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纵隔肿瘤鉴别

合集下载

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等信号,水样液体呈低信号,T2WI上 呈不均匀高信号。 ❖肿瘤边不清、毛糙、不规则,瘤内密度 呈软组织性,而且肿瘤短期内明显增大, 提示恶性的可能。
成 熟 性 囊 性 畸 胎 瘤
囊性畸胎瘤
三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脂肪密度影
神经源性肿瘤 Neurogenic Tumors
病理与临床
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后纵隔。大部分为 良性,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 细胞神经瘤。恶性者包括恶性神经鞘瘤、 节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 成年人以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多见; 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母细胞 瘤。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病例可有背 痛。脊髓受压迫时出现感觉减退、麻木 等表现。
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
胸内甲状腺肿 Intrathoracic Goiter
病理与临床
胸内甲状腺肿为颈部甲状腺肿大经 胸骨后延伸至上纵隔,多位于胸骨 后方、气管前方和气管旁。病理包 括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或腺瘤。
X线表现
胸骨后甲状腺肿位于前上纵隔,肿 块向一侧突出,较大者向两侧突出, 上端与颈部肿大软组织影相连续。
X线表现
后纵隔脊柱旁沟区肿块阴影,中上纵隔 较下部多见。
肿瘤多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呈 哑铃形及扁平三角形。
密度均,边缘清,可有分叶。 肿瘤压迫可引起后肋部分骨质吸收或椎
间孔扩大。
CT与MRI
后纵隔椎旁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缘清、 光滑,密度和信号均匀一致。
CT值与肌肉相仿。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椎间孔扩大、椎弓根吸收及肋骨破坏。 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畸胎瘤 Teratoma
病理与临床
畸胎瘤为较多见的纵隔肿瘤,发病率仅 次于胸腺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由胚胎期 胸腺始基多极化细胞脱落随心血管的发 育携入胸腔演变而成。病理通常分为囊 性畸胎瘤和实性畸胎瘤两类。囊性者称 皮样囊肿,含表皮及其附件成分,单房 或多房,房内含皮脂样或粘液样液体, 囊壁为纤维组织。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骨髓等淋巴组织中。

由于淋巴瘤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在临床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确保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询问在鉴别诊断淋巴瘤时,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

包括疾病的发病时间、持续时间、症状的表现和发展过程等。

特别是询问有无淋巴结肿大、晚间发热、进行性贫血等症状。

2. 体格检查淋巴瘤的患者常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无痛等特点。

在体格检查中,应重点观察淋巴结的体积大小、质地、是否有粘连、是否可动、局部有无压痛等特征。

3. 影像学检查3.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鉴别淋巴瘤和其他疾病。

在超声检查中,淋巴瘤通常显示为混合回声、均匀的结节状肿块,边界清晰、质地坚实等特点。

3.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

在CT检查中,淋巴瘤通常呈不规则形状、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等特点。

4. 实验室检查4.1 血液学检查淋巴瘤患者的血常规常可显示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异常。

此外,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常可检测到淋巴细胞、原始淋巴细胞等异常细胞。

4.2 生化检查淋巴瘤患者的生化检查结果通常会显示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如乳酸脱氢酶(LDH)等。

5. 活检检查对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组织活检检查。

通过淋巴结活检、骨髓活检等方法获取组织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类型和分级,从而确诊淋巴瘤。

综上所述,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活检检查等多种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纵隔疾病影像学诊断课件

纵隔疾病影像学诊断课件
气管、食管可受压变形、移位 上纵隔密度增高,胸骨后方透亮度减低
13
胸内甲状腺肿
CT表现:
特定部位:上纵隔胸骨后气管周围 与颈部甲状腺的关系:冠、矢状显示与颈部甲
状腺相连 密度特征:密度较高、不均,见囊变、出血、
钙化 强化表现:明显持续强化
14
正常甲状腺
15
甲状腺肿胸内延伸
胸内甲状腺肿
霍奇金病 (HD):淋巴结侵犯为主,结外受累少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跳跃式侵犯,广泛,结
外受累多
58
淋巴瘤
临床表现 临床上霍奇金病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常起 自颈部,青年多见,其次为老年。而非霍奇金 淋巴瘤常呈跳跃式,就诊时病变常已广泛,结 外器官多已受累,青少年多见,其次为老年 早期常仅触及淋巴结增大,中晚期常出现发热、 疲劳、消瘦等全身症状。气管、食管或上腔静 脉受压时出现相应症状
59
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著,边缘分叶
CT:
纵隔间隙内淋巴结肿大,分散或融合呈块;压迫 邻近结构变形、移位
密度均匀或不均,可伴坏死,钙化少见
增强检查呈轻度强化
可侵犯胸膜、心包、肺
MRI表现:等T1WI ,中高T2WI信号
60
淋巴瘤 右纵隔明显增宽,边缘清楚呈分叶状。 侧位上气管前后密度增高,气管后带增宽
30
胸腺瘤
临床表现 纵隔肿瘤的一般表现 约30~50%胸腺瘤出现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患者中15%有胸变上窄下宽(液体重力作用)
31
胸腺瘤
CT表现:
类圆形,可有分叶,可有囊变 多位于前纵隔中部,位于中线一侧或两侧 增强检查近似均匀性强化 恶性胸腺瘤浸润性生长,边缘不规则,可
43

(癌症)肿瘤CT诊断

(癌症)肿瘤CT诊断
3.胸膜及横膈肿瘤
(1)局限型间皮瘤:CT 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少数可有囊变及钙化,肿瘤邻近胸膜增厚。
(2)弥漫型间皮瘤:CCT 表现为弥漫性不规则胸膜增厚及结节状,同侧胸腔积液,可侵犯纵隔、心包、胸壁及肺内。
1.眼眶肿瘤
对于显示眼眶内肿瘤,CT 和MRI 是非常有效的。
(1)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眶肿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肿瘤的CT
值可以从负值增加到与眼肌相同的密度。毛细血管瘤多发生于儿童,CT 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注射造影剂后显著增强。
(3)畸胎类肿瘤:囊形畸胎瘤CT
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影,界清,囊壁可有钙化。实性畸胎瘤CT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从脂肪到高密度钙化或骨骼均可见到。若肿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4)恶性淋巴瘤:CT 是显示纵隔淋巴瘤的最好方法。可明确显示肿大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和范围。CT
(1)良性肿瘤:血管瘤是鼻腔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CT 表现为鼻腔或上颌窦肿块,鼻骨变薄,增强后肿块可有显著、均匀增强。
乳头状瘤CT 表现为起自鼻腔侧壁的软组织肿块,伴鼻腔侧壁骨质破坏,增强后肿瘤可有部分增强。
骨瘤多发生于额窦。CT 能显示骨瘤的位置及向周围发展的范围。CT 表现为高密度骨性影,边缘清楚,常有分叶。
2 纵隔肿瘤
(!)胸内甲状腺肿:CT 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肿块,边缘清楚,密度均匀,上缘与甲状腺相连,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2)胸腺瘤:前纵隔最常见肿瘤。CT
表现为实性肿块,边缘较清楚,类圆形、分叶状或梭形。瘤内可见囊变区及不规则钙化。肿瘤在纵隔内蔓延,胸膜多发结节,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为恶性胸腺瘤的重要征象。

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纵隔包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纵隔包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以确诊 。④ 胸 内甲状 腺肿 : 疾病 除少数 先天性 迷走 甲状腺 该
王 王 政 (东 学 鲁 院 20) 德 善 山 苎 … ( 大 齐 医 51 江 。2 l
纵隔是 两捌胸膜之 间、 骨之后 、 胸 胸部脊拄之前的一个间
隙 , 为膈 肌, 下 上与 颈 部 相 连 通 。纵 隔 内有 心 包 心 赃 及 胸 内 大 血管 、 管 、 管 、 气 食 胸腺 、 走 神 经 和 膈 神 经 、 巴结 和 淋 巴管 迷 淋
维普资讯
20 0 2年第 4 卷 第 2期 山东 医药 2

专题 笔谈 ・
纵 隔肿瘤 的诊 断 与外 科 治 疗
纵 隔 包块 的诊 断 与 鉴 别 诊 断
助诊断。x线或 C T显示胸腔 内圆形或类圆形 密度 均匀的阴
影 , 尔 可 呈 三 角形 或 分 叶 状 , 于 后 纵 隔 脊 椎 旁 区 , 偶 位 多数 可
域淋巴结被侵犯 。颈部 、 腋下淋 巴结活 控是其 确诊 的常用方 法 @纵 隔囊 肿 : 纵隔囊肿较为少见 , 文献报告 发生率为纵 隔
肿 瘤 的 8 4 ~ 1. , 肿 体 积 较 小 时 常 无 症 状 , 大 压 迫 . 55 囊 增 周 围 组 织 器 官 出 现 症状 或 查体 时 发 现 据 囊 肿 的解 剖 定 位 , 根 常 可 提供 来 溺 的 器 官 及病 因 。a 【 _心包 囊 肿 : 生 于前 纵 隔 内 , 发 位 于 右 心 膈 角者 占 5 ~ 6 , 心 膈 角 者 占 2 ~ 3 , D 5 左 O 0
可扪及肿大 甲状腺随吞咽而活动 , 下板 进入胸腔而不能扪及
x 线 表 现 为 前 上 纵 隔 卵 圆 形 或楔 形块 影 , 密而 均 匀 , 界 清 致 边 晰 , 可 有 钙 化 。C 示 颈 部 甲状 腺 与 腾 内肿 块 阴影 相 连 为一 偶 T 体 , 素 I 核 扫描 可 明确 诊 断 纵 隔 恶 性 淋 巴瘤 : 肿 瘤 早 期 ⑤ 该

211275361_胸腺淋巴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211275361_胸腺淋巴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胸腺淋巴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韩秋丽① 【摘要】 胸腺淋巴瘤是指发生于胸腺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困难。

临床认为,通过影像表现可以清晰地显示胸腺淋巴瘤的肿块大小、位置、范围等信息,对临床制定手术等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从胸腺淋巴瘤的病理特征、CT表现及诊断价值、MRI表现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为临床规范诊疗胸腺淋巴瘤提供参考意见,提高胸腺淋巴瘤的诊断准确率,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关键词】 胸腺淋巴瘤 影像学 CT MRI 诊断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23.12.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12-0181-04 Advances in Imaging Study of Thymic Lymphoma/HAN Qiuli.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12): 181-184 [Abstract] Thymic lymphoma is a malignant tumor of the lymphatic system that occurs in the thymus,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not significantly specific, and early diagnosis is difficult. Clinically, imaging findings can clearly display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size, location and extent of the tumor in thymic lymphoma, providing a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plans such as surgery.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CT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value, MRI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thymic lymphom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opinions for the standardize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ymic lymphoma,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ymic lymphoma, and enable more patients to benefit from it. [Key words] Thymic lymphoma Imaging CT MRI Diagnostic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 Liuzhou People's Hospital, Liuzhou 545006, China 淋巴瘤是指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以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其发病部位涉及头颈部、胸腺、甲状腺、消化道等[1-2]。

纵隔淋巴瘤诊断标准

纵隔淋巴瘤诊断标准

纵隔淋巴瘤诊断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纵隔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少见但危害严重的疾病,诊断准确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原性肿瘤、食管囊肿等,以良性者居多。

畸胎瘤多见于30岁以下,其余均多发生在40岁以上。

本病除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多数预后良好。

概述纵隔为胸腔的一部分,位于胸腔中部,两侧胸膜腔之间。

它的境界前面是胸骨,后面是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使其和胸膜腔分开。

上部与颈部相连,下方延伸至膈肌。

其中有许多重要器官和纵隔肿瘤结构,如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

由于和颈浅筋间隙相通,因此在颈部感染有可能伸展到纵隔。

此外,在胚胎发生异常可于纵隔内任何部位出现迷走组织或形成囊肿,甲状腺或甲状旁腺起源的肿瘤可移位到纵隔。

罕见的是左后纵隔肿块可能为胸内肾脏。

纵隔分界:为了便于理解,临床上常把纵隔分作为以下几个区域。

(一)上下分界:以胸骨角平面为分界线,胸骨角平面以上为上纵隔,该平面以下为下纵隔。

(二)前后分界:以心包所占空间为界分为前后纵隔,心包前者为前纵隔,心包后者为后纵隔,心包位于中纵隔。

在上纵隔有气管、食管、胸腺、大血管、胸导管、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膈神经及交感神经干;中部有心包、心脏、升主动脉、肺血管、上腔静脉下端、总支气管和膈神经,后部有降主动脉、奇静脉、胸导管、食管和淋巴结。

此种区分对纵隔疾患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临床表现(1)呼吸道症状:胸闷、胸痛一般发生于胸骨后或病侧胸部。

大多数恶性肿瘤侵入骨骼或神经时,则疼痛剧烈。

咳嗽常为气管或肺组织受压所致,咯血较少见。

(2)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蚀神经产生各种症状:如肿瘤侵及膈神经可引起呃逆及膈肌运动麻痹;如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如交感神经受累,可产生霍纳氏综合症;肋间神经侵蚀时,可产生胸痛或感觉异常。

如压迫脊神经引起肢体瘫痪。

(3)感染症状:如囊肿破溃或肿瘤感染影响到支气管或肺组织时,则出现一系列感染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小细胞肺癌CT表现
1、肿块较少有短毛刺、深分叶、棘状突起等恶 性肿瘤征象。 2、支气管均匀狭窄或通畅的支气管被肺门肿块 包绕,少而轻的肺阻塞性改变。 3、早期广泛的肺门淋巴结肿大,且常比原发灶 明显。
有学者认为: 支气管均匀狭窄;肿块包绕征是中央 型小细胞肺癌特征性表现。 但是:临床鉴别仍有困难,需结合病理检查。
生殖源性肿瘤(畸胎瘤)
纵膈畸胎瘤瘤是常见的纵膈肿瘤之一, 绝大多数位于前纵膈,多发于30岁以下的青 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良性畸胎瘤 多见病,病程较长。早期肿瘤体积较小,可 无任何症状,随着体积增大出现压迫症状、 继发感染和恶变、或侵入周围组织,产生相 应的临床表现。
畸胎瘤分型(成熟程度)
二:侵袭性胸腺瘤CT特征
1、多一侧生长,很少累及主动脉弓以上层面。 2、肿块多呈明显分叶,或结节状突起,很少伴 外周淋巴结肿大。 3、可见囊变、出血,钙化相对淋巴瘤多见。 4、侵袭性生长为主,临近血管常受累及,血管 间隙受累少见或轻微。 5、胸膜、心包常可见结节影。 6、发病年龄多>40Y 。
小细胞肺癌(中央型)
一:小细胞肺癌一般特征
它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中央型多见, 发展快、转移早、预后差。 临床表现主要是胸痛、咳嗽、咯血、发 热、气短等。
二:小细胞肺癌分型
燕麦型:大多是粘膜下生长,一般不侵犯粘 膜表面,主要表现是单个支气管被包埋从而 形成腔外肿物,支气管虽狭窄但仍通畅。 中间型:不仅侵犯粘膜表面还会向深层支气 管壁生长,主要表现为包绕管腔同时管腔内 还可见到息肉影或结节影,还可蔓延多个支 气管。 复生于年轻人,临床表现多无症状, 多因肿块压迫症状而就诊。前纵膈淋巴瘤多 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认为来源于胸腺 髓质B淋巴细胞。 大体上表现为巨大、无包膜、有侵袭性软 组织肿块,可伴中央区坏死。
二:淋巴瘤CT特征
1.肿块主体位于前纵膈,呈跨区域生长(累计主动 脉弓以上层面)。 2.HRCT可显示肿块由多个小结节融合而成。 3.多较大,密度不均,可囊变坏死。实性部分呈轻 中度强化,可伴钙化(少见)。 4.占位效应明显,侵袭性不明显。 5.周围脂肪间隙多消失,较大者可伸入血管间隙生 长。 6.常合并胸腔、心包积液,但少见胸膜及心包结节。
胸腺瘤(侵袭性)
一:一般特征
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 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剧烈胸痛,短期内症状迅速加重,严重 刺激性咳嗽,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心包 积液引起心慌气短,周身关切骨骼疼痛,均 提示恶性胸腺瘤或胸腺癌的可能。
合并综合征
胸腺瘤特有的表现是合并某些综合征, 如重症肌无力(MG)、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性贫血(PRCA)、低球蛋白血症、肾炎肾 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红斑 狼疮、巨食管症等。
囊性成熟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包膜完整, 腔内可含有毛发、皮脂、软骨成分。 实性畸胎瘤:呈实性团块状,切面有大小不 等的囊腔,内有出血和坏死。 未成熟型畸胎瘤:又称恶性畸胎瘤。生长迅 速,常浸润邻近组织而引起严重症状,经血 和淋巴转移, 通常以腺癌多见。

厚壁、有强化、毛发、皮脂、软骨,实性密度 多不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