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理性与结构理性主义--从小茅屋到圣家堂

结构理性与结构理性主义--从小茅屋到圣家堂
结构理性与结构理性主义--从小茅屋到圣家堂

结构理性与结构理性主义--从小茅屋到圣家堂

摘要结构理性自有建筑以来就一直存在,而结构理性主义这一说法却是现代主义萌生阶段由理论家所定义的一个特殊时期的概念或者思潮,本文主要阐述自己对结构理性和结构理性主义的理解,并以高迪作为突破口,试图找到数字化设计方法下结构与建构以及装饰的统一。

结构理性

结构理性由来已久。吉迪翁以棚屋作为人类房屋的原型,最开始其实就是四根柱加上屋顶的结构。这个最初的图景给后人一种印象,建筑之所以得来,最初都是由于需要,而需要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能够由最简单的形式建造起来。也因得于这一原型被世人所接受,类型学所归纳的建筑原型分类,就是几种不同的结构。而由这些简单的结构发展,得来现在我们所见的形形色色的建筑。

所以体现结构的建筑形态就变得理所当然了,从古希腊神庙的梁柱式结构,到古罗马的拱券穹顶结构,无一不是将结构完整的表现出来,成为建筑造型的主导因素。时代不同,建筑材料的不同,导致发挥材料不同特性的结构产生,而原有的材料与结构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惯性而在很长时间内得以保留。就像古希腊的柱式在古罗马的建筑立面上得以保留,虽然有的也起着结构作用,但由于尺度不同,柱式在建筑整体的表达效果上有很大差异。更多的柱式的使用是不起结构作用,而只是成为了建筑立面上的一种处理方式。为人们所记住和称道的古罗马的建筑象征就不再是柱式了,而是它利用天然混凝土的拱券和穹顶支撑起来的巨大室内空间。

但这种感观的,经验的评价方式并没有上升为某种理论,而隐藏于人类感性判断的背后,真正把它作为某种“标准”却是到了近代以后的事了。

从古典到现代主义转型时期的结构理性主义

表达结构的建筑被人们认为是“彻底的”、“纯粹的”、“美的”。这一审美判断的由来可能正是由于上述建筑的起源与发展,并且伴随着时代与建造经济性的原因,被大家所接受。我们是受过现代建筑教育的研究生,这种看法是否是由于已有教育给我们的误导,由于身在其中,不得而知,本人还是对这一看法持比较肯定的态度的。

由于建筑材料一直没有新的突破,文艺复兴之后,被审美习惯所固定下来的“柱式”与“穹顶”在发展得成熟之后就再也没有太大的进步了,形式或者说形态的变化占了主导地位,巴洛克时期那富有动感的建筑,与其说是建筑,不如说更像雕塑了。

每个时代过去,总会有人对上个时代进行反思,而反思的对比材料当然是已然有的古建筑,特别是当考古学的发展,人们惊叹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的比例与秩序的时候。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我们都看到了这种反思,而反思的焦点就在于建筑与结构、装饰、形态的关系。从佩罗开始又对“古典”有了质疑,他提出了“实在美”和“相对美”的区分,将“实在美”划作建构的范畴,因为它的基础是材质和几何秩序,回归了结构理性。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大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新的建筑材料产生了,铸铁技术的成熟使得铁这种材料成为结构构件大量使用变为可能。拉布鲁斯特和勒杜克成为实践这种结构的先锋建筑师,而后者在理论上又有更大的贡献,他将上面提到的建筑结构的理性展现上升为审美判断的“标准”,并试图找出一种适合当时那个时代的结构。

史学家们把现代主义之前,这一些新探索归为结构理性主义是不无道理的,首先,新的能颠覆以前结构形式的材料—混凝土,还没有出现,这些探索还只是局限于将铸铁作为室内

空间或者屋顶的结构与承重砌体之间的结合;再次,作为当时盛行的复古主义和折中主义的对立面,这些探索都想梳理出一种合理的出于建构的方式来回应时代对于建筑的要求。

高迪的启发

在时代上,高迪是在勒杜克之后的,并且肯定受到过他的结构理性主义的影响。乍看圣家堂,肯定会被它的外表所欺骗。塑性的造型,建筑立面上大面积的雕塑,如同进入森林般的树干形的立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洛克和哥特时期的教堂。然而高迪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践理性主义者,他精于几何学,所有看似无理由,仿生的形态都是由纯粹的几何体旋转变化而来,而且事先都用等比例缩小后的灰泥模型检验过力学性能的。甚至有的形态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实验得来什么结果就直接用在建筑中,比如说经过一定的压力,变形性能比较好的灰泥变成了什么样子,就把这个样子做到建筑中,这样肯定是符合受力的。这跟结构理性主义的宗旨不谋而合,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令人震撼的形态。其实这不也有力地反驳了结构表达就不为装饰这一对结构理性主义的误解吗,其实结构和装饰是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关键在于每一个建筑师在使用建构方法时怎么处理了。

与同一时代的建筑师不同,高迪的建筑很难归入哪一个流派,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他那天才的想法和打动我们的艺术品一样的建筑。

不得不承认,高迪的建筑是在特殊时代条件下特殊地域的特殊产物,对现代建筑演化进程的实质性影响微乎其微。

然而建筑发展到今天,建筑材料的多元化和数字化设计方法的广泛使用,使得所谓的传统“纯净”的建筑变得越来越无力,建构方法也随之多元化了。曲线和非线性的结构系统本身就表达了建筑的结构,同时还是建筑形态的主导因素。这跟高迪的建筑可谓如出一辙。结构渗透到表皮和形态是当代设计中的一个趋势,这不也正是结构理性主义一直要求的吗,为什么因为形态的“不纯净”,就反倒成为了被人诟病的理由了呢?

时代在进步,新的材料和新的建造方法必然会导致新的建筑形态的出现,而人们的审美同样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笔者期待在这个时代洪流里,越来越多的富有创造性的建构方法的出现并为大众所认同,当然,可能像近代混凝土那样使建造方法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材料还没有出现,但是希望这一天不远了。

参考书目:

1、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美]肯尼思.弗兰姆普敦著.王骏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文史哲基础知识

欢迎阅读文史哲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 西方现代文化的源头是__________。 A.古埃及文化? B.爱琴文化? C.古巴比伦文化? D.克里特文化 2. 古代__________和古代希腊人并称为西方文化的精神祖先。 A.希伯来人? ? B.罗马人? ? C.摩尔人? ? ? D.日耳曼人 3. 迈锡尼创造了灿烂的___________,亦称为迈锡尼文化。 A.铁器文化? ? B.青铜文化? C.锡器文化? D.银器文化 4. 通过_________来研究两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逐渐形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亚述学。 A.象形文字? ? B.字母文字? C.楔形文字? ? D.会意文字 5. 古代埃及人相信“来世说”,他们将尸体制成木乃伊,在安葬仪式上由祭司诵读祷文和咒语,以保证尸体的完好和死者在冥世的幸福。这些书写祈祷文和咒语的纸草文被后人称为_________。 A.冥书? ? ? ? B.来世书? ? ? C.祷文? ? ? ? D.死人书 6. 《荷马史诗》反映了公元前11——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是研究希腊_______的珍贵史料。 A.荷马时代? ? B.黑暗时代? ? C.封建社会? ? D.宗教时代 7.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源是__________;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_________。 A.木? ? ? ? B.水? ? ? ? ? ? C.火? ? ? ? D.土 8. 亚里斯多德的主要哲学着作是_____________。 A.《诗学》? B.《理想国》? ? ? C.《伦理学》? D.《形而上学》 9. 古希腊悲剧主要是从酒神颂发展而来,酒神的名称是_________。 A.狄俄尼索斯? B.阿波罗? ? ? C.赫淮斯托斯? ? D.阿瑞斯 10. 着名雕刻作品“掷铁饼者”的作者是___________。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2009-06-23 15:51:32| 分类: 哲学思想 |举报 |字号订阅概述 包括唯意志主义在内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是在19世纪中期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方向性转折的背景下形成的。它强调人的情感意志、本能冲动等非理性的活动在人的整个精神和物质存在中的决定作用,批判传统理性主义对人的个性、创造性和生命本能的扼杀和压抑以及造成人的异化,以非理性的情感、意志等活动和倾向取代传统理性主义的实体而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对此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章主要介绍处于这一思潮早期的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的学说第一节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概况 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含义二者都把人的情感、意志或人的精神活动中的其他非理性因素置于人的理性(理智)之上,并由之出发来解释人的全部认识活动以至全部精神和物质活动,体现了一种在整体上与传统理性主义哲学迥

然相异的哲学思维方式。但二者还是有差异的。首先,前者偏重于认识论层次上的意义,后者则突出以情感意志为中心的本体论;其次,由于人的非理性活动除了意志欲望外还有其他形式,因此后者可看作是前者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就个别的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思想观点来说,从西方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最初阶段起就已存在了。在原始宗教和神话中,理性和非理性处于直接同一状态,荷马史诗既体现了理性的智慧又迸发出生命的激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理性的前提下谈论非理性,新柏拉图主义则把非理性置于理性之上,普罗提诺的“太一”就是一种有意志的存在。信仰在欧洲中世纪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绝对支配的地位。信仰不仅是超理性的,有时甚至是反理性的,因而信仰主义往往可以掩盖某种形式的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近代哲学使理性主义正式登上了哲学的王座,但即使在这个理性的时代,仍有霍布斯、休谟、帕斯卡和卢梭等对非理性重视和强调,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哲学也都有较多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成分。总之,西方哲学史上的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思想观点是作为哲学思潮的非理性主义和作为哲学派别的唯意志主义的不可或缺的思想来源,但它们基本上都只是作为某种哲学中的一种成分或倾向而存在,尚无完整的思想体系。 三、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与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形成包

界现代设计史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一章世界现代设计(二) 一、填空题 1.1953成立,他们发展了包豪斯的传统,提出了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新理性主义设计思想。 2.德国纳粹党时期比较重要的的设计师有佩蒂南·波什于1934年开始着手设计的“大众汽车”,他在着手设计时,尽量压缩车体外形,采取简单的流线型风格,好像甲壳虫一样,因此被称为“甲壳虫”。 3. 被誉为是“德国设计之父”的设计师是彼得贝伦斯。 4.布劳恩公司作为德国最著名的大型家电公司之一,有马克斯·布劳恩于1921年创建于德国的法兰克福。 5. 6.20世纪20年代的包豪斯,以及一系列重要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使德国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设计和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7.,他两个重要的建筑设计得 到世界广泛好评,一个是柏林爱乐交响乐团的音乐厅,另一个是卡塞尔德大都会剧院。 8.1972年为德国慕尼黑举办的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设计全部标志的德国杰出的设计师奥托.艾舍。 9.荷兰“_风格派_”,俄国的共产主义和德国的包豪斯是形成现代主义的三个基本支柱。 10. 二、选择题 1.由于美国是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因此没有一种特别的民主特征是可以成为国家的设计风格依据,( A )于是就成为十分普遍的设计动机。 A折中主义B国际主义C波普主义D理性主义 2.荷兰拥有世界上设计最为完善的( A ),它的效率、安全、舒适都是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的。 A铁路系统B邮政系统C飞机系统D地铁系统

3.瑞士的现代设计主要从两所学校发展起来的,一所是世界金融中心日内瓦的日内瓦设计学校,另一所是( A )。 A巴塞尔设计学院B包豪斯学院C英国皇家艺术学院D赫尔辛基设计艺术大学 4.瑞士的现代产品在全世界享有盛名,除了最为熟悉的瑞士军刀之外,还有( C )。 A电话 B 家具C钟表D相机 5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 B )。 A乌尔姆设计学院B包豪斯学院C英国皇家艺术学院D赫尔辛基设计艺术大学 三.判断题 √ 1.德国是最早提出“绿色设计”的国家之一,重视环境保护成为德国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主要内容。 √ 2.美国的平面设计师是最为活泼和趣味的,这与严肃的欧洲风格和浪漫的法国风格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别。 × 3.虽然美国等国很早就开始了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但是德国是真正把工业设计变成一个职业的国家。 × 4.格罗佩斯、赖特、柯布西耶和彼得·贝伦斯四人被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第一人。 √ 5.德意志工业同盟成立于1907年其倡导的设计风格在欧洲范围内取代了新艺术风格运动,标志着新艺术运动的结束。 四.名词解释 1德国青年风格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来命名的,艺术家、建筑师以《青年》杂志为中心,希望通过手工艺传统的恢复来挽救颓败的当代设计,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影响。初带有明显自然主义色彩,但1897年后逐步摆脱以曲线装饰为中心的法国等新艺术主流,开始和格拉斯哥四人集团类似的探索,从简单几何造型和直线运用上寻求新形势发展方向。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设计家是贝伦斯。风格特色:反对机械化和工业化,重视自然主义的装饰特点,表现为曲线、流畅的有机形态,但后期有几何造型和注重功能的倾向。 2.德国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在乌尔姆十分流行,并且逐步被引入建筑设计领域。系统设计的潜台词是以高度次序的设计来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使杂乱无章的环境变得比较局有关联和系统,塔的使用首先在于创造一个基本模数单位,在这个单位上反复发展,形成完整的系统。在系统设

理性主义和工业艺术运动背景

理性主义(Rationalism)欧洲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为随著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旗帜。同时代相对的另一种哲学方法被称为不列颠经验主义,它认为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所以知识可能除了数学以外主要来源于经验。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知识来源以及证实我们所知的一种手段。 典型的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首先本能地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如几何法则,随后可以依据这些推理出其余知识。 蘇格拉底堅定相信任何人能理解世界,他們第一個需要理解自己。並且唯一的模式是用合理的想法。蘇格拉底沒寫他的任何想法,但是他在與其他人的討論過程中,通常先問一問題,與其討論者則給一個答案。蘇格拉底於是繼續問問題,直到全部衝突被解決,或者直到討論者承認他不知道答案(他的大多數討論以此結束)。蘇格拉底沒聲稱知道答案,但是關鍵地並且合理地接近問題的能力並不因此而隱沒。 阎少华:《建筑中的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总是代表着某种程度的真实,而且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从这种客观的真实出发,通过有步骤的推理,科学可以臻于完美.这是理性主义者的信仰,他们力图排除经验主义的干扰与迷惑,从理论上否定主体论美学.因此,理性主义具有独立的、不受环境影响的理性原则,始终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追求追求永恒的真理.由于其封闭性,不同的理性主义派别所追求的理性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悖的. 在建筑中,理性主义一般有三种不同的理性原则----空间原型、建筑技术(包括结构、材料及其构造和施工等)和功能原则。另外,它也时有以经济为唯一准则的经济理性主义倾向。以空间原型为理性原则的理性主义是基于建筑形式的:其建筑形式内涵完整地体现在建筑的空间概念----即对原始空间的理性抽象中,而不是建筑的风格和装饰中;以建筑技术为理性原则的理性主义是基于建筑方法、手段和过程的,因而与前者有较大的不同;以功能原则为理性依据的理性主义将建筑的本质和真实完全寓于其使用功能的合理性之中,视建筑形式为是使用功能的结果、建筑技术为使用功能的手段。因此,上述三种理性原则的理性宗旨是很不相同的。 建筑中的理性主义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萌芽了,它主要表现为与当时自然哲学相应的理性思维。毕达哥拉斯认为“数为万物的本质,一般说来,宇宙的组织在其规定中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成熟的古希腊建筑作品(如帕提农神庙等)都严谨地体现着一丝不苟的理性精神。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古希腊的理性倾向是不排斥经验主义的,更确切地说,是兼容经验主义的。古希腊人崇尚人体之美,且将这种感性经验上升至与之相关的理性逻辑。因此,古希腊建筑是主题经验的理性表达。 后来的古罗马建筑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建筑成就的基础上,基本保持了古希腊建筑的理性特征。但到中世纪,欧洲的哥特式建筑所表现的理性倾向则开始有所变化,其理性重点转向对结构逻辑的狂热追求。哥特建筑有着极富表现力的结构技术,尽管有时表现得过于极端,甚至破坏了严谨的理性逻辑,但确实是最早的结构理性主义建筑。 文艺复兴运动致力于考古的真实性和古希腊、古罗马传统的总结。在此时期,由于受维特鲁威的影响,建筑的空间及其形式构成也同样表现出了较强的理性倾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在欧美形成和发展的一种语言学派。这一学派是在索绪尔语言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公认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有四个支派:(1)以特鲁别茨柯依、雅谷布森为代表的捷克布拉格学派;(2)以布隆达尔、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丹麦哥本哈根学派;(3)以弗斯为代表的英国伦敦学派;(4)以布龙菲尔德等为代表的描写语言学派。 无论是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还是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它们都接受索绪尔的基本观点与理论,如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对语言学家来说,重要的不是声音、文字等实体,而是内在结构,研究语言是研究其结构,即语言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正如象棋中重要的不是棋子的材料,而是棋子的位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基本原则是:语言中的每一个成分只是由于它跟系统巾的其他成分的关系而存在;在语言系统的框架结构中关系统驭成分,因此,可以采用形式分析和数学方法来研究语言。这种结构主义观点影响了人类学、社会学、文学评论等其他学科研究。其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有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

新理性主义的思维方法

读了庞朴先生的文章,深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他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和辨证思维,“并非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是什么朴素的,也就是说幼稚的、粗糙的;而是相当深刻的且深藏着的”,是一种“深邃智慧”的“伟大体系”[1]。笔者在思考新理性主义思维方法的过程中,与庞朴先生见解可谓不谋而合。其实,我们要寻找和建构的新理性主义思维方法,早已蕴含在中国古代先贤的思维框架里,藏在他们伟大而深邃的智慧里。只要我们善于将古代思维作现代性转换,将人类的思维方法进行融汇与沟通,一个完全的方法论体系,就可以满足新理性主义的呼唤和要求了。 一、道家的思维方法 华夏民族哲学智慧的最高成就,一般体现在道家哲学思想里。在思想方法方面贡献最大的要数老子和庄子。 老子对宇宙的生成论有一个最高的概括,其《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写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我们以为,这不仅是宇宙生成论,而且也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思维方法,它的伟大和深邃,足可以让西方一切先贤折服,亦可以让中国现代学人油然而生自豪自信,和对祖先的崇敬之情。老子之后的庄子,更是一位有大建树于人类的哲学家,仅就其方法论而言,也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建树。 首先,庄子发现层次和境界是宇宙存在的基本方式。请看《秋水》中的描述: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所以,庄子认为,宇宙是一个由无数个相对来说大小不同的层次和境界构成的时空整体,它的特征是无限的,不但宏观上是无限的,微观上也是无限的。被《齐物论》概括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因此层次和境界论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整个宇宙便是由无数个层次和境界有序构成的有机整体。这种层次境界论即是宇宙构成的基本形式,又是人认识事物、描写事物性质的基本方法,因而也应当是人的思维方式。庄子创立层次境界论的目的,并不是像西方系统论那样仅仅是为了弄清事物的结构,而是寻找一种精神的终极性追求,通过对较低层次和凡俗境界的超越,而达到对最高的审美境界的道——一种大美的体悟,而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所以庄子不断地嘲笑小境界的狭隘性和局限性,热情地赞美大境界的自由性和无限性,因此它的层次论又是一种超越论。然而,这种超越,却不同于世界上各种宗教的超越论。许多宗教都有关于宇宙结构的层次论的预设,比如佛教将宇宙分为三个层次,除人间之外,下有十八层地狱,上有九十九重天。这种主观的

浅谈建筑类型学

浅谈建筑类型学 摘要:类型学是一种分析建筑的方法,通过对建筑类型学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认识,可以使建筑设计师对特定历史的文化生活与真实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类似于以往而又不同于以往建筑形式的理想建筑。 关键词:类型学;建筑设计;方法论及现实意义 1建筑类型学的含义 “类”,即有种类、同类、分类、类别之意。我国古代逻辑中,“类”就已被作为推理原则的基本概念和手段了。所以,“类”也有相似、类推、法式的含义。现代词“类型”更加强调了其方法论特征。类型,指按照事物的共同性质、特点而形成的类别。性质特征相同或极其相近的群组为其主要内容。群组,是类型形成的前提条件,而不是单体。 类型概念是法国拿破仑时代著名理论家Q•德•昆赛(Quatremere De Quincy)第一次提出的。他认为:“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去复制或模仿一事物的意欲,而不是相同的形象,至今还适用。而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认为类型就是人类在其漫长的生活与艺术实践中,历史的、约定俗成的确定下来的各种形态和形态关系。它既原始,又新奇。由于它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所以它曾经也必将永远为人们所接受。因此,类型并不意味着对事物形象完全的抄袭和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是人们能够据此创造出种种绝不雷同的作品的概念。这也就是说,类型所模仿的总是感情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类型决非等同于建筑师所设计出的形式,形式只是类型的一个变体。一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变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统一与多样的矛盾问题。 2建筑类型学的研究重点 类型学在建筑上研究的重点有3个主要方面:类型选择、类型转换及类型与城市形态关系研究。 2.1类型选择 它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有时候,创造过程也就是类型选择的过程,选择时应该依据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象,其过程往往是生活方式与建筑形式相互适应。 2.2类型转换 转换是结构的基本属性和构成方法之一。转换的最常见方式是在同一类型内

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潮流

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潮流 西方哲学史上迄黑格尔为止前的理性主义称为古典理性主义。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在近代和现代遭遇到了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严重挑战,以致濒临几乎沦落的命运。虽然在非理性主义思潮肆虐泛滥的狂涛驶过以后,理性主义又在极度萎缩中慢慢复兴,但正在复兴中的当代西方理性主义的样态和涵蕴,已经大大异趣于它的古典形态。理性主义从它的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超渡有其必然的历史因缘,弄清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无疑对理解当代西方理性主义的生成和发展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源头是-希腊理性主义。哲学本质上是理性的事业。自从泰勒士宣布“水是万物的源头”,似乎理性主义开始诞生。泰勒士第一次上帝造万物的观点否定。大胆提出“水是万物之源”,代表了当时时代人们对理性主义的向往。标志着理性时代的开始。 古希腊出现了很多理性主义的学派跟学者。它们对古典理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的壁垒中开辟了一条由抽象原则说明感性经验的理性主义道路,但理性主义的精神在毕达哥拉斯学派那里发展的程度仍然是很有限度的,因为他们关于数量的抽象也还没有完全剥离诸如“卵石数”那些可以触摸的感性质。只有发展到爱利亚学派时,希腊理性才找寻到她的“纯粹思维”的圣地,造成了与感性经验的对立,关于这一点列宁在研究古希腊哲学时曾经指出:“什么是辨证法?”“…我们在这里?(在埃利亚学派中)发现了辩证法的开端;同时还发现了思维与现象或感性存在

之间的对立。 继爱利亚学派之后,以普罗塔哥拉为首的智者哲学又在希腊大地崛起,智者哲学与爱利亚学派的理性主义正相反对,他们把感觉经验的可靠性绝对化,到处散布相对主义的哲学观念。他们打着“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感觉主义旗帜,严重地动摇着各种知识的确定性,认为一切知识都以主观的感觉为转移,正象“风对于感觉冷的人是冷的,对于感觉不冷的人是不冷的”一样。 与智者哲学相对立的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站在智者的起点上,但却沿着与智者完全相反的道路,力求从思维的角度把握人,主张到“心灵世界”中去探求真理。在他与人讨论“什么是美德”时,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脱离智者所铺设的感觉主义的相对论路轨,坚持理性的指引,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他认为“对于美德”,“不论它们有多少种,而且如何不同,它们都有一种使它们成为美德的共同本性。 亚里多德哲学是古希腊理性主义发展的顶峰,因为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古希腊哲学史上建构了一个宏伟的思辩哲学体系,它“思辨地考察一切,把一切转变为思想”。亚里斯多德哲学体系的重大特征是处处关心确定的概念,把理性主义对事物确定性的追寻提高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于以思辨的把握,把精神和自然的个别方面的本质,以一种简单的方式,高度概括成一系列理性原理。 理性的异变与复归—中世纪理性神学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

西方文明史导论

此答案为作者手工收集,如有错误尽情谅解如需要其他答案请加群:271865091 支持作者QQ: 3023342901 一 1 【单选题】(5分) 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 A. 《菊与刀》 B. 《文明的冲突》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2 【多选题】(5分) 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 A. 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要素 B. 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 C. 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 D. 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正确A,B,C,D 二 1 【单选题】(5分) 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点? A. 公元前746年B.公元前776年C. 公元前465年正确B 2 【多选题】(5分) 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A. 理想与美B. 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C. 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正确A,B,C 3 【多选题】(5分) 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A. 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B. 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C. 向善性;D. 唯美主义; E. 神秘性和悬念正确A,B,C,D,E 三 1 【多选题】(5分) 《荷马史诗》中的隐喻是指哪两部著作在内容和主旨上存在的反差之谜? A. 《伊利亚特》B. 《奥德赛》C. 《工作与时日》正确A,B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2 【单选题】(5分) 破解《荷马史诗》的隐喻的关键点在于? A. 从英雄主义转变到浪漫主义B. 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 C. 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正确答案是:A 四 1 【多选题】(5分) 罗马文明之所以会取代希腊,在于其文化中的哪些特点? A. 浪漫 B. 理性 C. 现实 D. 世俗正确答案是:B,C,D 查看答案解析 2 【多选题】(5分) 古代西方文明是由以下哪些要素共同塑造而成的? A. 希腊文明 B. 罗马文明 C. 日耳曼文化 D. 基督教要素正确A,B,C,D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3 【单选题】(5分) “希腊传统”的特征是? A. 放大了的个人 B. 放大了的国家 C. 强调家的原则 D. 罗马的反文化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4 【单选题】(5分) “罗马传统”的特征是? A. 放大了的个人 B. 放大了的国家

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异同

前言 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进行了反驳。并由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尼采以及柏格森等所继承和发扬。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运动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掀起了新的高潮。虽然后现代主义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它比非理性主义走得更远,对于理性主义的批判更加激烈。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性,但是它们在认识论、价值观、本体论以及人性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故而,寻求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并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理性主义的源与流 非理性主义一直处于理性主义的附加位置,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才得到了改变。叔本华的生存意识对非理性主义进行了开创,他认为对生存意志的认识与把握主要是依靠生存意志的本身,即非理性的“直觉”和“感觉”;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一种非理性的生命变得;尼采则把理性比喻为耀眼且明亮的太阳神,把情感、意志等非理性主义比喻成沉醉于狂灌的酒神;萨特认为人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对自由有着绝对的责任。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西

方社会,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各种运动的掀起,例如妇女解放运动、学生造反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等的影响,西方社会产生了比较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比非理性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驳更加猛烈,发扬的是一种流浪天涯、飘忽不定的哲学观。认为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无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都没有确定性的本体论。 其中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者包括有拉康、福柯、罗蒂、德里达等,其哲学思想都对传统哲学进行瓦解、反对和解构,他们推崇的是一种模糊不清、破碎而又多元化的哲学思想。德里达认为自己无论是空间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流浪家,它将非理性主义的理性方法和理性主义的中心理性传统都进行了全盘扫荡;福柯利用对思想教材的分析,认为理性的标准在于社会实践和政治力量,并不是靠自身的权威性;罗蒂则主张摒弃一切的“无镜哲学”,解构传统哲学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主张哲学应该与艺术、政治、文学及其他领域和谐共处、相互平等。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中把各自推向了两个极端的方向,目的是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找到一个归宿,而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则是不停地解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如同一个流浪者,居无定所。 二、理性主义的源与流 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早已在古希腊时期便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其中巴门尼提出“存在”的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的特征其一是“深度模式”的寻求。在西方的学术思想中,历来有着本质——现象的二元对立的认识。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它的由来和发展,都得由它的内在本质来说明。所以,许多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就在于它对于事物的规定性有着特殊的阐释,这种内在性质是在现象底层的具有深度的东西,并且在阐释它时又是从某一普泛的模式来立论,因此不妨称之为深度模式。例如,柏拉图思想的轴心是理念,理念的论析就成为其理论的深度模式;黑格尔的哲学以绝对精神的辩证转化作为其深度模式等等。在20世纪以来的“语言论转向”中,深度模式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遭到冷落,尤其在逻辑经验主义的派别看来,它是形而上学虚设。由此背景看,结构主义是在事物全别因素的考察中,努力建构出整体的质,再由它来考察、说明个别因素的特征。因此,结构主义尽管没有统一的深度模式,但它在方法论上是有对深度模式的追求的,在这一点看它同“语言论转向”后的总体趋势有着异趣;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对深度模式未作统一规定,使其只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存在,因此,它就又与“语言论转向”后的深度模式消解趋势相吻合了。 二是当代西方人的主体性面临着消释的状况。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思想中,神的主体性逐渐被人的主体性所取代。有时,人的主体性被强调到了几乎无以复加的程度,仿佛整个外部世界都是人所征服、所奴役的对象。在此历史进程中,科技进步无疑起到了助长人的主体力量的作用。但到19、20世纪之交时,科技进步在助长人的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它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的副作用也日益显露出来。在这时,开始出现了对科技进步持怀疑和批判的观点,人的主体性的地位也逐渐受到怀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第一次大规模地采用现代科技从事战争杀戮的行为,它对于否定人的主体性无疑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法国学者、早期思想中曾存在有结构主义倾向的福科曾回顾说,他的一代对生活现实的兴趣已不及对概念和系统的兴趣,如果说近代以来的思想主潮是用人来代替神的主体性,那么,福科的一代则是用无作者思想、无主体意识、无同一性理论来代替神。这里,实际上通过张扬结构系统自身的自主、自足特性来代替了人的主体能动性,体现了当代西方哲学“语言论转向”之后思想界的主体性消释趋势。 结构主义分析不仅放弃了对外在原因的求索,而且也拒绝把思维主体作为原因的解释者。自我历来是理解和统一的本源之一。人们过去可以认为,一个行为或一部文本就是一个符号,

非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往往将理性同直观、直觉、本能等对立起来 非理性主义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伦理学中流传颇广。如信仰主义者的非理性主义宣扬盲目的信仰;叔本华宣扬无意识的意志,断言理性和科学不适用于道德范围;尼采宣扬“权力意志”论,鼓吹非道德主义;柏格森宣扬直觉;存在主义宣扬存在不是客体而是主体,“存在先于本质”(萨特),否认道德规律的客观性,等等。这些都是非理性主义的表现。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的各种非理性因素,同时夸大理性的局限和缺陷,它否认理性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指出存在本身就具有非理性和非逻辑的性质。非理性主义在本体论上否认世界是一个合乎理性的和谐的整体,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无序的、偶然的、不可理解、甚至荒诞的世界。 从20 世纪开始,非理性主义成了风靡西方的思潮,在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政治等领域广泛流传。 至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非理性主义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就进入了国内文学及其研究现场,并且受到某些学者的大力推崇。这种文学倾向发展到极致,就是④以本能与身体为核心,鼓吹野性和纵欲,反对道德伦理、亵渎崇高、消解历史。 进入21世纪以来,非理性主义思潮再次在国内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中掀起波澜,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最近一两年,这一现象有增无减。甚至到了严重危及文学健康发展的地步 党圣元等学者尖锐地指出,除了热衷于本能癫狂,沉溺在下半身狂欢,迷恋于丛林法则外,⑤叙事空转、语言粗鄙、逻辑混乱、意义悬空和叙述失禁等,也是当下文学领域非理性主义的另一副面孔,而肆意篡改历史与亵渎崇高则是当下文学领域非理性主义的显著特征。 2004年的《狼图腾》、2005年的《藏獒》以及2007年的《刺猬歌》,都是推崇、讴歌动物兽性,鼓吹“动物哲学”的代表性作品。 重新呼唤道德在文学中的回归,③文学是作用于人的心灵和精神、关怀人生价值和提升精神境界的,因此必然肩负一定的道德理想。应该重视文艺道德在影响作品生产、作品传播中的作用,重视文学中的道德理想对文学作品内涵和格调的影响,我们很需要“具有道德激情的 中国作家协会雷达指出:现代性充满了运动、变化,是与进步、发展相关联的一个概念,但同时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概念,一方面它代表了理性,另一方面,它把精神焦虑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但是据此认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则是荒谬的,如果人的觉醒与反封建不算现代性,人道主义不算现代性,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不算现代性,那么现代性到底是什么?那种认为非理性主义居于主导地位的文学才能叫具有现代性的文学的观点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时下一些戏说历史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些完全不顾史实的改编,这些作品以娱乐性、时尚性、消费性、世俗性消解了历史内容和思想深度。

2018全国高考语文3卷(含答案解析)复习课程

2018全国高考语文3卷(含答案解析)

(全国Ⅲ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含答案解析)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

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 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结构理性主义的认识过程

结构理性主义的认识过程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读书笔记 在阅读完《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一书之后,感觉到在建筑认知上有了新的提升,但是要将整部书的读书笔记整理成文,自认为会落入冗长的流水账式的记叙与对原文大段的引用中,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与行文的意义。我仿效青锋、范路老师在《回归实践—在建筑理论教学上的一些探索》中的做法,在对理论书籍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延伸。我将在对本书的第二篇中第四节《结构理性主义与维奥莱—勒—杜克的影响,高迪、奥尔塔、吉马尔与伯尔拉赫》阅读的基础上,应用结构理性主义批判的精神对具体的建筑作品做批判性解读,以期达到学以致用,深化理解的目的。 ——题记 1对《结构理性主义与维奥莱—勒—杜克的影响,高迪、奥尔塔、吉马尔与伯尔拉赫》的认识 作者自己就曾在前言中承认,他的历史观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同时也接受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这些无疑都对本书中的观点形成、立场阐释等结构性框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理性的批判能力是其最大的特征。 结构理性自有建筑以来就一直存在,而结构理性主义这一说法却是现代主义萌生阶段由理论家所定义的一个特殊时期的概念或者思潮。吉迪恩以棚屋作为人类房屋的原型,最开始其实就是四根柱加上屋顶的结构。这个最初的图景给后人一种印象,建筑之所以得来,最初都是由于需要,而需要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能够由最简单的形式建造起来。也因得于这一原型被世人所接受,类型学所归纳的建筑原型分类,就是几种不同的结构。而由这些简单的结构发展,得来现在我们所见的形形色色的建筑。 所以体现结构的建筑形态就变得理所当然了,从古希腊神庙的梁柱式结构,到古罗马的拱券穹顶结构,无一不是将结构完整的表现出来,成为建筑造型的主导因素。表达结构的建筑被人们认为是“彻底的”、“纯粹的”、“美的”。 铸铁技术的成熟使得铁这种材料成为结构构件大量使用变为可能,拉布鲁斯特和勒杜克成为实践这种结构的先锋建筑师,而勒杜克在理论上又有更大的贡献,他将建筑结构的理性展现上升为审美判断的“标准”。 高迪是在勒杜克之后的,并且肯定受到过他的结构理性主义的影响。塑性的造型,建筑立面上大面积的雕塑,如同进入森林般的树干形的立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洛克和哥特时期的教堂。然而高迪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践理性主义者,他精于几何学,所有看似无理由,仿生的形态都是由纯粹的几何体旋转变化而来,而且事先都用等比例缩小后的灰泥模型检验过力学性能的。甚至有的形态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实验得来什么结果就直接用在建筑中,这样肯定是符合受力的,这跟结构理性主义的宗旨不谋而合。 2 结构理性主义“应用”——对建筑作品的批判性解读 2.1建筑作品的选取 我选取伊东丰雄设计的仙台媒体中心作为批判阅读对象。

从规范分析到结构主义分析

从规范分析到结构主义分析 ——经济地理学研究思路的转变 10110112 张晓燕地理科学 经济地理研究思路的转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而造成了人文地理学研究思路即方法论的进一步完善。在人类研究的最初,自然科学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于是,人们从经验主义出发,通过归纳总结来得出人文经济地理学的一些较为肤浅的朴实规律,这就是规范分析的形象说法。。当人们慢慢发现,人对地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时,出现了实证主义方法论。关于人文地理文化历史方面的课题,人本主义方法论所带来的分析效果就是实证主义就难以企及的了。但是,在繁杂的人文地理的研究中,人地分析是无法分开的,所以,人本主义方法论又被结构主义方法论打败了。但是,由于在分析人文经济地理的时候研究方法是多元了,所以我们会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论来分析,博采众长。 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但是,由于规范分析从个别推论一般,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推论未来,从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看,它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把一个个有关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经验事实都收集起来,很难提出假设,发展理论。 实证主义分析: 实证分析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它是当代科学哲学中,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形态或学派,叫逻辑实证主义,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是里程碑式的发展。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进使传统人文地理学有了长足发展。 但是,实证主义也有其不足之处,过于看重经济人的联系,而忽视了人与地理的其他联系,实证主义又含有强烈的普遍性原理,实证主义所擅长的物的研究并无法在社会现象中得到很好的解释。 人本主义方法论: 针对实证主义分析忽略人的主体倾向,一些西方人文地理学者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重视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而引入了人本主义方法论。 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继自然科学的综合趋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综合趋势。结构主义是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现实。它的基本原理是,可观察的事物,只有把它用一个潜在结

矛盾视角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_兼谈理性与非理性的互动关系_杨艳春

[收稿日期]2002-01-10 [作者简介]杨艳春(1964-),男,安徽望江人,安徽工业大学讲师,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 究;王昭风(1967-),男,山东聊城人,山东聊城师范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矛盾视角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兼谈理性与非理性的互动关系 杨艳春,王昭风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关键词] 理性;非理性;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矛盾 [摘 要] 本文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理性与非理性、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其矛盾互动的思想文化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这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西方社会历史中各种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演进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充分发挥理性、理性主义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利用非理性和非理性主义中的合理因素,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2826(2002)09-0030-05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分野、对立与融合,即二者的矛盾互动一直影响着人类思想史变化发展的进程,其在当代西方的典型表现就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矛盾互动,当代西方的各种思想和学术思潮的此消彼长,根源可追溯至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矛盾互动。要深刻分析这一问题,就必须首先分析作为其基础和核心的理性与非理性这对基本概念的矛盾关系。 一、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统一 理性与非理性作为人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基本精神属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对立、相互贯通和相互转化,二者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人的精神属性中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其中理性主要表现为人的认知、理智、思想、逻辑化和系统化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方法和能力等。理性的基本特征是自觉性、自主性、逻辑性、条理性、 规范性、程序性、系统性等,它主要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逻辑的手段和方式来认知和把握世界;并主要表现为推理能力、判断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等。它虽然是建立在人的先天遗传的基础上,但主要是人在后天实践和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相反,人的非理性主要表现为人的情感、情绪、激情、意志、欲望等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本能而非思维活动的精神属性。非理性的基本特点是自发性、自然性、非逻辑性、非条理性、非规范性、非程序性、非系统性等。它主要借助于感觉直观、直觉顿悟、心理感应、体验、冥思、信仰等方式来认识和把握世界。它虽然也根源于人的实践生活,但主要受人的遗传和生理、心理等要素的影响。它们是人的精神属性中整体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其中理性是人高出于动物,而确证自我的表现,它就像弗洛伊德描述的“自我”和“超我”,总是要使主体服从和适应特定的规范和程

比较叔本华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的区别

比较叔本华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的区别 叔本华和尼采在认识论上都主张以直觉为核心。他们都被称为是非理性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本体不是理性的对象,而是非理性的对象;人不能通过理性思维去认识世界,而只能通过非理性的直觉去体认、领悟、把握世界。康德提出直觉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整体感性能力、分析知性能力和统觉确信能力。在意志主义看来这三个方面都要以意志为基础。虽有这些共同点,但在叔本华和尼采的心目中意志在直觉认识中的作用和地位却又各有不同。 一、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 首先,叔本华明确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这里的表象不是感性意义上的,而是理性意义上的。他认为:为认识而存在的世界只是表象的世界,为意志而存在的世界才是本体的世界,这一点显然和康德把统一的世界区分为“现象界”和“物自体”一脉相承。他还提出主、客体的区分是认识造成的,而不是本来就是自在如此的。任何一个表象都不是纯客体的,也不是纯主体的,而是综合二者在内的统一。 其次,传统哲学即理性主义认为感性把握现象、理性把握本质这是天经地义的。叔本华却认为理性整理感性所得的结果是不是和事物的本质一致不能在认识范围内解决。因为理性背后还必然有一个整理理性的依据,即意志。两者相比较,一直更为根本。如果把人设定为只是感性和逻辑的结合,是永远把握不了事物本质的。 再次,叔本华认为意志是理解事物内在本性的钥匙。意志合理性、理智的关系犹如瞎子和瘸子,认识是二者的统一。没有意志,认识就没有动力,没有理性,认识没有了工具。但是以往人们只是把功劳归于理智,认识和意志无关,更有甚者,把意志往往看成干扰理智的因素,竭力加以排除。实际上意志不仅起动力作用,还起参照作用,认识的结果是否正确,是否合于主体意愿往往要受到意志的制约。 最后,叔本华还确认只有意志的参与,才能在最高的直觉中达到主客体的完全统一。直觉是一种非理性状态,不是依靠感觉和逻辑能够达到的。在直觉中,人们虽然不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但却能体验、体认到,“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说的正是这种情形。而只有强烈的意志参与,才能使人容易进入直觉状态之中。 综观以上各点,叔本华实际上反传统认识论的发展,打破理性主义的长期统治,首次提出认识主体意向性问题,开辟了主体性研究的新途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 和叔本华注目的重点有别,他接受了叔本华关于世界的本质是意志的思想,但他从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精神即生命力强大精神出发,把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改造成为权力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源。尼采在认识论上首先对传统的真理观提出质疑,认为一向被人们奉为神圣的、所谓普遍真理性命题是不存在的。因为传统的真理观是“符合说”,即人的认识和事物存在、发展的规律相符合。既然在意志主义看来,第一,并不存在着一个作为认识对象的纯粹自在之物,任何事物都是建立在意志的基础上;第二,仅仅依靠理智、理性并不能把握对象,因此所谓普通有效的真理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依托。他确认人不应当为求真而牺牲,“真”只应作为价值领域的一部分,其至高而上的地位应被价值所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