机选择与计算 (19)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三峡大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课题袋式除尘器的选型设计 所在专业________ 环境工程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20111081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 苏青青____________ 2013年x月x日

目录 、项目概况 、设计资料和依据 2.1 设计依据: 2.2 设计内容; 2.3 设计要求: 2.4 设计参数: 2.5 烟气性质: 2.6 烟尘性质: 2.7 当地的气象条件: 2.8 净化工艺流程的确定: 2.9 技术水平的确定: 三、系统设计部分 3.1净化装置的选型设计和计算(除尘器的设计) 3.1.1 袋式除尘器的选型 3.1.2 袋式除尘器型号的确定 3.1.3 滤料的选择 3.1.4 过滤面积的确定 3.1.5 滤袋数量的计算 3.1.6 进风通道的设计 3.1.7 出风通道的设计 3.1.8 袋式除尘器清灰的设计 3.1.9 排灰系统的设计 3.1.10 灰斗的设计计算 3.1.11 除尘器的保温和防腐 3.1.12 仪器仪表 3.1.13 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 3.2 烟囱的设计

3.2.1 设计的一般规定 3.2.2 构造规定 3.2.3 烟道的设计 3.3 净化系统配套辅助设施设计 3.3.1管道材料 3.3.2管道阀门 3.3.3机械排灰与除灰 一. 项目概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污染越来越成为一 个我们无法忽视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 粉尘是第一位的污染物, 而燃煤电厂的粉尘排放又占各个行业粉尘排放的首位,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最先应用的是静电除尘器,但静电除尘器的处理效果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 距。近十年来,袋式除尘器技术的发展很快,尤其是大型脉冲除尘器,新的滤料和新的脉冲阀的问世,使袋式除尘器工况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有了充分的保证,更广泛的被用与发电行业。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凡是利用织物或非织造布制作的袋状过滤原件,用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设备,均可称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一般由箱体、滤袋、滤袋架、清灰机构、灰斗、放灰阀等部件构成。 二. 设计资料和依据 2.1 设计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GB13223-2003); 《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 准》 ( GB13271-2001);《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T75-2001) ;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 (GB12138-89)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 (JB/T 5917-2006)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及滤袋技术条件》 (GB12625-2007) 《脉冲喷出类袋式除尘器技术条件》(JB/T 8532-1997)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JB/T 8471-1996) 2.2设计内容 ⑴根据所给的课题收集相应的设计资料; ⑵进行设计参数计算及合理性分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本科《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说明书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一、设计任务 广东九江俊业家具厂生产时会进行喷漆流程,喷漆时,作业场所有大量的漆雾产生,而且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如果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对车间及厂区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车间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状况,受实木家具厂委托,对喷漆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苯类有机废气进行整套废气净化系统的设计,使得上述车间排放含有VOC的气体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提高企业的环保形象。 二、公司资料 ?生产工艺 家具喷漆工艺主要包括基材破坏处理、素材处理、整体着色、填充剂、底漆、吐纳、着色、修色、二度底漆、画漆、抛光打蜡等工艺。主要采用的是水帘机喷漆方法。 而在喷漆工艺中,喷漆时涂料溶剂从涂料中挥发出来,形成油漆工艺最主要的污染物——“漆雾”的主要成分之一。家具喷漆中一般采用含苯烃类溶剂,苯为剧毒溶剂,少量吸入也会对人体造成长期的损害。 ?废气特点 废气排放量:17640m3/h, 废气组分为苯类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及少量醛类和醇类有机物, 有机物浓度日平均值:2000 mg/m3, 废气温度:当地气温 ?气象资料 气温: 年平均气温:22.2oC

冬季:13.5oC 夏季:29.1oC 大气压力: 冬季740mmHg(98.6×103Pa) 夏季718 mmHg(95.72×103Pa) ?喷漆室布置图 ? 三、设计原则 (1)综合考虑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投资经济性等因素,以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2)采用技术成熟、先进可靠的工艺和处理效果好的设备,确保环保设施运行正常; (3)按现有场地条件考虑设计,整个工程做到布局合理、占地空间小、外形结构美观、投资小等几项特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 计报告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课 程 设 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5年6月25日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设计资料和依据. 设计依据: 设计内容; 设计要求: 设计参数: 烟气性质:

烟尘性质: 当地的气象条件: 净化工艺流程的确定: 技术水平的确定: 三、系统设计部分 净化装置的选型设计和计算(除尘器的设计)过滤面积的确定 出风通道的设计 袋式除尘器清灰的设计 排灰系统的设计 烟囱的设计 净化系统配套辅助设施设计

一 .项目概况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污染越来越成为一个我们无法忽视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粉尘是第一位的污染物,而燃煤电厂的粉尘排放又占各个行业粉尘排放的首位,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最先应用的是静电除尘器,但静电除尘器的处理效果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年来,袋式除尘器技术的发展很快,尤其是大型脉冲除尘器,新的滤料和新的脉冲阀的问世,使袋式除尘器工况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有了充分的保证,更广泛的被用与发电行业。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凡是利用织物或非织造布制作的袋状过滤原件,用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设备,均可称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一般由箱体、滤袋、滤袋架、清灰机构、灰斗、放灰阀等部件构成。 二.设计资料和依据 设计依据 《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23-2003); 《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71-2001); 《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1);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GB12138-89)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JB/T 5917-2006)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及滤袋技术条件》(GB12625-2007) 《脉冲喷出类袋式除尘器技术条件》(JB/T 8532-1997)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JB/T 8471-1996) 设计内容 ⑴根据所给的课题收集相应的设计资料; ⑵进行设计参数计算及合理性分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目录 1. 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污染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艺流程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常见除尘技术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除尘工艺流程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管道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工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旋风除尘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袋式除尘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管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1)管径的计算与实际速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核算实际速度:v=4Q/(2 d )=14.154m/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管段长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1 除尘工艺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管道压力损失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管道保温及热补偿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风机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课程设计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气控制课程设计心得【模版】

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Z070601 姓名:焦彦云 学号:Z07060105 成绩: 2009年12月1日

目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一、课程设计题目 (1) 二、设计原始资料 (1) 三、设计内容 (2) 设计内容 (2) 3.1根据锅炉生产能力、燃煤量、煤质等数据计算烟气量、烟尘浓度和SO2浓度; (2) 3.2根据排放标准论证选择除尘系统(本设计要求采用与除尘器为旋风除尘器的二级除尘系统) (3) 3.2.1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4) 3.2.2旋风除尘器的特点 (5) 3.2.3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的特点 (5) 3.2.4 DMC-II型脉冲喷吹除尘器设备结构 (6) 3.2.5 DMC-II型脉冲喷吹除尘器工作原理 (6) 3.2.6喷吹系统简图: (7) 3.2.7选择论证 (7) 3.3确定旋风除尘器型号(要求阻力不大于900P A),计算旋风除尘器各部分的尺寸 (7) 3.4根据粉尘粒径分布数据计算所设计旋风除尘器的分割粒径、分级效率和总效率 (8) 3.5确定二级除尘设备型号,计算设备主要尺寸 (9) 选择DMC60-II型 (9) 3.6计算除尘系统的总除尘效率及粉尘排放浓度 (9) 3.7锅炉烟气脱硫工艺的论证选择 (1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蒸发量为20t/h的燃煤锅炉烟气的除尘脱硫装置 二、设计原始资料 2.1煤的工业分析如下表(质量比,含N量不计) 2.2锅炉型号:FG-35/ 3.82-M 型 2.3锅炉热效率: 75% 2.4空气过剩系数:1.2 2.5水的蒸汽热:2570.8 kJ/kg 2.6烟尘的排放因子: 30% 2.7烟气温度: 473K m 2.8烟气密度:1.18 kg/3 10 pa·s 2.9烟气粘度: 2.4×6 m 2.10尘粒密度:2250kg/3 2.11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 2.12烟气中烟尘颗粒粒径分布: 2.13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17-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m; 标准状态下烟尘浓度排放标准:≦200mg/3 m; 标准状态下SO2 排放标准:≦900 mg/3

大气课程设计

目录 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任务及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方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态污染物处理技术方法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集气罩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气罩基本参数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气罩入口风量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填料塔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塔参数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塔高度及压降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储液池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储液池尺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泵的选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管网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速和管径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布置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阻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大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大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徐宁学号: 08040141X61 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题目:DLP4-13型锅炉中硫烟煤烟气袋式 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赵光明职称: 讲师 2011年 6月10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学生姓名:徐宁学号: 08040141X61 课程设计题目: DLP4-13型锅炉中硫烟煤烟气袋式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 起迄日期: 5 月 30 日~ 6 月 10 日 课程设计地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 指导教师:赵光明 系主任:王海芳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年 5月 4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题目:DLP4-13型锅炉中硫烟煤烟气袋式 (1) 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 (1) 1.设计题目DLP4-13型锅炉中硫烟煤烟气袋式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 (3) V Y=15%;属于中硫烟煤 (3) 3.设计内容及要求 (3) 1.引言 (6) 2.燃煤锅炉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8) 2.1所以由上表可得燃煤1kg的理论需氧量为: (8) 2.2干空气中氮和氧物质的量之比为 3.78,则1kg该煤完全燃烧理论需空气量为:8 2.3实际所需空气量为: (8) 2.4燃烧1kg该煤产生的理论烟气量为: (9) 2.5二氧化硫质量为: (9) 2.6烟气中飞灰质量为: (9) 2.7160℃时烟气量为: (9) 2.8二氧化硫浓度为: (9) 2.9灰尘浓度为: (9) 2.10锅炉烟气流量为: (9) 3.袋式除尘器的设计 (10) 3.1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 (10) 3.2 袋式除尘器的主要特点 (10) 3.3 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 (11) 3.4 运行参数的选择 (11) 4.袋式除尘器设计 (12) 5.填料塔的设计及计算 (15) 5.1吸收SO2的吸收塔的选择 (15) 5.2脱硫方法的选择 (16) 5.3填料的选择 (18)

大气课程设计锅炉除尘系统

目录 1 设计课程任务书 (1) 1.1设计题目 (1) 1.2设计目的 (1) 1.3设计原始材料 (1) 1.4设计内容和要求 (2) 1.5主要参考书目 (3) 2 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4) 2.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4) 2.2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 (4) 2.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 (4) 2.4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 (5) 2.5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5) 3 除尘器的选择 (6) 3.1除尘器应该达到的除尘效率 (6) 3.2除尘器的选择 (6) 4 确定除尘器、风机和烟囱的位置及管道的布置 (8) 4.1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 (8) 4.2管径的确定 (8) 5烟囱的设计 (9) 5.1烟囱高度的确定 (9) 5.2烟囱直径的计算 (9) 5.3烟囱的抽力 (10) 6 系统阻力计算 (11) 6.1摩擦压力损失 (11) 6.2局部压力损失 (12) 7 系统中烟气温度的变化 (15) 7.1烟气在管道中的温度降 (15) 7.2烟气在烟囱中的温度降 (15) 8 风机和电动机的选择及计算 (16) 8.1标准状态下风机风量计算 (16) 8.2风机风压计算 (17) 8.3电动机功率计算 (18) 9 通风除尘系统布置图 (19) 10小结及参考文献 (22) 10.1小结 (22) 10.2参考文献 (22) .....................................................................

2. 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2.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建立煤燃烧的假定: 1、煤中固定氧可用于燃烧; 2、煤中硫主要被氧化为 SO2; 3、不考虑NOX 的生成; 4、煤中的N 在燃烧时转化为N2。 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式中 Y C ,Y H ,Y S ,Y O ——分别为煤各元素所含的质量分数。 代入Y C =72% ,Y H =4%,Y S =1%,Y O =5%, 得 ' a Q =4.76? (1.867?0.72+5.56?0.04+0.7?0.01-0.7?0.05)=7.32 3 (/)m kg 2.2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 (设空气含湿量为12.933 (/)m kg ) 式中 ' a Q ——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3 (/)m kg ; Y W ——煤中水分所占质量分数,%; Y N ——N 元素在所占质量分数,%; 代入' a Q =7.32 3 (/)m kg ,Y W =6%,Y N =1%, 得 ' S Q =1.867? (0.72+0.375?0.01)+11.2?0.04+1.24?0.06+(0.016+0.79) ?7.32+0.8?0.01=7.78 3 (/)m kg 2.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 式中 α——空气过剩系数,取1.4 注意:标准状态下烟气流量Q 以3/m h 计,因此,S Q Q =? 设计耗煤量 代入' S Q =7.78 3 (/)m kg ,' a Q =7.32 3 (/)m kg , 得 S Q =7.78+1.016?0.4?7.32=10.75 3 (/)m kg

大气课设

第一章 总 论 1.1设计任务和内容 1.1.1设计目的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基础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环境工程领域内主要设备——电除尘器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的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及编写说明书的基本能力。 1.1.2设计内容 1.集尘极系统设计计算 2.电晕极系统设计计算 3.气体分布装置设计计算 4.壳体几何结构设计计算 5.排灰装置 1.2 基本资料 1.2.1影响除尘器工作的原因 1. 高低压供电控制装置设计运行不佳 2. 振打清灰装置的运行方式不合理 3. 锅炉的运行参数偏离正常值 4. 煤种的变化 1.2.2烟气气体性质 本设计处理一发电量为300MW 机组发电厂的锅炉烟气。 锅炉排出的烟气量:h m /1022834 ; 烟气温度、压强:130℃、-2000Pa ;( 当地大气压:8.76×104Pa )

烟气含尘浓度:3/23m g ; 粉尘的比电阻:?Ω?9102cm ; 其原煤含硫量为0.69%,煤灰中Na 2O 为0.37%; 烟气的粒度分布如表1-1所示: 表1-1 烟气的粒度组成 粒径)(m μ <5 5~10 10~30 30~40 40~50 50~60 百分比 组成 19.4 18.4 17.6 21.7 15.9 7 1.2.3 设计要求 (一)设计电除尘器,其除尘效率不低于99%。 (二)设计图纸:除尘器外形图、进出气箱几何尺寸图各一张,共二张。 1.3设计说明 电除尘器是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力的过程中,使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式尘粒沉积在集尘板上,将尘粒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除尘设备。 它的除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粉尘荷电 在电晕极与积尘极之间施加直流高电压,使电晕极发生电晕放电,气体分离,生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在电晕极附近的所谓电晕区内正离子立即被电晕极吸附过去而失去电荷。自由电子和随即形成的负离子则因受电场力的作用向集尘极移动,并充满到两极之间的绝大部分空间,含尘气流通过电场空间时,自由电子、负离子与粉尘碰撞并被尘粒所俘获,便实现了粉尘的荷电。 2.粉尘沉降 荷电粉尘在电场中受库仑力的作用被驱往集尘极,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集尘极表面,放出所带电荷而沉集其上。 3.清灰 集尘极表面上的粉尘沉集到一定厚度后,用机械振打等方法将其除掉,使之落入下部灰斗中。电晕极也会附着少量粉尘,隔一定时间也需进行清灰。

大气课程设计(0001)

大气课程设计

1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提高了工业卫生的标准,对烟尘排放浓度要求越来越严,排放标准越来越高。要求散发有害气体、粉尘的单位,要积极采用密闭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并安装除尘和净化、回收设施。同时还要求除尘设备必须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去除污染物高效。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大气污染现象,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烟尘、NOx、和SO2。火力发电厂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包括大量烟尘、NOx、和SO2,大量的烟尘排入大气会导致可见度降低、危害人体健康。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酸雨对农作物、森林和水生物都有严重的危害。当酸雨严重时,将造成农作物减产,树木生长不良和水生物死亡。因此火力发电厂的烟气除尘以及除硫脱氮

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国家都严格地规定了有害物的排放标准,以达到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对电厂燃烧时产生的烟尘、SO2和NOx 要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出除,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

2 设计正文 一、设计任务 1.1设计题目 某小型燃煤电站锅炉烟气除尘、脱氮除硫处理系统的设计:锅炉型号:FG-35/3.82-M型(35t/h 蒸气);设计耗煤量:543.5kg/h;排烟温度;160℃;空气过剩系数:α=1.4;烟气密度(标态):1.37kg/m3;室外空气平均温度;4℃;锅炉出口前烟气阻力:1200Pa;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8%;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煤的工业分析:C Y=68%;H Y=4%;S Y=3%;O Y=5%;N Y=3%;W Y=5%;A Y=14%;V Y=11%;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17-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标准状态下烟尘浓度排放标准:200mg/m3;标准状态下SO2排放标准:900mg/m3;标准状态下氮氧化物排放标准:400mg/m3。 1.2 设计原始参数 1.2.1 锅炉参数 锅炉型号: FG-45/3.82-M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