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的现状及发展概论.pptx

合集下载

最新中国急诊医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共24张PPT)精品课件

最新中国急诊医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共24张PPT)精品课件
2.在职称晋升方面有相应的考评专家系统或晋 升规定。
3.成立法律救助(jiùzhù)中心或立法以保护急诊医 学工作人员的正当权益。
4.规定急诊科建制、编制、设备等。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中国急诊医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按照上述分类原则,53所医院仅有3个急诊科为自 主型,其余(qíyú)多为支援型和依赖型。急诊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 很不平衡。受暴力或暴力威胁者几乎占100%。100%受调查者对急诊医学发展充满信心 ,是反映医院治疗水平和医德医风的窗口,有发展前景。2.在职称晋升方面有相应的考 评专家系统或晋升规定。3.成立法律救助中心或立法以保护急诊医学工作人员的正当权 益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①要求服务质量高、好、快捷有效。 ②危重病、急性病要到急诊科就诊。 ③对慢性病急性发作(fāzuò)需要急诊科医师
综合救治。 ④交通事故伤和灾害发生频繁。 ⑤急诊的症状、鉴别诊断、救治。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建议 与对策 (jiànyì)
1.给与急诊科医务人员与其劳动付出相应 的经济报酬。
2.不法之徒:醉酒者、吸毒者、打 架斗殴者以及流氓地痞和犯罪分子。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与传统科室相比:人员未专业化,专业未 标准化,病种包罗万象,未形成自己救治 范围,难以定向研究,以至专业论文撰写 困难,而评审专家均为系统学科专家,很 少涉猎急诊医学专业,因而(yīn ér)专业不被评 审专家理解而造成晋升困难。
2.有固定的医师和护士,能完成大部分工 作,还需各专科经常性的支援。
3.自主型:急诊科有独立完成任务(rèn wu)的 能力,与各专科只是会诊和协作关系。
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急诊医学.ppt

急诊医学.ppt

维持呼吸(B)
步骤五:判断呼吸
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 二听,听有无呼吸声 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 重点提示: 判断呼吸的时间不能少于5—10秒钟
▲步骤六:口对口人工呼吸 救护员将放在伤病员前额的手的拇指、
食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用双唇包严伤病 员口唇,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连续进行两 次吹气,确认气道通畅,再进行有效的人 工呼吸。吹气时间为1秒钟以上。吹气时, 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 吹气频率:成人每分钟10-12次
心肺复苏术的目的
用人工方法使病人迅速建立有效的循环和 呼吸,恢复全身的血氧供应,挽救病人的 生命。
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四分钟以上开始造成 脑损伤,十分钟以上即造成脑部不可逆之伤 害,因此施救时机越快越好。
急救的程序
1.环境安全 2.检查意识 3.求援.联络120 4.维持呼吸道通畅(A) 5.维持呼吸(B) 6.维持循环(C) 7.预防休克 8.尽速送医
(2)干预的必要性和最佳方法
– 加重因素-诱因
急诊医学的诊疗措施
针对最严重的生理紊乱 在临床医学所有手段中选择 最快捷、最有效、最简便 的诊断治疗措施
急诊管理特点
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点
– 病人自主决定与选择是否看急诊 – 病谱广、病情轻重程度差别大 – 24小时服务、全年无休 – 纠纷风险大
急诊任务特点
群众、医师普遍不满意
结论
急诊医学的内容、方法区别于各传统专科,是一 门完全意义上的新兴医学专业
医学进步要求对传统分科进行补充 边缘学科
– 临床医学整体的不同分工 – 互相补充、衔接,各有侧重,但不能互相替代 – 提供与医院整体质量相适应的医疗服务

2024年度《急诊医学》幻灯课件7

2024年度《急诊医学》幻灯课件7
《急诊医学》幻灯课 件7
2024/3/23
1
目录
2024/3/23
• 急诊医学概述 • 常见急危重症识别与处理 • 创伤急救技能与操作规范 • 中毒与意外伤害应对策略 • 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期救治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01
急诊医学概述
2024/3/23
3
急诊医学定义与发展
2024/3/23
6
02
常见急危重症识别与处理
2024/3/23
7
休克识别与初步处理
休克识别
精神状态改变、皮肤苍白或发绀、四 肢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等。
初步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建立静脉通 道,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2024/3/23
8
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鉴别诊断
心绞痛、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
干预措施和治疗策略
2024/3/23
分析ACS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并介绍治
疗策略的选择依据。
早期识别和诊断
阐述ACS的早期识别方法,如心电图 检查、心肌标志物检测等,以及诊断 标准。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探讨ACS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律 失常、心力衰竭等,提出相应的预防 和处理措施。
2024/3/23
缓解病痛
通过快速诊断和治疗,急诊医学能 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应对突发事件
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 事件中,急诊医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够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挽救更 多生命。
5
急诊医学体系架构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监 护等组成部分,为患者提供全面、连 续的急诊医疗服务。

《急诊医学》幻灯课件(7)

《急诊医学》幻灯课件(7)

这些疾病通常病情紧急且需要快速救 治,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 亡。
对于这些常见病种,急诊医生需要具 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便 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 措施。
03
急诊医学诊疗技术
心肺复苏术(CPR)
总结词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用于恢复心脏停跳患者的心脏泵功能。
详细描述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处理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停跳患者的心脏泵功能和血液循环。它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和电除颤等步骤,是抢救心脏停跳患者的关键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急诊医学的特点
急诊医学强调对急性病患者的快速、准确诊断和治疗,以挽 救生命和减少伤残。它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多个科室和专 业的医生进行协作,处理各种急性病和意外伤害。
急诊医学的重要性
挽救生命
急诊医学是医疗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抢救生命、减少伤残具有重要 意义。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急性病患者,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救命治 疗。
急诊医学临床新技术的应用
总结词
新技术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急诊医学的发展。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急诊医学的发展。例如,人工智能和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同时,远程医疗技 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
总结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指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 ,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综 合征。
详细描述
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发生在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中,表 现为呼吸窘迫、意识障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 等症状。治疗需要针对不同器官的功能障碍进行综合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器官支持治疗等。同时需要积 极寻找病因,去除诱因。

2024年《急诊医学》PPT课件

2024年《急诊医学》PPT课件

特殊部位创伤救治策略
颅脑创伤
重点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 化及神经系统症状,及时行头颅 CT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包括保 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防
治脑水肿等。
胸部创伤
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呼吸 道症状,及时行胸部X线或CT检 查。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 胸腔闭式引流、防治感染等。
腹部创伤
观察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 吐等消化道症状,及时行腹部B 超或CT检查。治疗包括抗休克、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预防措施包 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等
血液传播
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预防措施包括避 免不安全注射、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等
合理选用抗生素原则和方法
明确感染病原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明确感染病原 ,避免滥用抗生素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调整用药剂 量和疗程
重要性
急诊医学在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 地位,能够及时救治患者,挽救 生命,减轻病痛,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国内外急诊医学发展现状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迅速,急诊科室建 设不断完善,急救网络覆盖面广,急 救技术水平和救治能力不断提高。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急诊医学发展历史悠久,急诊医 疗体系健全,急救技术先进,注重多 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
05
06
处理: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必要时行介 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消化系统急症
01
急性胰腺炎
02
识别: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或不伴发热
03
处理: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治疗,重 症患者需给予营养支持和器官功能维护
04

《急诊医学》幻灯课件(12)

《急诊医学》幻灯课件(12)

《急诊医学》幻灯课件(12)CATALOGUE目录•急诊医学概述•急诊医学的核心技能•常见急诊病症及处理•急诊医学中的特殊情况•急诊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急诊医学案例分析急诊医学是一门专注于急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它涉及对各种急症、危症、重症的评估、诊断、治疗和预防。

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强调对急性疾病快速、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和减少并发症。

它具有跨学科性、紧急性和风险性等特点。

急诊医学的特点急诊医学的定义与特点急诊医学的重要性挽救生命急诊医学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手段,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减少并发症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医院形象急诊医学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010302急诊医学的历史与发展历史回顾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起源于20世纪中期。

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急诊医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急诊医学将更加注重早期预警、快速评估和多学科协作,以提高救治效果和降低医疗成本。

同时,急诊医学也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患者体验,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03急救操作技能掌握各种急救操作技能,如心肺复苏(CPR)、洗胃、静脉输液等,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急救设备。

急救技能01现场评估与判断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现场安全和患者状况。

02快速稳定病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稳定患者病情。

心肺复苏(CPR)掌握心肺复苏的流程和操作要点,包括判断意识、呼救、摆正体位、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步骤。

熟悉心肺复苏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如胸骨骨折、气胸、肋骨骨折等。

了解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和评估标准,如心跳恢复、呼吸恢复、意识恢复等。

010203掌握止血包扎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加压止血、止血带使用等。

2024年《急诊医学》幻灯课件(9)

2024年《急诊医学》幻灯课件(9)

《急诊医学》幻灯课件(9)一、引言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专业,其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急诊医学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仍然严峻。

本次课件将重点介绍急诊医学的发展现状、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急诊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急诊医学发展现状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医学专业,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个专科领域。

急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医疗设备的更新、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急诊科的建设、急诊医学专业的设置、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等。

三、急诊医学面临的挑战急诊医学作为一门高风险、高压力的医学专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急诊科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导致急诊科的工作压力巨大。

急诊科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导致急诊科的医疗质量难以保证。

再次,急诊医学人才的流失和短缺,导致急诊科的医疗水平难以提高。

四、急诊医学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急诊医学所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我们需要加大对急诊科的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急诊科的医疗质量。

我们需要更新急诊科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提高急诊科的医疗水平。

再次,我们需要加强对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急诊科的医疗水平。

五、急诊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六、结论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专业,其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急诊医学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仍然严峻。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大对急诊科的医疗资源的投入,更新急诊科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对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促进急诊医学的健康发展。

七、参考文献[1]刘晓晴,张慧敏.急诊医学发展现状及挑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9):923-926.[2]陈晓光,李明.急诊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1):17-20.[3]胡锦华,郑静.急诊医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2):1223-1226.急诊医学面临的挑战1.医疗资源不足: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承受着巨大的就诊压力。

急诊医学的现状及发展概论

急诊医学的现状及发展概论

培训
培训非专业或公众了解掌握必要的急救知 识技能,鼓励参与突发伤病自救互救
2021/7/12
16
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 危重病监护
2021/7/12
三位一体 急诊医学 发展模式
17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
1. 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3. 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
4. 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5. 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2021/7/12
18
院前急救的技术指标
需求 时间
院前急救需求
• 急救反应时间 • 现场抢救时间 • 急救转运时间
效果
院前急救效果
2021/7/12
19
院内急诊
最重要、最复杂 的中心环节
35
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
4.受暴力或暴力威胁者几乎占100%。
5.职称晋升困难90%以上。
6.与同级其它科室相比,急诊科医务人 员面临着待遇差、工作强度大、易受暴 力威胁和病人家属辱骂,而又晋升困难 的问题 。
2021/7/12
36
建议与对策
1.给予急诊科医务人员与其劳动付出 相应的经济报酬。
2.在职称晋升方面有相应的考评专家 系统或晋升规定。
助。
2021/7/12
14
急诊医学内涵
急诊医学核心
评估
处理
判断、救治
治疗
急危重症、创伤
诊断
预防
2021/7/12
15
急救任务内容
内容
急救反应能力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的调动准 备,现场初级抢救、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救, 突出抢救生命和稳定生命指征的救治和组织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国家卫生部又颁布了医院急诊科建 设规范,从用房、人员配备与培训、急 诊设备配置及运行模式都有规定。
2021/3/5
9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徽标
2021/3/5
10
急诊医学与急救医学
急救医学侧重对急危重症、创伤、灾害
事件的急救反应能力,包括急救人员、
车辆、通讯的调动准备,现场初级抢救、
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救,更加突出
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
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
助。
2021/3/5
14
急诊医学内涵
急诊医学核心
评估
处理
判断、救治
治疗
急危重症、创伤
诊断
预防
2021/3/5
15
急救任务内容
内容 技术
急救反应能力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的调动 准备,现场初级抢救、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 救,突出抢救生命和稳定生命指征的救治和组织 管理
涉及掌握熟练各项急救技术,并 有效使用
培训
培训非专业或公众了解掌握必要的急救知 识技能,鼓励参与突发伤病自救互救
2021/3/5
16
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 危重病监护
2021/3/5
三位一体 急诊医学 发展模式
17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
1. 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12
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医学:是对急性病症及危及生命的
疾病或意外、灾难事故患者采取及时的、
有效的急救措施来减轻病痛及挽救生命
的医学学科。是一个跨科系、多科。
2021/3/5
13
急诊医学的任务
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重病
(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
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
员。当时战伤都是直 接送往后方医院。
• 1854年,克里米亚战 争爆发,她接受政府 的邀请和任命,带领 38名妇女,担任战地 救护工作。
2021/3/5
3
急诊医学简史
一、国际急诊医学发展简史
法国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建立了急救 系统,但只限于把病人送到医院。
70年代初美国率先将急诊医学独立于其 他专科。
2021/3/5
4
急诊医学简史
1979年,急诊医学获美国医学会正式承 认,从而成为医学科学领域中第23门 独立学科。
1979年,美国国会颁布《急救法》。 WHO规定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为世界
急救日。
2021/3/5
5
美国急诊医师学会徽标
2021/3/5
6
急诊医学简史
二、国内急诊医学发展简史
50年代中期,我国大中城市开始建立急 救站,重点是进行院前急救。
1983年卫生部颁发“城市医院急诊科的 建立方案”。
2021/3/5
7
急诊医学简史
一大批医学工作者转战急诊医学领域, 涌现了诸如:邵孝鉷、王一镗、江观 玉等急诊医学的大家。
1985年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了设 立“急诊医学”研究生点。
2021/3/5
8
急诊医学简史
1986年12月1日中华医学会正式批准成立 “急诊医学专科学会”。标志国内“急 诊医学”作为临床独立的二级学科成立。
急诊危重病监护(EICU)
危重病监护(critical care) 在急诊抢救区域内具有完备抢救
和监护的功能,即抢救床单位有完 备监护设备,能进行生命及器官功 能有效支持。
2021/3/5
22
EICU急危重症患者特点
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 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
EICU收治 急危重症 患者特点
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
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 无需住院治疗
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
2021/3/5
23
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医院分别成立急 诊科,多采取分诊 和专科支援方式 解决临床急诊的 医疗问题
2021/3/5
急诊学科逐渐形成,自 主型急诊发展模式形 成,解决大多数的急诊 内,外科问题;对急诊危 重症,创伤的初期评估 和处理,行危重症监护 和器官功能支持
2021/3/5
25
急诊“救人治病”原则
抢救 黄金 时间
3. 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
4. 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5. 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2021/3/5
18
院前急救的技术指标
需求 时间
院前急救需求
• 急救反应时间 • 现场抢救时间 • 急救转运时间
效果
院前急救效果
2021/3/5
19
院内急诊
最重要、最复杂 的中心环节
处于医院医 疗的第一线, 承担24小时不 间断的各类伤 、病员的急诊 和紧急救治。
2021/3/5
医院急诊的 能力及质量是 医院管理、医 护人员素质和 急救技术水平 的综合体现。
20
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5类
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
生命垂危
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 fatal patient )
有致命危险危重
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 critical patient )
暂无生命危险急症
30分钟至1小时予急 诊处理
可适当延时给予 诊治
( acute patient )
普通急诊
(emergency patient)
非急诊患者
2021/3/5
(non-emergency patient)
21
急诊医学专业形成,急 诊医学教育列入本科教 学课程,急诊专科医师 培训基地成立, 急诊医 师纳入考核及准入制度 ,急诊人员的专科化
24
急诊“救人治病”原则
病情多变 且复杂
很难明确 临床诊断
病情危急,重点立即 救 人 抢救生命、稳定病情 治 病
治病 意味首先要明确疾病诊断
急诊医学的理念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抢救生命和稳定生命体征的救治和组织
管理,其核心是救治的合理过程。还涉
及群众的自救互救。
2021/3/5
11
急诊医学与急救医学
急诊医学范围广泛,既包括了急救医 学,又有其特定的范畴: 1、初步急救; 2、危重病医学 3、灾害医学; 4、复苏学 5、急性中毒; 6、创伤 7、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
2021/3/5
急诊医学是新兴学科,犹如这林中小道,行 者跋涉,披风沥雨,艰难过后是阳光大道。 今2天021/3就/5 让我们共同来开启急诊医学的旅途。1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急诊医学的 现状及发展
急诊医学简史
• 南丁格尔是第一个从 事现场急救的医护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