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一) (1)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教案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1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的例1和第58页的“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整理条件的不同方法,能灵活运用从条件出发或从问题出发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简单的三步计算问题;感受并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问题检验所求结果。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通过灵活运用策略加深对解决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发展分析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策略,分享学习的成果;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回顾反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流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提问: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策略),还记得有哪些策略吗?(板书:从条件出发,从问题出发)谈话:今天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策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流程二:联系生活,探究策略1.列表整理信息。

谈话:这是小芳家各种果树的种植情况。

出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仔细观察,图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说一说?出示第一个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谈话: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四人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各自的想法。

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列表整理信息。

(板书:列表整理信息)出示表格:谈话:桃树的信息填在哪一列?第二列填什么信息呢?“3行”填在哪一格?“每行7棵”填在哪里?为什么先要把桃树的情况填进去?提问:为什么每行的棵数和行数填在同一列?(对应)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揭示:列表整理信息有利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例1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在让学生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他们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注重一种解决方法,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例1,让学生观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尝试用画图、列举等方法来分析问题。

教师在旁边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策略,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苏教版

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20毫升
减 少 20 毫 升
720毫升—20毫升
增增增 加加加
20 20 20 毫毫毫 升升升
增增

加加

20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毫毫

升升

720毫升+20×6毫升
解:设小杯的容量为x毫升,那么 大杯的容量是(20+x)毫升 6x+(20+x)=720 7x+20=720 7x=700 X=100 20+x=100+20=120
4块
①○+○+○+△+△=14,△=○+○ ○=( ) △=( )
②☆比○多1,☆+○+○ =10 ○=( ),☆=( )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曹 冲 称 象
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720毫升
720毫升
解:设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则大 杯的容量是3x毫升 6x+3x=720
9x=720
X=80 3x=3×80=240
检验
把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 是否等于720毫升。
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
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20毫升
有2包同样的小袋饼干和4包同样的大袋饼 干,正好装了100块饼干。每包大袋的比每包小 袋多装4块,大袋和小袋各装多少块饼干?
有2包同样的小袋饼干和4包同样的大袋饼 干,正好装了100块饼干。每包大袋的比每包小 袋多装4块,大袋和小袋各装多少块饼干?
小包:
大包:
100 +2×4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优秀教案,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从简单问题入手、画图、列表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不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解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从简单问题入手、画图、列表等。

2.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的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问题解决的策略的相关资料,如案例、文章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超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计算各种水果的数量。

2.呈现(10分钟)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根?”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从简单问题入手、画图、列表等方法。

4.巩固(10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

2023-2024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含解析)

2023-2024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含解析)

期末知识大串讲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01:用列表法解决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问题列表法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1.步骤: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列表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写答。

2.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入手,通过列表等进行分析;也可以从所求问题入手,通过列表分析数量关系知识点02:多种策略解决归一(总)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问题的已知条件比较多,在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关系不够清楚的情况下,用列表的方式收集整理信息,并根据表格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01:归一问题1.农具厂15天生产农具1500件,照这样计算,一年(365天)共生产农具()A.100件B.3650件C.365件D.36500件【答案】D【完整解答】1500÷15×365=100×365=36500(件)故答案为:D.【思路引导】此题属于归一应用题,先求出每天生产的农具数量,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然后用每天生产的数量×一年的时间=一年生产的农具数量,据此列式解答. 2.做蛋糕的王师傅5分钟能做15个双层小蛋糕,照这样的速度,他1小时能做个双层小蛋糕。

【答案】180【完整解答】解:1小时=60分钟15÷5×60=3×60=180(个)故答案为:180。

【思路引导】用15除以5求出每分钟做的个数,然后用每分钟做的个数乘60即可求出1小时能做的个数。

3.(2022四上·柯桥期末)明明用电脑打一篇文章,他12分钟能打360个字。

(1)照这样的打字速度,明明打一篇150个字的文章需要多少分钟?(只列式不解答)(2)如果用算式“360÷12×25”解决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

【答案】(1)解:150÷(360÷12)(2)25分钟可以打多少字?【思路引导】此题主要考查了归一应用题,每分钟的打字速度是不变的,据此列式解答。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5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5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10.小玉家养鸡和鸭一共54只,卖掉20只鸡后,鸡和鸭 的只数同样多。她家原来养鸭多少只?养鸡多少只?
54-20=34(只) 鸭:34÷2=17(只) 鸡:54-17=37(只)
11.
(1)买3袋开心果要多少元? (2)72元可以买多少袋花生?
(1)26÷2×3=39(元)
(2)12÷2=6(元)
答:买的蓝墨水有120瓶。
(3) 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加工了3天,一共加工了
234个。照这样的速度,李师傅8天才能完成任务。
问题①_______平__均_每__天__加__工__多_少__个__零__件__?_________
解答:
234÷3=78(个)
答:平均每天加工78零__件__一_共__有__多__少__个__?___________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1)
SJ 三年级上册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口大水缸。 有个小孩在缸边玩耍,一不小心 掉进了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 快要没顶了。孩子们吓得边哭边 喊,这时司马光急中生智地从地 上捡起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砰”!水缸破了,缸里水流出来 了,被淹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1 课堂探究点
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解决问题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探究点 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解决问题 1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
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知道“以后 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吗?
4.下面是一辆公共汽车运行过程中上、下车人数的记录。 从建设路开出时,车上乘客有多少人?从图书馆、胜 利街和中心广场开出时呢?算一算,填一填。

《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个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如何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并通过实例展示了这些策略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学会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类型,并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各种解决策略。

而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课件、问题解决实例、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让大家意识到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2. 问题分析:我会引导大家分析这个问题,确定问题的类型。

3. 解决策略:在这个环节,我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并学习不同的解决策略。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向大家展示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在课堂上就能运用所学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各种解决策略,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会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策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答案:小明现在有5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真正掌握了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大家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这就是我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希望大家能够在这节课上收获满满,真正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课件)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课件)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知识盘点
(2)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 用题,通常叫和倍问题。和倍问题的一般公式为“两数的和÷ (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易错攻略
1、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抓住关键句,确定先算什么。 2、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看清楚问题。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解决问题的策略
考点01 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练习
看图回答 根据线段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练习
琳琳家去年上半年缴了电费288元,下半年平均每月缴电费45元。 (1)琳琳家去年全年一共缴电费多少元? (2)下半年比上半年平均每月节约电费多少元?
同学们再见
THANKB、C选项中都为第一组收集的多,第二组收集的少,无法求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 组少收集多少节,D选项与题干中所求问题无关,A选项第二小组收集的节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符 合题意,列式为: 124×3-124 =372-124 =248(节) 答: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收集248节。 故答案为:A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SJ
思维导图
知识盘点
知识点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1、解决问题的思维流程。 (1)分析题意; (2)探究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 (3)正确解答。 2、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知识盘点
3、利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理解题 意,能更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拓展问题 (1)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 用题,叫差倍问题。差倍问题的一般公式为“两数的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两数差=大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周长是多少米?
4米
原来的周长是多少米?
4米
面积就比原来增加60平方米
4米
原来的周长是多少米?
4米
面积就比原来增加60平方米 ?平方米
想:将增加的面积分成三块,其中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剩下两块的面积是多少?它们与原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例4:小华和小芳同时从两地沿公路相向而行。小
华每分钟走68米,小芳每分钟走65米,经过6分钟两人
5、长沙到广州的铁路长699千米。一列货车从长沙 出发,每小时行69千米,开出1小时后,一列客车从 广州出发开往长沙,每小时行71千米,再过几小时两 车相遇?相遇时货车共行多少千米? 6、甲、乙两船同时从青岛开往香港,甲船每小时 行40千米,乙船每小时行35千米。3小时后,两船相 距多少千米?如果此时乙船提速20%,那么还要多少 小时才能追上甲船?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相遇时离中点多少千米?
2、两地相距36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
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
相遇时甲车行了多少千米?
3、两地相距36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
而行,经过两车4小时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 乙车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4、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 行9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甲车开出1小时20 分后,乙车才开出,又经过2小时两车相遇。A、B两 地相距多少千米?
环形跑道的总长=(
)+ (

相遇应用题的特点: 1、运动物体是两个 2、运动方向是相对(相向) 3、运动时间是同时 数量关系式: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
练一练:
1、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 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

答:一共有(
7
)种订法。
练一练:
1、一张靶纸共有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 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两次,可能得多 少环? 2、有1克、2克、4克的砝码各一个,选择其中的一 个、两个或三个,在天平上能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
物体?
3、熟食店里只有包子、蒸饺、油条、大饼四种食
品,小军进去吃一种或几种,他可能有几种吃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
执 教 :居永红
江苏省兴化第一实验小学
我们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 1、列表的策略
2、画图的策略
3、一一列举的策略 4、倒推的策略 5、假设和替换的策略 6、转化的策略
例1:
滨湖花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 算,这个小区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用 列表整理)
例5: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
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并算出羊圈面积各是多少平
方米?你有什么发现?
想:这个羊圈的周长是多少米?长与宽的和是多少米?
长/m 宽/m 周长/m 面积/m2
? 1
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长方形羊圈的面积最大?
对比练习: 用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多少种 不同的拼法?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例7:东方旅行团共有23人到旅馆住宿,全部住3
人间或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
2、四、五年级要栽120棵树,四年级有3个班,
每班栽28棵;剩下的分给五年级4个班,平均每班
栽多少棵?
四年 每班?棵
例3:梅山小学有一块8米长的长方形花圃,在修建校园时,
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
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画图再解答)
3幢 25幢
42户 ?户
例2:
学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个教室放3盆,可以
放24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放4盆,可以放多少个教 室?(用列表整理)
3盆
4盆
24个
?个
练一练:
1、某校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三年级每 班45人,四年级每班48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三年级 四年级
3个班 2个班
每班45人 每班48人
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小华6分钟行的
小芳6分钟行的
两地相距?米
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沿相反方向行6分钟,则两 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小华6分钟行的
小芳6分钟行的
两地相距?米
练一练:小华和小军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
同一地点出发,反方向而行。小华每秒跑4米,小军 每秒跑6米,经过40秒两人相遇。跑道长多少米?
想: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多少平方厘米?
长与宽有什么关系?
长/cm 宽/cm 面积/cm2 周长/cm
? 1
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长方形的周长最大?
例6:订阅《科学世界》、《数学乐园》、《七彩
文学》三种杂志,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有多
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可以用“一一列举法”)
只订一本 科学世界 数学乐园 七彩文学 √ √ √ 只订两本 √ √ √ √ √ √ 三本全订
8米
3米
?平方米 花 圃
18米2
练一练: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
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
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画图再解答)
现在鱼池面积?平方米
20米
5米
减少150平方米
2、李镇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 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 48平方米。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米
原来面积?平方米
48平方米
4米
48平方米
3、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 40米。扩建校园时,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 面积比原来增加了百分之几?
50米 10米
40米
8米
面积比原来增加了百分之几?
4、李镇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长、宽各 增加4米,面积就比原来增加60平方米。原来试验田
7、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 小时行9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两车相遇时,客 车比货车多行了8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800千米的A、B两地相对开 出,5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又行驶了2小时15分,此 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9、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800千米的A、B两地相对开 出,5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了3小时,甲车 正好到达B地,这时乙车离A地还有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