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模型难题专题训练

板块模型难题专题训练
板块模型难题专题训练

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

1.质量为m=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kg的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N,如图所示,经一段时间后撤去F,小滑块始终在木板上。g取10m/s2。

(1)求撤去外力前后木板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设经过时间t1撤去外力,试画出木板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象;

(3)求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

变式:若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地面光滑,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是多少

2.(1)a1=?m/s2,方向向右?a2=?m/s2,方向向左?(2)

(3)1s??????变式:1s

【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撤力前:F-μ(m+M)g=Ma1,解得a1=?m/s2,方向向右

撤力后:μ(m+M)g=Ma2,解得a2=?m/s2,方向向左

(2)由于减速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加速过程的两倍,所以加速时间为t1,则再经t1/2,木板的速度就减小为零。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3)方法一木板先加速后减速运动,设加速过程的位移为x1,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2,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

由运动学规律有

x1=a1,x2=a2

小滑块始终在木板上,应满足x1+x2≤L

又a1t1=a2t2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t1≤1s,即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s

方法二由于速度—时间图象的面积就代表位移的大小,所以由(2)问图可

知:v m×t1≤L,其中v m=a1t1

解得t1≤1s,即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s

变式:解答本题的疑难点在于两个物体都在运动,且运动过程较为复杂。突破点是对两物体隔离受力分析,弄清各自的运动过程及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位移及速度的关系。

撤力前木板和小滑块都做加速运动,且木板的加速度较大,所以撤力时木板的速度较大。撤去外力后由于木板速度较大,所以小滑块继续做加速运动,而木板做减速运动。设木板加速过程的位移为x1,加速度大小为a1,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2,加速度

大小为a2,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整个过程中小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a=2m/s2

撤力前:F-μmg=Ma1,解得a1=?m/s2

撤力后:μmg=Ma2,解得a2=?m/s2

撤力时刻,木板的速度v1=a1t1

运动的位移:x1=a1

最终木板的速度为v2=v1-a2t2,减速运动过程中木板的位移x2=v1t2-a2

最终小滑块的速度为v=a(t1+t2),全过程中小滑块运动的位移为x=a

小滑块始终在木板上,应满足x1+x2-x≤L,又v=v2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t1≤1s,即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s

【备注】无

2.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所示,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设圆盘的质量为m,桌长为l,在桌布从圆盘下抽出的过程中,盘的加速度为a1,有μ1mg=ma1

桌布抽出后,盘在桌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以a2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有μ2mg=ma2 设盘刚离开桌布时的速度为v1,移动的距离为x1,离开桌布后在桌面上再运动距离x2后便停下,有?

v12=2a1x1,v12=2a2x2

盘没有从桌面上掉下的条件是?

设桌布从盘下抽出所经历的时间为t,在这段时间内桌布移动的距离为x,有

?

由以上各式解得

3.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时间内小物块的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

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答案】(1)μ1=0.1μ1=0.1(2)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3)最终距离为6.5m

【考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解析】(1)(7分)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1(m+M)g=(m+M)a1·······(1分)

由图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v1=4m/s,由运动学公式得:

V1=v0+a1t1······(1分)

S0=v0t1+a1t12········(1分)

式中t1=1s,s0=4.5m是木板碰前的位移,v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联立式和题给条件得:μ1=0.1·······(1分)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2mg=ma2········(1分)

由图可得:a2=·······(1分)

式中t2=2s,v2=0,联立式和题给条件得:μ2=0.4······(1分)

(2)(8分)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经过时间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2mg+μ1(m+M)g=(m+M)a1=Ma3······(1分)

V3=-v1+a3Δt·······(1分)

V3=v1+a2Δt······(1分)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1=Δt······(1分)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s2=Δt······(1分)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Δs=s2–s1·····(1分)

联立式,并代入数值得:Δs=6.0m·····(2分)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

(3)(5分)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到停止,高加速度为a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1(m+M)g=(m+M)a4·······(1分)

0–v32=2a4s3······(1分)

磁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s1+s3·······(1分)

联立式,并代入数值得:

S=-6.5m·······(2分)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m。

4.如图所示,

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

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

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m1=0.5kg,m2=0.1kg,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m,

取g=10m/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0.002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

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解析:(1)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

F f1=μm1g

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

F f2=μ(m1+m2)g

F f=F f1+F f2,

解得F f=μ(2m1+m2)g.

(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1,纸板的加速度为a2,则

F f1=m1a1

F-F f1-F f2=m2a2

若发生相对运动,则a2>a1

解得F >2μ(m 1+m 2)g .

(3)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的距离 x 1=a 1t

纸板运动的距离 d +x 1=a 2t

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x 2=a 3t l =x 1+x 2

由题意知a 1=a 3,a 1t 1=a 3t 2 代入数据解得F =22.4N.

5.如图所示,有一定厚度的长木板AB 在水平面上滑行,木板的质量m 1=4.0kg .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木板上表面距水平面的高度h =0.050m .当木板滑行速度v 0=3.0m/s 时,将一小物块C 轻放在木板右端B 点处.C 可视为质点,它的质量m 2=1.0kg .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C 从木板的左端A 点滑出,它落地时的动能E KC =1.0J .小物块落地后,木板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停在水平面上,这时,木板左端A 点距小物块的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1=0.90m .求: (1)小物块C 从木板的A 点滑出时,木板速度的大小v A ; (2)木板AB 的长度L .

1解:分析:小物块C 放到木板上后,C 受力如图1,离开木板之前作向右

的匀加速运动,假设C 离

开木板时的速度为v C ,C

离开木板后向右做平抛运动,砸到地面后立即停下来;木板的受力

如图2,C 离开它之前,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假设C 离开木板时木板的速度为v A ,

随后木板以初速度v A 匀减速滑动,直到停下来。 (1)C 平抛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得:

据:s m v C /1=

代入数抛的水平位移:m g

h

v t v S c

c c X 1.02=== 向右平

所以C

C 离开木板后,木板受力如图3得:2

0/2s m g a ==μ 故:s m S a v A /220==

2图1

图2 图3

(2)小物块C 放到木板上后离开木板之前,假设小物块C 在这个过程中的位移为S 2,则木板的位移为S 2+l ,根据动能定理:

对木板1m :)(2

1))((2

0212v v m l S f f A -=++-地①

对小物块2m :02

12

22-=C v m fS ②

假设C 滑上木块到分离所经历的时间为t ,

对木板1m :

11a m f f =+木③

t a v v A 10=-④

对小物块2m :

22a m f =⑤ t a v c 2=⑥

联立③④⑤⑥得:地f f 3

1

=

⑦ 联立①②⑦:m l 6.0= 6.如图1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 =4.0kg 、长度L =2.0m 的木板,在F=8.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 0=2.0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 =l.0kg 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 (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

(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解:(1)未放物块之前,木板做匀速运动.因此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Mg

F =0.20

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物块放在木板上后将保持静止.木板水平方向受力如图1所示,它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1.

f 1-F =Ma 1

f 1=μ(m+M )g

a 1=M

F g M m -+)(μ=0.50m/s 2

设物块经过时间t 离开木板.木板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L =v 0t -

2

1a 1t 2 图11

图1

1

解得t =1.2s 或6.8s

其中t =6.8s 不合题意,舍去.因此1.2s 后物块离开木板.

(2)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则物块放在木板上后将做匀加速运动,设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2.

μmg=ma 2a 2=μg =2.0m/s 2

木板水平方向受力如图2所示,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的大小为

a 3.

f 1+f 2-F =Ma 3 μ(M+m )

g +μmg -F =Ma 3

a 3=1.0m/s

2

设经时间t Ⅰ,物块与木板速度相等,此时它们的速度为v ,此过程中木板的位移为s 1,物块的位移为s 2.

v =v 0-a 3t Ⅰ v =a 2t Ⅰ

s 1=v 0t Ⅰ-2

1a 3t Ⅰ2

s 2=2

1

a 2t Ⅰ2

解得t Ⅰ=3

2s ,v =3

4m/s ,s 1=9

10m ,s 2=9

4m

因为s 1-s 2

f 1-F =(M +m )a 4

μ(M+m )g -F =(M +m )a 4

a 4=0.40m/s 2 设再经过时间t Ⅱ,它们停止运动.

0=v -a 4t Ⅱt Ⅱ=3

10s

t 总=t Ⅰ+t Ⅱ=4.0s

因此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4.0s 木板停止运动.

7.(P4340)如图17所示,平板车长L=6.0m ,质量M=10kg ,将其置于光滑水

平面上,车的上表面到水平面的距离h=1.25m 。现平板车正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 0=10m/s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对平板车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大小F 1=78N 的恒力,与此同时,将一个质量m=1.0kg 的木块轻放在平板车的右端。F 1作用1.0s 后,将力的大小改为F 2=422N (作用位置和施力方向不变)。F 2作用一段时间后,木块脱离平板车落到水平面上,在木块脱离平板车的瞬间撤去F 2。已知平板车与木块的动摩擦因数μ=0.20,木块可视为质点,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取g =10m/s 2。求: (1)木块从离开平板车至落到水平面上所用的时间; (2)在F 1作用的时间内,摩擦力对平板车做的功; (3

3.(8分)解:

图2

1 2 图3

1

图17

(1)木块离开平板车后,只受重力,在竖直方向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从木块离开平板车开始至落到光滑水平面上所用的时间为t ,则有h =gt 2 解得:t =

g

h

2=0.50s ………………………………………………………………(3分)

(2)木块放到平板车右端后,木块和平板车沿水平方向受力情况如答图2

所示。 设此时平板车的加速度为a 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对平板车有F 1+μmg =Ma 1 对木块有μmg =ma 2

解得:a 1=8.0m/s 2;a 2=2.0m/s 2………………………………………………(1分)

设将木块放到平板车右端后经过t 1时间木块和平板车达到共同速度, 则有v 0-a 1t 1=a 2t 1, 解得:t 1=1.0s

此时间刚好是F 1作用的时间,设在这段时间内平板车的位移为x 1

则x 1=v 0t 1-a 1t 12,解得:x 1=6.0m ………………………………………………(1分)

在F 1作用的时间内摩擦力对平板车做的功 W =-μmg x 1=-0.20×1.0×10×6.0J=-

12J …………………………………………(1分)

(3)在F 1

1.0s 末木块距离平板车右端的

距离?x =L —x 2=5.0m ,如答图31.0s 末平板车和木块具有相同的速度v =a 2t 1=2.0m/s

F 2受力的情况如答图4所示。 木块做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设此时平板车的加速度为a 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平板车有F 2-μmg =Ma 3 解得:a 3=42m/s 2

设木块在速度减为零时,木块、平板车的位移分别为x 3、x 4,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x 3=v 2/2a 2=1.0m ,木块速度减为零所用时间t 2==1.0s 所以x 4=vt 2-a 3t 22=-19m

因|x 4|>?x 说明木块在速度减为零之前已经从平板车的右端脱离。

在F 2作用t 3时间木块与平板车脱离,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平板车的位移分别为x 5、x 6,

木块的位移x 5=vt 3-a 2t 32 平板车的位移x 6=vt 3-a 3t 32

答图2 答图4

由答图5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x 5+|x 6|=?x ,由此解得:t 3=0.50s ………………(1分)

木块离开平板车瞬间的速度v 1=v -a 2t 3=1.0m/s 木块离开平板车后水平位移x 7=v 1t =0.50m

木块离开平板车的瞬间平板车的速度v 2=v -a 3t 3=-19m/s 木块离开平板车后平板车水平位移x 8=v 2t =-9.5m

木块落到水平面上时距离平板车右端的水平距离x =x 7+|x 8|=10m ……………(1分)

8如图15所示,水平桌面距地面的高度h =0.80m .可以看成质点的小金属块C

的质量m 1=0.50kg ,放在厚度不计的长木板AB 上.木板长L =0.865m ,质量m 2=0.20kg ,木板的A 端跟桌面的边缘对齐.小金属块C 到木板B 端的距离

d =0.375m .假定小金属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小金属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等,其值?=0.20.现用力将木板水平向右加速抽出.在小金属块从木

板上滑下以前,加在木板上的力为水平向右的恒力F .小金属块落到桌面上后,又在桌面上滑动了一段距离,再从桌面边缘飞出落到水平地面上.小金属块落地点到桌边的水平距离s =0.08m .求作用在木板上的恒力F 的大小. 4解落后在桌面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离开桌面后的平抛运动. 设小金属块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3, 设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2, 小金属块在长木板上运动时的受力如图1所示,小金属块

这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它的加速度为

a 1. 小金属块离开长木板后在桌面上运动时的受力如图2所示,小金属块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它的加速度的大

小为1a '.

设小金属块在木板上运动时,相对于地面运动的距离为s 1,末速度为v 1,所用时间为t 1,

1

2112a v

s = ①

111t a v = ②

设小金属块在桌面上运动时,相对于地面运动的距离为s 2,末速度为v 2,

212

2212v v s a -=- ③

由题意知

d L s s -=+21 ④

联立以上四式,解得 s 1=0.25m s 2=0.24m t 1=0.5s v 1=1.0m/s

M F 1

m

x 2

?x x 1

m M

F 1

M

F 2 x 5

m

x 6 答图5

图2

f 1?

m 1g F 1

图1 f 1 m 1g

F 1

m 2g F 1?

f 2 F

F 2 图3

f 1

取木板为研究对象,小金属块在木板上运动时,木板受力如图3所示. 木板在t 1时间内向右运动距离为d +s 1,设木板的加速度为a 2,则

)m/s (0.55

.0)

25.0375.0(2)(222

2112=+=+=

t s d a 利用牛顿定律 F -(f 1+f 2)=m 2a 2

F =3.4N

增大F ,可减少物体加速时间,物体不会落下即滑至桌边时速度恰好为零,则物体加速阶段与减速阶段位移都是0.245m ,据此可计算出当F 〉3.41N 时物块不会落下桌子。 9.如图所示,质量为m =5kg 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一质量

也为m =5kg 的物块A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现用一水平力F =60N 作用在木板上,使木板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经过t =1s ,撤去拉力.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m/s 2)求: (1)拉力撤去时,木板的速度大小.

(2)要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木板的长度至少多大.

(3)在满足(2)的条件下,物块最终将停在距板右端多远处. 【答案】(1)4m/s ;(2)1.2m ;(3)0.48m

5.解析:(1)若在时间t =1s 内,物块与长木板一起运动,加速度为a ,则

122F mg ma μ-=

① 物块受合外力2f ma mg μ=>

说明物块在长木板上发生了相对滑动.

设撤去F 时,长木板的速度为v 1,滑块速度为v 2,由动量定理可知, 对物块,有22mgt mv μ=

③ 对系统,有112(2)F mg t mv mv μ-=+

代入数据解得v 1=4m/s ,v 2=2m/s

拉力撤去时,长木板的速度大小为4m/s .

(2)设撤去拉力后,经时间t 1,两者获得共同速度为v ,由动量定理可知, 对物块,有212mgt mv mv μ=-

⑤ 对长木板,有211112mgt mgt mv mv μμ--=-

将v 1和v 2的数值代入解得t 1=0.2s ,v =2.4m/s

在t =1s 内,物块相对于长木板的位移s 1=(v 1-v 2)t /2=1m ⑦ 在t 1=0.2s 内,物块相对于长木板的位移s 2=(v 1-v 2)t 1/2=0.2m ⑧ 木板的长度最小值为L =s 1+s 2=1.2m

(3)滑块与木板有了共同速度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均做减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木板和物块先后停下,设木板位移为x 1,物块位移为x 2,由动能定理,得

22111

(2)02

mg mg x mv μμ-=-

⑨ 2221

02

mgx mv μ-=-

⑩ 这段时间内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s 3=x 2-x 1=0.72m . 物块最终离板右端的距离d =s 1+s 2-s 3=0.48m

小车22s /m 1='

=M

f a

(1分) 经t 1=2s 货物运动m 42

12

111==t a S (1分)

10.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 ,在C 上左端和距左端x 处各放有小物块A 和B ,A 、B 的体积大小可忽略不计,A 、B 与长木板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 、B 、C 的质量均为m ,开始时,B 、C 静止,A 以某一初速度v 0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B 与板C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物体A 运动过程中,物块B 受到的摩擦力;

(2)要使物块A 、B 相碰,物块A 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 解:(1)设A 在C 板上滑动时,B 相对于C 板不动,则对B 、C 有?μmg=2ma

2

g a μ= 又B 依靠摩擦力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g m

mg

a m μμ==

∵a m >a

∴B 未相对C 滑动而随木板C 向右做加速运动?

B 受到的摩擦力f b =ma=2

1

μmg ,方向向右

(2)要使物块A 刚好与物块B 发生碰撞,物块A 运动到物块B 处时,A 、B 的

速度相等,即v 1=v 0-μgt=2

1

μgt

得v 1=v 0/3?

设木板C 在此过程中的位移为x 1,则物块A 的位移为x 1+x ,由动能定理

-μmg(x 1+x)=21mv 12-2

1

mv 02?

μmgx 1=21

(2m)v 12?

联立上述各式解得v 0=

要使物块A 、B 发生相碰的条件是v 0>

板块模型的临界极值问题

板块模型的临界极值问题 1【经典模型】 如图甲所示,M 、m 两物块叠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个恒力F 作用在物块M 上. (1)F 至少为多大,可以使M 、m 之间产生相对滑动? (2)如图乙所示,假如恒力F 作用在m 上,则F 至少为多大,可以使M 、m 之间产生相对滑动? 练1、如图所示,物体A 、B 的质量分别为2kg 和1kg ,A 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B 叠加在A 上。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在B 上,A 、B 一起相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1.52/s m 。 (2/10s m g =)求: (1)力F 的大小。 (2)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A 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 (4)要想A 、B 一起加速(相对静止),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 (5)要想A 、B 分离,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 练2、物体A 放在物体B 上,物体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6=A m kg ,2=B m kg ,A 、B 间动摩擦因数2.0=μ,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于物体A 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g m/s 2)( ) A .当拉力F <12N 时,A 静止不动 B .当拉力F =16N 时,A 对B 的摩擦力等于4N C .当拉力F >16N 时,A 一定相对B 滑动 D .无论拉力F 多大,A 相对B 始终静止 2、如图,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m A =6 kg 、m B =2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开始时F =10 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 N 的过程中,则( ) A .当拉力F <12 N 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 时,开始相对滑动 C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板块模型专题训练

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 1.(P47 20)如图13所示,有一定厚度的长木板AB 在水平面上滑行,木板的质量m 1=4.0kg .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木板上表面距水平面的高度h =0.050m .当木板滑行速度v 0=3.0m/s 时,将一小物块C 轻放在木板右端B 点处.C 可视为质点,它的质量m 2=1.0kg .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C 从木板的左端A 点滑出,它落地时的动能E KC =.小物块落地后,木板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停在水平面上,这时,木板左端A 点距小物块的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1=0.90m .求: (1)小物块C 从木板的A 点滑出时,木板速度的大小v A ; (2)木板AB 的长度L . — 1解:分析:小物块C 放到木板上后,C 受力如图1,离开木板之前作向右的匀加速运动,假设C 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v C ,C 离开木板后向右做平抛运动,砸到地面后立即停下来;木板的受力如图2,C 离开它之前,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假设C 离开木板时木板的速度为v A ,随后木板以初速度v A 匀减速滑动,直到停下来。 、 (1)C 平抛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得: 02 1222+=+KC C E gh m v m 代入数据:s m v C /1= 向右平抛的水平位移:m g h v t v S c c c X 1.02=== 所以C 离开木板后,木板实际上由于地面摩擦力而匀减速滑动的位移为: m S S S X 11=+=滑 ~ 图13 2图1 图2

C 离开木板后,木板受力如图3 0110a m g m f ==μ地 得:2 0/2s m g a ==μ 故:s m S a v A /220== (2)小物块C 放到木板上后离开木板之前,假设小物块C 在这个过程中的位移为S 2,则木板的位移为S 2+l , 根据动能定理: 对木板1m : )(2 1))((20212v v m l S f f A -= ++-地 ① — 对小物块2m :02 1222-= C v m fS ② 假设C 滑上木块到分离所经历的时间为t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 对木板1m : )()(01v v m t f f A -=+-地 ③ 对小物块2m :02-=C v m ft ④ 联立③④得:地f f 3 1 = ⑤ 联立①②⑤:m l 6.0= 2.(P23 24)如图1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 =4.0 kg 、长度L =2.0 m 的木板,在F=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 0=2.0 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 =l.0 kg 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 (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 | (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解:(1)未放物块之前,木板做匀速运动.因此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Mg F = 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物块放在木板上后将保持静止.木板水平方向受力如图1所示,它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1. f 1-F = Ma 1 f 1 = μ (m+M ) g 图3 图11 , 图1 1

高考板块模型及传送带问题 压轴题【含详解】

如图所示,长L=1.5 m,高h=0.45 m,质量M=10 kg的长方体木箱,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 运动.当木箱的速度v0=3.6 m/s时,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F=50 N,并同时将一个质量m=l kg的小球轻放在距木箱右端的P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点时相对于地 面的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脱离木箱落到地面.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其他摩擦均不计.取g=10 m/s2.求: ⑴小球从离开木箱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⑵小球放到P点后,木箱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 ⑶小球离开木箱时木箱的速度. 【解答】:⑴设小球从离开木箱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由于 ,① 则s.② ⑵小球放到木箱后相对地面静止,木箱的加速度为m/s2.③) 木箱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为m ④ ⑶x1<1 m,故小球不会从木箱的左端掉下. 木箱向左运动的加速度为m/s2⑤ 设木箱向左运动的距离为x2时,小球脱离木箱m ⑥ 设木箱向左运动的时间为t2,由,得 s ⑦ 小球刚离开木箱瞬间,木箱的速度方向向 左, 大小为m/s ⑧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B = 2 kg的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右端上表面紧靠一固定斜面轨道的底端(斜面底端与木板B右端的上表面之间有一段小圆弧平滑连接),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θ= 37°.一质量也为m A = 2 kg的物块A由斜面轨道上距轨道底端x0 = 8 m处静止释放,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的左端滑出.已知物块A与斜面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0.25,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 0.2,sinθ = 0.6,cosθ = 0.8,g 取10 m/s2,物块A可看做质点.求: ⑴ 物块A刚滑上木板B时的速度为多大? ⑵ 物块A从刚滑上木板B到相对木板B静止共经历了多长时 间? (3)木板B有多长?

板块模型专题

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 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 变式1.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

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设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F m,则: 解得: 例2.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 通过的位移大小。(g取10m/s2) 解答: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μg=2m/s2 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为: 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 v共=a1t1=v0+a2t1 解得:t1=1s ,v共=2m/s

以后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物体不会落后于小车) 物体在t=1.5s内通过的位移为:s=a1t12+v共(t-t1)+ a3(t-t1)2=2.1m 练习1.如图5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取g=10m/s2,试求: (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2)若在铁块上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请在图6中画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设木板足够长) (解答略)答案如下:(1)t=1s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例1.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Array 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14.质量为m=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 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长L=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取10 m/s2) (1)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

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至少涉及两个物体,一般包括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存在相对运动,可见此类问题一般具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类问题要注重过程分析,明确临界条件。 对于涉及板块模型类问题,根据初始运动状态和受力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两大类型: 一、木板或木块受到水平力 如果木块与木板没有相对滑动,那就是普通的动力学问题;若两者间存在相对滑动,这才是板块模型问题的特色。解决此类问题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两者存在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二是两者滑离的条件是位移差等于木板的长度。 例: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M=10kg的长木板从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F=90N的恒力作用时,质量m=1kg的小木块以v0=4m/s 的初速度向左滑上长木板的右端。已知木板与地面和木板与木块间的 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取g=10m/s2。问:为使木块不滑离木板,木板的长度L至少为多少? 解析:木块滑上模板后,在与木板发 生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a1Fmg(M mg),解得a13ms2 M 小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a g5ms2 2 在该过程中,木板一直向右做加速运动,而木块先向左做减速运 动,速度减小到零后又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两者最终相对静止,一

起以共同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这期间两者的相对位移一直增大。设 经过时间t两者以共同速度运动,有at1v 解得t2s 0at2 这段时间里,木板向右运动的位移s1at2 6m 1 2 1 木块向右运动的位移s vt1 at2 2m 20 2 2 所以L min s1s24m,此即木板长度L的最小值。 木板或木块受到水平拉力的情况存在很多变化,但不管其怎样变化,只要做好两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都可以顺利解题。 二、木块或木板具有一个初速度 滑块滑上模板时,首先应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判断出滑块的加速度,其次分析清楚滑块开始运动时的运动特征, 然后再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板的加速度,明确其运动特征。接着分析两物体第一阶段运动结束后的受力及运动情 况是否变化,最后根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及运动学公式综合分析,分段分步列式求解。 分析出何时为临界状态时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且还要分析清楚临界状态前后各物体的受力特点和运动情况。当在整个物理过程中某一阶段两物体都有加速度,且两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时,也可以考虑转化参考系来分步分段列式求解。 例: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平板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给平板小车施加F=8N的水 平恒力,当水平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3.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 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例1.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 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木板 物块 拉力

14.质量为m=1.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 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取10 m/s2) (1)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 (2)水平恒力F做功的最大值. 10.如图9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 图9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17.如图18所示,小车质量M为2.0 kg,与水平地面阻力忽略不计,物体质量m为0.5 kg,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 图18 (1)小车在外力作用下以1.2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受摩擦力多大? (2)欲使小车产生a=3.5 m/s2的加速度,需给小车提供多大的水平推力? (3)若要使物体m脱离小车,则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推小车? (4)若小车长L=1 m,静止小车在8.5 N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由车的右端向左滑动,则滑离小车需多长时间?(物体m看作质点) 16.如图所示,木板长L=1.6m,质量M=4.0kg,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1.0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g=10m/s2,求: (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板块模型的临界极值问题

板块模型的临界极值问 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板块模型的临界极值问题 1【经典模型】 如图甲所示,M 、m 两物块叠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个恒力F 作用在物块M 上. (1)F 至少为多大,可以使M 、m 之间产生相对滑动 (2)如图乙所示,假如恒力F 作用在m 上,则F 至少为多大,可以使M 、m 之间产生相对滑动 练1、如图所示,物体A 、B 的质量分别为2kg 和1kg ,A 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B 叠加在A 上。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在 B 上,A 、B 一起相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2/s m 。(2/10s m g =)求: (1)力F 的大小。 (2)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A 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 (4)要想A 、B 一起加速(相对静止),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 (5)要想A 、B 分离,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 练2、物体A 放在物体B 上,物体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6=A m kg ,2=B m kg ,A 、B 间动摩擦因数2.0=μ,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于物体A 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g m/s 2)( ) A .当拉力F <12N 时,A 静止不动 B .当拉力F =16N 时,A 对B 的摩擦力等于4N C .当拉力F >16N 时,A 一定相对B 滑动 D .无论拉力F 多大,A 相对B 始终静止 2、如图,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m A =6 kg 、m B =2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开始时F =10 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 N 的过程中,则( )

板块模型难题专题训练全新

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 1.质量为m=1.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 kg的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所示,经一段时间后撤去F,小滑块始终在木板上。g取10 m/s2。 (1)求撤去外力前后木板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设经过时间t1撤去外力,试画出木板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象; (3)求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 变式:若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地面光滑,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是多少? 2.(1) a1= m/s2,方向向右a2= m/s2,方向向左(2) (3) 1 s 变式:1s 【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撤力前:F-μ(m+M)g=Ma1,解得a1= m/s2,方向向右 撤力后:μ(m+M)g=Ma2,解得a2= m/s2,方向向左 (2)由于减速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加速过程的两倍,所以加速时间为t1,则再经t1/2,木板的速度就减小为零。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3)方法一木板先加速后减速运动,设加速过程的位移为x1,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2,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

由运动学规律有 x1=a1,x2=a2 小滑块始终在木板上,应满足x1+x2≤L 又a1t1=a2t2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t1≤1 s,即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 s 方法二由于速度—时间图象的面积就代表位移的大小,所以由(2)问图可 知:v m×t1≤L,其中v m=a1t1 解得t1≤1 s,即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 s 变式:解答本题的疑难点在于两个物体都在运动,且运动过程较为复杂。突破点是对两物体隔离受力分析,弄清各自的运动过程及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位移及速度的关系。 撤力前木板和小滑块都做加速运动,且木板的加速度较大,所以撤力时木板的速度较大。撤去外力后由于木板速度较大,所以小滑块继续做加速运动,而木板做减速运动。设木板加速过程的位移为x1,加速度大小为a1,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2,加速度大小为a2,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整个过程中小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a=2 m/s2 撤力前:F-μmg=Ma1,解得a1= m/s2 撤力后:μmg=Ma2,解得a2= m/s2 撤力时刻,木板的速度v1=a1t1 运动的位移: x1=a1 最终木板的速度为v2=v1-a2t2,减速运动过程中木板的位移x2=v1t2-a2 最终小滑块的速度为v= a(t1+t2),全过程中小滑块运动的位移为x=a 小滑块始终在木板上,应满足x1+x2-x≤L,又v=v2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t1≤1 s,即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 s 【备注】无

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板块模型经典习题 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 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 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3.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4.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 动 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5.质量为m =1.0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 =3.0 kg 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 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 =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 取10 m/s 2 ) (1)水平恒力F 作用的最长时间; (2)水平恒力F 做功的最大值. 6.如图所示,木板长L =1.6m ,质量M =4.0kg ,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 =1.0kg 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 木板 物块 拉力

板块模型的临界极值问题

板块模型的临界极值问 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板块模型的临界极值问题 1【经典模型】 如图甲所示,M 、m 两物块叠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个恒力F 作用在物块M 上. (1)F 至少为多大,可以使M 、m 之间产生相对滑动 (2)如图乙所示,假如恒力F 作用在m 上,则F 至少为多大,可以使M 、m 之间产生相对滑动 练1、如图所示,物体A 、B 的质量分别为2kg 和1kg ,A 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B 叠加在A 上。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在B 上, A 、 B 一起相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s m 。 (2/10s m g =)求: (1)力F 的大小。 (2)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A 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 (4)要想A 、B 一起加速(相对静止),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 (5)要想A 、B 分离,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 练2、物体A 放在物体B 上,物体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6=A m kg , 2=B m kg ,A 、B 间动摩擦因数2.0=μ,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于物体A 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g m/s 2)( ) A .当拉力F <12N 时,A 静止不动 B .当拉力F =16N 时,A 对B 的摩擦力等于4N C .当拉力F >16N 时,A 一定相对B 滑动 D .无论拉力F 多大,A 相对B 始终静止 2、如图,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m A =6 kg 、m B =2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开始时F =10 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 N 的过程中,则( ) A .当拉力F <12 N 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 时,开始相对滑动 C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一板块模型学案新人教版

专题强化一板块模型 问题特点:该类问题一般是叠加体的运动,一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联系即相互间的摩擦力,运动一段时间后达到共同速度,或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该类问题过程较多,需要搞清各过程间的联系,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建模能力和过程分析能力,能综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属于高考热点和难点问题,难度较大。 策略方法:抓住两物体间的联系,靠摩擦力联系在一起,对两个物体分别做好受力分析,对于是否相对滑动难以判断时可采用假设分析的方法进行判断,用相互间的作用力是否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来判断是否相对滑动。搞清其运动过程,画出对地运动的过程示意图,帮助分析运动过程,搞清对地位移和相对位移之分;必要时画出两物体运动过程的v-t图象帮助解决问题。 解题步骤: 审题建模→弄清题目情景,分析清楚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清楚题给条件和所求 ↓ 建立方程→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准确求出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两过程接连处的加速度可能突变 ↓ 明确关系→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上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这是两过程的联系纽带 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 例1 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板块模型经典习题 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 的足够长的木板, 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 的木块。假 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 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 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 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 ,下列反映a 1 和a 2 变化 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 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3.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 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 4.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木板 物块 拉力

5.质量为m=1.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 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取10 m/s2) (1)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 (2)水平恒力F做功的最大值. 6.如图所示,木板长L=1.6m,质量M=4.0kg,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 =1.0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g=10m/s2,求: (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来,木板初速度的最大值.

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板块模型经典习 题 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 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 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3.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 4.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5.质量为m =1.0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 =3.0 kg 的长木板的右端, 木板 物块 拉

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取10 m/s2) (1)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 (2)水平恒力F做功的最大值. 6.如图所示,木板长L=1.6m,质量M=4.0kg,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1.0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g=10m/s2,求: (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来,木板初速度的最大值. 7.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g取10m/s2) 练习1如图5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取g=10m/s2,试求: (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2)若在铁块上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请在图6中画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设木板足够长) 练习2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1.5m的木板A和B,A、B间距s=6m,在A的最左端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C,

2、叠放体问题(板块模型)

第二讲叠放体问题(板块模型) 模型特点: 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由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对地位移大小之差等于两者相对位移的大小;反向运动时,对地位移大小之和等于两者相对位移的大小. 解题思路: (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滑板的加速度. (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滑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滑板的位移都是对地的位移. 解题方法: (1)物理过程分析法(2)巧换参考系(3)画v—t图象 易错点: (1)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时研究对象弄错 (2)计算滑动摩擦力时将正压力弄错 (3)临界条件的分析 一、例题 1.如图甲两物体A、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B施加一水平变力F,F﹣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两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则() A.t时刻,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最大 B.t时刻,两物体的速度方向开始改变 C.t﹣2t时间内,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0﹣2t时间内,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变力F的方向相同 2.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木板左端开始向右滑行.两者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由图可以断定()A.滑块与木板间始终存在相对运动 B.滑块未能滑出木板 C.滑块质量大于木板质量 D.在t1时刻滑块从木板上滑出 3.如图所示,质量M=1kg、长L=1m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若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F=8N的恒力,则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板块模型专题

板块模型专题

例1. 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 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

变式1. 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 变式2. 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设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F m,则: 解得: 例2.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g取10m/s2)

解答: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μg=2m/s2 此时小车的加速度 为: 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 v共=a1t1=v0+a2t1 解得:t1=1s ,v共=2m/s 以后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 (∵,物体不会落后于小车) 物体在t=1.5s内通过的位移为:s=a1t12+v (t-t1)+ a3(t-t1)2=2.1m 共 练习1. 如图5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

(完整word版)高考物理板块模型典型例题+与答案

1.(8分)如图19所示,长度L = 1.0 m的长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A的质量m1 = 1.0 kg,A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 0.04.在A 的右端有一个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现猛击A左侧,使A瞬间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υ0 = 2.0 m/s.B的质量m2 = 1.0 kg,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16.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2. (1)求B在A上相对A滑行的最远距离; (2)若只改变物理量υ0、μ2中的一个,使B刚好从A上滑下.请求出改变后该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求出一个即可). 2、(8分)如图13所示,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kg、长度L=2.0m的木板,在F=8.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2.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1.0kg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g=10m/s2) (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 B A v0 L 图19

3.(2009春会考)(8分)如图1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 = 1.0 kg,长度L = 1.0 m.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 质点),质量m = 1.0 kg.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 = 8.0 N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 (1)求小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 (2)假设只改变M、m、μ、F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块速度总是木板速度的2倍,请你通过计算确定改变后的那个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 4.(2009夏)(8分)如图15所示,水平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0.8 m. 质量m = 0.2 kg的小物块(可以看作质点)放在桌面A端. 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F=0.8 N的水平向右的恒力,小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 当它经过桌面上的B点时撤去力F,一段时间后小物块从桌面上的C端飞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 = BC = 0.5 m,小物块在A、B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 0.2,在B、C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1. (1)求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端的水平距离; (2)某同学作出了如下判断:若仅改变AB段的长度而保持BC段的长度不变,或仅改变BC段的长度而保持AB段的长度不变,都可以使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端的水平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m M F 图15 F h A B C 图15

板块模型教学设计

板块模型教学设计 一、板块问题的重要性 理想模型法是物理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要把问题中的物理情景转化为理想模型,然后再利用适合该模型的规律求解,因此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十分重要。 板块模型是一种复合模型,是由板模型和滑块模型组合而成。构成系统的板块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通过相互作用力做功,实现能量转化。可以从动量、能量和牛顿运动定律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因此,板块模型是对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查的重要载体。且有很好的延展性,高考卷中多有涉及。天津卷在05、07、09三年以此为背景进行考查。 二、解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块和板有相对运动,参照物的选取出现错乱。 2、对物体受力情况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块和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分析力时没能彻底隔离物体,研究对象没盯死。 3、忽视守恒条件,没有正确判断系统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能不能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4、分析过程混淆。 模型一:符合动量守恒 例题:质量为2kg 、长度为2.5m 的长木板B 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以4m/s 的速度向右运动,将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 轻放在B 的右端,若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A 的质量为m=1kg 。 2 /10s m g 求: (1)说明此后A 、B 的运动性质 (2)分别求出A 、B 的加速度 (3)经过多少时间A 从B 上滑下 (4)A 滑离B 时,A 、B 的速度分别为多大?A 、B 的位移分别为多大? (5)若木板B 足够长,最后A 、B 的共同速度 (6)当木板B 为多长时,A 恰好没从B 上滑下(木板B 至少为多长,A 才不会从B 上滑下?) 解题注意事项:1.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2.抓住初末动量 3.抓住临界条件(如“恰好不掉下去”、“停止滑动”“重力势能最大或弹性势能最大”这都 意味着共速) 解决方法:1.往往是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综合应用,尤其是遇到涉及(可能是所求也可能是已知) 相对位移,应用能量守恒比较简单 2.但求解一个物体对地位移应用动能定理或运动学公式求解 变式:(2011年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如图所示,长12 m ,质量为100 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50 kg 的人从小车左端,以4 m/s2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跑至小车的右端(人的初速度为零).求: (1)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2)人从开始起跑至到达小车右端所经历的时间; (3)人从开始起跑至到达小车右端对小车所做的功. 1.如图所示,带有挡板的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轻弹簧放置在木板上,右端与挡板相连,左端位于木板上的B 点。开始时木板静止,小铁块从木板上的A 点以速度v0=4.0m/s 正对着弹簧运动,压缩弹簧,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