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环境(一)2014最新

合集下载

2014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资料

2014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资料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临海: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海陆位置);2、地位: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1°S——81°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4图6.5“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地区国家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菲律宾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5、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连线)南亚恒河三角洲孟加拉人住木屋、穿毛皮服装、乘狗拉雪橇西亚沙特阿拉伯贝都因人聚居在长达200米的长屋里北亚东西伯利亚雅库特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东南亚达雅克人住帐篷、穿宽大的袍子、游牧生活第二节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点:1、亚洲的地势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特点: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亚洲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河流流向特征注入海洋长江自西向东长度6300、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太平洋黄河自西向东长度5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太平洋湄公河自西北向东南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太平洋鄂毕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冰期较长北冰洋勒拿河恒河自西北向东南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印度、孟加拉国印度洋印度河自北向南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洋3、亚洲的世界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6.2《自然环境》课件(第1课时)

6.2《自然环境》课件(第1课时)

A
)
2.【目标1、2】关于该大洲水系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少内流河,内流流域面积狭小 B.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分流
A
)
C.西部河流少,径流量小
D.广阔的地域为形成众多的大河提供了条件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3.【目标1、2】读北美洲略图,下列地形剖面图能够体现沿图 中MN一线地势特点的是(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1.观察地形剖面图,说出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状况 (地势特征) 2.观察高度表,说出主要地形类型,估算各部分大致比例 (主要地形类型) 3.找出主要的地形区,说说其分布状况(地形分布)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亚洲地形构成
1.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小组讨论:亚洲地的特点有哪些? 亚洲大陆沿300N地形剖面图


2.中间高、四周低。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冰 洋 北 亚洲河流分布的特点
呈 放 射 状 流 向 四 周 海 洋
勒拿河
新知1
叶尼塞河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鄂毕河
黄河
新知2 复杂的气候
恒河
长江



湄 公 洋 河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人教版地理《自然环境》精品课件1

人教版地理《自然环境》精品课件1

风向 夏季风 偏南风 冬季风 偏北风
源地 海洋 陆地
性质 影响 温暖湿润 降水多 寒冷干燥 降水少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 课件(共22张PPT)
季风影响下的东亚、南亚降水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 课件(共22张PPT)
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80°W
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
2.找出40°N纬线,说出它自西 向东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40°N
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3.找出80°W经线,说出它自北 向南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寒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草原气 候、热带雨林气候。
亚洲的自然环境之
1、通过读图了解亚洲分布的气候类型
2、通过阅读课文并结合图6.13分析亚洲气候类型的特点
3、学会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读图练习: 1、亚洲有哪些主要
的气候类型?
气候复杂多样
读图练习:
2、亚洲分布范围最 广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类型有什 么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气温变化特点:夏季温暖, 冬季寒冷
亚洲气候的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季风气候显著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 课件(共22张PPT)
观察冬夏季风的风向、源地,说说冬夏季风 的形式如何,对气候有何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 课件(共22张PPT)

《自然环境》初中地理人教

《自然环境》初中地理人教

1、亚洲地形主要以( 高原)(山地)为主,中
部有著名的(青藏 )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北部有亚洲最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
有(东北 )(华北 )平原,南部有(印度河)
(恒河 )平原,亚洲地势特点是
( 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呈 (放射 )状流
向周边的海洋。亚洲北部北极圈横穿的三大河流
自西向东依次是(鄂毕河 )( 叶尼塞河 )

4.北面是土耳其,越过土耳其进入了 独联体 外高加 索的国 家,西 边是叙 利亚和 约旦, 稍微过 去一点 就到了 巴勒斯 坦和以 色列。

5.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于 是就在 帝国内 推广应 用。以 后,阿 拉伯人 通过西 班牙人 把这种 印度数 字传入 欧洲, 并传播 到世界 各地, 这就是 我们所 使用的 阿拉伯 数字。
亚洲河流的特点 北 冰 洋
勒拿河
发呈
源放
于射
中状
部流
山向
地四
高周
原海 洋

叶尼塞河 太
鄂毕河
黄河

长江
恒河
湄公




亚洲地形特点:
• 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为主,占全洲的3/4,平 原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
• 地势特征: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 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
状流向周围海洋
北冰洋沿岸寒带景观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景观
气候复杂多样
西亚热带沙漠景观
北京温带季风景观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 分布广
观察 是亚 哪洲 种分 ?布 最 广 的 气 候 类 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 30
降水量/mm 60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重要部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变化、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相对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应具备观察自然、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难点: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自然环境,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参考书。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等。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调查表、标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什么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因素?2. 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展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

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气候
包括温度、降水、风等气象要素,对地球表面的环境和生物分布具有 重要影响。
水文
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 是自然环境中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土壤
是由地球表面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等地质作用形成的,是植 物生长的基础,也是人类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的重要资源。
04 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关系
1 2
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依存
生物依赖非生物提供养分、水分、氧气等生存条 件,同时生物的活动也影响非生物的生存状态。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竞争、共生等方式形 成复杂的相互关系,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3
生物对非生物的改造
生物通过生命活动对非生物环境产生影响,如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 量。
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
contents
目录
• 自然环境概述 • 自然环境中的生物 • 自然环境中的非生物要素 • 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 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1 自然环境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自然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指地球上未经人为改 变或影响较小的自然条件和自然 资源所构成的环境。
特征
具有多样性、生态平衡性、自我 调节能力等特点,对人类生存和 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岩石和矿物
岩石的分类
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不同类型的岩石具 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矿物的分类
矿物可分为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化石燃料等,不同类型的矿物 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价值。
岩石和矿物的利用
岩石和矿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建筑、制造、能 源等,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人教版地理课件《自然环境》精品课件1

人教版地理课件《自然环境》精品课件1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亚洲雄风
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
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
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
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
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
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
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
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
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
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
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
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
我们亚洲,靳更风流!
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
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
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
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
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
第二节
自然环境
学习目标
一、运用地图和其他材料,归纳亚洲的地形、 水系的特点。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 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 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好 的意境 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 ,表现 在用香 上,就 会在享 受美好 的芬芳 之外, 更注重 思想的 体验和 提升。

初一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课件)

初一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课件)
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自 然环境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及 其相互关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
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将通过案例分析、图表展示 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 环境的形成、变化及其对人类的
影响。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 成要素。
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
03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

气候
01
02
03
气候要素
包括温度、湿度、降水、 风等,它们共同决定了某 一地区的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可以将地球上的气候分为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 带等类型。
气候变化
由于地球环境的变化,全 球气候也在不断变化,这 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 产生影响。
水文
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对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产生影 响,进而影响自然环境。
工业活动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等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对自然环 境产生影响。
05
自然环境的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的维护
生态平衡的定义
01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
相互制约、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02
生态平衡是自然环境稳定的基础,对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
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的维护措施
03
包括保护物种多样性、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恢复
退化的生态系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小结
熟练运用地形图:读出海拔高度、分析 地形特点。 亚洲的地形特点: 1.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地面起伏大 、高低悬殊 亚洲的河流分布特点:放射状
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地形区
1.找出海岸山脉、 内华达山脉、落基 山脉、大平原、密 西西比河平原、拉 布拉多高原、 阿巴 拉契亚山脉,分别 指出它们在北美洲 的位置和大致的海 拔。
第二节 自然环境
亚洲印象
地势起伏大 长河众多 复杂的气候
亚洲地形区的分布
1.请仔细读图,找出 亚洲主要地形区。 2.说说亚洲有哪些地 形类型?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死海 ——世界陆地最低 点:-400米
里海——世界 最大的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观察地图 1.看看亚洲主要河流最终流入到哪儿?
流入太平洋的有: 黄河、长江、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的有: 恒河、印度河 流入北冰洋的有: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 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2.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
有向北流、向东流、向南流、向西流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 系如何? 亚洲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因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大多发源于中部 山地、高原,向四周较低的平原、丘陵地区流。 4.亚洲河流还有哪些特点? 亚洲地域辽阔,中部高、四周低,使许多河流源远而流长。
认识北美洲的地形特征之一
2.按照“相对一致、 空间上连续”的原则, 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 成西部、中部 和东部 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 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西部主要是山地, 中部是平原, 东部是山地、高原。
认识北美洲的地形特征之二
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 的变化特点。
北美洲大陆沿Biblioteka 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是西部高,中部低,东部较 高。总体上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低的格局。 综上所述归纳北美洲地形特点是
地形多样,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
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 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 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 形的关系。 因为北美洲东西部为 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 中部是地势较低的平 原,南部地势更低的 平原,这使许多河流 发源于东西部向中部 流,汇集形成密西西 比河,最终向南流入 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